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流行服饰 > 正文

北周时期服饰搭配(北周朝代)

1. 北周朝代

北魏(386年~534年)是鲜卑族拓跋珪建立的政权,也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的第一个王朝。后来权臣高欢把持北魏朝政,在532年立元修为帝,即孝武帝。

公元534年,高欢所立的北魏孝武帝元修不愿做傀儡皇帝,被迫投奔关陇军阀宇文泰。

同年,高欢立年仅十一岁的元善见做了皇帝,即孝静帝,并迁都于邺(今河南安阳北至河北临漳南),这就是东魏政权。

投奔宇文泰的孝武帝元修因与宇文泰有隙,被宇文泰毒死,由宇文泰拥立魏孝文帝的孙子元宝炬为帝由,即魏文昭帝。国号“大魏”,与高欢所掌控的东魏、南梁对立,建都长安(今西安汉长安城遗址),政权实由宇文泰掌握。这就是历史上的西魏政权。这时候的西魏由权臣宇文泰把持。公元556年,宇文泰病死,由侄宇文护承继。公元557年宇文护迫使魏恭帝禅让于宇文觉,建立了北周政权,西魏正式灭亡。北周就是北魏的延续。

2. 北周朝代一共多少年

在南北朝对峙的三个王朝里,北周领土面积最大,但是人口稠密的只有关中地区,西北和西南都是地广人稀,所以人口处于第二位,只有900万人。

北周的兵力也是第二位,分为中军和外军(包括州郡兵、乡兵、镇戍兵)两种。中军以府兵为核心组成,全国共有24开府,主要集中在关中地区,部分分布于陇东地区。每一开府领兵2000人,共24开府,总兵力4.8万人。在改变以往鲜卑人打仗、汉人种地的传统模式后,大量征收汉人入伍,中军兵力也大大增加。

575年伐齐时,北周发兵17万人,其中2/3为中军,余为外军。576年再次伐齐时,发兵14.5万人,全为中军。灭北齐后,北周的中、外军总兵力已经达到50万以上。

北齐继承了中原的精华地带,领土包括河北、河南、山东、山西以及苏北、皖北,全国人口超过2000万。

北齐的核心主要为六镇流民及关东士族,重武轻文,军力比较强盛。开国时的六镇兵加山东汉兵有24万,洛阳六坊有近二十万,夺取江淮后,在淮南又征兵十万。此外洛阳兵和幽州兵有十万,算下来一共六十余万。

南陈国土不多,只有长江以南地区,人口也只有200万,所以兵力不足二十万。至569年开始陆续收复淮南及部份淮北之地,并且一度夺下北齐长江以北之地(573年—577年) 。到陈末时受北周入侵使得国土减少,仅剩长江以南至交广地区。

3. 北朝北周

南北朝是指从公元420年~公元589年间,南朝与北朝的合称。北朝的朝代有:北魏,北魏又分裂成了东魏和西魏,然后是北齐取代了东魏,北周取代了西魏,北周又灭掉了北齐。南朝则比较简略,先后是宋、齐、梁、陈。

十六国后期,一个极为落后的少数民族鲜卑族拓跋部落逐渐强盛起来,北魏道武帝拓跋圭从386年建国之初,就非常重视 汉族文化,很快,在他的亲汉举措不久打败后燕入主中原,在建立北魏政权(386-534年)之后,又消灭各割据政权,统一了北方,结束了北部中国长期混战的局面。中国北方开始进入北朝时期。

  按照史家的习惯,公元439年,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往往被视为北朝的起始之年。

  北魏立国一百五十年,历经9代12帝,是南北朝历史影响最大的一个王朝

  公元423年十一月,北魏世祖拓跋焘(被后人追谥为太武帝)即位。在他统一北方期间,北方已经逐渐开始恢复了生产力,中原百姓民心也倾向于北魏。太武帝非常善于使用骑兵,先后多次引轻骑兵攻伐大漠,击溃 柔然,柔西逃。后者便成为后来 威震欧洲的 阿尔瓦人。灭亡了赫连夏, 北燕, 北凉,又西逐吐谷浑赶出中原,北方统一。

  北魏前期以平城(今山西大同)为都,后来孝文帝大举实行汉化,政治中心也迁徙到中原腹地洛阳。

  北魏初期,实行宗主督护制,从5世纪下半期开始,其汉化趋势加快,开创了北魏黄金时代的正是 北魏孝文帝 元宏。公元493年孝文帝迁都 洛阳,在迁都洛阳的同时,孝文帝将鲜卑族拓跋姓氏改为元,此外他还禁止使用鲜卑语,禁止穿带鲜卑服饰,并颁诏宣布吸收汉族文化。孝文帝企图通过限制自身文化,来达到与汉族融合的目的。孝文帝实行三长制,颁布均田制,迁都洛阳,推行了一系列改革鲜卑旧俗的措施。通过孝文帝的一系列改革,使得汉族的先进文化及先进的 政治制度完全融入了北魏的统治中,中国的北方已经开始进入了其 民族融合的阶段。

  孝文帝死后,由于部分守旧贵族和鲜卑武人的反对。北魏统治者逐渐废弃了以前的民族和解政策,又恢复了鲜卑族的特权,于是新的矛盾产生了,北魏开始逐步走向衰落。孝明帝正光四年(523年),六镇起兵,北魏陷入分裂和内战。给中国历史吹入融合新风的鲜卑族逐渐融入到中华民族的大家族中。不久,连鲜卑族姓氏也烟消云散。但企盼民族大融合的孝文帝的美好意愿却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廊中镌刻出不可磨灭的丰碑,昭示出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历史性进程。

  北魏孝武帝末年,权臣高欢、宇文泰将北魏辖区切割成东、西两块。东魏(534-550年)以邺城为都,历1主16年,西魏(535-556年)都长安,经3帝,共享国22年。东、西魏先后被北齐(550-577年)和北周(557-581年)取代。北齐是鲜卑化汉人高氏所建的政权,立国28年,有3代6帝。公元577年,周灭齐,北方重新统一。北周是宇文鲜卑人统治的王朝,历3代5帝,计24年。公元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废静帝自立,改国号为隋,是为文帝,北朝结束。最终由北方的隋朝(统一之前也叫北隋)灭 南朝陈,重新统一了中国。 南北朝结束。

4. 北周朝多少年历史

北朝(魏齐周)简史

北朝(386年—581年),指中国南北朝时期存在于北方五个朝代的总称。

北朝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从北魏统一北方开始到隋文帝建立隋朝为止,与南方地区相继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对峙,合称南北朝。

北周大定元年(公元581年)二月,周静帝帝位禅让于杨坚,即隋文帝,建立隋朝,北朝结束。

北魏

北魏是鲜卑拓跋部所建,又称元魏(拓跋皇帝为汉化改姓元)。公元395年—439年,通过不懈努力,北魏击灭后燕、后秦、大夏、北凉、西秦、北燕等割据势力。公元439年,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公元493年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大举改革。北魏历经孝文帝改革、六镇之乱后最终分裂为东魏和西魏。

西魏

北魏永熙三年(534年),孝武帝元修,从洛阳逃至长安,投靠宇文泰。次年宇文泰杀孝武帝,立元宝炬为帝,史称西魏,政权实由宇文泰掌握。魏恭帝三年(556年),宇文泰病死,由侄宇文护承继。557年宇文护得将领支持,迫使魏恭帝禅让于宇文觉,西魏灭亡。

东魏

北魏永熙三年(534年),权臣高欢所立的皇帝北魏孝武帝元修不愿做傀儡皇帝,被迫逃往关中投奔关陇军阀宇文泰。高欢拥立年仅十一岁的北魏孝文帝的曾孙元善见为帝,即东魏孝静帝,东魏开始。高欢掌权期间土地兼并情况严重,社会矛盾与民族矛盾尖锐,且屡败于劲敌西魏宇文泰。550年,孝静帝禅位于高欢之子高洋,东魏灭亡。

北齐

东魏权臣高欢死后,长子高澄继专魏政,将篡未篡之时,被家奴刺杀。其弟高洋袭位,高洋废掉东魏的傀儡皇帝孝静帝,于公元550年即帝位。国号齐,史称北齐。北齐于公元577年被北周攻灭,享国二十八年。

北周

由西魏权臣宇文泰奠定国基,由其子宇文觉正式建立。历五帝,共二十四年。西魏恭帝三年(556年),实际掌握西魏政权的宇文泰死后,第三子宇文觉继任大冢宰,自称周公。次年初,他废西魏恭帝自立,国号周,建都于长安(今陕西西安市),史称北周。

北周孝闵帝宇文觉年幼,大权掌握在堂兄宇文护手中。九月,宇文护杀孝闵帝,立宇文毓为帝。武成二年(560年),宇文护又毒死宇文毓,立宇文邕为帝,史称北周武帝。宇文邕十二岁时被封为西魏辅城郡公,后拜大将军,出镇同州。北周武成元年(559年),官任大司空,封鲁国公。宇文邕聪明有远识,性果决,有智谋,能断大事。武成二年(560年)四月,在宇文护的拥立下,即帝位。建德元年(572年)宇文邕诛杀权相宇文护,独掌朝政。宣政元年(578年)五月,周武帝率诸军伐突厥,五道俱进。因病诏停进军。六月,疾甚,还军长安,当月病逝,年仅36岁,传位长子宇文赟。宇文赟二十二岁病逝,传位于静帝(宇文衍)。

建德六年(577年),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

5. 北周朝代历史

北周上一个朝代是西魏。北魏末年,六镇军人发动叛乱,即六镇之乱。出身怀朔镇的晋阳军事集团首领高欢和出身武川镇的关陇军事集团首领宇文泰脱颖而出。高欢控制了山东地区,把持了北魏朝政。魏孝武帝元修不堪忍受,率部出逃关中,投奔宇文泰。北魏由此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东魏由高欢把持,西魏由宇文泰把持。公元557年,宇文泰的侄子宇文护废掉西魏皇帝,拥立宇文泰之子为帝,建立北周。

6. 北周朝代是哪个

不是。一个是朝代名,一个是南北朝的一个国名,2者相差1500多年。

周 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后建立,建都镐京(今陕西西安市南)。历史上称平王东迁以前为西周,以后为东周。公元前256年为秦所灭,共历三十四王,八百多年。

北周,南北朝时期的北朝之一。由西魏权臣宇文泰奠定国基,由其子宇文觉正式建立。历五帝,共二十四年(公元557年—581年)。西魏恭帝三年(公元556年),实际掌握西魏政权的宇文泰死后,长子宇文觉继任大冢宰,自称周公。次年初,他废西魏恭帝自立(孝闵帝),国号周,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市),史称北周。

7. 北周朝代国家情况

北齐和北周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两个南方王朝。北齐追求汉化,强调中原文化;而北周则更加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融合。它们之间的争霸对于中国历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统一北方:北齐和北周的争霸促进了北方的统一,为隋朝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2. 促进文化交流:北齐和北周在文化上有着不同的倾向,但都对中原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有所吸收和融合,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3. 推动政治制度改革:北魏、北齐和北周在政治制度上都有较为显著的变革,如推行科举制度、设立三省六部制等,这些制度的改革为后来唐代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4. 形成多元文化格局:北齐和北周的存在与发展,使得中国北方地区的历史与文化呈现出较为多元的特点,为中国历史文化格局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贡献。

总的来说,北齐和北周的争霸虽然短暂,但是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历史遗产。

8. 北周朝代表

周武王姬发 (?—前1043年) 前1046年—前1043年在位,3年。

周武王姬发,西周王朝开国君主,周文王次子。因其兄伯邑考被商纣王所杀,故得以继位。他继承父亲遗志,于西元前11世纪消灭商朝,夺取全国政权,建立了西周王朝,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政治才能,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死后谥号“武”,史称周武王。

周成王姬诵 (公元前1055年—前1021年) 前1042年—前1021年在位,22年。

周成王,汉族,姓姬,名诵,是中国西周第二代国王,谥号成王。

管叔、蔡叔不信任周公,挟殷商后代武庚一起作乱反叛,史称“三监之乱”。周公奉成王之命东征讨伐,平定叛乱。成王长大,亲自执掌政权后,大封诸侯,加强宗法统治权力,命召公营建洛邑(今河南洛阳市西),后来成为东周的都城。成王还命令周公制礼作乐,规划各项规章制度,奠定了西周王朝的基础。

周公、召公率师征服淮夷及在淮夷之北的奄国,使统治范围进一步扩大。成王时期,社会安定,人民和睦,歌颂太平盛世之声不绝于耳。成王与其子康王统治时期,合称成康之治,是周代的兴盛时期。

周康王姬钊 前1020年—前996年在位,25年。

周康王姬钊,生卒年不详。汉族,周成王之子,成王死后继位,在位26年,病死于镐京,葬于毕原。姬钊继位时,召公、毕公为他举行了隆重的登基仪式。

姬钊在位时,不断攻伐鬼方(今陕西省西北部)和东南各地,掠夺奴隶和土地,分赏给诸侯、大夫。其在位期间,国力强盛,天下统一,经济、文化繁荣,社会安定,史书载,“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错四十余年不用”。姬钊死后的庙号为康王。后世将这段时期和成王末年的统治誉为“成康之治”。

周昭王姬瑕(?—公元前1002年) 前995年—前997年在位,3年。

周昭王姬瑕,中国周朝第四代王,周康王之子。汉族,镐京(今陕西长安县境)人。昭王欲继承成康事业,继续扩大周的疆域,从昭王十六年开始,亲率大军南征荆楚,经由唐(今湖北随州西北)、厉(今湖北随州北)、曾(今湖北随州)、夔(今湖北秭归东),直至江汉地区,大获财宝,铸器铭功。昭王十九年,他亲自统帅六师军队南攻楚国,全军覆没,昭王死于汉水之滨。南征的失败,不仅是周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也是楚国强大到足以与周王朝抗衡的一个标志,后来楚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雄踞南方,问鼎周疆。

周穆王姬满 前996年—前992年在位,5年。

姬满,即周穆王,姬姓,名满,昭王之子,周王朝第五位帝王。 他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最富于传奇色彩的帝王之一,世称“穆天子”。

穆天子东征西讨,范围之广,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通过他的征伐,周王朝顺利扩大疆土,加强对四方蛮夷的统治力度,有力地巩固了周王朝的统治,是在文武成康四代统治者积累的强国之本基础上,得以展现的大邦周威信的强势证明。

然而,常年征讨,天子不在朝堂,导致朝政松弛,自穆王之后,周王朝开始由盛而衰。

周共王姬繄扈 前922年—前900年在位,23年。

周共王姬繄扈(yī hù),穆王子,西周第六代国王,生卒年不详,穆王死后继位。在位22年,病死,葬于毕原谥号共(gōng)王。西周青铜器铭文多称他为龚王。

姬黳扈继位时,国家因穆王远游,耗费了巨量财富,弄得国家财政十分空虚,经济上渐渐难以支持。但是,在许多场合又不得不维持着天子的架子。如为了表示赏罚分明,共王不得不将都城附近的土地陆继分封给诸侯和大夫,使自己直接支配的地域越来越小,收入越来越少。周王朝开始衰落下去。 姬病死后的庙号为共王。

周懿王姬囏 前899年—前892年在位,8年。

周懿王姬囏(jiān),西周第七代国王,周共王之子,谥号懿王,公元前899年(懿王元年)4月21日凌晨5时48分发生日食。姬囏生性懦弱,继位后政治日趋腐败,国势更加衰落,由于西戎屡次进攻,他被迫将都城迁往槐里(今陕西省兴平市东南)。

周孝王姬方(?—前886年) 前892年—前886年在位,7年。

周孝王姬方,西周第八代国王,谥号周孝王。周共王弟弟,周懿王叔父。周懿王病死后夺位。在位6年,病死,葬处不明。

公元前892年,周懿王病死,理应由太子姬燮继位,但是太子懦弱无能,能干的皇叔姬辟方就乘机夺取了王位。

姬辟方即位后,一心试图复举周朝。他先振兴军力,在汧水、渭水之间的草原上开辟了一个大牧场,用重金招募行家来养马。有个应募者名叫非子,养的马匹匹膘肥腿壮,一年下来,马的匹数增加了一倍多,姬辟方十分满意,就将秦地几十里的土地封给他,做了附庸于邻近大诸侯的小国国君,这就是日后统一中国的秦朝的发源地。但姬辟方没有能等到实现振兴周室的理想,就病死了。陕西眉县杨家村出土《逨盘》铭文作考王。

周夷王姬燮 前885年—前878年在位,8年。

周夷王姬燮,西周第九代国王,周懿王子,周孝王侄孙。《史记》称他为夷王,西周青铜器铭文多称他为彳屖王。

夷王三年“烹齐哀公于鼎”。夷王七年,命虢公帅师伐太原之戎,至于俞泉,获马千匹。当周夷王之时,王室微,诸侯或不朝,相伐。根据虢季子白盘铭文记载,周夷王曾命虢季子白率军大败严狁。

周夷王死后由其子周厉王姬胡继位。

周厉王姬胡(前877年—前841年) 前858—前841年在位,18年。

他在位期间,横征暴敛,加重了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同时还剥夺了一些贵族的权力,任用荣夷为卿士,实行“专利”,将社会财富和资源垄断起来。因此招致了贵族和平民的不满。他还不断南征荆楚,西北方面又防御游牧部落,西北戎狄,特别是猃狁,不时入侵。与周边的少数民族也有矛盾。曾臣服于周的东南淮夷不堪承受压榨,奋起反抗。

周厉王为压制国人的不满,任用卫巫监视口出怨言的人,发现就立即杀死,这些引得国内各项矛盾愈来愈尖锐。公元前841年,发生了国人暴动,人民包围了王宫,袭击厉王,他仓皇而逃,后于公元前828年死于彘(今山西霍县)。

共和 前841年—前828年,13年。

前841年,周厉王出逃后,召公(召穆公虎)、周公(周定公)管理朝政,号为共和(一说由诸侯共伯和摄行政事)。共和十四年(前828年),厉王死于流放地彘( 今山西霍县),大臣拥立静为王。

周宣王姬静(靖) 前828年—前782年在位,46年。

周宣王姬静(靖),中国周朝第十一位王,周厉王之子,汉族,死后被追谥为世宗。厉王时国人暴动,大臣召穆公虎将太子静隐藏在自己家中,被国人包围。召公以己子代替太子,使太子得以脱身。前828年(共和十四年),厉王死于流放地彘( 今山西霍县),大臣拥立静为王。宣王即位后,整顿朝政,使已衰落的周朝一时复兴。宣王的主要功业是讨伐侵扰周朝的戎、狄和淮夷。

周幽王姬宫湦(前795年—前771年) 前782年—前771年在位,11年。

周幽王姬宫湦(涅、湼),周宣王(姬静,周朝第十一位王)的儿子,西周末代君主。出生于公元前795年(周宣王三十三年)。公元前782年(宣王四十六年)即位,以明年为元年。继位后,自然灾害严重,泾、渭、洛“三川皆震”。他贪婪腐败,不问政事,重用“为人佞巧,善谀好利”的虢石父进行专利,引起国人强烈不满。又废嫡立庶,废除申后及太子宜臼,立褒姒为后及其子伯服为太子,并加害太子宜臼,致使申侯、缯侯和犬戎各部攻宗周。周幽王为取悦褒姒,数举骊山烽火,失信于诸侯。结果,被犬戎兵杀死于骊山之下,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9. 北周朝代地图

一、 韦孝宽(509年-580年),名宽,字孝宽,以字行于世。京兆杜陵(陕西西安南)人,南北朝时期北魏、 西魏 、北周杰出的军事家。韦孝宽可以说是北周时期的第一名将,更有甚者把他称为南北朝第一名将。

二、贺兰祥(515~562年),字盛乐,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县)人,鲜卑族。北周开国元勋,北周文帝宇文泰外甥。

三、 王轨(?~579年),本姓乌丸,字毗沙门,太原郡祁县(今山西祁县人)人,鲜卑族。北周时期名将。

四、梁士彦(515-586年),字相如,安定郡(今甘肃省泾川县)人。北周大臣、名将。

世界顶级服饰品牌有哪些?

夏季潮流服饰有哪几种好看的类型

今年流行什么服装,2016年最流行的服饰款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