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色彩搭配 > 正文

初唐流行的文章体式是什么(初唐文坛的主流)

1. 初唐文坛的主流

唐代文学辉煌的起点是以什么为标志的:四杰的成名。

初唐四杰是指中国唐代初年,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王杨卢骆”。四杰的诗文虽未脱齐梁以来绮丽余习,但已初步扭转文学风气。四杰正是初唐文坛上新旧过渡时期的人物。卢、骆的七言歌行趋向辞赋化、气势稍壮;王、杨的五言律绝开始规范化,音调铿锵。骈文也在词采赡富中寓有灵活生动之气。

2. 初唐文坛的主流代表人物

初唐四杰,中国唐代初年,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王杨卢骆”。他们都是初唐中后期很有才华的诗文作家,四人才名早享,在青少年时代就获得“四杰”的美誉。四杰齐名,原并非指其诗文,而主要指骈文和赋而言。后遂主要用以评其诗。四杰正是初唐文坛上新旧过渡时期的人物。他们的诗歌扭转了唐朝以前萎靡浮华的宫廷诗歌风气,使诗歌题材从亭台楼阁、风花雪月的狭小邻域扩展到江河山川、边塞江漠的辽阔空间,赋予诗以新的生命力。

3. 初唐文学流派

《使至塞上》属于边塞诗派,是唐代诗歌主要流派之一。

边塞诗起于汉魏,初唐四杰和陈子昂又进一步予以发展,到盛唐则全面成熟。该派诗歌主要是描写边塞战争和边塞风土人情,以及战争带来的各种矛盾,如离别、思乡、闺怨等,诗风悲壮,格调雄浑,最足以表现盛唐气象。

4. 初唐文学概况

初唐四杰是指中国唐代初年,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王杨卢骆"。四杰齐名,原并非指其诗文,而主要指骈文和赋而言。后遂主要用以评其诗。

​他们都是初唐中后期很有才华的诗文作家,四人才名早享,在青少年时代就获得"四杰"的美誉。他们都是官小而名大,年少而才高的诗人,他们在初唐诗坛的地位很重要,上承梁陈,下启沈宋,其中卢、骆长于歌行,王、杨长于五律。后人所说的声律风骨兼备的唐诗,从他们才开始定型。

他们开始把诗歌从宫廷移到了市井,从台阁移到了江山和塞漠,题材扩大,思想严肃,五言八句的律诗形式由他们开始了初步的定型。他们怀着变革文风的自觉意识,有一种十分明确的审美追求: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他们的诗尽管未能摆脱南朝风气,但其诗风的转变和题材的扩大,预示了唐诗未来的发展方向,并起了积极进步的作用,他们是真正的唐诗的揭幕人。

在唐诗史上,他们是勇于改革齐梁浮艳诗风的先驱。唐太宗喜欢宫体诗,写的诗也多为风花雪月之作,有很明显的齐梁宫体诗的痕迹。大臣上官仪也秉承陈隋的遗风,其作风靡一时,士大夫们争相效法,世号"上官体"。在齐梁的形式主义诗风仍在诗坛占有统治地位的时候,"四杰"挺身而出,王勃首先起来反对初唐诗坛出现的这种不正之风,接着其余三人也都起来响应,一起投入了反对"上官体"的创作活动之中。

初唐四杰分别是谁初唐四杰代表作品是什么作品风格介绍

他们力图冲破齐梁遗风和"上官体"的牢笼,把诗歌从狭隘的宫廷转到了广大的市井,从狭窄的台阁移向了广阔的江山和边塞,开拓了诗歌的题材,丰富了诗歌的内容,赋予了诗歌新的生命力,提高了当时诗歌的思想意义,展现了带有新气息诗风,推动初唐诗歌向着健康的道路发展。四杰对唐诗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大致说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表现在作品题材与内容上,其中包括有咏史诗和咏物诗,还有山水诗,像王勃的《滕王阁序》;或为抒发登临送别的感慨的,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千古传诵的名篇;以及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有歌唱征人赴边远戍的,描写征夫思妇的,与表达对不幸妇女的同情的。四人均才高而位卑,使他们比较接近社会现实,所以常用诗歌对某些社会现象加以揭露。四杰用自己的创作实践来改变齐梁时遗下的不正诗风,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其次,初唐四杰为五言律诗奠定了基础,并且使七言古诗发展成熟。五言律在"四杰"之前已有出现,唐初诗人王绩(王勃系王绩侄孙)曾作过一些努力,但作品不多。到了"四杰"的时候,五律这一形式才得到充分的发挥,并在他们的作品中被逐渐的固定下来。"四杰"以多数量、高质量的诗篇为稍后于他们的沈佺期、宋之问的律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五言古诗在三国时期以后盛极一时,而七言古诗却是到了唐代才兴盛起来,四杰(杨炯无七言诗)又以大量的杰作把七言古诗推向了成熟阶段。所以初唐四杰在发展诗歌形式上的成就,是值得充分肯定的。而四人之中又各有偏重,王、杨以五律见长,卢、骆擅长七古(七言)。他们在文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就对"四杰"十分敬佩。

初唐四杰分别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也简称为“王杨卢骆”。在唐代初年他们四位文学家笔下的诗词,可以说是达到了一定的巅峰,他们四人也为唐代的诗歌文化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骆宾王(约619—约687年)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今浙江义乌)。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武功、长安主簿,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次年遇赦,调露二年除临海丞,不得志,辞官。有集。骆宾王于武则天光宅元年,为起兵扬州反武则天的徐敬业作《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敬业败,亡命不知所之,或云被杀,或云为僧。

卢照邻,初唐诗人。字升之,自号幽忧子,汉族,幽州范阳(治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其生卒年史无明载,卢照邻望族出身,曾为王府典签,又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在文学上,他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以文词齐名,世称“王杨卢骆”,号为“初唐四杰”。有7卷本的《卢升之集》、明张燮辑注的《幽忧子集》存世。卢照邻尤工诗歌骈文,以歌行体为佳,不少佳句传颂不绝,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等,更被后人誉为经典。

​杨炯以边塞征战诗著名,所作如《从军行》、《出塞》、《战城南》、《紫骝马》等,表现了为国立功的战斗精神,气势轩昂,风格豪放。其他唱和、纪游的诗篇则无甚特色,且未尽脱绮艳之风。另存赋、序、表、碑、铭、志、状等50篇。张说谓"杨盈川文思如悬河注水,酌之不竭,既优于卢,亦不减王"。《旧唐书》本传盛赞其《盂兰盆赋》"词甚雅丽",《四库全书总目》则以为"炯之丽制,不止此篇",并谓"其词章瑰丽,由于贯穿典籍,止涉猎浮华"。

5. 初唐文坛上盛行的是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1、王勃

王勃,唐朝文学家,儒客大家,文中子王通之孙,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共称“初唐四杰”。

王勃聪敏好学,六岁能文,下笔流畅,被赞为“神童”。九岁时,读秘书监颜师古《汉书注》,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十六岁时,进士及第,授朝散郎、沛王(李贤)府文学。

因写作《斗鸡檄》,坐罪免官。游览巴蜀山川景物,创作大量诗文。返回长安后,授虢州参军,私杀官奴,二次被贬。上元三年(676年)八月,王勃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渡海溺水,惊悸而死,年二十七岁

2、杨炯

杨炯(650年-693年),字唐朝大臣、文学家,常山郡公杨初曾孙,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

聪敏博学,文采出众。文学才华出众,善写散文,尤擅诗歌。现存诗30余首,在内容和艺术风格上以突破齐梁“宫体诗风”为特色,在诗歌发展史上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明代童佩辑有《杨盈川集》十卷。

3、卢照邻

卢照邻字升之,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唐朝诗人。与王勃、杨炯、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工诗歌骈文,诗以歌行体为最佳。著有《卢照邻集》《幽忧子》。

4、骆宾王

骆宾王字观光,唐代大臣、诗人、儒客大家,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

骆宾王诗作辞采华胆,格律谨严。长篇如《帝京篇》,五七言参差转换,讽时与自伤兼而有之;小诗如《于易水送人》,二十字中,悲凉慷慨,余情不绝,有《骆宾王文集》存于世。清代陈熙晋辑有《骆临海集笺注》。

贡献意义:

四杰齐名,原指其诗文而主要指骈文和赋而言。四杰的诗文虽未脱齐梁以来绮丽余习,但已初步扭转文学风气。四杰正是初唐文坛上新旧过渡时期的人物。

卢、骆的七言歌行趋向辞赋化,气势稍壮;王、杨的五言律绝开始规范化,音调铿锵。骈文也在词采赡富中寓有灵活生动之气。陆时雍《诗镜总论》说“王勃高华,杨炯雄厚,照邻清藻,宾王坦易,子安其最杰乎?调入初唐,时带六朝锦色。”

6. 初唐文学

693年是处唐。

       唐朝可分为四个时期,分别是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初唐为618年至712年。所以,693年是属于长寿二年武则天当皇帝的初唐。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

初唐--高祖武德元年(公元六一八年)至玄宗先天元年(公元七一二年)。

盛唐--玄宗开元元年(公元七一三年)至代宗永泰二年(公元七六六年)。

中唐--代宗大历元年(公元七六六年)至文宗大和九年(公元八三五年)。

晚唐--文宗开成元年(公元八三六年)至哀宗天佑四年(公元九O七年)。

7. 初唐文坛四杰有谁

是初唐四杰吧。

初唐四杰是唐代初年,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为“王杨卢骆”。

四杰齐名,原并非指其诗文,而主要指骈文和赋而言。后遂主要用以评其诗。

杜甫《戏为六绝句》有“王杨卢骆当时体”句,一般认为指他们的诗歌而言;但也有认为指文,如清代宗廷辅《古今论诗绝句》谓“此首论四六”;或认为兼指诗文,如刘克庄《后村诗话·续集》,举赋、檄、诗等为例。

四杰的诗文虽未脱齐梁以来绮丽余习,但已初步扭转文学风气。王勃明确反对当时“上官体”,“思革其弊”,得到卢照邻等人的支持(杨炯《王勃集序》)。他们的诗歌扭转了唐朝以前萎靡浮华的宫廷诗歌风气,使诗歌题材从亭台楼阁、风花雪月的狭小领域扩展到江河山川、边塞江漠的辽阔空间,赋予诗以新的生命力。卢、骆的七言歌行趋向辞赋化,气势稍壮;王、杨的五言律绝开始规范化,音调铿锵。骈文也在词采赡富中寓有灵活生动之气。

陆时雍《诗镜总论》说“王勃高华,杨炯雄厚,照邻清藻,宾王坦易,子安其最杰乎?调入初唐,时带六朝锦色。”四杰正是初唐文坛上新旧过渡时期的杰出人物

8. 初唐文坛文风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怀着变革文风的自觉意识进入文坛,"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扭转"龙朔初载"的纤微雕刻诗风,这正是当时诗风变革的关键。一种昂扬壮大、慷慨激昂的情思进入到初唐文坛,对走入歧途的南北合流进行拨乱反正:他们用刚健明丽的词采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他们的创作题材从台阁转移到江山与塞漠。他们的探索,为唐代诗歌的发展指明了一条路。

四杰在诗歌格律的发展中也功不可没。如前文举例的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杨炯的《从军行》,述怀言志,情感浓烈,题材广阔,格调壮大。尤其是杨炯,以五律见长,现存的14首五言律诗完全符合近体诗歌的格律,可见一种有意的追求,与杜审言、沈佺期等台阁诗人共同促成了五律的定型。

四杰之后,陈子昂提倡复古,要求风骨和兴寄,追求"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的诗美理想,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创造出了一种情景交融、玲珑透彻的诗歌境界,这些都为盛唐诗歌的到来做了充分的准备。终于,在开元、天宝年间,一大批诗人"既闲新声,复晓古体;文质半取,风骚两挟;言气骨则建安为传,论宫商则太康不逮",创作出了"神来、气来、情来"的盛唐诗歌,形成了盛唐气象。

9. 初唐文学家

初唐四杰 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旧唐书·杨炯传》说:“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诗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

李杜 分大李杜和小李杜 大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三曹:指汉魏间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因他们政治上的地位和文学上的成就,对当时的文坛很有影响,所以后人合称之为“三曹”。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10. 初唐文学作品

四杰齐名,原并非指其诗文,而主要指骈文和赋而言。后遂主要用以评其诗。杜甫《戏为六绝句》有“王杨卢骆当时体”句,一般即认为指他们的诗歌而言;但也有认为指文,如清代宗廷辅《古今论诗绝句》谓“此首论四六”;或认为兼指诗文,如刘克庄《后村诗话·续集》论此首时,举赋、檄、诗等为例。[

11. 初唐文学风格

隋朝这几十年里,诗歌没有什么新的发展,不过是齐梁诗风的延续罢了,隋文帝曾经试图使用政治力量来加以扭转,但是毕竟拗不过自然发展的趋势,等到炀帝登基,更加变本加厉地沉浸于南朝萎靡诗风中。

隋代的诗人一部分是北齐北周的旧臣,自从庾信、王褒入周以后,北朝文学已经成为南朝文学的一个支流,这一支的代表人物有薛道衡、卢思道。还有一些由陈北迁的,比如虞世南、虞世基兄弟。薛道衡有《昔昔盐》的名篇,以骈偶工丽的诗句写闺怨,有名句“暗牖(you)悬蛛网,空梁落燕泥”,并因此被炀帝诛杀。卢思道有七言歌行体《从军行》,大量对偶和用典。杨素的诗歌比较质朴有力,《出塞篇》有名句,“荒寨空千里,孤城绝四邻。树寒偏易古,草衰恒不春。”虞世基的《出塞》是应和杨素所作,也有名句:“霜烽暗无色,霜旗冻不翻。耿介倚长剑,日落风尘昏。”

薛道衡的《渡河北》,卢思道的《从军行》,杨素的《出塞篇》和虞世基的《出塞》,算是唐代边疆诗的先驱。

隋代民歌也有不错的作品。批判向的有《挽舟者歌》出自《炀帝海山记》,诉说征辽东修运河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还有《隋大业间民谣》歌颂农民起义军领袖王薄。无名氏的《送别诗》是一首风格清新的好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唐初五十年仍承袭陈隋法式,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上官仪,他的诗歌以绮错婉媚为本,引发时人追捧学习,称为上官体。其贡献是把对仗技巧加以形式化,提出六对八对这些名目,被后世律诗加以承袭。

今年最流行的服装搭配是什么

2010年潮流服饰搭配?

2017年服装流行什么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