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日韩服饰 > 正文

1926年流行的唱片有(1926年流行的唱片有哪些)

1. 1926年流行的唱片有哪些

  国际长笛大师尼柯莱(Aurele Nicolet)  瑞士著名长笛演奏家,1926年生于瑞士奴夏特尔,先在苏黎士音乐学院受教,师承杰奈,后又去巴黎音乐学院深造,接受莫伊兹的教导。从1945年起,先后担任苏黎士哈雷管弦乐团以及温达都尔管弦乐团团员,此间,他参加了日内瓦国际音乐比赛并获得优胜,1950年后,他在柏林爱乐乐团担任首席长笛。1953年起他在柏林音乐学院执教,同时活跃于独奏舞台,很快博得声誉,成为现代最伟大的长笛演奏家之一。  尼柯烈把自己的整个心灵都投入吹奏之中。他的演奏曲目从巴罗克时代至现代作品几乎无所不包,而且表演极为卓越。他对每一首作品都具有深入的研究和恰当的理解,演奏时全神贯注,充满信心,显示出他颇为强烈的倾诉力。像尼柯烈这样能使人确切地领受音乐魔力的演奏家是不多见的。  他的代表性唱片,有巴赫的长笛奏鸣曲、布兰登堡协奏曲、第二号组曲、以及维瓦尔第的长笛协奏曲等。  长笛大师--高尔韦(高威)  北爱尔兰长笛家,随父亲学琴,因家境贫寒,14岁进工厂做工.次年因地方教育委员会给予奖学金,进伦敦皇家音乐学院,拜弗兰西斯为师.后法国政府给予公费留学,得以进巴黎音乐学院深造,21岁回英国后,先担任伦敦交响乐团首席长笛手,1974年前任柏林爱乐乐团长笛手6个乐季,后来辞去此职,开始作为演奏家的巡回演出.高尔韦用一支14K金的长笛,音色极美,其演奏风格受法国乐派影响,是一种美妙的抒情.他最出色的演奏是和阿格里奇合作的普罗科菲耶夫的奏鸣曲,他演奏的莫扎特协奏曲的也非常迷人.  长笛大师--朗帕尔  法国长笛家,父亲也是著名的长笛家,自幼随父学习.1943年被召服役,因特别原因得以进巴黎音乐学院学习,1947年参加日内瓦国际比赛获一等奖,从此声名远扬.1956年起任巴黎国家歌剧院管弦乐团首席长笛、巴黎音乐学院教授.郎帕尔在长笛演奏家中,是首屈一指的人物,他的演奏,有优美、高贵、美丽动听的音色,惊人的演奏技巧、温馨而洗练的表情,其对巴洛克音乐的诠释尤见功力  长笛大师--格拉夫  瑞士长笛家,在巴黎音乐学院学习期间,师承莫伊兹,1950年接替离职的尼科莱,任柏林爱乐乐团的长笛手.1953年在慕尼黑国际比赛中夺魁,自此开始个人演奏活动,1958年又获伦敦哈利耶特.科恩国际音乐奖的布洛克奖.格拉夫的演奏,精确又细腻,追求非常清纯的意境,其代表作是莫扎特的协奏曲.  长笛大师--布吕根  荷兰长笛家,先在阿姆斯特丹音乐学院学牧笛,后又攻读音乐学和长笛,成为牧笛与长笛专家,21岁起就在音乐学院主办讲座,专门介绍牧笛、长笛与古乐.布吕根与莱昂哈特一样,不仅是演奏家,而且是古乐研究专家,他们一起深入研究以巴赫为中心的早期音乐的结构与演绎.其演奏追求一种境界,近期他又组织了"18世纪启蒙乐团",进一步推广早期音乐.  长笛大师--杰宁  生于1829年,卒于1904年。法国长笛演奏家,作曲家。一生以长笛演奏与创作为业,创作长笛曲甚丰,代表作《降雨主题幻想曲》,《假面舞会幻想曲》,《那坡里幻想曲与变奏曲》等,尤其是《威尼斯狂欢节幻想变奏曲》,是比较流行的长笛独奏曲之一。  中国的有国家交响乐团首席长笛韩国良、中国爱乐首席长笛倪一珍。其实青年指挥家李星草早年也是长笛专业的。

2. 1926年流行的唱片有哪些歌

1868年,日本进入明治维新时期,日本音乐进入近现代发展阶段。其基本特征是:日本急速汲取欧美音乐文化,从而形成延续至今的“邦乐”(传统音乐)与“ 洋乐”并存的局面。这时期的传统音乐变化很大。1871年废止盲人职业组织“当道”和查禁普化宗,使筝曲、尺八乐得以普及。源于盲僧琵琶的萨摩琵琶和筑前琵琶,先后从九州地区进入东京并流布全国。受到新政权支持的宫廷雅乐,逐渐恢复元气,并扩大其影响。在20世纪20年代,由宫城道雄等人发起的采用日本传统乐器,借鉴西欧古典音乐作曲技法来创作新曲的“新日本音乐运动”,使传统音乐得到进一步发展。他创作的筝与尺八二重奏曲《春之海》(1929)获得了巨大成功。宫城道雄创制的十七弦筝,是当时传统乐器改革的一大收获。50年代中期以来,作曲家们致力于采用传统乐器创作现代邦乐。其中三木稔对发展日本的器乐体裁,使日本传统音乐具有现代气息和生命力作出了贡献。影响较大的邦乐演奏团体,有三木稔和长泽胜俊主持的日本音乐集团,由尺八演奏家北原篁山等人组成的邦乐四人会等。他们的音乐实践给邦乐界带来了新风,并为填平邦乐与洋乐之间的鸿沟创造了条件。

明治时期最早传入日本的欧美音乐是军乐。1872年,日本政府开始引进欧美音乐教育制度,规定在中小学设立音乐课程;1879年10月成立文部省音乐调研所(后称东京音乐学校,现名东京艺术大学音乐学部),由东京师范学校校长伊泽修二兼管。从此音乐师资的培养和中小学音乐教材的编选工作走上轨道,专业音乐教育也初具规模。以著名作曲家泷廉太郎创作的学堂歌曲《花》(1900)、《荒城之月》(1901)为标志,20世纪初日本音乐创作已结出第一批成果。1912年以前的日本音乐创作几乎都是歌曲。到大正时期(1912~1926),山田耕筰最早创作大型乐队编制的管弦乐曲《曼荼罗之花》(1913)等。从20年代起,独唱歌曲、合唱曲、器乐独奏曲、交响音乐等外来音乐体裁的创作,逐渐在日本音乐文化中占主导地位,日本广播协会(简称NHK)交响乐团的前身新交响乐团,从1927年2月开始公演。同年创办的国民音乐协会举办合唱比赛,推动了全国的业余音乐活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共有270个团体加入该协会,全国的管乐团共有3800个。当时已知名的作曲家有在专业音乐教育方面桃李满天下的诸井三郎和池内友次郎,自学成材而重视民族特征的箕作秋吉、清濑保二、松平赖则、早坂文雄、伊福部昭以及菅原明朗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日本在军国主义统治下,正常的音乐活动受到摧残。从1938年起外国音乐家在日本的演出活动中断,1940年各种音乐团体被勒令解散。到大战后期,演奏团体、音乐学校、乐器工厂、唱片公司等音乐机构几乎停止了一切活动。

从50 年代起,战后的日本音乐文化在创作、演奏、鉴赏、音乐教育、音乐研究及其他方面都有了很大发展。战后涌现出一批引人注目的新人。团伊玖磨的民族歌剧《夕鹤》,芥川也寸志的《弦乐三章》,黛敏郎的《涅盘交响曲》都是经过时间考验的杰作。积极吸取欧美现代作曲技法的作曲家除黛敏郎外,还有日本最早采用十二音体系的入野义朗、柴田南雄、诸井诚、汤线让二、一柳慧、高桥悠治等。运用日本民歌素材,作有《合唱作品第一首》等名作而被称为“日本的巴托克”的间宫芳生;在国际乐坛上,以《十一月的阶梯》等乐曲令人耳目一新的武满彻以及松村祯三、三木稔、石井真木等,都在探索作品的民族气质、创建非西欧式的音乐等方面,获得了丰硕成果。池内友次郎门下的矢代秋雄、三善晃、野田晖行、池边晋一郎,长谷川良夫门下的南弘明、三枝成章等,都是60年代后崭露头角的个性鲜明的作曲家。总之,国际乐坛上各种创作倾向,都被日本乐坛吸收,在日本作曲界都有着明显的反映。

1946年以后,日本音乐界先后成立了日本现代音乐协会、日本音乐家俱乐部、日本演奏联盟、音乐撰稿人协议会,日本作曲家协议会等行业组织,以维护音乐家的权益和保障各项音乐活动的开展。东京已拥有10多个专业交响乐团,海外各种音乐表演团体川流不息,提供了丰富多彩的音乐鉴赏机会。东京音乐和艺术大学音乐学部和桐朋学园大学音乐学部等全国60个设有音乐系的大专学校,每年向社会输送大量音乐人才,对提高日本演奏家的国际水平,普及社会音乐教育起了积极作用。

3. 1926年出演的哪个音乐剧是美国音乐剧史的里程碑性作品

程之(1926年2月3日~1995年2月14日),原名程会春,字春荪,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祖籍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中国男演员,复旦大学肄业。

1945年参加上海剧艺实验剧团,成为职业演员。1947年出演喜剧影片《假凤虚凰》,进入文华影片公司,由话剧演员转为电影演员。1953年加入上海电影制片厂,参演石挥执导的故事片《鸡毛信》。1962年参演桑弧执导的喜剧片《魔术师的奇遇》。1981年主演剧情电影《御马外传》。

1983年执导古装电视剧《天下第一关》。1984年主演张刚执导的喜剧片《愁眉笑脸》。1986年参演神话剧《西游记》,同年参演张刚执导的喜剧故事片《多情的帽子》。1991年出演张刚执导的喜剧片《多管闲事》。1994年和赵忠祥、宋世雄合作主持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会。1995年2月14日因心肌梗塞病逝,享年69岁。

4. 1926年的歌

1926年7月1日,广州“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启用黄埔军校校歌《国民革命歌》为代国歌。

词作者邝鄘,当时是黄埔军校政治教官、国民革命军政治部宣传科科长,也是中国共产党党员。曲调用法国儿歌《雅克兄弟》的曲调。《国民革命歌》是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北伐的产物,曾唱遍大江南北,表明当时人民的革命热情高涨,信心十足。歌曲反映了从国共第一次合作到工农运动高涨的历史。

5. 1926年流行的唱片有哪些歌曲

歌曲《游击队》的原唱是贺绿汀。

贺绿汀,原名贺安卿,又名贺抱真、贺揩等,湖南邵阳市邵东市人。杰出的人民音乐家,著名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和音乐理论家

6. 1926年是谁在唱歌

30年代上海8大女明星; ; 胡蝶(1907—1989)原名胡瑞华。原籍广东鹤山,生于上海。幼年跟随在京奉铁路任总稽查的父亲迁居天津、营口、北京等地。胡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并不是一个十分陌生的名字。她从小即对表演感兴趣,十六岁那年成为中华电影学校的学生,毕业后与影星林雪怀相爱,终至订婚。后胡蝶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而林雪怀的生意却困顿不堪终至放纵堕落,胡蝶无奈,走上法庭,解除了婚约。后胡蝶去北平折外景,被日本特务阴谋诬陷,说她在“九·一八”之夜和张学良跳舞而被报纸中伤为“红颜祸水”,此时洋行职员潘有声深爱着胡蝶,在胡蝶荣登影后之后,两人终成眷属。抗战爆发,胡蝶一家避居香港,香港沧陷,胡蝶全家又辗转逃到重庆。后偶遇戴笠,戴笠一见钟情,竟使胡蝶潘有声咫尺天涯,胡蝶被幽禁,被迫和戴笠同居。戴笠一心想和胡蝶结婚,却没想到抗战胜利后却因收音机失事死于非命。胡蝶重新和潘有声相聚,后来全家移居香港。几年后,潘有声病逝,胡蝶移居拿大。1989年明蝶在加拿大温哥华安然长逝。她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蝴蝶要飞走了。”; ; ;  陈燕燕1916~1999)满族。1916年1月12日出生。1930年入上海联华影业公司当演员。参演的第1部影片是《恋爱与义务》。16岁时主演影片《南国之春》,一举成名。1930~1937年,在“联华”演出不少影片,包括《共赴国难》、《续故都春梦》、《奋斗》、《三个摩登女性》、《母性之光》、《大路》、 《天伦》、 《寒江落雁》、《孤城烈女》、《春到人间》、《慈母曲》、《自由亡地》、《新旧时代》、《艺海风光》等。她在《大路》中演唱的《燕燕歌》、在《天伦》中演唱的《天伦歌》,风靡一时。1938年后,转入新华影业公司,主演影片《乞丐千金》、《琵琶记》、《杜十娘》。抗日战争胜利后,息影至1947年复出,主演了影片《龙凤花烛》。1949年移居香港,与丈夫王豪创办海燕影片公司,摄制了《恋歌》等影片。公司经营最后失败。1957年起,改演配角,至1961年,因演出《音容劫》等影片获第4、第8两届亚洲影展最佳女配角奖。1963~1972年,在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当演员,参演过不少影片,如《为谁辛苦为谁忙》、《蓝与黑》等。《十四女英豪》是她在香港摄制的最后一部影片,后移居台湾。80年代参演台湾电视剧《大汉天威》、《昨夜星辰》和影片《颐园天威》。; ; ;  黎明晖1909年出生,12岁登台演出,13岁拍电影,她是早期流行曲大师黎锦晖的女儿,由于家庭的熏陶,从小能歌善舞,不久就成为歌坛红星。中国有史以来第一首流行歌曲《毛毛雨》就是由她录成唱片的;此外,她还录制过《可怜的秋天》、《寒衣曲》、《打倒军阀》等候50多张唱片,主演过《葡萄仙子》、《麻雀与小孩》等儿童歌舞剧,名噪一时;她还曾率团赴南洋一带巡回演出,赢得了无数的鲜花和掌声。;  黎明晖亦歌亦影,1925年登上影坛,先后主演过《追求》、《女人》、《生之哀歌》、《清明时节》、《压岁钱》等十多部影片,成为1934年的“影坛四大金刚”之一(其他三位是胡蝶、阮玲玉和陈玉梅)。;  1934年,正当黎明晖大红大紫之时,她和著名足球健将陆钟恩缔结良缘,随即激流勇退,告别影坛定居北京,堪称影坛寿星。这位曾经算是在上海滩乃至中国最早的流行歌手在2003年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  阮玲玉 (1910~1935) 原名凤根,学名玉英。广东香山(今中山)南朗左步关村人。1910年4月26日生于上海。幼年丧父,7岁随母为人帮佣,8岁才入上海崇德女子学校就读。天资聪颖,读书用功。所以学习成绩甚佳,经常被挑选参加歌唱舞蹈演出,养成对表演艺术的浓厚兴趣。后就读于上海崇德女子中学。1926年考入明星公司,开始从事电影艺术工作。处女作是《挂名的夫妻》,1929年冬转入联华影片公司。先后在明星影业公司、联华影业公司当演员,拍摄了《故都春梦》、《野草闲花》、《三个摩登女性》、《人生》、《新女性》、《小玩意》、《神女》、《城市之夜》等29部影片,她以娴熟的技巧、饱满的热情刻划出被侮辱与被迫害的旧时代的牺牲者,在表演艺术上形成了真挚朴实、自然清新的风格,达到了默片时期表演艺术的最高峰。塑造了旧中国社会各层次的妇女形象。为早期默片时代电影界著名演员。;  1935年3月8日,中国20世纪30年代著名演员阮玲玉因不堪忍受封建恶势力的造谣中伤,服药自尽,时年25岁。阮玲玉生于上海,相继主演了《野草闲花》《三个摩登女性》《小玩意》《城市之夜》《人生》《归来》《神女》《新女性》《国风》等影片。在30年代的中国影坛上,她的表演达到了中国无声片时期表演艺术的最高水平。; ;  王人美(1914.12-1987.4.12)原名王庶熙,祖籍浏阳,1914年12月出生于湖南长沙市一个教师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后肄业于长沙女子第一师范学校。王人美的父亲是教师。大哥曾留学德国,结识周恩来和朱德,可惜回国后病故,未能报效祖国。1927年,因父母相继亡故,汪精卫在武汉叛变屠杀革命党,参加过北伐军的二哥王人路带着王人美和她的三个姐姐来到上海,投奔曾经在中华书局同事的黎锦晖。王人美后来入上海美美女校就读。王人美的两个哥哥,王人艺弹拨曼陀林,王人路搞布景服装,她则跟着黎明晖学习歌舞。她学得快,嗓子亮,又能识谱,黎锦晖总是要她先试唱,然后让她当“小先生”。不久,王人美进入中华歌舞学校(后改组成明月歌舞团)。1929年后,曾参加《葡萄仙子》、《小小画家》等儿童歌舞节目的演出。她天资颖悟,舞姿优美,歌喉悦耳,因而声誉鹊起。 1931年,随着有声片的兴起,电影公司急需会说会唱的演艺人才,王人美随明月歌舞团进入联华影业公司。同年,她的处女作《芭蕉叶上的诗》初上银幕。翌年,王人美主演孙瑜编导的影片《野玫瑰》,扮演鱼行杂工的女儿小凤,以其泼辣大胆、纯洁朴实的表演,向当时充斥银幕的脂粉气和矫柔造作进行挑战,一举成名。1933年,她在蔡楚生编导的《都会的早晨》中扮演车夫的女儿兰儿,继承了《野玫瑰》中清新自然的风格。之后,王人美又相继主演了《渔光曲》、《春潮》、《小天使》等影片。她的表演,洋溢着健康活泼的青春活力,少有旧影坛的脂粉气,受到广大观众,特别是青年学生的热烈欢迎。;  1977年,王人美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第三、四届理事。著有《我的成名与不幸》等。1987年4月12日,王人美不幸因脑溢血在北京病逝。; ;  徐来1909年出生在上海,原名小妹,又名“洁凤”。小时候由于家贫,13岁就进入蛋厂做工,后来家境转好,她才入学读书。在学校里她喜欢上了歌舞。1927年,考入黎锦晖主办的中华歌舞专修学校,毕业后加入明月歌舞团。徐来曾随团到南洋一带演出。她的歌舞表演并不出众,但她善于交际,人缘较好,成为交际场所的知名人物。;  徐来长得很标致,有“东方标准美人”的绰号。明星影片公司负责人之一周剑云看中了她,1933年聘请她加入“明星”。1933年,她主演了无声片《残春》,徐来的美丽吸引了观众,影片很卖座,她因此片一举成名。;  徐来从不摆架子,交际广泛,由于影迷来信太多,她不得不请一位私人女秘书帮她处理信件。她是中国影星中第一个聘女秘书的人,后来她拥有了私人汽车,是继杨耐梅之后,第二个有私人汽车的女明星。;  1933年,她主演了《泰山鸿毛》,1934年主演了由程步高导演的宣传抗日的影片《华山艳史》,同年还主演了《到西北去》、《路柳墙花》等片,这几部影片都很卖座。;  1935年,阮玲玉的自杀对徐来刺激很大,在主演了《船家女》后,便息影。她在《船家女》中表演自然,真挚感人,得到了好评。此后她与丈夫唐明生一直住在上海。四十年代末,全家迁居香港。1956年底,回北京定居。1973年4月去世,终年64岁。; ;  叶秋心(1913~1984年)黄冈仓埠(今属武汉新洲)人。自幼在汉口读书,1928年毕业于教会办的圣罗以女子中学(今武汉市二十中)。读中学时迷上电影,曾被武汉一家电影公司邀请客串拍摄《什刹海》影片。后又转演话剧,主演《西游记》剧中的唐僧,第一次登上舞 台就获得观众好评。 ;  1932年到上海,遇电影界著名导演邵醉翁,经介绍进入天一影片公司,与马陋芬合演《孽海双鸳》,继而与陆剑芬、张振铎拍摄《苦儿流浪记》,与陈玉梅联袂拍摄《青春之火》,崭露头角。以后陆续主演《春宵曲》、《百花洲》、《似水年华》等影片,尤其是与范雪朋共同主演的《纫珠》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成为沪上“八大明星”之一。时上海《良友》电影杂志曾刊登胡蝶、徐来、陈燕燕、阮玲玉、王人美、袁美云、黎明晖、叶秋心八明星的合影照片发行全国。 ;  1935年,叶离开天一影片公司,加入明星影片公司,拍摄影片《大家庭》和《桃李争艳》,与著名影星郑小秋合演影片《吉地》,也非常成功。此片在汉口明星影戏院(今武汉电影院)上演时,轰动三镇。 ;  1937年八一三淞沪战起,明星影片公司被毁。叶在上海参加永安公司话剧团,以后又到南京参加春风话剧团,改演话剧。曾来汉口演出,后逃难他乡。 ;  抗日战争胜利后,叶回到武汉,在话剧《双钉案》中一人串演两个角色,走红一时,后加入一个剧团辗转湘鄂两省各市县演出。1949年五六月间,随剧团来到汉阳县蔡甸镇演出后,一人留下落户,经人介绍当搬运工人,后转入蔡甸国营拉丝厂做工,直至退休。1984年2月7日,因脑溢血去世。; ;  袁美云(1918年——1999年)原名侯桂凤,1918出生于浙江杭州。幼年时因父亲早逝,母亲只好将刚满10岁的小桂凤以五百元的身价抵押给苏州人袁树德做养女学戏,押期八年,改名为袁美云。她天赋聪颖,唱做功不错,颇受观众的好评。与她姐姐袁凤云同台演出,人称“袁氏双云”,名扬江浙。袁美云的戏曲舞台表演引起了“天一”公司邵醉翁的注意,他亲自登门说服其义父让美云拍电影,虽不顺利,最终还是同意了。初上银幕便是“天一”公司的什锦影片《游艺大会》,从此她也真正从舞台走上了银幕。 ; 1932年她主演了《小女伶》,这是一部有声片,描写的就是同袁美云同样的身世,她表演非常成功,公映后一炮打响。人们将“小女伶”的雅号与她的名字联在一起。此后她又主演了《飞絮》等影片。1933年,她到了艺华影业公司,主演了阳翰笙编剧,岳枫导演的《中国海的怒潮》一片,她饰演女主角——渔家女阿菊,表演有层次,有对比,热情洋溢,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同年,她又被推荐在梅兰芳与夏莫洛夫联合导演的音乐哑剧《琴心波光》中担任主角,以及出演与周倍芳合作的有声戏曲片《斩经堂》。由于她有扎实的戏曲功底,她的戏路很宽,她可以扮演性格各异的角色。当人们问到舞台表演与电影表演有何区别时,袁美云说:“在开莫拉(摄影机)前演戏,一定不能情感过火或不够,甚至处处都得注意态度的自然。一个电影演员的表演是不能有丝毫勉强的,一切都得和日常生活一样,否则就不堪设想了”。40年代主演几部影片后,移居香港息影。80年代与丈夫王引返回大陆居住。有一子一女,均在国外

7. 1926年的明星

《重案六组》中孙宝民的扮演者是李丁。

剧中孙宝民是名老相声演员,艺名“小螃蟹“,他是一位兢兢业业的老艺术家,虽然不是大红大紫的明星,却在业内颇受敬重。因"小螃蟹“的徒弟孙少民表演过程中“被毒死”,致多个人物被引入,故事层层递进,甚至还夹带了反转。

李丁,原名李守海,1926年出生于济宁市,内地男演员,毕业于中戏。主要作品《皇城根儿》《我爱我家》《宰相刘罗锅》等。

衣服怎么搭配最潮流

今年流行什么裤子冬装

潮流服装应如何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