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蒙古族服饰搭配
1、语言不同
蒙古人的语言即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有内蒙古、卫拉特、巴尔虎布利亚特、科尔沁四种方言。而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分为藏、康、安多三种方言,并且是有文字的,现行藏文是7世纪初根据古梵文和西域文字制定的拼音文字。
2、人口与分布不同
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中国蒙古族人口约为650万,中国的蒙古族人口主要分布在中国内蒙古、东北,在新疆、河北、青海都有分布,其余散布于河南、四川、贵州、北京和云南等地。
根据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藏族总人口达到628.2万人,主要聚居在西藏自治区及青海海北、海南、黄南、果洛、玉树等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海东地区、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和木里藏族自治县、甘南藏族自治州和天祝藏族自治县、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
3、服饰不同
蒙古族服饰称为蒙古袍,主要包括长袍、腰带、靴子、首饰等。蒙古族服饰具有浓郁的草原风格特色,以袍服为主,便于鞍马骑乘。因为蒙古族长期生活在塞北草原,牧区冬装多为光板皮衣,夏装多布类。长袍身端肥大,袖长,多红、黄、深蓝色。男女长袍下摆均不开衩。红、绿绸缎做腰带。
藏族的藏袍通常为白色圆领右衽氆氇长袍,领子、袖口、袍边镶红、黄、蓝色带十字花纹的花边,长袍略长于人身高,穿时用一条绳子将袍子折短系于腰间,使袍子刚过膝盖,腰部形成一个口袋以装日常用品,出门时,夜里袍子可当被子。
2. 蒙古族服饰颜色搭配
藏族民族服饰 藏族的服装主要是传统藏服,特点是长袖、宽腰、大襟。
20、妇女冬穿长袖长袍,夏着无袖长袍, 藏族民族服饰内穿各种颜色与花纹的衬衣,腰前系一块彩色花纹的围裙。
21、藏族同胞特别喜爱“哈达”,把它看作是最珍贵的礼物。
22、藏袍是藏族人民的平常衣着,也是区别于其他民族最显著的特征。
23、藏族服装的基本特点是肥大、长袖、宽腰、右襟,是一种无需量体裁衣的直线服装。
24、袖长等身,袍长过体,无需钮扣。
25、藏袍最讲究的是边饰、衣袖、衣襟,衣底往往镶上贵重的毛皮和丝绸滚边,内衣一般为白缎衬衫。
26、 蒙古族民族服饰 蒙古族服饰包括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等。
27、男女老少一年四季都喜欢穿长袍,春秋穿夹袍,夏季着 蒙古族服饰单袍,冬季着棉袍或皮袍。
28、男袍一般都比较宽大,尽显奔放豪迈。
29、女袍则比较紧身,以展示出身材的苗条和健美。
30、男装多为蓝、棕色,女装则喜用红、粉、绿、天蓝色。
31、腰带是蒙古族服饰重要的组成部份.蒙古族钟爱的靴子分皮靴和布靴两种.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是蒙古族服饰的4个主要部分.妇女头上的装饰多月玛瑙、珍珠、金银制成。
32、蒙古族男子穿长袍和围腰,妇女衣袖上绣有花边图案,上衣高领。
33、妇女喜欢穿三件长短不一的衣服,第一件为贴身衣,袖长至腕,第二件外衣,袖长至肘,第三件无领对襟坎肩,钉有直排闪光钮扣,格外醒目。
3. 蒙古族服装服饰
早期的蒙古服饰特点是蒙古族的人民主要是部落的形式,在大草原上生存,寒冷大风的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注定了蒙古族的服饰,以保暖为主。
元朝兴盛时期蒙古族服饰特点是随着元朝的建立,社会经济也进入了一个相对繁盛的阶段,贸易的繁荣这时期的蒙古服饰的颜色比较鲜艳,样式比较华丽。蒙古服饰的材质主要是一些优质的皮毛及一些相对精致的棉纺织品与丝纺织品。
明清时期,蒙古族服饰的款式也越来越丰富,明朝宗教对蒙古服饰影响也是比较大的,很大的程度受喇嘛服饰的影响。
4. 蒙古族服饰搭配图
傣族舞服装追求轻盈、秀丽、淡雅的装束,协调的服装色彩,极为出色。上身着各色紧身内衣,外套浅色大襟或对襟窄袖衫,下身着花色筒裙,裙上织有各种图纹,傣族女子喜将长发挽髻,在发髻上斜插梳,簪或鲜花作装饰。
蒙古族的舞蹈演出服装特点有:服右衽,道服领,少数为方领,在毡、皮、革、帛、制品,其服饰宽大,衣肥大,长拖地,可以在整个舞台演出服装设计艺术特点当中,形成了具有艺术特点的表演舞蹈服装。
5. 蒙古族服装配饰
马身上的配饰叫马鞍。马鞍是一种用包着皮革的木框做成的座位,内塞软物,形状做成适合骑者臀部,前后均凸起。马鞍也是蒙古族人代表胜利的象征。放在骡马背上供人骑坐的器具。两头高,中间低。马鞍,更是在历史中不断的被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璀璨的马鞍文化。
6. 蒙古族服饰穿什么
蒙古袍是一种传统的蒙古族服饰,它通常是长袍式的,上面还有不同颜色和图案的装饰。在搭配鞋子时,一般来说,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鞋子,比如皮靴、绒靴等。这些鞋子不仅可以与蒙古袍搭配得恰到好处,还可以彰显蒙古族的民族风格。此外,也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款式,比如平底鞋、凉鞋等,这些鞋子更加舒适、适合夏季穿着。总的来说,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和场合的不同来选择不同的鞋子来搭配蒙古袍。
7. 蒙古族服饰穿着方法及礼仪
献哈达:哈达是蒙古族日常行礼中不可缺少的物品。献哈达是蒙古族牧民迎送客人和日常交往中使用的礼节。献哈达时,主人张开双手捧着哈达,吟唱吉祥如意的祝词或赞词,渲染敬重的气氛,同时将哈达的折叠口向着接受哈达的宾客。宾客要站起身面向献哈达者,集中精力听祝词和接受敬酒。接受哈达时,宾客应微向前躬身,献哈达者将哈达挂于宾客颈上。宾客应双手合掌于胸前,向献哈达者表示谢意。
敬茶:到牧民家做客或在旅游点上,主人或服务小姐首先会给宾客敬上一碗奶茶。宾客要微欠起身用双手或右手去接,千万不要用左手去接,否则会被认为是不懂礼节。主人或服务小姐斟茶时,宾客若不想要茶,请用碗边轻轻把勺或壶嘴一碰,主人便即刻会明白宾客的用意。
敬酒:斟酒敬客,是蒙古族待客的传统方式。他们认为美酒是食品之精华,五谷之结晶,拿出最珍贵的食品敬献,是表达草原牧人对客人的敬重和爱戴。通常主人是将美酒斟在银碗、金杯或牛角杯中,托在长长的哈达之上,唱起动人的蒙古族传统的敬酒歌,客人若是推让不喝酒,就会被认为是对主人瞧不起,不愿以诚相待。宾客应随即接住酒,接酒后用无名指蘸酒向天、地、火炉方向点一下,以示敬奉天、地、火神。不会喝酒也不要勉强,可沾唇示意,表示接受了主人纯洁的情谊。
待客:蒙古族自古以来以性情直爽、热情好客著称。对家中来客,不管常客还是陌生人,都满腔热忱。首先献上香气沁人的奶茶,端出一盘盘洁白的奶皮、奶酪。饮过奶茶,主人会敬上醇美的奶酒,盛夏时节还会请客人喝马奶酒。有些地区用手扒肉招待客人,还有一定的规矩。例如用一条琵琶骨肉配四条长肋骨肉进餐;牛肉则以一根脊椎骨肉配半节肋骨及一段肥肠敬客。姑娘出嫁前或是出嫁后回娘家都以羊胸脯肉相待,羊的小腿骨、下巴颏、脖子肉都是给晚辈和孩子吃的。接待尊贵的客人或是喜庆之日则摆全羊席。 如果贵客住在主人家则以自己妻子陪男客睡觉。这种原始的习俗至今还在有些地区沿用,与住北极的爱斯基摩人以及中国古代的夷人有同样的习俗。
敬神:蒙古民族的礼宴上有敬神的习俗。据《蒙古风俗鉴》描述,厨师把羊割成九个相等的肉块,“第一块祭天,第二块祭地、第三块供佛、第四块祭鬼,第五块给人,第六块祭山,第七块祭坟墓,第八块祭土地和水神,第九块献给皇帝”。祭天则把肉抛向蒙古包上方;祭地则抛入炉火之中;祭佛置于佛龛前;祭鬼置于包外;祭山则挂之于供奉的神树枝上,祭坟墓即祭本民族祖先。置于包外,祭水神扔于河泊,最后祭成吉思汗,置于神龛前。这种习俗可以追溯到古老的萨满教,其崇拜多种神祗,尔后蒙古族信仰的喇嘛教又吸收了其古老的民间信仰,把众多的神祗入了喇嘛教的轨迹。
唱歌:蒙古民族的劝酒往往通过情真意切的歌唱表达出来,唱歌与劝酒是同时进行的,往往一人主唱之后,大家举杯合唱,然后大家一起干杯,如此数遍,酒意酣畅。歌唱有礼仪性的,也有即兴尽兴的,有一人或数人的,也有合唱的,其歌唱往往痛快淋漓,通宵达旦。热情好客:蒙古民族有重情好客的传统美德,这种习俗从古代一直流传到现在。
蒙古族人民尊重礼仪,习惯成自然,至今仍然如此。一事一物,无不依据其礼为之,敬长慈幼,同胞相见,长幼有序,宾朋有礼,客至如归。当然其礼仪之表达形式,随着时代的前进,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丰富,有所改进,如鞠躬、握手礼、互赠纪念品等等,均在蒙古族中盛行起来。
8. 蒙古族服饰搭配图片
一、不同点
1、语言不同
蒙古人的语言即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有内蒙古、卫拉特、巴尔虎布利亚特、科尔沁四种方言。而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分为藏、康、安多三种方言,并且是有文字的,现行藏文是7世纪初根据古梵文和西域文字制定的拼音文字。
2、人口与分布不同
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中国蒙古族人口约为650万,中国的蒙古族人口主要分布在中国内蒙古、东北,在新疆、河北、青海都有分布,其余散布于河南、四川、贵州、北京和云南等地。
根据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藏族总人口达到628.2万人,主要聚居在西藏自治区及青海海北、海南、黄南、果洛、玉树等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海东地区、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和木里藏族自治县、甘南藏族自治州和天祝藏族自治县、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
3、服饰不同
蒙古族服饰称为蒙古袍,主要包括长袍、腰带、靴子、首饰等。
9. 蒙古族服装款式
蒙古袍
蒙古族传统服装。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等地牧区。袍长而宽大,长袖高领,右开襟,纽扣在右侧。下端左右一般不开衩,领口、袖口多镶花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