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的特点和样式
汉服的主要特点是交领、右衽,不用扣子,而用绳带系结,给人洒脱飘逸的印象。这些特点都明显有别於其他民族的服饰。汉服有礼服和常服之分。从形制上看,主要有“上衣下裳”制(裳在古代指下裙)、“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缝连起来)、“襦裙”制(襦,即短衣)等类型。其中,上衣下裳的冕服为帝王百官最隆重正式的礼服;袍服(深衣)为百官及士人常服,襦裙则为妇女喜爱的穿著。普通劳动人民一般上身著短衣,下穿长裤。 配饰 头饰是汉族服饰的重要部分之一。 古代汉族男女成年之后都把头发绾成发髻盘在头上,以笄固定。男子常常戴冠、巾、帽等,形制多样。
女子发髻也可梳成各种式样,并在发髻上佩带珠花、步摇等各种饰物。鬓发两侧饰博鬓,也有戴帷帽、盖头的。
灯笼裤是中国哪个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
朝鲜族
朝鲜族 尚素白,有“白衣民族”之称。女子穿传统的襦裙套装,上襦称则高利,为小灯笼袖斜襟短衣,以花结襻带系合;下裙称契玛,是高腰长裙,少女为统裙式,婚后缠裙式;配穿鞋头尖翘的船形鞋。男子穿无纽扣上衣、深色背心、灯笼裤(称佩吉),戴漆纱围檐圆顶高帽。
传统服饰制作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与完备的冠服制度相适应,中国服饰制作体系 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其大致可 分为三个阶段。1。初创期。以原始社会人们发明骨 针、制作出缝纫线为开端,以后逐渐产生早期的编 织、染缬和缝缀技术。2。形成期。大约自商周奴隶 社会起至封建社会中期。
周朝已有完备的冠服制。 据《周礼》记载,周代有掌管染色的“染草”、“染人” 等专门机构和人员,设有管理蚕事的女官,织、绣、 绘、染、裁、缝等制作工艺日趋丰富。到了封建社 会,帝皇、百官公卿的服装式样众多,其对面料、色 彩、花纹、刺绣、裁剪、缝制要求各不相同,为适应这 一需要,形成了官营“作坊式”的服饰生产体制。
在 此同时,民间制衣业也日趋壮大,其以“家庭式”生 产为主体,制作技艺代代相传,并在长期实践中不 断创造,使制作工艺更加丰富多样。另外,因丝绸 之路的开通,异族风采和制作技艺也被融会贯通, 为我所用。3。发展期。大约自清代至民国。清代服 饰制作工艺追求细密繁缛,精工细作,尤其是镶、 绲、嵌、绣、补工艺应用广泛,并融人了许多游牧民 族服饰的制作、装饰工艺。
这一时期,官营手工业机制庞大,分工精细,管理严密,工艺精益求精,制 作工具和技艺也日见改进。清末,西方的工业文明 和制作技艺传入中国,使得中国服饰的造型和技艺 兼容中西,不断丰富和发展。例如女式旗袍一改传 统的平面结构方式,采用西式服装收腰和装袖的造 型,形成中西式旗袍裁剪、缝制的新工艺,是传统服 饰新法制作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