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时尚京剧图片
第一个京剧女子班叫髦儿戏班,因为女子班在清朝末年的时候很时髦儿。髦儿戏班里教师基本都是男的,徒弟全是女的,像传统科班一样,学员进科班时年龄在八九岁到十五六岁间,学艺六年,满师再谢师两年。女子科班和男子科班一样,实行严酷的体罚制度,打手板儿,打屁股板儿,罚跪。
2. 京剧剧照图片
京剧中常见的亮相有四种,分别是走、站、跳、定。“亮相”是一种戏曲上的表演动作,即主要角色上场时、下场前,或者是一段舞蹈动作完毕后的一个短促停顿。京剧中的亮相可以向观众展示角色的造型,另外也便于拍摄剧照。
在京剧表演者,生、旦、净,丑,在第一次出场的时候,都要在靠近上场口的位置站一下,亮一个相,向现场观众展示角色的精神面貌。另外,在一段武打完毕,敌对双方也都各自亮相,而战败一回方的"亮相"被称为"败式"。
戏曲表演的“上场亮相”,是由民族“写意”的艺术哲学所决定的。通常情况下,京剧中的亮相需要京剧中胡琴、锣、鼓等乐器的配合。这样可以增加角色对观众的吸引力,同时也是戏曲绘画美、舞蹈美、雕塑美和音乐美的综体闪光,也是演员艺术功力的总体闪光。
3. 潮流京剧图片
第一点我们要知道京剧文化,它弘扬的是一种正能量,然而跟现在的正能量主题是特别相契合的,所以说我们可以把京剧文化和现代的正能量的文化相互结合起来,这样的话用新的形式来表现出正能量和新的力量,那么京剧的发展就会向前迈出很大的步伐。
第二点我们要知道京剧文化,它不仅刻板的指示通过人物的扮相和人物的表演去发展它,而是说我们要通过用动漫的形式或者说是用脸谱的形式去发扬京剧,把它拍成影视聚的方式来去发展他,因为现在很多的小孩子喜欢的是脸谱式动漫的可爱,那么跟他们结合起来的话,我们就知道了,京剧文化需要走的下一步方向是什么了,就能够创新的发展京剧文化了。
第三点,我们要知道京剧文化的源头在哪里,因为只有我们知道了京剧文化的源头,才能够把它和现代的艺术相结合,因为京剧本来也是一种艺术文化,所以说加上现代的艺术的改造,我们就能够把它弘扬创新的文化,新的精神给它加入一定的内涵,让他更加的富有力量,所以说我们可以从文化的源头去了解京剧和发扬京剧创新京剧。
4. 京剧服装效果图
京剧舞台上把身上穿的做“行头”。京剧行头以明朝服装样式为主,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演员载歌载舞的特点进行了一些改良设计。
因为京剧形成于清朝,衣服中也有不少满族服饰的特点,比如马褂,箭衣的马蹄袖等。凡是戏中的番邦外族都穿旗装,表示他们并非中原人士。
5. 京剧造型图片
京剧中黑色的脸谱表示性格严肃、不苟言笑,例如“包公戏”中包拯,就是黑色脸谱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刚正不阿、不苟言笑、秉公执法,充满了威严。京剧脸谱是一种舞台演出时的化妆造型艺术,常见的脸谱颜色有红色、黑色、白色、黄色、紫色等。多为中性,代表人物有“包公戏”中的包拯,“三国戏”中的张飞,“水浒戏”中的李逵等。
6. 京剧服饰图片
京剧服装共分为大衣、二衣、三衣和云肩四大类。
大衣有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就是蟒,帔,褶子,开氅,宫装,八卦衣,官衣等服装在袖口处均有水袖,这正是区别于二衣,三衣之间的不同。
二衣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特点,就是所有服装的袖口,裤腿均为紧缩型,同时不论穿着任何样式服装,腰间均要系大带或其它束带。大衣,二衣明显的区分为文,武之别,通过各自的服装的穿着处理,可以清楚看到它是类型化的具体体现。它是依据文,武分类,但又依据表演行当去进行分类的方法来塑造人物的。
三衣在技艺处理上没有像大衣、二衣那样具体,但三衣的有些物品在使用上,一般要依据大衣、二衣的人物穿着,最后要达到统一调和,使用合理。云肩也叫披肩,多以丝缎织锦制作,大多数云肩用
四个云纹组成,叫四合如意式,还有柳叶式,荷花式等等,上面都有吉祥命题,例如富贵牡丹,多福多寿,连年有鱼等等。明清的时候流行很多,大多都在婚庆喜宴等场合使用。
7. 京剧风格图片
昆曲有京昆,苏昆之分,但是总的来说特点是内容比较高雅有深层的意蕴。
京剧基于徽汉二调,主要腔调为西皮二黄,融合了许多别的曲艺的长处,比较注重程式。
秦腔的表演朴实、粗犷、细腻、深刻,以情动人,富有夸张性。角色行当分为四生、六旦、二净、一丑,计13门,又称“十三头网子”,表演唱做并佳。辛亥革命后,西安成立了易俗社,专演秦腔,锐意改革,吸收京剧等剧种的营养,唱腔从高亢激昂而趋于柔和清丽,既保存原有的风格,又融入新的格调.
吉剧,是在“二人转”的基础上,吸收东北其它民间艺术和借鉴其它地方戏曲的长处,融合提炼,于1959年诞生的。吉剧的唱腔音乐,包括“柳 调”和 “咳调”两大类,各有一套曲牌。
8. 京剧造型图片大全图片
京剧服装发展成现在的模式是经过长期的创造、改进和优选而形成的。
在人物造型上,因为表演者和观众有较远的距离,所以它在产生之初就确定了艺术夸张的原则。在京戏中,为使观众看清眉眼,化妆就注重粉墨,浓眉重目,深描眼帘,进而勾画、创造出脸谱。京剧服装也和化妆一样大胆夸张,常常运用各种色彩来表现人物性格,给人以艺术的感染力。例如运用工艺美术的绘画原则,令花卉、饰物.变形,把自然美融入进服装中,使得京剧服装为人物造型服务,更适合表现剧中人物个性及美的特点。
京剧中的象征意义也由此产生,因为那时的观众审美水平和文化素养不同,京剧中的象征意义可以使他,们更轻易的了解剧情,分辨角色的性格特征。所谓红忠白奸,黑为刚强粗犷,黄为智谋聪慧,蓝为猛,绿为怪,金粉表现神仙....这些都是京剧象征意义的一-部分。但追本溯源,这些象征意义其实全部源自人民生活,经过艺术提炼,才成为观众所熟悉的京剧服装。
9. 现代京剧服装图片大全
总体叫“行头”!在戏曲行,“行头”泛称一切戏曲演出用具。清李斗《扬州画舫录》:“戏具谓之行头。行头分衣、盔、杂、把四箱。” 衣箱,分大衣箱、二衣箱、三衣箱。大衣箱包括各种长短袍服,如蟒袍、官衣、开氅、帔、褶(音学)子、八卦衣、坎肩、斗篷、青衣、宫装、旗袍、云肩、饭单、袈裟等,还要兼管玉带、朝珠、扇子、牙笏、手帕、腰巾和喜神(彩娃)。二衣箱包括各种武装人员的装束,如箭衣、马褂、大靠、茶衣、腰包、抱衣、打衣、制度衣、大铠、猴衣以及扣带、鸾带、丝绦等。三衣箱即演员所穿内衣、厚底靴、朝方、彩鞋、旗鞋、云履、福字履、彩裤、胖袄、僧鞋、薄底靴、大袜、青袍、龙套衣及塑形用品。 盔头箱,主要是盔、帽、冠、巾四种。如帅盔、霸王盔、夫子盔、蝴蝶盔,纱帽、毡帽、罗帽、风帽,凤冠、如意冠、九龙冠,扎巾、软夫子巾、文生巾、高方巾、员外巾。此外还有演员头上所戴的网子、水纱、雉尾翎、狐尾、甩发、髻发、耳毛、发髻和各式各色的髯口,如黑、黪、白、红、紫色的满、三绺、扎、八字髯、一字髯等。 杂箱,指彩匣子、水锅和梳头桌。彩匣子是为男角色面部化妆、抹彩、勾脸、卸妆、洗脸所用。梳头桌是专为旦角梳理大头、古装头、抹彩、贴片子、插戴银泡子、翠泡子、钻泡子和绢花等饰物所设。 把箱,即旗把箱。从刀、枪、剑、戟等各种兵器到桌椅、板凳、帐幔和山、城、墓、碑等景片;从文房四宝、印信、茶酒器皿、令旗令箭、马鞭、车、船、风、火旗到圣旨、香案、旗、锣、伞、报和剧中特定道具,如家法、手铐、铜锤、棋盘、笛箫等都是绝对不可缺少的道具。 一套完整的行头,在演出时均有一定的使用章程和规范,如衣箱上的十蟒十靠都必须按上五色和下五色,即红、黄、绿、白、黑、蓝、紫、粉、古铜、秋香十色的顺序摆放;后场桌上的道具必须根据戏码的变换而变换。以保证演员穿、扎、戴、挂、拿,有条不紊地进行。
10. 京剧服饰图片高清
大衣
大衣属于京剧服饰内部分工的服饰之一,根据其用途的不同,可以细分为很多种,如蟒、改良蟒、旗蟒、官衣、改良官衣、学士官衣、判官衣、开氅、鹤氅、帔、八卦衣、法衣、僧衣、褶子、宫装、古装、裙、裤、袄等。
二衣
二衣的种类也很多,主要包括靠、改良靠、箭衣、马褂、抱衣、夸衣、卒坎、龙套、大铠、青袍、茶衣、大袖等及其他配件和装饰物,如僧背心、道背心、镖囊、弹囊、绦子、大带等,对于比较有特色的人物,还需要专门为他们制作专用服。
三衣
三衣又被称为“靴箱”,主要包括人物的靴鞋和内衣装饰,具体又细分为软片类和硬类两大类,软片类指的是水衣子、胖袄、彩裤、护领、大袜等,水衣子是一种工作服,主要是为了保护大衣、二衣在表演时不受到损伤;硬类主要指的是厚底、朝方、福字履、登云履、皂鞋、薄底、彩薄底等,厚底是男性人物经常穿着的高腰厚底靴,鞋底的厚度通常根据演员的高矮或者表演水平而有所不同。
云肩
云肩也被称为“披肩”,是汉民族对外来服饰文化的融会贯通,是一种独特的京剧服饰款式,常以彩锦绣制而成,用四方四合云纹进行装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