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时尚中国观后感300字
万众瞩目的2009年春晚,准时拉开了帷幕,因为2008年我们的国家发生了太多的大事,所以让这届春晚充满了特殊的意义。
整台晚会,像5.12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以及神七飞船升空等这一年中的大事小情,几乎都有展现。虽然表现形式各有不同,而且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但是这仍然让人感到非常的亲切。
而晚会中突出了一个“变”字,不只是主持人的阵容做了微调,春晚的各个环节都在悄然间发生变化。而在这些变化当中,我精选出了十大亮点,算作是对春晚的一种盘点。
第一大亮点:舞蹈类节目有新意。开场舞《中华大联欢》,以中国人最为熟悉也最为喜欢的红色为基调,搭配上可爱的粉色,营造出了一种花团锦簇的喜庆气氛,而取意于孔雀开屏的舞蹈,再配上后面幕布上整齐划一的扇形图案,让人更是有一种美不胜收的感觉。
而此后的《城市变奏曲》,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百年历史画卷,通过城市生活的变迁,展示了我们祖国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可喜变化。
《森林舞会》中,小孩子们用稚气未脱的声音和憨态可掬的表演,让人眼前一亮,熊猫的“变脸”更让人过目不忘,而整个舞蹈还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迎接春姑娘,最终饰演“春姑娘”的黄圣依的出场,为整个节目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蝶恋花》编织出唯美的诗篇,舞者们用身体活灵活现地表现出了蝴蝶破茧而出,翩翩起舞的千姿百态。
《天地吉祥》是来自四川地震灾区的四川民族歌舞团,用原生态的天籁之声,唱出了广大灾区人民的心声,让人感到一种来自心灵深处的温暖和感动。
第二大亮点:主持人反串出彩。在相声《团团圆圆》中,董卿改口说相声,虽然她并不是主角,也没抖出太多的“包袱”,但是仍然让人有一种新鲜感。尽管反串这种形式,在以前的春晚中已经不止一次地被使用过,而董卿也曾在08年的春晚中和黄宏演过小品,但是董卿参演相声,给相声这门传统艺术加入了亮眼的美丽元素。其实不只是董卿,此次春晚的六大主持,都很好地完成了各自的主持任务,没有出现什么失误,也算是一大进步吧。
第三大亮点:“英伦组合”赢得头彩。周杰伦和宋祖英的“英伦组合”,堪称本届春晚的最大卖点,他们两人演绎的“辣妹子”版的《本草纲目》,糅合了两人各自的演唱风格,虽然时间非常短暂,但是这不失是一种很好的尝试,或者说是一次成功的营销方式。
此后宋祖英还独唱了《送你一朵东方茉莉》,一人在春晚上连唱两首歌曲,这份荣誉恐怕只属于宋祖英一个人。
第四大亮点:语言类节目依然非常可乐。
姜昆、戴志诚《我有点晕》,讲述了改革开放30年以来的种种变化,甚至连网络红人“芙蓉姐姐”都成为了取笑的对象。李伟健和武宾、朱德刚和樊光耀,海峡两岸的这两对相声搭档,用四川版的《双截棍》、闽南语祝福“团团”“圆圆”的方式,同样展现了我国天南海北的风土人情。
而马东和大山、刘伟等人合演的《五官新说》,在向马季等相声老前辈致敬的同时,也借机讽刺了那些酒后驾车的司机。
黄宏和郭达的《黄豆黄》,依然延续了讨巧的方式,“占有”和“战友”、“坐箱子”和“当乡长”,都足以令人捧腹。
而冯巩在《暖冬》中,除了那句耳熟能详的“我可想死你们了”,也在文字游戏上大做文章,“大湿”和“大师”、“老供”和“老公”,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中国语言的魅力所在。
压轴的本山大叔,在春晚首次和徒弟小沈阳合作,虽然此次他是作为一个配角,但是在《不差钱》中,他依然是最会制造笑料的那个“大忽悠”。相信这个节目,一定会在许多观众的记忆深处,留下深深的烙印。 第五大亮点:有一种温暖叫做抗震救灾。2008年对于中国人来说,可谓悲喜交集,而最让人难过甚至痛心的是——汶川大地震。而在春晚的舞台上,对于汶川地震这一敏感话题,如何用恰当的形式来表达我们对灾区的关心和祝福,却是一个很难的命题。显然,郎昆对此做了精心的筹划和准备,用偏于理性的白岩松替代习惯搞怪的李咏,就体现出了对这一板块的重视程度。而像北川县长经大忠、抗震小英雄林浩、“可乐男孩”等群像的集体出现,还有场外和四川灾区的实时联线,让许多人都为之动容,有些甚至留下了两行热泪。 第六大亮点:歌曲类节目让人充满力量。成龙、容祖儿等实力派歌手演唱的《站起来》,很好地诠释了我们一直在提倡的奥运精神,也唱出了自强自信的中国人的精气神。而沉寂多年,很久都没有亮相春晚的毛阿敏,此次带着她的《天之大》高调复出,虽然现在的她已经40多岁,但是唱功和风韵都还是那么的让人陶醉,相信听完这首歌之后,有不少的儿女和妈妈们都会流下激动的泪水。零点钟声敲响之后,三位如雷贯耳的歌坛大腕,周华健、李宗盛、罗大佑和张震岳组成的“纵贯线”组合,拿出了他们压箱底的成名作,为这场规模宏大的晚会更增添了许多时尚的元素,当然对于怀旧的人来说,他们三人让人更多的是一种感动。最后,伴随着那熟悉的《难忘今宵》的唱响,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也在许多人的留恋和不舍当中,落下了帷幕。 第七大亮点:场内外互动让人更加亲切。春晚之所以受到如此多的关注,虽然围绕它的口水战从来都没有停止过,但是春晚依然是许多中国人除夕夜必不可少的一道年夜饭。这其中,与现在的春晚更加注重互动,有非常密切的关系。09年的春晚,在场内外互动这方面,也是做足了功夫,不论是通过VCR来表现灾区人民的过年情况,还是与亚丁湾护航的官兵时空联线,以及观众的短信和电话参与,都让整台晚会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 第八大亮点:“春晚流行语”让人印象深刻。《吉祥三宝》中“我骄傲啊!”,以及郭达、蔡明在《北京欢迎你》上,“你雷死我了”,都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虽然像“雷”这样的词语在网络上已经尽人皆知,但是相信随着春晚的播出,会有更多的人会在日常的生活中,用这些流行语来调侃,给我们平淡的生活增添一些乐趣。 第九大亮点:“开门办春晚”不再只是一句口号。不管是来自爱尔兰的踢踏舞团,为我们带来的《大河之舞》,还是来自宝岛台湾的魔术大师刘谦带来的《近景魔术》,都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踢踏舞热情奔放,代表着一种积极向上和乐观昂扬的姿态,也说明更多的外国人对于春晚乃至春节,有更浓烈的兴趣。《近景魔术》中,刘谦将戒指变进鸡蛋里的“壮举”,让人大开眼界。虽然开门办春晚并不是始于今年,但是我们很高兴地看到,有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在参与春晚,而且他们从中得到了很多的快乐。 第十大亮点:零点钟声敲响方式别出心裁。神七航天飞船的设计师和航天英雄们,在零点钟声敲响前集体亮相,其中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三人的出现,还有“太空花”以及“天宫一号”模型的闪亮登场,让整台春晚达到了最高潮。同时,也让我们对中国航天事业的未来,寄托了更大的期望。最后,让我们向这些为我们的航天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英雄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真挚的问候! 感谢2009年的春晚,希望我们所有人在牛年,能够牛转乾坤,牛气冲天!而这一年,也是我们共和国的60大寿,在此祝福我们伟大的祖国,祝祖国繁荣昌盛,愿人民幸福安康!
2. 百年中国时尚观后感
弱国无外交,百年前的中国风雨飘摇,世界各国列强在我中华大地横行霸道,加上常年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人民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好在中国大地上向来不缺有志之士,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凝聚团结爱国之士,领导苦难的中国人民英勇奋斗,在1949建立一个崭新的中国。
如今的我们生活安定,经济繁荣都离不开党的领导,离不开无数先辈的付出,如今的我们只有奋发图强,积极进取才能够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
3. 时尚中国观后感300字左右
从尘封的记忆中走出来,在优雅平静的叙事中,讲述这座城市昨天、今天和明天的故事,焕发老厂房、旧机床的当代价值,更好地带动产业发展,更好地推动阳泉这座老工业城市实现转型。“阳泉记忆·1947”文化园的应运而生,使得这里将成为一片催生机遇的沃土。
在这里,你会意识到,历史文化不单是时代的源脉,更是发展的阶梯,工业遗产不只意味着过去,更是未来的标尺。红砖绿树和工业车间群建筑相互映衬,工业遗址的斑驳锈迹与艺术时尚的斑斓色彩交相辉映,当我的眼睛多维度、多角度眺望这座老厂时,突然感觉到,它如一位世纪老人穿越风雨后正在闭目养神,捻须微笑,时光经久,将自己站成了一座城市宏伟的雕塑,无声胜有声。
4. 时尚中国观后感300字怎么写
我的第一本书:
文章结尾写到:”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读过本文,深深打动我们的却不仅仅是关于第一本书的“故事”,而是与书有关或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那浓浓的真挚的情意,是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遥远的乡村荒寒、苍凉的生活境况和作者对生活那份独特的感受。
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父亲也认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还特意补述了乔元贞的一生的“出息”:“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这算得什么“出息”呢?
没有课本的乔元贞考了第一名,说明他是个聪明好学的孩子,父亲以他教师的经验感觉得出,这样的孩子是能成器的,但是“我”拿回那半本书让父亲装订完整时,他哭着对“我”说,他不能再上学了。这样,那半本书或者说父亲为他装订的那本书,就“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了。而“我”后来到条件好一些的学校上学(再后来,“我”读了中学,读了大学,成了诗人)。而乔元贞这样一个聪明好学的孩子在最需要学习的时候失学了,人生成长的第一个阶梯就这样永远失去了,再加上当地文化、经济的极度贫困和落后,一辈子只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还能有什么发展可言呢?还能有多大“出息”?在这里,我们可以用一句时髦的话概括一下:“知识改变命运”。但是,谁能给“他”以知识呢?这就促使我们更深入的思考了。
总之,作者对那个时代的苦难进行着辛酸的“诉说”,对苦难生活中小伙伴们寄予深切的同情,也让读者从乔元贞的命运中严肃思考着生活与人生。
回想过去,多少孩子因为贫困,从来没有进过校门;多少孩子被迫中途退学;不是因为他们天生愚钝,而是因为他们从小就没有读书的机会。所谓的 “出息”似乎只有有钱人家的孩子才可以实现。多少人才被埋没,多少孩子因不能读书而终生落魄。这不能不引起人思考。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读者的心情也更沉重,更重要的是,今天的学生读到此文,更应好好的想想,你们都是幸运儿!!!乔元贞的命运如果在今天的孩子身上重现,那简直就是罪过!读书吧,孩子!
5. 中国时装周观后感
读后感:
读了四大刺绣与它们的发源地之后。我非常感动,因为我是一个喜欢刺绣的小学生,我知道有关刺绣的许多知识,就让我给大家讲一讲吧! 刺绣又称丝绣,是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是绸缎,布棉和现代化纤织物等材料,用丝,绒,棉等各种彩色线,凭借一细小的钢针上下穿刺运动,构成各种优美图形,花纹或文字的工艺。
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据记载在四千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规定;衣画而裳绣;;;;,另在文中也有;素衣朱绣的描绘。宋代时期刺绣服装的风气已在民间广泛流行,这也促使了中国丝绣工艺的发展。啊!刺绣还有许多的奥秘等着我们发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