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汉服配什么鞋子最合适
汉服配白色小皮鞋、绣花鞋、白色绑带鞋、深棕色短靴、卡其色复古风皮鞋、一字凉拖最合适。
白色小皮鞋:白色的鞋子是很好配衣服的,也是我们平时穿的比较多的,比如小白鞋、白色小皮鞋。这款白色小皮鞋款式经典大方,搭配改良日常汉服很合适。
绣花鞋:比较民族风的鞋子,相比我们平时穿的鞋子更加精致,可以根据汉服的颜色来选择蕾丝颜色的绣花鞋。白色绑带鞋:绑带鞋是最近两年很流行的鞋子,这款白色绑带鞋是很适合搭配汉服穿的。
深棕色短靴:短靴是很舒适、帅气的鞋子,深棕色短靴:可以搭配秋冬季的厚款汉服,而且深棕色也比较百搭,搭配各种颜色的汉服都可以。卡其色复古风皮鞋:现在人们越来越追求返璞归真,喜欢棉麻或者文艺风的衣服,这款卡其色复古风皮鞋很适合搭配文艺风或者改良版日常汉服。
一字凉拖:夏天穿汉服,如果是款式比较简约,可以选择搭配一双比较简单的凉拖,也是很好看的。
2.汉服配什么鞋子好看
穿汉服的时候搭配以下鞋子都是合适好看的:一、手绘小白鞋,碧色的小银杏叶子清新典雅,鞋子一侧点缀着同色系的莲花流苏,精致又俏皮。
简约的单鞋穿着更为舒适。二、经翘头履改良的鞋子,足尖的地方微微翘起,防止踩踏裙摆。
浅粉色甜美可爱,刺绣是萌萌的月宫兔子环绕缕缕祥云,灵动软糯。三、可拆卸绑带绣花鞋,小巧的绑带使脚踝看起来更加的纤细。
鞋面绣的是彩蝶翩跹绕着一枝寒梅,秀美典雅。四、坡跟的绣花单鞋,亚麻和棉质的布料柔软透气。
鞋底牛筋防滑底,耐磨又牢固,适合穿着汉服去旅游的妹子。两种款式,一款平跟,日常出行穿着非常舒适。
一款增高坡跟,适合身材娇小的妹子。刺绣是小雏菊洋桔梗,搭配起来温柔婉约。
汉服复兴并不是复古或者一味的遵守旧制,泥古不化。而是需要我们认识、传承并且给予创新。
因此对于配饰,鞋子等没必要过于纠结,找到最为适合自己,最舒服的状态就可以了。
3.中国古代美女穿什么鞋
鞋子是人类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古代被泛称为“足衣”。
鞋子对推动人类服饰的改革、发展,曾起到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注重于实用,同时有着装饰审美功能。
人类经历过赤足时期,后来才发明了鞋子。在人类社会的早期,社会生产力极其低下,也没有发明纺织。
“妇人不织,禽兽之皮足衣也。”(《韩非子》)《实录》中说:“夏商舄履皆以皮为之。”
就是说人类最早的鞋履是用兽皮制成的。 新疆原始居民穿靴早于穿鞋。
靴子是一种高度在踝骨以上的长筒鞋,多为皮革制成。罗布泊地区铁板河古墓出土的“楼兰美女”所穿的生兽皮靴,是我国时代最早的一双皮靴,已距今3800余年。
皮靴尖部开口,靴面、靴帮、靴底分件缝制,并且把摩擦原理用于靴底当中,是我国鞋靴史中的珍贵资料。小河墓地出土的一具女尸所穿的一双短腰皮靴保存得十分完整,距今也已3800年左右。
靴高19厘米,底长 27厘米,用牛皮制成,由靴底、靴面前部、靴后三块皮子缝制。棕色毛绳穿过靴口两个侧孔,将靴腰束紧。
这双皮靴十分重视装饰性,靴面正中涂有一道红线条,中央皮上穿5股红毛线,其中3股捆扎羽毛,可谓美妙绝伦。 到了距今3000年左右,新疆先民的缝靴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时人们开始用熟皮制靴,制靴工艺已程序化。
哈密五堡古墓出土的一只3000年前的皮靴就具有这一特征。这双保存较好的皮靴,帮、底用牛皮,靴统用羊皮缝制,靴底用三层牛皮,结实耐磨。
考古工作者在鄯善县苏贝希古墓发现的长筒靴子十分奇特,用兽皮缝制,毛朝外,靴筒口超过膝盖,皮靴内套质地柔软的毛布裤子,裤口系有毛线编织的带子(裤子与中原古代居民穿著的胫衣相似),使裤子与皮靴连为一体,这种奇特的靴子应是根据当地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设计缝制的,在寒冷的天气外出时,起到御寒的作用。特别是初春时节冰雪溶化,人们淌水过河时穿著这种长筒皮靴十分实用;也有可能是在狩猎时,为了保护腿部免遭野兽咬伤而设计的。
赵武灵王在引进胡服的同时也引进了靴子。为了作战的需要,他们用骑兵战术代替战车。
与鞋履相比,靴子更适合于骑乘。《释名》中曰:“古有鞋履而无靴,靴字不见于经,至赵武灵王始服。”
《中华古今注》曰:“靴者盖西胡服也,昔赵武灵王好胡服,常服之,其制短革軪黄皮。”可见当时的靴子为短腰靴,后改成长腰靴。
穿用靴的制度到唐代才有变迁。《陔馀从考•着靴》条曰:“朝会著靴,盖起于唐中叶以后。”
这时的靴子,根据尚书令马周的建议,被改为短统,用于百官常服,有时还兼用于朝服,连朝见天子也不例外。 汉代西域鞋靴制作工艺比前代有了很大的进步,不仅有毡鞋、毡靴、皮鞋和皮靴,还有史籍中记载的 “织成履”。
1980年新疆考古工作者在楼兰孤台墓葬中发现的一只革靴,形制为半腰形,内衬毛毡,用麻线缝制,整体上看皮靴十分牢固,也比较规整,皮质精良,从中看出随着汉代畜牧业的发展,当时西域皮革的鞣制技术和制靴工艺有了较大的提高。 关于皮鞋,汉文史料记载颇多。
皮鞋也称“鞮”,未经鞣制生革制成的皮鞋叫“草鞮”,用熟皮鞣制的鞋履叫“韦鞮”。洛浦县山普拉汉墓出土的皮鞋多是用鞣制较好的熟皮缝制,这里出土的一双儿童皮鞋,除鞋底已失以外,其它部分保存得十分完好,皮面毡里,腰高8厘米,底长17.5厘米,用熟皮和动物的筋做线缝制,形状十分规整。
精绝国人穿著的鞋履重视装饰效果。1995年尼雅1号墓地3号墓出土的一双红地晕间缂花靴的样式十分独特。
此靴长29厘米,高16.5厘米,形制为短腰,整个靴子用皮、毛褐、绢、毡等多种材料缝制,特别是靴面中央在白地上织有并蒂花卉图案,起到了锦上添花的装饰效果。靴子构思巧妙,形制新颖独特,是新疆古代鞋靴中的又一精品。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这是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中的诗句。丝履为古代男女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种鞋子。
阿斯塔那古墓出土的东晋时期的一双织成履,就反映了当时较高的制鞋工艺水平。墓中同时出土升平11年(公元367年)和升平14年(公元370年)的文书,可知它是东晋时期的遗物。
履长22.5厘米,宽8厘米。履底、帮、里是用麻绳编织的。
鞋面由褐、红、白、黑、蓝、黄、金黄、绿等八种颜色的丝线织成各种花纹和云纹。帮面上还有“富且昌、宜侯王、天延命长”十个隶书汉字。
这双织成履流露出中原鞋履的风范,履底、履里、帮面编制的都非常精致,是中国古代鞋履中的瑰宝。 南北朝时期的靴子实物见于尉犁营盘古墓之中,营盘出土的一双彩绘刺绣靴子,靴底为皮革,靴面是麻布质地,靴内衬柔软的毛织物,使整个靴子显得比较厚实,靴面、靴筒绣有红、青、黑、蓝等色彩的云朵纹样,像这样具有强烈装饰风格的靴子,在我国唐代以前,实不多见。
从考古发现资料来看,唐代西域女子的鞋履可分为高头和平头两种形制。高头履又称翘头履,阿斯塔那230号墓出土的屏风画《仕女图》中的女子,所穿的鞋子就是翘头履,鞋头上翘,并饰有花纹。
这种前端上翘的高头履,可以承托曳地长裙,以便行走。阿斯塔那唐墓中亦有翘头履出土,如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