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日韩服饰 > 正文

瑶族服饰搭配图片(瑶族服饰搭配图片男)

1. 瑶族服饰搭配图片男

文山瑶族的特点是大分散、小聚居,居住在山区,有自己的语言,没本民族自己的文字。每年农历十月十六日,文山瑶族统一过盘王节,跳独具特色的行朝舞。度戒,是瑶族金门、尤勉支系必须履行的宗教仪式。是对瑶族男青年进行伦理道德教育的一种方式,因此也叫成人礼。

2. 瑶族服饰搭配图片男生

瑶族男子的头饰有如下三种:一有的分别包红、黑、白蓝头巾;二有的留长发,在头顶上束发髻,扎红头绳或盘长发。广东连南县八排瑶和广西南丹县白裤瑶男子至今仍盛行这一头饰;三有的男子不留长发,也不包头巾,与当地汉族无异。

3. 瑶族服装图片男

一、瑶族花棍舞的形态特征:

1、丰富的表现内容

瑶族花棍舞的内容与其居住环境有密切关系,瑶民主要居住在山林里。主要靠游山狩猎、刀耕火种生存。有表现瑶家人的“狩猎舞”和庆祝丰收、从事农活的“丰收舞”、“农事舞”:表演者手挥花棍而舞。表示驱邪赶鬼,有表现瑶家人的“祭祀舞”;瑶族人民爱唱山歌、民歌。特别是男女对歌,有表现瑶家人日常生活的“生活舞”、“节庆舞”等,充分展示了瑶族花棍舞艺术的无穷魅力。

2、完整的表演程式

花棍舞的魅力在于它的舞蹈表演性强,形式多样。在表演时,人数较多,有着完整的的表演程式。在上场之前必须有一领头的人示意,接着所有人齐吆喝一声“嘿嘿……”后集体出场,并随着欢快的音乐节奏有规则的相互穿插,变换队形,有男女对跳、圈舞等等,舞至高潮时,众人齐发出“嘿嘿……”声,同时挥舞花棍集体退场或直接造型结束。

3、简朴的舞蹈特征

从舞蹈动作上看,瑶族花棍舞具有民俗文化的原始特点。花棍舞的舞蹈特征是步法简练,动作古朴、优美,有独特、规范的舞蹈动作。

花棍舞的动作一般是单手转动花棍,也可双手握花棍转动。转动时,可在身体的上下、前后、左右等多个方向抖动和转动花棍,时而用花棍的两头敲打身体的多个部位,如肩、腰、脚、臀部等。

花棍舞要求脚的动作、步法变化多样,如原地屈膝、行进、踢步(前踢、后踢)、跳踢步、矮子步、摇步、跳蹲步、山羊步、滑步等几十种步法,与耍花棍相互配合。随着欢快的音乐声,不断的进行队形变化,形成一片壮观而热闹的场面。表演朴实而极富情趣。

4、明快的音乐特征

全南县瑶族人民爱唱山歌。瑶族花棍舞的音乐多源自瑶族山歌,以三声音阶为主。瑶族山歌分“长面中”、“短面中”两种。长面中节奏较自由,大多数落音均为自由延长音。衬词较多;短面中较明快,多为3/8拍子节奏,节拍较为规整。音域不宽,多为四小节一句共四句十六小节的方整性乐段结构。两者音调都是由“do mi sol”组成,mi do之间大三度的下滑音圆润自然。

二、瑶族花棍舞的审美意蕴:

花棍舞蕴涵了全南县瑶族人丰富的审美趣味和美学追求,优美动听的歌声,婀娜多姿的舞蹈以及节奏明快的音乐,描绘出一幅幅瑶族人民生活乐趣的美丽画卷。瑶族人对美的理解别出心裁,独具一格,追求“自然美”是瑶族花棍舞的审美基础和本色。无论是来自繁华的都市,还是乡村僻野。都会被这浓郁的美学情趣所感染,从中得到赏心悦目的审美享受。

1、民族精神价值

全南县瑶族花棍舞再现了瑶族游山狩猎、种植苞米薯芋和培育香菇等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既有民族的血和泪。也有民族的自尊自爱自强,反映了瑶族人民热爱劳动、不畏艰险、热爱生活、顽强生存的民族精神。建国前,瑶族人民社会地位低下,遭受的压迫和苦难比汉族劳动群众更为深重,建国后,瑶族人民与汉族人民一样翻身作主人,参与国家政治活动,从此。瑶族人民过上了和谐幸福的生活。

2、文化艺术价值

全南县瑶族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瑶家人保持着独具特色的服饰、语言和生活习俗。男衫黑色立领,对襟布扣;女衫蓝色斜开襟,陪以镶有花边装饰的短围裙。他们衣裤的衣领口、袖口、裤足边均装饰有两条平行白边。男性用2米多长、10厘米宽,两头绣有花饰的黑色围布裹头。女性用两块正方形的布叠合整齐,四边用彩线镶联,前面两角任其翘起,后面两角缩成半圆。做成略成三角形头帕,供结婚后戴扎,未婚女子则用彩条花巾扎束。瑶族服饰虽不追求色彩的鲜艳,但依然显得朴实而活泼。每逢喜庆节日,他们都会身着漂亮的瑶族服饰,忘情的跳起花棍舞,展现他们的民族风情和幸福生活。

3、旅游开发价值

2001年,由作曲家袁大位作曲,舞蹈家肖建荣、谢筱春编导的民族风情舞《瑶族花棍舞》在全国少数民族文艺调演中获奖;2002年,由赣州市委、市政府主办。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承办的赣南优秀民间民俗艺术调演中,歌甜舞美,风情浓郁的全南《瑶族花棍舞》,把瑶族明晰的舞蹈形象从大山深处带了出来,表达了瑶族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愿望;2003年,在“腾飞全南”纪念全南建县100周年文艺演出中,全南县瑶族花棍舞表演队表演的舞蹈《花棍舞》深受观众们的喜爱:近几年来,赣南举办了几次重大的活动等,在活动中,都有花棍舞表演。国内外来宾都被花棍舞那精湛的技艺、精彩的表演所吸引并赞叹不已。自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全南县投资200多万元为瑶族同胞铺通了12公里长的通村公路,大力改善瑶寨的居住、生态环境。在此基础上,该县挖掘整理当地丰富的民族、民俗文化资源,精心打造以穿瑶族衣、吃竹筒饭、看花棍舞为主要内容的“瑶族风情一日游”线路,吸引了大量县内外游客。瑶山村景区已经形成为当地的旅游品牌。

4. 瑶族服装图片女

瑶族服饰制作工艺一般分为纺纱、织布和织锦三部曲。织布机虽然普通,但要想将经线、纬线、梭子和脚蹬这些机关手、眼、脚协调地操作起来,需要精神的高度集中。此外,还要经过蜡染工艺将布料染色,最后还要编织腰带。像潘继凤这样手艺娴熟的瑶嫂,制作完成一整套瑶族服饰也要花费三年的时间。

如今,作为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艺的传承人,潘继凤每天除了操持家务以外,还要教授红瑶服饰的制作技艺。

5. 瑶族服装大全

在风俗习惯方面一直保持本民族传统特点,尤其在男女衣着上更为明显。

瑶族妇女善于刺绣,在衣襟、袖口、裤脚镶边处都绣有精美的图案花纹。发结细辫绕于头顶,围以五色细珠,衣襟的颈部至胸前绣有花彩纹饰。

男子则喜欢蓄发盘髻,并以红布或青布包头,穿无领对襟长袖衣,衣外斜挎白布“坎肩”,下着大裤脚长裤。

瑶族男女长到十五、六岁要换掉花帽改包头帕,标志着身体已经发育成熟了。

6. 瑶族服装款式图

  瑶族过去因其居住和服饰等方面的特点不同,曾有“ “过山瑶”、“红头瑶”、 “大板瑶”、“平头瑶”、“蓝靛瑶”、“沙瑶”、“白头瑶”等自称和他称。过山瑶”、“红头瑶”、 “大板瑶”、“平头瑶”、“蓝靛瑶”、“沙瑶”、“白头瑶”等自称和他称。在风俗习惯方面一直保持本民族传统特点,尤其在男女衣着上更为明显。瑶族妇女善于刺绣,在衣襟、袖口、裤脚镶边处都绣有精美的图案花纹。发结细辫绕于头顶,围以五色细珠,衣襟的颈部至胸前绣有花彩纹饰。男子则喜欢蓄发盘髻,并以红布或青布包头,穿无领对襟长袖衣,衣外斜挎白布“坎肩”,下着大裤脚长裤。 瑶族男女长到十五、六岁要换掉花帽改包头帕,标志着身体已经发育成熟了。

  瑶族支系众多,,各支系服饰也不尽相同。所以,过去瑶族曾因服饰的颜色、裤子的式样、头饰的装扮不同而得各种族称。广西南丹瑶族男子穿交领上衣,下着白色大裆紧腿齐膝短裤,因而得“白裤瑶”之称;龙胜的瑶族由于穿红色绣花衣而得“红瑶”之称,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瑶族服饰的色彩、款式之丰富。

7. 瑶族服饰搭配图片男装

1、壮族

壮族是广西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其服饰颜色以蓝、青、黑色为主,也有白色、灰色。在保持主体端庄大气的同时,往往以刺绣、花纹、布料等在衣襟、袖口、领口等细节处做文章,精雕细刻,简约而美观。

2、广西汉 族

广西汉族服饰保留了古代中原地区传统上衣右衽特点,也融入了本地土著民族的元素。生活在桂西北山区的茂密丛林里的“高山汉”,因与壮族相邻,其服饰风格也受到壮族影响,女子多穿蓝色“小匾衣”,系围腰,围腰上镶山形花纹,整体典雅大方,如同蓝天映照下的层层山峦。

3、广西瑶族

支系众多,服饰风格迥异,但大都色彩明艳,图案多样,美观大方,是“好五色衣裳”习俗的生动印证。苗族支系众多,传统元素基本保留在女子服饰中,大多色彩艳丽,造型美观,图案多样,工艺精致。

4、苗族

支系众多,传统元素基本保留在女子服饰中,大多色彩艳丽,造型美观,图案多样,工艺精致。

8. 瑶族服饰搭配图片男士

因为在男生的潜意识里,只有黄花大闺女,才被认为是干净的。

还有一种认识,有的男生有初次癖,不是处女,大概在一起也待不了多久,所以男生一辈子能找到一个黄花大闺女,才被认为是真正属于自己的,被认为是最幸运的。

特别在当今社会,女生接受新事物多,性爱都很开放,在男生眼里,黄花大闺女就太少了。

9. 瑶族服饰配色

瑶兔年限定粉色因为瑶兔年是一种中国新年的称谓,它是一个12年为一个周期,以属相命名的年份序列,而瑶兔年是其中一个具体的年份。瑶兔年被规定为粉色,是因为粉色代表着温柔、甜美和纯洁,也与兔子这种动物的形象相符合。据说,在瑶兔年,人们会在房间中放置粉色的腊梅花来庆祝新年。 中国的属相十二生肖是以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这12种动物为代表。每个属相都有不同的代表性,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出生年份来查找自己的属相。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属相是有着特殊意义和象征意义的元素,被广泛地应用于社交、婚姻、生育等等方面。

10. 瑶族服饰效果图

  云南 瑶族民俗风情  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民族文化,能歌善舞、勤劳勇敢的瑶族共有213.4万多人,瑶族人民世代生息在祖国南方的广西、湖南、云南、广东、江西、海南等省区的山区,是中国南方一个比较典型的山地民族。 这里雨量充沛、森林茂盛,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有得天独厚的植物、动物、矿藏等资源。如有“绿色宝库”之称的江华瑶山,号称为广西最大天然植物王国、“杉木之乡”的金秀大瑶山……  瑶族有自己的语言,瑶语属汉藏语系瑶语族瑶语支,但情况比较复杂,一半以上的人说“勉”话,属苗瑶语族瑶语支;有五分之二的人说“布努”语,属苗语支;广西地区有的说“拉珈”语,属壮侗语族。多通汉语、壮语,无本民族文字,一般通用汉文。口头文学极为丰富。  瑶族的自称有勉、门、敏等63种,他称有390种,如盘瑶、蓝靛瑶、红头瑶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统称为瑶族。  受居住地域限制,多数瑶族至今仍保留着原始的狩猎、捕鱼和农耕文化,以及精美的瑶锦、瑶服,古老的传说,动听的瑶歌,优美的舞蹈,独特婚俗和宗教信仰。瑶族妇擅长织染、刺绣,服饰花纹图案精美,富于变化。支系称谓大都以服饰而定,如头饰内以板支托者,称顶板瑶;穿靛蓝衣服的称蓝靛瑶。瑶族语言支系复杂,有多种方言,没有文字,通用汉文。瑶族为了纪念先祖,农历10月16日定为“盘王节”瑶族主要信仰原始宗教,祭祀寨神、家神、山神、风神等,对生活和生产中的活动也要占卜吉日、祭祀神灵。瑶族宗教信仰复杂,巫教、道教和原始宗教因地而异。  【礼仪】  瑶族人民的热情好客,与汉族地区比较,有过之而无不及。凡是进入瑶家的客人,都会受到尊重和热情款待。饶有风趣的“挂袋子”与“瓜箪酒”,是瑶家待客的典型礼节。客人到了瑶家,只要把随身携带的袋子往堂屋正柱上的挂钩上一挂,就表示要在这家用餐。不用事先说明,主人自然会留客人在家里就餐。如果不懂这个规矩,老把袋子等物放在身边,主人就认为你还要到别处去,吃饭的事往往落空。  瑶族对祖先很尊敬,习惯在进餐之前先念祖先几辈姓名,表示祖先先尝后子孙才能受用。尤其对丰盛的餐食更是如此。每逢节日必备猪肉、鸡、鸭和酒等祭拜祖先,吃饭座次也有讲究:老人和尊贵的客人须坐上座。遇有客人,要以酒肉热情款待,有些地方要把鸡冠献给客人。瑶族在向客人敬酒时,一般都由少女举杯齐眉,以表示对客人的尊敬;也有的以德高望重的老人为客人敬酒,被视为大礼。  瑶家待客慷慨大方,彬彬有礼。腊肉、山珍野味和土特产,是瑶家待客最常见的菜式。客席上,金黄厚实的腊肉奉为上品,主人会热情地把大块腊肉夹给客人。客人不管喜不喜欢,都应当接受,这样主人才会高兴。  瓜箪酒是瑶家招待客人的特制酒。这种酒用糯米制成。它酿成糊酒后,掺上清泉水或凉开水,饮用时用瓜瓢舀出倒在碗里,连液带渣一起喝下。酒度不高,香甜可口。用餐时,由家里最年轻的姑娘斟酒盛饭,主人则频频向客人夹菜敬酒。此时,客人不必拘束过谦,应大大方方开怀畅饮。这样,主人认为客人看得起瑶家,就会越发高兴,备加亲热。如果拘谨见外,反而不受欢迎。  在达山瑶中,也喜用油茶敬客,遇有客至,都习惯敬三大碗。名为“一碗疏、二碗亲、三碗见真心”。瑶族老人也喜欢饮茶,故茶水也是待客饮料。款待客人时,鸡、肉、盐一排排地放在碗里,无论主客,必须依次夹吃,不得紊乱。客人和老人每吃完一碗饭都由妇女代为装饭。 盐在瑶族食俗中有特殊的地位,瑶区不产盐,但又不能缺少盐。盐在瑶族中是请道公、至亲的大礼,俗叫“盐信”。凡接到“盐信”者,无论有多重要的事都得丢开,按时赴约。  【服饰】  瑶族过去因其居住和服饰等方面的特点不同,曾有“过山瑶”、“红头瑶”、 “大板瑶”、“平头瑶”、“蓝靛瑶”、“沙瑶”、“白头瑶”等自称和他称。在风俗习惯方面一直保持本民族传统特点,尤其在男女衣着上更为明显。瑶族妇女善于刺绣,在衣襟、袖口、裤脚镶边处都绣有精美的图案花纹。发结细辫绕于头顶,围以五色细珠,衣襟的颈部至胸前绣有花彩纹饰。男子则喜欢蓄发盘髻,并以红布或青布包头,穿无领对襟长袖衣,衣外斜挎白布“坎肩”,下着大裤脚长裤。 瑶族男女长到十五、六岁要换掉花帽改包头帕,标志着身体已经发育成熟了。  【习俗】  到瑶家做客,还要懂得当地的禁忌,否则会引起主人的反感。这些禁忌主要是:忌用脚踏火炉撑架;忌在火炉里烧有字的纸张;进入瑶家忌穿白鞋和戴白帽,因为象征丧事;忌坐门槛;穿草鞋不能上楼;不能坐主妇烧火的凳子;到木排上,忌“伞”,言及“雨伞”时,要说“雨遮”,因“伞”与“散”谐音;遇人伐木时,忌说“吃肉”、“死”之类不祥之语等等。  崇拜盘王的瑶族过去普遍禁食狗肉;崇拜“密洛沱”的瑶族过去则禁食母猪肉和老鹰肉。湘西南辰溪县农历七月五日前禁食黄瓜。绝大部分瑶族禁食猫肉和蛇肉。有的地方产妇生产后头几天禁食猪油。瑶族祭神,一般用猪、鸡、鸭、蛋、鱼等食品,忌用狗、蛇、猫、蛙肉。  【婚俗】  男女青年社交自由,许多瑶族男女青年都借“耍歌堂”机会进行择选意中人,一旦男女情投意合,双方的家长就可通过媒人去说亲,并以猪肉和酒为礼品。举行婚礼时,都要大摆筵席,按传统习惯,婚宴上必须要请寨老参加,新郎新娘饮交杯酒。但不与他族通婚。家庭组织一夫一妻制,多行姑舅表婚。同姓通婚不忌讳。蓝靛瑶上门入赘较盛行,白头瑶流行“抢婚”习俗。  瑶族实行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一般不与他族通婚,网氏族五代以外即可结婚。婚姻有的由父母包办,也有自由恋爱结合的。由父母包办婚姻者,往往幼小就被父母许配他人,假如父母已经死亡,便由兄嫂、叔伯作主。自由选择配偶的主要方式是对歌。  对歌一般在春节和外寨青年男女来本寨踩歌时进行,也有本寨青年男子相互邀约到友邻村寨对歌。对歌地点一般选择在村寨附近,届时男女各为一方,以彼问此答方式进行对唱。山歌曲调简单,但歌词复杂,视男女对歌感情深度而变化。经过集体对歌的观察、比较、考虑后,若某一小伙子对某一小姑娘发生好感,便可与小姑娘单独对唱,但地点只能在众人所能见到的地方,双方有了一定了解后,男方即向女方透露求婚意见,如双方情投意合,便可相互赠送小件饰物作为信物。在部分地区的瑶族中,互赠信物时小姑娘要咬小伙子的胳膊,倘若小伙子的胳膊被咬而积浓,则表示有缘,否则婚姻难成。  对歌是长期流行在瑶族社会中的一种自由婚姻形式,因而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便逐渐形成了一些共同遵守的规则。如同村寨青年男女不能对欲,老人在场不能对歌;自己家中的人更不能对歌;男女二人不得单独或在僻静地方对歌等。瑶族婚姻盛行说媒,即使是通过对歌选择的情侣,也要通过说媒订婚。说媒时通常由男家选派媒人向女家递送烟叶,以示求婚,此即调之“问烟”,女方父母收下烟叶,则表示同意求婚,如果退回烟叶,则表示拒绝。也有通过对歌选择,然后说媒而结婚者。  瑶族婚姻中,舅父享有优先娶外甥女为儿媳之权,只有舅父无子时才能嫁与别人。家中有长女出嫁,要由舅父舅母为之主持婚礼,次女出嫁便由大姐和姐夫主持婚礼,并由大姐为之梳头。家无男嗣者,普遍实行招赘上门。寡妇一般受到社会同情,且可以改嫁,如系缺顾者,财产由原夫兄弟平分,寡妇可以带走属于本人的私房物。维持瑶族家庭婚姻生活的准绳是习惯法。未婚男女私通,如被发现,须请“瑶目”杀鸡为之“洗脸”认错,如女方怀孕生子,一般即结为大妻。有妇之夫与未婚女于通奸怀孕,男方可纳为妾,反之,男子则要受罚。有妇之夫与有夫之妇通奸,被本夫发现,便由“瑶目”罚通奸之夫五元半开(解放前云南通行的一种货预),归之本夫;继续与人通奸,则受重罚。离婚被瑶族视为严重的事情,双方实在不能和解时,须由“瑶目”断处,否则会受到寨民的谴责。双方自愿离婚者,离婚时,当事双方各携砍柴刀一把,竹简一节(或蒲木片一节),远成材寨,到山上把竹筒破作两半,各执一半,立即向相反的方向走开,表示各走各的路,永不回头;或以丝线一节,用刀裁断,各执一截,表示一刀两断。若一方主动提出离婚,另一方不同意,主动提出离婚一方须退赔另一方结婚时的部分礼金。  【食俗】  瑶族一日三餐,一般为两饭一粥或两粥一饭,农忙季节可三餐干饭。过去,瑶族常在米粥或米饭里加玉米、小米、红薯、木薯、芋头、豆角等。有时也用“煨”或“烤”的方法来加工食品,如煨红薯等各种薯类,煨苦竹笋、烤嫩玉米、烤粑粑等。 居住山区的瑶族,有冷食习惯,食品的制作,都考虑便于携带和储存,故主食、副食兼备的粽粑、竹筒饭都是他们喜爱制作的食品。劳动时瑶族均就地野餐,大家凑在一块,拿出带来的菜肴共同食用,而主食却各自食用自己所携带的食品。  常吃的蔬菜有各种瓜类、豆类、青菜、萝卜、辣椒,还有竹笋、香菇、木耳、蕨菜、香椿、黄花等。瑶族地区还盛产各种水果。蔬菜常要制成干菜或腌菜。云南的一些瑶族喜欢将蔬菜做得十分清淡,基本上是加盐的白水煮食。有的直接用白水煮过之后,蘸用盐和辣椒配制的蘸水,以保持各种不同蔬菜的原味; 肉类也常要加工成腊肉。广西的瑶族烹调肉类一般用干炒、水煮,放盐调味,用佐料的较少;而肉类则要做成味道十分浓郁的菜肴,鲜肉或腊肉,先炸烤焦黄,然后再煮。  瑶族人喜欢吃虫蛹,常吃的有松树蛹、葛藤蛹、野蜂蛹、蜜蜂蛹等。瑶族人还喜欢利用山区特色自己加工制作蔗糖、红薯糖、蜂糖等。  瑶族人大都喜欢喝酒,一般家中用大米、玉米、红薯等自酿,每天常喝2、3次。云南瑶族喜用醪糟泡制水酒饮用,外出时,常用竹筒盛放饮时对水。  广西地区的瑶族还喜用桂皮、山姜等煎茶,认为这种茶有提神、清除疲劳的作用。很多地区的瑶族喜欢打油茶,不仅自己天天饮食,而且用油茶招待宾客。  典型食品:瑶族人口较多,分布较广,各地均有独具一格的风味食品,其中的典型食品有:油茶;粽粑;荷包扎。  【节庆】  瑶族除过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外,还有自己特有的传统节日,如盘王节、祭春节、达努节、耍歌堂、啪嗄节等。节日里因为人多,饭一般不用铁鼎锅煮,而用木甄蒸,这种饭香气更浓。每逢节日。瑶族人家还要做粑粑。节日菜肴主要是鸡、鸭、鱼、猪肉、豆腐、粉丝以及各种蔬菜。 有的地方瑶族四月八还要煮乌米饭。在湖南江水县的瑶族姑娘,每年农历四月初八过“野餐节”时要吃花蛋,制作花粑粑,吃花糖。姑娘们在吃花蛋、花糖和花粑粑时,小伙子不许偷看,违者还要受罚。  耍歌堂是连南排瑶祭祀祖先、庆祝丰收的大型娱乐活动,多在农历十月十六日以后进行,时间的长短各种不一,约为3-9天。届时家家备有水酒、糯米粑粑招待客人,瑶族祭神,一般用猪、鸡、鸭、蛋、鱼等食品,忌用狗、蛇、猫、蛙肉。瑶族办丧事,必须砍牛祭祀。砍牛的头数视家庭情况而定,有的杀7、8头之多。办丧事酒席,有些地方以猪肉豆腐为主。  瑶族盘王节:农历十月十六日是瑶族最隆重的盘王节歌会。在远古时代,瑶山评王和高王作战。评王悬赏招贤,能取高王首级者, 愿将最美丽的三公主嫁与他。不料第二天,一条名叫盘户的彩狗竟衔来高王头颅。评王不失诺言,将心爱的三公主许配彩狗,并封彩狗为盘王。新婚之夜,彩狗竟变成一个魁伟健壮的男子,公主大喜。以后,公主为盘王生下六男六女,传下瑶家十二姓。有一天,盘王上山狩猎,不慎被一只羚羊触下悬崖身 亡。儿女们闻讯,捕到羚羊,剥羊皮制成长鼓,愤然起舞,以报父仇。以后,每逢这天,瑶民便汇聚一起,载歌载舞,纪念盘王。到今天,“盘王节”已逐步发展为庆祝丰收的联谊会。青年男女则借此机会以歌道情,寻觅佳偶。  姑娘街:是瑶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每年春节后的第一个街期举行。每逢这个街期、各族姑娘换上艳丽的民族服装,从四面八方涌向集市。节日的小镇,一派欢乐气氛,在广场上,各族姑娘围成圆圈,在乐器的伴奏下歌舞。还有陀螺比赛也很引人注目。陀螺是用坚硬的木头做成,比赛时,两组相隔一定距离,各组的人轮流用自己旋转的陀螺去碰击对方旋转的陀螺。击中后被击的 陀螺依然在旋转者为胜。除此以外,街头巷尾摆满了五彩丝线、花边、银器、首饰等商品及各种美味小食。男男女女,熙熙攘攘,把大街挤得水泄不通。在欢乐的人流中,有身着桃花图服装,佩戴耳环,手镯的 瑶族姑娘;有穿大领短衣、百褶裙,颈间套有三、四条项链的 苗族姑娘,有身着黑色衣裤,胸部佩戴大银环——“批索”的哈族姑娘,有身穿镶有花边,绣着美丽图案服装、头戴银泡泡 “鸡冠帽”的彝族姑娘。她们成群结伴,在集市上出售自己带来的农副产品,并在货摊前选购花边,五彩丝线和耳环、手镯等银质首饰。夕阳西下,小镇上人们陆续散去,而城外田野却歌声悠扬。各民族一对对男女青年,在山坡、树下、溪边、湖畔,纵情歌唱。歌声、琴声和欢笑声交织在一起,荡漾在“姑娘街”上。 瑶族的春节 瑶族人民过春节有一项别致而风趣的活动一一演“耕作戏”。大年初一,人们聚集在村寨的广场先要观看“耕作戏”。“耕作戏”由一人扮牛,一人伴扶犁的农夫,一人扮荷锄的农夫,三人载歌载舞,看完后,青年男女纵情歌舞。歌舞中,姑娘们如果看中意中人,就把自己精心绣制的花带或自己配戴的银饰,挂在小伙子腰间,以示爱慕,有些地区的瑶族新婚夫妇,则在新春佳节带上礼品,到岳父家拜年,女家必须设宴招待。席间,岳父唱山歌祝愿新婚夫妇辛勤劳动,和睦相处,白头到老。  “赶鸟节”:每年二月初一,是瑶族人民的“赶鸟节”。年年到了这一天,不管天晴下雨,方圆五、六十里的山寨男女青年,穿上一色宝蓝衬白镶边的节日民族服装,扎着彩色的头帕,套着绣花的鞋袜,撑着青布洋伞,一伙伙,一群群, 聚会山头。对男对女,或四男四女,对坐于青草坪、岩头上,或依偎茶树蔸、松树下,甜蜜地对唱情歌、山歌、猜字歌、谜 子歌,从日出到月升,渴了,喝一捧清泉:饿了,吃几个粑耙。鸟雀忘了归巢,唱歌人不想回家,直到夜露湿透了头帕, 他们才男送女,女送男、送过岭,送过山,送一程,唱一段,快进寨门了,才含情脉脉,依依不舍地分开。这一天,青年们忙着赶会对歌,寻找知音;老年人便在家里,把连夜舂出的糯米粑粑,捏成铜钱大小,戳在竹枝枝上,插在神坛边或堂屋门旁,名叫“鸟仔耙”,任邻居小孩们取食。说是乌雀啄了耙粑,就会把嘴壳粘住,再也不会糟蹋五谷了。到了晚上,耕山人过寨串火塘,品尝各家的“鸟仔耙”,希望有个好兆头。  倒稿节:农历十月十六日,是瑶族人民传统的欢庆丰收的日子。这时,稻子、红薯、包谷、粟米等农作物都己收割完毕,瑶族人民把这一天定为“倒稿节”。在这一天之前,谁种谁收,不准乱割滥收,否则按乡规民约处以罚款。过了这天,任何人可以上山下田收捡成果,谁收谁得,不得干涉。  “歌堂”节:是瑶族青年男女谈情说爱、唱歌求偶的节日。按传统习惯,每三至五年举行一次。一般在农历十月十六日举行历时三天、九天不等。当节日到来之前,各家各户都得事先通知远近的亲友前来观光。节日之夜,男女青年围着篝火,对唱情歌,以歌传情,歌长情深,通宵达旦才罢休。节日期间,人们穿着新衣裳,戴上新头巾,插上锦鸡毛;街头巷尾,熙熙攘攘、好不热闹。“耍歌堂”开始,即把祖公的牌位从庙中抬出来巡游、拜祭。后面伴随有锣鼓和腰鼓队,燃放土铜炮。当中老年人抬着祖公神像巡游街巷时,广场上聚集着一群群女青年、男青年则 两个一对、三个一伙,对着年轻姑娘唱起歌来。参加唱歌的青年,有时达八、九十对。小伙子一支又一支,姑娘们仔细地打量着唱歌的小伙子,暗暗地选择心爱的人。小伙子们也尽情地唱呀,求得姑娘的欢心,白天在歌堂上认识后,晚上便可独自向姑娘们唱歌求爱。节日期间,每户人家做二十至三十斤的糯米糍粑,招待亲戚朋友。每户还出若干水酒(七斤左右),供人们任意饮用。  【建筑】  瑶族民居善于因地制宜,有“半边楼”、“全楼”和“四合院”之分。  “半边楼”一般为五柱三间,两头附建偏厦,或一头偏厦,或一头偏厦前伸建厢房。大门多在屋头上层屋场偏厦间。此种建筑多为红瑶所建。  “全楼”相对“半边楼”而称;一般建于沿河一带或半山较平坦的一层地基上。规模及附属建筑与“半边楼”同。花瑶、盘瑶多居“全楼”。  “四合院”在较平坦的地面上连接修建四幢“全楼”合成的房屋,中间有一小块方形空地庭院,故称“四合院”。这种建筑仅为沿河一带红瑶富裕人家所居。

11. 瑶族服饰男装图片

我们中国有哪些,传说故事呢?

说几个耳熟能详的吧

01——后羿射日

远古的时候,大地出现了严重的旱灾。原来,帝俊与羲和生了10个孩子都是太阳,他们睡在枝条的底下,轮流跑出来在天空执勤,照耀大地。但有时,他们一齐出来给人类带来了灾难。为了拯救人类,后羿张弓搭箭,向那9个太阳射去。最后,天上只留下一个太阳。

02——女娲补天

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之一,创世女神女娲是华夏民族人文先始,福佑社稷之正神。相传女娲抟土造人,并化生万物,使天地不再沉寂。女娲氏,开世造物,因此被称为大地之母,她是一位美丽的女神,身材像蛇一样苗条,以致有些神话学家坚称她根本就是蛇身孟姜女哭长城

相传秦始皇建长城时,劳役繁重,青年男女范喜良、孟姜女新婚三天,新郎就被迫出发修筑长城,不久因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长城墙下。孟姜女万里寻夫来到长城边,得到的却是丈夫死亡的噩耗。她痛哭城下,三天三夜不止,这段长城就此坍塌。

03——精卫填海

相传精卫本是炎帝神农氏的小女儿,名唤女娃,一日女娃到东海游玩,溺于水中。死后其不平的精灵化作花脑袋、白嘴壳、红色爪子的一种神鸟,每天从山上衔来石头和草木,投入东海,然后发出“精卫、精卫”的悲鸣,好像在呼唤着自己。

04——嫦娥奔月

中国上古时代神话传说故事,讲述了嫦娥被逢蒙所逼,无奈之下,吃下了西王母赐给丈夫后羿的两粒不死之药后,飞到了月宫的事情。

05——盘古开天地

自远古时代,流传下了许多神秘而奇妙的传说,从盘古开天辟地,到共工和祝融大战,到女娲补天…我们的祖先用充满想象力的故事口口相传记录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而除却那些较为荒诞的神话,其中相当一部分的传说能够反映出当时人类社会的概况。

这几个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传说故事,其实还有很多,还有外国的也很不错,很震撼。如果有兴趣,可以去买这方面的书看看。

今日话题:

你最喜欢的传说故事是哪个,哪个传说故事听起来很入迷。

欢迎留言讨论

衣服怎么搭配最潮流

身高刚刚160属于H型 身材,怎么搭配衣服好看?

哪里有比较好点的时尚搭配类的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