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冕服设计图
“付”的组词有:
1.付诸:使改变形状或性质统帅部所设想的计划这些小组正将其付诸行动
2.付出:交出付出代价详细解释交出款项代价等现款辛勤的劳动。
3.付诸一炬:炬火把。一把火全部烧了。同付之一炬。
4.付梓:指书稿雕版印行。梓刻板汝之诗吾已付梓。清袁枚祭妹文详细解释古时雕版刻书以梓木为上,后因称书籍刊印为付梓。明吴应箕答陈定生
5.付之一炬:一把火烧掉吾党菁华付之一炬。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详细解释点它一把火,意即烧掉。
6.付与:拿出交给尽力完成时代我们的使命。
2. 冕服介绍
冕冠是汉服礼服中搭配冕服的冠式 ,也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冠式,也称“旒冠”,俗称“平天冠”。与冕服、赤舄、佩绶、玉圭等同时在祭祀等大典时穿用。相传,冕制起源于黄帝,冕是黄帝的大臣胡曹制作的礼冠,之后在有虞氏时期称为“皇”,夏代称为“收”,商代称为“冔”,周代再称为“冕”。冕:《说文》有解:“大夫以上冠也,邃延垂旒紞纩。”是帝王、王公、卿大夫在参加祭典等典礼活动时所戴的等级最高的礼冠。
3. 冕服的种类
古代男子服饰名称统称为常服,常服也叫"私服"。
常服有如下几种:
1、袍:有宽袖广身和窄袖窄身两种类型,有官职的是锦袍,无官职的是白布袍。
2、襦、袄:为平民日常穿用的必备之服。
3、短褐:是一种既短又粗的布衣,为贫苦人服。
4、衫:这是一种裳下摆接一横 的男人长衫。
5、裳:沿袭上衣下裳的古制。是冕服、朝服或私居服的式样。宋时也有上衣下裳的穿法。男子也穿用对领镶黑边饰的长上衣配黄裳。居家时不束带,待客时束带。
6、直裰:一种比较宽大的长衣。由于下摆无衩而背部却有中缝而称"直裰"。
4. 冕服实物
冕服是冠服制度中最高等级的服饰,它是天子率百官举行各种活动时的服装。根据典礼仪式的大小和身份等级的不同,冕服有六种:大裘冕,衮冕,鷩冕,毳冕,希冕,玄冕。
(1)冕:在筒形帽卷上覆一块冕板,尺寸为1.2尺-1.6尺,宽6寸-8寸。冕板以木为体,包一层麻,上为玄色象天,下为纁色象地。冕板前悬有旒,最多为天子大裘和衮冕,12旒,依次按9、7、5、3旒递减。戴时冕板后高前低。冠体左右各开一孔,用玉笄穿过与发髻固定。笄两端垂丝球于耳旁,称为'充耳',表示不轻信谗言。帽卷固定一条横贯左右而垂下的天河带。
(2)冕服纹样:在衣裳上都绣有图案以与冕之等级相符,共有12种图案,称为十二章纹。一曰日,二曰月,三曰星辰,取其照临,象征帝王统治天下;四曰山,象征帝王如山之稳重,安镇四方为人所仰;五曰龙,象征帝王如龙善变,随机教化百姓;六曰华虫,象征帝王有文章华美之德;七宗彝,为二兽,虎取其猛,蜼取其智,象征帝王智勇双全;八曰藻,即水草,象征帝王为政廉洁;九曰火,象征百姓取暖似的归附君王;十曰粉米,象征帝王对百姓有济养之德;十一曰黼,取其能断割,象征帝王有决断之力;十二曰黻,为两'弓'字相背的图案,象征背恶向善或君臣离合。
(3)韨:冕服与弁服相同,身前围蔽膝,称名韨,又名芾,弁服则称之为。蔽膝,顾名思义是遮蔽双膝之物,源于原始社会劳动需要。后成为服装上必备的饰物。韨的形制大体一致,上狭下宽,两边及下缘都包边,以革制成。具体尺寸为长3尺,上宽1尺,下宽2尺,边缘用白丝包边,在各包缝处嵌上五彩条。
(4)舄与屦:是鞋的古名。舄是夹层的底,屦是单层的底,舄全用兽皮制成,屦则有皮质和葛质两种,为冬夏之分别穿用,赤舄为最,是冕服之舄,其次为白舄,黑舄。平时穿屦。
5. 冕服款式
1、襦裙:汉服款式之一,即上襦下裙,交领右衽。襦裙作为汉服的主要形式,细节一直有变化,有的为深交领至腋下,袖缘很宽,袖根宽于袖口,有腰线,多认为是中衣款式。也有的为浅交领,袖根和袖口宽度一样,为直袖,袖缘窄,有腰线,多认为是外穿的襦裙。
2、袄裙,或者叫衫裙:上袄下裙,汉服款式之一。长袖袄衫,交领右衽,衣多为收袖口的琵琶袖。下裙多配马面褶裙或普通褶裙。马面裙前后共有四个裙门,两两重合,两侧裙幅打褶,中间裙门重合而成的光面,俗称马面”,上多装饰膝襕纹样,故也称襕裙。袄裙的款式影响了朝鲜宫样及中国其他民族。
3、齐胸襦裙:襦裙根据系结位置分出的一种款式。将裙头和系带束在胸上方,顾名思义曰齐胸”。起于隋,兴于唐。裙摆垂坠,飘逸,分对襟和交领,对襟居多。齐胸裙上襦多束于裙内。
4、半臂:汉服款式之一,沈从文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中写到:半臂又称半袖,是从魏晋以来上襦发展而出的一种无领(或翻领)、对襟(或套头)短外衣,它的特征是袖长及肘,身长及腰。”半臂这个名称,在古代不同时期所指的款式也不一样。现在普遍来讲,多指袖长及肘、交领或对襟的短上襦。
5、氅衣,又称鹤氅:旧制原不缝袖,故名之曰氅也。晋代已有记载,多道家用,宋代文人好鹤氅,明代士人多作便服外套用。形制与披风相似,对襟,直领,大袖,衣襟用长带一对系结,衣身多为浅色,领袖衣襟均施有深色缘边,两侧一般不开衩(也有做成开衩的)。氅衣披风外形接近,有时两者也混称。
6、曲裾:曲裾的特点是衣襟接长向后交掩,出土的实物也只看到马王堆的。
7、深衣:明代多作为士人的礼服,用于祭祀、冠礼等传统礼仪场合,日常并不随便穿着。深衣用白色或玉色,交领,宽袖敞口,领、袖、衣襟、底边等处施皁色或青色缘边。衣身上下分裁,腰部以下为十二幅拼缝:大襟四幅,后襟四幅,两侧各一幅,小襟二幅。穿深衣时,头上戴幅巾、腰束大带与组带、足穿素履。
8、襕衫:出现于唐流行于宋明,两宋时期的男子常服以襕衫为尚,下摆一横襕,以示上衣下裳之旧制。明代出现无膝襕襕衫,下摆处的衣缘较宽,取消了膝襕。中为宋制襕衫,右为明制襕衫。
9、披风:汉服款式之一,男女皆可穿用,直领对襟,袖子宽大,两侧开衩,衣无镶边,与衣同色的领缘到胸前,披风和其他便服搭配。
10、直裾:直裾,上下分裁后缝合,衣身两侧不开裾,交领右衽,马山楚墓,马王堆都出土过类似的衣服,但细节有很大的不同。后世仍有穿类似的衣服,细节已有很大变化
6. 冕服图案寓意
基本字义
1. 中国古代帝王及地位在大夫以上的官员们戴的礼帽,后专指帝王的皇冠:冠~。加~。卫~(卫护帝王头上的皇冠,喻维护帝王的最高统治权力或保持体育竞赛中的上届冠军称号)。
详细字义
〈名〉
1. (形声。从月( mào),免声。“月是 蛮 夷及小儿的头衣”,“免”是“冕”的本字。本义:古代帝王、诸侯及卿大夫所戴的礼帽)
2. 同本义 [crown]
冕,大夫以上冠也。——《说文》
故天子袾裷衣冕,诸侯玄裷衣冕。——《荀子·富国》
虽有轩冕之赏弗能劝。——《庄子·胠箧》
古之王者,冕而前旒。——《淮南子·主术训》
服冕乘轩。——《左传·哀公十五年》
3. 又如:冠冕(古代帝王、官员戴的帽子);冕弁(冕和弁。均为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所戴的礼帽);冕版(冕顶之板);冕服(古代大夫以上的礼冠与服饰);冕冠(古代帝王、诸侯及卿大夫之礼帽)
4. 喻指像冕的事物 [hat-like thing]。如:日冕
常用词组
1. 冕旒 miǎnliú
[king's crown with tassels] 古代帝王的礼冠和礼冠前后的玉串,也用作皇帝的代称 隐藏更多释义
冕的英文翻译
以下结果由译典通提供词典解释
7. 冕服构成的几大部分,它们分别有什么含义
冕服,是古代中国的一种礼服名称。出现于夏代。主要由冕冠、玄衣、纁裳、白罗大带、黄蔽膝、素纱中单、赤舄等构成。是古代天子举行重大仪式所穿戴的礼服。玄衣肩部织日、月、龙纹;背部织星辰、山纹;袖部织火、华虫、宗彝纹。纁裳织藻、粉米、黼、黻纹各二。即所谓的“十二纹章” 纹样。另外,还有中单、蔽膝。均织织藻、粉米、黼、黻纹。此外还有黄、白、赤、玄、缥、绿六彩大绶和小绶,玉钩、玉佩,金钩、玉环及赤色袜、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