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潮汕特色舞蹈
潮汕英歌舞是汉族舞蹈形式之一,流行于广东的汕头、揭阳、潮州、汕尾等地;中国香港;泰国;
英歌舞其主要表演形式为大型集体舞,舞者双手各持一根短木棒,上下左右互相对击,动作健壮有力,节奏强烈。舞后还有歌舞小戏,称“英歌后棚” 。
英歌舞属汉族广场情绪舞蹈,汕头市潮阳区、潮南区,揭阳市普宁市、惠来县, 汕尾市陆丰市,潮州市潮安区,是英歌舞最盛行的地区。根据民间艺人的口耳辈传和一些佐证资料的介绍,潮阳英歌源溯明代。
2. 潮汕民间舞蹈
英歌舞的由来有三种说法,一种是“及时雨说”,一种是秧歌说,一种是傩舞说。“及时雨说”就是在明末清初绍兴名士张岱的《陶庵梦忆》这本书中“及时雨”一节就有这样的说法。这一节里描写的是求雨的场面。张岱认为,可能是因为水浒英雄的大哥宋江绰号就叫“及时雨”。秧歌说就是说英歌舞是从山东鲁北的“大鼓子秧歌”和鲁西的“柳林秧歌”脱胎来的。因为英歌与“秧歌”在潮州话里的发音是比较相似的。还有一种说法是现在的英歌是从古代的傩舞进化而来的。傩舞是一种反映宗教意识和艺术特征的形式。英歌舞的舞蹈内容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梁山伯好汉化妆卖艺攻打大名府,营救卢俊义,还有一个是梁山伯英雄化妆劫法场救宋江。
3. 潮汕民族舞蹈
一般英歌舞的表演活动时间,是为潮汕地区乡村神明出游时间,主要集中在每年的正月和二月这段潮汕举行民俗活动的时期英歌舞属汉族广场情绪舞蹈,汕头市潮阳区、潮南区,揭阳市普宁市、惠来县,汕尾市陆丰市,潮州市潮安区,是英歌舞最盛行的地区。根据民间艺人的口耳辈传和一些佐证资料的介绍,潮阳英歌源溯明代。
4. 潮汕特色舞蹈视频大全
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潮汕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小分支。而潮汕民俗文化作为潮汕文化最具特色的组成部分,有着强烈的民族性、地域性和群众性,凝聚了潮人群体力量的智慧。随着近、现代工业文明的迅猛发展,传统文化正逐步离我们而去,这是人类目前无法回避的问题。
一、潮汕民俗文化在建设文化大市中的作用
(一)、民俗文化与潮汕民俗文化
1、民俗文化的含义
民俗文化是沟通民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反映民间社区和集体的人群意愿,并主要通过作为载体进行世代相习和传承的生生不息的文化现象。如服饰、饮食、民居、礼仪习俗等。它透出浓烈的底蕴,民俗活动服务于时代,服务于人民。是一种基础文化,是特定民族在历史实践活动中创造和积累的文明成果。民俗文化是构成我国民族文化的基石,是中华民族在自己的长期历史发展中经过自觉和不自觉地选择与淘汰,承继下来的民间文化。
2、潮汕民俗文化
潮汕文化历史源远流长,而潮汕民俗文化作为它的支流,是潮汕文化最具有特色的部分,它是潮汕民间习俗的文化总和。潮汕民俗资源丰富,岁时节俗、礼仪习俗、用品服饰等均有特色,自成体系;既有驷马拖车、下山虎、四点金等民俗建筑,又有水布、市蓝等民俗用品;既有吃七样羹、食冬节丸等饮食习俗,也有做四句、吃丁酒、食红桌、出花园等婚娶、生育习俗;有赛花灯、游标旗、“营老爷”等游艺民俗,也有好事送礼成双,歉事送礼奇数等交际礼仪;有“三山国王”、“天后宫”等的神文化,也有潮语歌曲、潮剧等的民间曲艺文化。以及以“和、爱、精、洁、思”为特征的潮汕工夫茶。等等。在某种层面上通过对这些民族文化的考察,我们可以认识一个族群的精神内核。
(二)、潮汕民俗文化的重要性
1、民俗文化的重要作用
第一、民俗对民间社会的所有成员行为方式具有约束作用,这就是民俗的规范性。民俗在制约、规范人类行为的过程中,一直发挥着其他意识形态无法取代的作用,大到国家、民族,小到氏族、家庭、行业,人们在群体行为模式的养成过程中,民俗所起的作用是决定性的。
第二、民俗能表现该文化共同体的经济发达程度,成为联系该文化共同体中成员的纽带。强势群体的民俗往往是超国界的,如我国历史是许多传统节日——春节、端午、中秋等等,几乎影响到所有邻国,而那些经济欠发达的弱势群体,其民俗的影响力则要小得多,许多民俗往往只能在本民族,甚至本氏族内传承。它也是该文化共同体联系情绪的纽带,形成了凝聚力。
2、潮汕民俗文化在建设文化大市中重要作用
作为潮汕传统文化中的民俗文化更具浓厚的地方色彩,对潮人的影响十分深远的。
其一,潮汕民俗文化淋漓尽致地体现了群体性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生动体现了潮汕族群的历史源流和文化特征,透露着群体的共同心理、价值观、思维模式和审美情趣,也就是潮汕民俗的规范性。如:有共同的神崇拜心理,“三山国王”、“天后”、“玄天上帝”等是潮人普遍神崇拜的对象;有共同饮食习惯,清淡精细,体现在潮汕美食上等等。这些都透露着潮人的共同心理、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和审美情趣。
其二,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潮汕民俗文化使潮人更具有自信心和自豪感。潮人移居海外,往往也会把其民俗带往居留国。从而使世界更了解潮汕民俗文化。例如,如今潮人普遍崇拜的“三山国王”、“韩文公庙”、“妈祖宫”等,遍布潮人足迹所到的港、澳、台及东南亚各国。工夫茶、潮汕美食、潮剧等一些特色的民俗文化,影响的范围更广。
其三,具有家乡特色的潮汕民俗成为潮人团结在一起的凝聚点。在潮汕文化共同体下,共同的信仰,共同的文化志趣。使得特色民俗成为一根硕长的看不见的纽带,连接着普罗百姓的心,得到大家的认同,这种认同态度的本身也就是对我们自己传统文化的尊重,也是对自己家乡有“认同感”,从而会使潮人有一颗建设自己家乡的热心与责任心。
过去汕头借助文化的推动力走到今天,今后汕头的发展更需要文化提供动力源泉。而潮汕民俗文化作为潮汕文化最具特色的组成部分,因此,汕头在建设文化大市中离不开民俗文化为其提供动力源泉。以新的姿态、新的气魄,积极推进文化大市建设。大力弘扬潮汕优秀文化,并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使之成为一种开放兼容的、与时俱进的、生机勃勃的民族文化形态,成为推动我们各项事业前进的不竭动力。
二、发挥潮汕民俗文化在建设文化大市中作用的措施
1、指导思想必须与时俱进
建设文化大市,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的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经济强市和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标,以改革为动力,以发展为目的,以提高人的素质为核心,大力发展民俗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大力促进文化与经济及时代精神的融合,充分发挥文化对经济社会的支撑和推动作用。要把民俗文化融入经济发展的全过程,把民俗文化与实施名牌战略、与各类商贸活动结合起来,提高经济、文化发展水平。
2、潮汕民俗应在保留原有的基础与时俱进
许多关心潮汕民俗文化的人们也不无忧虑:民俗热尚仅仅停留在某个节庆活动上,真正代表潮汕民俗精华的民间百艺如今露脸的寥寥无几;古老文化该如何与现代商业载体结合?不少独特的民间艺术如潮汕纱灯、潮州歌册、彩青景等已频临失传,固有的潮绣、金木雕、剪纸等民间艺人在渐渐地稀少,在无声无息地逝去,他们带走的是一种又一种的潮汕民间艺术。再有,在民间文艺、民俗学的创作、搜集、整理和研究上,还存在一些误区,比如对民俗文化现象的罗列多,而对这些现象的深层次的人文心态及历史根源、社会影响则未能深入展开研讨等。从民俗的传承性可以看出,我们应注意把传统的民俗文化和现代文化结合起来,因为现代文化是在传统文化累积凝炼中发展过来的。民俗有良俗,也有陋俗,传统的民俗常常是良陋并存。我们必须自觉地、有意识地进行扬弃,移风易俗,发展优良风俗,弃除了陋习,增添民俗文化活动的活力和凝聚力。如:每年正月传统民俗的“营老爷”日,虽然存在着一定的迷信、愚昧和落后的一面,但也要看到这种潮汕的拜神风俗是对先贤名人的纪念和崇敬,所以我们应大力提倡科学文明新风,宣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高举科学文明的旗帜,崇尚科学,破除迷信,把民间对先人的崇敬引导到纪念先贤,学习先贤,对家乡的热爱,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上来。可以把这种拜神风俗作为一种地方特色文化,在保持原有的“游神”、“走安”、“灯谜”上,加上一些现代文化,卡拉OK比赛、知识讲座、科学法律知识咨询、舞蹈比赛,爱国主义宣传等现代文明文化,以这种社会主义文化的宣传方式,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使民俗在保留原有特色的基础上与时俱进。越是全球化的时代,世界文化越是走向本地化。2001年上海APEC会议上江泽民总书记等21位领导人穿上“唐装”之后,“唐装”、“中国结”等中国元素稍然盛行时,就是很好的例证⑤。总之,全社会应该共同努力,推进潮汕民俗文化与时代相发展。
3、潮汕民俗资源有待深入发掘、整合
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延续而创造,继承以发展。弘扬我国优良的文化传统,是为了建设当代社会主义主义先进文化。重视地域历史文化资源的作用,加强对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今天尤为重要。
近几年来,人们在实践中认识到民俗文化可融洽民族感情,加强民族的聚合力,而潮汕民俗文化的独有特色及资源并不逊色于人家,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其资源深入发掘和整合,形成比较完整的民俗体系,继承和发扬它的地方特色。民俗的发展能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而旅游业的发展反过来能促进民俗的发展,人们在实践中意识到造节兴游是开掘民俗文化的有效途径,这种发展为旅游业的拓展创造了良好的契机。如:每年的汕头“民俗文化节”,内容丰富,造型新颖,既继承和发扬了传统艺术,广泛采用现代科技手段,既不失古文明的风范,又体现出现代科技的风采。以旅游业的发展带动民俗文化的发展。则汕头应紧紧把握民俗化与独特性,将分散的民间文化集中起来,进行包装推介,风俗当随时代,使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刺激假日消费,带动相关产业兴起,这就要求搞好民俗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4、行政部门应做好对潮汕民俗的科学引导
弘扬潮汕民俗文化、文化精神,增强潮胞凝聚力。是每个潮人应有的职责,而有关的行政部门应利用行政资源对民俗的发展进行引导,包括:制定一系列的政策,对潮汕民俗的发展进行科学的引导,发扬优秀民俗文化传统;可以改造利用的文化理论,组织一些学术研讨会,提高潮汕民俗文化的理论指导;筛选、吸收、溶化其他地区有益民俗的精神文化;实施潮汕民间文化遗产的抢救工程,进行潮汕民间文化抢救性的普查、搜集、整理和编撰。
5、教育部门对其整理宣传,教育培养下一代。
教育部门应致力于宣传民间文化,作为宣传潮汕文化、特色潮汕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教育部门可将民俗风情编进学校乡土教材、加强学术交流等等,让我们可喜的是,现在汕头的潮汕文化乡土教材已经进入了校园,以唤起人们对潮汕民俗文化倍加关爱和珍惜,让其得以弘扬和留传。
总之,潮汕民俗文化有其独特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风格,对开拓和繁荣潮汕经济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意义。要把汕头建成国际化大都市,我们应该看到民间文化对外交流的作用,民俗文化正起着促进世界了解汕头的不容忽视的作用。
去市场研究协会或3see网找吧!都是市场研究及调查的文章。
我是做市场研究的。如果要文章的话是要给相应的费用的。
很好
http://www.chaofeng.org/,没有1个地方或者回答比这里全了,慢慢看吧楼主
5. 潮汕舞蹈视频大全2015
陈慈黉故居是潮汕民居中典型的(驷马拖车)建筑。
以下供理解和参考:
陈慈黉故居包括了郎中第、寿康里、善居室和三庐书斋,始建于清朝宣统二年(1910年),历时近半个世纪,故居占地2.54万平方米,共有厅房506间。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善居室”始建于1922年,至1939年日本攻陷汕头时尚未完工,占地6861平方米,计有大小厅房202间,是所有宅第中规模最大、设计最精、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
“善居室”以典型的“驷马拖车”为主体,中西合璧,厢房仿北京东西宫建筑,四周为双层洋楼。每座院落内部大院套小院,大居配小屋,既有点缀亭台楼阁、西式阳台,又设有更楼哨台和通廊天桥。
另外,故居在保留原貌的基础上,增设了陈慈黉家史馆、红头船雕塑、潮汕戏曲馆、木偶馆、潮汕新娘房、潮汕功夫茶馆、老潮州小食馆、书画廊、微雕展馆、潮汕工艺礼品馆、古厨房系列等富有潮汕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特色的景观;还有潮汕故乡舞蹈“双咬鹅”定时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