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卫生方面的规章制度怎么写
这两个词的区分条件是:一个是什么事物得出的结果,一个是什么事物在进行中不是最终结果。制定制度:指什么制度不但经过制订的程序,而且最后决定下来,比如:工商管理制度由工商局制定;
制订制度:指一个制度在制订过程中,还没有有最后的定下来,比如:同学们,咱们现在开个会,制订一个班卫生的管理制度。
2. 卫生规章制度范本
一个有效的卫生管理制度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目的和范围:明确制度的目的和适用范围。
2. 组织结构:说明卫生管理的主管部门和责任人以及各部门职责。
3. 卫生保障:说明卫生保障的要求,包括供水、排水、消毒、垃圾处理等。
4. 健康管理:制定健康管理制度,包括员工身体检查、疾病预防和控制等。
5. 应急措施:规定应急处理措施,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处置等。
6. 培训和宣传:组织相关的卫生管理培训和宣传工作,提高员工对卫生管理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7. 监督和考核:建立监督和考核机制,对卫生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估。
在写卫生管理制度时,还需要考虑到具体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制定行业标准和地方法规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进行制定。
3. 卫生规章制度表
1 目 的
为加强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管理工作,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以及“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职业卫生方针,实现公司年度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目标,促进公司持续发展,根据“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特制订本制度。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责任制的制定、沟通、培训、评审、修订及考核等工作的管理。
3 职 责
(1)公司主要负责人负责组织制定、签发本企业各级责任制,对领导班子成员、分管部门领导进行责任制的沟通与评估;
(2)公司其他领导和管理层人员要明确对公司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的领导责任,并以实际行动落实对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的承诺;
(3)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责任制》;
(4)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领导小组负责对各部门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责任制进行绩效考核和评审。
(5)各部负责人对本部门员工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责任制进行绩效考核。
4 内容与要求
4.1 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责任制的制定
(1)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制定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责任制;
(2)主要负责人审阅后提出修改意见;
(3)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领导小组修改后下发相关至各级领导干部、各个部门及岗位人员。
4.2 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责任制的沟通
(1)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领导小组制定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责任制应及时下发相关各领导干部、各部门、各类人员并征求意见。
(2)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领导小组将征求意见汇总后反馈到主要负责人。
(3)主要负责人组织领导干部、各个部门、各类人员代表召开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责任制修订会。
(4)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领导小组根据修订会结果对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责任制定稿。
4.3 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责任制的培训
首先,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领导小组负责对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责任制的解释;其次,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领导小组应定期组织公司领导干部、各个部门、各类人员对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责任制进行学习;另外,每次培训学习应有学习记录。
4.4 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责任制的评审
定期评审与更新,保持适宜性。包括:
(1)与国家安全生产、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的符合性;
(2)与公司管理体制的适宜性;
(3)所有责任制的可操作性。
4.5 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责任制的修订
根据对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责任制的评审结果、国家相关规定的更新,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对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责任制进行修订,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责任制的修订需要经过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领导小组的审核。
4.6 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责任制的考核
考核组由公司主要负责人、各部门负责人、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管理人员组成,考核的内容是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责任制的落实情况,考核期为一年。
考核办法:
①各部门考核的内容记录在《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责任制考核记录表》,考核结果将于年底汇总统计。对部门的考核由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领导小组进行。
②奖励和处罚
对于责任制考核不合格部门予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同时对责任部门给予100~1000元经济处罚。
公司根据部门的安全管理工作开展情况和安全控制效果,采取其它方式进行奖励或处罚考核。
5 附件
《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责任制》
《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责任书》
《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责任制培训记录表》
《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责任制考核记录表》
《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责任制评审与修订记录表》
4. 卫生的管理制度8则
1、组织制度管理落实
(1)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2)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3)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2、对职业病危害设备和因素作警示说明
(1)向用人单位提供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的,应当提供中文说明书,并在设备的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说明设备性能,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安全操作和维护注意事项,职业病防护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
(2)提供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化学品、放射性同位素和含有放射性物质的材料的,应当提供中文说明书。产品包装应当有醒目的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贮存上述材料的场所应当在规定的部位设置危险物品标识或者放射性警示标识。
(3)用人单位在设备及材料放置及使用处设立警示标识。
3、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职业健康检查工作应当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对劳动者建立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按规定的期限妥善保存。
4、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用人单位应当实施由专人负责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并确保监测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由依法设立的取得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
5、定期进行职业卫生知识培训。用人单位的负责人应当接受职业卫生培训,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依法组织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应当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
6、对未成年工和女工实行特殊保护。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的女职工从事对本人和胎儿、婴儿有危害的作业。
7、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5. 卫生规章有哪些
1 .一日生活制度
2.膳食管理制度
3.体格锻炼制度
4.卫生与消毒制度
5.入园及定期安康检查制度
6.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制度
7.常见疾病预防与管理制度
8.伤害预防制度
9.安康教育制度
10.卫生保健信息收集制度
6. 卫生规章制度管理制度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是国务院组成部门,其是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为基础,整合了原其它部门承担的卫生健康管理职能而设立的。
国家卫健委的主要职责是拟订国民健康政策,协调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组织制定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监督管理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卫生应急,负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拟订应对人口老龄化、医养结合政策措施等。
国家卫生保健委员会项目资金监管服务中心是国家卫生保健委员会直属的事业单位。近年来,一些局一级的机构已经升级和扩大,卫生局已经升级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简称卫健委。
例如,市卫生委员会的上级主管部门是省市卫生委员会。但是,由于市卫生委员会是市政府的一部分,市卫生委员会应在市委和市政府的领导下工作,市政府成为卫生委员会的直接领导。大多数区政府部门被称为卫生局。
7. 卫生方面的规章制度怎么写的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是一部由国务院于2003年5月9日公布实施,2011年12月修正的行政法规。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制定的目的是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围绕这一目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确立了建立统一、高效、权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明确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职责,规定了预防与应急准备,应对措施,报告与信息发布、法律责任等内容。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共同为及时有效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建立起“信息畅通、反应快捷、指挥有力、责任明确”的应急法律制度,也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及时应对处理提供了法律依据。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政府及相关机构应采取哪些应对措施?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突发事件发生后,各级政府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国务院设立全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军队有关部门组成,负责对全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成立地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负责领导、指挥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新发现的突发传染病,根据危害程度、流行强度,依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及时宣布为法定传染病;宣布为甲类传染病的,由国务院决定。本次疫情如前所述国家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政府组织相关部门技术调查、确证、处置、控制和评价工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所需的医疗救护设备、救治药品、医疗器械等物资的生产、供应;铁路、交通、民用航空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保证及时运送。
做好物资保障工作,采取相应防控措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需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有权紧急调集人员、储备的物资、交通工具以及相关设施、设备;必要时,对人员进行疏散或者隔离,并可以依法对传染病疫区实行封锁。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需要,可以对食物和水源采取控制措施。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等采取控制措施,宣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知识,及时对易受感染的人群和其他易受损害的人群采取应急接种、预防性投药、群体防护等措施。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在当前疫情严重的情况下将起到什么重要作用?
本次疫情是全国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从一级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启动到目前各项防控措施的有效开展,可以看出,正因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在防控疫情过程中各级政府及相关机构协调统一,职责明确,依法有序开展防控工作,对本次疫情防控工作将起到不可或缺的巨大作用。
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应当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第五条的规定,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应当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
围绕这一原则,条例规定国家建立统一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体系。早期发现的潜在隐患以及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各级政府、各级卫生行政机关及相关部门成立应急指挥机构,分级负责,采取各项措施保证及时有效控制消灭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8. 卫生制度范本
村规民约是村民群众在村民自治的起始阶段,依据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结合本村实际,为维护本村的社会秩序、社会公共道德、村风民俗、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制定的约束规范村民行为的一种规章制度。
它属于公约的一种形式,一般由名称、正文、结尾三部分组成。它的名称应为“××村村民公约”;它的结构基本上是“条款式”,即第一条、第二条、第三条……但也有的采用数码顺序自然排列,即一、二、三……;它的结尾部分,主要是规定何时通过、何时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