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住宅外立面有哪些风格
一、古希腊建筑
古希腊被称为欧洲文明的发源地,今天任何一个欧洲城市街头目之所及的建筑物,尽是古希腊建的遗留。古希腊建筑采用的是梁柱结构,是一种横向稳定体系,从上到下分成山墙面(屋顶)、柱式、基座。柱式有三种:多立克、爱奥尼、科林斯。
多立克柱式:没有多余修饰,简洁阳刚;爱奥尼柱式:顶端有两个漩涡状,典雅高贵;科林斯柱式:顶端像个花篮,柱头是用毛莨叶作装饰,复杂华丽。
▲多立克柱代表:帕特农神庙
▲爱奥尼柱代表:雅典娜胜利神庙
▲科林斯柱代表:宙斯神庙
古希腊的祭祀活动在室外,因此神庙注重外部空间,内部空间一般。柱廊使建筑有很强的雕塑感,柱式完全起承重结构作用,支撑着整个建筑。
二、古罗马建筑
古希腊文明被古罗马人继续发扬光大。建筑中的柱式到了古罗马时期,由古希腊的三种变成五种,比古希腊柱式多了塔斯干柱式和混合柱式,五种柱式比例较为接近,已经不再承重,逐渐演变成墙面上的装饰,而券柱、叠柱的运用丰富了建筑形式。
▲古罗马斗兽场
早期的神庙形式为廊院式,神庙在中央,神庙的基座与古希腊有所不同。庙宇建在城市中,由于周围建筑很多,所以摒弃围廊式,改用前廊式。同时,罗马人为西方建筑贡献了“拱券“,拱券结构的出现使得建筑空间丰富,常见的三种拱券形式为:筒形拱、十字拱、穹窿。
▲古罗马万神庙(穹窿)
三、哥特建筑
中世纪后期,哥特式建筑在法国逐渐兴起,而后流传到英国、德国、西班牙。哥特这一称谓意思是“非理性的”,其主要特征是空间上长、窄、高,给人一种向上的动势。
▲米兰大教堂
结构上,尖肋拱顶、飞扶壁,使得结构轻盈,尖十字拱的运用使得内部空间不等跨等高,节奏感强烈。飞扶壁平衡了侧面推力,使侧墙面可以开窗。集束柱使柱子到拱券的连接不被横向打断,增强竖向感。
▲尖肋拱顶
▲飞扶壁
▲集束柱
立面上,两圆心尖券、尖塔、三段式布局、玫瑰窗等,华丽丽的精细雕塑是常态。
▲巴黎圣母院(三段式布局)
▲玫瑰窗
四、文艺复兴建筑
经历了漫长黑暗的中世纪,商业发达的佛罗伦萨地区率先进入了文艺复兴。文艺复兴建筑,简单点说就是打着古希腊人文主义的旗号复兴古罗马建筑,追求古典柱式严谨的比例,平面构图采用集中式,以圆为中心。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追求纪念性效果,在技术上没有太大突破。
▲佛罗伦萨主教堂
▲圣彼得大教堂
五、巴洛克建筑
文艺复兴之后,建筑设计进入了巴洛克时期。还巴洛克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
▲ 罗马耶稣教堂
与古典建筑的差异主要在于虽采用古典的构图原则,但打破常规,立面上段山花、弧山花、双壁柱等;壁画喜欢玩弄透视,色彩鲜艳明亮,对比强烈,构图动态剧烈,绘画常常突破建筑面和体的界限。这种建筑极尽炫耀之能——大量曲面,华丽雄壮的内饰壁画、厚重的大理石。
▲ 圣卡罗教堂(穹顶内部)
六、洛可可建筑
进入18世纪,巴洛克极致的雄壮,逐渐又被法国宫廷的洛可可风潮代替。洛可可风格的出现,最初就是为了反“巴洛克”。它主要是一种室内装饰风格,样式雕琢华丽、纤巧繁琐。崇尚自然,喜用曲线造形,不对称构图,色彩柔和娇丽,这让它成为女性化的华丽代表。
▲ 巴黎苏俾士府邸公主沙龙
▲凡尔赛宫的王后居室
六、新古典主义建筑
洛可可的纤细复杂发展到极致,紧接着人们开始反其道而行之,又一轮复兴古希腊、古罗马简洁优美的风潮开始了,这次称之为“新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对古希腊古罗马的元素的再现比文艺复兴时更为彻底,甚至也直接复制文艺复兴风格,几乎照搬古希腊古罗马的建筑样式及结构,但有并没有恢复古希腊古罗的建筑立面彩画。
▲巴黎先贤祠
▲巴黎凯旋门
七、Art deco 建筑
进入19世纪,欧洲迎来了工业文明,工业革命将世界带入机械复制时代。在经历了粗糙的量产复制,和过于强调精美手工的“新艺术”风格,欧洲终于在两者之间找到了一条中间道路,那就是大名鼎鼎的装饰艺术风格(Art deco),扇形、放射状、几何、人字纹,金色与黑色的搭配。
▲克莱斯勒大楼
Art deco极重装饰,但又反对单纯手工艺的倾向,主张机械化的美。在Art deco中,你可以看到大量的直线、对称和几何图形的构成,以及使用了当时的新材料,使其能适应如此体量的摩天大楼,并让他们看起来具有古典纪念碑式的美感。
▲帝国大厦
八、现代主义建筑
现代主义了的构想形成于20世纪初期,但并未被广泛接受。但到50~60年代,现代主义的方盒子瞬间成为世界建筑界的主导。战后,如何在短时间内解决人们的住房问题成了建筑师们首要任务。以功能为主导,以预制件的形式快速建造房屋的特性,让现代主义建筑成为20世纪中叶之后的主流建筑形式。
▲包豪斯校舍
▲马赛公寓
九、后现代主义建筑
“后现代建筑”是指现代以后的各流派的建筑总称。所以包含了多种风格的建筑。对于什么是后现代主义,什么是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特征,人们并无一致的理解。美国建筑师斯特恩提出后现代主义建筑有三个特征:采用装饰;具有象征性或隐喻性;与现有环境融合。
▲跳舞的房子,荷兰
▲堪萨斯市公共图书馆,美国
十、解构主义建筑
解构主义建筑是在80年代晚期开始的后现代建筑的发展。它的特别之处为破碎的想法,非线性设计的过程, 有兴趣在结构的表面或和明显非欧几里得几何上花点功夫,形成在建筑学设计原则的变形与移位,试图建立关于建筑存在方式的全新思考。
▲巴黎拉维莱特公园
▲比尔巴鄂古根汉姆博物馆
所有艺术和设计风格都伴随着特定历史时期的经济及社会变革。由古埃及、古希腊的朴实到哥特时期对审美的畸变,再经由文艺复兴的拨乱反正到洛可可的浮华,接着由新古典主义的反思到现代主义的简洁,建筑风格完成了一个又一个轮回。大家是不是对“建筑风格”更加一目了然了呢?
2. 现代风格住宅外立面
不错,特变的房屋质量挺好,可以选购。
特变房产是新疆科技地产先锋,先后荣膺国家建设部颁发的“广厦奖”、首届“全面绿色建筑创新奖”、“中国十大建筑科技成就奖”、“十一五”建筑节能先进集体、“华夏科技进步奖”等30多项至高荣誉。Art-Deco风格兼具古典优雅与现代简约,商业建筑外墙全部采用卡拉麦里金全石材干挂,住宅外墙采用荔枝面多彩仿石漆,使得建筑外墙,经得起岁月洗礼,历久弥新。
3. 住宅立面风格分为几种
现代建筑立面的主要特点有:
强调建筑要随时代而发展,现代建筑应同工业化社会相适应;
强调建筑师要研究和解决建筑的实用功能和经济问题;
主张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在建筑设计中发挥新材料、新结构的特性;
主张坚决摆脱过时的建筑样式的束缚,放手创造新的建筑风格;
4. 住宅外立面风格分类
每当踩盘的时候,进入不同的楼盘,往往能见到风格迥异的建筑外立面,有时候看着都似曾相识,却傻傻分不清楚。
因此,我觉得有必要对建筑风格做一个系统的整理,方便大家后续看盘的时候,起码能对外立面风格叫得出名号,也不枉为一名业内人。
盘点了下,国内主流的外立面建筑风格无非以下几类:
01
地中海风格
地中海风格建筑,原来是特指地中海北岸沿线的建筑,和当地乡村风格的建筑相结合。
后来这种建筑风格融入欧洲其他地区的建筑特点后,逐渐演变成一种豪宅的符号。
闲适、浪漫却不乏宁静的地中海风格建筑所蕴含的生活方式的精髓所在。
这类建筑有几个明显的特点:
滨海国家,所以建筑以海湾式布局,水与建筑是整个住宅的灵魂。
层级分明,错落有致,体量上对比明显。
模块化,联排独栋。
浅色调的布置,阳光活力,温暖明丽,活泼柔和。
红陶筒瓦、抹灰墙、文化石、铁艺陶艺挂件和红色坡屋顶等。
讲究手工化,注重生态。
讲究一个大的家庭庭院。
家庭厅处在最好的朝向和位置。
长长的廊道,延伸至尽头然后垂直拐弯;半圆形高大的拱门,或数个连接或垂直交接;墙面通过穿凿或半穿凿形成镂空的景致。
这是地中海建筑中最常见的三个元素。
不多说,直接看图就明白了:
02
意大利风格
意大利建筑风格是以古罗马中世纪时期建筑风格为代表,因其采用了卷、拱等式样而得名。
主要特征为厚实的墙壁、窄小的窗口、半圆形的拱顶、逐层挑出的门框装饰和高大的塔楼,并且大量使用砖石材料。
意大利风格的建筑以教堂为主,外表轮廓分明,给人以庄严肃穆的神圣感觉。
03
英式风格
英国人的建筑,尤其是古典建筑大多都选用灰色基调,但他们说这是白色。风格比较简明,并且配以红砖,深灰的斜屋顶。
整体看英式住宅则是简洁的线条、凝重的色彩、坡屋顶、女儿墙、老虎窗等等,充分诠释古朴和庄重。
同时,英国人喜欢布置外环境,注重绿色的环绕。所以整体就是红,灰,绿的基调。
看这张图就比较明显了:
04
美式风格
美国是个移民国家,所以风格很复杂,融合了世界各种风格,比如欧式古典、中世纪风格、文艺复兴,或多或少还有东方古典和埃及的风格。
美式住宅是在同一时期接受了许多风格的成熟建筑,逐渐发展成注重建筑细节、拥有一定的古典情怀、外观简洁大方的建筑风格。
美式别墅体量上来讲比较大,也比较多木结构。自从赖特带来自然生长的建筑后,我觉得美式别墅就有种从地面上冒出来的感觉。
05
法式风格
以清新亮丽为主要风格,建筑外形讲究造型古典,形态比较活泼。
因为受到文艺复兴的影响,法式住宅体现出次序感、规律感和空间感。之后的巴洛克,洛可可都对其住宅有影响。
法国人很讲究整体把握,对体量尺寸各方面都很严格。同时,法国人也很讲究住宅与环境不能冲突,说白了也就是大气典雅而不失浪漫。
法式风格的项目在国内的外立面大概长这个样子:
06
Art-Deco 风格
Art Deco风格主要特征偏向于,简单,干净的几何线条。
其实Art Deco最显著的应该是迈阿密的南海滩,当时的艺术家和潮人在造房子的时候会借鉴一下当地西班牙殖民地的西班牙风格。
Art Deco的某些重要元素:
大平顶(民房)——纽约办公高楼比如克莱斯勒就有个帅气的皇冠顶
墙面有大块的弧线以及大块的平面,窗户和门周围有一圈大眉毛,下层门框附近有装饰
用马赛克,有少量的抽象装饰,一般都是什么抽象的花啊抽象的自然元素
颜色涂得很骚(这个比较适用于迈阿密海滩,不是白的就是非常明艳的颜色,很有冲击力)其实这种钢结构房子加上颜料涂一涂比以前那种大理石墙不知道便宜多少……当然也比木结构牢靠许多
上海外滩就有大面积的artdeco建筑群:
国内房地产项目运用art deco风格后大概长这个样子:
07
新中式风格
中国传统的建筑主张“天人合一、浑然一体”,讲究“静”和“净”环境的平和和建筑的含蓄。
新中式建筑通过现代材料和手法修改了传统建筑中的各个元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演化和抽象化。
外貌上看不到传统建筑的原来模样,但在整体风格上,仍然保留着中式住宅的神韵和精髓。
新中式建筑总体而言可以归纳为两大派系:北方的合院派和南方的园林派。
北方的合院派建筑采用了北京四合院的灰色坡屋顶、筒子瓦及一定高度的墙院围合方式;空间结构上则是四合院的全包围形式。
5. 住宅建筑外立面风格有哪些
(一)以木构架为主的结构方式
木构结构大体可分为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以抬梁式采用最为普遍。抬梁式结构是沿房屋进深在柱础上立柱,柱上架梁,梁上重叠数层瓜柱和梁,再于最上层梁上立脊瓜柱,组成一组屋架。
平行的两组构架之间用横向的枋联结于柱的上端,在各层梁头与脊瓜柱上安置檩,以联系构架与承载屋面。檩间架椽子,构成屋顶的骨架。这样,由两组构架可以构成一间,一座房子可以是一间。
(二)独特的单体造型一室多间
我国古代建筑的单体,大致可以分为屋基、屋身、屋顶三个部份。凡是重要建筑物都建在基座台基之上,一般台基为一层,大的殿堂如北京明清故宫太和殿,建在高大的三重台基之上。
单体建筑的平面形式多为长方形、正方形、六角形、八角形、圆形。这些不同的平面形式,对构成建筑物单体的立面形象起着重要作用。由于采用木构架结构,屋身的处理得以十分灵活,门窗柱墙往往依据用材与部位的不同而加以处置与装饰,极大地丰富了屋身的形象。
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形式丰富多彩。早在汉代已有庑殿、歇山、悬山、囤顶、攒尖几种基本形式,并有了重檐顶。以后又出现了勾连搭、单坡顶、十字坡顶、盂顶、拱券顶、穹窿顶等许多形式。为了保护木构架,屋顶往往采用较大的出檐。但出檐有碍采光,以及屋顶雨水下泄易冲毁台基,因此后来采用反曲屋面或屋。
(三)中轴对称、方正严整的群体组合与布局
中国古代建筑多以众多的单体建筑组合而成为一组建筑群体,大到宫殿,小到宅院,莫不如此。它的布局形式有严格的方向性,常为南北向,只有少数建筑群因受地形地势限制采取变通形式,也有由于宗教信仰或风水思想的影响而变异方向的。
方正严整的布局思想,主要是源于中国古代黄河中游的地理位置与儒学中正思想的影响。中国古代建筑群的布置总要以一条主要的纵轴线为主,将主要建筑物布置在主轴线上,次要建筑物则布置在主要建筑物前的两侧,东西对峙,组成为一个方形或长方形院落。
这种院落布局既满足了安全与向阳防风寒的生活需要,也符合中国古代社会宗法和礼教的制度。当一组庭院不能满足需要时,可在主要建筑前后延伸布置多进院落,在主轴线两侧布置跨院(辅助轴线)。
曲阜孔庙在主轴线上布置了十进院落,又在主轴线两侧布置了多进跨院。它在奎文阁前为一条轴线,奎文阁以后则为并列的三条轴线。
至于坛庙、陵墓等礼制建筑布局,那就更加严整了。这种严整的布局并不呆板僵直,而是将多进、多院落空间,布置成为变化的颇具个性的空间系列。
(四)变化多样的装修与装饰
古代建筑对于装修、装饰特为讲究,凡一切建筑部位或构件,都要美化,所选用的形象、色彩因部位与构件性质不同而有别。
台基和台阶本是房屋的基座和进屋的踏步,但给以雕饰,配以栏杆,就显得格外庄严与雄伟。
屋面装饰可以使屋顶的轮廓形象更加优美。如故宫太和殿,重檐庑殿顶,五脊四坡,正脊两端各饰一龙形大吻,张口吞脊,尾部上卷,四条垂脊的檐角部位各饰有九个琉璃小兽,增加了屋顶形象的艺术感染力。
门窗、隔扇属外檐装修,是分隔室内外空间的间隔物,但是装饰性特别强。门窗以其各种形象、花纹、色彩增强了建筑物立面的艺术效果。
内檐装修是用以划分房屋内部空间的装置,常用隔扇门、板壁、多宝格、书橱等,它们可以使室内空间产生既分隔又连通的效果。
另一种划分室内空间的装置是各种罩,如几腿罩、落地罩、圆光罩、花罩、栏杆罩等,有的还要安装玻璃或糊纱,绘以花卉或题字,使室内充满书卷气味。
天花即室内的顶棚,是室内上空的一种装修。一般民居房屋制作较为简单,多用木条制成网架,钉在梁上,再糊纸,称「海墁天花」。重要建筑物如殿堂,则用木支条在梁架间搭制方格网,格内装木板,绘以彩画,称「井口天花」。
藻井是比天花更具有装饰性的一种屋顶内部装饰,它结构复杂,下方上圆,由三层木架交构组成一个向上隆起如井状的天花板,多用于殿堂、佛坛的上方正中,交木如井,绘有藻纹,故称藻井。
彩绘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建筑物不可缺少的一项装饰艺术。它原是施之于梁、柱、门、窗等木构件之上用以防腐、防蠹的油漆,后来逐渐发展演化而为彩画。古代在建筑物上施用彩画,有严格的等级区分,庶民房舍不准绘彩画,就是在紫禁城内,不同性质的建筑物绘制彩画也有严格的区分。其中和玺彩画属最高的一级。
(五)写意的山水园景
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有意境,它与中国古典诗词、绘画、音乐一样,重在写意。造景家用山水、岩壑、花木、建筑表现某一艺术境界,故中国古典园林有写意山水园之称。
从造景艺术创作来说,它摄取万象,塑造典型,托寓自我,通过观察、提炼,尽物态,穷事理,把自然美升华为艺术美,以之表现自己的情思。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景的意境大体分为:治世境界、神仙境界、自然境界。儒学讲求实际,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关心社会生活与人际关系,重视道德伦理价值和治理国家的政治意义,这种思想反映到园林造景上就是治世境界。
治世境界多见于皇家苑囿,如圆明园四十景中约有一半属于治世境界,几乎包含了儒学的哲学、政治、经济、道德、伦理的全部内容。
自然境界大半反映在文人园林之中,如宋代苏舜钦的沧浪亭,司马光的独乐园。
神仙境界则反映在皇家园林与寺庙园林中,如圆明园中的蓬岛瑶台、方壶胜境、青城山古常道观的会仙桥、武当山南岩宫的飞升岩。
6. 住宅外立面有哪些风格特点
伦敦建筑风格特点:
1、进深较大
英伦风格建筑的特点是凸肚窗、角塔、进深较大的入口和宽广的门廊等细节的设计。一般来说,英伦风格建筑的窗户较多,而且窗户都是凸出的,形成了别有味道的建筑风格。
2、圆顶角楼
圆形角楼与正面不对程的设计师英伦风格建筑的第三个特点,圆顶角落的设计让英伦风格建筑展现出一种独特的风格美,而且因为英伦风格来自于欧洲,因此,建筑大部分都会带着浓浓的欧式乡村味道。
3、底部好手工的砖砌墙
英伦风格建筑的底部多数使用砖砌墙,这样的设计让房屋外墙的上下两部分看起来不一样,配合起来,带有皇室贵族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