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单品搭配 > 正文

独龙族舞蹈穿搭(独龙族服饰怎么穿)

1. 独龙族服饰怎么穿

中国少数民族服装中国少数民族服装是中国各少数民族日常生活以及节庆礼仪场合穿用的民族服装。中国55个少数民族的着装,由于地理环境、气候、风俗习惯、经济、文化等原因,经过长期的发展,从而形成不同风格,五彩缤纷,绚丽多姿,并具有鲜明的特征

阿昌族男子多穿蓝色、白色或黑色的对襟上衣、下穿黑色裤子,裤脚 短而宽。小伙子喜缠白色包头,婚后则改换黑色包头。有些中老年人还喜欢戴毡帽,青壮年打包头时总要留出约40厘米长的穗头垂于脑后。男子外出赶集或参加节日聚会时,喜欢斜背一个“筒帕”(挎包)和一把阿昌刀,更显得英俊而潇洒。 妇女的服饰有年龄和婚否之别。未婚少女平时多着各色大包或对襟上衣、黑色长裤,外系围腰,头戴黑色包头。梁河地区的少女也喜欢穿筒裙。已婚妇女一般穿蓝黑色对襟上衣和筒裙,小腿裹绑腿,喜用黑布缠出类似尖顶帽状的高包头,包头顶端还垂挂四五个五彩小绣球,颇具特色。

每逢外出赶集、做客或喜庆节日,妇女们都要精心打扮一番。她们取出珍藏的各种首饰,戴上大耳环、花手镯,挂上银项圈,在胸前的纽扣上和腰间系挂上一条条长长的银链,此时的阿昌族妇女,全身银光闪闪,风采万千。当你走进阿昌族山寨,你还会发现阿昌族青年男女都喜欢在包头上插饰一朵朵鲜花。这朵朵鲜花,不仅美观,而且他们还视之为品性正直、心灵纯洁的标志。白族女子穿白上衣、蓝裤、黑紫丝绒背心,扎绣花围腰,用花包头、银首饰,着百节鞋(翘头绣花鞋)。男子为白衣裤、黑背心、白或蓝布包头,绣花挂包;高寒地区常穿羊皮披肩。

保安族女穿高领大襟花短衣、镶花边长背心,罩盖头,穿双梁鞋。盖头还是回、东乡、撒拉等族的女子头饰,通常披垂及腰,婚前用绿色、婚后黑色、老年白色。男子冬季穿斜襟皮袄、春夏为白衬衫,黑背心,白布便帽,挂保安刀。保安刀挂于腰左边,刀把叠嵌“十样景”图案。十分惹人喜爱!

布朗族女穿黑色或红绿纹相间的统裙,扎大包头。男穿无领上衣、黑色宽大长裤,黑或白布包头。

布依族女穿大襟上衣、长裤、绣花围腰,或蜡染百褶长裙;黔南地区穿传统栏干服。栏干服是衣裤套装,衣襟、领口、衣袖、裤脚均镶花边。男子为对襟衣或大襟长衫,蓝或白地蓝方格头巾。

朝鲜族尚素白,有“白衣民族”之称。女子穿传统的襦裙套装,上襦称则高利,为小灯笼袖斜襟短衣,以花结襻带系合;下裙称契玛,是高腰长裙,少女为统裙式,婚后缠裙式;配穿鞋头尖翘的船形鞋。男子穿无纽扣上衣、深色背心、灯笼裤(称佩吉),戴漆纱围檐圆顶高帽。

达斡尔族女穿蓝袍、绣花鞋、白布袜,胸佩银饰。男子穿高领袍、皮靴(称奇卡米)、白布包头。节日多穿各色绸袍。

傣族西双版纳地区女子为窄袖对襟短衣、统裙、银腰带;德宏地区女子婚前穿大襟短衫、长裤、小围腰,婚后是对襟短衫,黑统裙;新平、元江一带,女上衣的腰际处和裙腰处常绣花、饰银泡银穗,故有“花腰傣”之称。男子一般为小袖短衫、长裤,白或青布包头,冷天习惯披毛毯。

德昂族女子上为对襟短衣,下着饰横条图案的长统裙,并装饰藤腰箍。男子穿圆领大襟衣和肥短裤,打裹腿,男女均用白或黑布包头、男子还饰绒球。

东乡族女子穿大襟衣、绣花背心、长裤,罩盖头。男子穿长袍,束带,佩小刀等;或穿对襟衣、黑背心;戴黑或白色平顶软帽。

侗族女子为无袖上衣、宽脚裤或百褶统裙,佩带银饰。男子为无领短衣、统裤、侗帕(大头帕)。多用自纺自织自染的侗布,喜青、紫、白、蓝色。

独龙族穿用披毯:将麻布毯披于衣外,由腋下抄向胸前结角(男左结、女右结)。此外,女子用头巾,男子佩砍刀和箭包。

俄罗斯族女子穿布拉吉(连衣裙)或褶裙,戴艳丽的头巾。男子穿西装和白色绣花边的套头衫。

鄂伦春族穿皮袍:大襟,开二衩或四衩,领、袖、襟处镶异色皮边,衩处补绣团花图案。此外,女子戴毡顶皮帽;男子为狍头皮帽、皮裤、皮靴。

鄂温克族女穿大翻领连衣裙,或大襟连衣裙式长袍。男为深蓝长袍、圆锥形帽、皮靴。冬季习惯穿兽皮衣。

高山族女子一般为对襟长袖上衣或大襟窄袖上衣,各式裙,黑或红布包头。男子通常上穿对襟长袖衫和长短不一的背心,下着缠腰裙或前裙。高山族在节日里注重装饰,并穿贝珠衣(以贝壳、珍珠编织的贝衣、珠裙)。

仡佬族女子穿套头式无袖袍,前短后长并绣花;穿三段式统裙,中段为红色羊毛织物,上下段为青白相间条纹图案的麻织物;缠包头,同时缠3条长帕,后垂6穗,饰海贝;穿勾尖鞋。男子为无领琵琶襟衣、长裤,青布包头。

哈尼族女子穿无领上衣、银胸饰,着长裤或裙,系围腰(以不同颜色标识未婚已婚),戴小帽,饰银泡;节日穿绣花尖鞋。男子用黑或白布缠头(节日插羽毛),系绣花腰带。尚黑色,多用自织自染的棉、麻布。

哈萨克族女子穿连衣裙、绣花背心、绣花套裤,戴吐麻克或白布盖头,大披巾,喜欢在绣花帽上插羽毛等。吐麻克是一种小圆帽,饰有猫头鹰毛。男子穿不挂布面的翻领皮大衣,扎镶花皮腰带,佩小刀,戴三叶帽(夏天为三角布头巾);春夏穿袷袢。袷袢是无领对襟袍,无纽扣而系腰缠(腰带),维吾尔、柯尔克孜、塔吉克等民族也穿用。

赫哲族习惯以鱼、兽皮制衣,冬季穿套裤,传统穿袍。女袍类似旗袍,采用镶绲工艺,并缀贝、币或铜铃;男袍为右大襟、前开衩。此外,女子穿绣花鞋或皮靴,男子穿靰鞡。靰鞡为布靿、皮帮底的纳褶防寒靴,内絮乌拉草。回族女子穿大襟短衣,戴盖头。男子穿白色对襟衫、黑背心,戴白或黑小圆帽。散居各地的回族穿汉族服装。

基诺族女子穿无领无扣短褂、镶七色纹饰,佩绣花兜胸,着黑白相间的短裙,戴白底彩条尖顶风兜帽。男子为棉布上衣(无领、对襟、无扣、背后绣太阳花)、白棉布大裤,裹腿,蓝布包头。男女均戴耳环。

京族女子为无领对襟短上衣、菱形遮胸布、黑色大裤、旗袍式白色长外衣,戴斗笠。男子为及膝窄袖袒胸衣、大裤,束带。

景颇族女子穿黑色短上衣、枣红色自织羊毛花围裙,使用腰箍、护腿及各种银饰物。男子为黑色衣裤或白衣黑裤,白布包头上绣花并缀绒球,佩长腰刀,背挂包。

柯尔克孜族女子穿连衣裙、黑背心,戴头巾;青年戴红丝绒圆顶小帽或大红色水獭皮帽,缀羽毛或缨穗。男子穿袷袢、绣花圆领衬衫、灯芯绒大裤,束皮带、左佩小刀,戴高顶卷檐毡帽或护耳式帽。

拉祜族女子为高开衩长衣(镶嵌彩色几何纹布块),黑布头巾(长3m以上,中端垂及腰际)。男子为无领大襟衫、宽脚长裤、黑头巾或分瓣小帽(缀彩布条)。

黎族女子穿青色开襟上衣、及膝织绣花统裙,盛装时佩带大耳环等首饰。男子穿无领对襟衣,缠包头、插雉尾,有的戴耳环。多用自纺自织自染的棉、麻布。

傈僳族女子穿短衫、黑背心、多褶长裙,戴花包头或欧勒(珠珠帽,以红、白色珠或贝壳串成);青年女子佩拉白里底(佩带于胸前的玛瑙、海贝或银币串)。男子为长衫、及膝裤、黑包头,佩砍刀、弓弩。

珞巴族女子穿短上衣、毛呢及膝统裙,腰悬缀成球状的白色贝壳(以数量标识财富);盛装时披红披肩,佩多串项珠。男子穿氆氇长袍、羊毛毡套头背心,披野牛皮,戴藤条圆盔,套熊皮圈。

满族女子穿旗袍、高底花鞋(称花盆底)。男子穿箭袖开衩袍褂,束腰带。

毛南族女子穿大襟上衣、绲边裤,戴顶卡花。顶卡花是一种斗笠,以竹篾编织精致图案。男子穿蓝、青色对襟衣、衣裤。

门巴族传统穿红氆氇袍,佩砍刀。此外,女子穿白氆氇统裙,披犊皮,颈饰彩色串珠。男子扎赭色腰带,戴拔耳甲。拔耳甲为山字形小帽,褐顶、橘黄边,前檐留缺口。

纳西族女子穿黑、蓝、白色大褂,背心,长裤,多褶围裙,披七星羊皮披肩(上绣日月、下缀七星图案,俗称“披星戴月”,象征勤劳),戴圆的纱头帕或蓝头巾;宁蒗等地为短衫、百褶长裙,束腰带,蓝、黑布包头。男子穿大襟长衫,围羊皮兜腰,披羊皮披肩,打裹腿。

怒族怒族男女服饰多为麻布质地,妇女一般穿敞襟宽胸、衣长到踝的麻布袍,在衣服前后摆的接口处,缀一块红色的镶边布。年轻少女喜欢在麻布袍的外面加一条围裙,并在衣服边上绣上各色花边。男子一般穿敞襟宽胸、衣长及膝的麻布袍,腰间系一根布带或绳子,腰以上的前襟往上收,便于装东西。怒族男女都注意装饰,妇女用珊瑚、玛瑙、料珠、贝壳、银币等穿成漂亮的头饰和胸饰,戴在头上和胸前。耳上戴珊瑚一类的耳环,喜欢用青布或花头巾包头。男子蓄长发,用青色布包头,裹麻布绑腿,喜欢腰佩砍刀,肩挎弩弓和箭包[1]。

怒族服饰普米族女子穿大襟衣、百褶长裙,束宽大的彩腰带,披羊皮,缠大包头,饰银环耳坠。男子穿麻布短衣、大裤、白羊皮背心,打裹腿,佩腰刀。

羌族传统穿用皮褂褂,即罩于麻布长衫外的羊皮背心。此外,女子用绣花围腰、头帕及耳环、手镯、银牌等饰物,穿勾尖绣花鞋。男子缠包头,束腰带,裹腿。

撒拉族女子穿对襟衣或大襟袍、花背心、绣花布鞋、布袜,罩盖头,饰长耳坠。男子为白色对襟衣、黑背心、白或黑色平顶圆帽;冬季穿皮袄或褐子(羊毛织成的衣服)。

畲族女子穿大襟绲边上衣、短裤,打裹腿,以红绒线束顶髻,戴细篾斗笠;结婚时戴凤冠银簪。男子为对襟上衣(老年大襟)、长裤。习惯用青、蓝色自织麻布。

水族女子穿无领大襟半长衫、绣花围兜,缠包头(少女戴缠绕红线的头圈),佩银首饰。男子为无领大襟宽袖长衫(青年对襟长衫)、青布包头。尚青蓝两色。

塔吉克族女子穿无领长袖衣和曳地长裙,或穿连衣裙,戴圆顶绣花帽(缀后帘)、加白黄红色头巾。男子穿袷袢,戴黑绒圆高帽。男女皆习惯穿野羊皮高靿靴和毡袜。

塔塔尔族女子穿连衣裙、深色背心,戴镶珠小花帽,披纱巾,着花靴(上绣动物图案)。男子为绣花白衬衫、黑色背心或对襟长衫、黑裤,戴绣花或黑色小帽,着长靴。

土族女子穿镶花边的大襟袍(配五色布拼成的袖套),镶花边的背心,束绣花宽腰带,佩挂手帕、钱袋、荷包、小铃。男子为小领大襟长袍、大裆裤、黑或红色背心,上黑下白的裹腿,云纹布鞋;冬季穿大领白板皮袄。男女都戴翻檐毡帽或礼帽。

土家族女子传统的服装为左开襟大袖绲边短衣、八幅罗裙,现一般为右开襟上衣、镶边统裤,青布包头,绣花鞋,银饰品。男子为对襟或琵琶襟短衫、长裤,青布包头。多用溪布、峒布,即自织自纺青、蓝色土布或麻布。

佤族女子穿黑色无领短衣、黑红条纹相间的统裙,头、颈、腰、臂、胫用箍饰物。男子为无领对襟短衣,红、黑、白布包头,以黑、红线穗作耳饰。

维吾尔族女子穿艾得丽斯绸连衣裙、衬裙,深色绣花背心,系鲜艳的头巾(老年白纱巾或大幅白盖头)。男子穿袷袢(以方巾束腰),套头大衬衫。男女老少喜戴尕巴(四棱绣花小帽),着高靿靴(女子内着长统袜)、加套鞋。

乌孜别克族女子穿魁纳克(宽大多褶的连衣裙),戴各式小花帽,着绣花靴。男子穿托恩(对襟袍,类似袷袢,以方巾束腰),绣图案的衬衫,戴小花帽,着皮靴、浅帮套鞋。

锡伯族女子穿袍(青年的袍腰部打褶象连衣裙)、背心、肥裤(扎裤脚)。男子穿箭袖前开衩长袍,或短袄、长裤。东北地区锡伯族着当地汉族服装。

瑶族女子服装注重绣花、蜡染,通常穿琵琶襟或大襟上衣、长裤、短百褶裙,打裹腿,采用多种样式的头巾、帽及银饰。男子穿对襟无领短衫、长裤或过膝短裤;广西南丹一带沿用白色裤,裤脚绣花;广东连南一带缠红布包头,插雉尾。多用青、蓝土布。

彝族大小凉山男女老幼四季披用白、灰、青三色羊毛线织成的擦尔瓦(即披风),上织有花纹,有的下端密集长流苏。擦尔瓦始用于汉、晋;白天御风雪,夜可作被。此外,女子穿大襟上衣(绣花或绲边)、多节多色的曳地百褶裙或长裤、围腰,着瓦式方头帕或青布包头;云南少女戴鸡冠帽、缀银泡,在赛装会、插花节上穿刺绣服装。男子为大襟或对襟衣、多褶裤(裤脚宽窄不一,宽者1m),青或蓝布帕包头(右前方突出细长锥形“英雄结”),左耳戴大耳珠、缀丝穗;老年穿长袍,戴瓜皮帽。

裕固族女子穿高领长袍,束红、紫、绿色腰带,戴喇叭形红缨帽(未婚加一圈绿珠穗),挂头面,戴胸饰“寄命锁”,穿长靴。头面是标识妇女已婚的带形饰物,佩在发辫上,共3条,一条垂胸前、两条垂背后,上镶银牌、珊瑚、玛瑙、珠贝等。男子为高领左大襟箭袖袍,束红、蓝色腰带,挂腰刀和烟袋,圆平顶翻檐白毡帽或礼帽,左耳饰大耳环,穿皮靴。

藏族传统穿用藏袍,是敞领口、右大襟、系腰带的大袍,用氆氇、毛皮及其他面料制作;牧区羊皮袍不挂袍面,以腰带系结底襟可作被袋用;农区妇女夏秋为无袖袍;

2. 独龙族服饰怎么穿的

中国地广民族多,各民族五彩缤纷,都有自己独特习俗,下面我将一一进行介绍:

1 、阿昌族: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也很发达,尤其以善于打制长刀而闻名于世。

2 、 白族:经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盐渍杜鹃花,三道茶,大理三塔

3 、保安族:以打刀为主“保安刀”十分著名,有自己的语言。——羊皮袄、保安刀

4 、布朗族:——弹唱

5 、布依族:——石板屋、绣花、雕刻面具

6 、朝鲜族:——跳板、长鼓舞

7 、达斡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新疆等地,人口1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剪纸,打曲棍球

8 、傣 族:分布在云南,人口10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寺塔、竹楼和竹桥显示出了别具一格的建筑艺术,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孔雀舞、夹箩饭,泼水节

9 、德昂族:分布在云南,人口1.5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以善于种茶闻名,有自己的语言。——象脚鼓舞

10、侗 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文本等地,人口25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林业,鼓楼、风雨桥、风雨亭是侗乡的主要标志,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浸泡芦笙,拦路迎宾

11、东乡族:主要分布甘肃、宁夏、新疆等地,人口3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种瓜果。有自己的语言。

12、独龙族:分布在云南,人口0.5万余人,他们保持着“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社会首先风尚。绝少发生盗窃现象。有自己的语言。——织独龙毯,烤烙饼

13、鄂伦春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等地,人口中0.6万余人,主要从事狩猎和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制作毛皮服饰,篝火节

14、俄罗斯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等地,人口中1.3万余人,从事各种修理业、运输业和手工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拉手风琴,烤面包

15、鄂温克族:分布在内蒙古、和黑龙江,人口2.6万人,主要从事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驯鹿、爬犁

16、高山族:主要分布在台湾省,其余少数分散居住在福建等东南沿海地区,人口约40人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和渔猎业,有自己的语言。——竿球,龙舟,编织

17、仡佬族:分布在贵州、广西、云南等地,人口约43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制作糯米团,地戏

18、哈尼族:分布在云南,人口125万人,主要从事农业,善于梯田,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19、哈萨克族:分布在新疆,人口约1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善刺绣,绣品已出口到日本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剪羊毛,弹唱,刺绣

20、汉 族:分布在全国各地,人口10.4亿余人,经济、文化发达,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庙会,舞龙

21、赫哲族:分布在黑龙江省,人口0.4万余人,是中国北方一以捕鱼为生的民族,有自己的语言。——制作鱼皮衣服,渔乡,善食生鱼

22、回 族:主要聚居在宁夏、甘肃、新疆等地,其余散居全国各地,人口860万余人。——摔牛,炸油香

23、基诺族:分布在云南省,人口1.8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于种茶,有自己的语言。——乐器迪他,跳鼓舞

24、京 族:分布广西,人口1.8万余人,主要从事沿海渔业,兼营农业和盐业,有自己的语言。——哈亭,弹奏独弦舞,踩高跷 25、景颇族:分布在云南省,人口1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玉米、旱谷等作物,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目脑纵歌,跳孔雀舞

26、柯尔克孜族:分布在新疆和黑龙江,人口14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吹奏和握手礼 27、拉祜族:分布在云南省,人口4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28、黎 族:分布在海南省,人口111万余人,以农业为主,妇女精于纺织,“黎锦”“黎单”闻名于世,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打柴舞

29:僳僳族:分布在云南、四川等地,人口5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上刀杆

30、珞巴族:分布在西藏,人口0.2万余人,主要从农业和狩猎,有自己的语言。 31、满 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人口约98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渔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穿旗袍,萨满舞,二贵摔跤

32、毛南族:分布在广西,人口7.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于饲养菜牛和编制花竹帽。有自己的语言。——分龙节舞龙

33、门巴族:分布在西藏,人口约0.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擅长编制竹藤器和制作木碗。有自己的语言。

34、蒙古族:分布在内蒙古、新疆等地,人口480万余人,以畜牧业为主,兼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马头琴演奏,蒙古包和勒勒车

35、苗 族:分布在贵州、湖南、湖北等地,人口中739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刺绣、桃花织、锦蜡染和银饰素享盛名。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吹芦笙,吊角楼

36、仫佬族:分布在广西,人口15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玉米,有自己的语言。

37、纳西族:分布在云南、四川和西藏,人口27万余人,主要从事山地农业、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东巴舞,腊染 38、怒 族:分布在云南省,人口2.7万余人,主要从事山地农业,有自己的语言。——织怒毯,努寨

39、普米族:分布在云南、四川,人口2.9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吹葫芦笙,弹唱,集体舞 40、羌 族:分布在四川等地,人口19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大白芸豆是著名的特产,有自己的语言。——羌寨

41、撒拉族:分布在青海、甘肃等地,人口8.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艺也发达,有自己的语言。

42、畲 族:分布在福建、浙江等地,人口63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除种水稻外,还普遍种植茶树、甘蔗等经济作物,有自己的语言。

43、水 族、分布在贵州、广西等地,人口34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种水稻和糯稻,有自己的语言。

44、塔吉克族:分布在新疆,人口3.3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

45、塔塔尔族:分布在新疆,人口0.4万余人,以经营商业为主,兼营手工业和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46、土族:分布在青海、甘肃等地,人口19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太平洋舞,高台会 47、土家族:分布在湖南、湖北等地,人口570万余人,土家织绵以其“色彩斑斓,做工精巧”闻名于世,有自己的语言。——摆手堂 48、佤 族:分布在云南,人口35万余人,从事农业,木鼓舞富有民族特色,多次在全国民族舞蹈中获奖,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甩发舞

49、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新疆,人口72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种粮棉和瓜果,有自己的语言。——手鼓舞

50、乌孜别克族:分布在新疆,人口约1.4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51、锡伯族:主要分布在辽宁、吉林、黑龙江、新疆等地,人口约17万余人,主要从事渔猎和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52、瑶 族:分布在广西、湖南、云南、广东等地,人口17万余人,主要从事山地农业,有自己的语言。——盘王节、长鼓舞

53、彝 族:分布在云南、四川等地,人口657万余人,喜食“砣砣肉”,爱饮“杆杆酒”,舞蹈音乐独具特色,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虎节

54、裕固族:分布在甘肃,人口约1.2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崇尚骑马和射箭,有自己的语言。

55、藏 族:分布在西藏、四川、青海、甘肃等地,人口459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藏舞,布达拉宫

56、壮 族:分布在广西、云南等地,人口1555万余人,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壮锦”享誉海内外,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3. 独龙族服饰纹样

中国藏南有一个名为阿帕塔尼(Apatani)部落。

这支部落的女性被誉为所有藏南部落中最漂亮的。但美丽的外表也成为她们的一种负担,为了保护自己免遭其他部落入侵者伤害,她们尽可能让自己变得不那么吸引人,具体做法就是将大木塞塞入鼻子。

他们最主要的聚居地在下苏班西里县首府泽洛附近的山谷,如今非昔比在那个山谷有2万6千阿帕塔尼人。然而也有很多的阿帕塔尼族散居在山谷以外,目前整个藏南有6万阿帕塔尼人。

他们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支。该民族没有的书面记录历史的习惯,毕竟无文字。但在其整个历史上,则有一套民主议事的机制。这些村理事会被称为“宝燕”Bulyang 。

他们通过口头传承历史。他们信奉巫师,崇拜太阳和月亮。在祭祀或者过节的时候由巫师来宰牛羊鸡猪。

他们在祭祀的时候会唱一些祖先的歌曲,内容包括神话传说和民族的起源。他们是藏南最崇拜祖先的民族,每年三月都会搞祭祖仪式。7月则是农业节。

他们第一次接触与欧洲人发生在1897年,当时英国官员来到他们的聚居地,留了两天;之后在1920至1930年代又有六个类似的短暂访问。

在1944年后,英国人开在这里建立一个临时地方政府,阿帕塔尼人第一次接触到政府这个机构。

1948年,印度人开始建造永久性政府来统治这里,阿帕塔尼人开始拿起武器为了保卫自己的土地而反抗,结果遭到印度人的袭击。印度人焚烧了两个村子。

该民族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废除女子纹面的习俗。过去要纹面的话,先在脸上刺出花纹,然后用墨汁之类的敷面,这样脸上就会出现花纹。

有两种纹面:一种是额头到鼻尖,另一种则是在下巴上。男性纹面主要在下巴,成一个“ T ”型。

女子鼻子上插头。这样做看起来很丑,但是原因很简单,旧社会周边民族抢地盘抢女人,为了保住女人,就要牺牲女子的美貌,以延续民族香火。这和云南的独龙族相似。

他们的农业很发达,有灌溉水渠,还实行养鱼和种植业相结合的生态农业。他们也是藏南最早种水稻的民族,也是至今种水稻面积较大的族群。

好在如今目前阿帕塔尼的女人已经不再纹面和在鼻上插东西了。

过去这样做是因为由于该民族的女人被认为是天生丽质,藏南第一,所以为了防止别的民族来抢女人,他们只有牺牲女人的容颜。

4. 独龙族穿什么衣服图片

独龙族总人口为6930人(2010年),是我国人口较少的一个民族,也是云南省人口最少的民族。

独龙族居住的独龙江河谷,南北长约150多公里,东岸是海拔5000多米的高黎贡山,西岸是海拔4000多米的担当力卡山。发源于西藏察隅县伯舒拉岭东南部的独龙江,由北向南从山谷中间穿流而过。河床落差大、流速快,水能资源极为丰富。这里由于受孟加拉湾暖湿气流的影响,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达3000

5. 独龙族服饰服装

云南省特有的七个少数民族是:佤族,基诺族,怒族,独龙族,傣族,景颇族,阿昌族。除了这七个少数民族以外,云南省世居的少数民族还有拉祜族,布朗族,白族,普米族,傈僳族,德昂族,哈尼族,纳西族等都是云南省特有的少数民族,他们分布在云南省八个民族自治州境内及聚集的民族自治县境内。所以说云南省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和世居特有的多民族省份。

6. 独龙族服饰怎么穿戴

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游牧民族。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是蒙古族服饰的4个主要部分,妇女头上的装饰多以玛瑙、珍珠、金银制成。

回族∶回族服饰的主要标志在头部。男子们都喜爱戴白色的圆帽,回族妇女常戴盖头。

苗族∶苗族服饰以夺目的色彩、繁复的银饰品装饰和耐人寻味的文化内涵著称于世。

傣族∶傣族服饰充分体现其地理特点,淡雅美观,既讲究实用,又有很强的装饰意味,女饰追求轻盈、秀丽,服装的色彩极为出色。

傈僳族∶傈僳族的服饰很有特点,妇女穿绣花上衣,麻布裙,喜欢戴红白料珠、珊瑚、贝壳等饰物;男子穿短衣,外着麻布大褂,左腰佩刀,右腰挂箭包。

藏族∶藏族服饰的最基本特征是肥腰、长袖、大襟、右衽、长裙、长靴、编发、金银珠玉饰品等。

壮族∶壮族妇女擅长纺织和刺绣,所织的壮布和壮锦均以图案精美和色彩艳丽著称,风格别致的“蜡染”也为人们所称道。

朝鲜族∶朝鲜族人比较喜欢素白色服装,以示清洁、干净、朴素、大方,故朝鲜族自古有“白衣民族”之称,自称“白衣同胞”。

高山族∶台湾高山族传统服饰色彩鲜艳,以红、黄、黑三种颜色为主,其中男子的服装有腰裙、套裙、挑绣羽冠、长袍等,女子有短衣长裙、围裙、膝裤等,除服装外,还有许多饰物,如冠饰、臂饰、脚饰等,以鲜花制成花环,在盛装舞蹈时,直接戴在头上,非常漂亮。

纳西族∶服饰中最具特点的是身后的七星羊皮披肩,披肩上并排钉着七个直径为二寸左右的绣花圆布圈,每圈中有一对垂穗。

布朗族∶布朗族穿着简朴,妇女的服饰与傣族相似,上着紧身无领短衣,下穿红、绿纹或黑色筒裙,头挽发髻并缠大包头。男子穿对襟无领短衣和黑色宽大长裤,用黑布或白布包头。

阿昌族∶阿昌族妇女的服饰有年龄和婚否之别。未婚少女多着各色大襟或对襟上衣、黑色长裤,外系围腰,头戴黑色包头。已婚妇女一般穿蓝黑色对襟上衣和筒裙,小腿裹绑腿,喜用黑布缠出类似尖顶帽状的高包头,包头顶端还垂挂四五个五彩小绣球,颇具特色。

怒族∶怒族服饰的风格古朴素雅,妇女穿右开襟上衣,长及脚踝的裙子,套黑色或红色的坎肩;年青姑娘喜欢在裙外系有彩色花边的围腰,已婚妇女的衣裙上都绣有花边。妇女头部及胸部多用珊瑚、玛瑙、贝壳、料珠、成串的银币装饰,戴钢质大耳环垂于肩部。

鄂温克族∶鄂温克族服饰的原料主要为兽皮。大毛上衣斜对襟、衣袖肥大,束长腰带。短皮上衣、羔皮袄,是婚嫁或节日礼服。无论男女,衣边、衣领等处都用布或羔皮制作的装饰品镶边,穿用时束上腰带。喜爱蓝、黑色的衣服。

鄂伦春族∶鄂伦春族均着宽肥大袍。因过去主要从事游猎,服饰多以鹿、狍、犴皮制作。领口、袖口、襟边、大袍开衩处均有刺绣、补花等装饰,常用云纹、鹿角纹等。戴犴皮帽,女帽顶用毡子,上缝各种装饰和彩穗;姑娘戴缀有珠子、贝壳、扣子等装饰的头带。

赫哲族∶受满族服饰的影响,赫哲族的鱼皮衣多为长衣服,主要是妇女们穿用。其样式像旗袍,腰身稍窄,身长过膝。

门巴族∶门巴族主要居住在西藏的门隅地区和墨脱县,其服饰有地区差异,门隅地区的男女皆穿藏式的赭色氇氆长袍,束腰带。戴褐色小圆帽,帽边镶桔黄色,前边留一个精巧、醒目的小缺口,具有民族特色。脚穿筒靴,靴筒用红、黑两色氇氆缝制,靴底为牛皮软底。

白族∶白族姑娘的头饰非常有特点,有着“风花雪月”的含义。垂下的穗子代表下关的风,艳丽的花饰是上关的花,帽顶的洁白是苍山雪,弯弯的造型是洱海月。

保安族∶保安族的服饰,未婚女子多穿鲜艳的各色上衣,头戴细薄柔软透亮的绿绸盖头;已婚少妇以及中年妇女平时多戴白色卫生帽,外出时则戴黑色盖头;老年妇女多着深色服饰,戴白盖头。

布依族∶布依族的传统服饰是男着衣衫,女穿衣裙,妇女衣、裙均有蜡染、挑衣、刺绣图案装饰。

达斡尔族∶达斡尔族男子夏穿布衣,外加长袍,用白布包头,戴草帽,冬戴皮帽。妇女穿长袍,不束腰带,不穿短衣。冬天男女皆穿寄卡米(皮靴),妇女穿以蓝色为主的长袍,夏日喜穿白袜、花鞋。达斡尔服装受蒙古族和满族影响较大,穿大襟皮袍,外加长袍,用白布包头,戴草帽,着皮靴。

德昂族∶德昂族的服饰十分富有自己的特色,红德昂和花德昂支系的妇女剃光头后又用黑布包裹,喜戴大耳环,银项圈,穿蓝、 黑色对襟短上衣,襟边镶两道红布条,下摆边用红、绿、黄三色小绒球装饰。

东乡族∶东乡族的服饰与回族有相似之处,但其特点也颇为明显。男子多戴平顶的无檐帽,有黑、白两色,穿白衬衣,外套黑坎肩,穿青蓝色裤,老年人则以黑、灰、白为上。

侗族∶侗族男穿对襟短衣,有的右衽无领,包大头巾。女子一般上着大襟、无领、无扣衣,下穿裙或裤。惯束腰带,包头帕。用黑、青(蓝)、深紫、白等四色。黑青色多用于春、秋、冬三季,白色多用于夏季,紫色多用于节日。

独龙族∶独龙族的男女均散发,前垂齐眉,后披齐肩,左右盖耳。过去男女衣着均为麻布,穿时由左肩掖下抄向胸前,里右胸,露右臂,用草绳或竹针拴结,披落自如。

俄罗斯族∶俄罗斯族的传统服饰丰富多彩,人们在不同季节里,会选择不同颜色、不同款式的衣着。

哈尼族∶哈尼族一般喜欢用藏青色的哈尼土布做衣服。男子多穿对襟上衣和长裤,以黑布或白布裹头。妇女多穿右襟无领上衣,下身或穿长裤或穿长短不一的裙子,襟沿、袖子等处缀绣五彩花边,系绣花围腰,胸佩各色款式的银饰。

哈萨克族∶哈萨克族是以草原游牧文化为特征的民族,服装便于骑乘,其民族服装多用羊皮、狐狸皮、鹿皮、狼皮等制作,反映着山地草原民族的生活特点。

基诺族∶基诺族服饰简单古朴,他们喜欢穿自织的带有蓝、红、黑色彩条的土布衣服。

京族∶京族妇女内挂菱形遮胸布,外穿无领、对襟短上衣,衣身较紧,衣袖很窄,下着宽腿长裤,多为黑色或褐色。

景颇族∶妇女穿黑色对襟,下着黑、红色织成的统裙,腿上带裹腿。盛装时的妇女上衣前后及肩上都缀有许多银泡泡、银片,颈上挂七个银项圈或一串银链子或银铃,耳朵上戴比手指还长的银耳筒,手上戴一对或两对粗大刻花的银手镯。

柯尔克孜族∶柯尔克孜族的服装,妇女多喜红色,穿短装。头戴圆形金丝绒红色花帽,叫“塔克西”,上面蒙上头巾。女穿对襟上衣,宽大无领,长不过膝,缀银中,多褶的长裙下端镶皮毛。也有穿连衣裙者,裙子下端带雏裥,外套黑色坎肩或“袷袢”。

拉祜族∶拉祜族最喜爱黑色,以黑为美,以黑为主色。拉祜族妇女服装具有青藏高原妇女服装的特点,穿的是黑布长衫,长至膝下,两侧开衩且开衩较高,立领右襟,缀有银泡装饰,喜欢用红色或白色花边镶缀在袖口、襟边,显得光艳美丽。

黎族∶黎族服饰不论在审美和实用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黎族妇女服饰,主要有上衣下裙和头巾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都织绣着精致的花纹图案。

珞巴族∶珞巴族妇女喜穿麻布织的对襟无领窄袖上衣,外披一张小牛皮,下身围上略过膝部的紧身筒裙,小腿裹上裹腿,两端用带子扎紧。珞巴族妇女喜穿麻布织的对襟无领窄袖上衣,外披一张小牛皮,下身围上略过膝部的紧身筒裙,小腿裹上裹腿,两端用带子扎紧。

满族∶旗袍是满族妇女传统服饰,既具有东方色彩,又能充分显示仪态雍容文雅,被认为是表现女性美的典型民族服装,称誉世界。主要有四种形式:旗装、马褂、坎肩、套裤。旗装不分季节,男女均可以穿。

毛南族∶毛南族衣饰基本上与附近汉、壮族相同。妇女穿十分漂亮的镶有两道花边的右开襟上衣,裤子较宽并滚着花边,女装在袖口、裤脚上镶有红色或蓝、黑色的边条饰,不着裙。

仫佬族∶仫佬族崇尚青色,服饰风格素朴简约。仫佬人自种棉花和蓝靛,自织土布,自染。美丽大方,经久耐用。

普米族∶青年妇女均穿短上衣,古代是用麻制的,现代大多用棉布,以白黑红三色居多,右面开襟,下襟较短,窄袖高领。成年妇女都披皮披肩,披肩大多选用洁白的毛皮制成,美观大方。

羌族∶羌族的传统服饰为男女皆穿麻布长衫、羊皮坎肩,包头帕,束腰带,裹绑腿。男女都在长衫外套一件羊皮背心,俗称“皮褂褂”,晴天毛向内,雨天毛向外以防雨。

撒拉族∶妇女服饰多为短上衣,外套黑色或紫色坎肩,着长裤,穿绣花布鞋。

畲族∶其服饰大多是用自织的苎麻布制作,有黑蓝两色,黑色居多,衣服是右开襟,衣领、 袖口、右襟多镶有彩色花边。

水族∶她们大多喜欢穿镶有花边的红色或花色连衣裙,外套黑绒背心,下穿长裤,脚蹬红色软底长统靴。为抵御高原上的大风与寒冷,头上总戴一顶圆筒形绣花棉帽。

塔吉克族∶塔吉克族服装多用皮毛、毡褐为面料。塔吉克妇女肤色白皙,俏丽健美,喜穿红色或绣饰花边的大紫、大绿色调的连衣裙。少女则爱戴用紫色、金黄、大红色调的平绒布绣制的圆形帽冠。

塔塔尔族∶塔塔尔族的服装很别致。男子喜穿绣花白衬衣,外加黑色齐腰短背心或黑色对襟长衫,裤子也是黑色的。小帽有黑、白两色绣花。女子以戴镶有珠子的小花帽为美,外面再罩上一块大纱巾,喜穿白、黄或紫红色连衫带绉边的长裙,以耳环、手镯和红珠项链为装饰。

土家族∶土家族“男女一式”的百褶裙,保留了远古时代“裳”的遗风。

仡佬族∶仡佬族男女皆穿裙(男裙短,女裙长)。用布围于腰际,无摺皱,有如桶状,谓之“桶裙”。

土族∶土族妇女服饰的象征俗称七彩袖,土族语称作秀苏,意为“花袖衫”。从最底层数,第一道为黑色,象征土地;第二道绿色,象征青苗青草;第三道黄色,象征麦垛;第四道白色,象征甘露;第五道蓝色,象征蓝天;第六道橙色,象征金色的光芒;第七道红色,象征太阳。

佤族∶佤族崇拜红色和黑色,服饰多数以黑为质,以红为饰,基本上还保留着古老的山地民族特色。佤族妇女装饰别具特色,喜戴大耳筒,宽手镯、细藤圈,标志着佤族人粗犷、豪放的坚强性格。

维吾尔族∶花帽,是维吾尔族服饰的组成部分,也是维吾尔族美的标志之一。

乌孜别克族∶乌孜别克族的传统服饰,以男女都戴各式各样的小花帽为特点。花帽为硬壳、无沿、贺形或四棱形,带棱角的还可以折叠。花帽布料彩墨绿、黑色、白色、枣红色的金丝绒和灯心绒,帽子顶端和四边乡有各种别具匠心的几何和花卉图案,做工精美,色彩鲜艳。

锡伯族∶锡伯族男子多身穿左右开襟的大襟长袍和对襟短袄,上套坎肩,下着散腿长裤腿带。妇女穿戴要讲究些,穿长及脚面的旗袍,要粘花边或绣花宽边,外罩坎肩,坎肩有对襟的,有大襟的,也贴花边。

瑶族∶瑶族妇女发结细辫绕于头顶,围以五色细珠,衣襟的颈部至胸前绣有花彩纹饰。

裕固族∶衣领高、帽有缨,是裕固族服饰的一大特点。

彝族∶彝族服饰的色彩较为丰富,款式变化多姿,并且以大量银制品和刺绣装饰。

汉族∶汉服的主要特点是交领、右衽,不用扣子,而用绳带系结。

7. 独龙族的衣服长什么样子

汉族——二龙夺宝,代表神武和力量;

蒙古族——骏马,象征丰收在望;

回族——滩羊,象征进取腾飞;

藏族——卓索切玛(斗),象征丰收;

维吾尔族——百灵鸟,代表纯洁高尚;

苗族——芦笙,文化和感情的象征;

彝族——子摩格理(漆器),象征安康;

壮族——绣球,爱情的象征;

布依族—糠包,象征纯情和崇敬;

朝鲜族——长鼓,象征吉祥欢乐;

满族——玉如意,代表顺利如意;

侗族——56角鼓楼,代表团结幸福;

瑶族——长鼓,代表崇敬;

白族——金鸡,象征光明、吉祥、幸福;

土家族——阳雀图案的土家织锦;

柯尔克孜族——白鹿,象征幸福、吉祥、爱情;

土族——吉祥如意图(刺绣),象征吉祥如意、幸福进步;

达斡尔族——曲棍球(拍及球),打曲棍球是这个民族传统悠久的运动项目;

仫佬族——锡角(乐器),代表喜庆;

哈萨克族——白天鹅,代表爱情和美;

傣族——金孔雀,象征吉祥、幸福;

黎族——人龙锦(以人和龙为图案的织锦),代表团结和睦、吉祥如意;

傈僳族——弩,象征勤劳勇敢;

佤族——木鼓,代表庄严吉祥;

畲族——凤,象征幸福、光明;

高山族——双联环,象征团结;

拉祜族——陶葫芦,象征团结、祥和、羌族——羊头壁挂,象征吉祥、美好;

布朗族——三弦琴,代表纯洁、幸福;

撒拉族——白骆驼,象征希望和幸福;

毛南族——顶卡花(汉语:花竹帽),爱情信物;

仡佬族——睦福(葫芦上的雄鹰),代表和睦幸福;锡伯族——麒麟,代表幸福;

阿昌族——白象,象征太平、祥和欢欣;

普米族——笃笆(篾盒),代表丰收象征春天希望,吉祥如意:

哈尼族——百鹇鸟,象征兴旺发达;自信、自强;

水族——拐(汉语:银压颈),象征庄重、吉祥,万事如意;

东乡族——本族姑娘服装,象征吉祥顺利、洁身光鲜、合家欢乐;

纳西族——东巴挂毯,象征勤劳智慧;

景颇族——目脑示栋,代表幸福、丰收、胜利;

塔吉克族——雄鹰,代表智慧,正义;

怒族——达比亚(乐器)和挎包,象征幸福吉祥;

乌兹别克族——白斑鸠,代表安宁、和平、繁荣;

俄罗斯族——鸽子,代表善良、勤劳;

鄂温克族——驯鹿,代表善良;

德昂族——虎,象征除恶扬善;

保安族——保安腰刀,爱情的信物;

裕固族——头面(头饰),代表财富;

京族——珍珠,象征幸福和光明;

塔塔尔族——白额大羊,代表吉祥;

独龙族——独龙毯,象征幸福美满;

鄂伦春族——鹿角,代表吉祥;

赫哲族——白天鹅,代表勇敢、智慧、美德、幸福、理想;

门巴族——切玛,代表丰收、幸福;

珞巴族——吉加阿纳(塔形石头),代表吉祥、公正;

基诺族——大鼓,寨神的象征

8. 独龙族的民族服饰

壮族:壮族妇女擅长纺织和刺绣,所织的壮布和壮锦均以图案精美和色彩艳丽著称,风格别致的“蜡染”也为人们所称道。

朝鲜族:朝鲜族人比较喜欢素白色服装,以示清洁、干净、朴素、大方,故朝鲜族自古有“白衣民族”之称,自称“白衣同胞”

台湾高山族

传统服饰色彩鲜艳,以红、黄、黑三种颜色为主,其中男子的服装有腰裙、套裙、挑绣羽冠、长袍等,女子有短衣长裙、围裙、膝裤等,除服装外,还有许多饰物,如冠饰、臂饰、脚饰等,以鲜花制成花环,在盛装舞蹈时,直接戴在头上,非常漂亮。

9. 独龙族的服装

巴白和印白是文化遗产传承中使用的两种传统宣纸,二者的区别在于原料和制作工艺不同。 巴白是用四川峨眉山的楠竹煮制而成,因为楠木本身有天然的霉菌抗性,所以巴白宣纸不易生霉变质,具有较长的保存期。巴白宣纸的制作工艺需要多次磨浆、晾晒、涂泼,来达到较高的厚度和光泽度。印白的原料来自浙江富阳的印象竹,宣纸中的印白以印象竹制作的为最好。印白宣纸在制作时注重手工打制成型,宣纸的质感、手感和品质特征,都有一定的差异。与巴白相比,印白宣纸的质地更加柔软细腻。总之,巴白和印白都是传统宣纸中的优秀品种,各具其独特的特点和优势。

10. 独龙族服饰文化

原标题:56个民族传统服饰,哪个最让你惊艳?

56个民族就像56朵鲜艳的花,盛开在祖国大江南北。

而中国56个民族服饰却各有其别样的风情,在中华大地的历史沉淀下,默默绽放着独特的魅力:

京族

京族大多是中国南部的渔业民族,

因此服饰充满了渔家气息。

以丝绸为料,质地柔软舒适,

贴身的剪裁衬托出女性的婀娜身姿。

简便飘逸,最不可或缺的是头上的斗笠。

用越南盛产的葵树叶制成的斗笠,

质地轻盈,内斗很深,

几乎能遮盖住整个脸部,

在海边烈阳下,极为实用。

锡伯族

锡伯族是鲜卑族的后裔,

如今主要分布在辽宁、吉林等省。

锡伯族最早以鹿、猪犴等兽皮做衣料,

十分防寒保暖。

如今她们喜穿长及脚面的旗袍,

要粘花边或绣花宽边,

外罩坎肩,或是对襟,或是大襟,

也贴花边。

衣襟、袖口、领口、下摆多镶滚边。

长裤扎黑色腿带,脚穿绣花鞋

很是秀丽。

壮族

《天下郡国利病书》记载:

“壮人花衣短裙,男子着短衫,名曰黎桶,

腰前后两幅掩不及膝,

妇女也着黎桶,下围花幔。”

壮族姑娘们着一身蓝黑,裤脚稍宽,

头上包着彩色印花或提花毛巾,

腰间系着精致的围裙。

她们擅长纺织和刺绣,

常在鞋、帽、胸兜上用五色丝线

绣上花纹,人物、鸟兽、花卉,

五花八门,色彩斑斓。

与图案精美、色彩艳丽的

壮布和壮锦同样为人称道的,

还有其风格别致的“蜡染”工艺

普米族

i普米族原是西北青藏高原的

游牧部落氐羌人的支系,

他们大多居住在云南省。

她们穿开襟上衣,百褶长裙

下襟较短,窄袖高领

端庄优雅

也穿用条绒缝制的、

领和衣边镶嵌金银边的夹衣,

称金边衣服。

纳西族

古雅纯朴的纳西族服饰明快、艳丽,

羊皮披肩是丽江纳西姑娘服饰的重要标志。

她们上打百褶,下镶天蓝色宽边

背披“七星羊皮”,

羊皮披肩典雅大方,

既美丽,又可暖身护体。

羊皮上端缝有两根白色长带,

下面再钉上一字横排的七个彩绣的圆形布盘,

圆心各垂两根白色的羊皮飘带,

代表北斗七星,俗称“披星戴月”,

象征纳西族女人早出晚归,披星戴月,

寓意族人的勤劳辛苦。

蒙古族

蒙古族服饰也称为蒙古袍,

主要包括长袍、腰带、靴子、首饰等。

蒙古族服饰具有浓郁的草原风格特色,

以袍服为主,便于鞍马骑乘。

因为蒙古族长期生活在塞北草原,

蒙古族人民不论男女都爱穿长袍。

长袍身端肥大,袖长,多红、黄、深蓝色。

男女长袍下摆均不开衩。

红、绿绸缎做腰带。

头戴翻檐尖顶帽,

华丽的挂饰多是用玛瑙、珍珠、金银制成的。

傈傈族

居住在大理地区的傈僳族,

很长时间都是居住在高寒山区,

穿着都用自己栽种的大麻籽

剥下的丝皮加工制作的衣服,

傈僳族群众叫它“麻布衣”。

傈僳族服饰典雅、美观、大方。

不同地区的傈僳族

因服饰颜色的差异

而被称为白傈僳、黑傈僳、花傈僳。

白傈僳姑娘大多穿右衽上衣、

素白麻布长裙,戴白色料珠;

黑僳僳姑娘则多是右衽上衣配长裤,

腰系小围腰,缠黑布包头,

戴小珊瑚之类的耳饰;

花傈僳姑娘喜穿镶彩边的对襟坎肩,

搭配缀有彩色贝壳的及地长裙,

缠花布头巾,

耳坠大铜环或银环,

摇曳多姿,风情万种。

景颇族

景颇族姑娘穿黑色对襟,

下着黑、红色织成的统裙,

腿上带裹腿。

盛装时的女人上衣前后及肩上

都缀有许多银泡泡、银片,

颈上挂七个银项圈

或一串银链子或银铃,

耳朵上戴比手指还长的银耳筒,

手上戴一对或两对粗大刻花的银手镯。

妇女戴银手饰越多表示越能干,越富有。

傣族

傣族是云南省特有的少数民族。

傣族服饰淡雅美观,

既实用,又好看

颇能体现出热爱生活,

崇尚中和之美的民族个性。

西双版纳的傣族姑娘

上着各色紧身内衣,

外罩紧无领窄袖短衫,

下穿彩色统裙,长及脚面,

并用精美的银质腰带束裙;

傣族服饰让女人的秀美窈窕之姿

尽显无疑。

傣族妇女均爱留长发,束于头顶,

有的以梳子或鲜花为饰,

有的包头巾,有的戴高筒形帽,

有的戴一顶尖顶大斗笠,

各呈其秀,各显其美,别致的很。

德昂族

德昂族服饰十分有特色,

女孩喜戴大耳环,银项圈,

穿蓝、 黑色对襟短上衣,

襟边镶两道红布条,

下摆边用红、绿、黄三色小绒球装饰

很有一些可爱的味道。

土族

土族姑娘穿绣花小领斜襟长衫。

两袖由红、黄、橙、蓝、白、

绿、黑七色彩布圈做成,

俗称七彩袖,

鲜艳夺目,美观大方

其用土族语称作秀苏,意为“花袖衫”。

是土族姑娘服饰的象征。

从最底层数,第一道为黑色,象征土地;

第二道绿色,象征青苗青草;

第三道黄色,象征麦垛;

第四道白色,象征甘露;

第五道蓝色,象征蓝天;

第六道橙色,象征金色的光芒;

第七道红色,象征太阳。

哈萨克族

哈萨克族以草原游牧文化为特征,

服装要便于骑乘。

姑娘的连衣裙,袖子绣花,

下摆缝花多层荷叶边,十分艳丽。

妇女的帽子、头巾颇为讲究。

哈萨克传统的手工艺术是颇具盛名的刺绣,

手法有挑、贴、补、钩、刺等,

各种美丽图案处处可见,

颜色五彩斑斓。

裕固族

裕固族姑娘的头饰别具特色。

她们头戴喇叭形红缨帽

或用芨芨草编织的帽子。

红缨缀在帽顶,

帽沿上缝两道黑色丝条边,

前沿平伸,后沿微翘

很是别致。

仡(ge)佬族

女子穿无领大襟长袖衣,

衣服上是题材各异的

菱形或者长条形图案,

下穿百褶裙,勾尖鞋,

腰系小围腰

手法为蜡染和彩绣,

以花帕包头。

瑶族

瑶族各支系服饰存在较大差异,

瑶族服饰的挑花构图风格独特,

整幅图案均为几何纹。

瑶族头饰特点更为突出,

有“龙盘”形、“A”字形、“飞燕”形等。

瑶族染织业发达,服装均用自染土布制作,

有一套完整的蓝靛印染技术。色

彩常用红、绿、黄、白黑五种,

服饰制作采用挑花、刺绣、织锦、蜡染等工艺。

彝族

在云南众多的少数民族中,

彝族人口最多、

分支最为复杂、

居住分布最广,

因而彝族服饰之多姿多彩多种类,

也是绝无仅有的。

据调查,

仅云南彝族的服饰就可区别出上百种不同样式。

总的来说,彝族服饰集多种装饰工艺于一身,

美观大方,

纹样丰富多变,

色泽沉着和谐,

色调简洁明朗。

尚黑、喜红黄

彝族认为,

黑色象征刚强坚韧,

红色象征他们崇拜的火,

黄色象征善良和友谊。

彝族服饰尤为注重红、黄、黑三色的搭配和图案的选择,

单纯之中显露出丰富的感觉。

拉祜(hu)族

拉祜族的传统服饰以黑为美。

女子穿开襟、开衩的黑布长衫,

且衩开得比较长,

袖口、襟边镶着银泡,

缝缀着各种花边,

下着黑布长裤,

头缠黑色的长头布,

头布两端装饰着彩色长穗,裹绑腿。

拉祜族配饰相当别致,

耳戴银环,胸挂“普巴”。

毛南族

毛南族女子穿右襟上衣,

宽脚滚边裤。

上衣的襟边及袖口有三道镶边,

一宽两窄,十分别致。

小姑娘系一块绣着精美花纹的长方形围腰,

更显得婀娜多姿。

“顶卡花”(花竹帽)是毛南族手工产品中的精品,

毛南族女子视为精美、珍贵的装饰品,

帽顶编几十个蜂窝眼,

内衬以油纸及花布,

使蜂窝眼与周围花纹相映衬,

极其美观。

防雨防晒,美化容颜,兼具实用与装饰两种功效。

独龙族

独龙族女子用两方长布,

从肩部斜披至膝,

左右围向前方。

散发,前齐眉、后齐肩,

左右皆盖耳尖

两耳或戴环或插精制的竹筒。

现在独龙族普遍穿上了布料的衣装,

但仍在衣外披覆条纹线毯。

独龙族的佩饰颇具特色,

喜欢把藤条染成红色作为手镯和腰环饰物

项戴料珠。

独龙族纺织手艺较发达,

所织麻布线毯质地优良,

色彩协调,特色鲜明。

基诺族

基诺族的服饰

古朴素雅

穿圆领无扣短上衣,

镶七色纹饰,

内衬紧身衣或戴菱形刺绣胸兜。

下着前面开合式的短裙,裹绑腿,

头戴披风形的尖顶帽。

基诺族的服饰原料多为棉麻混纺的土布,

颜色以原色为主,

其间点缀黑红色条。

织布技术原始简易,织

出来的布不润滑、无光泽,

但却结实耐用,深受基诺族的喜爱。

哈尼族

哈尼族崇尚黑色,

擅长用蓝靛染布,

女子上衣外套一披肩。

下穿及膝短裤,打绑腿;

盛行银饰,

无论纽扣、耳环、项圈、手镯和胸饰,

皆用银制。

衣襟、袖口、裤脚、腰带等服饰上,

多有镶嵌的彩色花边和刺绣的花纹图案

鄂伦春族

鄂伦春族在游猎生活中创造了狍皮服饰文化,

衣服鞋帽都以狍皮为原料。

女袍长及脚面,两侧开衩。

皮帽用狍油皮头皮精制而成,

制作时,把耳朵割掉,

换上狍皮缝制的假耳朵,

把眼圈用黑皮子镶上,毛、角、鼻、嘴仍保留,

戴在头上,

不仅防寒,

还可伪装自己,

诱惑野兽。

女帽镶有花边,

顶端缀着红绿线穗。

鄂伦春人的装饰和服饰染色

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皮狍的开衩处及手套上多喜欢用红、绿、黄色

缝绣出色彩艳丽的花纹图案。

白族

白族崇尚白色,

白族姑娘常将色彩艳丽的图案

绣在挂包、裹背、腰带、包头布、鞋等饰物上。

淡雅朴实,色调和谐,审美境界高雅。

最有特色的是头饰,

有“风花雪月”之意,

垂下的缨穗代表下关的风,

艳丽的花饰是上关的花,

帽顶上白色的绒毛是苍山雪,

美丽的发辫似一轮弯弯的月儿,

是洱海月。

达斡尔族

达斡尔族服装以袍式为主。

女子早期着皮衣,

清朝以后以布衣为主。

服装的颜色多为蓝、黑、灰,

老年妇女还喜欢在长袍外套上坎肩。

达斡尔族妇女擅于手工刺绣,

服饰、鞋、荷包等多绣着各种花纹及图案。

发式及装饰品因地而异,

有的用白布和白毛巾包头,佩带各式耳环。

阿昌族

阿昌族未婚女子一般穿短衣、

长裤,将辫发盘于头顶。

已婚女子一般穿短衣,

及膝筒裙,束髻,

并用黑布或蓝布缠成高达尺许的包头,

戴各种银饰。

阿昌族男女均喜欢把鲜花插在头上。

保安族

保安族女子穿大襟袄、坎肩,

多以灯芯绒为原料,

喜紫红色、绿色等艳丽的色彩,

并镶有花边;

一般要戴盖头,

姑娘戴绿的,

少妇戴黑的,

老妇戴白的;

保安腰刀是保安族引以为自豪的手工艺品,

也是最具特色的佩饰,

同时还是表达男女爱情的信物和馈赠亲友的礼品。

其工艺精巧,外形美观,锋利耐用。

满族

满族过去一年四季都穿袍服,

袍服中最具特色的是旗袍。

很能突出东方韵味的美。

坎肩是满族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制作精致,不仅镶上各色花边,

而且还绣有花卉图案。

头饰是满族服饰的突出特点。

满族把深绛色看作福色,倍加宠爱。

另外还崇尚白色,常用作镶边的饰物。

满族妇女擅长刺绣,服饰的衣襟、鞋面、荷包及枕头上,

到处都可看到龙凤、鹤鹿、花草等吉祥图案

佤族

佤族崇拜红色和黑色,

服饰多数以黑为质,

以红为饰,

女子喜欢佩戴大耳筒,

宽手镯、细藤圈。

东乡族

东乡族女子多穿绣花衣服,

式样为圆领、大襟、宽袖。

下穿套裤,裤筒后面开小衩,

裤筒、裤脚有镶或绣的花边,

穿用时,用飘带扎住裤脚。

女子在家戴绣着花纹的便帽,

外出时戴丝绸盖头。

盖头的颜色因人的身份不同而有别,

少女和新婚者戴绿色,

结婚一年后及中年妇女戴黑色,

老年妇女戴白色。

戴盖头时只露面孔,

全部头发都须遮住。

赫哲族

鱼皮衣是赫哲族的重要标志。

用胖头、鲑、鲩、鲤鱼等皮

制成衣裤、靰鞡、腰带、绷腿、围裙、手套、口袋等

赫哲族男女喜欢穿大襟长袍,

外套坎肩或短褂。

制做鱼皮服饰,

先将鱼皮剥下晒干,

然后用特制的熟皮工具反复捶打、

揉搓,直至柔软,

再用各色野花染成彩色。

赫哲族的鱼皮服饰不仅面料为鱼皮,

连缝衣服的线也用鱼皮线。

鱼皮服饰具有抗寒、抗湿、耐磨、防水、美观等特性

门巴族

门巴族服饰女子在袍外加系白色圆筒围裙,

背披小牛皮或山羊皮。

发辫盘于头顶,

并以红、黄、绿等彩色的线装饰。

门巴族女子擅长纺毛线、织氆氇和腰带,

她们喜欢佩带嵌有珊瑚、

绿松石等宝石的银手镯、耳环、戒指、项链,

胸前还挂着护身盒"呷乌"。

柯尔克孜族

柯尔克孜族女子服饰为宽大无领,

长不及膝,

镶嵌银扣的对襟上衣。

下端镶有皮毛的多褶长裙

或下端带褶裥的各色连衣裙。

姑娘戴圆形金丝绒红色花帽,

叫"塔克西",上面会蒙上头巾。

高山族

高山族女子服饰分为短衣长裙、

长衣下裳和裸露式三种款式。

有的身穿对襟长袖短衣,

下着长裙,胸前挂一块斜方胸衣;

有的上身只穿一个背心,

下身横围一块腰布,

冬天用一块方布自左肩围裹其身,

头戴木制八角头盔。

高山族男女都喜欢佩戴饰物,

如贝料、兽牙、羽毛、兽皮、花卉、钱币、竹管等,

全身上下被装点得五光十色。

撒拉族

撒拉族女子穿各种颜色和质料的短上衣,

外套黑色或紫色坎肩,

着长裤,穿绣花布鞋。

撒拉族女子喜欢戴金、银戒指,

玉石、铜或银制的手镯,银耳环等首饰。

姑娘从小就开始戴头巾,

少妇戴绿色盖头,

中年妇女戴黑色盖头,

老年妇女则戴白色盖头

黎族

黎族姑娘上着花纹上衣,

下着色彩艳丽的花筒裙,

裙的合口褶设在前面,

头系黑布头巾。

她们擅长纺织

黎锦、筒裙等衣物,

色彩斑斓,图案新颖,

质地细腻,经磨耐用。

布朗族

布朗族女子上穿花衣,

下着筒裙,崇尚黑、蓝色,

发式为挽髻于脑后,

戴青绿珠,饰海贝、

戴垂至肩部的大耳环。

布朗族很早就会用蓝靛染布,

用“梅树”皮、“黄花”根作原料,

经过一定加工程序,

分别染成经久不褪的红、黄色,

极具大自然的风韵。

服饰的用料多为自织的土布,

辅以必不可少的刺绣。

水族

水族女子多穿圆领大襟蓝色的

宽大半长衫、长裤,

系青色绣花围腰,绾发,

头缠青布或白布帕,

穿绣花鞋,

盛装时戴各种银饰。

水族的纺织和印染技术有相当高的水平。

闻名遐迩的“水家布”,

质地细腻,纺织均匀,

染工技艺纯熟,洗、磨都不褪色。

布的纹样有平纹、人字纹、斜纹、方格纹等多种纹样。

“豆浆印染”是水族七百年前发明的工序复杂的独特技艺。

羌族

羌族的传统服饰为麻布长衫、

羊皮坎肩,

包头帕,束腰带,裹绑腿。

羊皮坎肩两面穿用,

晴天毛朝内,雨天毛朝外,

防寒遮雨。

女子衫长及踝,

领镶梅花形银饰,

襟边、袖口、领边等处都绣有花边,

腰束绣花围裙与飘带,

腰带上也绣着花纹图案。

姑娘梳辫盘头,包绣花头帕。

已婚妇女梳髻,再包绣花头帕。

脚穿云云鞋。

羌族妇女挑花刺绣久负盛名。

侗族

侗族女子穿裙时,

上身以开襟紧身衣相配,

胸部围青色刺绣的剪刀口状的“兜领”,

裹绑腿;

穿裤时,以右衽短衣相配。

喜欢佩带银花、银帽、项圈、手镯等银质饰物。

侗族的衣料多为自织自染的“侗布”,

有粗纱、细纱之分。

侗族妇女擅长刺绣,手工技艺精湛。

布依族

布依族姑娘爱穿大襟短衣,下着长裤。

衣襟、袖口等处镶彩色花边,

裤脚处也镶着花边,

头缠青色或花格头巾,

或将白色印花头帕搭在头上,

胸前还挂着绣有漂亮花纹图案的围腰。

喜欢佩戴银质手镯、耳环、项圈、

足蹬尖鼻绣花鞋,

布依族服饰整体色调淡雅朴素,

衣服一般都是自织土布,自己裁制

与自然界保持着天然的和谐。

藏族

藏族的服饰在藏族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男女均穿黑白氆氇或哔叽藏袍,

女子冬袍有袖,夏袍无袖,

内衬各色绸衫,

腰前围一块毛织的彩色横条“帮典”,

风格独特。

头、手、胸、腰上都喜欢佩戴

用珠宝、金、银、铜、玉、象牙等

制作的精美首饰。

怒族

怒族服饰的风格古朴典雅,

女子穿右开襟上衣,

长及脚踝的裙子,

套黑色或红色的坎肩。

年青姑娘喜欢在裙外系有彩色花边的围腰,

已婚妇女衣裙上都绣有花边。

男女都喜欢用红藤作缠头和腰箍。

土家族

土族女子服饰五彩斑斓。

坎肩多以黑、紫或镶边的蓝色衣料缝制,

腰系花纹彩带。

下穿绯红色镶白边的百褶裙,

套镶白布裤筒,

未婚妇女着红色,

已婚妇女穿蓝色或黑色。

足蹬彩云绣花长筒鞋。

姑娘梳根发辫,

已婚妇女梳双辫,

末梢缀珊瑚、松石,外面戴织锦毡帽。

土族妇女的传统头饰最讲究的

是用五色瓷珠把银耳环串在一起,

长长地垂在胸前。

鄂温克族

鄂温克族服饰的原料过去主要为兽皮,

服装样式主要有大毛上衣、

短皮上衣、羔皮袄、皮裤、皮套裤、皮靴等。

大毛上衣斜对襟、衣袖肥大,束长腰带。

喜爱蓝、黑色的衣服。

皮套裤制作讲究,

外面绣着各种花纹,

既美观大方,又防寒耐磨,

天冷时穿在皮裤的外面。

仫(mu)佬族

仫佬族崇尚青色,

其服饰朴素无华。

穿大襟上衣、长裤。

姑娘梳辫,婚后结髻。

仫佬族的服装面料

是自纺自织自染的蓝靛染成的土布,

并且被视为珍贵的布料。其

染制方法与众不同,

把长约两丈的土布放入蓝靛染缸,

反复晒染多次,

使青蓝色泽均匀,

然后涂上米汤、薯莨、牛皮胶糊面等,

待晾干后,

用石磙滚压或棒槌敲打。

用这种方法制成的布闪光发亮,美观耐用。

俄罗斯族

俄罗斯族女子喜欢穿绸制的绣花衬衣,

头饰有独特的风俗,

婚前婚后界限森严

姑娘梳长辫子时,

要同时把彩色发带和小玻璃球编在辫子里,

辫子长长地下垂,

头发可以露在外面。

已婚妇女的独辫被两条辫子取代,

盘于头顶,

再用头巾或帽子罩上。

珞巴族

珞巴族服饰独具特色。

女子穿无领窄袖对襟上衣,

以麻布为原料。

下身围紧身筒裙,

裙长略过膝部,

用带子扎紧裹腿。

佩带铜和银的手镯、

戒指、蓝白两种颜色的项珠,

腰部周围还缀有很多海贝串成的圆球。

男女都赤脚、蓄发,

头发后面披散,额前齐眉。

塔吉克族

塔吉克族女子一年四季都喜欢穿连衣裙,

冷天外罩大衣。

戴圆顶绣花棉帽,

外出时再皮上方形大头巾,

颜色多为白色

塔吉克族姑娘最擅长的手工技艺是刺绣。

衣帽、腰带上大都绣有花纹。

女帽的前沿绣得五彩缤纷,

逢盛装时帽檐上还加缀一排小银链。

同时佩戴耳环、项链和各种银质胸饰。

新娘妇女在辫梢饰以丝穗,

已婚少妇在发辫上缀以白纽扣,

美丽的装饰把妇女装扮得如花似玉。

朝鲜族

朝鲜族女子穿短衣长裙,

朝鲜族叫“则”和“契玛”。

喜欢选用黄、白、粉红色衣料。

清洁、干净、朴素、大方。

朝鲜族自古就有“白衣民族”之称。

畲(she)族

畲族女子服饰因居住地区不同,

款式各异。

畲族妇女服饰以象征万事如意的“凤凰装”最具特色,

即在服饰和围裙上刺绣着各种彩色花纹,

镶金丝银线;

高高盘起的头髻扎着红头绳;

全身佩挂叮叮作响的银器。

服饰条纹图案排列有序,

层次分明,

衣领上常绣一些水红、黄色的花纹。

苗族

苗族分布较广,支系众多,

服饰有明显的地域差异。

女子较典型的装束是短上衣,百褶裙。

配饰以头、颈、胸及手等部位的银饰为多见,

苗族的银饰在各民族首饰中首屈一指。

绚丽多彩的服饰文化充分显示了苗族的聪明才智,

至今仍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

苗族服饰是我国所有民族服饰中最为华丽的服饰。

乌兹别克族

乌孜别克族女子穿丝绸衬衣、连衣裙,

色彩艳丽,

胸前绣有各式各样的花纹和图案,

并缀上五彩珠和亮片。

乌孜别克族男女一年四季都要戴“朵皮”帽子。

塔塔尔族

塔塔尔族的传统服饰,

女子多穿宽大荷叶边的连衣裙,

颜色以黄、白、紫红色居多。

外套西服上衣或深色坎肩。

戴嵌珠小花帽外面往往还加披头巾。

维吾尔族

维吾尔族在服装的用料上

喜欢选用纯毛、纯棉、真丝、真皮,

手工刺绣是维吾尔族的传统工艺,

衬衣、背心及小圆顶帽上

所绣的花纹图案都十分精美。

别致的花帽,

是维吾尔族美的一个重要标志。

回族

回族妇女习惯戴披肩盖头,

只把脸露在外面,

根据年龄的不同,

选用的颜色有所不同,

姑娘用绿色的,

中年用青色的,

老年用白色的。

有一种神秘的美丽。

汉族

汉服的主要特点是交领、

右衽、束腰,

用绳带系结,

也兼用带钩等,

给人洒脱飘逸的印象。

小个子女生运用黑色长款西装,轻松穿出大长腿

有没有150-155小个子穿搭推荐?

小红书真的能教穿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