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越剧的主要流行地点是
梁祝十八相送,是流行于中国江浙地区的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在上学的路上相遇相识,两情相悦,梁山伯不知道祝英台是女扮男装,两人一同学习三年。祝英台接到家书回家,梁山伯下山送她,从书院到两人分别的地方,据说一共是十八里,所以这段故事就叫十八相送。
2. 越剧的发源地点和主要特点
不是。越剧发源于浙江嵊州,先后在杭州和上海发展壮大起来,流行于全国,流传于世界,在发展中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为主的历史性演变。闽南流行的是歌仔戏,在闽南一带一般称为芗剧,以闽南语为基础。
3. 越剧是流行于哪里
越剧的发源地是浙江嵊县,发祥于上海,跟山东没关系。
越剧前身是浙江嵊县一带流行的说唱形式“落地唱书”,清朝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春开始演变为在农村草台演出的戏曲形式,曾称小歌班、的笃班、绍兴文戏等。艺人初始基本上是半农半艺的男性农民,故称男班。中华民国14年9月17日上海《新闻报》演出广告中首次以“越剧”称之。
民国6年5月13日,小歌班初次进入上海,在十六铺“新化园”演出,因艺术上粗糙简陋,观众寥寥。以后续有3班艺人来上海,但均告失败。艺人们在学习绍兴大班和京剧的表演技巧后,艺术上有所提高,民国8年小歌班始在上海立足。
4. 越剧在哪个地区主要盛行?
京剧;清朝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来自中国南方的四个徽剧班三庆班、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称为四大徽班)陆续来到北京。
第一个进京的徽班是以唱“二黄”声腔为主的“三庆”,由于其声腔及剧目都很丰富,逐渐压倒了当时盛行于北京的秦腔。许多秦腔班演员转入徽班,形成徽秦两腔的融合。随后,另外三个徽班:“四喜班”、“春台班”和“和春班”也来到北京,使盛行多年的昆剧逐渐衰落,昆剧演员也多转入徽班。
清朝道光年间(1828年前后),湖北演员进京,带来了汉调(楚调、西皮调),许多汉调艺人,加入徽班,与徽班与同台演出,形成了西皮与二黄合流,形成所谓的“皮黄戏”。
5. 越剧是形成于哪个地方的剧种
越剧是浙江省的地方剧种,发源地是浙江省嵊州市,旧时称嵊县。
6. 越剧的主要流行地点是哪里
发源于浙江嵊州,发祥于上海,繁荣于全国,流传于世界。
越剧(汉语拼音为yuèjù,英语为Yue Opera)--中国第二大剧种 ,有第二国剧之称 ,又被称为是"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 ,有观点认为是"最大的地方戏曲剧种", 在国外被称为"中国歌剧"。 亦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京剧、豫剧、越剧、评剧、黄梅戏 )之一。
发源于浙江嵊州,发祥于上海,繁荣于全国,流传于世界,在发展中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为主的历史性演变。
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音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唯美典雅,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多以"才子佳人"题材的戏为主,艺术流派纷呈,公认的就有十三大流派之多。
主要流行于:上海、浙江、江苏、福建、江西、安徽等广大南方地区,以及北京、天津等大部北方地区,鼎盛时期除西藏、广东、广西等少数省、自治区外,全国都有专业剧团存在。
越剧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7. 越剧的主要流行地点是什么
越剧是中国第二大剧种,
有第二国剧之称,也称绍兴戏,
又被称为是“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
有观点认为是“最大的地方戏曲剧种”,
在国外被称为“中国歌剧”。
越剧发源于绍兴嵊州,用嵊州方言,
后在上海发展壮大起来,
又加入了上海方言。
在发展中,越剧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促进了自身的繁荣,赢得广大观众的欢迎,成为全国性的大剧种,在影响遍及全国的同时,还走出国门,在国际上获得盛誉。
越剧主要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音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唯美典雅,极具江南灵秀之气;
多以“才子佳人”题材为主,艺术流派纷呈,公认的就有十三大流派之多。
主要流行于:浙江、上海、江苏、福建、江西、安徽等广大南方地区,以及北京、天津等大部北方地区,鼎盛时期除西藏、广东、广西等少数省、自治区外,全国都有专业剧团存在。
8. 越剧主要流行于哪些地方
越剧,又名绍兴戏,发源于浙江嵊州,兴盛于上海。汉族戏曲之一,中国第二大剧种,五大剧种之一。清末起源于绍兴府嵊州即越过首都,由当地民间歌曲发展而成,发祥于上海和杭州,在发展中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为主的历史性演变,历称小歌班、绍兴戏剧、绍兴文戏、髦儿小歌班、绍剧、嵊剧、剡剧。1925年9月17日上海《申报》演出广告中首次用“越剧”称之。1938年始,多数戏班、剧团称“越剧”。新中国成立后统一称为“越剧”。
9. 越剧形成于哪个地区
1.越剧发源在浙江省绍兴嵊州市。
2.越剧现为我国第二大剧种,一百多年前发源于浙江绍兴嵊州农村,后在杭州,上海发扬壮大,如今流行于全国,全世界。3.越剧又称“绍兴戏”,是流行最广地方戏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