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朝历代都非常重视穿衣服饰的。当然,服饰的改革与进步,一方面与民族传统文化密切相关,一方面也要以当时纺织业发展水平为基础。
元代初,衣冠服饰都是沿袭前代,至元世祖忽必烈时,开始改革冠服制度,到了英宗时期,元代的衣冠服饰制度已经非常完备了。
到了明代,朱元璋从蒙古贵族手中夺取政权后,对整顿和恢复礼制非常重视。他废弃了元朝的衣冠服饰制度,并根据汉族的习俗,上采周汉,下取唐宋,将服饰制度重新作了规定。这套制度的完成先后用了约三十年的时间。
所以,元代的穿衣服饰与明代的穿衣服饰有着很大的区别,仅以帽子、衣服和鞋子为例,可见一斑。
(一)帽子
元代官吏的帽子,多是圆形宗帽。圆顶上缀着两根辫子搭在帽沿上再垂下两条缨。
到了明代,官吏的帽子,改为用乌纱制作的圆顶帽,两边展角(或翅),角长一尺二寸,也就是今天我们常说的“乌纱帽”,作为“官”的象征,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种帽子了。也可以说,“乌纱帽”是从明代开始有的。也有人说,“乌纱帽”是朱元璋亲自设计的,是防止官员们上朝时,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二)衣服
元代王公贵族以及内外品官员所穿的袍服,多绣花朵。所绣花样各不相同,官大花朵大,官小花朵小或只有杂花和暗花。比如,一品官,绣柴大独科花,花径为五寸,二品官亦绣柴大独科花,但花径则为二寸;三品官,绣散答花,无枝叶;四品官,绣小杂花,花径为一寸五分;八品九品官则无花纹。
而明代官服,配色一般比较浓重正色,最大的特点是加金织物,有的是“片金”,即以金箔粘附在很细窄的皮子上,作纬线相织而成;有的是“捻金”,即以丝线为胎,外加金箔而成的金缕丝线。不论是“片金”,还是“捻金”,均是以丝线、棉线、金线等混合织造,可见元代织锦工艺水平是很高的。这些袍服的加金,切成细丝的称“明金”“缕金”,捻成线的称“燃金”,两种并用的称“两色金”,各种官服用金的样式多达三十三种。
(三)鞋子
元代贵族官员多穿“皂靴”,亦作“皁靴”,是一种黑色高帮白色厚底的鞋子。这种鞋子的设计,很可能是和蒙古民族经常骑马守猎有关系。
明代官员开始穿“云头履”了,即鞋子的头部为云头如意形,俗称“朝靴”、“朝鞋”。这种靴鞋,式样肥阔端庄,美观大方。
(2091年5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