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苗族穿衣风格
湘西苗族服饰女装精美繁复,艳丽多彩。苗族服饰女装工艺有绣花、挑花、贴花、堆花、补花、织花等多种形式,工艺精湛,极富特色。服装除了青蓝色外,还以群青、湖蓝等深色布料为底色,在领口、袖口、裤脚口等处用黑色宽边衬托,再镶以各种花边及刺绣纹样,颜色搭配艳丽,对比强烈,有青、蓝、紫、红、白、黄、绿等色。服饰图案内涵丰富,极富想象力,其题材从浩浩自然到悠悠历史,从世俗生活到神异天地,从植物的千姿百态到动物界的大小生灵,无一不被纳构于一方图案之中,蕴涵着苗族自身的历史印迹、宗教意识和审美理想。
湘西苗族服饰女装因地区的不同而又有差异,主要表现在衣领、衣袖、衣摆、衣襟、背兜、围裙、腰带等部位结构和式样的不同之处。就其款式来分,有琵琶襟、四叉式、叠摆式、云襟式、云肩式、胸襟式、四角挖云式和大襟式等。除了大襟式是立领外,其他款皆无领,且衣长过腰而宽松,衣袖大而短。民国时期,以上款式还非常普遍,之后逐渐消失。而保留下来的叠摆式,作为盛装,在苗族妇女还愿接龙时由主妇穿着,因此又称为“接龙衣”。 花垣、保靖、吉首、古丈的苗族妇女穿胸襟式,凤凰一带的穿云肩式,吉首、泸溪、沅陵一带穿大襟式。总之,湘西苗族服饰女装种类繁多,风格各异,并各自独立构成一个华美的苗族服饰女装世界。
1) 花保型苗族服饰女装。
花保型苗族服饰女装主要流行于花垣、保靖、古丈、吉首等县市。上装为胸襟式,胸襟及袖口处均以黑色底布为陪衬,以此烘托绚丽的刺绣纹饰、精巧的花边和纤细的镶径。有的苗族妇女还把袖口往上翻卷,刻意露出素色挑花的白色袖套,以此为美。下着宽脚裤,裤口有黑色拼布,用绲边、花带和刺绣花边等装饰裤脚,足穿花鞋,腰系绣有龙、风、花、草、虫、鱼等纹饰的围裙,极为精巧美观。春夏季时,喜穿白色或浅色条纹布衣,下穿天蓝色绣花裤;秋冬季,老人习惯在衣服外面套一件背心,衣着颜色较为沉稳,多为深蓝色、灰色或自己纺织格纹布等,与浓艳多变的纹饰互为映衬。头包黑布帕或丝帕,头帕层层环绕呈螺旋状,额前绕成平面,脑后盘成梯形,末绾一道,平整于额眉,显示出精致妩媚的魅力。
2) 凤凰型苗族服饰女装。
凤凰型苗族服饰女装流行于凤凰、花垣等县,以及过去的麻阳苗区。上衣为云肩式,环绕肩部伸展一条刺绣花边和两道滚边,纹样虽简练,却精巧别致。配上呈梨形状的高腰绣花胸围兜,与盘肩组合构成上装优美的弧线,舒展而流畅。下穿绣花裤,着绣花鞋。凤凰型头帕是苗族妇女头饰中的一道亮丽风景,以高为美,因高而奇。腊尔山台地的苗族妇女多喜欢用蓝白相间的格纹帕,或有扎染梅花纹样的花帕包头。头帕层层相叠、高高耸立,有如峨冠,若遇严寒,还加包短帕一截,由额头包至脑后,裹住耳朵。这一地区最有特色的是披肩,工艺极其琐碎复杂,华美非同一般,表现出该地区苗族女子独特的审美情趣。
3) 吉泸型苗族服饰女装。
吉泸型苗族服饰女装流行于泸溪、沅陵、吉首、占丈等市县,为立领大襟式。这一带的苗族人自称为“瓦乡人”,与湘西其他苗族地区不同的是,妇女服装非常朴素简单,春夏季节的上衣为纯白色,秋冬季节的上衣为蓝色,没有纹饰。围挑花胸围兜,包挑花头帕。挑花颜色多以黑白或蓝白对比,图案工整严谨,素洁秀雅。湘西民歌中“头上帕子四个角,四个角上绣飞蛾”说的就是这种头帕。泸溪苗族尤喜白布挑花帕,而沅陵苗族除了未婚少女及新妇包白布挑花帕外,中年妇女包蓝色挑花帕,老年妇女则包黑色布帕,不挑花。
另外,由于沅陵苗族属于“红苗”,因此衣衫尚红的习俗至今仍有一些保留。青年女子喜穿红色挑花布裤,妇女喜系红色同裙飘带,特别是姑娘的嫁衣和老年妇女的寿衣,必须是鲜艳夺日的大红色。
2. 苗族的穿着打扮
1.苗族有自己的语言,苗语分三大方言:湘西、黔东和川黔滇。 1956年后,设计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方案。 由于苗族与汉族长期交往,有很大一部分苗族兼通汉语并用汉文。
2.苗族讲究真情实意,非常热情,最忌浮华与虚伪。 主人路遇客人不抢走第一步,不走在前面;交谈中用敬语称呼;迎客要穿节日服装;对贵客要到寨外摆酒迎候;客人到家门,男主人要叫门,告知在家的女主人,女主人要唱歌开门迎客;在客人面前,女主人不登高上楼;宴会上以鸡、鸭待客为佳肴,尤以心、肝最贵重,要先给给客人或长者,客人则分给众人享用,次序是先长后幼。 客人不要称主人“苗子”,他们喜自称“蒙”。
3.苗族十分注重礼仪。 客人来访,必杀鸡宰鸭盛情款待,若是远道来的贵客,苗族人习惯先请客人饮牛角酒。 吃鸡时,鸡头要敬给客人中的长者,鸡腿要赐给年纪最小的客人。 有的地方还有分鸡心的习俗,即由家里年纪最大的主人用筷子把鸡心或鸭心拈给客人,但客人不能自己吃掉,必须把鸡心平分给在座的老人。 如客人酒量小,不喜欢吃肥肉,可以说明情况,主人不勉强,但不吃饱喝足,则被视为看不起主人。
4.踩花山是境内苗族人民的盛大传统节日,一般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初三、初六这几天举办。 凡有苗族居住的各县,这几天都要立花杆,举行隆重的踩花山活动。 这既是苗族男女青年谈情说爱的好时机,也是苗族人民开展文体娱乐活动的重要场所。 苗家男女老少,穿金戴银,从四面八方赶到花杆脚下,吹芦生、弹响蔑、跳脚架、耍大刀、斗牛、摔跤、斗画眉、爬花杆。
5.苗族酿酒历史悠久,从制曲、发酵、蒸馏、勾兑、窖藏都有一套完整的工艺。 日常饮料以油茶最为普遍。 湘西苗族还特制有一种万花茶。 酸汤也是常见的饮料。
3. 苗族穿什么衣服,苗族的特点是什么
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散布在世界各地,主要分布于中国的黔、湘、鄂、川、滇、桂、琼等省区,以及东南亚的老挝、越南、泰国等国家和地区 。
服饰
苗族服饰不仅款式种类繁多,样式各异,而且是最能代表该民族特征的物品。苗族服饰从总体来看,保持着中国民间的织、绣、挑、染的传统工艺技法,往往在运用一种主要的工艺手法的同时,穿插使用其他的工艺手法,或者挑中带绣,或者染中带绣,或者织绣结合,从而使这些服饰图案花团锦簇,溢彩流光,显示出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苗族服饰式样繁多,色彩艳丽。
饮食
大部分地区的苗族一日三餐,均以大米为主食。油炸食品以油炸粑粑最为常见。如再加一些鲜肉和酸菜做馅,味道更为鲜美。 肉食多来自家畜、家禽饲养,四川、云南等地的苗族喜吃狗肉,有“苗族的狗,彝族的酒”之说。
苗家的食用油除动物油外,多是茶油和菜油。 以辣椒为主要调味品,有的地区甚至有“无辣不成菜”之说。苗族的菜肴种类繁多,常见的蔬菜有豆类、瓜类和青菜、萝卜,大部分苗族都善作豆制品。 各地苗族普遍喜食酸味菜肴,酸汤家家必备。酸汤是用米汤或豆腐水,放入瓦罐中3-5天发酵后,即可用来煮肉,煮鱼,煮菜。
苗族的食物保存,普遍采用腌制法,蔬菜、鸡、鸭、鱼、肉都喜欢腌成酸味的。苗族几乎家家都有腌制食品的坛子,统称酸坛。 苗族酿酒历史悠久,从制曲、发酵、蒸馏、勾兑、窖藏都有一套完整的工艺。日常饮料以油茶最为普遍。
湘西苗族还特制有一种万花茶。酸汤也是常见的饮料。 典型食品主要有:血灌汤、辣椒骨、苗乡龟凤汤、绵菜粑、虫茶、万花茶、捣鱼、酸汤鱼等。
4. 苗族的穿衣风俗
苗族女人白是因为她们用苗族美容秘方。苗族美容比起其他方式的美容更加安全,但是也需要耐心。苗族配方都是根据每个人的肤质,因人而异,比袋装面膜更具有安全性。
比如苗方药浴,增强人体血液循环,调节脏腑,使人体表面毛细血管扩张,有利于皮肤表面汗腺和皮脂分泌,能达到美容减肥的目的其实大多数是跟苗族自己特有的生息之法有关,其中对于美容养颜讲究的平气活血、综合调理皮肤一说到苗家女子,首先会想到她们能歌善舞,穿着尤为吸引人眼球的一条小小裙子,佩戴着闪闪发光的银饰品,白里透红的肌肤,小嘴角画出美丽的弧度,让人欲罢不能。到老都是面色红润,神采奕奕的。
5. 苗族穿什么样的衣服
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世界各地都有分布,国内的苗族主要以贵州,湖南,湖北,四川,云南,海南为多。
苗族姑娘特别的心灵手巧,精心刺绣的各种服饰让人很羡慕,她们很好客很热情,能歌善舞,也很能吃苦耐劳。
布依族的姑娘喜欢穿滚边的短衣,系绸缎的腰带,戴织锦的头帕,不穿裙子,穿裤子和绣花布鞋。佩戴各式各样的耳环,戒指,项圈等装饰。
布依族姑娘也是能歌善舞,还特别爱吃狗肉。
6. 苗族穿衣风格有哪些
答:苗族服饰不能露肚子、露肩的
苗族有百余种服饰,从精细华美的施洞苗服饰到原始粗犷的南丹苗服饰,风格款式各异。
苗族有佩带银饰的习俗,这和苗族的历史相关,而且在传统观念中银饰可以辟邪,有吉祥幸福的寓意。
7. 苗族的穿衣风格
苗族未婚和已婚区别之一在于发型,苗族女子的发型细分,包括已婚和未婚的,未婚的又可以细分为少女型和姑娘型
第一种 少女型:年龄比较小的女孩了,用一条花色头巾缠绕数圈,然后从头巾边沿隔一束抽出一束手指头粗的发辫来,发梢仍扎在头巾内,发身自然弯曲,看上去形似一片菊花花瓣绕于花托上,使整个发型如同一朵含苞初放的菊花,显得天真纯洁、活泼可爱。
第二是姑娘发型,年纪大一点的姑娘梳理头发时常把长到腮边的发辫核向一边,把发梢向折叠然后缠上巾,带有一种羞羞答答"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妩媚动人之美感,充满了青春活力。这是苗族姑娘生理成熟的内涵展现
第三种便是妈妈发型,把长发高高地盘在头上,缠成各种美丽的云朵状,然后用丝线扎紧,横竖穿插银钗,让人感到富丽典雅,朴实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