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宋代喝茶的茶具是什么
暨培旺建盏属于高端档次,特级建盏。
由于釉在高温中易流动,故有挂釉现象,俗称釉泪、釉滴珠。这是建盏的特点之一。建盏是汉族传统名瓷。为宋朝皇室御用茶具。都用正烧,故口沿釉层较薄,而器内底聚釉较厚,外壁往往施半釉。
2. 宋代 喝茶
点茶是唐、宋代的一种沏茶方法,那个刷子叫茶筅。
3. 北宋喝茶的器具
分工细致的唐朝茶具
在受世人敬仰的唐朝“茶圣”陆羽的巨作《茶经》里就详细记录了当时的饮茶器具,将茶器大致分为7大类,共二十余件。
第一类是生火、烧水和煮茶器具,有风炉、承灰、莒、炭栖、火箧、镀、交床、竹夹。
其中“筥”是“以竹织之,高一尺二寸,径阔七寸”的主要用来放置木炭的器具,其形状有有圆有方。“炭挝”则是“以铁六棱制之,长一尺”的头部尖,中间粗的器具,主要是用来碎炭的。“鍑”是“以生铁为之,今人有业冶者,所谓急铁”的锅具,其一般用生铁铸造。而“以十字交之,碗中令虚,以支鍑也”的“交床”是“鍑”的载器,匠人们将其中间挖空,用来放置锅具。
第二类是烤茶、煮茶和量茶的器具,有镘夹、纸囊、碾、拂末、罗合、则。从这些器具的名称来看,读者是难以想象其真实模样与功用的,但实际上,这些茶具的设计是既简易又充满巧思的。
先以“纸囊”为例,纸囊 是“以剡藤纸白厚者,夹缝之” 的双层纸袋,唐人用来这件小物来贮藏烤好的茶,这样可以长久保存茶的香气,不至散失。
而“罗合”和“则”是“罗末,以合盖贮之,以则置合中”的一对茶具搭档。“罗合”是一个放茶的盒子组件,古人先将剖开的大竹片弯曲成圆状物,然后以纱或绢做罗衣,剩下的部分——盒则用竹节或杉木片制作并弯曲成圆状,最后涂上漆,就完成了可以储放茶的工具。“则”是一种量器,是用海贝、蛤蜊之类,或铜、铁、竹制成的匙和策,其制作原料来源丰富。
第三类是盛水、滤水和提水器具,有水方、滤水囊、瓢、熟盂。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水方和滤水囊。首先,“水方 ”的制作方法是“以椆木、槐、楸、梓等合之,其里并外缝漆之,受一斗” ,其大意是用椆、槐、楸、梓等木板拼合成一个无盖盒子,然后里里外外的缝隙用漆膏涂密,水方的功用是盛水。“漉水囊”的制作方法是 “若常用者,其格以生铜铸之” ,其整体分为两部分:用生铜铸造的骨架和用青篾丝编织的袋子,其主要目的是用来过滤净水。
第四类是盛盐或取盐的器具,有鹾簋、揭。“鹾簋” 的制作方法是“以瓷为之,圆径四寸” ,制作的形状可以是盒状、瓶形和为缶状,主要功能是装盐用。“揭”,则是用竹制成,其长四寸一分,宽九分是作为取盐的工具。
4. 宋代喝茶的茶具是什么材质
建盏,黑瓷代表,中国宋代八大名瓷之一,汉族传统名瓷,为宋朝皇室御用茶具。蔡襄在其所著《茶录》中写道:“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描述的就是建盏。
2011年,建盏烧制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写道:“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描述的也是建盏。
建盏斑纹主要有曜变、鹧鸪斑、油滴,兔毫等,其中以金兔毫、银兔毫为主,这些建盏的名称也是根据纹饰命名的。
建盏斑纹是在还原气氛中通过窑内1300度以上的高温焙烧而自然形成的,是建窑的杰出成就。
由于这类结晶釉在窑炉高温中易于出现变化,难以控制,加上氧化铁含量高的坯体难以承受高温变化,窑烧制一件外观没有缺陷又具有兔毫或油滴等斑纹的建盏是很困难的,即使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其成品几率也非常低。
盏,这一早就不被人常提起的词,正如同它作为器物一样,在生活中也不常被人使用一般。一些人的家里,甚至连一个盏器也没有。
对于一些喜欢建盏的新手来说,随便去一个购物网站搜索建盏总能搜到五花八门,各式各样的建盏。而且价格不一,往往一些网站上颜色越艳丽的建盏越便宜,而一些不那么好看的却贵得不行。
人们也许不能理解,为什么建盏不同于其他陶瓷,好看的要贱卖,不好看的却贵的出奇。陶瓷自有史以来,各种陶瓷博采众长,各自成长。其中,唯有宋代建窑,几乎从开始之时就只烧制一种器物,那就是建盏。
建盏在宋代的风靡,可以到文人雅客人手一只的程度,自上而下,每个阶级都对建盏喜爱有加。在当时,算得上今天我们所说的时尚单品,谁要是在斗茶的时候能够摆出一个好建盏,绝对是全场的焦点。
建窑基本上只烧制黑釉茶盏,这一只小小的建盏却集能工巧匠之力,自然造化之妙,幻化出万千色彩,成为当世乃至后世人追捧珍爱的宝贝。
嘉德拍卖|成交价 17250元
但是,往往越美丽的东西,越危险。并不是说建盏不美丽,一些烧制成功,在窑内产生窑变的建盏,无论颜色还是纹理都非常漂亮。
往往这样完美的建盏都是万里挑一的珍品,价格绝非网上销售的那么便宜。
(建盏仿品)胎体呈白色含铁量稀少
好建盏每一个都是手工拉胚,而一些价格低廉的,更多采用压坯,降低人力成本,但器物却少了一分手工的韵味,建盏的特殊性得不到体现。
按传统方式制作的建盏,需要原矿釉料在高温烧制时自然窑变发色,这需要对温度有较高的要求,铁元素在高温下发生剧烈氧化会展现不同色彩。
优质建盏所用的原料均来自建阳地区,其泥土中含有丰富的铁元素。在使用中可以不断释放出二价铁离子,能够吸附水中的氯离子,易被人体所吸收,增强人体内血红蛋白的载体及红细胞的执行功能。长时间使用可预防贫血、高血压,能调节人体中枢神经,达到舒缓的作用。搭配铁器煮茶,可对平衡内分泌系统也有功效,还可以达到杀菌的效果。
喜欢用建盏喝茶的朋友一定知道,使用建盏可让茶水的水质改良,用建盏品茗,会让人感觉水乳交融,甘润顺滑,茶性十足,韵深味浓,暗香涌动,并且胎体较厚以及铁元素多,可以起到长时间保温蓄热并提高茶汤的碱性。
修于内而形于外,讲究使用者的心性。好的建盏可以滋养人,而人在使用建盏的时候也能滋养建盏。养盏如养性,养盏之道,其实就是养人之道。
养盏和品茶需要平和心与耐心。品茶与养盏兼修,养盏与养性同理,一只养好的盏,光泽温润却又内敛,朴实无华,端庄稳重,谦虚坦荡又不失灵气。与之交往,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这也许就是君子之交吧。
都说「中国的建窑,世界的建盏」,一直以来,建盏都是中国、日本及世界各地藏家所钟爱的收藏品种。
建盏在宋代茶文化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曾作为宋朝皇帝御用茶具,建窑盏的艺术成就也令如今众多藏家、学者为之心折。
在藏家看来,古代烧制茶盏的窑口很多,唯有建窑将茶盏烧出了极致,在胎土、器型、釉色方面都做到了与茶最紧密的对接。正是因为这些建窑黑釉的烧造成功,使得原本平淡无奇的黑釉瓷器成为了精美而又极具艺术特色的稀世珍品,频频在拍卖场上创下成交记录。
要说较瞩目的建盏拍卖,是在苏富比中国艺术品专场上的南宋建窑油滴束口盏。
这只南宋建窑油滴束口盏不负所望,以109,2500美元的高价成交,折合人民币约为755万元。虽与国宝级南宋建窑油滴盏相比差了甚多,但依旧继续保持着建盏的天价之路!
那么那件国宝级建窑油滴盏究竟创造了什么样的拍卖神话?在2016年9月,在纽约佳士得“古韵天成——临宇山人珍藏(二)”专场拍卖会上,一件南宋建窑油滴束口盏以1170.3万美元(约7800万元人民币)成交。
取得了骄人成绩的这只建盏,瞬间刷爆了朋友圈!被评为:“历年拍卖上最好的一件建盏”!也让多少对建盏感兴趣的玩友情不自禁口水流了一地。
该盏原为日本黑田家族收藏,后由日本著名收藏家安宅先生所得。以约7800万的价格成交,不但刷新了建盏拍卖价的世界纪录,相信也刷新了很多人对建盏的认知。业内认为,这只建盏确实可以算是历年来市场上流通的最好的一只,这样的拍品以后在市场上可能都不会再有。建盏固然一直受到广大藏家的追捧与热爱,但绝不是任何一件建盏都能卖到几千万。而一般普通的建盏,从几百万、几十万、几万甚至到几千,都是有的。
而此前建窑瓷器的最高纪录是在2011年伦敦卖出的,约合人民币1200万元。出现在2011年伦敦苏富比的这只建盏不是油滴盏,而是一只南宋建窑银兔毫束口盏,这也是出现在拍卖场上较多见的建盏类型。
当时这件银兔毫盏的成交纪录,足足保持了五年,直到2016年纽约佳士得才被打破。
(南宋建窑银兔毫束口盏)
从2011年1200万元到2016年7800万元,这样的拍卖天价让建盏获得的关注越来越多,短短几年,演绎出一路蹿红,势不可挡的趋势。但也有人不禁问,这只又黑又小的碗盏到底是好在了哪里,为什么能频频卖出如此高价?
有人说,“这种小小的黑碗,轻盈而优雅,亭亭玉立,充满了文人气质”。建盏之美,是她透着的那股东方神韵,宛若古典水墨丹青,在时光深处,就这么清雅着,那么庄重着。
(建阳窑黑釉盏宋故宫博物院藏)
也有人说是因为那以神秘莫测的釉色与斑纹。或是流畅的兔毫,或是羽化亮丽的鹧鸪斑,或是灿若星空的曜变,不管是何种斑纹,全都为世间唯一。
然而,就是这个两宋尤其是北宋时期最受人们喜爱的茶具,这些拍出天价的建盏,却是不得已而为之的黑釉,这是为什么?
(建阳窑黑釉兔毫盏宋)
从不起眼的泥土和釉矿,到巧夺天工的结晶釉,中间到底经历了什么?产自福建的建盏为什么又叫“建盏”而不是“福盏”?
5. 宋代喝茶的器皿是什么
建盏的历史文化简介,建盏的鼎盛时期在宋朝,终南北两宋之世,建盏一直是饮茶器具的极品,豪门望族竞相追逐,文人雅士吟咏把玩。
6. 宋朝喝茶的茶具
古代饮茶茶具主要有“茶椀”(碗)、“茶盏”等陶瓷制品。
唐时期,用于盛茶的碗,叫“茶榶”(碗),茶碗比吃饭用的更小。宋代茶盏。7. 宋代饮茶器具
宋朝是个有特殊的朝代,虽然军力积弱,但两宋生产力空前高涨。宋瓷的器型繁多,丰富难辨,有一些是宋代以前就有,但是没有定下型来的器物。还有一些是从金属器中仿烧来的,但更多的还是宋代自主创烧的。
1.碗
从微妙的撇口到腹部优美的曲线,再到沉稳又不张扬的底足,一定会感叹它完美的造型。如宋代汝窑天青釉碗、北宋官窑粉青葵花式小碗。
2.胆瓶
胆瓶是花器,因为看起来像悬挂的胆而得名,造型也是至简至精,优美典雅,超凡脱俗,在宋代的时候就已经是朝野各界追捧的对象,现在也依旧如此,是经典中的经典。如北宋汝窑青瓷胆瓶、北宋 官窑粉青胆瓶等。
3.玉壶春瓶
玉壶春瓶是从唐代寺院中的净水瓶演变而来,到北宋时基本定型,在当时是用来装酒的实用器具,但是它太美了,以至于人们把它从酒具转变成了陈设赏器。如宋代磁州窑刻花带盖玉壶春瓶、宋黑釉刻花玉壶春瓶、宋代汝窑青釉玉壶春瓶等
4.梅瓶
梅瓶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智慧和艺术的结晶,传世所看到的梅瓶都制作的相当精美。宋代时也称为“经瓶”,书香气十足,梅瓶在当时是用做装酒的,到明代后也成为陈设赏具了,甚至成为了上层统治者等级低位的标志和风水寓意的象征。如北宋 青釉刻花缠枝牡丹纹梅瓶、北宋 定窑白瓷划花莲纹梅瓶、宋代官窑梅瓶、宋代吉州窑梅瓶等。
5.葫芦瓶
葫芦瓶的寓意好,因为谐音“福禄”,是南宋龙泉窑创烧的器型。形状像“吉”字,故又名“大吉瓶”,受民间普遍喜爱,虽然后来器型上有各种调整和变化,但还是没有脱离葫芦的形状。如南宋 修内司官窑月白葫芦瓶、金代钧窑天蓝釉葫芦瓶、宋代定窑柳斗纹葫芦瓶等
6.贯耳瓶
贯耳瓶从宋代开始流行,是仿青铜礼器来的,即投壶礼之矢壶,后来各种雅会兴起,投壶这项活动就逐渐衰落了,这项活动虽然衰落,但是贯耳瓶保留了下来,后来各朝仿得贯耳瓶在大小高矮上略有变化,主要特征“贯耳”不变。当然,也是用作赏器了。如南宋 郊坛下官窑月白海棠式贯耳瓶、南宋 郊坛下官窑月白贯耳穿带八方壶、南宋 哥窑灰青釉贯耳瓶、南宋 哥窑灰青釉贯耳八方扁壶等。
7.斗笠碗
古人制器师法自然,斗笠碗的造型就活像江南渔翁的斗笠,宋代时始烧,深受茶客们喜欢,因为宋代饮茶是把茶碾碎了泡,然后饮尽,而斗笠杯独特的造型,既不留汤也不留渣,现在不碾茶喝,但还是饮茶利器。如南宋龙泉窑青釉斜直腹斗笠瓷碗、宋代吉州窑玳瑁纹斗笠盏、宋定窑黑釉金银彩茶盏、北宋定窑印花凤纹碗等。
8.笔洗
笔洗是文房四宝之外的一种文房雅具,以瓷质的最常见,宋代的笔洗非常典雅,造型多样,以扁圆形最基础、最普遍。宋代五大名窑都有烧制,目前能见到最早的笔洗也是宋代的,它在文房用具中虽然不占有主导地位,但文人们都会在案头备上一个。如宋代汝窑乙字款天青釉圆洗、南宋 修内司官窑粉青葵花式洗、南宋 哥窑青釉葵花式洗、宋钧窑鼓钉三足洗-北京故宫
8. 宋代喝茶的茶具是什么样的
根据目前我国饮茶器具制作行业的一般行情和相关茶具收藏与鉴赏实践经验常识,以及当前人们对茶具使用与鉴赏的审美情趣和相关喜好偏好,一般来说,建盏茶具是一类比较流行且深的人们喜爱的茶具。建盏,一般都是陶瓷制品,器型自古流传到现在,具有茶杯口大、底座小的典型特征,常见器型是斗笠杯,杯内外都有上釉,一般表面上没有雕刻的花纹图案,主要是欣赏杯具釉色的自然状态所生成的颜色与纹路。
9. 宋代喝茶的茶具是什么样子的
宋代“斗茶”风气盛行,这样的斗茶习惯由中层的士大夫向上至宫廷皇宫,向下至平民百姓都沉浸这种风气中。在“茶色贵白”的标准下,建盏成为宋代斗茶之风盛行之下的必备产物,黑瓷是宋代人审美和技术的追求。
斗茶的汤花呈白色,与黑盏正好黑白相衬。“茶色白,入黑盏,其痕易验。”斗茶时遇汤花消痕,水痕分明,清晰可见,更加容易斗茶区分高下。
蔡襄在《茶录》中说:“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汤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青白盏,斗试家自不用。”这里大致说了建州的建盏是最适合斗茶的,其他地方产的都及不上。可见当时的宋代文人雅客对于建盏的喜爱,达到了人手一只,已然是茶器之王。
宋代诗人苏轼、欧阳修、陆游等大家名士,都在饮茶的诗文中留了歌颂建盏的诗句,记录了他们以茶、以盏会友的事迹。建盏的最狂热的追求者——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中说道:“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上”,指出了建盏中建窑所产的青黑色兔毫盏为上品,是最佳的茶具。可见建盏在宋代作为茶器至尊的地位有多么的牢固和不可替代。
建盏并不是单单以黑来达到至尊的地位,不可忽视的釉色变化更是精彩。
10. 宋朝时喝茶
宋代饮茶方式,在北宋初期不是以饮用煎茶为主,但方法已较煎茶有所简化,如碾茶之前的灸茶,已不如唐代那么强调,主张视茶而行。以后,用煎茶法饮茶逐渐为宋人摒弃,点茶法成了当时的主要方法。
宋代的点茶法较之唐代有所发展。宋代“点茶”法是将研细后的茶末放在茶盏中,先冲入少许沸水点泡,把茶末调匀,然后慢慢地注入沸水,用茶筅(特别的竹丝子帚)去拂,调匀茶而后饮用。宋代饮茶讲究欣赏茶叶本身的原汁原味,而不再在茶汤中加入香料和调味品,是进入清饮方式的开端。
宋代为评比茶的品质,兴起“斗茶”之风,当时在闽北一带最为盛行。宋代诗人范仲淹的《和章岷从事斗茶歌》就生动描写了当时斗茶的盛况是“北苑将期献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