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赤霉病什么时候发生
纹枯病在作物下面发生赤霉病在叶和穗发生
2. 赤霉病发病原因
小麦的赤霉病害发病原因:依照病害发生规律,我们可以清除的知道,小麦赤霉病病菌以腐生状态在田间残留稻茬,玉米秸秆,小麦秆等各种植物残体上越夏越冬此(即为病菌宿主)。
春季形成子囊壳,成熟后吸水破裂,壳内子囊孢子喷射到空气中,并随风雨传播(微风有利于传播)到麦穗上引起发病,小麦收后,病菌又寄生回田间稻茬,麦秆上越夏越冬,小麦在抽穗至扬花期如果连续3天以上降雨天气,即可能造成病害流行。由其是扬花期侵染为害最重。
3. 赤霉病发病条件
锈病和赤霉病的区别是,锈病在植物叶片表面有一层铁锈模样的粉末状物质,发病后植物叶面逐步减少叶绿素,失去光合作用,从而叶片死亡,赤眉病是植物叶面有红色的霉菌,也是发病时叶面失去叶绿素,从而叶片死亡,锈病和赤眉病都是真菌病害。
4. 赤霉病发生的温度
春季气温7℃以上,土壤含水量大于50%形成子囊壳,气温高于12℃形成子囊孢子。在降雨或空气潮湿的情况下,子囊孢子成熟并散落在花药上,经花丝侵染小穗发病。迟熟、颖壳较厚、不耐肥品种发病较重;田间病残体菌量大发病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粘重土壤,偏施氮肥、密度大,田间郁闭发病重。
5. 赤霉病防治时期
总之,就是一句话,
今年小麦赤霉病,必须要防!
并且要重点防!
而现在已经到了最佳防治时间!
一、为什么要重点关注赤霉病?
“小麦赤霉真可怕,
半截死穗就是它;
要是防治不及时,
四个穗子死掉三。”
有人这样形容小麦赤霉病的危害表现!
的确,如果小麦感染赤霉病,就会出现白穗、枯穗,严重的还会减产过半。
(田间出现大面积白穗)
(感染病菌程度不一样,小麦的籽粒表现也不一样)
小麦感染赤霉病严重的,直接会失去食用价值,卖不出去,没有收益!
二、防治关键点
1.见花打药
小麦齐穗至扬花初期是预防控制小麦赤霉病的最佳时期,在防治上,“见花打药”很关键!
比如下面这种情况就可以打药了:
(小麦穗子已基本全部抽出,已过齐穗期,而且已有较多穗子开始扬花)
2.遇雨提前用药
一般,小麦扬花期若遇到3天以上连续阴雨天气(空气相对湿度在80-100%时)很容易大爆发。
所以,我们一定要在雨前防治,提前用药或在第一次用药(扬花初期)后5-7天再次施药,进行第二次防治。
比如江淮地区:4月下旬将会出现连续阴雨天气;预计田间降雨过程与小麦抽穗扬花期吻合,有利于赤霉病菌侵染。
所以,江淮麦区要重点关注4月下旬(抽穗扬花期的天气情况),如果有雨,需提前用药。
另外,在防治用药时还需要注意:
如果施药后8小时内遇雨,应在晴天补防1次。
把握好用药天气,施药后短期内不能出现强降温天气,否则容易对小麦灌浆结实造成不良影响。
三、参考药剂
优先选用氰烯菌酯、戊唑醇、咪鲜胺、丙硫菌唑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如戊唑·咪鲜胺、氰烯·戊唑醇等。
另外,像长江中下游、江淮、黄淮局部等赤霉病菌已对多菌灵产生抗药性的地区,必须慎用多菌灵及其复配制剂。
用药时,为了防止出现抗性,我们要注意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提高防控效果。
最后,再强调一下:
小麦赤霉病,可防不可治,一旦发生后悔就迟了!
特别是在小麦赤霉病常发、重发区的豫南麦区!一定抓住这次降雨(20号左右)之前,统防一次,最大限度降低小麦赤霉病的危害。
补充:
小麦穗期是小麦多种病虫的盛发期,今年各地应以小麦赤霉病预防控制为重点,因地制宜,合理选用和科学混配防控药剂,兼顾做好条锈病、白粉病、吸浆虫、蚜虫等重大病虫害防控。
6. 什么叫赤霉病
小麦赤霉病菌可以菌丝直接侵入颖片或花药表皮,也可以通过花药的自然裂口侵入。最先侵染的部位是花药,其次为颖片内侧壁及小穗基部缝隙内的组织。
7. 赤霉病早期症状
麦芒变白的原因如下:
1)、小麦根腐病、小麦纹枯病初期发生的症状。(2)、小麦扬花期遇雨,初感染了小麦赤霉病,这样表现是小麦赤霉病早期症状。(3)、综合型小麦叶枯病、颖枯病早期症状。
麦麦芒发白,原因主要有,一根腐病,纹枯病初期发生症状,小麦扬花期遇雨,感染了赤霉病,这是次赤霉病,早期表现症状。
8. 赤霉病的症状
花苞上有一些有泡状的突起,这是发病之初产生的症状。
2、花苞的底部有些发黑,很可能是雨后或者浇水之后立马暴晒导致真菌的产生。
3、嫩芽上有一些白毛,而且用手就能轻易擦掉,花苞上还有褐色的斑点,这是明显的灰霉病症状。
4、叶片有些萎缩腐烂的症状,叶片上也有灰色的霉层,这霉层就是灰霉真菌。
5、植株有吐水的现象,很可能是由于水分补充得太多了,再加上空间不通风以及光照不足导致的。
月季的灰霉病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天气潮湿,光照不足,而且空气不流通导致滋生了蓟马和真菌性的病害,因此才出现了灰霉病。一旦植株感染,叶片和花苞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侵害。但是也不用过于担心,只要治疗得当还是可以挽救的。
9. 赤霉病是什么引起的
本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防治的方针,小麦赤霉病是典型的多循环病害,多循环病害主要由流行速度决定,由于病害的发生流行主要由再浸染引起,病原物对环境条件比较敏感,其防治策略主要是针对病害的再浸染进行,利用水平抗病品种,喷施保护性杀菌剂,等为主要的防治方法。希望能帮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