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晋南腰鼓
中华传统文化·舞蹈文化·晋南花鼓
发源于山西省南部,流传于晋南、陕北等地。晋南花鼓舞姿有“高鼓”、“低鼓”、“多鼓”之分。“高鼓”:将鼓缚于胸前,左手持木槌,右手持系绳软槌,多由男童边打边舞,女童持霸王鞭穿插舞蹈,造型。“低鼓”:将鼓系于腰,形式同于“腰鼓”,多由老年人表演。“多鼓”是含舞蹈与杂技成分的表演,必须由具高技巧者表演。舞者在额前、胸前、肩上、腰两侧同时系多面鼓。表演时不但可见艺人双槌飞舞于各个鼓面,而且可站在由二人相对站立,肩上担的两根扁担上做击鼓技巧表演,其舞姿的优美,技巧的高难与惊险常赢得观众的喝彩声。
2. 腰鼓曲谱
一 节奏自始至终都很稳,甚至做到不用节拍器不听音乐也能节奏保持平稳,起码是外行听不出来有节奏的摇摆。这个是学架子鼓的人的基本功问题。基本功不好的没资格说自己打的好。
二 跟着曲子演奏的时候对谱子没有过多的依赖。照本宣科地对着谱子打的确很稳,但是少了很多的变化。不会自己加合适的solo的鼓手基本上都是离开谱子活不了的人。
三 表情到位。对不同风格的曲子都能沉浸其中,要能融入曲子。演奏重金属的时候的那股疯劲磕了药的样子,或者是爵士乐的时候那股子绅士气息并不是作,而是真情流露。演奏的时候死人脸说明没有激情。
3. 山西腰鼓的打法
一、民间艺术之花——剪纸
临汾的剪纸艺术真正的源于民间、用于民间,娶媳嫁女。逢年过节都少不了一张张栩栩如生、充满喜庆色彩的剪纸。剪纸艺人的代代传承,精心研究、更是丰富和发展了这项艺术。逐步形成了独有的特色。突出表现为构图洗炼、造型优美,趣味浑朴,线条粗犷。人物以线条流畅见长。花卉虫鸟栩栩如生、飞禽走兽活龙活现。 乡土味浓、有很强的装饰特点。其中、浮山剪纸尤为突出。画技娴熟新颖,笔法刀刻灵活有力,人物形象逼真、 由此被誉为“剪纸艺术之乡”。剪纸艺术凸显着临汾人对生活的热爱。对生活的感恩和未来的憧憬、凝聚着临汾人的聪明与智慧。不愧为民间艺术之花。
二、社火表演
说到临汾的民间艺术,不得不想到每年正月十五的闹红火。 “跑旱船、耍狮子、七旬老太扭秧歌,敲腰鼓,舞龙蛇,大头娃娃乐呵呵。”临汾的民间社火、历史悠久、 极负盛名。唐宋时代就很活跃。元代就以杂剧形式搬上舞台,明代进入盛朝、清代每年春节至元霄节为社火、最活跃践行的节日。最常见的如耍狮子、龙灯、旱船、竹马、高跷、抬阁、大头人以及花腔鼓、锣鼓、小花鼓、腰鼓、东鼓等。著名的有威风锣鼓和抬阁。
1、威风锣鼓
威风锣鼓在临汾流传甚广。是一种民间打击乐器的合奏形式、 由于它击奏多姿。威武雄壮,所以俗称为"威风锣鼓"。据传。这种锣鼓演奏形式开始于尧、舜时代、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威风锣鼓汲取不同时代的艺术精华、使自身渐趋完美。威风锣鼓是由锣、鼓、铙、镲四种乐器共同演奏的一种打击乐艺术形式、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融音乐、舞蹈、技艺于一体。威风锣鼓表演者强悍矫健的身姿、粗犷豪放的性格、朝气蓬勃的气势、处处体现了生活在黄土高原上的北方汉子豪爽奔放的性格、在民俗学、历史学、社会学、美学的研究中,威风锣鼓都显示出重要的价值。
2、抬阁
抬阁表演就是在木制的四方形小阁里有两三个人扮饰戏曲故事中的人物、 由别人抬着游行。抬阁的表演、往往配合狮子、龙灯、高跷、旱船等民间社火。尽情歌舞。 抬阁具有惊奇奥妙。气魄雄伟,制彩精巧。造型别致、美观大方、雅俗共赏。 内容典型集中,表演活泼优美的艺术特色、是戏剧、舞蹈、杂技、美术、音乐的综合艺术。虽然吸取了各种艺术的特长、但没有沾染低级庸俗的趣味。它根植于人民、有雄厚的群众基础和浓郁的地方风味。它不仅善于反映神话、传说、传统戏剧故事。更善于表现体育、杂技、武术。
每年的社火表演,都是一场民间艺术的盛会,表演者小到五岁的孩童、大到七旬的老太,在经过了一年的辛苦劳作之后、在正月十五这一天、都尽情欢乐,庆祝一年来的丰收和美好。各种表演充满乡土气息又不失观赏价值,加之现代制作技艺的提高。表演形式更加新颖多样,造型更加精美奇特。
三、吃和穿的艺术
1、馓子
如果说饮食也算艺术的话、那么临汾特色小吃——馓子也是当之无愧的艺术品。刚出锅的馓子。层叠陈列。轻巧美观、如金条缠绕,九曲十弯、又如琥珀似的雕塑。吃起来酥脆可口。掰开一条一条咬又很有乐趣,是小孩子喜欢的零食。而且极易贮存。可久置仍不失酥脆。逢年过节也少不了它、大大的盘子里搁上层层叠叠的馓子,美观大方。是招待亲朋的好吃食。
2、虎头鞋
临汾的虎头鞋缘来已久、虎头鞋一直是长辈送给新生儿最好的
礼物,在民风纯朴的农村。不难看到老人们坐在自家的门口为孙儿孙女做一双双精美的虎头鞋。虎头鞋保佑着孩子长寿、健康。而老虎又是万兽之王,能驱除妖魔鬼怪。虎头鞋的制作细腻复杂。包含着裁剪、缝制、绣花、彩绘、挖补、堆贴等多种技法,还需要有一定的艺术想像力和创造力,才能将普通的材料彩线、花边、布料、毛线、皮毛、金属片、珠子、扣子、彩带加工成栩栩如生。独具特色的虎头。虎头鞋造型漂亮,舒适合脚。不但有使用价值。更是一件凝聚着长辈们爱的工艺品。
千百年来。临汾劳动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了如此多样的民间艺术。数不胜数,侯马的皮影戏、 曲沃郑氏葫芦工艺、襄汾的蒲剧、太平版画、雄狮登天塔„„每一样都凝聚着临汾人的勤劳智慧。临汾人用乐观、喜庆、朴实无华、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表达着对生活的热爱。几千年来,优秀传统代代相传、我相信随着临汾经济的发展、百姓们安居乐业,将会有形式更加丰富的艺术形式出现。为民间艺术这座宝库注入源源不断的养分和新鲜血液。
4. 山西腰鼓表演视频
大同地区民间社火,是人们春节期间自演自娱的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按其形式分为锣鼓类,秧歌类,车船类,阁跷类,模拟禽兽类,摸拟鬼神类,武技类等。尚有高跷,挠搁,旱船,跑驴,车灯,腰鼓,舞狮等异彩粉呈的民间社火。每年正月十五前后,大同市区主要街道进行巡游表演,增加了节日气氛。
5. 腰鼓普是什么
在进入游戏后。往左手方向跑,有个树洞,最右手边的,跟设置图标一样的就是道具,可以在那拿你拥有的琴。光遇中一共有五种乐器,分别是竖琴、电子琴、圆琴、喇叭、腰鼓。
1.竖琴:竖琴是入手难度最低的乐器,只需要5爱心即可兑换到。兑换位置:云野大笑先祖。乐器价格:5爱心
2.腰鼓:兑换腰鼓的前置需要1根星之烛,5根光遇烛,乐器本身需要5个爱心兑换。兑换位置:雨林害羞先祖。
3.电子琴:兑换电子琴前置需要2根星之烛,5根光遇烛,乐器本身需要10个爱心兑换。兑换位置:霞谷喝彩先祖。兑换价格:10爱心
4.圆琴:兑换圆琴前置需要1根星之烛,6根光遇烛,乐器本身需要5个爱心兑换。兑换位置:墓土害怕先祖。兑换价格:5爱心
5.号角:号角入手也很简单的,只需要5爱心即可解锁。兑换位置:墓土张望先祖。乐器价格:5爱心。
6. 腰鼓演奏
安塞腰鼓,流传于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的传统舞蹈,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安塞腰鼓历史悠久,但产生形成的具体时代已难考证。以鼓报警,以鼓助威,以鼓告急,以鼓为乐,这些都是安塞腰鼓的功能。安塞腰鼓分文鼓与武鼓两种,文鼓以扭为主,重扭轻打;武鼓以打为主,重打轻扭。安塞腰鼓是黄河文化的组成部分,是陕北汉子剽悍、虎劲、牛劲的体现,具有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
2006年5月20日,安塞腰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Ⅲ-13。
艺术特点
经过两千多年的演变,安塞腰鼓形成了刚劲激昂、剽悍豪放、气势磅礴、深厚庄重、铿锵有力、威猛刚烈、流畅飘逸的艺术特点。
表演形式
安塞腰鼓的表演,较为自由、灵活。表演者人数可多可少,少则几人、十几人,多则几百人、上千人。由于表演人数不受任何限制,表演形式也较为灵活。一般来说,安塞腰鼓的表演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场地鼓,一种是路鼓。
场地鼓
场地鼓是指在舞台、广场等固定场所进行的表演活动。舞台表演人数一般在百人左右,广场表演则可达千人左右。场地表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一人单打、二人对打、多人群打等表演方式。路鼓也叫“行进鼓”“过街鼓”,是表演者在行进过程中的表演形式,以行为主,边行进边表演,主要用于民俗活动中,如正月在乡村逐村逐户拜年,腰鼓队排成一条长队,边行边打,颇有喜庆气氛。
山地腰鼓
近年来,安塞腰鼓出于参加大型电影电视拍摄活动的需要,一般都将腰鼓表演者带至黄土高原的山梁上进行表演。几百名腰鼓表演者在黄土山梁上进行表演,尘土飞扬,气势宏大壮观,极具艺术效果,由此便形成了山地腰鼓。
表演动作
安塞腰鼓的表演动作,主要有小缠腰、大缠腰、缠腰过裆、马步跳跃、击鼓射雁跳、侧蹬腿、前蹬腿、十字梅花、跑跳步、劳动步、走路步、十字步等。
方阵队形
安塞腰鼓方阵的队形编排,有多种变化。这些队形,使安塞腰鼓表演场面的艺术性较强。传统的腰鼓方阵编排图案有“十字梅花”“双排灯”“九连环”“拜四方”等。这些方阵图案,充分展现了黄土地人民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
伴奏乐器
安塞腰鼓伴奏主要由打击乐、吹奏乐两种组成。打击乐有大鼓、大镶、小镰各一件或多件。大鼓音质浑厚,音量强大,富有穿透力,是主要的伴奏乐器。小镣属于辅助乐器,增强音乐效果,使节奏更加明快和谐。吹奏乐主要由唢呐组成。
服装道具
以前,安塞腰鼓表演者的服装,统一头扎白羊肚手巾,身穿白色对襟上衣,中式白色长裤,圆口黑布鞋。后来,表演服饰有很大变化,有黑色、黄色,但白色居多。安塞腰鼓道具有腰鼓、鼓棒、花伞、彩绸四种。腰鼓是将直径20厘米的柳木截成40厘米长、中间镂空成筒状的圆柱体,两头蒙牛皮或羊皮制成。腰鼓用红绸带捆绑于表演者的腰间,起固定作用。鼓棒是两根长约30厘米的细木棒,打磨光滑,系一块红绸布,用以击打腰鼓。花伞由方阵前一人执拿,用以指挥、协调整个表演方阵。彩绸用以渲染演出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