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宋朝奢侈生活
原因:
1.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2.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产品日益增多丰富);
3.社会环境相对稳定,战乱较少;
4.文化科技的进步(中国古代很多的重大发明大多是在宋代成型和得到广泛应用);
5.统治者对待商业的政策和态度较宽松.
表现和影响:
因为长年对外捐贡,同时土地大片丢失百姓南迁造成地少人多的局面,因此流动人口大量涌入城市促进手工业的发展进而商业也随之繁荣,以及为满足宋朝皇家奢侈生活但半壁江山按农业发展是无法以原有的形式供养国家开支,故而由农业国转向商业国。
2. 宋代的奢靡之风
宋代,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刺激影响下,整个社会弥漫着奢靡的风气,这种奢靡之风在饮食、服饰、居住和建筑、婚姻丧葬等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表现十分突出.宋代社会的奢靡之风对整个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3. 宋朝奢侈品
香篆也稱為香印,從宋代起,出現了各種香材研磨混合的方法,稱之為合香。合香加蜜後可製成香丸、香餅,也可以粉末的形式使用。為了便於點燃,合香粉可用模具壓印成固定字形或花樣,然後點燃,循序燃盡。這種方式稱之為“香篆“。壓香印的模子稱之為”香篆模“。在宋人筆記中有印香的記載。《夢粱錄》卷十三,“諸色雜貨”雲:“且如供香印盤者,各管定鋪席人家,每日印香而去,遇見支請香錢而已。王建《香印》 詩“闲坐印香燒,滿戶松柏氣“。
-- 香篆製作 --
1.理香灰(將香灰倒入器皿中,約器皿的3分之2,將灰打松)
2.平灰(使用平爐器將香灰理平,香灰不能過松)
3.放入香模(雙手手指由內向外輕輕的將香模放入器皿的中央)
4.填香粉(使用香勺在圖案的凹槽處放入適量的香粉,再輕輕的用香鏟推平)
5.起香模(雙手手指由内向外輕輕的將香模从器皿中慢慢拿起)
6.切香(將線香點燃,把火點切入,引燃香粉)
7.品香(因燃點大,所以不要太近聞)
4. 宋朝奢侈生活怎么样
北宋时期杰出的社会特点:1.天下分裂,没有实现大一统。先是北宋、辽、西夏相对峙,后是南宋、金、西夏相对峙。
2.民族矛盾尖锐。辽宋夏金等不同民族建立的王朝之间多次相互征战。西夏军队、金军在宋朝境内烧杀抢掠。同一个王朝内部的不同民族间也存在尖锐的矛盾。例如,辽朝境内契丹人与女真人之间的矛盾冲突。
3.文化交流加强,促进民族融合。契丹人、党项人、女真人逐渐接受汉人的文化。
4.各民族经济文化都有发展。契丹、党项人的封建化不断加强,创造出了自己民族的灿烂文化。女真人从氏族公社时期发展到奴隶制阶段,后又过渡到封建时代。
汉族文化也有发展,如宋词、散文(唐宋八大家中,宋朝占六个)最具代表性。科技进步明显,活字印刷发明和应用,著名的科技制作《梦溪笔谈》也在这时出现。
契丹、党项、女真等民族生产力进步迅速(主要是借鉴了汉人的成果)。宋朝境内社会经济发展成果显著,商业繁荣,农业收成丰硕,政府财政收入大增。陶瓷制造业无论规模还是技术水平都超过了唐代。
5.北宋灭亡后,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南方经济发展水平超过了北方,经济中心由北向南转移。
6.海外贸易发展,宋朝瓷器远销世界各地。宋朝人民的城市坊间生活发展。宋朝与辽、金、西夏征战,经常(不是全部)战败,被迫妥协,送辽金夏“岁币”(银两、丝绸、茶叶等)。最著名的是,宋真宗时期,北宋与辽朝定下“澶渊之盟”。
5. 宋朝官员奢侈
宋朝宰相有:
1、范质(911年—964年),字文素,大名宗城(今河北邢台市威县)人。五代后周时期至北宋初年宰相。范质自幼好学,博学多闻。后唐长兴四年(933年)登进士第,官至户部侍郎。后周建立后,历任兵部侍郎、枢密副使等职。显德六年(959年),周世宗病危,托孤于范质等人。
获封萧国公。陈桥兵变后,范质与宰相王溥、魏仁浦被迫拥立赵匡胤为天子。曾举荐赵普、吕庆余、窦仪等人。乾德元年(963年),封鲁国公。次年罢相。同年九月去世,获赠中书令。
2、王溥(公元922年-公元982年),字齐物,宋初并州祁人。历任后周太祖、周世宗、周恭帝、宋太祖——两代四朝宰相,又为著名之史学大家,编撰《世宗实录》、《唐会要》、《五代会要》——三部史籍共170卷。
出生于官宦世家,乾祐年间,甲科进士第一名,任秘书郎,广顺三年(公元953年),官至宰相。乾德二年(公元964年)正月,罢相,任太子少保。
王溥任丞相十年,三次迁升一品。太平兴国初年(公元976年),封为祁国公,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八月去世。朝廷停朝两天,赠侍中,谥文献。
3、魏仁浦(911年—969年),字道济。卫州汲县(今河南卫辉市)人。五代后周至北宋初年宰相。历官后晋小吏、后周枢密都承旨、中书侍郎、平章事,居高位而不念私怨,宋初,进位右仆射,从征太原中途病死。
他为人清静俭朴、宽容大度,能言善辩、足智多谋、与人为善、左右逢源。“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可以说是他心胸的体现。他博闻强记,殚精竭虑,为后周统一北方立下了汗马功劳。
4、沈义伦(909—987),因避太宗光义名讳而单名伦,字顺宜,开封太康(今属河南)人。北宋的开国功臣之一,在太祖和太宗两朝执掌财政大权,后任宰相。沈义伦少习《三礼》,以讲学授徒为生。沈义伦是赵匡胤霸府幕僚中继赵普之后第二个升任宰相。曾经因得罪卢多逊被罢相。
5、李沆(hàng)(947年-1004年7月23日),字太初,洺州肥乡(河北邯郸)人。北宋时期名相、诗人。太平兴国五年(980年),李沆登进士第,任将作监丞、通判潭州,召直史馆。累迁至礼部侍郎兼太子宾客,辅导太子赵恒(宋真宗)。
至道三年(997年),真宗即位,拜户部侍郎、参知政事。咸平元年(998年),拜平章事、监修国史。次年,改中书侍郎,拜东京留守。咸平四年(1001年),加门下侍郎。咸平五年(1002年),加尚书右仆射。
6. 北宋奢侈
宋朝公务员工资=固定工资+免税职田+衣粮+茶酒+薪炭宋朝百官的俸禄在历代封建王朝中最为优厚,月薪饷最高达400贯(一贯为千文),是汉代的10倍,清代的2至6倍。除俸钱外,还有禄米,宋朝大小官员锦衣美食,生活奢华。正一品官,月领禄米150石,俸钱12万文,外加每年绫20匹,罗1匹,绵50两;从九品官,月禄米5石,俸钱8000文,外加每年绵12两。除以上薪饷外,各种福利补贴名目繁多,计有茶酒钱、厨料钱、薪炭钱、马料钱,等等。官员家中役使的仆人衣食及工钱也由政府"埋单"。宋朝官员的薪饷: 正一品官月领禄米150石+月俸钱12万文+年领绫20匹,罗1匹,绵50两 注:一石米约值400文,折算成60000文,相当于人民币1.8万元,俸钱相当于人民币3.6万元,月领5.4万,外加绫20匹,罗1匹,绵50两。 宋朝的不少官员还能领取两份薪饷,即兼官兼俸,名曰"职钱"。如王安石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身份判江宁府,既领取宰相级官员的俸禄,还能拿到州府级官员的薪水。两者相加,数目更是可观。有人曾作过一估算,宋代宰相、枢密使等高官仅年俸钱,便相当于北宋中期24000亩土地的收入。
7. 宋代奢侈之风的影响
宋代作为重新将五代十国一统之后的朝代,在服饰上面延续了唐代和五代的服饰,但偏偏又独自形成了宋代独特的服饰。唐代服饰华丽、大气而且大胆,宋代却又质朴和简略这是一种服饰上的很大差异。虽然宋代服饰没有那么鲜艳,但在很大程度上是文化背景的不同。
谈起宋代就不得不谈宋代文官,华夏文明两千年,宋代文人可谓是达到了历史地位最高。范仲淹、晏殊、蔡襄、王安石各大词人层出不穷。这是因为宋太祖的重文轻武政策带来的结果,唐之所以被推翻就是因为把军权下放到了各个省导致军阀割据,作为一统天下的赵匡胤自然不会让这种事情发生,开启了一系列的限制武将的政策。
兴科举,重文风的社会风气带来了文人蓬勃时期。宋代的科举制度的改革可谓是促进了文化上的繁荣,在宋朝以前科举制度往往是门阀贵族所掌控,在科举改革以后越来越多的寒门子弟走向了科举。越是寒门越是中官那就越对朝廷忠心。于是读书的风气在民间传遍,成为“男儿与遂生平志,六经勤向窗前读”的文化氛围。
随着科举的进行,越来越多的士人进入了朝廷,而这种重文风的倾向体现在对文官的丰厚福利和待遇。世人都以文人雅士为做人标准,此时文人的形象在社会中大大增加,那么文人的审美就会影响到世人的审美。这种审美到了服饰之上就是一种奇特的文人气质:儒雅,简朴。所以人们对服饰上的颜色就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唐代的绚丽,宋代的朴素给人一种展现文人当家的时代,从文武百官到了平民百姓都在进行着复古的儒雅化,可见文人的影响力不是一般的大。
在宋太祖刚刚建国之后,正是休养生息的时候。宋初的皇帝往往以节俭为美德,对奢侈的珠宝反而不太喜欢,甚至缩减宫中用品来援助各地的灾情。所以这些华丽的金丝和珠宝服饰在宋代服饰上出现得还是比较少的。奢靡之风盛行不起来,而文人又洁身自傲,对于孔圣人书中的金财珠宝如粪土铭记在心。所以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服饰奢靡风的变化。
上行下效在宋朝是十分重视的,这往往是理学在君王的制约上。“存天理、灭人欲”使得君王不再拥有个人的人性更多的是天子的威严和对百姓的爱戴。所以皇帝往往对自己的欲望加以克制来鸣警世人,并且君王的所作所为往往受到文官的制约和纳谏,足以看出君王的行为带来的影响。
君王行为与天理连接起来这更加束缚了皇权的灵活性,这种束缚在君王和百姓之间成为了见怪不怪的现象。所以在服饰文化上都以君王所倡导的为主,在宋代君王内部的服饰变化是非常大的,超过了任何一个朝代,这种服饰变化不是更加的奢靡或者简约,而是呈现了不同的文化意义。
在这君王节俭的风气下,王公贵族和大户人家更不能高于帝王,纷纷以节俭为美德,加之文人的歌颂所以不管是服饰还是器具都是以简约化而出名。这种风气便影响到百姓的生活,所以百姓也不贪图荣华富贵都安安稳稳的农耕,服饰更是简约,往往穿一大袍就去农耕。
宋明理学是儒家在宋朝时的发展,融合了道教和佛教的思想对于孔孟之道加以传承成为社会的思潮。而服饰作为一种文化的代表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当时主流思想的影响。在宋代三纲五常和纲常礼教更是严明,作为文官深受宋明理学的影响对于“礼”更是严格尊崇。
这种礼数是一种严格的等级观念,来源于周礼,孔子一行人在春秋战国的努力就是竭尽全力把时代回归于周礼的统治之中。将君主人伦的关系加以严格,强调了高低贵贱之分,随着不断地发展服饰也随着这种制度加以改变。试图恢复周礼带来的等级秩序,在服饰上往往添加一些明显的图案来区分之间的等级观念,这与当时强调与孔孟之学相匹配是相同的。
所以君王的服饰,在宋代改变次数是十分多的,目的是一样的是将等级完全地分离,这是周礼的一种表现。可以说在宋代对于孔孟之学出现了比其他几代更加完整的传承。
随着孔孟之学的兴起,对于儒学更是复苏,服饰常常以儒家朴素为风向。论语中记载: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是一种倡导淡雅、简朴的审美追求。与其说宋代服饰是儒家的影响不如说宋代服饰是儒学的代表,这种审美倾向将会深入整个宋朝形成独特的服饰文化。
服饰作为一种精神文化的物质代表往往对研究一个朝代拥有者重要的意义,服饰的文化更是中华文明的文化。不管是从周到清服饰都是在不断地变化,可以认为每个朝代想要区分与前朝之间的联系但都是从继承中得到了发展形成每个朝代独特的文化。
而且从服饰的变化来看,可以看出各个朝代之间民族融合的趋向。服饰的变化反而出现了不同地区的服饰特点融合,也就是民族融合的趋向,不管是唐代与少数民族的往来还是宋代被少数民族进行侵略。这都是在民族之间的交流从而带动了服饰文化的交流,作为当时的服通过这种服饰文化更能体现民族融合的趋势这对华夏民族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
8. 宋朝奢靡
一、科学
1.三大发明:火药、活字印刷和指南针都完善于宋,这都改变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
2.培养出双季栽植的水稻,大面积种植茶叶,棉花成为普及性农作物,使得物质丰富。
4.火药的发明推动了火箭、火枪、火炮、地雷、火毬等兵器革命,技术领先世界。
5.北宋制定的《统天历》,测定一年为365.2425日,与现代数值只差26秒,欧洲500多年后才算出这个数据。
6.拥有人类历史上最庞大的帆船舰队,远航至阿拉伯、东非、印度、东南亚和朝鲜、日本。
7.发明的算盘成为东亚商人的主要计算工具,一直沿用到现代。
8.《太平圣惠方》收录中药处方16834个,《圣济录》是医学百科全书,《政和本草》记录药材1558种,是部完备的药物学著作。
9.南宋的宋慈创作《洗冤集录》,涉及验伤、验尸、血型鉴定、死伤鉴别、检骨等,是世界上最早的法医学著作。
二、艺术
1.绘画:赵佶做皇帝不行,但对绘画艺术的贡献不可否认。他资助大量绘画人才,黄筌的花卉、李公麟的人物、米芾的山水、徽宗本人的花鸟都是卓绝于世。
2.瓷器:宋磁在文化艺术上是空前绝后的,特别受西方人青睐,后世将宋代五大明窑称为“千古绝唱”。可惜很多精美工艺已经失传。
邓广铭说过:“宋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是空前绝后的。”然而,元朝以后,人们大都轻蔑宋朝。相比之下,人们更喜欢回忆强汉、盛唐,甚至鼓吹大明、大清。
如果我们不只看王侯将相的“千秋伟业”,而是看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也许观点会有所变化。
三、政治
1.宋朝文官出任国防部长(枢密院)多被后世诟病,很多人将宋朝军事无能也归咎于此。但这种军无常帅,帅无常军的模式是现代化军队的基本制度。
2.开封城破后,赵匡胤刻在太庙的祖训得以外传:“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行戮,亦不得连坐支属”、“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宋朝皇帝基本都遵守)
3.宋朝的开明达到巅峰。庙堂之上,君臣争论不休。包拯吐沫横飞,仁宗不得不以绢试脸,而包拯只当不见。宋代是知识分子最滋润的朝代。
4.政见相斗最多只是贬谪。王安石、欧阳修、司马光、苏轼政见虽不和,但私交不错。欧阳修死后,给予最高评价的不是同党,而是政敌王安石。唐宋八大家中六家出在宋朝,绝非偶然。
四、教育
1.学术开明。宋代的哲学、伦理、教育、科学、文学、艺术、医学、工艺百花齐放,是中国历史上自春秋战国以来第二个学术自由高峰。
2.教育发达。除了国子学,太学等,还有专业性很强的武学、律学、算学、画学、书学、医学等。宋徽宗时,由官府负担食宿的学生多达15万人,这在当时的世界绝无仅有。
3.言论自由。除了官办学校,私人讲学授徒蔚然成风。闻名全国的四大书院,石鼓、岳麓、白鹿洞、应天书院均繁荣于宋。
五、改制
1.汉朝从建立到灭亡一直没有逃离外戚之祸,此外还大搞诸王分封。西晋就是毁于诸王分封,八王之乱导致西晋灭亡,中原地区首次丧于外族。
2.唐朝重武轻文,手握军政大权的藩镇最终尾大不掉。重用北方蛮族扩展版图反而引发安史之乱,西域、蒙古、河西走廊全部丢失,甚至河北都被攻陷好几次,最终形成的五代十国是秦以来最严重的分裂。
3.宋建国后,打破门阀贵族的格局,解决官僚世的弊端。科举选拔人才为历代之最,寒门士子,农桑人家的底层学子均可出入庙堂。(唐代录取进士,每次不过20多人。宋代每次录取多达300人,甚至5、600人)
六、经济
1.宋朝的经济占当时世界60%,其中70%的税收来自工商业。直到清末,工商收入才再次超过农业。
2.北宋的年财政收入一般为9000万贯文左右,最高时达16000万贯文,半壁江山的南宋也高达10000万贯文。按1贯铜钱折算1两白银,明朝还不到北宋的1/10,清朝乾隆时才勉强达到一半,而人口却已是宋朝的2到3倍。
3.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仅有的2个,没有爆发全国性起义的大王朝之一。我们以为宋代百姓苦不堪言,很大程度上受“水浒传”影响。先不说虚构成分,就书中的梁山好汉们大多也是受人迫害、或犯罪、或被擒、被骗上梁山的。真正没饭吃,活不下去上梁山的有几人?
4.当时的欧洲商人来到宋朝后,不禁感叹欧洲君主的生活水平,还比不上东京汴梁看城门的小兵。有位北宋大臣看到农夫走卒居然穿丝制的鞋子,不禁抱怨世风奢靡。
5.10万户以上的城市唐代只有十余个,宋代发展到40个。汴京和临安是继长安、洛阳、南京后,世界上第4、第5个超过百万人口的城市。
七.战争
然而,刚刚萌芽的繁荣,却被北方凌冽的寒风吹得无影无踪!
蒙古铁蹄用无条件投降或屠城的方式,踏遍欧亚地区。元灭金,人口下降89%,最强大的阿拉伯(花喇子模等)、波斯仅几个月就被蒙古灭掉,而南宋抵抗了半个世纪。最终,蒙古人不得不利用投降的汉人,分化和瓦解南宋军民的抵抗
9. 宋朝贵族的精致生活
做饭,在水浒中不管是潘金莲还是顾大嫂都做的一手好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