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流行文化meme
“mer姐”是一种常见于中国大陆及香港一些地区的习惯用语。它通常用来代表一个女性的称呼,其中“mer”是中国粤语中“妹妹”的意思,“姐”则代表姐姐的意思,因此,“mer姐”就是指比自己小一些但比自己大的女性。这个称呼在年龄差距不太大的女性之间很普遍,有时用于亲戚之间或好朋友之间的称呼。
另外,“mer姐”也可以表达出一种亲切友善的语气,通常用于熟识的人之间,带有亲昵的感觉。
2. 流行文化有哪些
所谓的非主流文化是相对于主流文化而言的。在一定的时代、一定的范围内,在社会基础和非主流文化上层建筑领域中形成占主导地位的文化,如政治、经济、哲学、法律、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是主流文化,都具有“官方”颜色,都以独立的学科存在。除此之外,还有另一种文化,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具有“民间”色彩,通常不以书面形式展现,诸如婚姻、家庭、风俗、习惯等,就是非主流文化。
3. 流行文化媒介批评
通过现代传播媒介,我可以方便快捷地了解国计民生大事、各类新闻报道以及个人所需要的职业选择信息,及时收获生活或工作参照,还可以快速地与远在天涯海角的亲朋联系沟通,并亲见他们的音容笑貌和生活现状,广泛结交各界朋友,获得更多帮助。可是,也给我带来一些烦恼和危难。曾经有人盗取朋友账号,以朋友身份与我联系,对我的称呼也与朋友一模一样,说话口气及其习惯也与朋友一致,达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甚至清晰了解我的姓名、秉性、爱好。故而在完全取得我的信任之后,便伺机编造谎言,说他的母亲在外地突然生病住院,现在急需缴纳住院费,并把他的银行卡号也发给了我,要我及时给他汇款。我信以为真,便毫不犹豫地请假跑到银行,如数给他汇去两万元。事后,偶尔问及他母亲的病情,才知上当受骗。如今利用网络行骗,手段五花八门,防不胜防,确实叫人头疼。可知,现代传播媒体,在给我们带来诸多方便和好处的同时,也存在一些漏洞或弊端,需要我们加倍提高警惕,群策群力,绝对不信不传邪门信息,共同维护网络安全,打击不法欺骗行径。
4. 流行文化媚外
洋奴:指崇洋媚外,甘心受外国人驱使者。意指洋人的奴才。
洋奴出处:
瞿秋白 《文艺杂著续辑·“矛盾”的继续》:“ 燕樵 发了这样大的‘雄心’之后,身上都觉松快,陡然间从奴隶变成人,从洋奴变成了高等华人。”
洪深 《赵阎王》第七幕:“那洋人虎视熊盼,四处指点;那洋奴胁肩谄笑,一路奉承。”
洋奴是近代列强入侵中国以来出现并被广泛使用的概念。原来中国人称欧洲殖民者为蛮夷,如“英夷”,鸦片战争失败以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明确禁止中国人称西方人为“夷”,因而把西方人称为洋人逐渐流行开来。甲午战争以后,称日本人为“东洋人”也曾十分流行。中国人称那些给洋人作奴才的中国人为“洋奴”。
洋奴哲学:
新加坡早报于1999年做出有关文化价值观的调查,他发现近四分之一的新加坡华族学生来世不想当华人而在舆论界引起了些许震动。
1999年新加坡早报网张汉音博士做出有关文化价值观的调查,他发现近四分之一的新加坡华族学生来世不想当华人而在舆论界引起了些许震动,其中11.8%想当洋人,8.2%想当日本人。
报道同时提出说这不仅是华人族群认同问题或崇洋媚外的心理问题,而是如何做一个堂堂正正、自尊自信、不亢不卑的人的问题,认为是受到外来的影响,造成部分华人从出娘胎开始就没有被教育和培养成华人,只不过是保留其华文名。
另外严孟达也提出华人取洋名实在可圈可点,说弃原名取洋名,举手投足都浸染在“洋文化”中而迷惑不醒,身虽为华人而心已非华人,今生既已“选定”,来生的“选择”自然不言而喻了。
报道也提出新加坡人首先是无知,不少新加坡华人对华族文化及历史所知有限,因此无法建立起身为华人的自尊和自信。不过,自古已然并不符合事实,华人传统上是“贵华夏,贱蛮夷”,只能说某些时期某些人有媚外心态。
5. 流行文化没有价值
流失原因分析如下:
一,历史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现在,中国已经进入现代化国家行列,现代化说白了就是工业文明时代,中国传统文化比较适合于农业农耕文明,传统文化就像一颗树,只有种植在农业文明的土地上,它才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枝繁叶茂。比如儒家思想,专制主义,等级制,三纲五常,各式各样的限制措施,熟人社会等等思想与2000多年的封建帝王制是配套的,为古代中国的大一统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现代社会需要明主,自由,平等,博爱,人口大规模流动,陌生人社会。专制主义、三纲五常的等级制度失去了根基,它不适应现代社会,失去了生存土壤,已经成为现代的阻碍,所以被社会抛弃了。
二,现代文明不是要抛弃所有的传统文化,而是要进行创造性继承和转化。比如,汉字,书法,绘画,建筑,艺术作品,麻将,太极拳等文化,佛教的禅宗思想,道家思想及道教文化,它们是一种超越时空,超越阶级的文化存在,我们可以直接继承。有的传统文化,我们要进行抽象性继承,比如先秦诸子的思想,比如墨家的兼爱思想,道家的尊重个性,追求自由,无为的思想,儒家的讲正义,诚信,入世,积极进取,有为担当思想等等。
6. 流行文化媒体
文化传播三渠道是人类各民族文化进行交流的三种基本的方式。(一)物质流,即通过物品交换传播文化信息。出现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文化传播方式,原始社会末期各部落间的简单商品交换即属于这种文化传播方式。近代资本主义向全世界的拓展,也主要是通过商品交换。当代的商品进出口是一种有系统的以物质流为主的文化传播。[1]
(二)人流。通过作为历史积淀物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来传播文化信息。历史上的战争、民族大迁移等,即是主要以人流方式进行的文化传播。(三)信息流。通过符号系统来传播文化信息,近代以来文化载体的主力书籍、报刊、电讯从一个文化区域进入另一个文化区域,即是信息流。当代信息流的主体标志是电子传播。在文化载体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信息流的历史只有近300年,但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