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武山流行拳种有哪些
梅花拳,简称梅拳。过去不论练功或技击全都在桩上练习,故称“梅花桩”,全称“干枝五势梅花桩”。由于时代变革,便渐渐由桩上改为地上练功,所以梅花桩也叫落地梅花拳。它是一种内练气、外练形,内外兼修,攻防技击性强,体用兼备的传统拳术。
梅花桩
梅花拳源起的年代,由于历史久远,加之流传中只在师徒之间口授身传,所以已无确凿史料可查,致使众说不一。唯一根据是一部《根源》书,该书内容不仅记载了梅花拳武场方面的创建、传播过程,还有颇多文场方面的内容。由于种种原因,此书绝少外传。
近几年来,经国内外专家学者考察论证,确认平乡县后马庄邹宏义是梅花拳的始祖。震惊中外的义和团运动著名领袖和创始人之一、威县拳雄赵三多是邹宏义的第十四代传人,平乡县后马庄被誉为梅花拳发祥地和策源地。
据拳谱记载:张三省,字登,江苏省徐州府铜山县人,在1588年(明万历戊子年),学习拳术到1643年(明崇祯癸未年)出家。邹宏义,字光大,原名邹返亮,字魁阳,生于明朝万历年间,祖籍河北邢州(今邢台),在明朝崇祯年间,居住在徐州府铜山县北街。他的始祖在明洪武年间归顺明朝,封为世袭一等指挥,镇守徐州,代代相传。
邹宏义幼时习文,长大习武开始曾拜过好几名武师。约在明崇祯时(公元1644年),邹宏义正在武山的山坡上练武时,遇到张三省,于是倒身下跪,要拜师学艺。张三省见他很有诚意,答应收他为徒,从此张三省在山上的一座破庙里把练武的要领、套路的囗诀、动作传授给了邹宏义。
过了一段时间,张三省又向邹宏义传授了文武妙法。通过比武,看到邹宏义进步很快,心中暗自高兴,认为徒弟的功夫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了,于是张三省指着院内正在盛开的梅花对邹宏义说:“你要学梅花的品格,经得住严寒,创出一套独特的拳术来,只凭武艺开大道,不准求名和爱财。” 邹宏义心领神会,恍然大悟:梅者,早也;花者,瓣也。足让我揣摩研究创出一套梅花拳呀!
于是他将张三省传授的拳术与家传武路相结合,精心推敲、演练,创出了别具一格的梅花拳。
梅花拳特点是内功外功并济,轻功气功并举,融周易于拳理,化阴阳五行于术中。邹宏义把其师所传拳术大大完善提高,推向了新的境界。后经邹宏义的徒弟蔡光瑞、孟有德、王西征和其子邹文聚分别在河南、河北、山东等地传播开来。
2. 武当山拳种
中土武功的三大宗——少林、武当、峨眉
少林派
少林是中原武术中范围最广、历史最长、拳种最多的武术门派,以出于中岳嵩山少林寺而得名。
武当为内家之宗。
据明末清初黄宗羲的《王征南墓志铭》,武当派为宋人张三丰所创。据说张三丰是北宋未年武当山的丹士(道士),徽宗召他入京,道遇贼人,梦中元帝授其拳法,次日张三丰孤身杀贼百余人,遂创立内家拳派。
峨眉派
峨眉派与少林、武当共为中土武功的三大宗,也是一个范围很广泛的门派,尤其在西南一带很有势力,可说是独占鳖头。
峨眉派之得名,是以佛教四大名山之峨眉山而起的,它与洪门天地会之“峨眉山”不同,洪门的“峨眉山”是山堂而出于虚构,峨眉派的“峨眉”是地名,是实指。
3. 传统武术拳种
一.MMA格斗思想先驱-截拳道,李小龙看出了咏春拳的缺点,于是就接纳西方多元化的搏击术创立截拳道,融合了前三种的技击精华,也是最贴近于实战格斗的一种拳术思想,号称世界最强的截拳道虽然至今没有得到完善,但这种武学格斗思想对综合格斗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
二.刚柔并济-巴西柔术,讲究以柔克刚制服对手,一些反关节动作轻松让对手屈服,了解人体构造和力学原理进行实践,关节技、十字固、裸绞、断头台 分分钟可以让对手乖乖投降,甚至可以让对手窒息。此拳术是每一位UFC选手的必修课,地面技和站立格斗技对于综合格斗选手而言都是同等重要。
三.刚猛凌厉-泰拳,以强大的基本身体素质为基础,一个出色的泰拳手必须要将肘、膝、拳、头等部位练到最硬的状态,踢芭蕉树、穿铁鞋,比赛中一个飞膝或者是砸肘可以直接将对手打昏迷,论打架泰拳是一种超猛的搏击术,像雅桑克莱、播求都是非常出色的泰拳王,而动作明星托尼 贾在电影《拳霸》中更是将泰拳的精髓发挥的淋漓尽致。
四. 勇敢者的运动-拳击,拳击是由古时候为了生存而衍生的一种搏击术,用拳头去打击对手的软肋或者是头部,给对手造成重创,在拳击比赛上是戴着拳套进行格斗,最基本的规则是三分钟一个回合,打十二个回合,拔尖人物拳王泰森就是其中一位,泰森经常性的用重拳在短时间内让对手陷入昏迷直接KO。
4. 中国武术的拳种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除了五步拳之外,其它拳种浩如烟海。有国家体委规定的拳种也有民间传统武术流传的诸多拳种。从拳种分类来说:有内家拳: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外家拳,少林拳,象形拳。俗语说:南有武当,北有少林。两大拳系,武当为内家拳,少林为外家拳。民间流传的拳种也很多。
5. 中国拳种有哪些
中国武术:少林拳,醉拳,南拳,咏春,太极,八级,螳螂拳,鹰爪拳,虎鹤双形。
少林拳是中国传统拳种之一,得名于少林寺,是在中国古代健身术的基础上,吸收各种武艺之长而形成的拳术。作为一个最有影响的流派,以其刚健有力、朴实无华和利于技击而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醉拳是模仿醉汉动作的一种传统拳术。这种拳打起来,很象是醉汉酒后跌跌撞撞,摇摇摆摆,但实际上是形醉意不醉,是由严格的武术手法、步法、身法等组成的套路,既有实用价值,又有很高的艺术性。
以佛圣道仙、神祗鬼怪命名的一神拳、二郎拳、韦驮拳、大圣拳、八仙拳、天罗拳、地煞拳、六星拳、哪咤拳、金刚拳、观音拳、佛汉拳、佛教拳、罗汉拳、金刚锤。
二十八宿拳、四仙对打拳、七星访友拳、罗汉螳螂拳、夜叉巡海拳、金刚三昧掌、夜叉铁沙掌等。
以“门”命名的——余门拳、硬门拳、法门拳、空门拳、红门拳、鱼门拳、孔门拳、风门拳、水门拳、火门拳、鸟门拳、佛门拳、窄门拳、字门拳、孙门拳、严门拳。熊门拳、自然门拳、引新门拳、罗汉门拳、磨盘门拳、水浒门拳等。
6. 武当拳种类
1、琴棋书画:
笛子、二胡、古筝、萧笛、鼓、古琴、琵琶;中国象棋、中国围棋,棋子、棋盘;中国书法、篆刻印章、文房四宝(毛笔、墨、砚台、宣纸)、木版水印;国画、山水画、太极图。
2、传统文学:
主要是指诗词曲赋。《诗经》、《楚辞》。如四大名著(《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志异》等。
3、传统节日:
中国有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很多事情有各种礼仪和习俗。汉民族传统节日近50个。
4、中国戏剧:
京剧、越剧、秦腔、潮剧、昆曲、湘剧、豫剧、曲剧、徽剧、河北梆子、皮影戏、川剧、黄梅戏、粤剧、花鼓戏、巴陵戏、木偶戏、梨园戏、歌仔戏、庐剧等。
5、中国建筑:
亭阁牌坊、园林寺院、钟塔庙宇、亭台楼阁、民宅。
6、语言文字:
汉语是我国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我国除汉族使用汉语外,回族、满族、畲族也基本转用汉语。
7、医药医学:
中医、中药、《黄帝内经》、《针灸甲乙经》、《脉经》、《本草纲目》、《千金方》、《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等。
8、宗教哲学:
儒、道、释〔佛〕、周易、阴阳、五行、八卦、占卜、风水、面相等。
9、民间工艺:
潮绣、剪纸、风筝、中国织绣(刺绣等)、中国结、泥人、面人、面塑、纹样(饕餮纹、如意纹、雷纹、回纹、巴纹、祥云)、千层底等。
10、中华武术:
太极拳、咏春拳、武当拳、形意拳、少林武术、南拳、剑术等。
11、地域文化:
中土文化、潮汕文化、江南文化、塞北岭南、大漠风情、蒙古草原、黑土地、青藏高原、天府之国、大西北、桂林山水、天涯海角、中原文化、巴陵文化等民风民俗。
12、衣冠服饰:
汉族衣冠服饰始于黄帝,备于尧舜,各朝代形制不同,中国还有受其他民族文化影响而诞生的服饰。少数民族服饰种类较多,如苗族的呕欠、呕欠嘎给希、 呕欠涛。
13、古玩器物:
玉、金银器、瓷器、红木家具、景泰蓝、中国漆器、彩陶、紫砂器、蜡染、古代兵器等。
14、饮食厨艺:
出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道;酒文化、中国菜、八大菜系(鲁、 川、 粤、 闽、 苏、 浙、湘、徽)、饺子、汤圆、粽子、年糕、月饼、筷子;鱼翅、海参、鲍鱼。
15、传说神话:
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梁祝、牛郎织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