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病牛沙门菌存在什么食物
牛沙门氏菌病又称犊牛副伤寒,主要侵害新生幼犊,主要症状是下痢。临床表现败血症和胃肠炎的症状,慢性病例还可表现肺炎和关节炎。
病原常见的病原体为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和都柏林沙门氏杆菌。
沙门氏菌对盐腌、熏制的抵抗力较强,但常用的消毒剂均能很快将其杀死。
本病主要侵害10~30日龄的幼犊。副伤寒病毒和带菌牛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病牛和带菌牛的胆囊内长期存有病原体,不断随粪便排出,污染水源和饲料而散播本病。
带菌母牛有时可通过乳汁排出病菌。
本病主要经消化道感染,带菌牛只在不良外界环境下,也可发生内源性传染。
饲料不足、管理不善、卫生不良、饮用污水以及罹患其他疾病时,均能促进本病的发生和传播。
犊牛往往呈流行性发生,成年牛散发。症状潜伏期平均为1~2周。
幼犊发病后多呈急性经过。
病初体温升高到40~41℃,脉搏增加,呼吸加快,呈腹式呼吸,并发生结膜炎和鼻炎。
常在病发后3天下痢,粪便呈灰黄色液状,混有黏液和血液,具有恶臭。
病情严重时出现肾盂肾炎的症状。即排尿频繁,表现疼痛。
尿呈酸性反应并含有蛋白。
病毒多因脱水和酸中毒而迅速衰竭,卧地不起,高热不退,于发病后第5~10天死亡。
未死者可能发生关节肿或支气管肺炎。
成年牛症状多不明显或取隐性经过,少数表现严重下痢,粪便带血,剧烈腹痛,并可很快死亡。
孕牛流产。即使症状消失,仍带菌,随粪便排菌。污染环境造成新的污染。
急性病例剖检时在胃肠黏膜出现炎性病变,全身黏膜、浆膜及心膜可见多数出血点。
淋巴结、脾、肝及肾肿大。
肝及脾散布有灰色小坏死灶。
慢性病例有炎症灶,且伴发坏死。肝有坏死结节。
小肠黏膜有出血点,膝关节及跗关节发生浆液性炎症。
治疗发生本病后逐头检查,将病畜和可疑病畜隔离治疗。
口服新诺明,每千克体重70毫克,首量加倍,每天2次。
沙门氏菌易产生抗药性,如用一种药无效可换另一种,如土霉素、氟哌酸、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恩诺沙星等。
也可采用畜毒清、氨苄青霉素混合肌内注射。
下痢较重时,应对症治疗,如及时输液,以防脱水等。用5%碳酸氢钠防止酸中毒,心力衰弱者给予强心剂。
预防主要是加强对犊牛和妊娠母牛的饲养管理,以增强抵抗力。
对新生犊牛在分娩后2~3小时,注射抗菌血清紧急预防,并于10~14天后再注射。
防止犊牛吃污染的垫草或饮污水。
牛舍、用具保持清洁,定期消毒。
病死牛应深埋或焚烧。也可使用牛副伤寒氢氧化铝菌苗进行预防接种。
2. 病牛沙门菌是什么
生石灰cao加水后生成熟石灰ca(oh)2具有杀菌作用。生石灰在水中溶解成ca2+和oh-离子,具有碱性,能直接作用于病原体的原生质,使蛋白质凝固变性而导致失活。ca(oh)2中的ca2+离子,可以直接影响病原体细胞膜的通透性及环—腺苷酸(camp)的代谢。
1%的石灰水在数小时内,可杀死普通繁殖型细菌;3%的石灰水放1小时可杀死沙门氏菌。
熟石灰还是养畜养禽场的常用消毒防腐药物,可预防多种传染病,如猪丹毒、链球菌、病牛巴氏杆菌病等;也可预防某些寄生虫病,如疥癣病等。但在使用的过程中,应做到方法正确,否则达不到消毒目的。
3. 犊牛沙门氏菌病
引起犊牛拉稀的原因有很多 玉米面吃过了 也会拉稀 病名叫 胃肠卡他 还有沙门氏杆菌 大肠杆菌 都能引起拉稀 需要帮助再联系吧
4. 病牛沙门菌存在什么食物中最多
母畜分娩后胎衣在正常时限内不排出,就叫胎衣不下或胎衣滞留,胎衣为胎膜的俗称。产后排出胎衣的正常时间为12小时,如超过以上时间则表示异常。以饲养管理不当、有生殖道疾病的舍饲乳牛多见。有的地区乳牛胎衣不下约占健康分娩牛的8.2%,有些乳牛场甚至高达25%~40%,在个别乳牛场,每头牛平均4.5胎即被淘汰,其中多数就是由于胎衣不下引起子宫内膜炎而导致不孕者。因此,本病给牛的繁殖,尤其是乳牛业,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病因】引起胎衣不下的原因很多,主要与产后子宫收缩无力、怀孕期间胎盘发生炎症及胎盘结构有关。(1)产后子宫收缩无力怀孕期间,饲料单纯、缺乏矿物质及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特别是缺乏钙盐与维生素A,孕畜消瘦、过肥、运动不足等,都可使子宫弛缓。流产、早产、难产、子宫捻转时,产出或取出胎儿以后子宫收缩力往往很弱,因而发生胎衣不下。流产或早产后容易发生胎衣不下,还与胎盘上皮未及时发生变性及雌激素不足、孕酮含量高有关;难产可使子宫肌疲劳,故产后收缩无力。在水牛,给小牛哺乳者胎衣不下的发生率为4.9%,不哺乳者为22.7%。幼畜吮乳能刺激催产素释放,增强子宫收缩,促进胎衣排出。(2)胎盘炎症怀孕期间子宫受到感染(如布鲁氏菌、沙门氏菌、李氏杆菌、胎儿弧菌、生殖道支原体、霉菌、毛滴虫、弓形体或病毒等引起的感染),发生轻度子宫内膜炎及胎盘炎,导致结缔组织增生,使胎儿胎盘和母体胎盘发生粘连,流产后或产后易于发生胎衣不下。维生素A缺乏,可使胎盘上皮的抵抗力降低,也容易受到感染。(3)胎盘组织构造牛、羊胎盘属于上皮绒毛膜与结缔组织绒毛膜混合型,胎儿胎盘与母体胎盘联系比较紧密,这是胎衣不下发生较多的主要原因;胎盘少而大时,更易发生。(4)其他因素高温季节,可使怀孕期缩短,增加胎衣不下的发病率。产后子宫颈收缩过早,妨碍胎衣排出,也可以引起胎衣不下。乳牛的胎衣不下还可能与遗传有关。【症状】胎衣不下分为部分不下及全部不下2种。(1)胎衣全部不下即整个胎衣未排出来,胎儿胎盘的大部分仍与母体胎盘连接,仅见一部分已分离的胎衣悬吊于阴门之外。脱露出的部分主要为尿囊绒毛膜,呈土红色,表面上有许多大小不等的胎儿子叶。严重子宫弛缓的病例,胎衣则可能全部都滞留在子宫内;有时悬吊于阴门外的胎衣可能断离;在这些情况下,只有进行阴道或子宫触诊,才能发现子宫内还有胎衣。经过1~2天,滞留的胎衣就腐败分解,夏天腐败更快;从阴道内排出污红色恶臭液体,内含腐败的胎衣碎片,病畜卧下时排出的多。由于感染及腐败胎衣的刺激,发生急性子宫内膜炎。腐败分解产物被吸收后,出现全身症状。病畜精神不振,拱背、常常努责,体温稍高,食欲及反刍略微减少;胃肠机能紊乱,有时发生腹泻、瘤胃弛缓、积食及臌气。但一般说来,牛及绵羊的症状较轻。(2)胎衣部分不下即胎衣大部分已经排出,只有一部分或个别胎儿胎盘残留在子宫内,从外部不易发现。在牛,诊断的主要根据是恶露排出的时间延长,有臭味,其中含有腐烂胎衣碎片。【预后】牛的胎衣不下,一般预后良好,多数牛经过一个月左右,胎衣腐败分解,自行排尽,这和牛子宫的生理防卫能力较强有关;然而常常引起子宫内膜炎、子宫积脓等,影响以后怀孕,成为乳牛业的严重问题。故对牛的胎衣不下,也应当十分重视。【治疗】治疗胎衣不下的方法很多,概括起来可以分为药物疗法和手术疗法两大类。对牛的胎衣不下,首先可试行手术剥离,如有困难,则采用药物治疗;但亦有人反对应用手术剥离的方法,只主张采用药物疗法。1.药物疗法产后经过12小时,如胎衣仍不排出,即应根据情况选用下列方法进行治疗。(1)促进子宫收缩肌肉或皮下注射催产素50~100国际单位,最好在产后12小时以内注射,超过24~48小时,效果不佳。此外,尚可应用麦角新碱1~2毫克皮下注射。灌服羊水300毫升,也可引起子宫收缩,促使胎衣排出。如灌服后2~6小时不排出胎衣,可再灌服一次。羊水可在分娩时收集,放在阴凉处,防止腐败变质。如用非本身的羊水,必须保证供羊水的母牛健康无病,尤其是没有结核病及传染性流产等传染病。用羊水治疗胎衣不下,其作用是否与羊水中含有前列腺素及雌激素等有关,尚待进一步研究。(2)促进胎儿胎盘与母体胎盘分离在子宫内注入5%~10%盐水3升,可促使胎儿胎盘缩小,与母体胎盘分离;高渗盐水还有促进子宫收缩的作用。但注入后须注意使盐水尽可能完全排出。(3)防止胎衣腐败及子宫感染,等待胎衣排出可在子宫黏膜与胎衣之间放置粉剂土霉素或四环素1~2克,把药物装入胶囊或用水溶性薄膜纸包好置放于两个子宫角中,隔日一次,共用2~3次,效果良好。也可应用其他抗生素(氟苯尼考、青霉素、链霉素)或磺胺类药物。子宫内治疗可同时肌内注射催产素。如子宫颈口已缩小,可先注射雌激素,如乙烯雌酚、雌二醇等,使子宫颈口松软开张,便于排出积液及放置药物。且雌激素能增强子宫收缩,促进子宫的血液循环,提高子宫的抵抗力;可每日或隔日注射1次,共用2~3次。2.手术疗法即剥离胎衣。胎衣不下的病牛药物治疗无效时,可在子宫颈管尚未缩小到手不能通过以前(产后2~3天),进行剥离。子宫颈管收缩的速度,犏牛比乳牛快,子宫颈管内无胎衣的(胎衣全部存在于子宫内)比有胎衣的快。剥离胎衣应注意的原则是,容易剥离就坚持剥,否则不可强行剥离,以免损伤子宫,引起感染;而且胎衣不能完全剥净时,其后果与不剥无异。体温升高的病畜,说明子宫已有炎症,不可进行剥离,以免炎症扩散,加重病情。对这样的病例可继续采用药物疗法。(1)术前准备母畜外阴部按常规消毒。术者将手臂消毒后,先擦0.1%碘化酒精加以鞣化,使保护层不易脱落,然后涂油。术者手上如有伤口,不宜进行胎衣剥离,以免感染。操作时必须穿戴长臂塑料手套、长筒靴及橡皮围裙。为了避免胎衣黏附在手上,妨碍操作,可在子宫内灌入10%盐水500~1000毫升。母牛努责强烈时,可在后海穴用普鲁卡因封闭。(2)操作剥离时,一手握住悬垂的胎衣并稍牵拉,一手伸入子宫内,沿宫壁或胎膜找到子叶基部,向胎盘滑动,以无名指、小指和掌心挟住胎儿胎盘周围的绒毛膜成束状,并以拇指辅助固定子叶;然后以食指及中指剥开母、子胎盘相结合的周缘,待剥离半周以上后,食、中指两指缠绕该盘周围的绒毛膜,以扭转的形式将绒毛从小窦中拔出。若母子胎盘结合不牢或胎盘很小时,可不经剥离,以扭转的方式使其脱离。子宫角尖端的胎盘,手难以达到,可握住胎衣,随患畜努责的节律轻轻牵拉,借子宫角的反射性收缩而上升后,再行剥离。胎衣剥离完毕后,因子宫内可能尚存有胎盘碎片及腐败液体,必须用0.1%高锰酸钾、0.1%新洁尔灭或其他刺激性小的消毒溶液冲洗,清除子宫中的感染源。冲洗方法是将粗橡胶管(如马胃管、子宫洗涤管)的一端插至子宫的前下部,管的外端接上漏斗,倒入冲洗液2~4升;待漏斗内的液体快流完时,迅速把漏斗放低,借虹吸作用使子宫内的液体自行排出;有时病畜强烈努责,也能自行将子宫内液体排出。这样反复冲洗2~3次,至流出的液体基本清亮为止。冲洗完后,子宫内要放置抗生素等药物,隔日一次,连用2~3次,防止子宫感染。子宫有明显炎症的病畜,剥离完后,不宜冲洗子宫,仅将抗菌药物放入子宫即可。另外有人认为,牛剥离完毕后不宜用消毒液冲洗,因子宫腔太大,冲洗液不易排出,可导致子宫弛缓,延迟复旧过程。(3)术后护理手术剥离后数天内,要注意检查病畜有无子宫炎及全身情况。一旦发现变化,要及时全身应用抗生素治疗。胎衣不下的牛、马治愈后,配种可推迟1~2个发情周期,使子宫有足够的时间恢复。【预防】怀孕母畜要饲喂含钙维生素丰富的饲料;舍饲牛要适当增加运动时间,产前一周减少精料;分娩后让母畜自己舔干仔畜身上的黏液,尽可能灌服羊水,并尽早让仔畜吮乳或挤乳。分娩后立即注射葡萄糖酸钙溶液或饮益母草及当归煎剂或水浸液,亦有防止胎衣不下的效用。如有条件,分娩后注射催产素50单位,可降低胎衣不下的发病率。
5. 病牛沙门菌是传染病吗
牛沙门氏菌病的主要症状是下痢。该病病源为牛沙门氏菌主要侵害10~30日新生幼犊,故又称犊牛副伤寒。
犊牛通常由于采食了带菌牛或病牛污染的饲料、饮水等感染发病。
体温可达40~41℃,食欲废绝,不久排出灰黄液状粪便,混有粘液,血液具有恶臭味。多数病犊因脱水而死亡。未死的可能发生关节肿或支气管肺炎。
成年牛症状多不明显或取隐性经过,少数表现严重下痢粪便带血,剧烈腹痛并可能很快死亡。孕牛流产。
该病的预防主要是加强对犊牛和母牛的饲养管理。
保持环境卫生,减少诱病因素。一旦发病,应对同种牛进行检查,及时检出带菌牛,予以淘汰,死亡牛应深埋或烧毁,同时对栏舍、用具及污染地进行彻底清毒。
对检出病牛首先按每公斤体重口服20毫升氯霉素一日4次或用其半剂量进行肌肉注射,连用5~7天。或者按每公斤体重内服70毫克复方新诺明,首次量加倍,每天2次。对下痢严重的牛,应配合对症治疗,及时输液,防止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