rococo女装上海实体店
质量还可以。
洛可可服装的显著特点是柔媚细腻、纤弱柔和,这使整个服装风格趋于柔美化、繁复化。在服装中大量运用夸张的造型、柔和艳丽的色彩以及自然形态的装饰,给人以奢华浪漫的视觉效果。洛可可时期色彩常用白色、金色、粉红、粉绿、淡黄等娇嫩的颜色。
服饰上的色彩也表现为柔和艳丽的色调,例如甜美的香槟色和奶油色洛可可服饰追求柔媚细腻的情调。为了模仿自然形态,服装上的装饰物等部件也往往做成不对称形状,变化万千。来自大自然的装饰题材的运用,使洛可可装饰艺术充满了女性惬意的轻松感,处处体现着新兴资产阶级上升阶段强调满足自身感官愉悦的审美趣味。自然形态在服饰上的体现就是大量自然花卉为主题的染织面料。
rococo专卖店
没有izoberg牌子,是IZOD,服装品牌。
“IZOD”是一个美国男士休闲服装著名品牌。IZOD的年销售额在5亿美金以上。从2003年开始,这个品牌还推出女士休闲装,预计在3年之内达到5亿美金销售额。
“IZOD”在美国各大百货公司比方说“梅西”,以及自己的品牌专卖店销售。其消费群体主要是25-45岁的喜欢运动的上班族。
rococo女装质量怎么样
rocio是洛可女装品牌。
rocio创立于1996年,在香港成立的rocio的设计风格为近年来复兴的欧洲洛可可式,被现代女性所喜爱。其设计以简单自然且自成一格见称。
rocio洛可是源自香港的原创设计师女装品牌,素以简单、自然、独特的风格著称。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rococo女装是几线品牌
是洛可可牌,国产女装品牌。
创立于1996年,定位客户群体为23-28岁的都市时尚淑女,品牌设计源自法国沙龙文化,精致、优雅的洛可可艺米与快速、多元的现代时尚的融合,让她不失淑女的甜美、文雅,又富有独立女性的自信、智慧,使她成为风格显著、别具一格的时尚品牌。
rococo女装打折吗
据新华社6月15日报道,继两周前被不明身份人员泼红漆以抗议法罗群岛捕鲸活动后,丹麦标志性雕塑“小美人鱼”13日夜再一次遭人为破坏,雕塑被泼上蓝色油漆。
不法分子同时在雕塑前的空地上用丹麦语留下“释放阿卜杜拉”的字样。哥本哈根警方说,一名当地居民夜间外出遛狗时发现有人对雕塑实施破坏并报案。
警方正在查找一名身高约1.7米、满头金发的女性嫌疑人。目前,尚不清楚“阿卜杜拉”所指何人。
据在丹麦工作的中国导游崔琳介绍,她14日早上带团到“小美人鱼”景点游览时,发现雕塑左半身及腿上被泼上蓝色油漆,警方在景点周围拦起警戒线,游客只能从远处参观美人鱼。而皇冠餐厅老板夏光谱上午10时左右经过该地时,发现油漆已基本被清理完毕。
5月29日夜间,不明身份人员向“小美人鱼”雕塑泼洒红色油漆,并在雕塑前空地上写下“丹麦,保卫法罗群岛鲸鱼”等字样。
“小美人鱼”雕塑位于哥本哈根长堤公园的港口岩石上,由丹麦雕塑家爱德华·埃里克森根据安徒生童话创作。历史上,“小美人鱼”雕塑也曾多次遭到破坏。
“小美人鱼”代谁受过?
据人民日报14日消息,素以幸福指数最高、社会高度文明而著称的丹麦,不久前却发生了一桩不太“文明”的事——作为丹麦地标之一的小美人鱼铜像,被人泼了一身红油漆。原本青铜色的精美雕像,现在从头到尾“血淋淋”的,令许多观者感到不忍直视。
小美人鱼铜像是丹麦的象征,堪称国宝。它以安徒生童话中的形象为原型雕铸,被视为纯洁和善良的化身,拥有世界知名度。此次小美人鱼铜像遭破坏,在丹麦乃至其他不少国家都引发了巨大争议。泼漆者被推测是动物保护人士,因为在雕像前的地面上,还用同样的红漆写着——丹麦一直在维护法罗群岛的捕鲸行为。
法罗群岛的渔民在每年夏季猎杀长肢领航鲸的传统已经延续了400多年。与日本等一些国家常年从事商业利益驱动的大规模捕鲸行为不同,法罗群岛自然条件较恶劣,土壤贫瘠,当地人无法依靠农作物收成维生,而捕猎的鲸肉和鲸脂是他们食物重要来源。尽管每年捕杀数量仅为该物种总量的约0.1%,但是渔民在浅滩宰杀鲸后留下的大片红色血迹,仍令人们难以接受,更是招致动物保护人士的愤怒谴责。
不过,一位居住在丹麦的朋友却这样告诉笔者,法罗群岛位于挪威海和北大西洋之间,和格陵兰岛一样,都是丹麦的海外自治领地,拥有自治政府、议会和独立的行政权。同时,尽管丹麦是国际捕鲸委员会的成员国,但在法罗群岛的捕鲸活动并非由国际捕鲸委员会监管,而是由当地政府监管。所以,向丹麦政府抗议,阻止猎鲸,好比“到火神庙求雨”——找错了门。
于是,抗议活动就产生了以下怪圈——一些动物保护人士每年都以各种形式向丹麦政府抗议无果;激进的抗议者不惜破坏丹麦国宝、以引起各界的重视,可结果还是不了了之。猎鲸的传统照旧,泼漆者也很难被追查,独留下无辜的小美人鱼黯然神伤。
小美人鱼铜像自1913年落成以来,遭遇过“斩首”“断臂”,还被从底座上抛入大海……拥有不同文化背景、信仰抑或追求的各类人士中,有的不断利用人们对小美人鱼的关注,借伤害行为吸引舆论的眼球;有的甚至仅因意见得不到满足,就拿小美人鱼出气。
英谚有云:“自由过了头,一切乱了套。”不论是继承传统的自由,还是表示抗议的自由,都不应没了边际、失了界限。自由应是一个能使自己变得更好的机会。或许在现代文明社会中,以更文明的方式实现表达的自由更加有效。在反捕鲸领域,一些海洋环境组织在积极行动,通过收集签名、请愿等方式,沟通和交流一直在进行中,也取得了一些进展。而出现在丹麦的激进抗议行为,只会在破坏国家文物的同时,将环保行为的正义性打上折扣。
表达多样观念,不等于可以无底限地实施对抗行为。现代社会的文明要素,缺不得理性和包容。
rococo女装是什么价位
gyok是加拿大女装品牌。该品牌是挚旗贸易有限公司旗下知名女装品牌,自成立以来带着她与生俱来的设计风格迅速占据市场重要地位,成为业内的先锋时尚品牌,一直以来以Rococo式的华丽诗歌的感性和pop art相结合的概念丰富和多元化的产品组合
rococo女装官方旗舰店
欧洲古典主义风格分为许多种,巴洛克和洛可可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两种风格类型。
从出现时间来看,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也可以说是一脉相承。巴洛克出现的早一些,一般指的是路易十四统治时期( 1643 - 1715)。而洛可可紧随巴洛克,出现在路易十五统治时期(1723 - 1774)。
风格起缘
巴洛克风格盛行于路易十四,路易十四是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不仅熬死了儿子,还熬死了孙子。他一生发动了四次大战,两次与整个欧罗巴大陆为敌,名副其实的太阳王。
路易十四
路易十四是巴洛克风格最忠实的拥趸和推动者。他身穿蕾丝边丝袜、头戴波浪式假发,腰间还别着一把镶满宝石的宝剑。
这双红色高跟鞋,正是路易十四的发明。他甚至规定,只有皇室和贵族才有资格穿红色跟的高跟鞋。
蓬帕杜夫人
如果说巴洛克风格是恢宏壮丽的奢靡代表,那洛可可风格则是扭曲到极致的审美,到处充满了羽毛,贝壳,明快的线条,甜腻而繁琐。
她的品位不仅影响了当时的绘画,也影响了装饰艺术。她喜欢一种与巴洛克风格相似,但又极为女性化的阴柔风格——洛可可风格。
首饰
深受巴洛克艺术风格的影响,欧洲首饰设计上也明显呈现出巴洛克风格,这一时期的首饰设计铺张华丽,擅长表现各种强烈的感情色彩,常常采用富有动态感的造型要素。
17世纪上半叶,欧洲饱受战乱与政局动荡之苦,出现了“死亡首饰”,使得首饰流行的式样频繁变更,首饰逐渐失去了传统的宗教和护身符的意义,转而成为单纯的装饰品,这也是首饰历史的重要转折。
巴洛克珠宝堪称奢华的珠宝盛宴,巨大的宝石形成一种豪华气派的风格,奢华的钻石、珍珠以及各种珍贵宝石都会被用在巴洛克的珠宝设计上,正好符合宫廷奢侈、浮夸的气势 。
巴洛克风格的珠宝以大胆的想象力和夸张的造型而得名,挣脱了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精神,以一种新的表现形式来呈现人们的幻想。
洛可可风格珠宝跟巴洛克风格珠宝的最重要区别就是设计上比较偏女性化,多位不对称设计风格。
洛可可珠宝善用形状变幻造型,以回旋曲折的贝壳形曲线和精细纤巧的雕刻为主,造型的基调是凸曲线,常用多个C形、S形及漩涡形线条组合雕琢。
洛可可珠宝的色彩十分娇艳、柔和、轻盈、华丽、精致、细腻。如嫩绿,粉红,猩红等,线脚多用金色。
其工艺非常重视宝石的配色,大宝石边上绕上一圈又一圈的小宝石,绿配红,红配蓝,或是祖母绿搭配钻石和珍珠,极尽最绚烂的冲突色彩。
18世纪,随着钻石切割的发展和社会的富足,珠宝设计不再仅仅以精神寄托和民族文明为设计主题,更多是以给佩戴者增添光芒和优雅为目的。
在洛可可风格的珠宝中,装饰的题材有自然主义的倾向,花卉、枝叶、缎带等有女性特征的元素成为珠宝设计的主角。
洛可可风格项链的装饰物也开始丰富起来,大量精美的坠饰开始出现,不过这些项链都不是直接佩戴在肌肤上的,通常会在项链底下衬上天鹅绒的衬垫,或者直接将天鹅绒缎带和丝质蕾丝打成蝴蝶结直接佩戴。
洛可可时期的裙领裁剪为那种非常美好的“U”形,短项链比巴洛克的位置更加上移,也就是更加贴合女性的颈项。
项链的造型比之前更加大尺寸,配合高耸的夸张假发,更加彰显女性骄傲的身份和地位。
洛可可风格珠宝还有另外一个特点,珍珠较多。珍珠与各种珠宝通过繁复的设计让首饰看上去更加奢华。
服装
荷兰风时代典型的拉巴领rabat
巴洛克风格服饰其实分为荷兰风时代和法国风时代,17世纪中叶,波旁王朝专制下兴盛起来的法国取代了荷兰作为欧洲商业中心的地位。
当时的法国国力昌盛艺术繁荣,国王路易十四独特的服装嗜好使巴洛克风格得到了持久和繁荣的发展。
这一时期女装的特点是大量褶皱、蕾丝、花边以及各种花结带饰,各种锦缎、高级丝绸、织入金银线的饰带、图案刺绣等营造了巴洛克特有的雍容华贵的贵族气息。
袖子缀满夸张的蕾丝花边,摒弃了裙撑,腰线上移,有明显的收腰。
紧身胸衣也在这一时期重新回归时尚舞台。
裙子时兴蓬松造型,最外层的裙子从腰开叉向外翻,和里面的衬裙用不同颜色和质料产生漂亮的对照。
有时还用花结或者扣子系起来达到臀部蓬松的效果,把女性身材勾勒得平缓、柔和和自然。
巴洛克风格服装偏向于宫廷,宽松和华丽,总能给人一种圆润的印象。
洛可可与巴洛克都偏爱繁杂的的装饰纹样,但洛可可更偏爱白色,粉色等一些秀气的颜色。
玛丽皇后,路易十六的妻子,18世纪的时尚传奇,一手继承了蓬帕杜夫人的时尚衣钵,从那时开始确立了法国作为世界时尚之都的美誉。
2006年上映的《绝代艳后》讲述了她传奇的一生,影片完美再现洛可可风格的华丽迷情,也荣获当年奥斯卡最佳服装设计奖。
在大花大果图案逐渐缩小的巴洛克后期,开始产生小碎花洛可可文化。洛可可印花图案多为大自然花卉的主题,所以有人称这个时期法国的印花织物为"花的帝国"(The Empire of Flora)。
在服装方面,洛可可艺术的特点就是极致的优雅和精致,它打破了文艺复兴时期提倡的对称美,创造了一种非对称的,轻快的,优雅的,热情奔放,繁琐的,精致的装饰样式。
一个时代的绘画,服饰,建筑,装饰都跟政治经济有着很大的关系。社会的大环境对人的思想,行为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也就不难理解每个时期所创造出来的产物具有时代特征。
上海rococo女装店分布
外滩1~33号的故事
外滩,自19世纪四十年代上海被辟为商埠后,就成为西方列强在上海的政治、金融、商务和文化中心,外国的银行、商行、总会云集于此。联合哥特式的尖顶、古希腊式的穹窿、巴洛克式的廊柱、西班牙式的阳台,众多经典交汇成上海乃至世界独特的风景。
外滩1号 麦克倍恩大楼
1#麦克倍恩大楼→亚细亚大楼→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总部
建成于1913年。1966年前,英国壳牌公司和荷兰皇家石油公司的子公司亚细亚火油公司长期租用这幢大楼的底层。1996年,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总部入驻至今。
大楼为一幢7层的巴洛克式为主多种形式并存的折衷主义风格大楼,设计者为英资马海洋行。建筑风格整体上属于新古典主义式样,立面构图规整,正面有爱奥尼柱式的4根石柱,但在入口处设计了巴洛克风格的装饰。
外滩2号 上海总会大楼
2#上海总会大楼→日军海军武官府→国际海员俱乐部→东风饭店
上海总会(Shanghai Club)曾是英国在沪侨民的俱乐部,重要的社交场所。平洋战争爆发后,总会被关闭。敌伪时期曾为日军海军武官府。解放后,上海市人民政府接管了这幢大楼,改建为国际海员俱乐部,大门上加装了挑出的大雨蓬。1971年改为东风饭店。
该楼建成于1864年,是外滩著名的建筑,建筑设计师为H.Tarrant,建筑立面为三段式处理,2-3层中部有6根爱奥尼柱式的石柱,顶端各设置了巴洛克式的风亭,细部雕刻细腻优美。室内装潢由马海洋行的日本建筑师设下田菊太郎设计,装饰华丽,以长达34米的黑白大理石酒吧柜台著称。
外滩3号 友宁大楼
3#友宁大楼→有利大楼→上海市民用建筑设计院→外滩3号
建成于1916年,随即被华商保安、保家等保险公司联合租赁。租赁者于1922年出资重建。1953年,上海市民用建筑设计院租用该楼。1997年,新加坡佳通私人投资有限公司通过外滩房屋置换买下此楼产权。2004年改建为高档购物消费场所“外滩3号”。如今,1楼有阿玛尼中国首家旗舰店,2、3楼是依云水疗(Evian Spa,全球除法国外的第二家店),6楼有澳洲名厨David Laris所开前卫餐馆陆唯轩(Laris)。
这是英资公和洋行在上海设计的第一个作品,也是上海第一幢钢框架结构大楼。
外滩5号 日清大楼
5#日清大楼→招商局办公大楼→上海轮船公司→商务楼&高级餐厅
建成于1925年,由日资航运企业日清汽船株式会社和一个犹太商人合资建造。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政府接管了日清大楼,改为招商局办公大楼,解放后,由上海海运局使用。“文革”时曾改名为上海轮船公司。1990年代,海运局迁往东大名路新楼,此楼由锦都实业公司装修后作为商务楼出租。东部底层为华夏银行上海分行。2006年被改造成高级餐厅。
大楼由英资德和洋行设计,日方建造下部3层,外观比较简洁,属于日本近代西洋式;上面3层装饰比较讲究,设计了挑檐和浮雕。
外滩6号 中国通商银行大楼
6#拍卖行→中国通商银行大楼→长江轮船公司
建成于1897年,原来是一家拍卖行,3层殖民地式建筑。1906年翻建,成为中国通商银行,当时也是中国人创办的第一家银行,直到1956年,中国通商银行业务划入中国人民银行,这幢大楼交由长江轮船公司使用。因旁边的小路是元芳弄,所该大楼也曾被称为元芳大楼。
大楼的设计师为英资玛礼逊洋行,楼外观呈英国哥德式建筑风格。后因维修时用水泥粉刷墙面,除框架外,原先的外貌已不复存在。四楼南面为平台,是观光黄浦江的胜处。
外滩7号 大北电报公司大楼
7#旗昌洋行→电报大楼→新通商银行大楼→泰国驻上海总领事馆
建成于1908年,原是旗昌洋行的产业,轮船招商局将它买下后,即归属下的大北电报公司使用。抗战胜利后,中国通商银行购进此楼改为新通商银行大楼;解放后,由长江航运管理局使用;20世纪90年代,通过房屋置换,泰国盘谷银行获得大楼使用权。泰国驻上海总领事馆也设在三楼内办公。
该楼的设计者为英资通和洋行,是一幢典型的文艺复兴式风格的大楼,横、竖三段式手法处理十分明显。顶部两端各设计了带有洛可可艺术风格的黑色穹窿房顶,与白色的墙面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和鲜明的对比。
外滩9号 招商局大楼
9#旗昌洋行大楼→招商局大楼→名牌店
19世纪远东最著名的美国资本企业旗昌洋行于1846年将总部迁至此地。1877年,旗昌轮船公司,连同在外滩9号的办公室大楼卖给1873年成立的受李鸿章保护的中国官商合办企业轮船招商局。1901年,轮船招商局重建该楼。后来成为招商局上海分公司,现在又成为夏姿上海旗舰店。
由英商通和洋行设计,为3层新古典主义风格。
外滩12号 汇丰银行大楼
12#汇丰银行大楼→市府大楼→上海市档案馆
1912年,汇丰买下南边外滩11号别发洋行和外滩10号美丰洋行的房产,二战爆发后被日本横滨正金银行占用,战争结束,汇丰迁回此楼。1955年,汇丰撤出上海,大楼归国有。上海市政府进驻,改名“上海市人民政府大楼”,简称市府大楼。副楼在1956年改为上海市档案馆。1997年,上海市政府撤出大楼,上海浦东发展银行通过置换购得该大楼的使用权。
大楼由著名的英资建筑设计机构公和洋行设计。汇丰银行大楼号称“从苏伊士运河到远东白令海峡最讲究的建筑”,是远东最大的银行建筑,仅次于英国的苏格兰银行大楼的世界上第二大银行建筑,被认为是中国近代西方古典主义建筑的最高杰作,至今依然被公认为是外滩建筑群中最漂亮的建筑。
外滩13号 海关大楼
13#江海关大楼→上海海关
1857年,外国人在此地建成一座中国衙门式的关署。1891-1893年翻建成哥特式的红砖建筑,有33米高的钟楼。1925年再次重建,终成了现在的建筑。现使用单位为上海海关。
大楼由公和洋行设计,建筑风格总体上属于古典主义,正立面是典型的多立克柱式。大楼高8层,上面有高大的钟楼,10层楼高,是仿美国国会大厦的大钟制造的,在美国造好后运到上海组装,是亚洲第一大钟,也是世界著名大钟之一。
外滩14号 上海市总工会
14#宝顺洋行→德华银行→交通银行大楼→上海市总工会
最初是著名的老牌英资企业宝顺洋行的产业。19世纪下半叶,颠地经营失败被德华银行买下。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中国没收德国在华财产,大楼被交通银行上海分行接管。1928年,随着全国政治中心从北京转移到南京,交通银行也将总行迁到此处。1947年,这里被重建为装饰艺术运动主义风格的6层大楼,也是上海外滩建筑群中最后建成的一座。1951年,交通银行总行迁回北京,外滩14号则由上海市总工会进驻至今。
大楼由匈牙利鸿达洋行设计,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整幢大楼的内部设计更强调实用。
外滩15号 华俄道胜银行大楼
15#华俄道胜银行大楼→国民党中央银行→上海航天局→上海外汇交易中心
于1902年由华俄道胜银行出资建成。至1928年,此楼成为中央银行的所在地。随即国民党中央银行、上海航天局、中国外汇交易中心都先后在此办公。现在这里是上海外汇交易中心。
大楼的设计者为德资的倍高洋行,建筑属于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复古风格。
外滩16号 台湾银行大楼
16#台湾银行大楼→招商银行上海分行
建于1924年,为台湾日治时期台湾银行在上海的办公大楼。现由招商银行上海分行使用。
大楼由德和洋行设计,整体上属于日本近代西洋的风格,同时又广泛的吸取了世界各国建筑的长处,比如在大楼的东立面又配有四根欧洲古典主义式的柱子,赋予大楼欧洲古典主义的风格。
外滩17号 友邦大厦
17#字林大楼(桂林大楼)→友邦大厦
由在中国出版的最有影响的英文报纸《字林西报》于1921年投资,1924年建成,一部分由报社自用,其他出租,最主要的承租人是处于创业阶段的美资友邦人寿保险公司。1951年3月31日,《字林西报》停刊,大楼被接管。1996年,友邦人寿保险公司重返这座大楼,定名为友邦大厦。
大楼由德和洋行设计,是近现代主义风格和新古典主义风格结合较成功的一幢建筑。
外滩18号 麦加利银行大楼
18#麦加利银行大楼→春江大楼→名牌店
1923年由老牌的英资银行麦加利银行又名渣打银行(Chartered Bank)建造。1955年,麦加利银行迁出后,由房管局接管这座大楼,改名为春江大楼,曾由中波轮船公司等使用。2002年,台资企业上海珩意房地产经营有限公司接手大楼的修复改建工程,到2004年底,改建完工后,1、2楼的欧洲名牌精品店陆续开张。
大楼的设计者是英资公和洋行,呈文艺复兴时期折衷主义风格,共5层。为使建筑具有高度感,现顶楼加了三角形屋顶。
外滩19号 和平饭店南楼
19#中央饭店→汇中饭店→和平饭店南楼
早在1850年代初就建起了3层楼的中央饭店,为租界内历史最悠久的外资旅馆。1865年,汇丰银行的上海分行成立,租用该处营业,直到1874年。1903年,中央饭店改组为汇中饭店。1947年,华商大庆公司购得饭店产权,继续经营,1952年停业。
1965年改为和平饭店南楼再度开放,现为和平饭店南楼。这幢大楼见证了很多历史事件的发生,1909年,中、英、美、法等国在汇中厅召开了万国禁烟大会;1911年,上海各界人士在此庆贺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1927年,蒋介石、宋美龄在此宴会厅举行订婚典礼;1936年3月,查理-卓别林偕《摩登时代》女主角宝莲-高黛入住当时的51房间;1964年1月,周恩来在九霄厅会见法国总理埃德加-富尔,几天以后中法宣布建立外交关系;1965年1月,周恩来曾在742房间工作;1998年6月30日,上海市市长徐匡迪夫妇在九霄厅宴请美国总统克林顿及其夫人希拉里;1988年,***在和平厅设盛宴欢迎墨西哥总统路易斯-埃切维利亚;1996年,联合禁毒署举办的“上海国际兴奋剂会议”在此举行,并为“万国禁烟会”立会址标志。
大楼的设计者为英资玛礼逊洋行的司各特,高6层,建筑风格属于新文艺复兴式样。这还是中国最早安装电梯的一幢建筑。
外滩23号 中国银行大楼
23#中国银行大楼→中国银行上海分行
建成于1937年,外滩众多建筑中唯一一幢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和建造的大楼,是上海最成功的摩天大楼之一。1941年,中国银行大楼成为汪精卫伪储备银行的营业场所,抗日战争胜利后又归中央银行使用,直到1946年元旦,中国银行才迁入办公。现使用单位为中国银行上海分行。
大楼的设计者为英资公和洋行和中国的陆谦受,是近代西洋建筑与中国传统建筑结合较成功的一幢大楼。
外滩24号 横滨正金银行大楼
24#横滨正金银行大楼→中央银行大楼→人民银行华东区行→工商银行上海分行
是1924年横滨正金银行(Yokohama Specie Bank,ltd。)在中国上海所建的分行大楼。1945年后,该楼改作中央银行行址,大楼也易名为中央大楼。1949年后又成为中国人民银行华东区行办公楼。1956年上海市纺织工业局迁入大楼办公。现为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
大楼由英资公和洋行设计建成,属于日本近代西洋风格建筑。
外滩26号 扬子大楼
26#扬子大楼→农业银行上海分行
建成于1920年,因“扬子水火保险公司”得名,1957年7月起由房管部门管,现使用单位为中国农业银行上海分行。
大楼的设计者为英姿公和洋行,大楼为一幢7层的办公建筑风格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
外滩27号 怡和洋行大楼
27#怡和洋行大楼→上海市外贸局
现在的大楼由怡和洋行出资翻建于1922年,并享有使用权,1955年被上海市外贸局占用至今。
大楼的设计者为英姿思九生洋行,呈复古主义派的建筑风格,建筑平面呈凹字形,西面凹进,朝东立面呈三段样式。
外滩28号 格林邮船大楼
28#格林邮船大楼→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
1868年,德资禅臣洋行购得这块土地,建造其在上海的第二幢楼房。第一次后,该地被英资怡泰公司(格林邮船公司)收购,随即改建为7层大楼,1922年落成。1951年3月,上海人民广播电台迁入该楼。目前大楼的使用单位是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
大楼的设计者为英姿公和洋行。外观设计为新文艺复兴式,顶层建有塔楼。
外滩29号 东方汇理银行大楼
29#东方汇理银行大楼→东方大楼→光大银行上海分行
1914年,法资东方汇理银行(Banque de l`Indochine)在中国上海建造的分行大楼。1956年,大楼被房管局接管,改名为东方大楼,曾由上海市公安局交通处使用。目前大楼的使用单位是光大银行上海分行。
大楼的设计者为通和洋行,大楼的建筑风格为法国典型的古典主义,雕刻精美。
外滩33号 半岛大酒店
33#英国驻沪总领事馆→上海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用房→半岛大酒店
建成于1873年,是上海外滩建筑群中最古老的也是唯一一座19世纪建筑物。起初的领馆建成于1849年,在1870年的一场大火中烧毁,到1873年新大楼重建完工。
1966年,英国驻沪总领事馆关闭,该大院成为上海市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用房。2003年,置换给新黄浦集团。今年,经过重新设计后,半岛大酒店在此开业。
大楼的设计者为Grossman & Boyce,建筑风格属于19世纪流行的殖民地样式
rococo女装品牌介绍
有rococo洛可可女装品牌。
Rococo创立于1996年,在香港成立的rococo的设计风格为近年来复兴的欧洲洛可可式,被现代女性所喜爱。其设计以简单自然且自成一格见称。
ROCOCO洛可可是源自香港的原创设计师女装品牌,素以简单、自然、独特的风格著称。洛可可女装定位客户群体为23-28岁的都市时尚淑女,品牌经典的艺术形式碰撞现代国际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