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日韩服饰 > 正文

京剧与流行音乐的融合(京剧与流行音乐的融合与发展)

1. 京剧与流行音乐的融合与发展

传统戏曲音乐与现代戏曲音乐(一)

中国戏曲音乐是在中国民族音乐百花园的土壤中繁衍发展起来的,它与古典歌曲、民歌、曲艺音乐、民族器乐等音乐门类一样,共同创造出绚丽多彩的中国民族音乐。比起前者,它的内涵及外延,形式与内容,风格与色彩,集中的体现了中国民族音乐的最高水准,是我国各门类音乐的集大成者!纵观世界各国民间音乐艺术,民歌有之、曲艺有之、舞蹈有之、民族器乐有之,单单没有融歌、舞、乐为一体,以唱、念、做、打为基本表现手段的戏曲艺术。因此,中国戏曲是世界上比较独特的艺术现象,尤其是戏曲音乐,形成了与世界、特别是欧洲音乐迥然不同的修改、风格及色彩。

中国戏曲所说有四五百个剧种,仅少数民族的戏曲就有三十多种,它是一个庞大的艺术群体,如果稍加分析就不难看出:各剧种之间最大的区别是音乐风格的不同。如果我们将中国戏曲音乐与欧洲歌剧音乐相比,它体现的不是莫扎特、罗西尼、约翰·施特劳斯、苏佩等作曲家的个人音乐风格,而是各自代表着一个省市、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换言之,它是植根于各个不同地方的土壤,依据不同地方的音乐语言的特点形成而发展的,具有浓厚了地方色彩(我国除京戏以外,将其它剧种统称为“地方戏”)。因此,中国戏曲音乐是以群体风格、地方风格、民族风格为特征的。音乐作为一个重要将各个剧种明显地区别开来,同样一个剧本,可以排成京剧、越剧或豫剧。但只有音乐是不能互相替代的。在戏曲这个综合艺术的概念中,既重于编导、表演、服装、舞美各艺术门类,又重于手、眼、身、法、步等其它表现手段,可以说音乐是区别剧种之间的生命线和识别标志。民间有句俗话:看戏不叫“看”,而叫“听”戏,盖因于此。

中国传统戏曲是在宋、元时期成熟起来的。大家知道,宋词和元曲都是有曲谱的,一个词牌或曲牌,框架是不动的,剧作家或依声填词,或依字行腔,从而产生了千变万化的戏曲。几百年来《窦娥冤》、《西厢记》、《琵琶记》、《桃花扇》等经典剧目层出不穷,产生了现代人所推崇的中国十大古典喜剧与十大古典悲剧,但令人遗憾的是只留下了文字剧本而没有留下音乐。然而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能从一些零散的古籍如宋代《白石道人歌曲》、元初的《事林广记》、明代的《太古遗音》、清代的《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和《碎金词谱》等材料中看出一点音乐的足迹和端倪。

从昆腔、高腔、梆子腔、(皮黄腔)四大声腔形成以来,它们互相借鉴,互相吸收,历经几百年的沧桑,至今已形成了以京剧、昆曲、豫剧、越剧、黄梅戏、秦腔、川剧、广东粤曲为代表的中国戏曲音乐,尤其是被称为国剧的京剧,众所周知,它的音乐是吸收了东西南北许多剧种的音乐因素而形成的。比如,西皮源于陕西秦腔,二黄源于江西或湖北的宜黄腔,其中还有四平调、高拔子、南梆子等曲调,都是从其它剧种中借鉴过来的。所说,京剧文场的器乐及曲牌大多源于昆曲,武场的打击乐大多源于梆子戏……。从京剧音乐的形成及发展来看,它之所以能成为国剧,主要是它善于兼收并蓄的缘故,正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们是否可以说,多方位,多层次的吸收是传统京剧发展的重要原因。

传统戏曲音乐既然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但它们的唱腔与器乐曲牌等究竟是由什么人来具体创编的呢?以往戏曲史的写作是以演员为中心的,至于流派的成因,很少有从创编的角度来阐述。恕我无知,梅、尚、程、荀四大名旦,至今未看到一部专著是从旋律、节奏、音色、音区、伴奏等因素来说清流派之间各自有何特点,有何不同的。戏曲史上如魏良辅,只知道他把原来较简易的昆山腔,从曲牌整理、旋法处理、节奏安排、吐字行腔、器乐伴奏等方面加以改革,使之昆曲成为一个大剧种,但不知他是怎样从原来的昆山腔素材改期成新腔的?又比如梅派唱腔及伴奏的形成,我们只知是由琴师梅雨田、徐兰沅、王少卿与梅大师共同他腔定板的,然而他们的具体创作过程,人们却无从知晓。由此可见:传统的戏曲音乐创作,大多是以演员为中心,经过琴师(或笛师)、鼓师等人反复进行磋商、润色,在没有严格的乐谱记录下形成的,然后又是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传给第二代、第三代弟子,至今戏曲界还用这样的方法居多,据我所知,许多京剧唱腔的曲谱还是由国乐大师刘天华先生从唱片中记录下来传世的。因此说,传统音乐的创作过程大概永远是一个谜。

戏曲音乐的表现因素是由(声乐)演员及(器乐)乐师两大部分组成。从长远的观点来看,我认为演员在剧中扮演角色时运用的独唱、对唱、重唱、合唱等形式将来是不会有什么改变的,武场锣鼓经改变也不会太大,变化较大的是乐队的器乐伴奏。实践证明,每个剧种在初期都有一个最基本的骨干器乐编制,如:京剧三大件(京胡、月琴、京二胡);河北梆子的三大件(板胡、梆笛、笙);广东粤曲三架头(高胡、扬琴、秦琴);越剧三大件(主胡、副胡、琵琶)等,这些主奏乐器的乐师与鼓师共同掌握着全剧的伴奏。在这种文、武场的基本组合下,根据剧情与唱腔的需要,后来逐渐加入了唢呐、笙、琵琶、三弦、中阮、大阮、二胡、中胡、大胡(大提琴)、倍司等乐器,从10多人到20余人不等,形成了一个中型编制的乐队。比如五六十年代出现的京剧《野猪林》、《望江亭》;越剧《红楼梦》、《胭脂》;黄梅戏《天仙配》;广东粤曲《昭君出塞》等等。由此而形成了一个由吹管乐、弹拨乐、打击乐、拉弦乐四个声部组成的中小型民族管弦乐的规模。笔者认为:从《中国民族音乐概论》的分类来看,从民歌、曲艺、歌舞和传统民族器乐乐种(如江南丝竹、河北吹歌、西安鼓乐、广东音乐等等)到宫庭音乐,寺庙音乐等,都不具备管弦乐的条件与规模,唯有戏曲乐队,无论在乐器的功能配置上,人员编制上,及情绪的对比上,才具备民族管弦乐的形态。笔者早在1987年5月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第一届学术研讨会上,就曾以《论现代中国民族管弦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中国戏曲音乐》做过发言,我的论点是:“戏曲乐队是中国民族管弦乐的前驱”。

2. 流行与京剧结合和音乐

红脸关公战长沙的原唱是谢津。

《说唱脸谱》是一首京剧与流行音乐相结合的戏歌,借鉴京剧唱腔和旋律,将我国的传统戏曲元素巧妙地融入到歌曲之中,使整首歌听起来琅琅上口,亦歌亦戏。这首歌由作词家阎肃作词,作曲家姚明作曲,并由青年歌手谢津演唱,流传甚广,深受人们喜爱。

《说唱脸谱》属于京歌。京歌也称京味歌曲,总称戏歌。京歌本身不是京剧选段,是京剧曲调跟流行音乐相结合风格的歌曲。

3. 京剧的两大音乐体系

对于京剧划分行当影响最大的,应该说是汉剧。汉剧共分为10种行当:一末、二净、三生、四旦、五丑、六外、七小、八贴、九夫、十杂。这十种行当所扮演角色的内容,大概是这样:末是主要的男性角色,就是京剧里边的生行;净与京剧里的净是一样的,指的是花脸;旦就是京剧里的旦,指的是女角色;贴,是贴旦的简称,京剧在早期划分行当,也包括贴旦在内,指的是比较次要的旦行角色,俗称二旦,例如现在京剧《红娘》里扮演莺莺小姐的,就是贴旦。

夫,扮演车夫、轿夫、马童、衙役一类角色。总的说来,汉剧的这十种行当,划分得比较细致,为京剧划分行当,打下了基础。京剧后来划分为生、旦、净、丑四大类型,似乎比较简化精练,但每个大类之中,又包含若干小类,所以实际上是把这十种行当都包括在内了。

4. 评价京剧与流行音乐结合的歌曲

你说的应该是《说唱脸谱》这首歌。

《说唱脸谱》是一首京剧与流行音乐相结合的戏歌,借鉴京剧唱腔和旋律,将我国的传统戏曲元素巧妙地融入到歌曲之中,使整首歌听起来琅琅上口,亦歌亦戏。这首歌由作词家阎肃作词,作曲家姚明作曲,并由青年歌手谢津演唱,流传甚广,深受人们喜爱。

歌词文本

那一天爷爷领我去把京戏看

看见那舞台上面好多大花脸

红白黄绿蓝咧嘴又瞪眼

一边唱一边喊 哇呀呀呀呀

好像炸雷 叽叽喳喳震响在耳边

(间奏)

蓝脸的窦尔敦 盗御马

红脸的关公 战长沙

黄脸的典韦 白脸的曹操

黑脸的张飞 叫喳喳……

(rap)

说实话京剧脸谱本来确实挺好看

可唱的说的全是方言怎么听也不懂

慢慢腾腾咿咿呀呀哼上老半天

乐队伴奏一听光是锣鼓家伙

咙个哩个三大件

这怎么能够跟上时代赶上潮流

吸引当代小青年

(间奏)

紫色的天王 托宝塔

绿色的魔鬼 斗夜叉

金色的猴王 银色的妖怪

灰色的精灵 笑哈哈……

(rap)

我爷爷生气说我纯粹这是瞎捣乱

多美的精彩艺术中华瑰宝

就连外国人也拍手叫好

一个劲的来称赞

生旦净末唱念做打手眼身法功夫真是不简单

你不懂戏曲 胡说八道

气的爷爷胡子直往脸上翻

(间奏)

老爷爷你别生气

允许我分辨

就算是山珍海味老吃也会烦

艺术与时代不能离太远

要创新要发展

哇呀呀呀

让那老的少的男的女的大家都爱看

民族遗产一代一代往下传

(间奏)

一幅幅鲜明的 鸳鸯瓦

一群群生动的 活菩萨

一笔笔勾描 一点点夸大

一张张脸谱 美佳佳

哈哈哈

5. 京剧与流行音乐的融合与发展研究

时代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变化,对两种风格不同的艺术形式的存在给出了不同的答案。京剧作为传统艺术有一套无整的舞台表演艺术式,同时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学习体会,而现代人的高负合快节奏生活难得去静下心来了解它,流行音乐通俗易通,简单的就可以达到休闲娱乐目的,所以受众群体更多!

6. 京剧与现代音乐的结合

传统京剧和现代京剧是有区别的。从音乐唱腔方面来讲,传统戏唱腔有上口字(念白也有),伴奏以三大件(京胡。京二胡,乐琴)和三弦为主。现代戏唱念都用普通话,乐器伴奏除三大件以外,还加入了西洋管弦乐器。

传统戏行当化妆重油彩,净行都勾脸,旦角戴头饰,老生戴髯口。

7. 浅析现代流行音乐作品中出现的京剧元素

京剧的特点有韵味醇厚,耐人寻味,创造舞台形象的艺术手段是十分丰富、对创造舞台形象的美学要求也更高、达到“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表演上要求精致细腻,处处入戏;唱腔上要求悠扬委婉,声情并茂;武戏则不以火爆勇猛取胜,而以“武戏文唱”见佳。

京剧,又称平剧、京戏,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各地。清代乾隆五十五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

京剧流播全国,影响甚广,有“国剧”之称。以梅兰芳命名的京剧表演体系被视为东方戏剧表演体系的代表,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京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其中的多种艺术元素被用作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符号。京剧在文学、表演、音乐、舞台美术等各个方面都有一套规范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京剧在文学、表演、音乐、舞台美术等各个方面都有一套规范化的艺术表现形式。

京剧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表征之一。它是“地方戏时代”出现的最重要的剧种,是雅文化在中国文化整体中渐趋 衰落的时代变革的产物。

8. 京剧与流行音乐的融合与发展论文

中国戏曲并非始终存在于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中,相反,中国戏曲的出现较晚,可以说直到宋元时期,中国的戏曲才显现出较为成熟的形态。

但如若要追本溯源,中国戏曲的萌芽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的巫师祭祀,而《尚书·尧典》中记载的“百兽率舞”就是上古时期最典型的具有戏剧特质的原始歌舞。

后秦汉时期的俳优,百戏都已经有了戏曲的雏形,唐朝又有诸如《霓裳羽衣曲》一类的歌舞戏,有了基本的表演形式和简单的人物对白,但直到这一时期,这些歌舞戏的表演形式仍停留在古典舞乐的表演上。

一直到宋元时期,南杂剧出现,它融合了民间小调,运用词曲舞蹈来展现剧中人物的形象,同时剧本也足够长,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剧种,同时,宫调不在严格遵守宫调和曲牌的组合,出现了唱白相间的表演形式,这才使得中国戏曲开始出现。

元朝时中国戏曲逐渐走向成熟,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等都是这个时期的代表,清朝时期更是出现了京剧和昆曲这些将诗词,歌唱,舞蹈,对白,音乐等多重形式结合的戏曲形式,它们堪称中华文明瑰宝,而京剧更是作为“国粹”流传后世。

国外戏曲的出现则早得多,古印度梵剧和古希腊的悲喜剧,早在公元前5、6世纪就已经诞生,当时中国还是诗歌盛行的时代,戏曲出现时已经到了公元13、14世纪,西方戏剧自从文艺复兴过后也逐渐走向成熟,持续发展也成为了世界文化中辉煌的一笔。

国家说要发展文化产业,但是戏曲艺术却一直处于低迷状态,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人们更加关注流行音乐,刷抖音,看综艺,戏曲作为流行艺术的时代早已过去,越来越少的年强人能够欣赏其魅力,曾经盛极一时的戏曲艺术何以衰落至此?在这种现状下,戏曲艺术将如何发展?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无数戏曲人,戏曲的衰落式微,让无数热爱戏曲的朋友们心痛不已,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又该怎么办?

作为一个曾在一年多的硕士生涯里专注于一项民间曲艺学习研究跟团、外加有一个同样研究一项戏曲的师姐的人,我觉得可以答一下这个题。我争取不写成论文,显得太傻。。。

我以下多以曲艺举例,戏曲的衰落与发展同理。

现状———相比于从前,衰落无疑。

9. 京剧的音乐形式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京剧的伴奏音乐很有特点,分为文场和武场两种形式。

文场就是用不同乐器组合成的小型管弦乐伴奏,一般有四大件,就是京胡、京二胡、月琴、小三弦。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京胡。

京胡和二胡差不多,就是个小一点。因为它小,所以发音刚劲嘹亮。其实京胡和二胡以前都叫胡琴,因为京胡是为京剧伴奏的,所以就叫它京胡了。在京剧中经常会出现敲鼓的声音,那是板鼓,是板和鼓两种打击乐器的总称。板鼓在京剧伴奏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打板鼓的人叫司鼓,左手碰板,右手击鼓。司鼓是乐队的指挥。

武场是指打击乐的伴奏。除了上面提到的鼓之外,还有大锣、铙钹、小锣等。锣鼓是京剧音乐的重要部分,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动作、场面,还可以起到连接作用。

今年流行什么裤子冬装

进口大众CC与一汽大众CC哪里不一样?

现在夏天最流行什么款式的衣服?怎么搭配? 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