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地球写实手绘
《地球的力量》是英国广播公司(BBC)於2008年度最新制作的高清节目,节目制作历时三年,以全新角度及拍摄科技探访我们居住的地方--地球。主持人Dr.Iain Steward是著名地理学家,由他讲述地球形成的故事,以及四十六亿年来演变成今日面貌的过程。本片共五集,首四集由主持人带领观众走访世界各地,逐一介绍地球形成的四种要素:火山、大气层、冰与海洋。
观众可在埃塞俄比亚的岩浆湖、挪威的冰川与新西兰的火山口感受地球的奥妙,了解四大要素如何在地球上孕育生命。
主持人在最后一集为节目作总结,告诉观众地球的诞生和生命的存在基实建基于多次难得的巧合,地球是上天赐予的瑰宝。 伊恩·斯图尔特向我们介绍地球形成的故事。
在地球形成的45亿年中,是什么力量塑造了地球如今的模样。
通过这一系列节目我们将了解到形成地球的诸多因素,火山、大气、冰雪、海洋等等。 本纪录片为BBC介绍地球的历史以及构造的系列片,总共五集;Iain Stewart向我们介绍地球形成的故事。在地球形成的45亿年中,是什么力量塑造了地球如今的模样。
通过这一系列节目我们将了解到形成地球的诸多因素,火山、大气、冰雪、海洋等等。
这就是我们的星球——地球,这是一个伟大壮丽的世界,充满了大自然的奇迹。但自然美并不是地球最美妙之处。在这个系列节目里我们将要探索我们的星球如何运作,四种伟大的能量——火山、大气层、冰川和海洋是如何联合起来塑造出我们这个伟大的星球的。
不可思议的自然力量将我们的地球变成一个独一无二的星球,并为生命创造了完美的生存条件。
这些力量塑造了这个星球,并一直在保护着它。然而有的时候,也会给它带来灾难。
将地球从光秃秃的岩石变成我们今天熟悉的世界,一共花费了45亿年,那是充满了灾难和重生的不可思议的旅程。
在这个稀少又壮丽的星球上一直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包括来自我们人类的。在各种力量的作用下,地球会幸存下去吗? 经过四十亿年的漫长演变,地球变成一个物种繁多、资源丰富、奇特美丽的蓝色星球。然而自人类出现以来,我们只用了二十万年的时间,便将地球的宝贵资源消耗殆尽。珍稀物种灭绝,原始资源奇缺,污染日益严重,人类以及地球的明天将何去何从? 地球是茫茫宇宙星系中唯一生机勃勃万物生存的星球,它瞬息万变、充满自然奇观的世界。BBC年度巨献《地球的力量》(Earth-ThePower of the Planet),历时3年制作,通过对地球生命的神秘实录,通过表现大自然美丽景象,配合动人美妙配乐,将地球的魅力在大银幕上毫无保留的完美呈现出来,旨在呼吁人们保护环境。 地球变迁史重点描述了构成地球历史的几个重大事件,它们使生命得以在地球上繁荣。
该系列记录片由伊安·斯图尔特 (Iain Stewart)博士主持,每一集将揭示一种不同的,对地球演化起到关键影响的作用力。
他们包括:火山, 海洋, 大气层以及冰层。本系列记录片追寻博士的个人足迹,从埃塞俄比亚溶岩湖的潜探,到在由彗星撞击形成的水下洞穴中进行探险,这些撞击曾经使恐龙灭绝。
他将发现火星如何挽救地球,一场暴风雨如何持续千年, 以及地中海曾如何变干枯。
每部相对独立的电影都着重于介绍地球生命的微妙平衡,和生命的令人难以置信的历史中灾难以及恢复的故事。 《地球的力量》荣获2007年英国电影电视艺术学院奖(BAFTA)专业写实题材节目提名,《观察家报》更称其为“精彩绝伦”。英国广播公司BBC网罗各科学领域的尖端人物,以最新的科学理论为依据,运用高端拍摄器材,远赴世界各地,为观众带来最专业、最全面的纪录片。卫星图像结合尖端影像科技,探索地球如何成为孕育生命温床的强大力量。和伊安·斯图尔特博士一起,深入探索地球不为人所知的一面。 各篇章内容包括: 火山——地球上最根本的自然力量,它是地球系统的一部分,它们一直在改变着地貌,火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地球的生命起源。火山和地球生命相互依存,给地球生物提供了适宜生存的环境。 大气层——雷电是怎样形成的?为何阿根廷是世界上暴风雨最频繁的地区?西班牙殖民妇女在安第斯山区某村落难以生育又是怎么回事呢?这些都跟大气有关。为何我们的大气层是生命唯一能赖以生存的地方。 冰——世界上最具动能,变化最快,最强大的力量。冰是如何刻凿地貌、推动人类的演化,在未来又会对人类构成什么样的威胁? 海洋——从夏威夷到亚马逊河再到埃塞俄比亚,还有地中海,汹涌的波浪,巨大的潮汐,独特的洋流以及全球暖化将带来的危险。 珍稀地球——从光秃秃的岩石变成我们今天所熟悉的世界,用了45亿年漫长的时间孕育并发展,那是充满了灾难和重生的不可思议的旅程。在这个稀少又壮丽的星球上一直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包括来自我们人类的。在各种力量的威胁作用下,地球还能幸存下去吗?或者只是时间问题?
2. 地球 手绘
答案,地球圈层结构图
地球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一个非均质体,有大气圈,是地球的最外一层,从地面到高空,可将大气圈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散逸层等五层。云,雨,雷,电都来自于对流层。水圈,生物圈,地壳,地幔和地核等不同物质和状态的同心圈层结构,
3. 地球手绘画全面图片
1、首先,画一个平面的圆。画好之后,在这个圆圈内画上眉毛、眼睛、嘴巴。为了让小朋友更好地亲近它,再画一个舌头增加俏皮感。
注:眉毛可以画两个短弧线,眼睛就用两个圆圈套在一起就可以了,嘴巴用一长一短的弧线代表就可以了。
2、接下来就是画出来大洲和大洋,用不规则的花纹代替。而且,为了更好地符合实际情况,花纹要有大概的位置,在圆形的两旁分布就可以了。
注:大洲和大洋的轮廓用不规则的曲线代替就可以了,从两旁画会增加立体感。
3、画出轮廓之后,就是给地球涂色了。嘴巴和舌头涂成红色,眼睛涂成黑色。蓝色要多涂一些,代表海洋。而且,要涂在中间的位置。
4、海洋部分涂完之后,剩下的部分就涂成绿色,代表陆地。这样,一个卡通又呆萌的地球就画好了。
怎么样,简单吗?是不是也很好看?地球画好之后,也要给宝宝介绍一下,为什么要涂成蓝色,因为那代表海洋。为什么要涂成绿色,因为那代表陆地。还要告诉孩子,要跟地球做朋友,要保护他。
4. 地球的手绘图
亚洲的地形是中间高.四周低,河流也是从中间向四周流去
比如:黄河和长江.都是发源于高原(亚洲的中间) 向海洋流去(亚洲的四周)
原因:亚洲地区总体地势西高东低 河流大约有三种流向
1.向东流入太平洋 (如长江.黄河)
2. 向南流如印度洋 (如雅鲁藏布江)
3. 向北流入北冰洋 (如叶尼塞和.勒拿河.鄂毕河)当然存在内河 (塔里木河
亚洲河流表列出亚洲的主要河流名称;包括亚洲十大河流,三大内流河和24条其它河流。
中国是世界上河流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有许多源远流长的大江大河。其中流域面积超过1000平方千米的河流就有1500多条。中国的河流,按照河流径流的循环形式,有注入海洋的外流河,也有与海洋不相沟通的内流河。最出名的还是这十条河流分别是长江、珠江、黄河、黑龙江、松花江、辽河、雅鲁藏布江、澜沧江、怒江、汉江。
河流通常是指陆地河流经常或间歇地沿着狭长凹地流动的水流。河流一般是在高处作源头,然后沿地势向下流,一直流入像湖泊或海洋的终点。河流是地球上水文循环的重要路径,是泥沙、盐类和化学元素等进入湖泊、海洋的通道。著名的河流有长江,黄河,亚马逊河,尼罗河等。
除河源和河口外,每一条河流根据水文和河谷地形特征分上、中、下游三段。上游比降大,流速大,冲刷占优势,河槽多为基岩或砾石;中游比降和流速减小,流量加大,冲刷、淤积都不严重,但河流侧蚀有所发展,河槽多为粗砂。下游比降平缓,流速较小,但流量大,淤积占优势,多浅滩或沙洲,河槽多细砂或淤泥。
通常大江大河在入海处都会分多条入海,形成河口三角洲。通常把流入海洋的河流称为外流河,补给外流河的流域范围称为外流流域。流入内陆湖泊或消失于沙漠之中的这类瞎尾河称为内流河,补给内流河的流域范围称为内流流域。
中国外流流域面积占全国面积的63.76%。为沟通不同河流、水系与海洋,发展水上交通运输而开挖的人工河道称为运河,也称渠。为分泄河流洪水,人工开挖的河道称为减河。
中国境内的河流,仅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就有1500多条。全国径流总量达27000多亿立方米,相当于全球径流总量的5.8%。由于主要河流多发源于青藏高原,落差很大,因此中国的水力资源非常丰富,蕴藏量达6.8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
中国河流分为外流河和内流河。注入海洋的外流河,流域面积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64%。长江、黄河、黑龙江、珠江、辽河、海河、淮河等向东流入太平洋;西藏的雅鲁藏布江向东流出国境再向南注入印度洋,这条河流上有长504.6公里、深6009米的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新疆的额尔齐斯河则向北流出国境注入北冰洋。
流入内陆湖泊或消失于沙漠、盐滩之中的内流河,流域面积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36%。新疆南部的塔里木河,是中国最长的内流河,全长2179
5. 地球手绘画
全球分为七个大洲指地球陆地分成的七大陆地部分,分别是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南极洲。八个大洋分别是北太平洋、南太平洋、北大西洋、南大西洋、北印度洋、南印度洋、北冰洋、南冰洋 。八大洋位于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和南、北美洲之间,南北长约15 900千米,东西最大宽度约19 900千米,面积17 968万平方千米。
6. 地球平面图手绘
重庆市涪陵外国语学校三年级的邱琬喻小朋友带来的手绘作品名为《地球村》。她告诉记者,自己的画作以水浇灌地球为主线,然后再画出云、绿树、鲜花。“在平时生活中,我就发现许多人有浪费水资源的行为,所以,我想通过我的画,让大家认识到地球水资源对人类的宝贵,呼吁大家节约水资源,同时,尽量做到低碳环保出行。”
7岁的廖翎羽小朋友带来的绘画作品是《绿色地球》。彩铅勾勒出的陆地生物、海洋生物,让她的画作看起来多姿多彩。
廖翎羽的母亲裴女士告诉记者,女儿从小就喜欢画画,为了参加这次画展,女儿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我觉得让她参与绘制环保主题的画作很有意义,一是可以培养她自己的环保意识,二是可以让别人看到环保的重要性。”
“珍爱地球”童画展策展人冯廷祥表示,当天展出的25幅环保类画作全部来自小朋友们,最小的绘画者年仅5岁,小朋友们通过自己的画笔,绘制出自己心中的绿色家园,以此呼吁大家爱护环境、珍爱地球。
7. 地球插画手绘
《地球的故事》是2009年11月湖北少儿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亨德里克·威廉·房龙,译者是谭旭东、谢毓洁。
书名:地球的故事
作者:亨德里克·威廉·房龙
类别:地理,人文
原作品:The Story of Earth
译者:谭旭东,谢毓洁
内容简介:
在房龙撰写的所有著作中,《地球的故事》(又译《房龙地理》)是拥有最广泛读者的一部著作。
酋版一年间(1932~1933年),在美国始终名列非虚构作品排行榜榜首。
德文版、西班牙文版、意大利文版等随后面世,发售量同样飙升。
它被视为出版史上的一个“奇迹”,它不只是一本“曾经畅销”的书,也不只是一本“几度畅销”的书,而是一本“永远畅销”、“永不过时”的书。
作者简介
房龙是美国著名的人文主义文学大师。《地球的故事》是1920年房龙应出版商的恳请而创作的一部完整的、自绘插图的少儿版世界历史。当时纽约公共图书馆少儿图书部的馆长盛赞《地球的故事》“极令人鼓舞,我敢预言,在未来许多年里它将一直是最有影响的少儿图书”。《地球的故事》先后被译成十四种文字译本,在世界各地都引起强烈的反响,尤其受到广大青少年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