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男装搭配 > 正文

流行病的来龙去脉是什么(流行病过程)

1. 流行病过程

一般分为潜伏期、前驱期、明显期和转归期4个阶段。

潜伏期:从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开始到疾病的第一个症状出现为止,这个阶段称为潜伏期。各种传染病的潜伏期都不相同。

前驱期:为疾病的预兆阶段。其特点是表现有一般的临床症状,如体温升高,呼吸和脉搏次数增加,精神和食欲不振等,但该病的特征性临床症状未出现。

明显期:为疾病充分发展阶段。作为某种传染病特征的典型临床症状明显地表现出来,在诊断时比较容易识别。

转归期:为疾病发展的最后阶段。如果病原微生物致病能力增强或动物机体的抵抗力减弱,则动物转归死亡。

2. 流行病过程的三个环节

其必须具备的三个基本环节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人群易感性。这三个环节必须同时存在,才能构成传染病流行,缺少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新的传染都不会发生,就不可能形成流行。

1.传染源是指体内带有病原体,并不断向体外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

2.传播途径指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体外,经过一定的传播方式,到达与侵入新的易感者的过程。

常见的传播途径分类方式有4种:①根据机体系统分为: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等;②根据传播介质分为:飞沫传播、粪-口途径传播等;③根据传播接触方式分为:直接传播或间接传播;④根据传播过程分为:水平传播或垂直传播。

3.易感人群指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病原体的易感程度或免疫水平。

3. 流行病的流行过程是指

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

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病原体在传染源的呼吸道、消化道、血液或其他它组织中生存、繁殖,并且能够通过传染源的排泄物、分泌物或生物酶性直接或间接的传播给健康人。

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病原体传播的主要途径有空气传播、水传播、食物传播、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易感人群是指对各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例如未出过麻疹的儿童就是麻疹的易感人群。传染病流行的时候切断三个基本环节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的流行即可终止。

4. 流行病的

说到传染病,就不得不提感染五项。感染五项是一种传染病的病情状况五项病,传染五项是包括甲肝、乙肝、丙肝、梅毒和艾滋病传染病五项,根据医院不同,以及要求不同,可能查的项目也会有所不同。如果有乙型病毒性肝炎,要进行抗病毒等治疗,定期的复查,充分的休息好,同时禁忌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多休息,注意个人卫生,合理膳食。

5. 流行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条件

50年代末基本消灭的鼠疫、真性霍乱,1958年基本消灭的血吸虫病,60年代初绝迹的天花。

扩展资料:

1、鼠疫危害严重,党和人民政府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防治鼠疫。建国初期卫生部在东北、察蒙、浙江、福建、云南等鼠疫流行区设立了防治所,组成鼠疫防治队,开展有效的防治,并进行预防注射。

另外开展宣传活动,宣传鼠疫危害及防治知识,发动群众捕鼠灭蚤,及时上报鼠疫疫情,依靠群众群防群治,取得很大成效。鼠疫在50年代就基本上得到了控制。

2、天花是烈性传染病,新中国成立后大力开展天花的防治,推行全民普遍种痘活动,1950年10月,政务院发布《关于发动秋季种痘运动的指示》,卫生部发布《种痘暂行办法》,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广泛开展宣传,大力推行普遍种痘活动,成立种痘运动领导机构,培训种痘人员,提供所需器材等。

1949~1952年共种痘5亿多人次,每年使用1亿多痘苗,在广西、云南、四川等地区普遍种痘,种痘率达到90%。到1950年11月,全国已有4000万人种了牛痘,到1951年10月,全国已有2亿人普种牛痘。

1955年卫生部颁布《传染病管理办法》,天花被列为甲类传染病,制订紧急防治处理办法,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防疫网。政府建立国境免疫带,在缅甸、印度、尼泊尔边境加强国境卫生检疫。

世界卫生组织1958年制订扑灭天花计划,1967年开始全球扑灭天花活动,1977年天花才被根治,中国在60年代基本消灭天花,比亚非流行国家提前16年。天花发病人数逐年下降。

3、血吸虫病是危害人民健康、影响农业劳动生产的严重寄生虫病,党和政府高度重视,1956年党中央发出“全党动员,全民动手,消灭血吸虫病”的号召。

1957年国务院颁发《关于消灭血吸虫病的指示》,提出把消灭血吸虫病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指出“既要积极治疗,又要积极预防,由控制感染到逐年减少感染,最后达到消灭血吸虫病的目的。”《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0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第215页。

1955年成立中央血吸虫病防治领导小组,卫生部成立血吸虫病防治局,各地成立血防所、站等机构,在流行区先后建立了16个防治所、78个防治站、420个防治小组,《扑灭危害人民健康的血吸虫病》,1955年8月23日《人民日报》。

1957年全国有16000多名血吸虫并防治专业人员,推行各种简单易行的预防措施。加强党和政府的领导,是血防工作取得巨大成绩的根本保证。

政府1956年就在12个疫区治疗病人40万名以上,发动群众开展灭螺运动,1958年湖沼灭螺面积上百万亩,余江县1955~1957年灭螺面积达650,342平方公尺,占钉螺总面积的96%以上。

安徽省东至县是血吸虫病危害严重的地区,制定“积极治疗,全面两管,搞好灭螺”的措施,1958年全县“发动群众投入血防除害运动。据统计,全县灭螺面积1765万平方米,治疗病人40086人。”

通过50年代发动群众群防群治,基本消灭血吸虫病,保护人民健康,促进生产的发展。

4、其他传染性疾病如霍乱、白喉、回归热、疟疾等也得到有效的防治,传染病的防治取得显著成效。

规定霍乱、鼠疫、天花,发现后应立即报告,至迟不超过12小时;白喉、猩红热、斑疹伤寒、流行性脊髓膜炎、流行性脑炎发现后应于24小时内报告;痢疾、伤寒(副伤寒)、回归热、黑热病、麻疹,应于临床诊断后48小时内报告。

1955年中央卫生部颁布《传染病管理办法》,将传染病分为甲、乙两类,建立传染病的疫情报告制度,以及传染病防治处理要求,对传染病防治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规定“发现鼠疫等甲类传染病,在城市最迟不超过12小时,在农村最迟不超过24小时;发现流行性乙型脑炎等乙类传染病,在城市不超过24小时,在农村不超过3日,应立即向卫生防疫机构作传染病报告。

6. 流行病阶段

疱疹性咽颊炎不分阶段,疱疹性咽峡炎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急性的传染病,多数人会出现发烧的现象,有些人还会出现溃疡性粘膜损害,严重的还会出现咽喉肿痛,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些药物,避免被感染,同时要多注意休息,多喝一些白开水,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调理。

7. 流行病过程的基本条件

按照乙类传染病管控,后续不再实行隔离措施,不再判定密接者,不再划定高低风险地区,实施分级分类收治并适时调整医疗保障政策,核酸检测调整为“愿检尽检”等。是一种依法、科学、有序的动态调整,不是完全放开不管,调整目的是更精准更科学地防控疫情,更有效地利用相关资源平衡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8. 流行病的流行过程

1. 幼儿园传染病和流行是存在的。2. 原因是幼儿园儿童年龄较小,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抵抗力相对较弱,容易感染传染病,同时,幼儿园是一个人群聚集的场所,不洁的环境或不良的生活习惯也容易使传染病流行。3. 三个基本环节是:预防、监测和处理。预防是通过定期接种疫苗、加强卫生宣传教育等措施降低传染病发生的概率;监测是指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传染病感染病例,加强对教职工和幼儿家长的监测,发现问题及时隔离病例并协助相关部门开展追踪调查;处理是在发现传染病或流行病情时,及时采取隔离、消毒、通报等措施,同时加强家庭和学校的联系,确保病情得到妥善处理。

厨柜流行什么颜色好看

2015最流行什么服装?

2015年冬季流行什么衣服什么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