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霓虹灯发展史
殷商时期,松脂火把。
春秋战国时,照明用的“灯具”——豆:用豆脂作为燃料,将豆脂盛放在陶制或青铜器的小碗里,放上一根灯芯
从豆到灯:战国时期,最早的蜡烛开始出现。豆的底部做一个尖锥——支钉以支持蜡烛,就是灯。贵族多青铜质灯具,下层多陶豆。
汉代:成就最高的釭灯“长信宫灯”是环保灯代表
唐代出现节能省油灯
唐宋出现彩色陶瓷灯
二十世纪后,爱迪生发明电灯,逐渐取代古灯
1809年,英国化学家戴维发明电弧光灯,人类进入了利用电照明的时代。1879 年,在美国的加州剧院,人类第一次使用电弧光灯 (electric arc light)。1906年,爱迪生以钨丝为灯丝发明了家用电灯泡。以后,白炽灯、日光灯、节能灯、霓虹灯以及当代利用高科技发明的各种高科技灯如雨后春笋般登上照明的舞台.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2. 霓虹灯发展史简介
2020年9月7日,1928年,由美国商人斯威词和海纳开设的利安电器公司生产出解放前上海最大的霓虹
3. 霓虹灯的起源
自行车的尾灯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发出红光的。它是由互成直角的一些小平面镜组成的,在夜间,路灯、探照灯、霓虹灯……以及各种车辆的灯光照射到自行车尾灯上,就发生反射现象,从而我们就看到了光,并以为光好像是从尾灯内发出的。
又因为尾灯自身的颜色红色的,有色的不透明体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光,所以,无论外界有多少种颜色的光射到尾灯上,它只反射红光,我们看到的光就是红色的了。
4. 霓虹灯发展史图片
近义词;巷
“街”,读音为jiē,最早见于商朝甲骨文时代,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街”的基本含义为两边有房屋的、比较宽阔的道路,通常指开设商店的地方,如街道、街市;引申含义为方言,集市,如赶街。
字源演变
“街”,初见于商朝甲骨文时代,“街”字本义指宽阔的街道,是个会意字。在小篆文中,其字形很像是十字路口,左右两边分出了两条小路。中间为“圭、圭在占代是一种质地坚硬平整的美玉,这里是说街道坚硬平坦。,后来陆续在秦系简牍、说文中发现,“街”字简体版的楷书从《说文》演变而来。
5. 霓虹灯的发明人是谁
南京路步行街(Nanjing Road Walkway)位于上海市黄浦区,西起西藏中路,东至河南中路,步行街的东西两端均有一块暗红色大理石屏,上面是江泽民主席亲笔题写的"南京路步行街"6个大字。国庆50周年时落成的这条步行街,使"百年南京路"焕然一新,成为上海又一处靓丽的城市新景观。南京路步行街长1033m,路幅宽18~28m,总用地约3万平方米。
100多年以前,上海还只是个小县城,而南京路还是上海的一条小路,
1840年,《南京条约》约定上海为五口通商的其中一个,并划定租界,成为外国在中国最主要的通商口岸。
1851年被命名为“派克弄”,又叫“花园弄”。
1854年延伸到浙江路,当时俗称大马路。
1862年再次向西伸至西藏路。
1865年正式定名为南京路。
1908年,南京路开通有轨电车,路面采用铁藜木铺设,其后的20~30年间,南京路迎来了历史上第一个发展高潮,即由原来的小商摊、小商店转向大型百货商厦,相继建成了和平饭店、四大公司、国际饭店等建筑,为南京路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20年代,随着上海“环球百货”的四大公司:永安、大新、先施和新新的创立,打破了南京路中西、土洋之间的悬隔。
1936年,经过整整7年的修建,南京路上第四家百货大楼,大新百货终于落成。至此,先施、永安、新新、大新四大百货公司在这条5.5千米长的街道上悉数问世,它们的创始人都是四名乘着时代浪潮而来的广东人。
1945年南京路更名为南京东路。它是上海开埠后最早建立的一条商业街。
进入50年代,我国和周边国家有了更多交流往来,许多国际政要人物都会在自己的访华行程中加入一项安排——参观南京路,
五六十年代南京路上的“四大公司”在经历过战争的洗礼后,顺应市场的需要,浴火重生。
1953年上海第一百货商店迁入上海大新大楼。后更名为国营东方红百货商店,随后再次更名为上海十百,直到1988年改为华联商厦。南京东路商业经营方向和方式有了不少变化,由以批发和批零兼营为主,逐渐演变成以零售为主。
1954年上海永安百货建立。
1956年上海时装公司进驻先施公司旧址。
1986年,国务院批准了《上海城市总体规划方案》,在这份方案的指导下,上海市又制定了《南京东路地区综合改建规划纲要》,黄浦区对南京路上的第一百货、时装公司、第一食品公司等200多家名特商店进行了全面改造。
80年代,南京东路在上海人心里是最中心、最繁华的一条马路,南京东路的商品齐全,地处市中心,一到周末、假日,想买东西的跑来大采购,不想买东西,这里也是闲逛的好去处,整条马路人山人海,车水马龙。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90年代的南京东路出现了第二次发展高潮,纷纷建起新型的综合性商业楼,使南京东路的面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90年,在南京路、西藏路口拆迁9家商店,建造起中国第一座大型豪华的精品商店——上海精品商厦(后来改为下沉式广场)。
1995年7月15日,南京东路实施周末步行街,拉开了其功能开发的序幕。
步行街的设想已经形成了多年,但由于它是上海市东西向主要的交通干道,其周围又没有相应的道路取代其交通功能,因此该设想很长时间未能实现。
国庆50周年时落成的这条步行街,使“百年南京路”焕然一新,成为上海又一处靓丽的城市新景观。
步入21世纪,由于新兴商业的激烈竞争,以旅游经济为主导的南京路商业街调整商品经营策略,定位中高档商业街,一大批世界知名品牌也纷纷来此驻扎,形成了与国际最繁华处的紧密接轨。消费客源以外地游客与本地中老年人为主,与本地时尚年轻人喜爱的淮海路商业街形成互补。
作为"中华第一商业大街"的步行街,早已享誉全国、闻名于世,这是上海最热闹、最繁华的商业大街,汇聚了数百家现代化商厦、中华老字号商店及名特产品商店。
除了商业购物功能,南京路步行街也增加了更多旅游性的娱乐功能。从2000年起,步行街上开设了观光小火车,每天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喜欢以这样的方式,感受身处繁华的乐趣。
每当夜幕降临,整条步行街就是一座不夜城,路上依然人潮涌动,人声鼎沸。林立两旁的中西建筑物的顶部和立面则霓虹齐放,伴着各种百年老店的招牌络绎不绝地闪动着。一种“夜上海”的韵味布满整条街道,一段关于商业霓虹的传奇也幻化得淋漓尽致。
6. 霓虹灯发展现状
霓虹灯自1910年问世以来,历经百年不衰。它是一种特殊的低气压冷阴极辉光放电发光的电光源,而不同于其它诸如荧光灯、高压钠灯、金属卤化物灯、水银灯、白炽灯等弧光灯。霓虹灯是靠充入玻璃管内的低压惰性气体,在高压电场下冷阴极辉光放电而发光。霓虹灯的光色是由充入惰性气体的光谱特性决定:光管型霓虹灯充入氖气,霓虹灯发红色光;荧光型霓虹灯充入氩气及汞,霓虹灯发蓝色、黄色等光,这两大类霓虹灯都是靠灯管内的工作气体原子受激辐射发光。 发展起源编辑本段 霓虹灯是由英文“氖灯”,即“NEONSIGN”得来的,“霓虹”两字实际上是“NEON”的译音,而现在人们已经把“霓虹灯”当作专用词运用了。 霓虹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英国物理学家和化学家法拉第对气体放电的研究,电流通过含有少量正负离子的气体时,受紫外线、宇宙射线、微量放射物质的作用,在足够高的外加电压作用下运动,并与中性气体分子碰撞后,使中性分子发生电离,因而离子的数目倍增。电流通过气体时还伴有发光现象,即所谓的辉光放电。其发光的颜色随所充气体的不同而不同。法拉第的理论及其在实验上的成就,为霓虹灯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霓虹灯始源于法国。当时所用的灯体玻管的直径为45毫米,先将玻璃管弯制成所需的文字或图案,然后再用1只电压为1万多伏的变压器供电,使之发光。当时,灯管两端电极采用石墨制成,内部充入氮气或二氧化碳气体,前者会发红光,后者发白光。由于这两种气体较活泼,很容易和石墨电极起化学反应,阴极溅散出的石墨很快在玻璃管内壁形成黑色薄膜层,并大量吸收充入灯管内的气体,使灯管的充气压力很快下降,致使霓虹灯的寿命很短。当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特在霓虹灯管上加1个特殊的电磁阀门,并在霓虹灯使用一段时间以后再往灯内重新补充一定量的气体,但这样做并未能在根本上克服上述缺陷。因此,这种灯不仅寿命短、制作工艺复杂,而且造价昂贵,很难普及。 在1907年至1910年期间,科学家克洛德和林德发明了液态空气分馏。利用这一发明,在霓虹灯内充入一定的惰性气体,这样就明显减缓了气体在灯管内部的消耗速度,颜色也丰富了,可产生红、绿、蓝、黄等颜色。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光致发光的材料被研制出来了。这种材料不仅能发出各种颜色的光,而且发光效率也高,我们称之为荧光粉。荧光粉被应用在霓虹灯制作中后,霓虹灯的亮度不仅有了明显提高,而且灯管的颜色也更加鲜艳夺目,变化多端,同时也简化了制灯的工艺。故在第二世界大战结束后,霓虹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3 主要特点编辑本段 一、高效率 霓虹灯是依靠灯光两端电极头在高压电场下将灯管内的惰性气体击燃,它不同于普通光源必须把钨丝烧到高温才能发光,造成大量的电能以热能的形式被消耗掉,因此,用同样多的电能,霓虹灯具有更高的亮度。 二、温度低,使用不受气候限制 霓虹灯因其冷阴极特性,工作时灯管温度在60°C以下,所以能置于露天日晒雨淋或在水中工作。同样因其工作特性,霓虹灯光谱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在雨天或雾天仍能保持较好的视觉效果。 三、低能耗 在技术不断创新的时代,霓虹灯的制造技术及相关零部件的技术水平页在不断进步。新型电极、新型电子变压器的应用,使霓虹灯的耗电量大大降低,由过去的每米灯管耗电56瓦降到现在的每米灯管耗电12瓦。 四、寿命长 霓虹灯在连续工作不断电的情况下,寿命达一万小时以上,这一优势是其他任何电光源都难以达到的。 五、制作灵活,色彩多样 霓虹灯是由玻璃管制成,经过烧制,玻璃管能弯曲成任意形状,具有极大的灵活性,通过选择不同类型的管子并充入不同的惰性气体,霓虹灯能得到五彩缤纷、多种颜色的光。 六、动感强,效果佳,经济实用 霓虹灯画面由常亮的灯管及动态发光的扫描管组成,可设置为跳动式扫描,渐变式扫描、混色变色七种颜色扫描。扫描管由装有微电脑芯片编程的扫描机控制,扫描管按编好的程序亮或灭,组成一副副流动的画面,似天上彩虹、象人间银河、更酷似一个梦幻世界,引人入胜,使人难以忘怀。因此、霓虹灯是一种投入较少、效果强烈、经济实用的广告形式。 霓虹灯是一种冷阴极辉光放电管,其辐射光谱具有极强的穿透大气的能力,色彩鲜艳绚丽、多姿,发光效率明显优于普通的白炽灯,它的线条结构表现力丰富,可以加工弯制成任何几何形状,满足设计要求,通过电子程序控制,可变幻色彩的图案和文字受到人们的欢迎。 霓虹灯的亮、美、动特点,是目前任何电光源所不能替代的,在各类新型光源不断涌现和竞争中独领风骚。 由于霓虹灯是冷阴极辉光放电,因此一支质量合格的霓虹灯其寿命可达20000--30000小时。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霓虹灯的品种、规格也已基本系列化,可供各种用途的选择,其质量已逐步向国际水平靠拢,随着我国加入WTO与国际水平的差距将越来越小,在不久的将来必将赶超国际先进水平,但在目前市场竞争的条件下,也确有少数厂商缺乏诚信,在一些用户不懂霓虹灯的性能、质量的情况下,生产、制作低劣产品在市场上低价倾销,影响霓虹灯的声誉。 4 主要部件编辑本段 1、霓虹灯管: (1)以规格分:有6、7、8、9、10、12、15、18、20毫米等粗细。 (2)以玻璃材质分: ①钠玻璃管(或称石灰料玻璃管)这种玻璃管稳定性差,受潮后极易变质、泛碱(风化),牢度差易爆裂。目前在我国使用此种材料的约占80%左右。 ②铅玻璃管(又称红丹料玻璃管)其热性能、机械性能、电性能、化学稳定性能、真空性能和光学性能优于钠玻璃,其耐候性、使用寿命大大超过钠玻璃,目前国际上通用大都是这种铅玻璃管,我国目前使用量已达20-30%左右,凡是追求质量好的制作厂家,用户都选用铅管制作霓虹灯。铅玻璃又以含铅量多少分为:重铅玻璃、中铅玻璃和轻铅玻璃。 ③彩色玻璃管,这种玻璃管,在拉制玻璃管时已充入染料,生产出的玻璃管已呈彩色玻璃管。 (3)以霓虹灯管内涂荧光粉材料分:①目前使用的多数霓虹灯管喷涂的是“普通荧光粉”,这种粉价格比较便宜,一般也能满足各种色彩的要求。②“三基色"荧光粉,(也称稀土荧光粉)与普通荧光粉比较,其亮度、色度、鲜度更佳。 (4)喷涂荧光粉的工艺又分水涂和胶涂二种。 ①水涂即用醇,酮溶济混合荧光粉喷涂在灯管内壁,让其自然干燥。②胶涂即用胶液混合荧光粉喷涂,再用烘箱烘干,其粘度、牢度大大优于水涂粉管。目前先进国家大都有采用三基色胶涂含铅玻璃管制作霓虹灯,我国目前已有部分厂商使用这种霓虹灯管。 2、霓虹灯变压器 (1)霓虹灯漏磁变压器,(又称电感变压器、铁芯变压器)其特点是:可靠性好,负载灯管亮度高,光色一致,寿命长,缺点是比较笨重,目前国外及上海的户外霓虹灯大多数采用这种变压器。电感变压器的规格有:3KV、6KV、9KV、12KV、15KV、18KV。 (2)电子变压器(也称高频冷启动管形放电灯(霓虹灯)电子转换器或霓虹灯电源)其优点是:重量轻、制造方便、节约金属材料,目前国内生产电子变压器质量稳定,有一定规模,其中有的企业还批量出口。但有不少单位生产的电子变压器亮度达不到应有亮度,在室外使用就有点相形见绌。电子变压器又分直流和交流二种,直流电子变压器由于单向导通往往会产生灯管一头亮一头暗的情况。又因电子变压器输出频率会受到负载灯管长度的影响,在同幅霓虹灯中,由于每笔灯管长短不一也会产生灯色不匀等现象。有些生产厂家为了降低成本,不愿采用高质量高品质的电器元件,而且加工工艺简陋,故可靠性差,寿命短。电子变压器的规格有:40W、60W、80W、100W等规格,也有称4米机、6米机、8米机、10米机、12米机等。要真正生产符合霓虹灯使用要求的电子变压器也是可以做到的,但其价格就会接近电感变压器的价格,为了低价竞销,获取市场份额,一些厂商牺牲霓虹灯的亮度、可靠性、寿命来获得市场利润。 3、程序控制器分: (1)普通式电子程序控制器: (2)渐变式电子程序控制器: 4、霓虹灯高压线分: (1)普通高压线,即塑料高压线,这种高压线价格便宜,但塑料容易老化,室外使用不久塑料就要老化引起拉火等,安全性较差。 (2)硅橡胶绝缘高压线,是目前较理想的霓虹灯连接线,安全性强,可靠性好。 5 工作原理编辑本段 当外电源电路接通后,变压器输出端就会产生几千伏甚至上万伏的高压。当这一高压加到霓虹灯管两端电极上时,霓虹灯管内的带电粒子在高压电场中被加速并飞向电极,能激发产生大量的电子。这些激发出来的电子,在高电压电场中被加速,并与灯管内的气体原子发生碰撞。当这些电子碰撞游离气体原子的能量足够大时,就能使气体原子发生电离而成为正离子和电子,这就是气体的电离现象。带电粒子与气体原子之间的碰撞,多余的能量就以光子的形式发射出来,这就完成了霓虹灯的发光点亮的整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