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人书流行时期
在我国上海流行
连环画作为独立画种首先在上海出现,乃是因为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科技和文化领先于全国的发展,首先运用石版印刷、铅版印刷等新科技印刷术,发展成为出版重镇。出版大量的报刊和书籍,为了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往往配上许多插图,乃至连续故事画。
2. 小人书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
从1957年9月开始,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开始出版《三国演义》连环画套书,至1963年9月结束,该套书共出版了67册,图数合计7675幅,定价合计16.47元。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出版的由古典文学名著改编的、册数和图数最多的一套连环画,创下了新中国连环画之最。
3. 小人书什么时间开始有的
小人书指的是连环画。
20世纪初叶,在上海形成并开始广泛流传的通俗图画读物始称连环画,俗称“小人书”。常采用文图结合的形式,也有的只以绘画形式出现。
4. 小人书的起源
中国画画法及作品类型术语。又称线描有两个层面的含义:其一指完全以线为语汇的造型方法;其二为运用这种方法创造的作品。
白描作为一种方法,滥觞于史前时期的原始岩画、壁画及彩陶绘画创作,在先秦及秦汉时代已得到很大发展,而白描作为一种法式的出现,却一直要等到三国两晋以后,其标志是曹不兴、顾恺之等人创立描法,将绘画造型中的线条加以规范,使其成为真正的绘画语汇。明代邹德中《绘事指蒙》将历代描法加以总结,称“古今描法一十八等”,即通常所说的十八描,对其后描法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实际上,随着绘画的发展,描法也处在不断的创造和发展之中。
白描作为中国画的一个种类,其历史也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其后,单纯的白描主要用来绘制粉本和草图,但由于描法的确立,线本身已成为审美对象,使得纯粹的白描也作为完整的作品获得欣赏价值。由于对描法的重视,魏晋南北朝时期,白描颇为盛行,被称为“白画”,其后许多画家专擅白描。明清以来,白描进一步发展,至20世纪,白描创作更加丰富多样,并已扩展到连环画、插图等绘画领域,丰富了其他画科的表现技法。
5. 小人书现在值钱吗
连环画最好的最值钱的画家绘画的是贺友直。戴敦邦。华三川。颜梅华。赵宏本。沈尧伊等
6. 小人书的作者是谁
沈括的著述有22种155卷。除《梦溪笔谈》 外,还有综合性文集《长兴集》《志怀录》《清夜录》。
医药著作《良方》《苏沈良方》;
科学著作《浑仪议》《浮漏议》《景表议》《熙宁奉元历》《圩田五说》《万春圩图记》《天下郡县图》《南郊式》《诸敕格式》《营阵法》。
音乐类著作《乐论》《乐律》《乐器图》等,但存世较少。
2011年五月,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杨渭生教授点校、辑佚《沈括全集》,全书八十五卷(含附录一卷),一百一十万字,是迄今为止海内外收集沈括著作最齐全的版本。
《沈括》是1982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连环画,作者是钱加婺。一部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故事连环画。
沈括也被称为“北宋达芬奇”,但未见其画作传世。是因其象达芬奇一样多才多艺,故有此比喻。
7. 小人书什么时候盛行
每当想起自己的童年,相信大家都是满满的回忆,童年真是一个让人无忧无虑的年代,那时候没有高端游戏机,手机也还没有普及,小孩们也还没有沉迷王者荣耀,但就算如此,我们的童年也是过得非常的充实。
当时电视机应该算是奢侈品了,并不是每家每户都有,而且只能收到几个台,有时候信号不好还得拽着天线才行,而就算如此,当时还是喜欢跟几个小伙伴天天坐在电视前看《霍元甲》以及《射雕英雄传》。
在当时电视机没有普及,收音机却是比电视机好上不少,当年有收音机的人出行之前都喜欢扛着收音机出去,十分的新潮,而旁人看到收音机也有投来羡慕的眼光。
那时候只要有喜欢的明星,总去会商店买上一两页的明星贴纸贴在自己的床头上以及铅笔盒上,有一些不容颜买到的还不舍得贴,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贴纸后面的胶也慢慢的干涸,我们,也逐渐长大成人。在没有空调,而且夏天总是停电的时候,最怀念的就是爷爷奶奶坐在门口,拿着蒲扇一边扇风,一边跟我们讲一些小故事。到了现在,风扇空调在全国普及,蒲扇也是逐渐消失的我们的生活中了。
在塑料盘和杯没有盛行我的时候,搪瓷盆和搪瓷杯绝对是每家每户的生活必需品,而且这些东西绝大多数都是红色的,而搪瓷盆还有印着喜字,因为在当时,新人结婚的时候都会拿这样东西当嫁妆。
二八式自行车曾经也是奢侈品之一,当年还是有人骑着永久牌自行车带着女孩出门,路上的人都会投来羡慕的眼光。
打弹珠绝对是当年最受欢迎的游戏,每天上学都会带一堆进书包里面,下课放学的时候,朋友同学都会聚在趴在地下一起弹,丝毫不理会地面上有多么肮脏。
打开片这游戏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5毛钱一大张,剪下来之后要么跟朋友一起放在手上拍,要么就放在地上用力扇,扇到它翻面为止,当时许多大人看到孩子们一个个撅着屁股在地上扇牌都会捧腹大笑。
跳皮筋可以说是女生的最爱了,一根皮筋,三个人就能玩起来,没人的时候用两张凳子牵着就能自己玩,有些厉害的女生,绳子都到头那里了都能跳过去,也是相当厉害了。
当年的占卜神奇“东南西北”,在上面写上东南西北四个人,然后在里面写上自己会变成什么人物之类的,但是到现在早已经不记得如何折了。
时光如箭,岁月如梭,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东西很多都已经消失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而我们也早已经长大,有的人已经开始工作,为自己的人生而奋斗,有的人也已经有了自己的家庭。童年虽然美好,但我们早已回不去,成人的世界虽然很残酷,但为了自己,我们仍要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8. 小人书的历史
孟母三迁,沉香救母,曾子杀猪等
孟母三迁,即孟轲(孟子)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多次迁居。《三字经》里说:“昔孟母,择邻处”。孟母三迁便出自于此。词语解释信息为孟子的母亲为了使孩子拥有一个真正好的教育环境,煞费苦心,曾两迁三地,现在有时用来指父母用心良苦,竭尽全力培养孩子。
劈山救母是中国民间传说故事之一。华山的西峰顶上,有一块十余丈长的巨石齐茬茬被截成三节。巨石旁边插着一把七尺高三百多斤重的月牙铁斧。相传,这就是当年沉香劈山救母的地方。巨石叫“斧劈石”;铁斧叫“开山斧”。有同名越剧、同名秦腔、同名连环画等作品。
又有二郎神劈桃山救母的传说。
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她的儿子哭着跟着她。他的母亲说:“你回去,我回来时为你杀猪。”她刚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要给他儿子杀猪吃,他的妻子说:“我不过是开玩笑罢了,你居然信以为真了。”曾子说:父母去教他,听从父母的教导。现在你欺骗孩子,就是在教他欺骗别人。母亲欺骗了孩子,孩子就不会相信他的母亲。于是就杀猪煮肉吃。
9. 小人书最早是哪里发行的
旧小人书有收藏价值,有些现在价格很高,但要看版别和发行年代,一般发行的越少价格就越高,八十年代小人书普通品单本价格在10-20元左右,成套价格要高一些。连环画俗称小人书,自90年代后期称为收藏品。据现在小人书收藏市场情况来看,最有价值的是解放前出版的早期小人书,其次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版的(即文革以前),再次是文革期间出版的(67--71年出版的称大文革,大文革版本和文革前的价值和价格上都差不多。72年以后的称小文革,小文革就差很远了),最后是八十年代出版的。1、《燕子李三》和《霍元甲》都属八十年代出版,以品相严定9.5品为例,现市场价每套50--80元,每本5--8元,品相差的毫无收藏价值。2、《水浒》如果是人美文革前老版本的以品相严定9.5品为例,现市场价每套(20本)10000--15000元,一版一印要更高些,品相越差收藏价值越小。如果是人美八十年代版本的以品相严定9.5品为例,现市场价每套200--300元,每本8--15元,一印的要更高些,品相差的毫无收藏价值。 留到你老八成才会有点价值,还要碰上收藏特殊东西的人。在古董里纸类不易保存,所以没别的同年代物品价值高,而且不是名人手稿等物品的话没什么价值。如果自己收藏,那是你自己心中的价值,我是你的话就留几个有纪念意义的,其他的卖掉。首先应看小人书的绘画者。一本小人书由著名画家画的就贵,无名的就便宜。其次是看开本,一般的连册开本分为60开、64开两种;老版本常见的还有50开、48开两种,特殊版本为32开、24开、16开、12开不等。一般来说开本越大,价格越贵。 第三就是看发行量。这要看连环画封底印数的多少。“物以稀为贵”,发行量少的价格就贵。第四是看出版时间。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连环画比七八十年代出版的时间长,丢失、受损的概率也大,所以价值也偏高。 第五是看流通量。有的连环画,虽然发行了六七十万册,但由于种种原因大量的连环画被销毁,使不少作品成为绝版,这也是连环画升值的关键点。
10. 小人书市场价
八十年代黑龙江美术出版社水浒故事连环画一套为十六本全!约1983年一版一印,今成套已稀见,品相好的市场价要近五千了。王万春名家精绘,后以再版过,还出过精装本。八十年代版版个别缺本单本要二三百元。以上凭记忆提供,未查证仅供参考。
11. 小人书出现在哪个年代
小人书,也是书,怎么能不是图书呢~八十年代的小时候,没有电子书籍,信息资源少,看小人书是增长知识很重要的途径,我看过《西游记》一整套的小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