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色彩搭配 > 正文

婉仪服饰搭配(婉仪服饰搭配图片)

1. 婉仪服饰搭配图片

宋宣祖赵弘殷-1.昭宪皇后杜夫人

  昭宪太后(902年―961年9月17日),杜氏,名失考,定州安喜人,赠太师杜爽长女,母范氏 ,宋宣祖赵弘殷的妻子,宋太祖赵匡胤和宋太宗赵光义的生母。杜氏初因儿子赵匡胤为官缘故,受封南阳郡太夫人。赵匡胤登基称帝后,尊为皇太后。建隆二年(961年),杜氏去世,终年六十岁,谥号明宪太后,葬于安陵,后改谥号为昭宪太后。

宋太祖赵匡胤-1.孝惠皇后贺夫人

  孝惠皇后(929年―958年),贺氏,开封人,宋太祖的结发妻子。 后晋开运初年(944年),赵弘殷(宋太祖父)为太祖迎聘贺氏。后周显德三年(956年),太祖任官定国军节度使,贺氏封为会稽郡夫人。贺氏生魏国公主、鲁国公主、魏王赵德昭。后周显德五年(958年),贺氏逝世,年三十。太祖登基后,在建隆三年(962年)四月,追封贺氏为皇后。乾德二年(964年)三月,上谥孝惠皇后。四月,葬安陵西北,神主享于别庙。宋神宗时,与宋太祖孝章皇后、宋太宗淑德皇后,宋真宗章怀皇后并祔太庙。

宋太祖赵匡胤-2.孝明皇后王皇后

  孝明皇后(942年-963年),王氏,邠州新平人,宋太祖继后。孝惠皇后崩后,后周显德五年,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迎娶王氏为继室。王氏为人“恭勤不懈,仁慈御下”。后来,后周世宗赐王氏冠帔,封为琅邪郡夫人。赵匡胤称帝后,在建隆元年八月,册封王氏为皇后。她常服宽衣,佐御膳,善弹筝鼓琴,早上起床,便会诵读佛书。王皇后事奉杜太后至孝。生子女三人,皆夭。乾德元年十二月崩,年二十二。二年四月,葬安陵之北。神主享于别庙。太平兴国二年,祔享太庙。

  后周显德五年,宋太祖在第一任妻子贺氏逝世后。迎娶王氏为继室。宋太祖当时为殿前都点检。王氏为人“恭勤不懈,仁慈御下”。后来,后周世宗赐王氏冠帔,封为琅邪郡夫人。

  太祖即位,建隆元年八月,册王氏为皇后。她常服宽衣,佐御膳,善弹筝鼓琴,早上起床,便会诵读佛书。王皇后事奉杜太后至孝。生子女三人,皆夭。乾德元年十二月崩,年二十二。二年四月,葬安陵之北。神主享于别庙。太平兴国二年,祔享太庙。

宋太祖赵匡胤-3.孝章皇后宋皇后

  出生于显贵之家的宋氏自幼出入宫廷,因而见多识广,进退有度。幼时随母入见,即为后周太祖郭威所喜爱,赐以冠帔(以郭威殁年计算,其时宋氏当在三岁以下)。其时宋偓在华州节度使任上,宋氏随母归镇。后乾德五年(967),复随母来贺长春节,又蒙宋太祖垂青,再次赐以冠帔。孝明王皇后(942-963年)死后,中宫虚位,至开宝元年(968)二月,宋氏被纳入宫为皇后,时年十七,成为宋太祖继孝惠贺皇后(929-958年)、孝明王皇后之后的第三位皇后。

宋太宗赵光义-1.淑德皇后尹皇后

  淑德皇后——尹皇后,追封皇后。

  尹氏,本名及生卒年不详,相州邺(今河南安阳北)人,滁州刺史尹廷勋之女。宋太宗赵光义嫡妻,尹皇后其兄尹崇珂,官居保信军节度使。

  宋太宗在后周时迎娶滁州刺史尹廷勋之女尹氏,尹氏没有为太宗生有任何一子一女。尹氏死于太宗即位前,太宗即位后下诏追谥为淑德皇后。葬孝明陵西北。神主享于别庙,后升祔太庙。

宋太宗赵光义-2.懿德皇后符皇后

  懿德皇后(941年—975年)符氏,后周显德中,嫁给赵匡义为继室。建隆初,封汝南郡夫人,进封楚国夫人。赵匡义封晋王,改越国。开宝八年逝世,年三十四。葬安陵西北。帝即位,追册为皇后,谥懿德,享于别庙。至道三年十一月,诏有司议太宗配,宰相请以后配,诏从之。奉神主升祔太庙,后的姐姐,为周世宗后也,淳化四年殂。

宋太宗赵光义-3.明德皇后李皇后

  明德皇后(公元39年-公元79年),马氏,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南)人 ,伏波将军马援的小女儿,汉明帝刘庄的皇后。公元52年(建武二十八年),她被选入太子宫时只有十三岁。由于她生性谦恭和顺,对太子的母亲阴皇后服侍体贴,对其她妃嫔诚挚热情,宫中无人不对她称赞,太子对她也是宠爱有加。公元57年(中元二年),光武帝病逝,刘庄即位,谓汉明帝。马氏即被封为贵人。公元60年(永平三年)春,马氏被立为皇后。马皇后一生以俭朴自奉、不信巫祝、待人和善、约束外家著称,公元79年(建初四年),马皇后去世,终年四十余岁,谥号明德,与汉明帝合葬于显节陵。明德马皇后是中国第一位女史学家,著有《显宗起居注》一书,开创了“起居注”这一史书体例之先声。

宋太宗赵光义-4.元德皇后李夫人

  元德皇后李氏,又成元德李皇后(943年-977年)宋太宗妃嫔,真定人,乾州防御使李英之女。宋太祖听说李氏有容德,推荐给太宗。太宗即位后,晋封李氏为夫人,生皇女二人,皆早亡,其后生楚王赵元佐和赵恒。太平兴国二年(977年)薨,年三十四。

  真宗即位后追封母亲为贤妃,后又晋尊号为皇太后,有司上谥曰元德。咸平三年(1000年)袝葬永熙陵。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追赠李后的父亲李英为检校太尉、安国军节度、常山郡王,母亲为魏国太夫人。大中祥符三年礼官赵湘请以李后袝太宗厨室。真宗说:“此重事也,俟令礼官议之。”六年秋,宰相王旦与群臣表请后,尊号中去“太”字,升祔太庙,位于明德李皇后之次。

宋真宗赵恒-1.章怀皇后潘皇后

  章怀皇后潘氏,宋真宗赵恒第一任妻子,大名(今河北大名)人,北宋名将、忠武节度使潘美第八女。

  983年,宋太宗赵光义将16岁的潘氏赐婚给韩王赵恒,封为莒国夫人。六年后,989年(端拱二年五月),潘氏逝世,享年仅二十二岁,未留下任何子女。

  宋真宗赵恒即位后,于至道三年六月,追封潘氏为庄怀皇后,葬永昌陵之侧保泰陵。神主享于别庙,旧制皇后谥冠以帝谥。庆历中,礼官言,“孝”字连太祖谥,“德”字连太宗谥。宋仁宗遂改谥为章怀皇后,以连真宗谥

宋真宗赵恒-2.章穆皇后郭皇后

  章穆皇后郭氏,宋真宗赵恒第二任妻子,宣徽南院使郭守文的次女。

  淳化四年,真宗为襄王,宋太宗为之赐婚。十七岁的郭氏入襄王府,封为鲁国夫人,不久又晋封为秦国夫人。真宗于至道三年三月即位,五月册立郭氏为皇后。景德四年,郭后随从真宗巡幸西京,回宫后病崩,享年三十二岁。葬永熙陵之西北,神主享于别庙。郭后生三子,皇子赵祐九岁夭折,追封悼献太子。

  皇后弟崇仪副使郭崇仁封为壮宅使、康州刺史,侄子郭承庆、郭承寿皆迁官。大中祥符中,加封郭皇后母高唐郡太夫人梁氏为莱国太夫人。宋仁宗即位,升祔真宗庙室,改谥章穆皇后。

宋真宗赵恒-3.章献皇后刘娥

  章献皇后刘娥,宋朝第一位摄政的皇太后,功绩赫赫,常与汉之吕太后、唐之武则天并称,史书称其“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

  刘氏祖籍太原,生于968年(宋太祖开宝元年),祖父刘延庆在五代十国的后晋、后汉时任右骁卫大将军(后晋高祖石敬瑭起兵于太原南,而后汉则建都太原),父亲刘通是宋太祖时的虎捷都指挥使,在刘氏出生不久父亲战死沙场。

  1004年(景德元年)正月,宋真宗封刘氏为四品美人,正式成为后宫妃嫔的一位。1022年(乾兴元年)二月甲寅,54岁的宋真宗赵恒病逝于延庆殿。11岁的太子赵桢即位,实际上由刘娥处理政务。

  1033年(明道二年二月)她穿着天子衮衣、头戴仪天冠在太庙行祭典初献之礼。仪式结束后,刘太后在太庙文德殿接受了群臣给自己上的尊号:应天齐圣显功崇德慈仁保寿皇太后。自此,彻底还政于儿子仁宗。3月29日,刘太后病逝于宝慈殿,享年六十五岁。初谥庄献明肃皇后、改谥章献明肃皇后。

宋真宗赵恒-4.章懿皇后李宸妃

  宋真宗章懿皇后李氏 ,因其曾被册封为宸妃,历史上一般称其为李宸妃。杭州人,祖父李延嗣,仕钱氏,为金华县主簿;父李仁德,后来封为左班殿直。

  初入宫时为刘德妃的侍儿。1010年(大中群符三年)四月,李宸妃生下皇子受益(即后来的宋仁宗赵祯),但赵受益被当时无子的刘娥收为己子。

  1032年(明道元年)二月,李氏患重病,被晋封为宸妃当天病逝,享年四十六岁。被宋仁宗追封为皇太后,初谥庄懿皇后。

  崇阳县君、才人、婉仪、顺容、宸妃、皇太后

宋真宗赵恒-5.章惠皇后杨淑妃

  章惠皇后杨氏,益州郫人,祖父杨瑫,父杨知俨,弟杨知信,隶禁军,为天武副指挥使。

  宋真宗景德元年正月,杨氏为五品才人。后进三品婕妤、从一品婉仪。宋真宗东封、西祀,凡巡幸,杨妃皆随从。杨妃通敏有智思,刘娥与之交好,情如姐妹。凡真宗晋升刘娥,也会晋升杨氏。彼此信任无间。刘娥成为皇后不久后,晋升杨氏为淑妃。

  刘娥“借腹生子”生下宋仁宗后,因为年龄已长,而杨妃代为哺育,两人一起看顾皇子,细心照料。真宗死后,宋仁宗即位,尊养母杨淑妃为皇太妃。仁宗称刘太后为“大娘娘”,杨太妃为“小娘娘”。刘娥死后,尊杨太妃为皇太后,称保庆皇太后。

  景祐三年,杨太后无疾而薨,享年五十三岁。殡于皇仪殿。追谥为庄惠皇后,后改谥为章惠皇后。杨氏父祖皆累赠至一品,叔杨知信赠节度使。

  侧室、才人、婕妤、婉仪、淑妃、皇太妃、皇太后、保庆皇太后。

宋仁宗赵祯-1.郭皇后

  郭皇后,北宋宋仁宗赵祯的皇后,平卢节度使郭崇的孙女。天圣初年,已故晓骑卫上将军张美曾孙女(即后来的温成皇后)与郭氏一同进宫,当时尚未亲政的宋仁宗一眼就看中了张氏,但垂帘听政的刘太后立郭氏为后,张氏封为才人。

  1033年(明道二年)宋仁宗下诏:“皇后以无子愿入道观,特封其为净妃、玉京冲妙仙师,赐名清悟,别居长宁宫以养。”之后谏官们纷纷进言:“后无过,不可废。”孔道辅等人俱被黜责。

  1034年(景祐元年),郭氏出居瑶华宫,而尚美人亦废于洞真宫,杨美人别宅安置。其后又赐后号金庭教主、冲静元师。

  后来宋仁宗颇为想念郭氏,遣使存问,并赐以乐府,郭氏和答之,辞甚怆惋。宋仁宗曾经密令召入,郭氏曰:“若再见召者,须百官立班受册方可。”郭氏生小病,仁宗派阎文应带医生前去诊视。数日后,传出郭氏暴薨的消息。宫廷内外皆怀疑阎文应下毒,然而没有确实的证据。宋仁宗深悼郭氏,追复她为皇后,但没有谥册祔庙之礼。

宋仁宗赵祯-2.慈圣皇后曹皇后

  慈圣皇后曹氏,北宋宋仁宗赵祯第二任皇后,真定(今河北正定县)人,北宋名将曹彬为她的祖父,性慈俭,重稼穑。

  1033年(明道二年),刘太后死后,宋仁宗第一任皇后郭氏便被仁宗以无子为借口废掉,幽居长宁宫。十八岁的曹氏奉诏入宫,次年九月立为皇后。

  宋仁宗生三子,但都是很早就夭折。其后因急于生子,以致纵欲过度,身体虚弱。早些年,皇后将濮安懿王赵允让第十三子赵宗实接进宫中抚养,当时宗实四岁。1062年(嘉祐七年)八月,三十一岁的赵宗实立为皇太子,赐名曙。次年三月,仁宗驾崩,赵曙进宫即位,成为宋英宗,尊曹皇后为皇太后。英宗即位不久就生病,无法处理朝政。皇太后于内东门小殿垂帘听政。待英宗病情好转后,曹太后即撤帘归政。

  1067年(治平四年),英宗病逝,神宗即位,尊曹氏为太皇太后。神宗重用王安石变法,革除许多弊政。但曹氏认为“祖宗法度不宜轻改”予以反对,但未被神宗采纳。1079年(元丰二年),苏轼以“乌台诗案”下狱,都是曹太皇太后出面求情,苏东坡才免于一死。

  同年冬天,曹太皇太后病逝,时年六十四岁,全谥慈圣光献皇后,葬永昭陵。

宋仁宗赵祯-3.温成皇后张贵妃

  温成皇后张氏,北宋宋仁宗赵祯的妃子,河南永安(今河南巩县南)人,父亲张尧封为进士,母亲在齐国大长公主府上当歌舞女。

  张氏八岁时由大长公主带入宫中,由宫人贾氏代养。1048年(庆历八年十月十七日)封为贵妃,生安寿公主和和宝公主。

  1054年(皇祐六年),张贵妃暴病身亡,时年31岁。仁宗因为担心谏官们的反对,一直等到治丧第四天才宣布追封张贵妃为皇后,全谥为温成皇后。

宋英宗赵曙-1.宣仁皇后高滔滔

  宣仁皇后,宋仁宗皇后曹氏是她的姨母,亳州蒙城(今安徽省蒙城)人。曾祖是宋将高琼,她也是曹彬的外曾孙女(仁宗后曹氏,是宋大将曹彬的孙女)。 1085年,高后的儿子宋神宗病危,群臣奏请高太后垂帘听政。神宗十岁的儿子赵煦继位,是为哲宗,因其年幼,高氏以太皇太后身份垂帘听政。 高太皇太后一执政,就开始任用司马光为宰相,将王安石的新法全部废止。

  她执政期间,勤俭廉政,励精图治,因此这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也十分繁荣。因而,宋哲宗时期是北宋最后一个经济繁荣、天下小康、政治清明、国势较强的时期。高太皇太后也被后人誉为“女中尧舜”。

  宋哲宗元祐八年(1093年)9月,高太皇太后病逝,终年62岁。谥号为宣仁圣烈皇后,与宋神宗同葬永裕陵(今河南巩县)。

宋神宗赵顼-1.钦圣皇后向皇后

  钦圣献肃皇后向氏,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宰相向敏中曾孙女,善书行草,生周国长公主。1085年宋哲宗即位尊为皇太后,后哲宗驾崩,一度临朝听政,力排宰相章惇之议,拥立端王赵佶为帝,是为宋徽宗。

  1102年逝,享年五十六岁,谥号钦圣皇后。

  正室、安国夫人、皇后、皇太后、隆祐皇太后、太皇太后、追谥钦圣宪肃皇后。

宋神宗赵顼-2.钦成皇后朱德妃

  钦成皇后朱氏,开封人。父崔杰,为平民,母李氏,更嫁朱士安。公元1068年选为宫嫔,后进才人、婕妤,生二子一女,即哲宗皇帝赵煦、蔡王赵似、徐国公主。累进德妃。哲宗即位,尊为皇太妃。时宣仁、钦圣二太后皆居尊,故称号未极。

  元祐三年,宣仁诏:《春秋》之义,“母以子贵”,其寻绎故实,务致优隆。于是舆盖、仗卫、冠服,悉侔皇后。绍圣中,钦圣复命即閤建殿,改乘车为舆,出入由宣德东门,百官上笺称“殿下”,名所居为圣瑞宫。赠崔、任、朱三父皆至师、保。徽宗立,奉礼尤谨。

  1102年(崇宁元年二月)薨,年五十一。追册为皇后,上尊谥“钦诚”,陪葬永裕陵。

宋神宗赵顼-3.钦慈皇后陈美人

  钦慈皇后,陈氏,开封人。自幼聪颖庄重,选入掖庭为御侍。生徽宗赵佶后升为美人。

  神宗去世后,守护着陵殿,因思念著神宗的旧恩,悲伤过度而身体看起来像皮包骨。侍女想让陈皇后喝粥吃药,但陈皇后把粥、药撤去,说:“若能早早去服待先帝,我就满足了!”。没多久就去世了,终年三十二岁。

  1101年(建中靖国元年),追册为皇太后,上尊谥,陪葬永裕陵。

宋哲宗赵煦-1.昭慈皇后孟皇后

  昭慈皇后孟氏,故又常被称为昭慈孟皇后,是曾任宋朝眉州防御使、马军都虞候、赠太尉孟元的孙女。

  宋哲宗幼年即帝位,后来逐渐长大,祖母太皇太后高氏替哲宗选了世家之女百余人入宫,孟氏是其中之一,当年孟氏才16岁。1092年(元祐七年),孟氏封后。1096年(绍圣三年)被废,出居瑶华宫,号“华阳教主”、“玉清妙静仙师”,法名“冲真”。1100年(元符三年),哲宗病逝,端王赵佶继位,是为徽宗。旧党在向太后的支持下重新抬头,孟氏时来运转,遂被复位,因其封后于元祐年间,故被称为元祐皇后。

  1101年向太后病逝,其后于1102年(崇宁元年)又发生元祐党人事件,徽宗重新任用新党蔡京等人,贬摘旧党(元祐党人),孟氏再受牵连,二度被废,重回瑶华宫,加赐“希微元通知和妙静仙师”之号,就这样过了20多年。1127年(靖康二年),金人攻陷汴京(今中国河南开封),徽、钦二帝被掳,史称“靖康之祸”。当时六宫有位号者都随徽、钦二帝北迁,只有孟氏因被废而幸运地留下,她被恢复孟氏元祐皇后的尊号,并垂帘听政。

  稍后,赵构于南京应天府(今中国河南省商丘市)即帝位,是为高宗,元祐皇后撤帘不再听政,并被尊为元祐太后。不久,因“元”字犯其祖父孟元的名讳,再改为隆祐太后。1131年(绍兴元年)孟氏患风疾死于越州行宫,谥昭慈献烈皇后,葬会稽县上皇村,后又归葬于宋六陵。1133年(绍兴三年)改谥昭慈圣献皇后。

宋哲宗赵煦-2.昭怀皇后刘清菁

  刘清菁(1079年-1113年)(1100年—1113年2月为皇后),美人、婕妤、贤妃、皇后,皇太后,生献愍太子赵茂两月夭,自缢而死。

  昭怀皇后刘氏,开始只是御侍,美貌明艳在后宫居首,并且还有很多才艺。得到哲宗的宠爱,从美人、婕妤进升至贤妃。生有一子二女。不仅有哲宗的盛宠,而且刘氏能顺意奉向太后(宋神宗皇后)、朱太妃(宋哲宗生母)两宫。当时孟皇后位居中宫,刘氏不守臣妾之礼,而且秘密造谣传播诽谤孟皇后,内侍宦官郝随、刘友端被刘氏所利用。

  1099年(元符二年),孟后被废,刘氏代为皇后。谏官右正言邹浩上疏极谏,被流放。1100年,宋哲宗病逝,弟弟宋徽宗赵佶即位,册封嫂子刘皇后为元符皇后。1101年(建中靖国元年),宋徽宗尊元符皇后为崇恩宫太后。宋徽宗因为哲宗的缘故,违例为元符皇后加恩礼(嫂子成为太后),刘太后以此多次干预外朝之事,并且以行为不谨著称。

  1113年(政和三年),宋徽宗与宰相辅臣商议,想废黜刘太后,刘太后已被左右侍从所逼,用帘钩自缢而死,享年三十五岁。

宋徽宗赵佶-1.显恭皇后王皇后

  显恭皇后王氏(1084年-1108年)(1100年—1108年10月),北宋宋徽宗的元配皇后。顺国夫人、皇后。生长子宋钦宗赵桓、崇国公主。

  显恭皇后王氏,开封人,父亲为德州刺史王藻。徽宗即位后册立为皇后,生赵桓(后来的宋钦宗)和崇国公主。王皇后性格恭谨节俭,当时贵妃郑氏和王氏争宠,皇后均待之以平。

  1108年(大观二年)王皇后薨逝,得年二十五岁,谥曰静和,先葬于裕陵,绍兴年间才改于徽宗庙室

宋徽宗赵佶-2.显肃皇后郑皇后

  显肃皇后郑氏(1079年—1131年),开封人,宋徽宗赵佶第二任皇后,父郑绅,始为直省官,后来因为皇后的缘故,累封太师、乐平郡王。郑氏少年入宫,聪明伶俐,向太后总是令郑氏侍候端王赵佶。徽宗即位后,向太后便把郑氏赐给徽宗。

  徽宗为端王时已由郑氏和王氏二人侍奉,徽宗即位后封贤妃,其后又晋贵妃。郑氏性端谨,自入宫后喜好读书,章奏整理得井井有条,徽宗十分喜欢她的才华。王皇后逝世后徽宗于政和元年(1111年)十月册立郑氏为后,后来有宫人为她制作冠服,郑皇后深明大义,其时国库不多,冠服又奢侈,于是命宫人改制贵妃时的旧冠。

  钦宗即位后尊郑皇后为太上皇后,迁居宁德宫,称宁德太后。靖康之难汴京陷落,郑太后为金人所掳,五年后逝于五国城,享年五十二岁,她的死讯传回南宋高宗那处后追谥显肃,与徽宗葬会稽永祐陵。郑后的族人散居于江南,高宗曾经下诏寻找。

宋徽宗赵佶-3.明达皇后刘贵妃

  明达皇后——刘贵妃(?—1113年),追封为皇后。

  刘氏出身寒微,入宫后即为徽宗所宠幸,由才人晋升至仅次于皇后的贵妃,生济阳益王赵棫,祁王赵模,信王赵榛。

  1113年(政和三年)秋薨逝,追封为皇后,谥曰明达。

宋徽宗赵佶-4.明节皇后刘贵妃

  明节皇后——刘贵妃(?—1121年),追封为皇后。

  刘氏出生低微,由内侍杨戬引荐入宫。刘妃天资聪颖,善解人意,且心灵手巧,善化妆,每造一件新衣服,立刻被人仿制,她的聪颖美貌深得宋徽宗喜爱,初封为才人,后晋封淑妃,称安妃。生建安郡王赵柍、嘉国公赵椅、英国公赵楒和和福帝姬。

  1121年(宣和三年)安妃一病不起,薨逝,享年三十四岁,追封为皇后,谥曰明节。徽宗对其死大感悲恸,其时宫人皆泣悼之,崔妃却面无戚容,徽宗又悲痛又气愤,其后借故将之贬为庶人。

  宫人、废黜、复位淑妃、贵妃、追封为皇后

宋徽宗赵佶-5.显仁皇后韦贤妃

  显仁皇后——韦贤妃(1080年—1159年9月),宋高宗之母。

  韦贤妃,开封人,韦氏与乔氏原是郑皇后宫中的普通侍女,结为姊妹,相约其中一人富贵时,不能忘记对方。后来乔氏得到宠幸,封为贵妃,向徽宗推荐韦氏,韦氏因而受到临幸。崇宁末,封平昌郡君。大观初年,进为婕妤,后又升为婉容,但并不受宠。金人索取徽宗之子赴金为人质时,由于康王赵构自愿前往,徽宗遂封韦婉容为龙德宫贤妃。不久赵构在南京登基为帝,韦贤妃又转送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县),与徽宗关押在了一起。宋高宗赵构即位后,韦贤妃被遥尊为“宣和皇后”。

  1142年(绍兴十二年)三月,宋金《绍兴和议》彻底完成所有手续。1142年5月1日(夏四月丁卯),高宗生母韦贤妃同徽宗棺椁归宋。

  1159年(绍兴二十九年)去世,享年八十岁。

宋钦宗赵桓-1.仁怀皇后朱皇后

  仁怀皇后(1125年—1127年),生皇太子赵諶,被金人所掳。

  仁怀皇后朱氏,汴京(今河南开封)祥符人,父亲朱伯材官至武康军节度使。

  1125年(宣和七年),钦宗即位,册封朱氏为皇后,追封朱伯材为恩平郡王。后来金兵攻陷汴京城,俘虏徽、钦二帝,郑氏、朱氏两位皇后,后宫宗室、大臣三千余人北归,当时正值农历四月,北方天气仍很寒冷,徽钦二帝和两位皇后衣服都很单薄,晚上经常冻得睡不着觉,只能找些柴火、茅草等燃烧取暖。朱后当时二十六岁,艳丽多姿,经常受到金兵的调戏。

  据说他们到达金朝京师会宁府时,金人举行了献俘仪式,命令二帝及其后妃、宗室等人都穿上金人百姓穿的服装,头缠帕头,身披羊裘,袒露上体,到金朝阿骨打庙去行“牵羊礼”。朱皇后忍受不了如此耻辱,当夜自尽了。

宋高宗赵构-1.宪节皇后邢秉懿

  宪节皇后——邢秉懿(1106年-1139年)(1127年5月1日—1139年为皇后),宋高宗赵构原配。

  宪节皇后邢秉懿,开封祥符人,父邢焕。高宗为康王时,聘娶邢氏,封为“嘉国夫人”。康王妃,被金人掳走,高宗遥册。1139年(绍兴九年/金天眷二年),邢秉懿于五国城逝世,年三十四。金熙宗下诏以一品礼祔葬,但此事南宋方面并不知情。

  直到绍兴十二年(1142年)要迎回韦贤妃时,才得知邢秉懿已死,此时中宫已经虚位长达十六年。高宗为她辍朝,谥为“懿节”。邢秉懿的梓宫送回后,安置在圣献太后梓宫西北。

宋高宗赵构-2.宪圣皇后吴皇后

  宪圣皇后(1115年-1197年),吴氏,宋高宗赵构的第二任皇后。开封人。父武翼郎吴近,吴近曾经梦见一个亭子,匾额上写着“侍康”,一傍种着特别妍丽可爱的芍药花,花下一只白羊。吴氏十四岁被选入宫,侍奉康王赵构,大家都说“侍康”应验了。

  1143年(绍兴十三年)高宗正式册立吴贵妃为皇后。高宗惟一的儿子赵旉病死后,后宫再没有生育。张贤妃收养宋太祖赵匡胤七世孙赵伯琮为养子,吴皇后为才人时,也收宗室赵璩为养子。张贤妃病逝后,赵伯琮也由吴皇后一并收养。高宗封赵伯琮为普安郡王、赵璩为恩平郡王。赵伯琮性情恭俭,爱好读书,吴皇后劝高宗以赵伯琮为皇子。于是高宗立赵伯琮为皇子,封建王,改赵伯琮名为赵昚,赵璩出居绍兴。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高宗禅位于赵昚,吴皇后迁居德寿宫,为太上皇后。

  1197年(庆元三年)十一月,太皇太后驾崩,终年八十三岁。谥号为宪圣慈烈皇后,葬永思陵。

宋孝宗赵眘-1.成穆皇后郭夫人

  成穆皇后——郭夫人(1126年-1156年),正室,追封皇后。

  成穆皇后郭氏,奉直大夫直卿之女孙,其六世祖是真宗时章穆皇后外家。父赵瑊,官至昭庆军承宣使,追封荣王。孝宗对待郭氏十分有礼,光宗时其父官至太保,封永宁郡王。

  孝宗为普安郡王时纳郭氏为妻,封咸宁郡夫人,其后生宋光宗赵惇、庄文太子赵愭、魏惠宪王赵恺和邵悼肃王赵恪。1156年(绍兴二十六年),她还未等到孝宗登基为帝、她为后就逝世了,享年三十一岁,追封淑国夫人。绍兴三十一年追赠福国夫人,后追册为皇后,谥号成穆。

宋孝宗赵眘-2.成恭皇后夏皇后

  成恭皇后——夏皇后(?-1167年)(1163年—1167年为皇后),宫人、齐安郡夫人、贵妃、皇后、初谥安恭皇后。

  成恭皇后夏氏,南宋孝宗皇后,袁州宜春人,曾祖父夏令吉曾经当过吉水县主簿,夏氏家境不好,父亲寄住在寺庙里,后来家人把夏氏送到宫中,在宪圣太后宫中当侍女,其后郭后薨逝,太后封夏氏为齐安郡夫人。孝宗即位后晋贤妃,后立为皇后。

  1166年(乾道二年)夏皇后亲属等十一人授官,次年,夏后崩,原本谥号为安恭,宁宗时改谥成恭。

宋孝宗赵眘-3.成肃皇后谢皇后

  成肃皇后——谢皇后(?—1203年)(1167年10月—1203年),宫人、咸安郡夫人、婉容、皇后、皇太后、寿成皇太后、太皇太后。

  成肃皇后谢氏,南宋孝宗皇后,丹阳人,年幼孤苦无依,长大后被选入宫,原为宪圣太后的侍女,后获赐咸安郡夫人,宋孝宗即位后晋婉容,其后再晋封为仅次于皇后的贵妃。

  后来夏皇后崩,中宫虚位,孝宗于1176年(淳熙三年)立谢氏为后,亲属等十人获授官。

  1189年(淳熙十六年)孝宗禅位于光宗,谢氏上尊号寿成皇后。孝宗死后谢氏尊为皇太后,庆元初年加号惠慈,1202年(嘉泰二年)加慈佑太皇太后,次年崩逝,谥号成肃,与孝宗合葬于永阜陵。

宋光宗赵惇-1.慈懿皇后李凤娘

  慈懿皇后——李凤娘(1144年-1200年)(1189年—1200年为皇后),皇后、皇太后。生宋宁宗赵扩。

  李凤娘,安阳人(今河南安阳)。父亲李道,官庆远军节度使。

  李氏生于宋高宗年间,姿色艳丽,面相大贵,曾有道士皇甫坦看她的面相,惊讶地说:“此女当母仪天下。”她的美貌传至宋高宗的耳朵,高宗立即命其皇孙赵惇(后来的宋光宗)聘李凤娘为妃,封荣国夫人,改封定国夫人,1168年(乾道四年)生有儿子赵扩。

  庆元六年(1200年),李凤娘病死,享年五十六岁。

宋宁宗赵扩1.恭淑皇后韩皇后

  恭淑皇后——韩皇后(1168年—1200年),正室、新安郡夫人、崇国夫人、皇后。

  恭淑皇后韩氏,相州(河南安阳)人,为宁宗时期权臣韩侂胄的族人,父升扬州观察使,母庄氏封安国夫人。1185年(淳熙十二年)八月嫁给赵扩,封新安郡夫人,晋崇国夫人,赵扩即位为宁宗后立为皇后。

  1200年(庆元六年)病逝,谥曰恭淑,葬永茂陵。

宋宁宗赵扩-2.恭圣皇后杨皇后

  恭圣皇后——杨皇后(1162年—1232年),(1202年—1232年12月),宫人、婕妤、贵妃、皇后、皇太后、追谥恭圣仁烈皇后。

  年少时,杨氏因美丽的容貌入后宫,她忘记了本来的姓氏,说是会稽人。庆元元年(1195年)三月嫁给赵扩,封平乐郡夫人。三年后进封婕妤。当时有一位会稽名人杨次山,皇后自称是他的妹妹,于是姓杨氏。

  1199年(庆元五年),进婉仪,次年再进贵妃。这时恭淑皇后死,中宫未有所管理,杨氏和曹美人也得宠。韩侂胄得知杨氏懂权术,而曹美人个性柔顺,劝告宋宁宗立曹美人。而杨氏涉猎史书,知古今,性格机警,宁宗立为皇后。

  1226年(宝庆二年),加尊号寿明皇太后。1228年(绍定元年),又加尊号寿明慈睿皇太后。1231年(绍定四年),加尊号寿明仁福慈睿皇太后。1232年(绍定五年),杨太后崩于慈明殿,谥曰恭圣仁烈皇后。

宋理宗赵昀-1.谢道清

  谢道清(1210年—1283年),皇后、皇太后、寿和圣福皇太后、太皇太后。

  谢道清,临海县(今临海市)城东下渡人。宰相谢深甫孙女,17岁入宫为通义郡夫人,1227年(宝庆三年)册封为皇后(19岁)。度宗赵禥即位,尊为皇太后(57岁),1275年(德佑元年)恭帝赵显即位,尊为太皇太后(65岁)。时恭宗5岁,应众大臣屡请,随恭宗垂帘听政。

  谢道清胸怀豁达,顾全大局,50年间后宫一直和睦稳定。1259年(开庆元年)忽必烈首次渡江攻打鄂州(今武昌),理宗准备迁都南逃,皇后首次参与朝政,以“恐动摇民心”劝谏皇上,说服众大臣,并率先尽力俭省,以资军需。1274年(咸淳十年)忽必烈第二次进犯,京城官员怕死,太后命令朝堂告示:凡坚守岗位的,尚书省记上一功;叛国逃亡的,由御史查明情况上报。号召全国起兵勤王。

  后元军临城迫降,太后誓不出走避难,沉着安排宋室后嗣,升任文天祥为右丞相出城谈判,谈判未成文天祥被扣留,元军进入临安城,太后等被掳往大都,挂个寿春郡夫人虚衔,7年后病故,享年73岁。

宋度宗赵禥-1.全皇后

  全皇后(1267年—1276年3月19日),皇后、皇太后,生宋恭宗赵显,宋朝灭亡后于正智寺出家为尼。

  全皇后是会稽人,她的父亲全昭孙曾任岳州知府,任满携女回朝时在潭州遇上元兵围城,经一年才回到临安。

  还是皇子的宋度宗,原来按丁大全的意见准备迎娶临安知府顾嵓的女儿。后来丁大全被贬,顾嵓也被免职,大臣们认为全氏小小年纪经历艰险,应该较有见识;加上她是宋理宗之母慈宁夫人的侄孙女,理宗于是将其召入宫中,问“尔父昭孙,昔在宝佑间没于王事,每念之,令人可哀”。她回答“妾父可念,淮、湖之民尤可念也”,被宋理宗认为见解深刻。于是景定二年十一月封她为永嘉郡夫人。十二月封为太子妃。度宗即位后又于咸淳三年正月封皇后。并追赠三代。其兄弟、姻亲等都晋了官位。

  宋度宗去世以后,3岁的宋恭帝继位,尊全氏为皇太后。1276年,元军兵临临安,谢太皇太后带领宋恭帝投降,全太后也随儿子被押解到大都。全太后在大都苦于水土不服,察必皇后曾为之向忽必烈请求让她回南方,但未果。全太后最后在大都的正智寺出家为尼而终。

2. 婉仪是什么

婉仪洗面奶好用,是日本的品牌

PH值与人体肌肤接近,温和亲肤,能睁着眼睛洗,所以适合痘痘肌肤使用,更是敏感肌肤也放心使用。适合任何肌肤,柔和洁面、深层补水保湿,平衡油水平衡。彻底清洁污垢彩妆,又能补充肌肤营养,美白晶亮,洗后肌肤倍感细嫩清新

这款洗面奶不仅清洁,还是保湿温和型洗面奶,泡沫细腻绵密,洗后皮肤一点都不紧绷,非常温和,配合洁面扑一起使用,泡沫会更丰富,干净清洁也节省洁面奶! 据说这款洗面奶添加了玻尿酸的成分,所以保湿效果还不错。

3. 婉仪什么意思

你名字还行吧,芷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粗大;茎叶有细毛,夏天开白色小花,果实椭圆形。根可入药。简称“芷”;亦称“辟芷”。开出的花非常漂亮。柔有温和婉仪的意思,不过如果是女孩子还是也可以换个字,因为柔也有软弱的意思,现在这个社会,女孩子软弱了不好

4. 婉仪是什么品级

后宫甄嬛传的后宫嫔妃等级表如下

1、皇后;

2、正一品:贵妃、淑妃、贤妃、德妃;

3、从一品:夫人;

4、正二品:妃;

5、从二品:昭仪、昭媛、昭容、淑仪、淑媛、淑容、修仪、修媛、修容;

6、正三品:贵嫔;

7、从三品:婕妤;

8、正四品:容华;

9、从四品:婉仪、芳仪、芬仪、德仪、顺仪;

10、正五品:嫔;

11、从五品:小仪、小媛、良媛、良娣;

12、正六品:贵人;

13、从六品:才人、美人;

14、正七品:常在、娘子;

15、从七品:选侍;

16、正八品:采女;

17、从八品:更衣。

拓展资料:甄嬛天生丽质,与当年的纯元皇后容貌相似。她与好姐妹沈眉庄、安陵容参加选秀,因容貌酷似已逝的纯元皇后而被皇帝选中,最后三人一同入选。但因华妃嚣张,步步紧逼,又因沈眉庄被冤,安陵容变心,天真的甄嬛慢慢变成了后宫精明的女子。后来,皇帝发现年氏一族(慕容氏一族)的野心,令甄父剪除年氏一族(慕容氏一族),甄嬛终于斗垮华妃。但不久又遭人暗算,父亲也被文字狱牵连而遭牢狱之灾,生下女儿后,心灰意冷的甄嬛选择出宫修行。在宫外幸得果郡王(清河王)悉心照顾,二人相亲相爱,只等有机会远走高飞。后因误传允礼(玄清)死讯,甄嬛为保全腹中骨肉,设计与皇帝相遇,重回宫中。甄嬛因生下双生子,甄父的冤案得以平反,甄父重新被皇帝重用,甄氏一族再度崛起。甄嬛多次躲过皇后的陷害,更利用自己胎儿流产的计谋陷害皇后,然后以胧月公主作伪证,皇后百口莫辩,最终成功扳倒皇后。可造化弄人,享尽荣宠的甄嬛,最终却只能看着心上人允礼死在自己怀中。皇帝驾崩后,养子四阿哥弘历(四皇子予润)登基,甄嬛被尊为圣母皇太后(明懿皇太后)。

5. 婉仪服饰搭配图片女

中国古代最高的女官官职是正三品,官名为“内舍人”,代表人物是上官婉儿,掌管宫中制诰,人称“巾帼宰相”。

女官这一职位,确切地说,应该在唐初开始,正式设立。

但实际上,隋朝已经有了女官。隋文帝开始,内廷仿照前朝,设置“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功”六局,明确由女官担任,每个职位定员三人。当时,这些所谓的女官,职位低下,相当于从九品。

隋炀帝时代,这位享受型的皇帝并不满足皇宫内廷如此简单,又在六局基础上,设置了二十四司,同时把领导六局的机构殿内局,扩建为殿内省,用于统辖六局二十四司女官。到了这个时候,六尚的职位等级有所提升。

而唐太宗即位后,对朝纲进行了大幅改革。其中就包括女官的设立和制度的规范。

为了保持皇宫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秩序,太宗进一步完善了六局二十四司,其中具体设立诸如“司珍,司制,司设,司膳等官职”,总计二十四个,均有女人来担任。

这时候,唐代的女官,最高的职位可以坐到正三品,大名鼎鼎的上官婉儿任内舍人,堪比宰相。

到了明代,最高女官等级定为正四品,六尚总管一职废除。

客观地说,女官并不是宫女,这是一个需要具有一定才华,能识文断字的女子才能担纲的职务。不仅如此,女官必须有擅长的本事,譬如针织,刺绣,首饰制作等等技能,有的还担纲保镖,会一定的武功等,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女官的才华决定了她的功能效用。

女官有退休制度。被选中的女人13-25岁入宫,成为女官后,一般年满25-26,可申请离职,并给予抚恤金,这一点,与老死宫中的白头宫女截然不同。当然宫中的女官,卸甲回家,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欢迎。有的被各大世家返聘为家庭女教师,收入不菲,生活优渥有的登高择婿,衣食无忧,尊崇一生。

唐代的女官,鼎盛时期曾达到一万三千多人,专门为皇室服务;

到了明代,吝啬地朱元璋可不愿意白养闲人,为了缩减开销,剔除臃肿的女官建制,女官制也逐渐衰落开来。

6. 书名《婉仪传》

1、陈映奚

映奚一名的读音为chén、yìng、xī,音调为阳平、去声、阴平,读起来抑扬顿挫、宛转悠扬,十分好听。映字有反映、照、照射、反照等含义,可以使人联想到灿烂的阳光,形容女孩活泼开朗。奚字是文言疑问代词,但是与映字搭配显得比较优雅。

2、陈怡融

从名字的读音上就能感觉到女孩是一个性格开朗、乐观善良的人,读起来朗朗上口,好听有寓意。怡字有愉快、安乐、和悦的意思,融字表示融洽、和谐;所以名字的整体寓意表示女孩和顺善良、温和大方,给人一种优雅大气的美好感觉。

3、陈婉仪

婉仪一名首先从读音上来说,让人觉得十分美妙,优雅动听。婉字代表柔顺、、婉约、美好的,可以体现出女孩淑雅的大家闺秀气质。仪字则代表礼节、仪态等含义,以此说明女孩是个知书达理之人,搭配婉字显得高贵有气质。

7. 婉仪服饰搭配图片男

唐朝时期的嫔妃制度是怎样的?

唐朝时期的嫔妃制度:后宫佳丽三千人,寂寞空庭春欲晚

我们都知道,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以及李世民,都与隋朝的皇室有着很深厚的关系,唐朝在刚刚建国的时候,对于后宫的嫔妃等级,也是参照隋朝的后宫等级而设立的。

根据《旧唐书》和《新唐书》中的记载,唐朝的后宫之中,最高级别当然是皇后;在皇后之下,则是正一品的四妃,分别是贵妃、淑妃、德妃、贤妃,也有说设三夫人(四夫人)的。

接下来是正二品的九嫔,封号分别是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和充仪、充容、充媛。

在九嫔之下,则是二十七世妇:有正三品的婕妤九人,正四品的美人九人,正五品的才人九人。

在二十七世妇之下,则是八十一御妻:有正六品宝林二十七人,正七品御女二十七人,正八品的采女二十七人。

以上有级别的嫔妃,粗粗算下来,也有一百二十二人之多。更有六尚司,分别负责管理后宫的车马以及服饰和杂物。这些后宫妃嫔的数量虽然里我们常说的“三千后宫佳丽”有一定的差距,但也是一个比较庞大的队伍了。

在唐朝开元年间,唐玄宗对后宫妃嫔的等级又进行了改制,改制之后,后宫设皇后一人,在皇后之下,设正一品的三妃,以取代三夫人,分别是惠妃、丽妃和华妃。正二品的有六人,称为芳仪;正三品的美人四人;正四品的才人七人;正五品共六人,分别是尚宫二人、尚仪二人、尚服二人;自第六品至第九品,则参用原来的各司各典的品阶。

根据唐朝时候的制度,太子除了正妻(太子妃)之外,他的妃嫔还可以有以下这些等级:正三品的良娣二人,正五品的良媛六人,正六品的承徽十人,正七品的昭训十六人,正九品的奉仪二十四人。这样算下来,太子的有名有分的妾室的数量也可以达到五十八人之多。

在唐朝,通常情况下,做了皇帝的妃嫔的女子是不愁衣食吃用的,但是,在后宫里,那么多的女子只有一个共同的丈夫,侍寝也是按照品阶高低来轮流的,地位最高的皇后每一个月也只能在十五、十六两天独占皇帝,地位地下的妃嫔见到皇帝的机会就更少了,八十一夫人每个月只能九个人一起和皇帝待一夜。

在任何时候都是一样,寂寂深宫之中也不例外,有得意的人,就有失意的人;又得宠的人,就有失宠的人,当然,在人数众多的后宫妃嫔里,得意和得宠的毕竟是少数人,更多的妃嫔得到的则是忧愁、孤独、妒忌和烦恼。许多宫怨诗就描写了后宫女子这种无奈又凄凉的生活。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和唐代诗人刘方平的“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真是这种生活的真实写照。

本文为作者“一路伴你看天下”原创作品,欢迎个人评论和转发。欢迎对我加关注,我们一起去探寻更多好吃好看好玩的东西。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作者联系删除)

8. 婉仪的一生

王一帆喜欢宋婉仪,为了传统,婉仪循规蹈矩,向现实妥协,向礼教退让,最终放弃真爱,毁灭自己;为了翻身,秋桐坚强不屈,披荆斩棘努力求索,最终不仅事业又称,更赢得真爱。

包包颜色搭配含义

脸型与帽子如何搭配

2011秋季女装搭配_秋季女装搭配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