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声乐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
我学过声乐。唱好了都有前途,但想唱好很不容易。 如果学的是纯粹的美声唱法或者民族唱法,就必须把自己的专业素养向上拔。 现在,民美唱法(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相结合)、民通(民族唱法与通俗唱法相结合)要比纯粹的美声唱法及民族唱法受欢迎。
2. 民族唱法 美声唱法
学民族也是一样的,发生位置调一调就可以唱美声。并没说学哪个更好,这要看你的音色是什么样的,如果是比较高亢,亮而尖的,那就适合民族。如果是较浑厚的,那就更适合美声。其实民族更难些,因为唱美声的人大多声音浑厚,唱民族唱不出那种柔美的感觉,而唱民族的人,只要发生位置更靠后,调一调,就能唱好美声
3. 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概念
美声是西方的一种唱法俗称假声唱腔,民族戏曲是我国各地区不同剧种的唱腔。如京剧,予剧,评剧,越剧,黄梅戏,秦腔,吕剧,邦子,曲剧,越调等均属于民族戏曲。
4. 声乐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一样吗
共鸣点 不太一样,但是两者的发声方式已经趋于一致,应该是说民族唱法在很多年之中借鉴了美声唱法,区别不大了。
5. 美声是民族唱法吗
美声和民族的区别,在于声音在嗓子的部位,民族靠前,美声靠后.这就是我们听起来,美声的声音浑厚,而民族的声音细而尖的原因.
美声与通俗唱法有如下不同之处:
1,对声带的要求:
(1)美声唱法:对声带天赋有近乎苛刻的要求,根据声带的长短厚薄,把人声分为不同声部;女高音(又分为花腔、抒情和戏剧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男高音(又分为抒情、戏剧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有少数天赋特别好的如卡鲁索、卡拉斯等人,可以从中音一直唱到高音。秘鲁一位女歌手可以从男低音一直唱到花腔女高音,那是极个别的特例。
(2)通俗唱法:不分声部,对声带没有特殊要求,但要求有特色音质、有磁性、即使带些沙哑也可以。
2,对呼吸的要求:
两种唱法均要求演唱者运用胸腹式呼吸和会运用横隔膜的技巧,都要求声道通畅,姿势自然,勿耸肩、耸胸。
3,对共鸣的要求
(1)美声:用全共鸣。即胸腔、头腔、口腔、鼻咽腔、额腔和骨骼都参与共鸣的过程,要求音色圆润,强弱明暗变化能力强,声音有穿透力,能穿过庞大乐队发出的音障而传送到每一排座位上。
(2)通俗:主要用口腔、鼻,喉咽腔,并不谋求大音量,而是使音色能美化。要着重指出的是,通俗唱法并非不重视、不需要共鸣腔,而是通过话筒,充分利用了电声扩大混响等音响设备这个巨大的体外共鸣器。任何一个世界级的大歌手,都要依赖音响设备的配合,可以说,如果没有电气音响设备,就不会有现代的流行音乐。
4,对真假声的要求:
(1)美声:全用混声(真假混声)
(2)通俗:由于通俗歌曲的音域多不宽,用真声演唱即可应付。不过这是指中国及东方一些地区而言。现在随着作曲上难度加大,音域不断加宽,在通俗唱法中也出现了如何掌握假声以唱出高音的问题。
5,对吐字的要求:
中国的语言文字很特殊,一个字一个音节,而外国语言既有一字一音节的,也有一字多音节的,情形有很大的不同。一般说在三种唱法中,都要求用普通话演唱,口齿清楚,咬字准确。重要的是要研究歌词,弄清词意,以求正确地表达歌曲的内容。
6,对表演的要求:
歌曲演唱时,演与唱是不能分家的。以音乐本身的特点以及欣赏人群的爱好、习惯来说,我觉得,在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演唱中,适合多用戏剧的表演手法,而通俗歌曲的演唱,则适合多用舞蹈性的表演手法,这与通俗歌曲的节奏特别强烈有关,也与通俗歌曲的听众大多为青少年有关。
7,对修养的要求: 三种唱法都要求有良好的音乐修养、艺术修养、文化与道德修养。实际上,对通俗歌手来说,应要求他们具备很强的即兴发挥的创造能力,要求他能歌善舞,并具有很强的语言表达、表演技巧与观众交流的能力。
6. 声乐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的区别
美声歌唱的格言是“谁懂得呼吸和吐字,谁就懂得歌唱”。当然美声唱法要传得远。
美声唱法要求起音轻松明亮、准确圆润。对音量的控制不是用喉部肌肉来调整,
是依靠气息来控制。歌唱中有正常的微
颤,每秒6-7次,是合适的,它是一种强有力的艺术表现手段。但因忽视表达上的细致、深刻,故常表现出追求声音效果、炫耀技巧和程式化的倾向。
田玉斌老师曾对美声唱法概括整理为以下
六个方面内容:美声唱法有声部之分:美声唱法要求声区统一:美声唱法要求母音一致、吐字清楚:美声唱法要求声音连贯;美声唱法要求具备良好的音乐修养:美声唱法要求声情并茂。
7. 美声唱法 民族唱法 通俗唱法
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的区别:
一、美声唱法
美声,它不仅是一种发声方法,还代表着一种演唱风格,一种声乐学派,因之通常又可译作美声唱法、美声学派。 美声歌唱不同于其他歌唱方法的特点之一,是它采用了比其他唱法的喉头位置较低的发声方法,因而产生了一种明亮、丰满、松弛、圆润,而又具有一种金属色彩的、富于共鸣的音质;其次是它注重句法连贯,声音灵活,刚柔兼备,以柔为主的演唱风格。
二、民族唱法
民族唱法是由中国各族人民按照自己的习惯和爱好,创造和发展起来的歌唱艺术的一种唱法。民族唱法包括中国的戏曲唱法、说唱唱法、民间歌曲唱法和民族新唱法等四种唱法。
民歌和民歌风格的歌曲带有浓郁的地方音调,在演唱时如能用方言更能表达其内容与色彩,因此用普通话来演唱也是行得通的。在风格处理上北方民歌要豪放悍犷一些的特点,南方民歌则要委婉灵巧的特点,高原山区民歌要高亢嘹亮一些,平原地区民歌要舒展自如一些。
由于民族唱法产生于人民之中,继承了民族声乐的优秀传统,在演唱形式上是多种多样的,演唱风格又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语言生动,感情质朴,因此,在群众中已有深深扎根,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三、通俗唱法
通俗唱法(流行唱法)始于中国二十世纪30年代得到广泛的流传。其特点是声音自然,近似说话,中声区使用真声,高声区一般使用假声。很少使用共鸣,故音量较小。演唱时必须借助电声扩音器,演出形式以独唱为主,常配以舞蹈动作、追求声音自然甜美,感情细腻真实。
艺考声乐方面,大部分都是选择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通俗唱法方面虽然近年来的各个电视的音乐或者是真人秀节目,把中国的流行乐坛推到了一定的高度,但是许多学校还是没有设立流行专业,因此我们还是建议考试时选择美声或者民族唱法,通俗这方面的高分率较低。但具体还是要看老师指导以及个人能力所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