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日韩服饰 > 正文

流行于甘肃一带的(甘肃的特点有哪些?)

1. 流行于甘肃一带的

甘肃的地方戏主要有“陇剧”和“秦剧”两种

陇剧,是甘肃特有的地方戏种,它的前身是陇东道悄。因这种戏种的乐器里有“鱼鼓”,故当地又称为“鱼鼓道情”。

陇东道情的发源地,是以陇东环县为中心的古环江一带。大约在100多年前,有几个民间艺人,赶着一头毛驴,驮着小木箱和一套锣鼓乐器,用皮影民间艺术表演陇东道情,故当地群众又称为“一驴驮”戏。

50年代,陇东道情经过系统的挖掘、搜集、整理、改造,于1959年被搬上戏剧舞台,并正式命名为“陇剧”。

近年来,陇剧在保持陇东道情独特风格的基础上,博采秦腔、越剧、昆曲、黄梅戏、秧歌剧等戏种之长,从音乐唱腔、表演艺术、舞台美术等方面作了较大的创新和发展,形成了节奏明快、曲调婉转动听,表演细腻优美,服饰飘逸素雅,布景柔和协调,富有民间色彩的独特风格。

陇剧的传统剧目.多是历史传奇剧本,和姊妹剧种秦腔有密切的联系。其伴奏有四弦子、哎呐、笛子、鱼鼓、简板等;唱腔板式有阳板、慢板、弹板、飞板以及耍孩簧、喝音子、采音子等,另外还有一些采用民歌和源于道情的曲牌体唱腔,作为辅助曲调。唱腔中风格特异的,是曲调尾音的拖腔部分,俗称“嘛簧”。其拖腔细腻婉转,韵味悠长,余音袅袅,萦绕不绝。特别唱词末尾一个字的字音,由乐器演奏者兼任,既渲染了情绪,又烘托了气氛,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陇剧的代表剧目是《枫洛池》、《族表记》、《谢瑶环》、《假婿乘龙》、《红灯照》、《杜鹃山》、《草原初春》等。其中《枫洛池》曾于1959年到北京参加国庆10周年献礼演出,受到周恩来、朱德、陈毅等中央领导同志的热情关怀和鼓励。戏剧界的知名人士田汉、梅兰芳等人,生前对这朵陇原艺术奇葩也给予了高度赞扬和充分肯定。

秦剧,又名“秦腔”、“梆子腔”、“扰桃乱弹”,是甘、陕地区影响较大、广为流传的一个地方戏种。它起源于甘、陕民歌但曲,早在元末明初就独树一帜。

秦剧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基本腔调有慢板、摇板、代板、尖板、滚板等,在唱腔上还吸取了昆腔、弋阳腔、青阳腔等的特长,形成了“高亢爽朗,激昂悲壮,动人心弦,表现力强”的独特风格。乐器有板胡、三弦、笛子、梆子、锣、鼓等,具有秦剧音乐的独到之处。秦剧表演艺术丰富多彩,有一些特技绝招,如耍翎子、摇帽翅、甩梢子、弹胡子、亮靴底以及扇子、水袖、绸绢、吹火、变脸、耍牙等。

秦剧的行当,分为生、旦、净、丑四行。男角扮演的生行,又按年龄、性格、特长.分为老生、小生、武生三类。女角扮演的旦行,又分青衣

2. 甘肃的特点有哪些?

甘肃是二个呈西北一东南向分布的狭长型省份,地形似哑铃形,东西长达1655千米,南北最宽处530千米,最窄处仅25千米。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类型齐全,交错分布,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复杂的地貌形态可分为各具特色的六大地形区域:陇南山地、陇中黄土高原、甘南高原、河西走廊、祁连山地、北山山地。

3. 甘肃一带以什么为击节

应该是击节乐器

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又称"棒子敲”。

秦腔,起源于古代陕西、甘肃一带,因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又称"梆子腔”。

古时陕西、甘肃一带属秦国,所以称之为“秦腔”。因为早期秦腔演出时,常用枣木梆子敲击伴奏,故又名“梆子腔”。秦腔成形后,流传全国各地,因其整套成熟、完整的表演体系,对各地的剧种产生了不同程度的 影响,并直接影响了梆子腔成为梆子腔剧种的始祖。

4. 甘肃是什么文化的发源地

秦国的先祖非子生活于公元前900年左右,居西垂宫(后称犬丘,今天水市秦城区西南边),是秦的开国君主,他因擅长养马,在水、渭水间替周王室主持牧马,马群得到了大量繁殖,为周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2、秦始皇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

名政,秦始皇是甘肃陇西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13岁即位,在位35年,建都咸阳。公元前221年,历十年之久征灭六国后,建立了大一统秦国。其推行车同轨、书同文、实行郡县制等一系列措施,确立了历代大一统王朝的统一范本,是当之无愧的“千古一帝”。3、贾诩贾诩(147-223),

字文和,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人。三国时期魏国著名谋士。官至太尉,谥曰肃侯。4、李白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南),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5. 甘肃产生于什么

西夏人发明了“甘肃”一词,把河西走廊的一座城市命名为辅郡,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了。

西夏是党项人建立的割据政权。党项人是羌人的一支,原先生活在今青海、四川、甘肃三省交界处,后来迫于吐蕃的压力逐渐迁移到今陕、甘、宁三省交界处。

在唐末的农民战争中,党项人首领拓拔思恭因帮助唐政府镇压农民起义有功,被唐王朝封为定难军节度使,赐姓李,占据了银、夏、绥、宥四州。此时,党项人势力尚未发展起来,对中央政府极其忠心。宋朝建国时,党项人首领李彝兴还派人送去贡马300匹,双方经常进行各种交易。

随着一次次的交往,西夏人的眼界也逐步扩大,他们迅速摆脱了游牧民族习性,转入定居,逐渐向建立政权发展。

李继捧继任定难军节度使时,在宋朝的逼迫下,向宋朝献四州之地入朝,结果引起其族弟李继迁的严重不满。李继迁开始反叛,他利用宋和辽之间的微妙关系,左右逢源,积蓄力量。

宋真宗咸平五年(公元1002年),李继迁攻取灵州(今宁夏灵武西南)。第二年,李继迁进攻凉州吐蕃六谷部。这场战役,党项人先胜后败,北宋任命的凉州知州丁惟清战死,后来党项人又被六谷部击败。此后,党项人同吐蕃六谷部多次争夺凉州。直到公元1032年党项人才牢牢占据凉州,并把它改为西凉府,开始了西夏人对凉州长达195年的统治。西夏人极其看重凉州,他们把凉州称为辅郡(陪都)。

公元1028年,李元昊攻取甘州。公元1036年相继攻下瓜、沙、肃诸州,迅速控制了全部河西走廊和黄河东部部分地区。

西夏人把控制区域分为12个军事防御区,这12个军事防御区被分为左右厢军。这些厢军驻扎在西夏境内的各个战略要冲,防御外敌入侵。

甘肃的河西走廊地区是西夏重要的粮食和畜牧业生产基地,西夏人非常重视河西走廊的防御,专门在甘州(今张掖)成立了“甘肃军司”,负责河西走廊中部地区的军事防御。“甘肃军司”统领兵力达3万余人。这就是甘肃一词的来历。

为何要称之“甘肃军司”呢?主要原因是,当时西夏在河西走廊西部占据了甘州和肃州两个重镇,故而取甘州(今张掖)、肃州(今酒泉)两个州的首字而命名为“甘肃军司”。原来,西魏时始改张掖郡为甘州,以境内之甘峻(浚)山得名;隋时改酒泉郡为肃州。“甘肃军司”驻甘州,“甘肃”一词首见于史册。

这时的甘肃军司,尚不是政区建置,而属军事建置(类似今之军区),辖区也限于甘、肃二州。在今甘肃境内的还有西寿军司,驻柔狼山北(今靖远县北);卓罗和南军司,驻卓罗城(今永登县南);西平军司,驻瓜州;黑水镇燕军司,驻兀剌海城(今金塔县东北)。随着蒙古灭西夏,“甘肃军司”也烟消云散。

元代由于中央政府管辖的范围极其广大,给管理上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元初,全国共设立了10个行省,甘肃为其中之一。1273年,元世祖忽必烈下诏成立甘肃路总管府。1281年,正式成立了“甘肃等处行中书省”,简称甘肃省。这样,才正式有了“甘肃省”的诞生。

6. 甘肃的地域特点

地形特点:山西地形较为复杂,境内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台地等多种地貌类型。东部是以太行山脉为主体的块状山地,西部是以吕梁山为主架的黄土高原,中间是一串珠状盆地。山西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变化明显。由此形成了山西的气候特征;冬季长而寒冷干燥;夏季短而炎热多雨;春季日温差大,风沙多;秋季短暂,气候温和。南部运城盆地和黄河谷地热量丰富,北部热量最低。山西各地降水量悬殊,雨多年雨量为雨少年的2~3倍。由于降水变化大,地表又缺乏植被,故旱情普遍。

饮食特点:选料精细,切配讲究,以咸为主,酸甜为辅,菜肴具有酥烂、香嫩、重油、重味的特点。山西面食最著名,品种多,吃法别致,风格各异,成品劲道,无不滑利爽口,余味浓长,山西面食可成宴,从头到尾不重样。

民居建筑特点:山西各地的民居特色不一,各个地方都有不同的民居,如:穴居、砖窑、磨房、瓦房等等。

1、穴居

穴居之风,盛行于黄河流域,散见于河南,山西,陕西,甘肃诸省,龙庆忠先生在《穴居杂考》一文中,已讨论得极为详尽。这次在山西随处得见;穴内冬暖夏凉,住居颇为舒适,但空气不流通,是一个极大的缺憾。

穴窑均作抛物线形,内部有装饰极精者,窑壁抹灰,乃至用油漆护墙。窑内除火炕外,更有衣橱桌椅等等家具。窑穴时常据在削壁之旁,成一幅雄壮的风景画,或有穴门权衡优美纯净,可在建筑术中称上品的。

2、砖窑

砖窑这并非北平所谓烧砖的窑,乃是指用砖的房子而言。虽没有向深处研究,我们若说砖窑是用砖来摹仿崖旁的土窑,当不至于大错。这是因住惯了穴居的人,要脱去土窑的短处,如潮湿,土陷的危险等等,而保存其长处,如高度的隔热力等,所以用砖砌成窑形,三眼或五眼,内部可以互通。

为要压下的推力,故在两旁须用极厚的墙墩:为要使券顶坚固,故须用土作撞券。这种极厚的墙壁,自然有极高的隔热力的。

这种窑券顶上,均用砖墁平,在秋收的时候,可以用作曝晒粮食的露台。或防匪时村中临时城楼,因各家窑顶多相联,为便于升上窑顶,所以窑旁均有阶级可登。

山西的民居,无论贫富,十之八九以上都有砖窑或土窑的,乃至在寺庙建筑中,往往也用这种做法。在赵城至霍山途中,适过一所建筑中的砖窑,颇饶趣味。

在这里我们要特别介绍在霍山某民居门上所见的木版印门神,那种简洁刚劲的笔法,是匠画中所绝无仅有的。

3、磨坊

磨坊虽不是一种普通的民居,但是住着却别有风味。磨坊利用急流的溪水做发动力,所以必须引水入室下,推动机轮,然后再循着水道出去流入山溪。因磨粉机不息的震动,所以房子不能用发券,而用特别粗大的梁架。

因求面粉洁净,坊内均铺光润的地板。凡此种种,都使得磨坊成一种极舒适凉爽,又富有雅趣的住处,尤其是峪道河深山深溪之间,世外桃源里,难怪被人看中做消夏最合宜的别墅。

由全部的布局上看来,山西的村野的民居,最善利用地势,就山崖的峻缓高下,层层叠叠,自然成画。

使建筑在它所在的地上,如同自然由地里长出来,权衡适宜,不带丝毫勉强,无意中得到建筑术上极难得的优点。

4、瓦房

农庄内民居就是在很小的村庄之内,庄中富有的农人也常有极其讲究的房子,这种房子和北方城市中的“瓦房”同一模型,皆以“四合头”为基本,分配的形式,中加屏门,垂花门等等。

其与北平通常所见略有不同。

在平面上,假设正房向南,东西厢房的位置全在北房“通面阔”的宽度以内,使正院成一南北长东西窄,狭长的一条,失去四方的形式。

虽说是瓦房,实仍为平顶砖窑,仅留前廊或前檐部分用斜坡青瓦。侧面看去实像砖墙前加用“雨搭”。 屋外观印象与所谓三开间同,但内部却仍为三窑眼,窑与窑间亦用发券门,印象完全不似寻常堂屋。

7. 甘肃境内有哪些具有代表性的文化

甘肃当然是敦煌石窟

你说的飞天只是石窟壁画中的比较有名的元素而已,有很多“倒弹琵琶”雕塑

勋(乐器),那边的乐器跟汉族的有些类似,但是操作又差别甚远。

月牙泉

因为甘肃属于古时指的西域,所以那里也有很多传说故事。也是丝绸之路上。

留下很多唐朝的建筑。跟当地的建筑有很大区别。

西域建筑多为土呸结构,而唐朝的建筑就是木质结构。

还有那里的楼兰文化。至今仍能看到楼兰遗址。虽然面目全非,但是房屋结构却很完善。

8. 甘肃的传统

七月十二为甘肃陇中汉族节日,是日为新麦上场后食新面之节,时值辣椒、茄子等蔬菜成熟,农家有谚语曰:“七月十二,辣椒茄儿”。又有作麦蝉之习俗,用新面烙成穿裙娃娃形状,鱼儿形状等动植物和人形的馍馍,名之曰“麦蝉”,分给家人食用,小儿尤为喜欢。新菜新面,合家饱餐,共享丰收之乐。

衣服怎么搭配最潮流

今年流行什么裤子冬装

潮流服装应如何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