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色彩搭配 > 正文

契丹萨满服饰色彩搭配(契丹服装)

1. 契丹服装

抛开契丹建国之后的种种举动,契丹的确有种坚韧,坚忍的民族个性在其中。

这和某个近代崛起的海外民族十分相像,或者换句话来说,某个海外民族一直在学习和深掘这个民族的内在优势来填补它的弱势。

契丹,一个相对古老的民族。起源有多个说法,一般以出身于东胡为主流说法,其民族成分来源十分复杂,可以说继承了已知的所有古老民族的血脉。

所以,它的起点就是融合。

融合各个民族的优良而潜伏且学习主流民族如匈奴、鲜卑、突厥、扶余等等

其中,突厥和鲜卑对其影响最大。

然而,介于契丹在后晋时期收取了幽云十六州,中原农耕民族受其荼毒至深。因此契丹民族的民族习性被代代涂抹的不成样子。

事实上,契丹的崛起是一系列的偶然以及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和述律平皇后联手缔造的。

在一系列偶然事件之中,莫过于卢龙节度使刘仁恭、刘守光父子对待契丹的态度和治下的百姓的残忍做法,最为有名的是,收天下铜铁,珍玩珠宝藏于大条山,以泥为钱行于市面。

迫使百姓四散逃离,原本还是以奴隶放牧为生的民族,融合了先进的各项技艺,从政治制度,军事作战及理论,文化知识,制造技术,农耕技术,就连丧葬也由契丹的火葬、天葬慢慢演化为土葬。

至此契丹开始建立汉族和其他民族居住的汉城,施行定居的稳定的社会生活,带来的效应是越来越多的汉族加入。

契丹的后勤保障得到了加强,人口的持续的增多,契丹开始向四处征战,拓展生存空间。

由此,和中原的国家必有一战。

而在926年之前,即阿保机病逝之前。

契丹的进攻步伐,始终被一个国家掣肘。这个国家就是渤海国。

而这个时间点,被定格于926正月至七月,关于渤海国灭亡的时期也是有争论的,无法确定。七月阿保机病逝,渤海国改为东丹国,第一任国主为耶律倍,是阿保机长子,也就是说契丹基本完成了它的一个大的战略目标。

可以全身心到进军南方中原民族。

与此同时,后唐的建立者李存勖在这一时期崛起。

李存勖是一位不世出的军事天才,先后多次击败契丹的入侵。

契丹的这一段时期的入侵,非比寻常。

因为,契丹加入了一个重量级的人物。

卢文进。

他的加入将中原的作战技术也带了过去,不仅仅如此,还将纺织瓷器种植等各项技术也捎带了过去。他如此卖力的讨好契丹,他反叛的基础原因是李存勖的亲兄弟李存矩被乱兵砍杀,乱兵拥卢文进为主帅叛入契丹。契丹正是看到卢文进无后路可退,对卢文进颇为看重,言听计从。

契丹的实力在此时只能用极速膨胀来表达。

然而,幽州始终是契丹无法越过的坎,以至于阿保机在死前接待姚坤时,只有一个目的,逼迫姚坤写下文书,承认幽州是属于契丹的。

姚坤是拒不答应。

阿保机就带着这个遗憾,离开了人世。

之后,石敬瑭的出现让这个梦想成为现实。

936年,石敬瑭接受辽太宗耶律德光的册封,成为后世有名的“儿皇帝”。

947年,耶律德光进入开封,灭掉后晋(到此时契丹才建立大辽)。

直至960年,赵匡胤称帝,幽云始终在契丹之手,成为了契丹进退中原的强大堡垒,尤其以幽州为最。

契丹与北宋的关系,此时也处于一个相当微妙的关系。

一、由于契丹内部发生了长子系与次子系之间的争夺战,契丹的注意力集中在了契丹内部。

二、北宋赵匡胤采用王朴的“先易后难”的策略,开始扫除各个割据势力。

三、各个藩镇相继和契丹、北宋建立外交关系。既为了阻止北宋的继续南下,也为了寻找合适的契机,搅乱局势。

这仅是一些大体上的描述。

赵匡胤的初衷和目标并不是为了灭一国或几国。而是相继在李筠叛乱和北汉的入侵当中,将藩镇割据,拥兵自重渐渐挪到了首要的位置。

其实这个问题也是老问题,五代中的兵精将广的藩镇势力以及藩镇倚仗的牙兵牙将又多骄横不法,危害一方,使得朝廷的威望一再受挫,相比较对峙的契丹,拥兵自重的节度使才是心腹大患。

这在后周世宗攻伐南唐时已经表现的十分明显,而周世宗在第一次攻打南唐江北之地失败后,撤军。就着手大力整顿,抽调各军之中的青壮年,遣散老弱残兵。

赵匡胤在北宋初年未采取直接进攻契丹的做法,就是一直将威胁皇权的藩镇及高级将领当做最大的威胁,契丹次之。

而此时契丹内部发生的政治争斗还在延续,“睡王”的在位及他的不进取,成为北宋调整内部的契机。

所以,北宋初年契丹和北宋都在调整各自的“精神状态”。

处于一个相对平和的蜕变期。

偶尔爆发的战争,只是检验和测试对方“精神状态”是否达到了威胁自己的存在。

2. 契丹服装两边开衩

马面裙前后都开叉的。

马面裙最早出现于契丹族,主要是根据传统的汉服裙子改变而来,传统汉服只有一个裙门开于裙后,不便骑马,契丹族将之改为开四裙门,方便骑行,使得骑行时露出的腿若隐若现,是一件十分有个性且实用的服饰。

3. 契丹 服饰

契丹族(Khitay)是中国古代游牧民族,发源于中国东北地区,采取半农半牧生活。契丹人髡发,服装通常为长袍左衽,圆领窄袖,住所为毡帐。

早期分为契丹八部,唐初形成了统一的大贺氏联盟,联盟瓦解后契丹人依附于后突厥汗国。745年(天宝四年),后突厥为回纥所灭。唐末,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于916年(神册元年)称帝,国号契丹,后国号改为辽。1125年(保大五年)辽朝灭亡,耶律大石称帝建立西辽,西辽于1218年(金兴定二年)被蒙古所灭。随着辽国的灭亡,契丹人逐渐融入其他民族,少部分演变为如今的达斡尔族和云南的本人

4. 契丹服装图片

古代契丹人的图腾是狼。

契丹人,古代游牧民族,居住在今蒙古国及中国东北地区,采取半农半牧生活,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但受到通古斯语族的强烈影响。契丹人的风俗习惯与汉人不同。契丹人髡发,服装通常为长袍左衽,圆领窄袖,裤脚放靴筒内。契丹人住所为毡帐,皇帝的御帐称为捺钵。辽国契丹人只有皇族帐和后族帐的人才有姓,两帐之外的其他契丹人是没有姓的。

5. 契丹人服装

契丹族(英语:Khitay)为中国古代游牧民族,发源于中国东北地区。

初期以畜牧业为主,到辽代中叶以后主要为半农半牧。早期分契丹八部,唐初形成了统一的大贺氏联盟。唐太宗以后,唐置松漠都督府,赐姓李。大贺氏联盟瓦解后,契丹人又建立了遥辇氏部落联盟,依附于后突厥汗国。唐末,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于后梁开平元年(907年)即可汗位,神册元年(916年)称帝,国号契丹。大同元年(947年)辽太宗改国号为辽,统和二年(984年)又改称大契丹;咸雍二年(1066年)复号辽。天庆五年(1115年),女真族建立金朝。在金军的进攻下,辽朝于保大五年(1125年)灭亡。辽亡前的保大四年(1124年),辽宗室耶律大石称王,并迁徙西域,延庆九年(1132年),耶律大石称帝,史称“西辽”,又称“哈喇契丹”,成为当时中亚地区的强国。西辽于金兴定二年(1218年)为蒙古所灭。契丹人髡发,服装的主要特点是窄袖、短衣、著靴、左衽、佩蹀躞带。契丹人住所为毡帐,皇帝的行营称为捺钵。随着辽朝的灭亡,契丹人逐渐融入了其他各民族。

2010年潮流服饰搭配?

佩带耳环与服饰搭配的讲究

男人冬天服饰搭配(冬季男生服饰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