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唢呐与流行音乐结合歌曲
1、《抬花轿》
一种传统民间音乐,根据抬花轿的动作、行走、运动状态而编配的音乐,广泛流行于中国民间,是中国传统的古典音乐之一,表现形式以唢呐演奏为主。由于历史悠久,音乐的作者已经无法考证。
2、《百鸟朝凤》
是一首流行于山东、安徽、河南、河北等的民族乐曲。其前身是《百鸟音》,这是一首充分展示唢呐艺术魅力的优秀乐曲。以热情欢快的旋律与百鸟和鸣之声,表现了生气勃勃的大自然景象。
3、《迎亲路上》
是一首由民族乐团谱曲,民族乐团编曲,民族乐团演奏的纯音乐歌曲,该歌曲收录在专辑《少数民族器乐曲集CD》中,由恒大音乐公司发行于2017-10-01。该张专辑包含了10首歌曲。
2. 唢呐和流行音乐配合
如果是喜欢黄霑老师配乐的观众,应该对黄霑配乐中的唢呐印象很深,比如最出名的《男儿当自强》,是唢呐与竹笛共同演奏的作品,另外黄霑其他几个用唢呐的配乐也非常好听,比如笑傲江湖第一部配乐《独孤九剑》,真的听的一个激灵,一身侠气,倩女幽魂第二部配乐《索命梵音》,配合刘洵老先生没胡子的形象,听的真的渗人,还有倩女幽魂第三部配乐《佛光初现》,配合电影画面当时我就想念两句诗,苟,呸,又苟上了,“高坐九万里,大日耀金身”。其实唢呐的声音可以很骚,很帅,有点酷,可以一身正气,也可以很阴暗诡谲。
当然还有央视版水浒传经典曲目《王进打高俅》。小时候看水浒传,即使不看屏幕,只要一听见唢呐爆发高潮,就知道又有人要挨一顿狠的了。
霹雳也很喜欢唢呐,很多曲子用过唢呐,不过霹雳太多了我没看完,只记得《黄沙漫漫》,这个曲子里唢呐的声音给人一种悲凉,和英雄末路时悲壮的感觉,还有《日出峨眉》,很激昂,整个人都在燃烧。
唢呐这种乐器,可以激昂,也可以悲伤,可以很正气也可以很阴暗。
这样来看的话,黄药师吹唢呐也不是不可以,只是如果是吹唢呐,本人不露面的话还是可以很有震慑力的,就是露面时候唢呐的吹相确实没那么有风度,鼓着腮帮子杀人,可能有点搞笑吧,双方都比较尴尬,这就有点那啥了。不过桃花岛到底是书香门第,这东西还是和黄老邪无缘的吧。
男儿当自强(主题音乐)-黄霑
独孤九剑-黄霑/戴乐民
索命梵音-黄霑
佛光初现-黄霑
王进打高俅-赵季平
黄沙漫漫-霹雳英雄
日出峨眉-霹雳英雄
3. 唢呐 流行音乐
百鸟朝凤,唢呐独奏曲,在北方各地都有不同版本。1953年春,由山东省荷泽专区代表队作为唢呐独奏参加第一届全国音乐舞蹈会演演出时,受到热烈欢迎。
后来唢呐名家任同祥在专业音乐工作者协助下,压缩鸟叫声,删去鸡叫声,并设计了一个华彩乐句,运用特殊循环换气法的长音演奏技巧,扩充了快板尾段,使全曲在热烈欢腾的气氛中结束。
乐曲以热情欢快的旋律与百鸟和鸣之声,表现了生机勃勃的大自然景象。
4. 唢呐配乐的流行歌曲
山丹丹花开红艳艳、信天游、咱们的领袖毛泽东、社员都是向阳花、序曲天下无双、如许前尘、
5. 唢呐 流行歌
民族音乐十大名曲如下:
1、春节序曲
选自春节组曲的第一章,作于1955年,是作曲家李焕之的代表作品之一,此曲是热烈欢快的迎春大秧歌的生动描绘,是一幅传统节日的风俗画。
2、瑶族舞曲
是彭修文根据刘铁山、茅沅合奏的同名管弦改编而成的,主旋律源于五十年代初的一首合唱曲,经改编后的瑶族舞曲,突出了民族乐器的音色和性能,富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乐曲生动的描绘了瑶族人民欢乐节日的歌舞场面。表现了他们对新生活的热爱和歌颂。
3、喜洋洋
民族轻音乐曲,中国板胡演奏家刘明源作于1958年,原曲为三段体,并以笛子、二胡、板胡等各种乐器对旋转加花变奏。其中第二主题与前段跳跃喜气的形象不同,表现为舒展、富于歌唱性。细细欣赏这一旋律,可体会到它带有中国式的自我陶醉喜乐情绪。
4、春江花月夜
原来是是一首琵琶曲,约 1925年,上海大同乐会的柳晓章和郑文首次将其改编成民族管弦乐曲。解放后俊,又经多次整理改编,更臻完善,深受国内外听众珍爱。
5、花好月圆
本曲是一首管弦集曲,指挥家黄胎钧作于40年代,后由彭修文改编为焉民族管弦乐曲,成为一首经常演出的民族乐队的轻音乐曲。乐曲以柔和,轻盈的旋律,轻快活泼液的舞蹈性节奏,生动地表现了人们在月下花美尽情戏舞的场面。
6、翠湖春晓
1934年写下了这首民族管弦乐曲。乐曲根据流行于昆明地区的洞经音乐改编,以他幼年时在昆明三丰湾听过的一首名为《宏仁卦》的曲牌旋律为素材,生动地表现了月映湖面,银波荡漾.箫声幽雅,回音四起的情景,和游人愉悦欢畅的心情。
7、金蛇狂舞
1934年聂耳根据民间乐曲倒八板整理改编,并亲自指挥灌成唱片。
8、阿细跳月
此曲系1951年为中国青年文艺工作团参加柏林第三届青年联欢节演出的阿细跳月舞蹈而作。
9、赛龙夺锦
约作于 1930年前。乐曲以昂扬的音调、明快的节奏,生动地表现了我国的南方的广大地区在端午节赛龙时奋夺锦标的热烈情景,音乐生气勃勃,洋溢着欢欣鼓舞的节日气氛,原用小型丝竹乐队演奏,后增加唢呐、锣鼓等,使乐曲大为增色。
10、紫竹调
紫竹调原为流行于上海等地的戏剧主要曲调之一,流行于江苏南部,戏剧最初吸收此江南民间小歌是在同场戏时期,因演员所有道具为白布一块,紫竹两根,故得名紫竹调。其旋律优美抒情,节奏流畅明快,类似江南丝竹的风格,此曲常作为器乐合奏曲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