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日韩服饰 > 正文

唐代什么时候流行留学法(唐代留学生)

1. 唐代留学生

唐朝与新罗的关系主要体现为友好往来。

1、人员往来:唐朝留学生以新罗最多,最著名的是崔志远;

2、经贸往来:唐朝的长安和沿海许多城市设有“新罗坊”“新罗馆”,接待新罗商旅;

3、新罗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深受唐朝影响,具有浓重的中华文化色彩。

2. 唐代留学生来自的地区

选自2006年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选修)中国古代史》,第79页。

隋唐同朝鲜半岛上的国家都有来往。7世纪后期,新罗和唐朝的往来更加频繁。唐朝的留学生中,以新罗最多,最著名的是崔致远。唐朝的长安和沿海许多城市设有“新罗坊”、“新罗馆”,接待新罗商旅。新罗立国,参用唐朝制度,还设立国学,教授儒学。新罗从唐朝引入茶种、雕版印刷术和高超的制瓷、制铜技艺。新罗人喜读唐诗,许多文人会写唐诗。此外,在姓氏、服饰、节令、风俗等方面,都有浓重的中华文化色彩。

3. 唐代留学生的数量规模

原因:

(1)唐朝政治统一、政权强大,有稳定的政治环境;;

(2)经济繁荣、国力强大、文化昌盛,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3)唐朝的对外交通比过去发达;

(4)唐朝的对外政策比较开放,唐政府鼓励外商来华贸易,允许外国人在中国长期居住、任官,和中国人通婚;

(5)中外使臣、商人、留学生以及僧侣的推动。

4. 唐代留学生教育的影响

鉴真东渡和玄奘西游反映了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兼容并包、泽被东西”的特点。 具体特点:

1、唐朝对外交往的范围更加广泛,出现前所未有的盛况。

2、同亚洲国家的交往最密切。唐朝是亚洲文化的中心。

3、唐朝的对外交往促进了世界文明的进步,对外交往的形式有使节往来、派遣留学生、技术交流、宗教来往、艺术交流等多种形式。

原因:

1、唐朝政权的强大,政治环境的稳定。

2、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3、隋唐时期,对外交通发达。

4、唐朝的对外政策比较开放。

5、唐朝长安是一座国际性的大城市,是亚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 影响:唐朝的对外关系使唐朝在政治、经济和文化对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促进了亚洲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同时通过对外交往,唐朝也学习了当时世界上许多最先进的文化科学技术,进一步促使唐朝经济文化的繁荣,也丰富了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 一、唐朝中外文化交流具有区域性特点,向东与朝鲜日本联系紧密,向西与中亚各国密切联系。并间接与阿拉伯地区有所交流。

二、唐朝作为地区文化中心,以经济文化输出为主,成为朝鲜和日本效法的榜样,日本曾经多次派遣遣唐使,到中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

造纸术也在唐朝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并充当东亚和西亚的中转站,起到连接和枢纽作用。

佛教就是经由中国传播到朝鲜和日本。

三、唐朝统治者胸襟开阔,包容异质文化,长安成为世界性大都市,接受了许多异域文化,波斯、大食和胡人纷纷定居长安,并影响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形成了文化交流的繁荣景象。

5. 唐代留学生双璧

1、丁永泉(1892~1968)艺名丁玉兰,因排行第六,人称丁老六,总铺乡丁家嘴人,著名黄梅戏演员,有"南程北丁"(江南程积善、江北丁老六)之赞。民国15年(1926年)组班进入安庆市区演出,成为黄梅戏从农村进入城市的先行者。民国24年(1935年)又带班首闯上海,扩大了黄梅戏的影响。在演出中大胆探索革新,虚心吸取姊妹剧种的表演艺术,移植了一批剧目,为提高黄梅戏表演艺术和丰富上演剧目,做出卓越的贡献。丁永泉以嗓音圆亮、行腔流畅、吐字清晰、表演细腻著称,誉满大江南北。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也曾得其教益。1958年周恩来总理在合肥江淮大剧院接见黄梅戏演员,在省艺校任教的丁永泉参与接见并合影。

  2、王星拱(1888~1949)字抚五,高河埠王家大屋人,我国著名教育家、科学家、爱国民主人士。1916年王星拱获英伦敦大学化学硕士学位回国,应蔡元培之聘,担任北大化学系教授兼二院主任,历任南京教育处处长、中央大学化学系教授兼教务长、安徽大学校长、武汉大学校长、中山大学校长,著有《科学概论》、《科学方法论》等作品。王星拱1910年加入中国同盟会欧洲支部,积极参加反清活动,曾与陈独秀等共同组织大学生俱乐部,并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王星拱断然拒绝当局让其去台湾的要求,后因积劳成疾于1949年10月病逝于上海,刚上任的陈毅市长以"一代完人"的挽联,以示哀悼。

  3、王来聘(不详~1633)怀宁人。明崇祯四年(1631年)武科会试,王来聘获第一,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武状元,授副总兵。崇祯五年(1632年),孔有德(明登州参将,后降清)据登州反明,官军久攻不下。次年二月,用火药攻城,城塌,官军杀入又被叛军击退。王来聘手持大刀身先士卒,再次登城拼杀,不幸受伤阵亡。清乾隆年间修《胜朝殉节录》赐谥"忠愍"。

  4、王鸿寿(1850~1925)艺名三麻子,石牌人,清末民初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工老生、红生。他演老生戏,别具一格,尤以擅演关羽戏著称。塑造的关羽形象,于庄严肃穆、沉着稳重中显出蕴含于内的神威,林树森、李吉来、唐韵笙、李洪春等所演关羽戏,莫不宗之为法。周信芳早年曾得其教益。编演的代表剧目《徐策跑城》、《扫松下书》、《三搜苏府》等老生戏,《坝桥挑袍》、《过五关》、《古城会》、《水淹七军》、《走麦城》等单折戏,南北流传,盛行各地。

  5、邓石如(1743~1805)原名琰,字石如,自号顽伯、完白山人等,白麟畈(五横乡白麟村)邓家大屋人。他的篆书参以隶意、熔篆隶于一炉;他的隶书,集各家精髓;他的楷书,真气弥漫,楷则俱备;他的篆刻艺术更以独树一帜的风格,巍然崛起于印坛。通过长期的艺术实践,产生了大量的艺术珍品,且形成书法理论上的独见:"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终成雄琚中国书坛数百年而不衰的一代宗师,誉为"千年一人"。

  6、邓以蛰(1892~1973)字叔存,白麟畈(今五横乡白麟村)邓家大屋人,是著名书法家邓石如的五世孙,教育家邓艺孙的第三子,现代美学家、美术史家、教育家。1917年赴美,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哲学,特重学习美学,是我国留学生到欧美系统学习的先行者之一。1923年回国,补聘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1927年到厦门大学任教,1928年转至清华大学。1933~1934年出游西欧意、比、西、英、德、法等国,访问很多艺术博物馆,归国后写成《西班牙游记》一书。自欧洲回国后,在清华大学任教,同时潜心从事中国书画及其美学理论的研究,并取得重大成果,写成《画理探微》、《六法通铨》、《病余录》(未写完)、《书法欣赏》。解放后,先后在清华大学哲学系、北大哲学系任教。1962年他把家中珍藏的邓石如大量书法篆刻作品捐献给北京故宫博物院,受到国家文化部的嘉奖。

  7、邓稼先(1924~1986)白麟畈(五横乡白麟村)邓家大屋人,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的奠基者、开拓者之一,也是我国研制、发展核武器的主要组织领导者之一,被称为"两弹元勋"。1941年考取西南联大物理系,毕业后被聘为北大物理系助教。1948年,考入美国印弟安那州普渡大学物理系研究生。1950年8月29日,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9天后,毅然回国,从事原子核理论的研究。1958年起担任中国原子弹理论设计的总负责人,1964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之后又担任氢弹理论设计的负责人,1967年6月,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成为世界上第4个拥有氢弹的国家。1986年7月29日,他因积劳成疾,与世长辞。同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追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8、刘兰芝(生卒年不详)出生于汉朝,小市镇小吏港人。自幼聪明能干,长大后嫁与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夫妻恩爱,情投意合。然而刘兰芝活泼开朗的性格却为焦母所不容。在焦母的淫威逼迫下,焦仲卿不得已休弃了刘兰芝。刘兰芝含辱回到娘家,势利的兄长不顾她的反对,硬将她再嫁太守之子为妻。刘兰芝抗婚不成,为捍卫自己的爱情和婚姻自主权,在迎娶之日投河自尽,焦仲卿闻之亦自缢殉情。刘兰芝、焦仲卿忠贞、悲壮的爱情故事传扬开来,打动了世人,根据他们的故事创作的汉乐府著名长诗《孔雀东南飞》一代一代流传,成为千古爱情绝唱。

  9、刘若宰(1595~1640)字胤平,号退斋,平山大塅人,明崇祯元年(1628)文科状元、书画家。刘若宰出生于书香门第,文思敏捷,出口成章。擅长书画,楷、行、草书均精绝。他常向朝廷举荐智勇忠贞的人才,明末名将史可法由安池道监军升为安徽巡抚,就是因为他的举荐。崇祯十三年四月十三日,他因积劳成疾辞世。死后追赠"詹事",赐祭葬,荫子,后因子馀王慧仕,加赠太仆太卿。旧时县学宫(今安庆市)前建有状元坊,刘若宰在安庆的府邸称"状元府",今安庆状元府宾馆得名于此。

  10、陈独秀(1879~1942)原名乾生,字仲甫,号独秀山民,原籍怀宁县广济圩陈家破屋(今属安庆市郊区)人,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五四"运动总司令。1915年9月,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杂志,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首创者。创办的《新青年》、《每周评论》等政论刊物,对五四运动起了号召和指导作用。毛泽东同志曾高度评价陈独秀,称之为"思想界的明星"。1920年8月,在上海成立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组织--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把《新青年》改为小组机关刊物,大力传播马克思主义,介绍党的知识。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当选为中央局书记。后担任中共"二大"到"五大"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11、陈延年(1898~1927)怀宁县在城乡(今属安庆市)人,陈独秀长子。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政治活动家。1925年春,出任中共广东区委书记。是年6月,为声援上海"五卅"反帝爱国运动,他与邓中夏一起发动和领导了震惊中外的有25万工人参加的"省港大罢工"。1927年先后任中共江浙区委书记、江苏省委书记,当选为中共五届中央委员和政治局候补委员。是年6月26日,江苏省委机关被军警包围,陈延年为掩护其他同志脱险而被捕,狱中受尽酷刑,坚贞不屈。7月4日在上海龙华壮烈牺牲,时年29岁。

  12、陈乔年(1902~1928)怀宁在城乡(今属安庆市)人,陈独秀次子。中国共产党第五届中央委员。先后任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湖北省委组织部部长、省委书记、江苏省委组织部长。上海爆发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李大钊、陈乔年等领导北京各界民众举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反帝示威游行,有力支援了上海工人阶级的斗争运动。1926年3月,陈乔年、李大钊等发动北京各界10万多群众举行请愿斗争,抗议日本等八国驻华公使向中国政府发出的所谓"最后通牒",军阀政府残酷镇压,酿成"三·一八"惨案,乔年在斗争中受伤,仍不顾个人安危,坚持指挥群众撤退。1928年2月26日,由于叛徒告密,陈乔年不幸被捕。在狱中,宁死不屈,同年6月6日,在上海枫林桥畔英勇就义,年仅26岁。

  13、陈撄宁(1880~1969)祖籍怀宁洪家铺新陈埂。他是我国现代著名道教学者和道教著作集大成者,是第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陈撄宁自幼聪颖过人,才华出众。29岁时,历游九华、武当、崂山等名山胜迹,求师访友,穷研仙道之学。著有《四库全书不识道家学术之全体》文稿。民国6年,编写《道藏分类目录提要索引》。三十年代,任教上海仙学院,主编《半场月刊》、《仙学月刊》。先后著有《黄庭经讲义》、《孙不二女丹诗注》、《静动必成》等。1953年被聘为浙江省文史馆馆员。1957年中国道教协会成立,历任秘书长、副会长、会长等职。1961年中国道教协会设立研究室,主持编写《中国道教史提要》。此后,著有《道教起源》、《静动总说》等。

  14、杨月楼(1844~1890)名久昌,谱名久先,以字行,石牌杨家墩人,清末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名列"同光十三绝"。因演《芭蕉扇》、《五花洞》、《蟠桃会》等猴戏,灵活如猴,有出入风云之概,又得外号"杨猴子"。被著名京剧老生张二奎收为弟子,与俞菊笙称为"双璧"。后掌著名班社三庆班。杨月楼嗓音宏亮,文武兼备,能戏偏多。演孙悟空出台时翻筋斗108个,在一定尺寸内不离故步,有"一般京剧非偏爱,只因贪看杨月楼"之誉。

  15、杨小楼(1878~1938)杨月楼之子,谭鑫培义子,艺名小楼。石牌杨家墩人,清末民初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与梅兰芳、余叔岩并称"京剧三大代表人物",享有"武生宗师"的盛誉。擅演剧目甚多,据《中国大百科全书》记载有30多种。他扮相英伟,嗓音清亮,兼具"炸音";行腔朴实无华,富有韵味;擅从人物剧情出发,体现意境,重在神似。他又是一位爱国艺人,1937年日本侵占北平后,不顾安危,拒绝为冀东伪政权作"祝贺演出"。

  16、杨石先(1897~1985)原名绍曾,怀宁县人,我国现代化学家、教育家。曾先后担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化学部主任,国家科委化学组长,中国化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第一至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1949年9月,他作为教育界代表出席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并参加了开国大典。不久被任命为南开大学校长。1954年9月,受到周恩来总理的单独接见。1956年,开始研究当时在国内尚属空白的有机磷化学。毛泽东同志曾到南开视察他创办的两个农药车间。1963年后,研制出磷32、47和除草剂一号等4种新农药,获国家科研奖。之后,还研制出防治白叶枯病的新农药--枯叶净等10多种新农药,为促进农业生产做出了重大贡献。

  17、杨兆成(1902~1926)原名杨自涛,化名杨昭,东广村(今月山镇新光村人),著名革命烈士,是安徽省第一个为革命捐躯的共产党员。1925年,杨兆成先后被推选为共青团安庆特支干事会书记、共青团安庆地方执行委员会书记,并迅速建立了团地委的各个工作机构。1926年1月,年过20刚入党的杨兆成任中央安庆特支书记兼安庆团地委书记,参与组织了纪念"二七"惨案死难烈士会议、反"三·一八"惨案的安庆市民游行大会、纪念"五卅"运动大会。1926年秋,杨兆成被捕,英勇就义,年仅24岁。1927年9月中共安徽省临委在《安徽省临委悼杨兆成同志》中,赞誉他是"青年工作的指导者"。

  18、海子(1964~1989)原名查海生,高河镇查湾人,诗人。1979年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一时被誉为"天才"少年,毕业后任教于中国政法大学,1989年3月26日卒于河北省山海关。从1982年至1989年不到7年的时间里,海子以超乎寻常的热情和才华,创作出诗歌、文学评论、小说、随笔等近200万字的作品。已结集出版的有长诗《大地》、《海子骆一禾作品集》、《海子的诗》、《海子诗全编》。1986年他的作品获北京大学第一届艺术节"五四"文学大奖赛特别奖,1988年获第三届《十月》文学奖荣誉奖。2001年,荣获第三届人民文学诗歌奖。2000年,他的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编入到高中语文课本。

  19、郝兰田(1832~1872)怀宁人,清末京剧老旦著名演员,京剧改革家王瑶卿之外祖父。原为徽戏演员,工老生。以唱《祭风台》(即京剧《借东风》)名遍皖中。大约在道光、咸丰之间来北京,因与程长庚同乡,搭入三庆班演唱。入班后,初演《天水关》孔明一角,声容并茂,气度高华,颇受观众赞赏。后因三庆班缺少老旦一工,郝自请改唱老旦。郝兰田能综合各家老旦之特长,并以老生唱法合旦腔韵味,而创制出老旦新腔。从此,京剧老旦一行的地位,一跃而上,始为剧界内外所重视。

  20、程演生(1888~1955)谱名存材,字源铨,又字总持,别号天柱外吏、寂寞程生。平山程家大屋人,现代教育家、考古学家。程演生留学法国,获法国考古研究院博士学位,并任该院研究员。归国后,历任杭州华严大学文学主任、北京大学、暨南大学教授、安徽省第一师范学校校长。1932年4月接任安徽大学校长。民国34年抗战胜利,出任安徽学院院长,36年辞职至上海,新中国成立后,任上海市文史馆馆员。程演生著述宏富,著有《模范文选》、《离骚讲义》、《太平天国史考》、《圆明园图考》等二十余部。

6. 唐代留学生来自的国家

阿倍仲麻吕(698—770)是中日友好关系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中国名字叫晁衡。唐玄宗开元五年(717年),晁衡因汉文修养良好而被选为遣唐留学生,当时他还不满20岁。入唐以后,他的学识和品行,很快受到唐朝皇帝和学界的赞赏,先后任校书、左补阙、秘书监、左散骑常侍和镇南都护等职。秘书监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左散骑常侍是从三品,可见他很受唐朝的重用。  晁衡和唐朝著名诗人王维、李白、储光羲等都有过亲密交往。储光羲对他十分赞赏,曾写诗《洛中贻朝校书衡》相赠。晁衡曾经送给李白一件日本裘,李白很受感动。  天宝十三年(753年),晁衡想随“遣唐使”回国探亲,唐玄宗许之,并且命他为回访使者。他和遣唐大使藤原清河等,共乘一舟回国,途中遭遇风暴,李白误闻晁衡在归日本时翻船遇难,非常悲痛,写下了著名的《哭晁卿衡》一首,情意深厚:“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成为中日友谊史上传诵千年的名作。  晁衡后来东渡失败,辗转漂泊后又回到长安,继续在唐朝任职,直至大历五年(770年)以73岁高龄在长安逝世。晁衡在中国生活、工作长达54年之久,为中日友好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日本人民为其在东京的护国寺建了雕像和纪念堂。

7. 唐代留学生教育的特点

唐朝是我国古代历史中最值得骄傲的时代,唐朝在当时放眼世界,那就是绝对的超级大国,虽然唐朝距离我们今天已经有1000多年,但是从全世界很多地方都有唐人街就能看出唐朝的影响。当全世界其他国家还处于落后、贫困的黑暗时期,唐朝却已经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领域全面领先于同时期的其他国家。日本人为何要向唐朝学习,那也是因为当时的日本正处于奴隶制度瓦解之时,封建制度建立之初,可以说是当时的日本是全面落后于唐朝,所以身边有一个这么好的学习对象,当然会积极派遣唐使到大唐学习。深入分析其原因,应有以下几点因素促使日本向唐朝学习:

一、日本人骨子里的危机意识导致他们不断学习和进步。这一点我觉得不得忽视。我们从日本的国情就能看到,日本是一个岛国,国土面积也不大,各种自然资源也并不丰富,但是人口却很多,所以生存的压力是很大的,所以日本骨子里的危机意识导致他们要不断地学习和发展,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生存。这一点从后面日本经过明治维新之后,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大力发展经济,导致在清中后期,积极对外扩张,屡屡侵犯我国领土,给我们中华民族带来了不可原谅的灾难,这一点我们是要铭记的。曾经我们作为日本的老师,到头来学生强大之后,反过来欺负老师,这种事我们中华民族做不出来,但是落后就要挨打,好在如今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大步迈向世界强国走去。

二、日本人其实向来只佩服强者,只有让他们心悦诚服,才会发自内心的尊重你并积极向你学习。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的国家,在它的发展历程中,向隋朝学习、向唐朝学习,明治维新之后,积极学习西方先进制度和先进技术。在二战后,日本经济取得长足的发展,其实这也是他们积极对外学习并大胆创新创造的结果。通过不断学习和发展,都让日本在相对应的历史时期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三、唐朝实在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对象。唐朝的发展成就是在一个很好的基础之上的,因为隋朝结束了魏晋南北朝的混乱,使得中国再一次走向统一,经过隋朝几十年的发展,隋朝当时也开创了很多先进的制度和经验,这一切都为唐朝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良好的基础上,唐朝迎来了第一个盛世“贞观之治”。唐朝在政治制度、经济、文化、制造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后来武则天虽然取而代之,但是总体发展是平稳且继续向前发展的,没有出现大的动乱,到了唐玄宗时期,出现了“开元盛世”,这是唐朝发展的顶点。其实不光只有日本派遣唐使学习,西域很多国家,比如波斯、中东很多国家、当时唐朝周边很多国家都是积极来唐学习,当时的长安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居住人口超过百万。日本当时学习唐朝是全方位的。从政治制度、经济措施、文化、建筑、服饰等方方面面都是学习唐朝的,比如如今日本的奈良、京都都是你感受大唐遗风的最佳选择,因为这两座城市的建设都是完全模仿大唐长安城建造的。政治上,效仿唐朝的三省六部制设立二官八省一台制,大力加强了中央集权;经济上效仿唐朝的“丝大化改新时所绘制的地产地图田”和“租庸调制”,将土地收韭国有,实行“班田收授法”和租鏖调制;法律上,于782年依据唐彰制定和颁布了《大宝令》,这是革新事业基本完成的标志,这些改年大大促进了日本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到838年止,日本共派遣唐使13次.还有派到唐朝的“迎人唐史”和“逑客唐史”共三次。为了吸收中国的文化成果,日本选派了不少留学生来唐朝学习,他们被分配到长安国子监学习各种专业性的知识。如阿倍仲麻吕,长期留居中国,擅长诗文,在唐历任光渌大夫、秘书监等职。他和著名诗人李白、王维等人有着深厚的友情,常作诗相酬赠,这对日本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今年流行什么裤子冬装

现在夏天最流行什么款式的衣服?怎么搭配? 急

今年流行穿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