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苗族穿什么服饰
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广西等省区,是一个人口众多、支系复杂的南方少数民族。苗族刺绣远近闻名,苗族妇女孩提时代就开始跟母亲、姐姐或同龄人学习刺绣技艺,因此“苗绣”是少数民族刺绣工艺中的上乘之作。苗族的服饰也多以刺绣制成,或以绣片为装饰。苗族人民平时一般穿麻凉鞋、草鞋、绣花布鞋、大鱼棉鞋、船底鞋、钉子鞋(下雪时穿)等。绣花鞋是苗族女鞋代表作,用布和缎子制作,为双梁,上面多饰用花卉、禽鸟等图案,是苗族妇女审美追求和情趣的生动表现。
苗族“龙凤鞋” 苗族绣花鞋中的一种“龙凤鞋”,该鞋为手工制作,鞋底以粗麻线纳成的千层底;鞋面为紫色绸布,两侧用各色丝线对称绣有龙凤图案两对,并以白线勾勒外廓,缀有亮片;鞋口沿以苗绣装饰。整双鞋图案极为抽象,装饰华美,是苗绣中的代表作。通常为苗族妇女在结婚时穿用,表达对今后美好生活的祝愿、
2. 苗族穿什么服饰叫什么?
1. 上身一般穿窄袖、大领、对襟短衣,下身百褶裙。
2. 衣裙或长可抵足,飘逸多姿,或短不及膝,婀娜动人。
3. 便装多在头上包头帕,上身大襟短衣,下身长裤,镶绣花边,系一幅绣花围腰,再加少许精致银饰衬托。
4. 图案花纹色彩斑斓的百褶裙,多刺绣、织锦、蜡染、挑花的装饰,明艳动人。
5. 衣裙颜色以红、蓝、黄、白、黑为主,保持了苗族先民“三苗”“好五色衣服”的传统。
3. 苗族的穿搭
一、苗族服饰的历史
要知道苗族服饰上都会有很多刺绣的花纹样式,这些花纹样式并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一幅幅的绣花就是一段段的历史。苗族人都会用绣花来记录生活,也拿来记录重大事件。从一些苗族服饰中可以看得出来苗族人的迁徙史、族源史、争斗史等等。所以看到服饰的时候,你会感觉到一幕幕的历史放映在眼前。
二、苗族服饰的穿搭以及手工雕刻
苗族服饰对于苗族人而言就是他们的宝贝,因为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而且他们要穿什么,戴什么,都要看是什么样的场合,这些都是一代人传着一代人流传下来的。盛装出席的他们,穿的衣服的各种图案都浓缩了苗族生活环境的景物,表现苗族妇女高雅的审美情趣。他们所佩戴的银饰也很具有历史意义,可以说是纯手工雕刻,手工雕刻的技术和手法对于现代社会是少之又少。
三、苗族服饰的价值
苗族服饰已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里。从苗族的服饰可以看到老祖宗的智慧,它保持着中国民间的织、绣、挑、染的传统工艺技法,往往在运用一种主要的工艺手法的同时,还会穿插使用其他的工艺手法,手法极其复杂,这些手法都显示出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
苗族服饰被叫作“穿在身上的史书”是毋庸置疑的,既展现了人类的智慧,也展现了人类进化的文明,也能感受到一个民族的特色。
4. 苗族穿什么服装
五彩霓裳共云天,青山碧水于心间——苗族的服饰美。人们都说苗族服饰是“穿在身上的史书”,马龙苗族的刺绣别具一格。这里的绣娘通过悉心观察,用自己的悟性把劳作实践、山水花草、飞禽走兽以写生手法绘在绣布上,再现了大自然丰厚浓郁、清新亮丽的底蕴和千姿百态,呈现了自然界的心源力度美、层次立体美、和谐韵律美、素雅本色美。
5. 苗族穿什么衣服,苗族的特点是什么
苗族主要聚居于贵州省东南部、广西大苗山、海南岛及贵州、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广西等省区的交界地带,人口:970,000人。苗族的历史悠久,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这就是从黄河流域直到长江中游以南被称为"南蛮"的氏族和部落。苗族没有文字,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苗族居住在高山地带,以农业为主,农作物有旱稻。包谷,荞子,薯类和豆类,经济作物是麻,一般是自己种麻,自己纺织.苗族人民有丰富的民间口头文学,如古歌,诗歌、情歌等等。苗族也善舞蹈,芦笙舞最为流行。
苗族有自己的语言,苗语分三大方言:湘西、黔东和川黔滇。1956年后,设计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方案。由于苗族与汉族长期交往,有很大一部分苗族兼通汉语并用汉文。
苗族地区以农业为主,以狩猎为辅。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剪纸、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驰名中外。其中,苗族的蜡染工艺已有千年历史。苗族服饰多达一百三十多种,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服饰相媲美。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尤以情歌、酒歌享有盛名。芦笙是苗族最有代表性的乐器。
苗族习俗
苗族十分注重礼仪。客人来访,必杀鸡宰鸭盛情款待,若是远道来的贵客,苗族人习惯先请客人饮牛角酒。吃鸡时,鸡头要敬给客人中的长者,鸡腿要赐给年纪最小的客人。有的地方还有分鸡心的习俗,即由家里年纪最大的主人用筷子把鸡心或鸭心拈给客人,但客人不能自己吃掉,必须把鸡心平分给在座的老人。如客人酒量小,不喜欢吃肥肉,可以说明情况,主人不勉强,但不吃饱喝足,则被视为看不起主人。
苗族--节庆
踩花山是境内苗族人民的盛大传统节日,一般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初三、初六这几天举办。凡有苗族居住的各县,这几天都要立花杆,举行隆重的踩花山活动。这既是苗族男女青年谈情说爱的好时机,也是苗族人民开展文体娱乐活动的重要场所。苗家男女老少,穿金戴银,从四面八方赶到花杆脚下,吹芦生、弹响蔑、跳脚架、耍大刀、斗牛、摔跤、斗画眉、爬花杆。
苗族--婚俗
苗族是一夫一妻制,男女青年婚前有传统的社交活动。如“会姑娘”就是苗族青年自由恋爱的方式。苗族的传统节日是一年一度的花山节(农历正月初五举行,又名"踩花山"),这是苗族人民最盛的节日,节日期间,身着节日盛装的男女青年欢聚对歌,表演踩鼓,跳狮子和芦笙舞,热闹非凡。
在青年男女婚恋过程中也必不可少的食品是糯米饭。湖南城步的苗族把画有鸳鸯的糯米粑作为信物互相馈赠;举行婚礼时,新娘新郎要喝交杯酒,主婚人还要请新郎、新娘吃画有龙凤和奉娃娃图案的糯米粑。
苗族--服饰
喜戴银饰是苗族姑娘的天性,她们挽发髻于头顶,戴上高约20公分左右,制作精美的银花冠,花冠前方插有6根高低不齐的银翘翅,上面大都打制着二龙戏珠图案。有的地区,银冠上除插银片外,还插高约1公尺的银牛角,角尖系彩飘,更显的高贵富丽。银冠下沿,圈挂银花带,下垂一排小银花坠,脖子上戴的银项圈有好几层,多以银片打制花和小银环连套而成。前胸戴银锁和银压领,胸前、背后戴的是银披风,下垂许多小银铃。耳环、手镯都是银制品。只有两只衣袖才呈现出以火红色为主基调的刺绣,但袖口还镶嵌着一圈较宽的银饰。苗家姑娘盛装的服饰常常有数公斤重,有的是几代人积累继承下来的。素有“花衣银装赛天仙”的美称。苗家银饰的工艺,华丽考究、巧夺天工,充分显示了苗族人民的智慧和才能。苗族的服饰各地不完全相同,男子多用布包头,身穿短衣裤,但苗族妇女的穿戴普遍比较讲究,尤其是盛装,极为精美,花饰很多,有的裙子有四十多层,故名“百褶裙”。衣裙上面绣制的各种图案,古色古香,异彩纷呈。妇女擅长纺织、刺绣、蜡染,工艺十分精湛。
苗族--饮食
大部分地区的苗族一日三餐,均以大米为主食。油炸食品以油炸粑粑最为常见。如再加一些鲜肉和酸菜做馅,味道更为鲜美。
肉食多来自家畜、家禽饲养,四川、云南等地的苗族喜吃狗肉,有“苗族的狗,彝族的酒”之说。苗家的食用油除动物油外,多是茶油和菜油。
以辣椒为主要调味品,有的地区甚至有“无辣不成菜”之说。苗族的菜肴种类繁多,常见的蔬菜有豆类、瓜类和青菜、萝卜,大部分苗族都善作豆制品。
各地苗族普遍喜食酸味菜肴,酸汤家家必备。酸汤是用米汤或豆腐水,放入瓦罐中3-5天发酵后,即可用来煮肉,煮鱼,煮菜。
苗族的食物保存,普遍采用腌制法,蔬菜、鸡、鸭、鱼、肉都喜欢腌成酸味的。苗族几乎家家都有腌制食品的坛子,统称酸坛。
苗族酿酒历史悠久,从制曲、发酵、蒸馏、勾兑、窖藏都有一套完整的工艺。日常饮料以油茶最为普遍。湘西苗族还特制有一种万花茶。酸汤也是常见的饮料。
典型食品主要有:血灌汤、辣椒骨、苗乡龟凤汤、绵菜粑、虫茶、万花茶、捣鱼、酸汤鱼等。
苗族--建筑
由于长期分散居住,形成了不同地区各自的特点,房屋多系木结构,以瓦、杉皮或茅草等盖顶,黔中或黔西地区有用薄石板盖顶。山区多为吊脚楼;海南岛和云南昭通等地则住长形茅草房或以树干交叉搭成的“杈杈房”;湘西一带则为石屋。
苗族多居住在山区,住房多以树栅为墙,削树皮为壁,编时为瓦,或以士善墙,竹片或木片做瓦,内分卧室、厨房和畜厩,摆设简单。部分苗族居住在坝区,住房亦有水土结构的瓦房,内分三室,左右室各设一侧门,中室设大门,亦即正门。在部分苗族中,正门一般不得随便出入,凡家中遇有婚丧嫁娶或祭把等活动,方能由正门出入。
6. 苗族穿什么服饰图片
蓝色没有什么特殊意义。
苗族和汉族一样,传统服装以蓝色居多,这是因为当年蓝色的染料较便宜易得,且耐脏耐洗。
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这就是从黄河流域直到长江中游以南被称为"南蛮"的氏族和部落。 人口:7398035 分布:主要聚居于贵州省东南部、广西大苗山、海南岛及贵州、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广西等省区的交界地带。
苗族有自己的语言,苗语分三大方言:湘西、黔东和川黔滇。1956年后,设计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方案。由于苗族与汉族长期交往,有很大一部分苗族兼通汉语并用汉文。 苗族地区以农业为主,以狩猎为辅。
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剪纸、手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驰名中外。其中,苗族的蜡染工艺已有千年历史。苗族服饰多达一百三十多种,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服饰相媲美。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尤以情歌、酒歌享有盛名。
芦笙是苗族最有代表性的乐器。 习俗 苗族十分注重礼仪。客人来访,必杀鸡宰鸭盛情款待,若是远道来的贵客,苗族人习惯先请客人饮牛角酒。吃鸡时,鸡头要敬给客人中的长者,鸡腿要赐给年纪最小的客人。
有的地方还有分鸡心的习俗,即由家里年纪最大的主人用筷子把鸡心或鸭心拈给客人,但客人不能自己吃掉,必须把鸡心平分给在座的老人。如客人酒量小,不喜欢吃肥肉,可以说明情况,主人不勉强,但不吃饱喝足,则被视为看不起主人。
婚俗 在青年男女婚恋过程中也必不可少的食品是糯米饭。湖南城步的苗族把画有鸳鸯的糯米粑做为信物互相馈赠;举行婚礼时,新娘新郎要喝交杯酒,主婚人还要请新郎、新娘吃画有龙凤和奉娃娃图案的糯米粑。
食俗 大部分地区的苗族一日三餐,均以大米为主食。 油炸食品以油炸粑粑最为常见。如再加一些鲜肉和酸菜做馅,味道更为鲜美。 肉食多来自家畜、家禽饲养,四川、云南等地的苗族喜吃狗肉,有“苗族的狗,彝族的酒”之说。
苗家的食用油除动物油外,多是茶油和菜油。以辣椒为主要调味品,有的地区甚至有“无辣不成菜”之说。苗族的菜肴种类繁多,常见的蔬菜有豆类、瓜类和青菜、萝卜,大部分苗族都善作豆制品。 各地苗族普遍喜食酸味菜肴,酸汤家家必备。
酸汤是用米汤或豆腐水,放入瓦罐中3-5天发酵后,即可用来煮肉,煮鱼,煮菜。苗族的食物保存,普遍采用腌制法,蔬菜、鸡、鸭、鱼、肉都喜欢腌成酸味的。苗族几乎家家都有腌制食品的坛子,统称酸坛。 苗族酿酒历史悠久,从制曲、发酵、蒸馏、勾兑、窖藏都有一套完整的工艺。
日常饮料以油茶最为普遍
7. 苗族穿的衣服是什么样子的
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世界各地都有分布,国内的苗族主要以贵州,湖南,湖北,四川,云南,海南为多。
苗族姑娘特别的心灵手巧,精心刺绣的各种服饰让人很羡慕,她们很好客很热情,能歌善舞,也很能吃苦耐劳。
布依族的姑娘喜欢穿滚边的短衣,系绸缎的腰带,戴织锦的头帕,不穿裙子,穿裤子和绣花布鞋。佩戴各式各样的耳环,戒指,项圈等装饰。
布依族姑娘也是能歌善舞,还特别爱吃狗肉。
8. 苗族穿什么样的衣服
熟苗”应该是比较熟悉的,这一支的苗族之所以被称之为“熟苗”是因为他们几乎被汉化了。换句话说,如果他们不在自己的苗寨中出现或者是穿着自己的苗族传统服饰的话,那么在大家眼中他们跟汉人就没有什么区别。而“生苗”就不同。“生苗”指的是从未被汉化的苗族,几乎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在他们的每个寨子都处于深山老林之中,他们彪悍、强壮。有着自己的一套生活法则,并且还使用着自己的语言,用着自己律法。和汉人十分的不像似。
9. 苗族穿着方式及礼仪
1.苗族有自己的语言,苗语分三大方言:湘西、黔东和川黔滇。 1956年后,设计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方案。 由于苗族与汉族长期交往,有很大一部分苗族兼通汉语并用汉文。
2.苗族讲究真情实意,非常热情,最忌浮华与虚伪。 主人路遇客人不抢走第一步,不走在前面;交谈中用敬语称呼;迎客要穿节日服装;对贵客要到寨外摆酒迎候;客人到家门,男主人要叫门,告知在家的女主人,女主人要唱歌开门迎客;在客人面前,女主人不登高上楼;宴会上以鸡、鸭待客为佳肴,尤以心、肝最贵重,要先给给客人或长者,客人则分给众人享用,次序是先长后幼。 客人不要称主人“苗子”,他们喜自称“蒙”。
3.苗族十分注重礼仪。 客人来访,必杀鸡宰鸭盛情款待,若是远道来的贵客,苗族人习惯先请客人饮牛角酒。 吃鸡时,鸡头要敬给客人中的长者,鸡腿要赐给年纪最小的客人。 有的地方还有分鸡心的习俗,即由家里年纪最大的主人用筷子把鸡心或鸭心拈给客人,但客人不能自己吃掉,必须把鸡心平分给在座的老人。 如客人酒量小,不喜欢吃肥肉,可以说明情况,主人不勉强,但不吃饱喝足,则被视为看不起主人。
4.踩花山是境内苗族人民的盛大传统节日,一般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初三、初六这几天举办。 凡有苗族居住的各县,这几天都要立花杆,举行隆重的踩花山活动。 这既是苗族男女青年谈情说爱的好时机,也是苗族人民开展文体娱乐活动的重要场所。 苗家男女老少,穿金戴银,从四面八方赶到花杆脚下,吹芦生、弹响蔑、跳脚架、耍大刀、斗牛、摔跤、斗画眉、爬花杆。
5.苗族酿酒历史悠久,从制曲、发酵、蒸馏、勾兑、窖藏都有一套完整的工艺。 日常饮料以油茶最为普遍。 湘西苗族还特制有一种万花茶。 酸汤也是常见的饮料。
10. 苗族人穿什么衣服给我一张图片
衣裙颜色以红、蓝、黄、白、黑为主,保持了苗族先民“三苗”“好五色衣服”的传统。
苗族春天里的景象,烂漫多姿,
如同仙女下凡给你带来不尽的动感,
苗寨四月里的春风,暖洋洋的,
如同有一双温柔的小手在抚摸着我的脸庞,
感到有一种说不出的畅快。
11. 苗族穿什么服饰好看
苗族的衣服很有特色,可想而知苗族结婚的服装肯定也不逊色。苗族的结婚服装是苗族的盛装,盛装上的图案源自苗族生活的地方的风景,体现了苗族人高雅的审美情趣。
苗族新郎的结婚上装是左衽上衣和对襟上衣和左衽长衫三类,以对襟上衣为最普遍。苗族新郎的婚服下装一般是裤脚宽盈尺许的大脚长裤。苗族新娘的结婚下装是百褶裙,上装为缀满银片,银花的大领胸前交叉式乌摆或精镶花边的上衣,外罩缎质绣花或挑花围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