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色彩搭配 > 正文

流行音乐制作交响乐(如何创作交响曲)

1. 如何创作交响曲

交响乐是一种较高级的音乐表现形式。它能够表达各种重大题材和复杂的乐思。它结构宏大、表现力强,可概括人类社会生活的丰富内容,能表达出人们复杂的思想感情,具有感人的魅力

交响乐的演奏形式是大型的管弦乐队,其乐曲结构特点是具有奏鸣曲体裁特点。

交响曲原是希腊语“齐鸣”的意思。经几个世纪在创作技巧、乐器性能、乐队编制等方面的不断改造与完善,发展成了今天的交响乐。

现代交响曲的结构,通常由四个独立乐章组成。第一乐章是快板的奏鸣曲式,第二乐章是慢板,第三乐章是快板的舞曲或谐谑曲,第四乐章又是快板,多采用回旋曲式。当然也有很多例外。

交响乐的演奏中,指挥家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有人称乐队指挥是交响乐队的灵魂。指挥家不仅要充分理解乐曲的内涵,还要熟悉各种乐器的特长,熟悉演奏队伍,使一支庞大的器乐队伍成为有机的整体;在乐曲的各个段落中,各能发挥其特长,层次分明,主从清楚,配合得当。指挥家还应在演奏中熔合他自己的创造性见解,表现出风格和个性。

现在的指挥棒是在1820年由小提琴演奏家史博首先使用的。到1850年,这种指挥棒逐渐流行起来。

历史上许多著名的作曲家都为交响曲的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如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勃拉姆斯、柴可夫斯基、马勒等。

2. 交响曲怎么创作的

迟到的《第一交响曲》

有研究认为,早在贝多芬不到二十岁时,他在故乡波恩就曾尝试创作交响曲,但贝多芬《第一交响曲》最终首演于1800年,这也是贝多芬来到维也纳的第八个年头,此时他已快要步入“而立之年”。《第一交响曲》明显有着海顿、莫扎特等先贤留下的影子,但贝多芬用奏鸣曲式创作的终曲里,诙谐活泼的旋律还是对传统有所突破。

遗嘱与《第二交响曲》

时年32岁的贝多芬受到了来自社会和音乐界的一些偏见,身心俱疲,近乎崩溃,他给自己的兄弟写下了遗嘱,内心绝望,但他也写道:“只是艺术留住了我。” 同年,也就是在立下《海利根施塔特遗嘱》的那间屋子里,贝多芬继续创作他的《第二交响曲》,并在第二年首演。这部作品是贝多芬走出死亡阴影,对生活重拾信心的赞歌,音乐中充满了坚强和信念。

改名的《第三交响曲》

贝多芬修改后的《第三交响曲》首页。

1804年,贝多芬应法国驻维也纳大使的委约,将自己的《第三交响曲》题献给拿破仑,在这个流传甚广的故事中,出于对拿破仑恢复帝制的愤怒,贝多芬将这部交响曲改名为“英雄”,并题注“为纪念一位伟人而作”。《第三交响曲》不仅在篇幅上超越了贝多芬前两部交响曲,其音乐的戏剧性和先锋性在当时都是重大突破,贝多芬身后的伟大音乐家们,比如勃拉姆斯、马勒、柏辽兹、理查·施特劳斯的很多作品中,都有着《第三交响曲》难以磨灭的印迹,这部交响曲的完成也被认为是贝多芬进入创作成熟期的重要标志。

《第四交响曲》的温柔

在完成《第三交响曲“英雄”》后不久,贝多芬便随即开始创作被称为“命运”的《第五交响曲》。但他意外停笔,转而投向性格完全不同的《降B大调第四交响曲》创作中。《第四交响曲》采用“最和谐的音调”降B大调,整首曲目轻快、明朗又富有诗意的细节。《第四交响曲》和随后创作的《第八交响曲》,都是属于描绘欢乐的体验、满足的生活、幸福和爱情的音乐体现。据说,这时正是贝多芬眷恋着他的情人——特莱莎的日子。

最脍炙人口的“贝五”

第五交响曲首演地:十九世纪初的维也纳剧院。

同一时期创作的第四、第五交响曲鲜明的表达了贝多芬感情的两个极端,《第五交响曲“命运”》是作曲家“我要同命运搏斗,它绝不会征服我”的决心在音乐上的充分体现,也被后人称之为“斗争和胜利的交响曲”。“贝五”至今仍是最脍炙人口、所有交响曲中知名度最高的杰作,规模宏大的凯旋末乐章中,欢腾、光明、胜利一往无前,整部交响曲所塑造的英雄形象焕发出耀眼的光辉。为进一步表现令人振奋的效果,贝多芬也在惯用的乐器之外,特别添加了三个长号、一支短笛和一支低音大管,这些乐器的使用在交响音乐史上实属首次。

有想象空间的《第六交响曲》

1808年,在贝多芬完成《第五交响曲“命运”》之后,紧接着完成了这部能让人置身乡村美景惬意中的《第六交响曲“田园”》。贝多芬少年时,曾听过作曲家克内希特的交响曲《大自然的音乐肖像》。在这部作品中,克内希特非常具象地描绘自然界的声响。而贝多芬,并没有像一个传声筒那样复刻自然。他虽为乐章起了“溪畔景象”“暴风雨”等标题,但在音乐中却把对溪水、鸟鸣、暴风雨的“描绘”成分降到最低。贝多芬强调:“我们应该留给听众相当的想象空间,绘画式效果在器乐中过度被强调时,将丧失其本意。”

《第七交响曲》是配乐宠儿

与《田园》不同,贝多芬第七交响曲没有任何标题。但是听众和评论家们很喜欢猜测一部无标题的纯音乐作品到底表达了什么“含义”?甚至在贝多芬时代,有一些喜欢听音乐编故事的人,为“贝七”编了许多故事。“贝七”是配乐宠儿,“现代舞之母”邓肯以之为配乐,表达自由奔放的舞蹈新观念;爵士音乐家约翰·柯比在他活力十足的《贝多芬的即兴重复》中用了“贝七”第二乐章的主题;近十几年,“贝七”成了影视音乐的宠儿,出现在《交响情人梦》《国王的演讲》《这个男人来自地球》《X战警:天启》等影视作品中。

电影《国王的演讲》中用到了《第七交响曲》。

放松的《第八交响曲》

与宏大篇幅的“第七”相比,《第八交响曲》显得像一首小品,活泼率真,又不失幽默。1812年,贝多芬在特普利采结识了歌德。歌德抱怨说他实在躲不开包围着他的恭维,所有人都来致敬,因为他们两人实在太有名了。而贝多芬回道:“您无需介意,这些恭维话也许都是献给我的。”这样的言语风格实在是“很贝多芬”,他那时对于自己的成就充满自信,正是带着这样的自信心,他在同年创作了《第八交响曲》。所以“贝八”中能听到乐观率真的情绪,有着深邃的幽默感和极其浓缩的曲式,有点像是为之后的创作做某种放松。

“贝九”的大名《欢乐颂》

贝多芬多年前便产生过为席勒的《欢乐颂》配乐的想法,直到创作“第九”时才决定在末乐章中将其作为歌词,于是家喻户晓的“欢乐颂”诞生了。如今,不论在任何地方演出“贝九”都算是当地音乐生活中的盛事,能不能完整地演出“贝九”也是检验一个民族音乐水准的试金石。由于贝多芬创作这部作品时耳聋已经非常严重,因此他在配器上难以把握尺度,写下了许多十分困难的器乐、声乐片段,后世的一些指挥家往往对总谱做出一些调整,如瓦格纳在指挥这部作品时加入了一些总谱上没有的渐强渐弱记号,符合艺术规律且效果上佳,此后成为了许多指挥和乐队演出时的“传统”。

瓦格纳指挥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他极度推崇贝多芬。

《D小调第九交响曲》又称“合唱交响曲”,是贝多芬最后一部完整的交响曲,完成于1824年,堪称其创作生涯的巅峰。它不仅是在交响曲中加入合唱的首次尝试,其宏观的构思和开浪漫主义先河的表现手法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展现了一个转向内心探索的贝多芬,一个哲学家,一个失去听觉、坠入深渊的悲剧英雄。

3. 交响曲创作的基本原则是

协奏曲,亦称为‘独奏协奏曲’。由一件独奏乐器和管弦乐队组成的一种套曲体裁。以展示独奏乐器的技巧和管弦乐队的合奏相辉映为特色。

盛行于欧洲的18世纪后半叶以来,广泛应用至21世纪。通常采用奏鸣曲的曲式原则,多数由3个乐章组成。交响乐,一般指交响曲,有时亦泛指交响音乐。由交响乐队演奏的各种乐曲,属于管弦乐曲,多为套曲或其他具有套曲因素的单乐章乐曲,例如:交响曲;交响诗;交响组曲;协奏曲;交响变奏曲;序曲;随想曲;狂想曲;幻想曲;叙事曲等。所以协奏曲属交响乐的范围。

4. 如何写交响曲

舒伯特过着单身生活,专心作曲,与世无争。心头的忧伤不能消减时,他便将这忧伤转化成一首首爱的歌曲。在他的周围集结着一批画家、诗人、音乐家、演员,全是些年轻的不拘小节的艺术家。舒伯特常和他们聚集在酒楼里,他独自埋头喝酒,任他们在一旁胡闹。更多的日子里,是他自个儿形影相吊,走到哪个朋友家,便寄居在哪个朋友家。当他生病无钱时,他就悄悄地躲到某个角落,或带着满脸的酒色,去找一家能够让他赊酒的酒吧,在那里,默默无声地消磨着他那宝贵光华的青春。就在这种心境中,他写下了《未完成交响曲》。这是以史诗的形式,抒写的一首爱情之歌;这是在他痛苦的土壤中,开出的一朵娇艳的花朵。舒伯特拟就了3个乐章的草稿,但他完成了两个乐章之后,在第三乐章,他只写了一两页总谱,大概是他没有找到让自己满意的结尾,他就搁笔了。这部未完成的交响曲,正如舒伯特自身的生命那样,在青春的昙花吐蕾之后,便戛然终止了。在他去世40年后,人们才在阿尔卑斯山附近小村里,从舒伯特一个朋友的抽屉里,发现了这个19世纪最伟大的天才之一的舒伯特的《未完成交响曲》。

5. 交响乐制作

要让虚构世界交响乐通过考验,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必须深入剖析虚构世界的背景、人物及情节,以此为音乐创作提供灵感。

其次,要注重乐曲的结构和形式,确保旋律优美、和谐协调,节奏稳定、紧凑流畅。

再则,音乐与虚构世界的情感共鸣是必要条件,要把握好情感和氛围,让乐曲贴合情节,营造出完美的音乐氛围。

最后,则是演奏和制作方面的要求,在演奏上要求乐手既要表现出音乐感受,又要准确地表达作曲家的构思,制作上则要求呈现出高品质的音效。这样才能让虚构世界交响乐成功通过考验。

6. 如何创作交响曲视频

你说的是儿子用烤箱伴奏的视频吧,歌曲是Timmy Trumpet的Freaks。

7. 交响曲怎么演奏

  交响乐中的乐器有以下几类  弦乐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  木管乐器:长笛、短笛、单簧管、双簧管、英国管(中音双簧管)、大管(巴松管)等。  铜管乐器:小号、短号、长号、圆号(法国号)、大号等。  打击乐器:定音鼓、大鼓、小鼓、锣、镲、铃鼓、三角铁等。  色彩乐器组:钢琴、竖琴、木琴、铝板钟琴、钢片琴等  交响乐(不等同交响曲)是包含多个乐章的大型管弦乐曲,一般是为管弦乐团创作。  交响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十分遥远的历史长河中。它的名称源于古希腊,是当时“和音”和“和谐”两个词的总称。到了古罗马时期,它就演变成为泛指一切器乐合奏曲和重奏曲的代称。15、16世纪,也就是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交响乐这一名称被当作了一切和声性质的、多音响器乐曲的标志。而到了巴洛克音乐的初期,它又主要指歌剧、神剧和清唱剧等作品中的序曲及间奏曲。18 世纪初期,音乐艺术在欧洲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随着欧洲产业革命的进程,音乐艺术也开始逐步地走向平民化和社会化。在这个时期中,交响乐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其规模和形式都慢慢有了明确的含义。当时的意大利歌剧序曲,以它特有的“快——慢——快”三个段落而成为了古典交响乐的基本雏形。到了18 世纪中叶,德国曼海姆(德国南部的文化中心)乐派的作曲家们,以一系列积极而富有创新性的创作,使交响乐的基本形式得以进一步的完善。

今年最流行的服装搭配是什么

2017年服装流行什么颜色

2017春夏男装流行趋势,设计师急需要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