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流行病学调查队伍准备中
流行病学调查(简称:流调),是指用流行病学的方法进行的调查研究。主要用于研究疾病、健康和卫生事件的分布及其决定因素。通过这些研究将提出合理的预防保健对策和健康服务措施,并评价这些对策和措施的效果。
流调的目的是要搞明白:在过去一定的时间段,重点人群的行动轨迹、遇到的人和发生的事儿。为了病例或跟病例密切接触人群的健康,弄清楚暴露情况、接触情况、活动轨迹与就医情况等。
寻找与传染源、传播途径有关的蛛丝马迹,理清传播链,为判定密切接触者、采取隔离措施以及划定消毒范围提供依据。所以说,流调也是为了保护其他人不被传染,控制疫情传播。
2. 流行病学调查队伍准备中,各县组织疾控
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通知。
当所在地疾控中心接到外地疾控中心的协查函,告知所在地某人为新冠病毒阳性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所在地流调人员就会对密接者进行流调,并公布返回本地后的行程,要求与其有重复活动轨迹的人员主动向当地街道、嘎社区或疾控中心报告,配合接受医学观察、流行病学调查及其他防控措施。
3. 流行病学调查队伍准备中各县市区
流行病学史就是流行病学接触史,查询并要求询问内容主要包括疫区旅行居住史,类似病人接触史,动物接触史等。
1.疫区旅行居住史:主要询问患者近期去过哪些地方。不同的流行病有不同的疫区,根据患者所患的疾病要重点询问是否有这一疾病的疫区旅居史。
2.类似病人接触史:主要询问患者近期接触过哪些人,这些人是否来自疫区,或者与患者存在相似的临床症状。
3.动物接触史:主要询问患者近期接触过哪些动物,主要用于人畜共患病的调查,如禽流感,鼠疫等。
在发生传染病时,根据传染病人的流行病学史以及相应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可以对病人进行的传染来源的推断或诊断,并可以及时切断传播链,控制传染病的蔓延。
4. 流行病学调查队伍准备中至少几个小组
为规范医院感染暴发报告的管理,提高医院感染暴发应急处理能力,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特制定本程序。
1、医院感染暴发的定义 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
2、处理流程 临床科室发现3例及以上院感病例及时报告感染管理科 感染管理科立即到病房核查 在确认暴发时立即报告院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 隔离病人加强消毒 同时查找感染源及查找引起感染的因素 制定控制措施 分析调查资料 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措施。
3、报告 3.1口头报告:临床科室发现3例及以上医院感染病例时,立即报告感染管理科。 3.1.1感染管理科调查有医院感染5例以上疑似病例或3例以上确诊病例时,应及时报告主管院长,并通报相关部门。 3.1.2经调查证实出现医院感染暴发时,医院应于12小时内报告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并同时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3.2书面报告: 经核查确诊后感染管理科及时向有关部门和医院感染管理小组递交书面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报告时间、报告人、报告科室、医院感染暴发时间、医院感染暴发病例数量及死亡人数、主要临床表现、医院感染暴发的可能原因、医院感染病例处置情况及控制措施、事件的发展趋势、下一步工作计划等。
4、应急处置 4.1隔离诊治病人 4.1.1将院内感染病人及疑似病人分室诊治,与其它普通病人进行隔离。 4.1.2将传染病人及时转送隔离病房进行正规的治疗和护理。 4.1.3相关科室联动及时采集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查、环境卫生学检测、流行病学调查等工作。 4.2环境处理 院感人员现场指导,做好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及医疗垃圾处理工作。 4.3流行病学调查 4.3.1对所有院感暴发病例进行查看、了解病史、核查实验室检验结果,开展相应的流行病学调查。 4.3.2进行核实会诊,确认是否为真正的院感暴发或流行的存在。 4.3.3采取相应控制措施并及时完成调查报告。
5、制定控制措施 5.1根据初步调查结果,采取应急措施,及时控制医院感染。临床科室必须及时查找原因,协助调查和执行控制措施。 5.2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 5.3主管院长接到报告,应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协助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与控制工作,并从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予以保证。 5.4积极做好诊治控制工作。 5.5根据感染暴发或流行的调查和控制情况,实时调整相应控制措施;必要时可采用关闭病房等措施。 (完)
5. 流行病学调查队伍准备中每个街道至少几个小组
学校发生疫情报告内容及时限:
1、在同一宿舍或者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有共同用餐、饮水史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传染病流行期间,学校应按照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的规定及时上报。
2、当学校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立即报出相关信息。
3、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4、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5、学校发生群体性重大传染病暴发流行、食物中毒事件、饮用水污染事件、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严重影响师生健康的事件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不超过2小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卫生院报告。
6. 流行病学调查队伍准备中,按每个街道至少
一问
如何划分疫情低中高风险区?
为科学防控,精准施策,既有效控制疫情,又对居民的生活和工作不造成过多影响,力争把疫情对社会的影响控制在最低水平,一般以县区、街道、乡镇、社区等为基本单位,综合考虑发病时间和疫情情况等进行分区分级,并随着疫情变化,在分析、研判的基础上进行风险等级调整。
二问
低中高风险区会采取哪些疫情防控措施?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七版),各地要按照分区分级标准,动态调整疫情风险等级并及时公布,按照“早、小、严、实”处理原则做好疫情处置。
落实常态化防控工作,加强疫情监测,做好疫情处置相关准备。
在做好低风险地区相关措施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1、划定防控区域范围。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组织开展传播风险评估,以最小防控单元(如学校以班级、楼房以单元、工厂以工作间、工作场所以办公室、农村以户为最小单元)划定防控区域。适度限制一定范围内的聚集性活动。
2、启动强化监测。出现感染来源不明病例时,确定在一定区域范围的医疗机构,有传播风险的场所、单位和社区开展重点人群的强化监测。时限为自疫情发现开始,持续至末例病例报告后 14 天。
3、开展终末消毒。对病例家庭、楼栋单元、单位办公室、会议室及其他可能受污染的交通工具和重点场所等环境和物品实施终末消毒。
在落实中风险地区各项防控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1、扩大防控区域范围。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组织开展传播风险评估,以学校、楼房、工厂、工作场所、自然村为最小单元划定防控区域。
2、全面排查。组织开展入户全面排查,发现有发热、干咳、乏力、腹泻等症状者,及时送定点医疗机构排查和诊治。
3、限制人群聚集性活动。限制或停止一定范围内的集市、影剧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活动,关闭相关场所。
4、区域管控。果断采取停工、停业、停课等管控措施,必要时可采取区域封锁,限制人员进出。在最后一例病例确诊后 14 天区域内无本地新增确诊病例时,可解除封锁。
5、启动相应级别应急响应。建立应急指挥协调机制,做好医疗救治、实验室检测、隔离管理等准备与部署。
三问
中高风险区居民应该怎么做?
中高风险地区的划分以县区、街道、乡镇、社区等为基本单位,防控措施的实施,也是根据确诊病例以及密切接触者和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的分布范围来确定的。因此,在疫情流行期间,广大居民一定不串门、不聚集、不聚餐、不扎堆,始终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
切实做到以下七点:
★ 严格遵守当地疫情防控各项规定和要求,服从管理,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和人员落实流行病学调查、核酸检测、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如实提供自己的有关情况。
★ 如果发现身边有疑似病例,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密切关注已公布的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行程轨迹,如与自己的生活轨迹有重合和交集,及时报告。
7. 流行病学调查队伍准备中每个街道
动物流行病学调查对动物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十分重要,是指用流行病 学的方法进行的调查研究。 主要研究对象为动物群体,有时也涉及人群和野生动物群体,其主要方法就是对群体中的动物传染病进行调查研究、收集、分析和解释资 料,并做出生理学推理,确定病因阐明分布规律,制定防治措施,并评价其效果,已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动物疾病的目的。
8. 流行病学调查队伍准备中各县组织疾控公安社区等部门
黄码,是指健康码的颜色为黄色,属于风险人群。
流调是讲流行病学调查。
在疫情期间,疾控中心会对风险人群实施管控和必须核酸的要求,所以把健康码从绿码转黄码。收到黄码后,配合流行病学调查问询,回忆近14天轨迹,是否去过重点区域,后期定期做好核酸检测。
9. 流行病学调查队伍准备中不包括
如果写错了,应该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更改。
流行病学调查(简称:流调),是指用流行病学的方法进行的调查研究。主要用于研究疾病、健康和卫生事件的分布及其决定因素。通过这些研究将提出合理的预防保健对策和健康服务措施,并评价这些对策和措施的效果。
流调人员需要核实的内容有:
(1)个人基本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常用的手机号)、家庭住址、家庭成员等。
(2)健康状况,包括近期是否有不适症状、核酸检测情况。
(3)近期行程,包括14天内具体行程、交通工具、接触过谁(与谁共同生活、学习、工作、娱乐或其他近距离接触、是否采取了有效防护措施)。
(4)其他对疾病防控有用的信息,不涉及金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