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男装搭配 > 正文

蒙古语比较流行的词语(100句常用蒙古语)

1. 100句常用蒙古语

蒙古国境内有蒙古语、哈萨克语、图瓦语等语言,其中蒙古语是蒙古国国家通用语言,除了蒙古族以外,哈萨克族、图瓦族都会蒙古语。20 世纪 40 年代,蒙古人民共和国放弃传统蒙古文,改用西里尔蒙古文字,但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又提出恢复使用传统蒙古文倡议。苏联解体之后,蒙古国开始推行恢复使用传统蒙古文的尝试,但学界对延续使用西里尔蒙古文或回复使用传统蒙古文等问题持有不同观点。

一、蒙古国语言概况蒙古语、哈萨克语、图瓦语是蒙古国境内的主要语言,其中,蒙古语是蒙古国国家通用语言,居住于巴彦乌列盖省、科布多省的哈萨克人使用哈萨克语,同时通晓蒙古语;居住于巴彦乌列盖省、库苏古尔省、乌布苏省的图瓦人除了小部分人使用图瓦语以外,大部分人已转用蒙古语。

1.蒙古语蒙古国蒙古语有4个方言,即北部的布里亚特方言、西部的卫拉特方言、中部的喀尔喀方言,以及东南部的内蒙古人方言。

蒙古国蒙古语的方言差别较小,仅存语音与词汇差异,不同方言人可无障碍交流。喀尔喀方言是蒙古国蒙古语的最大方言,全国近80%的人使用喀尔喀方言。

在蒙古国21个省市中,后杭爱省、巴彦洪格尔省、戈壁阿尔泰省、东戈壁省、中戈壁省、扎布汗省、前杭爱省、南戈壁省等地的居民全部使用喀尔喀方言。此外,布尔干省 97. 4%、中央省91%、肯特省 82.9%、库苏古尔省80.6%、乌兰巴托市80%、色楞格省75.8%、东方省58.7%、苏赫巴托省44.1%、科布多省31.3%、乌布苏省20%、巴彦乌列盖省1.2%的居民也使用喀尔喀方言。蒙古国国家通用语言以喀尔喀方言乌兰巴托语音为标准音,使用其他方言的蒙古人及哈萨克人、图瓦人都通晓喀尔喀方言。使用喀尔喀方言人遍布蒙古国,占全国总人口的 76.7%,占全国蒙古族总人口的 83.6%。

喀尔喀方言内部有中部、东部、西部3个次方言差别。其中,中部次方言分布于中央省、后杭爱省、巴彦洪格尔省、戈壁阿尔泰省、东戈壁省、中戈壁省、扎布汗省、前杭爱省、南戈壁省、布尔干省等地区;东部次方言分布于肯特省巴彦敖包、伊德尔梅克、克鲁伦、木伦、巴彦呼杜克、伽拉什尔—卜英特等县,以及苏赫巴托省、东方省的部分地域;西部次方言分布于戈壁阿尔泰省,扎布汗省伊德尔、杜尔布尔津、乌日古木乐县,乌布苏省准杭爱、巴伦—图如贡县,科布多省达尔壁、策策克、钱达姆尼县,库苏古尔省策策尔里克、查干乌拉、布林汗等县和木伦市。

蒙古国卫拉特方言与中国蒙古语卫拉特方言、俄罗斯卡尔梅克语关系密切,由分布于蒙古国西部的杜尔伯特、巴雅特、扎哈沁、土尔扈特、厄鲁特、明阿特等蒙古部落使用,有巴雅特、杜尔伯特、扎哈沁、土尔扈特、阿尔泰乌梁海、厄鲁特等土语之分。

蒙古国布里亚特方言与俄罗斯布里亚特语、中国蒙古语巴尔虎—布里亚特土语同源,分布于蒙古国的东北部与北部。此方言使用者主要聚居于东方省巴彦洞县、查干敖包县、巴彦乌拉县、楚伦库列特县和达西巴拉布尔县,肯特省巴图希热特县、宾德尔县、达达尔县等地。此外,在东方省查干敖包县,肯特省诺尔碧浪县、曾赫尔曼德拉县,布尔干省特西克县,色楞格省朱尔和县,库苏古尔省杭哈县、查干乌尔县等地,部分布里亚特方言使用者与其他部族杂居。在肯特省布里亚特人中还有喀木尼堪人,是使用蒙古语的通古斯语族部落,其语言保留较多中世纪蒙古语特点,并受到布里亚特方言的影响。

使用蒙古国蒙古语内蒙古方言者均为与中国内蒙古有关系的人群,如,居住于苏赫巴托省额尔敦查干县的东西乌珠穆沁人,东方省库德尔木日、斯日古楞县的东乌珠穆沁人,以及分散居住蒙古国各地的察哈尔人、浩齐特人、土默特人、巴林人、喀喇沁人、科尔沁人等。在蒙古国,使用内蒙古方言的人群较少,但该方言与蒙古国的喀尔喀方言、布里亚特方言、卫拉特方言之间具有较大的差别。

2.哈萨克语哈萨克是蒙古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聚居于蒙古国西部的巴彦乌列盖省及科布多省。蒙古国境内的哈萨克人近15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6%,其聚居地区与哈萨克斯坦接壤,较好保留自己的语言文化。蒙古国哈萨克人是19世纪迁居蒙古国的。

3.图瓦语

除哈萨克人外,蒙古国境内还有被通称为“图瓦人”的使用突厥语族语言的部族。据统计,蒙古国有近3万图瓦人,居住于蒙古国西北的巴彦乌勒盖、库苏古尔、乌布苏 3省。根据族源,将蒙古国境内的图瓦人可分为唐努乌梁海人、阿尔泰乌梁海人、乌布苏乌梁海人、察坦人等部落。

唐努乌梁海人是由图瓦人民共和国萨彦岭托真湖地区迁徙而来的,有1.5万人,在巴彦乌勒盖、库苏古尔、乌布苏等地与达尔哈特蒙古人杂居。唐努乌梁海人均掌握蒙古语,多数掌握图瓦语,少数掌握哈萨克语。阿尔泰乌梁海人约有1.2万人,居住于巴彦乌勒盖省境内的科布多河上游至布尔根河上游的阿尔泰山区,可分阿尔泰山乌梁海人和阿尔泰诺尔乌梁海人两个部分。其中,阿勒泰山乌梁海人是由俄罗斯萨彦岭山区迁徙过来的图瓦人后裔,原使用突厥语,后转用蒙古国西部方言,而阿尔泰诺尔乌梁海人是蒙古乌梁海部后裔,使用蒙古国卫拉特方言阿尔泰乌梁海土语。乌布苏乌梁海人是由萨彦岭迁来的图瓦人分支,约有3000人,居住于乌布苏省,使用突厥语族图瓦语,多数会说蒙古语。居住于库苏古尔省的库苏古尔乌梁海人有3000余人,其中一部分使用蒙古语,一部分使用突厥语。使用突厥语言的人群自称维吾尔,故被称作库苏古尔维吾尔,其语言被称作库苏古尔维吾尔语,属于图瓦语。库苏古尔省还有被称作察坦的一部分突厥人,此部分人自称杜哈人,使用图瓦语的杜哈土语。此外,蒙古国境内还有为数不多的霍通人(东干人)、回鹘人、维吾尔人、达斡尔人、夏塔特人(汉人)等,这些人分布于蒙古国各地,均使用蒙古语。

二、蒙古国文字改革历程历史上,蒙古人主要使用传统蒙古文(回鹘体蒙古文)。20世纪40年代,蒙古人民共和国放弃传统蒙古文,改用西里尔蒙古文字。后来,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蒙古人民共和国提出恢复使用传统蒙古文倡议,并1991年制定恢复使用传统蒙古文的方案。苏联解体之后,蒙古国开始推行恢复使用传统蒙古文的尝试。

1930年,蒙古人民共和国首次提出蒙古文拉丁化方案。是年4月,蒙古人民革命党第八次代表大会提出《关于使用拉丁化文字决定》,并于1931年开始实施。但此决定实行不久被迫停止。1941年,蒙古人民共和国提出蒙古文的西里尔化方案。是年3月,成立国家文字改革委员会,制订西里尔蒙古文字母方案,试图以西里尔蒙古文替代传统蒙古文。1944年,蒙古人民共和国第二次提出蒙古文的拉丁化方案,公布《全民使用拉丁文字的决定》。1946年,蒙古人民共和国启用西里尔蒙古文。1990年,蒙古人民共和国部长会议作出《关于组织全民学习传统文字活动》的决定,成立国家公务使用传统蒙古文的指导委员会。[3]1991年,蒙古国大呼拉尔决定,从1994年开始国家所有公文都使用传统蒙古文,

1991—1994年,蒙古国小学从一年级开始教学传统蒙古文,蒙古国国玺及政府公章、牌匾等统一更换为传统蒙古文。1995年,发布《蒙古文国家方案》,计划在未来10年之内,逐步恢复使用传统蒙古文,决定小学三年级开始教学传统蒙古文。[4]

2003年,蒙古国大呼拉尔制订《拉丁字母国家方案》,自2004年1月1日开始执行由国家计量与标准委员会批准的《用拉丁文转写西里尔蒙古文的标准》。2008年,蒙古国政府颁布《2008—2015年蒙古文字国家计划—2》,向教育、文化、科学等部门下达任务,要求扩大传统蒙古文的使用范围。

2010年,蒙古国颁布总统命令,规定蒙古政府官员在外交活动中的公文信函必须使用传统蒙古文,要求蒙古国公民的出生证明与结婚证明、教育机构颁发证件等必须合璧使用传统蒙古文和西里尔蒙古文。2013年,蒙古国规定,地方政府部门的往来文书要使用西里尔蒙古文和传统蒙古文。乌兰巴托市政府办公厅决定,要求市内所有场所牌匾书写使用西里尔蒙古文。蒙古国总检察院外交邀请函正式使用传统蒙古文书写。

2014年,由蒙通社主办的蒙古国民族传统文字书法大赛颁奖仪式在乌兰巴托举行,蒙古国总理阿勒坦呼雅格为获奖者颁奖。

三、蒙古国文字改革趋势虽然蒙古国加大恢复使用传统蒙古文的力度,但在具体实行过程中遇到了众多问题。其一,传统蒙古文从上至下的书写规则与多种文字不同,难以适应现代排版技术,从而阻碍其信息化历程;其二,传统蒙古文字与现代蒙古语口语脱节严重,无法准确书写现代蒙古语口语;其三,传统蒙古文字字母系统比较复杂,字母变化较多,与拉丁文、西里尔文相比,学习掌握需要较长时间;其四,蒙古国使用西里尔蒙古文七十余年,很多公民不愿弃用西里尔蒙古文。

蒙古国学者广泛关注延续使用西里尔蒙古文与恢复使用传统蒙古文等文字使用问题,对于文字改革,学界持有不同观点。一部分学者认为,传统蒙古文是蒙古文化的携带者,蒙古文字、蒙古语言和蒙古文化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只有恢复使用传统蒙古文才能继承和发扬蒙古族传统文化。另一部分学者认为,西里尔蒙古文便于学习和使用,对当今蒙古国文化教育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而传统蒙古文字难以学用,落后时代,不易恢复。此外,部分学者持谨慎态度,认为保留西里尔文和恢复传统蒙古文各有利弊,主张进一步完善现行的西里尔蒙古文。蒙古国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成立文字规则修正小组,计划编写西里尔蒙古文规范词典,进一步修订西里尔蒙古文的书写规则。

对于规范西里尔蒙古文书写规则问题,蒙古国各界也观点不一。2013年 11月,蒙古国科学院院士特穆尔套高教授接受媒体专访时认为,现行西里尔蒙古文书写规则要修改。在1990年以来的政府公文及民间文书中,西里尔蒙古文书写不规范现象极为常见。因此,蒙古国政府提出委托蒙古国语言文字委员会制定文字规范方案,蒙古国总理也强调“制定文字更加贴近蒙古语语法规则的文字规范”,进一步简化现行西里尔蒙古文的书写规则。

2014年,乌兰巴托市政府要求首都所有牌匾一律使用西里尔蒙古文。

而 2017年7月,巴特图勒嘎接任蒙古国总统,继续推行恢复使用传统蒙古文政策。

蒙古国恢复使用传统蒙古文的政策,不仅有利于传承和发扬蒙古族传统的优秀文化,而且有利于中蒙两国的文化教育合作,可促进两国蒙古族语言文化交流。使用相同的语言文字,可加深两国蒙古族的亲和力,巩固中蒙两国的友好邻邦关系。

2. 200个常用蒙古语短句

步骤/方式1

蒙古语我爱你:毕(bi)其(qi)麦(mai)度(du)海(hai)日(ri)台(tai),这是我爱你的蒙古语发音。

步骤/方式2

因为无蒙古文软件,无法用蒙文来发,只能音译!

3. 100句常用蒙古语句子

图中的大黑体字就是【蒙古】的蒙语写法。

希望能够帮到你!

4. 100句常用蒙古语文字

蒙古人说的当然就是蒙古语,蒙古国,简称蒙古,位于中国和俄罗斯之间,是被两国包围的一个内陆国家,首都及全国最大城市为乌兰巴托,蒙古历史上曾被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等多个游牧民族统治,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1271年,他的孙子忽必烈建立元朝。

5. 一百句常用蒙古语

那顺是蒙古语中 nasvn 意思是岁数,较常见的人名有那顺巴图 nasvn batv 意思是长命百岁。 阿日斯兰 是狮子的意思。要从意义来说应该巴图 阿日斯兰 更符合语法意义吧

6. 100句常用蒙古语自我介绍怎么写

蒙古族自称“蒙古”。“蒙古”这一名称较早记载于《旧唐书》和《契丹国志》,其意为“永恒之火”。别称:“马背民族”。蒙古族发祥于额尔古纳河流域,史称“蒙兀室韦”、“萌古”等。

全世界蒙古族人约为1000万人

中国的蒙古族人口为581万人(2000年人口普查)。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东北三省、新疆、河北、青海,其余散布于河南、四川、贵州、北京和云南等地。鄂温克族(2万7千人)和土族(24万人)也有时被认为是蒙古人的分支。

蒙古国的总人口大约有280万人(2006年7月统计265万人,),其中80%是喀尔喀蒙古人。

俄罗斯有大约90万蒙古人。有在西伯利亚的布里亚特蒙古人(约40万人)、鄂温克族(在俄国被认为是蒙古人的一支)(约3万人在俄国)、卫拉特人(含卡尔梅克人17万和杜尔伯特人(Dörbed))。

另外,分布在阿富汗、伊朗等地的哈扎拉族人(近四百万人)有可能是蒙古人和中亚其他民族的混血后代。

其中云南有1.3万人,聚居在通海县新蒙乡,分中村、下村、白阁、交椅湾和陶家嘴5个自然村,是元朝初年随忽必烈征战遗留在云南的蒙古族后裔。通海蒙古族从祖国西北大草原来到云南高原的通海杞麓湖畔、凤山脚下,已有740多年的历史。700多年来,与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友好往来,凭自立自强的精神和民族凝聚力,战胜各种艰难险阻,把杞麓湖之滨、凤凰山之麓建设成了鱼米之乡。

畜牧业是蒙古族人民长期赖以生存发展的主要经济。此外,还从事加工业、农业和工业。现以农耕为主。蒙古族善于歌舞,民歌分长短调两种。主要乐器是马头琴。喜爱摔跤运动。蒙古包和勒勒车是他们游牧生活的伴侣。

语言文字:蒙古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有内蒙古、卫拉特、巴尔虎布利亚特三种方言。现在通用的文字是十三世纪初用回鹘字母创制,14世纪初,经蒙古学者却吉·斡斯尔对原有文字进行改革,成为至今通用范化的蒙古文。云南的蒙古族会彝语和汉语,其蒙古语与北方的蒙古语大致可相通。

用蒙古语言文字的新闻出版、广播、戏剧、电影事业也有了相当的发展。《蒙古秘史》等典籍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著名文化遗产;著名的英雄史诗《江格尔》,是中国三大英雄史诗之一;《饮膳正要》被列为对世界文明贡献卓著的重要医学发明成果之一。

[编辑本段]『源流历史』

蒙古族的起源。蒙古人认为苍狼和白鹿是自己的祖先。蒙古人之所以选择狼和鹿作为自己民族的图腾,从现在来看我们可以分析出这与他们祖先所生活的环境是密不可分的。因为狼和鹿就是生活在山林和草原当中。既然是图腾,那苍狼和白鹿就被蒙古人尊奉为神灵之物,同时又赋予了神秘而美好的传说。

《蒙古秘史》记载:苍狼和白鹿是成吉思汗的祖先,他们奉上天之命降生到人间。然后共同渡过腾汲思,在斡难河源头、不儿罕山前开始繁衍生息,生下了巴塔赤罕。这里所说的巴塔赤罕就是成吉思汗的始祖。其实,苍狼和白鹿在蒙古语中分别读为:勃儿帖赤那和豁埃马兰勒,只是汉译为苍狼和白鹿。

蒙古民族的真正族源的问题上,现、当代多数学者认为蒙古族出自东胡。东胡,是包括同一族源、操有不同方言、各有名号的大小部落的总称。据司马迁《史记》记载:“在匈奴东,故曰东胡。”公元前5至前3世纪,东胡各部还处于原始氏族社会发展阶段,各部落过着“俗随水草,居无常处”的生活。

4世纪中叶,鲜卑人的一支,自号“契丹”,生活在潢水和老哈河流域一带。居于兴安岭以西(今呼伦贝尔地区)的鲜卑人的一支,称为“室韦”。室韦,始见于《魏书》,作失韦。室韦与契丹同出一源,以兴安岭为界,“南者为契丹,在北者号为失韦”(《北史》卷94《室韦传》)。6世纪以后,室韦人分为南室韦、北室韦、钵室韦、深末恒室韦、大室韦等5部,各部又分为若干分支。

按语言学家从语系方面的推论,活动在蒙古地区的诸部分为蒙古语系和突厥语系两大部分。在突厥文史料中,称室韦为“达怛”(鞑靼)。公元732年在斡尔浑河右岸建立的《阙特勒碑》文中,记有三十姓达怛。三十姓达怛可能是紧邻突厥的一个强大的室韦部落或部落联盟的名称,突厥人用这一名字称呼所有的室韦部落。

后来,达怛又成为蒙古诸部的总称。因为,“他们在远古的大部分时间内,就是大部分部落和地区的征服者和统治者,伟大、强盛和充分受尊敬”“由于(他们)极其伟大和受尊敬的地位,其他突厥部落,尽管种类和名称各不相同,也逐渐以他们的名字著称,全都被称为鞑靼”(拉施特《史集》卷1第1册)。由于蒙古部的强大,“达怛”一名逐渐又被“蒙古”所代替,成为室韦诸部的总称。文字记载蒙古之称谓,始见于《旧唐书》,称作“蒙兀室韦”,是大室韦的一个成员,居住在额尔古纳河以南地区。

12世纪时,这部分人子孙繁衍,氏族支出,渐分布于今鄂嫩河、克鲁伦河、土拉河三河上源和肯特山以东一带,组成部落集团。其中较著名的有乞颜、札答兰、泰赤乌、弘吉剌、兀良合等民族和部落。当时与他们同在蒙古高原上的有游牧在今贝加尔湖周围的塔塔儿部,住在贝加尔湖东岸色楞格河流域的蔑儿乞部,活动在贝加尔湖西区和叶尼塞河上源的斡亦剌部。这3部都使用蒙古语族语言。另外,还有三个信奉景教的突厥贵族统治的蒙古化的突厥部落,即占据回鹘汗庭故地周围的克烈部,其西的乃蛮部,和靠近阴山地区的汪古部。

这些部落按其生活方式和发展水平,大致分为“草原游牧民”与“森林狩猎民”两类。第一类包括久住原地过游牧生活的突厥诸部,和后来迁入接受突厥影响,完成向游牧生活过渡的蒙古诸部;第二类是留居森林地带,主要从事狩猎的诸部。

随着畜牧业生产的发展,出现了阶级分化;阶级对立代替了氏族的平等关系。富裕者从氏族中分离出来,成为叫作“那颜”的游牧贵族,他们占有众多的牧畜,握有支配牧场的权力,一些强有力的游牧贵族还在身边聚集一批称为“那可儿”的军事随从。一般牧民称为“哈剌出”,由原来有平等权利的氏族成员变为向贵族纳贡服役的依附者。还有因被俘掠或其他原因沦为奴仆地位被叫作“孛斡勒”的人。有人根据纳贡服役和人身依附现象,认为当时的蒙古社会性质是封建牧奴制;也有人根据俘掠他人为奴的现象认为是奴隶制。这两说还在讨论之中。

1206年,铁木真在斡难河畔举行的忽里勒台(大聚会)上被推举为蒙古大汗,号成吉思汗,建立了大蒙古国。蒙古国的建立,对蒙古族的形成具有很大意义。从此,中国北方第一次出现了统一各个部落而成的强大、稳定和不断发展的民族——蒙古族。凡是这个国家统辖的漠南、漠北地区,概称为蒙古地区,此地区各个部落的居民,统称为蒙古人。蒙古族这时从辽、金时期(916~1234)被统治的民族成为统治民族。

在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成吉思汗的率领下,从1219年到1260年,蒙古族三次西征,先后建立横跨欧亚的窝阔台、察合台、钦察、伊儿四大汗国。在西征的同时,又挥师南下。从成吉思汗到忽必烈,历经70余年征战,统一了中国,建立元朝。其疆域北至今西伯利亚,南至南海,东北至今乌苏里江以东,西南包括云南,都纳入元朝国家的行省建置。元朝设置宣政院,首次对西藏进行直接管辖。又设澎湖巡检司管澎湖和台湾。元朝对确立现代规模的中国版图作出了贡献。

由于南下或西征,蒙古族民众被征调各地,因此,蒙古族的分布散及全国。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元朝灭亡,残余力量退居蒙古草原。蒙古分为东西两部:东部蒙古游牧于漠北和漠南,其首领为元室后裔,被视为蒙古的正统;游牧于漠西的瓦剌部(即原斡亦喇部)被称为西蒙古,与东蒙古有姻亲关系。

15世纪,蒙古南北被达延汗重新统一,分东部蒙古为喀尔喀、兀良哈、鄂尔多斯、土默特、察哈尔、喀剌沁(永谢布)六部。明末清初。蒙古处于分裂割据状态,以大漠为界,分为漠南蒙古、漠北(喀尔喀)蒙古、漠西(厄鲁特)蒙古三部分。漠南蒙古西部的俺答汗注意与明朝修好,发展贸易关系。俺达汗驻地库库和屯(今呼和浩特)修建城郭,商旅幅凑,成为漠南蒙古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清朝为了扫除后方的威胁,大举用兵,花了一个半世纪的时间统一了蒙古各部,实施盟旗制度。加强了对蒙古族的统治,保证了蒙古族地区的稳定与发展,但清朝在蒙古地区推广喇嘛教,实行“蒙禁”,导致蒙古族人口减少、人口素质下降。

自元代以来,蒙古族人民在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天文历算、文化艺术、医学等各个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118 24 评论(1) 分享 举报 收起

quchacha99

推荐于2017-09-15

  款待行路人,是蒙古族的传统美德,蒙古族待客十分讲究礼节和规矩。例如,吃手把羊肉时,一般在将羊的琵琶骨带肉配四条长肋送给客人。如果是用牛肉待客,则以一块带肉的脊椎骨加半节肋骨和一段肥肠送给客人。

到蒙古族人家里做客必须敬重主人。进入蒙古包后,要盘腿围着炉灶坐在地毡上,但炉西面是主人的居处,主人不上坐时不得随便坐。主人敬上的奶茶,客人通常是要喝的,不喝有失礼貌;主人请吃奶制品,客人不要拒绝,否则会伤主人的心。如不便多吃,吃一点也行。

献哈达也是蒙古族的一项高贵礼节。献哈达时,献者躬身双手托着递给对方,受者亦应躬身双手接过或躬身让献者将哈达挂在脖子上,并表示谢意。

蒙古族人骑马、驾车接近蒙古包时忌重骑快行,以免惊动畜群;若门前有火堆或挂有红布条等记号,表示这家有病人或产妇,忌外人进入;客人不能坐西炕,因为西是供佛的方位;忌食自死动物的肉和驴肉、狗肉、白马肉;办丧事时忌红色和白色,办喜事时忌黑色和黄色;忌在火盆上烘烤脚、鞋、袜和裤子等;禁止在参观寺院经堂、供殿时吸烟、吐痰和乱摸法器、经典、佛像以及高声喧哗,也不得在寺院附近打猎。

在鄂尔多斯草原上,到蒙古族牧民家里做客,客人不一定要带上许多礼物,只需准备用麦面烤成的六张圆形薄饼和几颗成双的红枣即可。进到主人的蒙古包,主人将客人让坐在客位上并向客人敬茶后,客人可以向主人要一个盘子,并将随身带来的六张薄饼象荷叶片一样摆在盘子里,再将成双的红枣放在薄饼上,双手献给主人,主人即当做草原上最神圣的礼物十分乐意地接受。

这六张看起来并不十分起眼的薄饼为什么会被当做神圣的礼物呢?据老人们说,当初鄂尔多斯为六个旗,用六张薄饼来作礼,意为礼仪至上,共同和睦相处;而红枣则表示六旗兴旺发达

7. 100句常用蒙古语翻译

oyun蒙古语是智慧的意思,在后面加上aa作为女孩儿的名字就完整了,翻译成汉语就是乌云娜。

8. 蒙语情话大全

达拉嗨是一种网络用语,意思是“打啦哈呢”,通常用于表达兴奋,愉悦,或惊喜等正面情绪。

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老的滇池文化,是傣族人在婚礼、节日时高声喊叫的一种传统。这个声音被后来的年轻人拿来当作网络用语,在表达兴奋时使用,特别是在游戏或竞技类应用中更为常见。

内容延伸:这个词在许多年轻人之间很流行,特别是在游戏或比赛中使用。在互联网时代,新词汇的涌现速度非常快,达拉嗨这个词就是其中之一。网络用语的出现并不是单纯的缩短表达时间,更体现了年轻人对语言和文化的创新与自我表达的需求。

9. 蒙古语日常用语100句

       策零即策凌。这两个字是藏语,意思是长寿。

       明代蒙古人大范围信奉黄教以后,名字很多都是喇嘛起,喇嘛念经用藏语,于是乎就造成了大部分人名字都是藏语甚至梵语。在给孩子命名的时候,会经常用到这个词语,但这并不是蒙古语的单词。西藏、康巴、安多三大藏区口音叫法不同,西藏叫次仁,康巴叫才仁,安多是才让,到了蒙古就叫策零策凌策楞策棱策仁啥的都有,也就是口音和汉字写法的区别。这样的名字在清代满洲旗人里也很常见。

10. 蒙古语常用1000句

别知己那句不是蒙语,是彝族语言,分别是:慢走、你慢些走、我的朋友你慢走的意思。应该是歌词里的女主角和男主角本来是是知己的, 然后男主角和女主角表白了 ,女主不知怎么办了, 答应了 。怕以后如果感情不好连朋友都没得做 ,但是又不好那么绝情的拒绝男主 ,很矛盾应该就是这样。

11. 日常蒙古语常用语

1 实堪夸是“实至名归”、“实至声名显赫”的意思。2 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的一句话:“虽无爵位,实堪夸”。意思是说,虽然没有爵位的荣誉和地位,但他的才能和品德真的很值得夸耀。3 在现代社会中,“实堪夸”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真的很有才华和能力,经过努力和拼搏,赢得了社会和人民的尊重和赞扬。

厨柜流行什么颜色好看

3岁男孩子,有没有人给点意见穿什么衣服好看,

2015最流行什么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