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日韩服饰 > 正文

2000年艺术风格流行(2000年流行文化)

1. 2000年流行文化

西汉与东汉

西汉与东汉,究竟应当在历史上视为两个不同的帝国,或者看作一个整体的朝代,

是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

两汉在公元前及公元后各历时约两百年,中间经过新莽的中断15年,如果视为一

个朝代,则它连亘4个多世纪,为上承秦始皇下迄满清两千年来帝祚最长的一个朝代。

中国的人口,据称经过王莽后有大量的损耗,可是后来经过东汉的休养生息,也渐

渐恢复原状。官方的统计,常有讹漏,至汉亡时仲长统的估计,应逾千万户。则两汉在

正常状态下,人口总数应当是5000万到6000万之间,公元前及公元后并无显著

的差别。

以疆域及兵力威势之所及而言,则两汉间的变动亦少。汉武帝在朝鲜半岛开拓的立

足点,东汉也能大概维持。交趾反叛,有马援平定。汉武帝还要竭全国之力伐匈奴。这

游牧民族在王莽后永远的分为南北,给东汉窦宪一个绝好的机会。

他在公元89年的北

征,出塞三千里,各部降者20万人,他的部下更追逐五千里,以致于北单于“不知所

终”。西汉既有张骞之通西域,东汉则有班超打破他的纪录。班超筹划“兵可不费中国

而粮食自足”。

他由中土率领出塞的不过志愿军千多人,后来接济他的也不过兵士八百

人,他竟能“以夷制夷”。攻莎车时发兵25000。公元94年更合西域八国兵7万

人讨焉耆。

只是东汉有一个边疆问题,其棘手的程度,为西汉所无,此即是青海草原地区的羌

人。

这些藏族游牧民族,没有统一的组织,各部落时合时分。有时汉人也欺凌他们,引

起双方的仇杀,战事经常发生,每次双方的死伤各逾数千。草原地带既无法占领,东汉

的移民实边也极耗费。即招羌人内属不仅无实效且有后患,汉亡之前董卓的拥兵自重,

即靠羌人编成的部队撑腰。

这种部队,只有他能指挥,旁人无法管驭。

可是事虽如此,在当时人看来,纵算西汉都长安,承土运,所以一切都以黄色为尚

,东汉都洛阳,交火运,所以巾旗衣饰概以红色为主,实际上只有一个朝代。光武帝刘

秀,出自汉文景帝的苗裔,也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

他在洛阳重建太庙之后,只奉祀

西汉的君主到元帝为止。因为对光武讲,元帝仍属父辈,成帝则为兄弟,哀帝已属侄辈

,平帝更算是侄孙,都不在太庙奉祀之内。光武更因吕后不遵高祖遗嘱,引起诸吕之患

,虽然事隔两百年,仍将她的灵位撤去,而代之以文帝生母薄太后的灵主。

因之他自己

更是公元前建国以来从父系母系上讲都是名正言顺一脉相传的继承人。于是刘秀在历史

上称为“中兴之主”。

最近几十年来从考古所得,已给我们一个体会汉朝日常生活的机会。这些资料也给

以上的问题,赋予部分的解答。

出土的文物,包括衣食住行的各项资料,如无实物,即

有模型图解。因之小至文具印章,大至仑厕炉灶,更大至于楼台榭阁,都可以一目了然

。汉朝一般人的思想,认为生与死没有绝大的差别。阴冥虽有蛇鬼妖孽,生人也要对死

者祭祀供献,却用不着洗罪感恩皈依超度。

因为如此,所以汉代坟墓里缺乏我们今日认

为有宗教性的标帜与装潢,却有以日常生活为题材的镌刻。这些碑画,内向对棺椁,好

像专供死者欣赏,其中有的引用历史故事,例如荆轲刺秦王,汉武汾上得宝鼎,有的则

镌刻车马宫室,庭院厨厩,农田作业,市廛买卖,甚至方伎杂耍。

其广泛真切可以给研

究历史的人一开眼界。

从这些资料看来,再加历史的证明,我们可以说汉朝四百多年内,文化生活已有很

长足的进步。在多方面讲,中等以上住户的生活,较之近世纪,已无显著差别。

中外学

者一致将这成就归功于两汉的重农政策。政府既竭力培植小自耕农,而冶铁公卖,则西

汉全国统筹,东汉各地作主,也使标准农具普遍的及于一般农户。而且地方官员经常兴

水利,论穑稼,有如《汉书》及《后汉书》循吏传之所叙。

从这些方面看来,中国的初

期统一,以淳朴雷同的法制加于广大的地区,不是完全没有好处。同时在这种原始的重

农政策之下,东汉与西汉,也确实有承前接后的联系。若非如此,则其人口与版图,就

甚难如此互相凑合。

但是这问题仍可倒转来看:要是两汉确是一脉相传,何以两个时期的历史学会有这

样大的差异?今日我们展读西汉的历史,不期而然的会感觉到内中有很多令人兴奋,令

人竦惧,令人嗟叹,令人惊讶的地方。

这种特点,很难在东汉史里看到。即使现今《剑

桥中国史》的主编人Denis Twitchett 也曾经对我说找不出一部读来令人觉得满意的后

汉史。这原因又在什么地方?

从现代的眼光看来,西汉帝国仍在草创时代,即是文景之治,武帝之用董仲舒的思

想管制,霍光的专权,宣帝的称杂霸,都离不开一种试验性质,所以能勾动读者的好奇

心。

东汉的君主,就没有这种创作的机会。其中主要的原因则是帝国的粗胚胎稳定之后

,立法不能展开。君权既要保持各地方的对称与均衡,就无从分割,也不能根据实况合

理化。这情形曾引起仲长统说,三公都是虚设,到头仍是寡头政治。

同时官僚机构的组

织,由上至下,只用刑法做主宰,没有民法的支持。法律既不能相次展开,民间经济发

达到某种程度,政府在技能上无力处理社会所产生之各种繁复问题。朝中的权力斗争,

却仍以道德名义作张本,其中女后,外戚,宦官,朋党搅作一堆,公事与私事混淆。

日之读史者,除了觉得资料重复,纠缠罗索之外,也很难分析其后面问题的真面目,更

难判断谁是谁非。

严格讲来,东汉或后汉只有起首的三个君主能有所作为;此即光武帝刘秀之“中兴

”,明帝刘庄的用严刑峻法巩固其帝国,并用各种建筑及仪礼使君权神秘化和美术化,

与章帝刘坦之重申儒家宗旨,以加强施政时道德力量的支持。

而其实也只有“中兴”是创举。承认“中兴”,则西汉与东汉是为一元。

这样看来,东汉的历史没有写得好,也不足为怪。一个国家的法制逾400年没有

实质的改进,其行政不能表现活跃与生机,只好说是时势所必然。

纪西汉的《汉书》提

供刑法志,食货志和沟洫志等材料,纪东汉的《后汉书》则全部付诸阙如,而代以很多

列女,蛇孽,法冠,赤绶的叙述。这和作史者的眼光手法不无关系(《后汉书》也和《

汉书》一样,并非出于一人手笔),而当中仍有一个关键,则是从长期的历史眼光看来

,后汉因袭前代过甚,只能继续充实一个原始型以小自耕农作基干的大帝国,不能替中

国找开新局面。

其实东汉、西汉都是后人的史称。

西汉,汗高祖刘邦建国,这样西汉就建立了,但是又被犬戎这个少数民族所灭,然后汉朝的后裔,汉光武帝,刘秀,又在中国南方建立的汉王朝,史称东汉。东汉王朝势力已经大不如西汉,跟本没有能力实现统一,然后就有很多的军事割据势力的出现,这些军事割据不断征战不断出现局部的统一,东汉王朝也慢满的推出了历史的舞台,最后也就只剩下了三个军事割据了,我想看过三国的人都知道吧!

汉朝(前202年 - 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之后出现的朝代,分为“西汉”(前202年-8年)与“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两个历史时期,合称两汉。

西汉为汉高祖刘邦所建立,建都长安;东汉为汉光武帝刘秀所建立,建都洛阳。其间曾有王莽短暂的自立新朝(公元8年-公元23年)。另外,部分亦将蜀汉列入汉朝的延续而将其归入汉朝的一部份,如此汉朝灭亡则是在263年,但大部分说法均将由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归入三国朝代史中。

汉朝是一个强大的帝国,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和之后的唐朝合称为“强汉盛唐”。汉帝国和同时期的罗马帝国与印度的孔雀王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汉朝统治时期所确立的社会与政治制度,一直延续到20世纪。到现在,中国人仍然称呼自己为“汉人”,而中华民族中以华夏族为主的中原部族集团亦慢慢被统称为“汉族”,其文字系统亦称为“汉字”。

汉代起初在汉高祖刘邦时根据五德始终说,定正朔为水德,到汉武帝时,又改正朔为土德,直到王莽建立新朝,方才采用刘向刘歆父子的说法,认为汉朝属于火德。汉光武帝光复汉室之后,正式承认了这种说法,从此确立汉朝正朔为火德,东汉及以后的史书如汉书、三国志等皆采用了这种说法。

因此汉朝有时也被称为“炎汉”,又因汉朝皇帝姓刘而称“炎刘”。

历史

西汉

秦朝灭亡以后,项羽和刘邦展开了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刘邦在手下萧何、韩信、张良等人的辅助下,在垓下之战打败了西楚霸王项羽,于西元前202年正式称帝,定国号汉,汉朝就此开始。

虽然西元前202年刘邦才称帝,但因史学界计算西汉年数时,为了与秦朝灭亡时间相接,则从西元前206年刘邦称“汉王”算起,并以十月为汉高祖元年的首月。

汉高祖刘邦登基后,采用叔孙通的建议,恢复礼法,设三公和九卿,任用萧何为丞相,采取与民休息、清静无为的黄老政策。

鼓励生产,轻徭薄赋。在政治上,则先分封功臣韩信、陈豨、彭越、英布等为王,等到政权稳固,则又以种种罪名取消他们的王爵,并一一处死,改封刘氏宗亲为王,订立了“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的誓言。此时,由于历经多年动乱,国力较弱,而刘邦在攻打匈奴时,曾被匈奴冒顿单于围困于白登,即白登之围事件,从此以后,汉朝采用和亲政策,以婚姻和财宝换取和平。

刘邦死后,汉惠帝刘盈继位,但是在此期间,实际是吕后当国。吕后以曹参为丞相,萧规曹随,沿用刘邦的黄老政治的政策,达到了“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的效果,为史家所称道,但吕后同时又任用外戚,压制功臣,酿成“诸吕之乱”。

吕后死后,诸吕之乱被铲除,众臣迎立汉文帝刘启。

他和儿子汉景帝即位期间,继续采取黄老无为而治的手段,实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恩威并施,恢复了多年战争带来的巨大破坏,使人民负担得到减轻;虽然景帝年间(前154年)发生了此时期唯一的动乱-“七国之乱”,但是仅经历数月即为周亚夫所平定,并未对汉朝带来影响。

在与匈奴和南越保持和平的同时,同时也在积蓄国力,透过马复力等措施来积极备战。这一时期史称文景之治,是中国成为大一统时代以来,第一次被传统历史学家称羡的时期。

景帝死后,其子刘彻即位,是为汉武帝。武帝在位期间(前141年-前87年),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锐意进取,使得汉朝的政治、经济、军事变得更为强大。

在政治上,武帝加强皇权,采纳主父偃的建议,施行推恩令,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从此,诸侯王的势力不再能够对中央构成威胁;后又以诸侯献上的黄金成色不纯为由,取消了百余位列侯的爵位,即史书上所称的“酎金失侯”事件。经此二次事件后,中央集权得到了大大的加强。

文化上,废除了汉朝以“黄老学说、无为而治”治国的思想,积极治国;并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使儒家思想从此时起成为了中国历经二千年的主流思想。军事上,积极对付汉朝的最大外患--匈奴。在这期间,汉朝先后出现了卫青、霍去病等天才将领,终于击败匈奴单于,使得“漠南无王庭”。

又吞灭南越国,征服朝鲜,使中国成为东亚霸主。外交上,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并先后以两位翁主刘细君,刘解忧和亲西域大国,而达到了离间西域和匈奴,进而控制西域的目的。但是,汉朝经历多年战争,加上汉武帝好大喜功,对经济产生巨大冲击,导致汉朝国力衰弱,前朝积蓄被挥霍殆尽。

为此,汉武帝晚年曾发表著名的轮台之诏,希望不再穷兵黩武,也使汉朝不至于败亡。为抢救经济,武帝将铸币、盐铁收归中央管理,加强农业生产,实行和籴法,开凿白渠,并创立均输、平准政策,稳定物价,与民争利,加强国家在经济中扮演的角色。

2. 2000年的流行语

我emo了

网络流行语

我emo了,网络流行语,指我情绪上来了,‌‌‌一般都是些负面情绪 ,可以理解为“我颓废了”、“我抑郁了”、“我傻了”、“我非主流了”。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我emo了

解释 我情绪上来了

性质 网络流行语

引申含义

意思就是我情绪上来了。‌‌‌‌‌‌‌一般都是些负面情绪,比如:悲伤/伤春悲秋、抑郁、失望等深夜容易激发的情绪。

引用示例

——震惊!95后富婆家里3000套房!

我:我emo了(这里的emo=羡慕嫉妒+对自己的失望和无力感等)

词语来源

emo全称Emotional Hardcore,即情绪硬核化说唱。emo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到2000年以后一批乐队将这个风格带红

3. 00年代流行文化

首先,最有名的5个男歌手

1,周杰伦

毫无疑问周杰伦作为华语乐坛新的时代的开辟者,凭借自己独特的风格称霸整个歌坛 ,同辈无人超越。

2,林俊杰

行走CD,唱跳创作俱佳的全能歌手。一首《江南》红遍整个亚洲!

3,王力宏

当时凭借《龙的传人》打开华语乐坛大门,随后经久不衰。

4,潘玮柏

当年一首《快乐崇拜》成为中国说唱的先驱之作。

5,陶喆

也是当年非常有代表性的既有名气又有能力的歌手。

女歌手有,蔡依林,张韶涵,SHE ,孙燕姿,梁静茹

4. 2000年的流行歌曲

答:00到08年流行歌曲合集有:《最炫民族风》、《危情追踪》、《只对你有感觉》、《第一天》、《稻香》、《甜甜的》、《青春修炼手册》、《棉花糖》、《香水百合》、《香水有毒》、《一场游戏一场梦》、《浪花一朵朵》、《对面的女孩看过来》、《倍儿爽》、《阳光彩虹小白马》、《改变自己》、《爱的就是你》、《简简单单》、《爱与希望》及《唯一》等等歌曲合集。

5. 2000年文化事件

由于苏联与中国早期革命有密切的联系,因此苏联曾创办东方大学和中山大学,专门为中国同志培养革命骨干。但是为争夺革命领导权,学校内也存在一些斗争,瞿秋白的弟弟瞿景白就在这场政治斗争中失踪了。

1925年前后,有许多中国精英学生前往苏联留学,期间莫斯科东方大学就是中国留学生的主要阵地。据资料记载,东方大学是一所专门培养革命干部的政治学校,而瞿秋白也曾在该校任教,讲授马列经典。

在校任教期间,瞿秋白教出来了许多对中国革命有重要影响的政治精英,他们中就包括罗亦农、少奇同志、任弼时、肖劲光、王一飞等人。正因为如此,瞿秋白在党内也素有理论家的称号,这一切都最终促成了瞿秋白在中共六大的成功登顶。

1925年前后,苏联政府为加强同中国同志的关系,决定在莫斯科开办一所以孙中山命名的大学,也就是后来著名的中山大学。中山大学成立后,曾吸引大批中国知识青年赴苏联学习,其中就包括所谓的“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和瞿秋白的胞弟瞿景白。

提起瞿景白,大多数人可能有些茫然。可实际上,瞿景白也是我党早期领导人之一,在中国革命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瞿景白生于1906年,是瞿秋白的二弟。五卅运动爆发后,瞿景白毅然跟随兄长参加革命,成为中共五大、中共六大的重要参与者。1928年3月底,瞿秋白携胞弟前莫斯科筹备中共六大,期间,瞿景白也进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并迅速成为中山大学著名的学生领袖。

纵观瞿秋白的悲剧一生,可以说与王明与米夫这两个人撇不开关系。米夫其人,笔者往期的文章中已有过论述,现在不予深究。但可以肯定的是,米夫极其强烈的政治野心却长期左右了中国的政治革命。据资料记载,从1927年米夫就任中山大学校长开始,瞿秋白与米夫之间的冲突就不可避免了。

诚然,在中共六大上,米夫对瞿秋白进入高层确实起了推动作用。这一点,瞿秋白并未否认,但米夫就此要中共领导层绝对听命于他,这是不可能的事。尽管瞿秋白的书生意气并不像陈独秀那样强烈,但其骨子里的文人气质决定了瞿秋白有着起码的操守。作为下级,瞿秋白不会当面顶撞米夫,但当米夫妄图用他那管中窥豹的方式指导中国革命时,瞿秋白积攒已久的怨气爆发了!

面对瞿秋白的反抗,米夫自然恼火不已,但鉴于没有合适的替代者,米夫还是压住了火气。正在这时,严重影响瞿秋白命运的另一个人出现了,他就是中国人王明。与米夫一样,王明同样也野心勃勃。为达到登顶的目的,王明一入校就讨好米夫,并迅速成为米夫的得意门生。本来,王明的野心,与瞿秋白没有太大的联系,甚至可以说毫无关系,但瞿秋白确实挡了王明亦或是米夫的路。因为当时瞿秋白是党内公认的理论家,而米夫一向以中国问题专家自居,如果要在精神上控制中共,就必须除掉瞿秋白这个拦路虎。

于是,在王明的谋划下,一场蓄谋已久的政治暗算即将开始。事实上,对于王明的所作所为,正在中山大学学习的瞿景白心知肚明。据中山大学留学生陆立之回忆:“有一次,我们经过王明居住的小屋时,王明赶快笑脸相迎,他以为我们也是去投效他的。结果,当时景白(瞿景白)一股正气,冲口而出,什么东西!”确实,相比于兄长瞿秋白的唯唯诺诺,瞿景白却显得敢作敢为,他敢于和恶势力作斗争。

经此一遭后,王明对瞿秋白兄弟的怨恨更深,时刻准备将瞿氏兄弟置于死地。1929年,斯大林为维护统治,在党内发动“清党”运动,这一运动很快波及全国。王明意识到,清党不正是期待已久的机会吗?于是,王明及其同党在中山大学大搞清党运动,弄得学校乌烟瘴气。瞿景白一看,怒不可遏,一气之下将他的党证退给区党委。

然而,就在他交还党证的那一天,他失踪了。同伴们后来推测瞿景白可能早已遭遇不测,瞿秋白其实也明白,在当时严峻的情况下,瞿景白的激进之举,是绝不可能逃生的。但革命还得继续,瞿秋白强忍住悲伤,继续同米夫、王明一伙作斗争,这一斗,就是一辈子!

东方大学和中山大学中的斗争可以说是苏共内部政治斗争的延续,而瞿景白正是这场斗争中的牺牲品。长久以来,支持王明的少数派与支持瞿秋白的多数派的斗争日趋激烈,双方的矛盾在苏联清党运动中陡然爆发,因此,瞿景白的失踪就是对瞿秋白等人的警告和教训!

今年流行什么裤子冬装

现在夏天最流行什么款式的衣服?怎么搭配? 急

今年流行穿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