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流行服饰 > 正文

大鼓翻唱流行歌曲(大鼓经典名曲)

1. 大鼓经典名曲

  唢呐曲谱   

  唢呐曲谱:唢呐曲牌中常用的有:[春来到]、[大汉东山]、[小汉东山]、[大桃红]、[小桃红]、[大开门]、[小开门]、[大风入松]、[小风入松]、[文二凡]、[武二凡]、[水龙吟]、[新水令]、[折桂枝]、[晏驾令]、[山坡羊]、[红绣鞋]、[唢呐皮]、[娃娃]等。

  一枝花;小开门;小放牛;喜庆丰收;十八板;山坡羊;六字开门;啦呱(二重奏);哈哈腔;凤阳歌绞八板;百鸟朝凤;婚礼曲;二人转牌子曲;普天乐;百鸟朝凤;欢庆胜利(协奏曲);二人转牌子曲;一枝花;大得胜(吹打乐);抬花轿;十样景(二重奏);天府好;庆丰收;塔塔尔舞曲;小放牛;龙腾虎跃(吹打乐);河北梆子腔;喜庆丰收;丰收;小开门;送新娘。

  一、百鸟朝凤

  百鸟朝凤,唢呐独奏曲,在北方各地都有不同版本。

  1953年春,由山东省荷泽专区代表队作为唢呐独奏参加第一届全国音乐舞蹈会演演出时,受到热烈欢迎。后来唢呐名家任同祥在专业音乐工作者协助下,压缩鸟叫声,删去鸡叫声,并设计了一个华彩乐句,运用特殊循环换气法的长音演奏技巧,扩充了快板尾段,使全曲在热烈欢腾的气氛中结束。

  乐曲以热情欢快的旋律与百鸟和鸣之声,表现了生机勃勃的大自然景象。

  二、一枝花:

  一枝花,唢呐独奏曲,任同样于1959年春根据山东的地方戏和其它民间音调编写。

  乐曲开始是一段散板,采用山东梆子“哭腔”音调,凄楚悲壮,接着是叙述性的慢板,柔婉动人。最后慢起而渐快转入中板,采取《小桃红》为素材,节奏活泼,音乐轻快。

  之后,出现“穗子”特点的展开段落,短小音型的重复,相间出现“放轮”的长音,渲染了一种炽烈而欢腾的气氛。

  三、打枣

  唢呐独奏曲,北方吹歌传统曲目。原是一首民歌,一个人要吹奏唢呐、口笛、把攥子等乐器模拟人声演唱(俗称咔戏)。

  演奏者以复杂的、高难度的演奏技巧展现了各种乐器的特殊音色,如宏大明亮的唢呐声,高而清脆的口笛声,低而带有鼻音的把攥子等,相互对应,生动活泼,对比鲜明,表现了生活中男女老少的逗趣对唱的欢乐情景。

  乐曲采用多种演奏形式,再现了人们提篮持竿,收打红枣的动人场景。富有浓郁的地方风格及质朴的乡土气息。风格红火热烈,喜庆欢快。

  四、全家福

  唢呐曲独奏曲,用豫北安阳地区的民间戏曲唱腔、板式、曲牌组合起来的吹奏乐曲。

  该曲的旋律走向、调式色彩及吹奏特点,都给人一种古朴、洒脱、强进之意,使你挥之不去、难以忘怀。该曲由散板、中板、快板、飞板组成,可以说是典型的传统板式结构,符合中国人的传统审美趋向。由散板到正扳、由慢板至快板、由叙述到激越,又给人以思虑、解脱、圆满之感。

  地域风格之殊特和吹奏技艺之容纳,让许多演奏家有了展示才能的平台和机遇。如散板之吐、颤、上板之滑奏;中板之深涵、细柔、苍劲和吐、滑、强、弱变化,及快板呼应、吞、吐、碎奏,都使吹奏者有彰显才华的空间。特别是飞板部分“节疏”,而高潮叠起扣人心弦。

  五、山东大鼓

  唢呐独奏曲,赵春亭根据“山东大鼓”音调改编。

  旋律朴实爽朗,节奏活泼有力。乐曲前有引子,后有尾声,主体部分共有三段,是变化重复的关系。主题是四句体结构:前两句是抒情性旋律,在每句后的过门由乐队伴奏;后两句用唢呐的特殊技巧吹奏“三弦音”,音色饱满、短促有力,富有弹性,并作了一系列的变奏,充分展现了“三弦音”的独特魅力。

  用唢呐模仿“铮铮”作响的“三弦音”和柔美的“箫音”,是此曲的独特之处,丰富了唢呐的表现力。

  六、 山村来了售货员

  唢呐独奏曲,张晓峰作。乐曲以东北民歌音调为基础,描述了山村售货购货的情景,并与抒情相结合,音乐轻快、诙谐。

  乐曲分为:〔赶路〕、〔吆喝〕、〔山谷回声〕、〔山村活跃〕、〔选购〕、〔告别〕、〔继续前进〕,每个标题都提示了该段所要表达的内容。

  描写山村售货购货的欢乐、热闹情景,是一首反映现实生活题材的作品。

  侯彦秋演奏《山村来了售货员》

  七、六字开门

  唢呐独奏曲,原是一支民间器乐曲牌。曲调流畅,情绪轻快。

  戏曲中常用以伴奏剧中人更衣、打扫、行路的拜贺等场面,是《小开门》的变体。前半段运用模拟人笑声的“气拱音”, 以及“气顶音”技巧,使旋律优美如歌;后半段运用单、双吐技巧奏出类似三弦声音的“三弦音”技巧,短促而富有弹性的乐音和轻快的节奏相结合。

  乐曲情绪活泼欢快,使音乐具有对比,表现更加生动,获得了较好的艺术效果。

  八、黄土情

  黄土情是我国当代著名唢呐演奏家周东朝先生在1992年创作的,该作品曾荣获我国第三届民族管弦乐展播评比独奏作品一等奖,后又被灌入作者演奏的唢呐专辑中。

  这首作品深受海内、外唢呐爱好者的喜爱,也是专业团体唢呐演奏者中常奏的曲目。

  该曲以悠扬婉转的旋律抒发了对黄土高原无限眷恋的情怀,唢呐特有的艺术表现力在乐曲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2. 大鼓名段

舒城县南港镇落凤岗村住着一位远近闻名的民间大鼓书艺人,他的名字叫秦传后。秦大爷自编自演了一段歌颂改革开放、歌颂脱贫攻坚的大鼓书,引起了该镇广大干部群众的一致共鸣。

鼓书原文:

“自从三中全会后,农民分到责任田;家家余粮又存钱,青瓦红砖盖楼房;高档商品样样新,农民生活比蜜甜......脱贫攻坚有力度,各个部门齐推动;结对帮扶人人夸,扶贫政策润心田......”

据了解,秦传后是该镇一名特困供养贫困户,2018年已顺利实现脱贫。自建档立卡以来,该镇先后为他落实了帮扶联系人;实施了住房修缮加固,补贴危房改造资金9000元;申报了金融扶贫和光伏扶贫,累计年分红收入达5000元。秦传后给笔者算了一笔账,去年全年他家家庭总收入,单入股分红、养老金和特困供养金这几项加起来就突破10000多元。

3. 大鼓名曲十首欣赏

10.《探清水河》

《探清水河》是北京小曲儿代表作之一,东北二人转小帽也有这首,讲的是北京海淀地区发生的一个凄美爱情故事。是德云社成员最青睐的曲目之一,更成为了小辫儿张云雷的主打歌,老郭在早年间也经常演唱此曲,近几年要少一些,偶尔应观众要求会唱那么一两句。

9.《白蛇传》

《白蛇传》是太平歌词的代表曲目,也是相声学徒必学的一首,郭德纲不少徒弟入门学的第一首太平歌词就是《白蛇传》,这首歌非常长,中间变化也不少,讲述的是白娘子与许仙的故事。目前德云社唱的最好的还是郭德纲,第二就是张云雷。

8.戏味儿版《外婆的澎湖湾》

这一首是郭德纲自己改编的,尽管只改编了前两句,但却非常有魔性,加上老郭经常唱,因此观众印象非常深刻。

7.《照花台》

《照花台》是北方的一种小调,南方亦有,德云社演唱的版本主要有两种,一为叹三更的《牡丹亭》,二为叹五更的《十里亭》,分别讲的是唐伯虎与秋香,以及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故事。是德云社最为脍炙人口的小曲儿,没有之一。

6.西河大鼓版《忘情水》

这首是老郭根据西河大鼓的唱腔所改编的,而且是整首,一般出现在《学电台》的段子里,老郭偶尔也会带进其他相声里来唱,非常有意思。

5.《休洗红》

这首《休洗红》是老郭的主打歌,徒弟们也都会,不过很少拿出来唱,小贪认为唱《休洗红》唱的最好的,除了老郭就是京剧神童陶阳了。

4.戏味儿版《大约在冬季》

提起这一首歌,但凡是纲丝的应该都会唱,尽管还是只有前两句,但一直为粉丝们所钟爱,因为实在太魔性了。尽管老郭自己也表示,齐秦听了他的版本都不跟他联系了。

3.《桃花庵歌》

这首歌是老郭主演的某部电影的一首插曲,是根据唐伯虎的《桃花庵歌》改编的,老郭经常在演出里献唱,尽管不是说特别惊艳的那种好听,但老郭以高调门来演唱这首歌,还是非常有特点的。

2.《叫小番》

这段儿《叫小番》是《四郎探母》中的一个小段儿,尽管只有那么一小段儿,但结尾处以非常高亢的一句“叫小番”为结束,观众都是百听不厌,老郭也是百唱不厌。

1.《大实话》

据郭德纲介绍,此曲是德云社创始人之一张文顺所作。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作为《德云社》的社歌,一直到现在也作为每次演出的压轴小曲儿。但凡听过郭德纲说相声的,应该都是听过这首《大实话》的。

4. 大鼓名段欣赏

一只大鼓,两根木槌,台上说书的人,扯开嗓子唱起来。方圆几里的乡亲们,赶趟儿来到这里度过悠悠时光,岁月变得温润静好。由合口镇人民政府、临澧县县文联主办、华声在线承办的首届临澧县农商行杯“美丽合口”古镇摄影大赛启动。省内外十几家媒体齐聚合口,感受这种生发于田野乡间的原生态艺术。

6月12日,常德合口文化广场。鼓王邵丹,带着徒弟二人孙路与刘芬,击鼓说书,诙谐幽默的道白、略带沧桑的唱腔、配以铿锵有力的鼓声,一首《澧水明珠合口镇》在广场上空飘开,变成各种有质感的音符,飘到大家的耳里、心里,可摸可触可感,即便不懂方言词儿,一样乐得跟着哼、跟着唱。

从合口这个“被美丽多情的澧水女人眷恋的心仪男神”唱起,师徒三人,用地道的乡音乡韵,婉转的唱腔,唱到大码头的早餐、张姑娘的绿豆糕、李经儒的豆腐、裕丰斋的酥萝卜,还有水煮肠子炖酸菜、麻老壳的豆腐块,在我们的眼前,呼啦啦地呈上了一道又一道独属合口的精致菜肴,各种不同滋味在舌尖和味蕾跳跃、缠绕。

在合口镇,说起鼓王邵丹的名字,没有人不熟悉。若哪个不识,还会被人取笑一番。70、80岁的老爹爹老娭毑,喜欢追着他的鼓书跑。

52岁的邵丹,现在是常德临澧县合口的湘北大鼓传承人。他的成名与家庭有很大关系。父亲邵朝质,是澧水流域远近闻名的打鼓艺人,从小听着父亲的鼓书长大。小时候,邵丹就会咿咿呀呀敲几下鼓,唱几曲儿。上世纪八十年代,邵丹接过父亲的“打鼓棒”,在合口古镇慢慢小有名气。2006年,邵丹参加常德市首届澧水流域鼓王擂台赛,获得“金鼓王”称号。

这几天听说古镇要举办摄影大赛,为了呈现古镇千年历史古韵,邵丹提前花了两个晚上,写了这首《澧水明珠合口镇》鼓词。“生活在这个小镇,几乎吃遍了这里的美食,看过了这里的美景,写起来信手拈来。”邵丹乐呵呵地笑,忍不住拿起手上的鼓槌敲起来。

今天两位“金童玉女”徒弟的表现,邵丹十分满意,直夸恐怕还学习一年,就快赶上他的“范儿”。徒弟孙路腼腆地摸摸脑袋,笑着说自己还差师父的水平很远。

传承,是邵丹心里挂牵的事儿。以前“鼓匠”地位低,很少有人愿意主动入这行。不过,现在他根本不用担心,收了30多位徒弟外,还有不少澧县、石门等地的人,登门前来拜师学艺。

29岁的孙路,就是石门县人。2006年,他偶然间听了一场湘北大鼓,立马被那种带着方言的唱腔吸引住,到处找师父学,早听闻邵丹的名声,他下决心到合口镇学艺,坐了两个多小时的大巴车,赶到合口镇向邵丹拜师学艺。

面试方式很特别。在邵丹的家中,瘦弱稚嫩的孙路唱了一首《我只在乎你》,因为声音不是特别洪亮,孙路暗暗捏了一把汗。没想到邵丹老师却说,“唱歌只要不跑调,长得有亲和力,就可以学大鼓。”

跟着师父学了10年,如今,孙路可以单独登台表演,镇压全场。可以想见,这种在田野乡间生发的原生态民间艺术,在80后、90后的年轻人手中,正蓬勃生长。

在合口,走出一个鼓王邵丹并不奇怪。我更诧异的是,这种民间艺术在合口的街头巷尾热闹闹地开场和受人追捧。

在合口的很多时候,几近正午,合口大新街社区,三香小吃茶社。一栋古迹斑驳的老房子前,搭个木棚子,一只大鼓,两根木槌,台上说书的人,扯开嗓子唱起来。方圆几里的乡里乡亲,挤满台前,听得入神。

地方太小,有的索性提着凳子,坐到街巷对面,一字排开,掏上一元钱买一杯清茶,偶尔啜几口,待到精彩处,或小声跟着哼几句,或合着鼓点轻拍手掌。悠长的下午时光,瞬间变得模糊,沾上了更浓的烟火味儿。一种历经千百年风雨的草根民间艺术,突然铺陈了一幅富有意味的人文生活图景,变得生动可触。

这是闲天阁,一个藏在看似不起眼的楼栋里的鼓书天地。走进去一看,一块近200平米的地儿,台上,谭威、谭大银两兄弟正击鼓说书唱得欢畅,唱段正是鼓书里有名的《郭子仪闹花灯》。台下,坐满了70、80岁的老人,两脚并拢双手放置腿上,面带笑容,盯着前方,眼神亮亮的。

鼓书开场的时间很特别,上午11点半开始到下午3点结束,中午嗦一碗四块钱的粉,休息半小时可继续听。今天,83岁的老人王凤仙因来得晚,只得坐在末排。最喜欢听啥?现在听的是啥?老人摆摆手说,耳朵不好,听不蛮清。只是天天都往这赶,听鼓书“连续剧”。

是来赶场子凑热闹,或重温幼时听鼓书的场景?不管如何,因为这种带有深刻历史文化印记的湘北大鼓,因为这些听书的老人,不经意间,架起了一座时间的桥梁。也许,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前,刚忙完农活的祖辈们,会赶趟儿到这里度过悠悠时光吧。

5. 大鼓经典名曲100首

中国十大古典名曲 --《夕阳萧鼓》

夕阳箫鼓:这是一首著名的琵琶传统大套文曲,明清就早已流传了,乐谱最早见于鞠士林(1820年前)与吴畹卿(1875)的手抄本,李芳园1895年编集《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普》时收入此曲,曲名《浔阳琵琶》:1929年沈浩初在编《养正轩琵琶谱》时,曲名叫《夕阳箫鼓》。1925年,上海大同乐会的柳尧章,郑觐文将此曲改为丝竹合奉,同时根据《琵琶行》中的“春江花朝秋月夜”更名为《春江花月夜》。

历史过程演变

这是一首著名的汉族琵琶传统大型文曲,明清就早已流传了,该曲名最早见于清姚燮(1805~1864)的《今乐考证》,乐谱最早见干鞠十林(1820年前)与吴畹卿(1875年)的手抄本,1875年前后吴畹卿抄本传谱为一共6段再加上1尾声,无分段标题。在此之后各派传谱分段不一。

主要艺术特点

《夕阳箫鼓》是一首抒情写意的文曲,旋律优美雅致。左手多用推、拉、揉、吟等的琵琶演奏技法,描绘出一幅清丽优美的山水画卷。乐曲开始,鼓声、箫声,疏密有致地悠然兴起;紧接着,委婉如歌,富有江南情调的主题款款陈述开来:此后各段,运用扩展、紧缩、移易音区和“换头合尾”等节奏的变换手法,并适时点缀水波声、桨橹声等汇集,表达了此曲意境幽远的情趣。

此曲以柔美婉转的旋律,宁静优雅的情调,描绘出人世间的种种良辰美景:暮鼓缓缓送走夕阳,箫声慢慢迎来圆月的傍晚:人们泛着轻舟,荡漾在春江之上;两岸青山鲁翠,花枝弄影:水面波心荡月,桨橹添声,美不应暇,让人不禁浮想联翩……

6. 大鼓经典曲目

《酒色财气》是西河大鼓艳派的代表作。

唱词如下:

1、

过度饮酒命难逃

贪恋美色刮骨钢刀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气大伤身惹祸根苗

饮酒不醉你为高

坐怀不乱是英豪

无义之财劝你别捞

忍气饶人祸自消

酒色财气好比四道墙

人人都在墙里彷徨

只要你能翻越这道墙

不是神仙寿也长

2、

洞斌醉酒岳阳楼

刘伶大醉卧荒丘

盘古至今流于世

酒迷心性不回头

董卓好色长安死

纣王贪色江山亡

世人都把美色爱

袖里藏刀暗自伤

财为世上养命根

金银催动黑人心

人为财死世代有

父子兄弟亲朋分

霸王别姬自了刎

周瑜因气亡了身

三寸真气丹田守

百忍成金是圣人

艳派是西河大鼓表演艺术家艳桂荣创立的一个艺术流派。艳派西河大鼓的演唱风格是非常能体现西河大鼓旋律魅力的唱法。

艳桂荣演唱曲目早期以大书为主,晚年以唱小段为主,常演的曲目有:《调寇》、《罗成算卦》、《穆桂英接印》、《宋江杀惜》、《苏三起解》、《酒色财气》等。

7. 大鼓经典名曲有哪些

10、《瞧这俩爹》

1998年央视春晚丨表演者:牛群、冯巩

1998年,用调侃的方式宽慰大家的心,这是一个进步。

俗话说,差生文具多,可1998年的这个春晚小品《瞧这俩爹》告诉我们,差生的老爸爱整活儿。

节目里,牛群和冯巩的儿子,分别是班里的倒数第一和倒数第二,两位老爸见面开始了菜鸡互啄,观众看得那叫一个喜上眉梢。

节目中诞生了不小的爆笑点,比如牛群给儿子起名“牛顿”,冯巩给儿子起名“冯斯特罗夫斯基”

比如冯巩那句“舍不着孩子套不着狼,舍不得老婆套不着流氓”现在已经成了一个梗被很多人引用。

还记得1989年春晚上,鞠萍姐姐采访了一堆珠算小天才,大过年的给全国小学生添了一把堵。

而1998年这个相声,牛群冯巩用调侃差生的方式宽慰了大家的心,这绝对是一个进步。

09、《点子公司》

1994年央视春晚丨表演者:牛群、冯巩

有了冯小刚的参与,这个相声相比以往相声,有了2个特别之处

1994年的《点子公司》有些特别,这个相声的编剧除了牛群和冯巩外,还有冯小刚和徐帆(署名徐小帆)。

节目中,牛群开了一家点子公司,专门帮人出点子,面对客户提出的千奇百怪的要求,牛群都用一个个馊点子回应,引发极强的喜剧效果。

比如有人问如何将让钱包鼓起来,他答道:“换成零钱。”

比如如何面对市场上的假冒伪劣产品,他答道:“逮着就毙。”

比如有女士问当年体育比赛中很多奖牌都让女同胞拿了,如何能让男同胞抬起头来,他答道:“取消女子比赛。”

这种抖机灵的回复现在看来不新鲜,可是在1994年却很有创新性,观众乐得前仰后合。

这个相声相比以往的相声有两大特别之处。

其一,因为有冯小刚的参与,《点子公司》很有冯小刚电影的味道,我们立刻能想到《甲方乙方》和《私人订制》。

其二,提问题环节有现场观众参与,这使得相声的互动性更强,当时面对小品的崛起,冯巩和牛群做的这个尝试值得点赞。

08、《谁让你是优秀》

2006年央视春晚丨表演者:大兵、赵卫国

新“子母哏”,让观众眼前一亮

提到相声,我们总觉得是北方人的专利,其实南方也有优秀的相声演员,比如来自湖南的大兵。

他在1999年亮相春晚,说了一段4分钟的《白吃》,讽刺了公款吃喝的乱象,让人看到了相声昔日的荣光。

2006年,大兵带着搭档赵卫国再次登上春晚,表演了讽刺相声《谁让你是优秀》,节目中两人参加了优秀演员的评选,结果大兵落选,赵卫国当选,大兵心态崩了,开始阴阳怪气的讽刺和拆台,惹出了很多笑料。

南派相声里常常会模糊捧哏和逗哏的界限,这样的形式也成为“子母哏”,《谁让你优秀》就是典型的子母哏相声,大兵和赵卫国捧哏的戏份各占一半,让看惯了传统相声的观众眼前一亮。

这个相声虽然是新段子,但是结构和形式却参照了经典相声《论捧逗》,给人的感觉是既熟悉又新鲜。

可惜的是,大兵后来离开相声界去当主持人了,相声复兴的大旗就交到了郭德纲手里。

07、《旧曲新唱》

2000年央视春晚丨表演者:郭冬临、冯巩

对央视金牌栏目进行了“魔改”,唯一不足,演出出现了一个突发“事故”

进入90年代,春晚小品后来居上,诞生了陈佩斯、赵丽蓉、赵本山、潘长江等知名小品演员,而讽刺相声几乎绝迹,相声也彻底落寞,直到2000年冯巩和郭冬临演的《旧曲新唱》才让人眼前一亮。

《旧曲新唱》极具创新性,它不是传统的相声,郭冬临也是小品演员出身,整个作品是相声和小品的结合体,可以称为“相声剧”。

在这个节目里,两人对央视金牌栏目进行了一番魔改,他们用天津快板唱《焦点访谈》,用京东大鼓唱女足比赛,用流行歌曲唱《天气预报》。

音乐类的相声很容易尬住,但是这个节目却是金句频出,很多台词直到现在都被反复使用。比如郭冬临在描述吃狗不理包子时说:“不错不错,味道好极了,用我们美国话叫very good”。

比如郭冬临用京东大鼓解说女足比赛,形象生动,很多人现在都可以唱出来。

不过在节目中出现了一个突发事故,郭冬临最后弹吉他的时候,吉他带断了,郭冬临临危不乱,一只手拿着吉他的把手,同时用肚子抵着吉他,然后摆出一个弹奏的pose,唱着崔健《新长征路上的摇滚》改编的歌曲,全场气氛达到高潮,也没人注意到这个小瑕疵。

相声剧创作难度极大,如今20多年过去了,再也没有诞生过《旧曲新唱》这样的作品了。

06、《捕风捉影》

1989年央视春晚丨表演者:姜昆、唐杰忠

春晚讽刺相声最后的荣光,听起来好笑,仔细想起来却可悲

1989年的《捕风捉影》是春晚讽刺相声最后的荣光。

姜昆、唐杰忠、梁左这个铁三角组合再次来带新作,《捕风捉影》讲述了人言可畏的故事,姜昆去公安局参加文艺演出,回家后谣言四起说他犯事了,人人对他避之不及,姜昆越解释越乱,直到最后都没有证明自己的清白。

这个相声听起来好笑,仔细想起来却可悲,一个好人被冤枉,很可能有理说不清,常常就只能吃哑巴亏。

在30年前,街坊邻居会传你的谣言,在现在,网络上更是“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后来陈凯歌拍了《搜索》,今年正午阳光的《开端》都讲了类似的故事。

看来时代会变,有些社会恶疾只会换一身打扮继续招摇过市。

05、《电梯奇遇》

1988年央视春晚丨表演者:姜昆、唐杰忠

被困者,如何吃饭还要开会研究讨论,官僚作风暴露无遗

1988年春晚是讽刺相声的巅峰,这一届姜昆和唐杰忠带来了相声《电梯奇遇》。

1987年的《虎口遐想》大获成功,梁左和姜昆再次合作带来了这部续作,这一次姜昆被困进电梯里了,之后引发了一系列啼笑皆非的故事。

《电梯奇遇》和《虎口遐想》设置了类似的困境,但两个相声内核是不一样的。

《虎口遐想》重在叙事,从被困到获救,循序渐进,满足观众的好奇心;

而《电梯奇遇》重在讽刺,有人被困在电梯之后,各级部门领导相互推皮球,关于被困者如何吃饭还要开会研究讨论,官僚作风暴露无遗。

即便是30多年过去了,这段相声依旧能让我们啧啧称叹。

04、《巧立名目》

1988年央视春晚丨表演者:牛群、李立山

讽刺力度创造历届春晚之最,此后,牛群和冯巩牵手,开启了一个新时代

1988年的春晚诞生了一个金句“领导,冒号”。

这句台词出现在相声《巧立名目》中,牛群是表演者也是剧本的创作者,他当时还在北京战友歌舞团工作,平时喜欢创作相声,但没有什么名气。

1988年春节前夕,他的作品《领导,冒号》幸运地被春晚导演组选中,牛群激动万分,反复修改,这个作品虽然尺度大,但是当时的审查制度比较宽松,所以修改几稿就通过审查,名字也改成了《巧立名目》。

不料审查过程中,牛群的搭档下连队去了,牛群只好通过朋友找来相声演员李立山组成了临时搭档,没想到这个节目火遍了全国。

《巧立名目》讲述了一位科长巧立名目用公款吃喝的故事,牛群饰演的科长经常要打报告骗公款,每次报告开头都会写“领导,冒号”,这也成了他的口头禅。

为了骗公款吃喝,科长想了各种招数,连巴甫洛夫纪念日都要去组团吃烤鸭,还愣是靠一套歪理给圆回来了,甚至拿当时在世的陈景润调侃。

这个相声讽刺力度之大创造了历届春晚之最,如今听来都饶有趣味。

而在牛群表演这个相声时,冯巩就在台下观看,他当时的搭档还是刘伟,《巧立名目》后,冯巩和牛群强强联合,开启了属于他们的辉煌时刻。

03、《虎口遐想》

1988年央视春晚丨表演者:姜昆、唐杰忠

梁左和姜昆聊了3个小时,李文华意外缺席,“笑佛”唐杰忠成捧哏

姜昆是中国曲协的主席,在许多人眼里他就是主流相声圈的,专门说一些挠痒痒“教育人”的晚会相声,和郭德纲那样嬉笑怒骂的截然相反。

这其实是对姜昆最大的误解。

从大的相声类别来说,郭德纲现在说的一些相声属于老派相声,有着很明显的街头茶馆风格,可以“百无禁忌”;

姜昆和马季、牛群等人属于新式相声的代表人物,主要特点是结合新时代进行创作,我们在文章开头说过这是根据老舍的建议变革出来的,一般新式相声具有很强的讽刺批判性。

从演员个人来说,早年的姜昆不仅主持春晚,而且贡献了很多经典的春晚相声,其中最被大家熟悉的就是1987年的相声《虎口遐想》。

这个相声的来历,还有段小故事。

1986年,姜昆和陈佩斯去看望女作家谌容,遇到了她的大儿子梁左,梁左是北大中文系的高材生,毕业后还在高校教授汉语。

梁左和姜昆聊了3个多小时,两人十分投缘,第二天,梁左就把自己的小说《虎口余生》的手稿给了姜昆,姜昆眼前一亮,这个小说就是一段精彩绝伦的相声,可以搬到舞台上表演,于是姜昆在火车上的2天3夜里把这个小说改编成了相声,并命名为《虎口遐想》。

姜昆是马季的徒弟,创作能力极强,在他的改编下,梁左这篇荒诞的小说变成了雅俗共赏的相声作品。

姜昆最开始的搭档是老演员李文华,可后来李文华患了喉疾,无法参演,所以拥有“笑佛”之称的唐杰忠就成了捧哏。

1987年,37岁的姜昆和52岁的唐杰忠搭档表演了《虎口遐想》,这段相声讲述了一个掉入动物园笼子里的年轻人虎口脱险的故事,充满了想象力,整个作品从故事文本到表演节奏,再到现场的效果,都堪称完美。

梁左并不是专业的相声演员,但是他作为外行,反而给相声界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虎口遐想》之后,他又和姜昆、冯巩等人合作过多次,几个人一起创造了80年代相声的盛世。

02、《五官争功》

1987年央视春晚丨表演者:马季、刘伟、冯巩、赵炎、王金宝

好的艺术作品是可以穿越时间的,如今《一年一度喜剧大赛》有2个节目借鉴了它

在相声中,群口相声是最难的。

目前流传的300多段传统相声中,群口相声的比例不足四分之一,原因也很简单,人多嘴杂,几个能说会道的人凑在一块儿,难免会互相抢话,节奏也不好把握。

而在众多经典群口中,《扒马褂》《训徒》《拆字》《金刚腿》等都是清朝留下来的,现代群口相声几乎都出自马季一人之手,马季的相声都是自己写的,他的徒弟王谦祥就回忆到,马老创作相声时常常进入忘我的境界,即使背上爬满了蚊子也是浑然不觉。

正是这种优秀的创作能力,让马季写出了《五官争功》《传谣》《一仆二主》等优秀的群口相声,其中1987年春晚上的《五官争功》是最经典的。

节目中,马季、刘伟、冯巩、赵炎、王金宝五位演员分别扮演人的脑袋、嘴、眼、耳、鼻,五官为了一个荣誉争得不可开交,观众看得乐不可支,看完后又能感受到极强的艺术性。

《五官争功》一共18分钟,可是观看起来一气呵成,主要在于结构精巧的设计。

01、《宇宙牌香烟》

2022超嗨流行dj热歌(dj2021流行歌曲)

有女花腔的流行歌(花腔女高音流行歌曲)

哪些流行歌曲可以试音(试音效果的最好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