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流行服饰 > 正文

华中流行病(中华流行病学)

1. 中华流行病学

(1)查明病因,或寻找病因线索及危险因素,为进一步调查研究提供依据;

(2)控制疾病进一步发展,终止疾病暴发或流行;

(3)预测疾病暴发或流行的发展趋势;

(4)评价控制措施效果。

现场流行病学调査的步骤:

启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前提条件是获得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信息,这些信息的来源包括各种类型的公共卫生监测系统、政府有关部门(如民政、公安、教育等部门)、企事业单位、公民和媒体。接获这些信息以后,有关人员应将信息进行初步分析,经过初步确认后,应与信息来源地联系,进一步核实情况,同时及时报告有关领导。

在得到有关部门的授权或者事发相关部门的邀请示,应立即前往现场开展调杏。现场的调杳包括纟fl织准备、核实诊断、确定暴发或流行的存在、建立病例定义、核实病例并计算病例数、描述性分析(三间分布)、建立假设并验证假设、采取控制措施、完善现场调查和书面报告十个步骤。

2.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是核心期刊吗

R 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表   1、中华医学杂志   2、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3、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4、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5、第一军医大学学报(改名为: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6、解放军医学杂志   7、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8、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9、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10、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11、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12、复旦学报.医学版   13、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14、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15、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16、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17、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8、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广东医学   20、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21、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2、上海医学   23、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4、江苏医药   25、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6、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7、实用医学杂志   28、山东医药   29、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30、重庆医学   31、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32、天津医药   33、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34、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35、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36、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37、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   R1 预防医学、卫生学类核心期刊表   1、中国公共卫生   2、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3、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4、卫生研究   5、营养学报   6、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7、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8、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9、环境与健康杂志   10、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11、中国卫生统计   12、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13、中国职业医学   14、环境与职业医学   15、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   16、中国卫生经济   17、毒理学杂志   18、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19、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现代预防医学   21、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2、中国妇幼保健   23、中国学校卫生   24、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5、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6、生殖与避孕   R2 中国医学类核心期刊表   1、中草药   2、中国中药杂志   3、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4、中国针灸   5、中成药   6、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7、中药材   8、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9、中药药理与临床   10、中华中医药杂志   11、针刺研究   12、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13、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4、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15、辽宁中医杂志   16、时珍国医国药   17、中医杂志   18、新中医   19、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中国天然药物   R3 基础医学类核心期刊表   1、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中华微生物和免疫学杂志   3、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4、解剖学报   5、中国免疫学杂志   6、免疫学杂志   7、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8、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9、生理学报   10、解剖学杂志   11、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2、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13、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改名为: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14、生理科学进展   15、中华病理学杂志   16、神经解剖学杂志   17、现代免疫学   18、病毒学报   19、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21、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改名为:国际免疫学杂志)   22、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23、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24、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改名为: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25、基础医学与临床   R4 临床医学类核心期刊表   1、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3、中国临床康复(改名为: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4、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5、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6、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7、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8、中华护理杂志   9、临床检验杂志   10、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11、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12、中国急救医学   13、检验医学   14、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15、中国全科医学   16、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17、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18、中国输血杂志   19、中国实验诊断学   20、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1、护士进修杂志   R5 内科学类核心期刊表   1、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中华内科杂志   3、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4、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5、中华血液学杂志   6、中华肝脏病杂志   7、中华消化杂志   8、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9、中华肾脏病杂志   10、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11、中华糖尿病杂志(改名为:中国糖尿病杂志)   12、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13、中华传染病杂志   14、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15、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16、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17、中国循环杂志   18、高血压杂志(改名为:中华高血压杂志)   19、中国老年病杂志   20、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1、中国内镜杂志   22、肠外与肠内营养   23、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4、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R6 外科学类核心期刊表   1、中华外科杂志   2、中华骨科杂志   3、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4、中华创伤杂志   5、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6、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7、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8、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9、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10、中华烧伤杂志   11、中华麻醉学杂志   12、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13、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14、中华手外科杂志   15、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16、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17、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18、中国器官移植杂志   19、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21、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2、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3、临床麻醉学杂志   24、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5、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6、中华男科学杂志   R71 妇产科学类核心期刊表   1、中华妇产科杂志   2、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3、实用妇产科杂志   4、现代妇产科进展   R72 儿科学类核心期刊表   1、中华儿科杂志   2、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3、临床儿科杂志   4、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5、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6、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R73 肿瘤学类核心期刊表   1、中华肿瘤杂志   2、癌症   3、中国肿瘤临床   4、肿瘤   5、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6、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7、肿瘤防治研究   8、中国癌症杂志   9、实用肿瘤杂志   R74 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类核心期刊表   1、中华神经科杂志   2、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3、中华精神科杂志   4、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5、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6、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7、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8、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改名为: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9、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R75 皮肤病学与性病学类核心期刊表   1、中华皮肤病杂志   2、临床皮肤科杂志   3、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R76 耳鼻咽喉科学类核心期刊表   1、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改名为: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3、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4、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R77 眼科学类核心期刊表   1、中华眼科杂志   2、中华眼底病杂志   3、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4、眼科研究   5、眼科新进展   R78 口腔科学类核心期刊表   1、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3、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4、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5、口腔医学研究   R8 特种医学类核心期刊表   1、中华放射学杂志   2、临床放射学杂志   3、实用放射学杂志   4、中华核医学杂志   5、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6、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7、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8、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9、放射学实践   10、介入放射学杂志   R9 药学类核心期刊表   1、药学学报   2、中国药学杂志   3、中国药理学通报   4、药物分析杂志   5、中国新药杂志   6、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7、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8、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9、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10、中国抗生素杂志   11、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12、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13、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14、中国药房   15、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16、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17、华西药学杂志

3.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投稿

BMJ Open(ISSN:2044-6055)是世界大的临床综合医学期刊,主要接收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和流行病学的研究文章。同时涵盖卫生服务研究、卫生经济学、外科、定性研究、研究方法、医学教育、医学出版以及其它与影响患者健康的因素或医疗实践直接相关的研究投稿,范围极广,杂志由 英国BMJ Publishing Group 出版。

4.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投稿难吗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美国医学杂志》美国ISSN:0002-9343,1910年创刊,全年18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4.388。刊载临床研究原始论文和初见病例报告、评论。兼及临床病理学高级学术会议探讨医学、科学与社会问题的文章和编辑部短评。

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美国预防医学杂志》美国ISSN:0749-3797,1984年创刊,全年8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3.167。刊载预防医学基础和应用研究论文。

涉及的学科包括流行病学、遗传学、营养学、毒理学和社会科学;应用的领域包括卫生管理、传染病防治、职业医学、环境卫生、航空航天医学、老年病、母婴保健、计划生育等。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urgery《美国外科学杂志》

美国ISSN:0002-9610,1890年创刊,全年12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1.924。历史悠久的著名外科权威专业性学术期刊,由美国六家主要外科医学会合办,专载普通外科临床与实验研究论文,介绍手术技术、外科手术、步骤、设备和器械。

主要栏目有论著、方法探讨、外科教育、简短报告、评论等Archives of Gerontology and Geriatrics《老年医学与老年病学集刊》

爱尔兰ISSN:0167-4943,1982年创刊,全年6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0.760。刊载实验老年医学和临床老年病学以及老年社会研究等方面的论述。

Archives of Medical Research《医学研究档案》

墨西哥浙江工业大学图书馆信息咨询部编 Elsevier Science 出版社期刊投稿指南 14ISSN:0188-4409,1970年创刊,全年6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1.382。2004年起由Instituto Mexicano del Seguro Social, Oficina de Bibliotecas y Divulgacion,MEXICO 出版,发表生物医学研究方面的原始论文和报道。

Biomedicine & Pharmacotherapy《生物医学与药物疗法》

法国ISSN:0753-3322,1947年创刊,全年10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浙江工业大学图书馆信息咨询部编 Elsevier Science 出版社期刊投稿指南 21年影响因子2.069。刊载生物医学和药物疗法,包括与之相关的生化、内科、药学、外科、生物物理、免疫、血液、神经与内分泌等方面的研究论文、评论和札记。

Clinica Chimica Acta《临床化学学报》

荷兰ISSN: 0009-8981, 1956年创刊,全年24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2.149。刊载临床化学和医学生物化学,包括化学、生物化学、免疫化学技术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论文、简报、技术札记,以及学术动态报道。

European Journal of Radiology《欧洲放射学杂志》

爱尔兰ISSN:0720-048X,1981年创刊,全年12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E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1.888,2005年EI收录245篇。刊载研究放射及医学影像技术应用与实践方面的论文、评论、病例报告,涉及X射线、CT、磁共振、超声波及其它先进影像技术和设备。

Integrative Medicine《综合医学》

美国ISSN:1096-2190,1998年创刊,全年4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

主要刊载营养补充剂、植物药、饮食、生活方式等方面的论文ITBM-RBM News《欧洲生物医学技术杂志-新闻》

法国ISSN:1297-9570,全年6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2000年前刊名RBM-News,为刊载世界生物医学界学术活动及其新闻报道。 谢谢采纳

5.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参考文献格式

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主要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病理学、预防医学、免疫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中医学。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毕业实习安排一般不少于48周。

简介:

临床医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专业。它致力于培养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医疗预防的基本技能;能在医疗卫生单位、医学科研等部门从事医疗及预防、医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医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人类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对人类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作出分类鉴别的能力。临床医学专业可参加临床执业医师考试,临床执业医师证是成为临床医师的必备条件之一。

概述:

临床医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后,提高临床治疗水平,促进人体健康的科学,是医学科学中研究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各专业学科的总称。它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从整体出发结合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和病理过程,进而确定诊断,通过治疗和预防以消除疾病、减轻病人痛苦、恢复病人健康、保护劳动力。

现代临床医学随着基础医学的发展不断进步。基础医学的众多学科日益深入地阐明了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改变,推动了临床医学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许多分科和专业.如传染病科、神经科、心脏科、肾病科、内分泌科、消化科、呼吸科、普外科、泌尿外科、矫形外科、胸心外科、神经外科、肿瘤科、儿科、妇产科、老年病科、放射科、急症医学科和重症监护学科等。至少包括50余个学科、专业。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临床医学的地位与研究生培养在整个医学范围中,临床医学在很大程度上起着引导医学方向的作用。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包括临床医学研究生和临床实验研究生。前者以临床实际工作能力的严格训练为主,以培养临床专门人才为目的;后者以与临床有关的科学研究训练为主培养能在临床实验室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

知识技能: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基础医学中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常见病名发病诊断处理的临床基本技能;

3)具有对急、难、重症的初步处理能力;

4)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

5)掌握医学文献检索、资料调查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资格考试:

临床医学专业可参加临床执业医师考试,临床执业医师证是成为临床医师的必备条件之一。

医师资格考试的性质是行业准入考试,是评价申请医师资格者是否具备从事医师工作所必须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考试。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分实践技能考试和医学综合笔试两部分。

实践技能考试采用多站测试的方式,考区设有实践技能考试基地,根据考试内容设置若干考站,考生依次通过考站接受实践技能的测试。每位考生必须在同一考试基地的考站进行测试。

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综合笔试于9月中旬举行,具体时间以卫生部医师资格考试委员会公告时间为准。临床执业医师考试时间为2天,分4个单元,每单元均为两个半小时。

医学综合笔试全部采用选择题形式。采用A型和B型题,共有A1、A2、A3、A4、B1五种题型,医师资格考试总题量约为600题。

6.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影响因子

1.流⾏病学epidemiology: 流⾏病学是研究⼈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2.暴露exposure:是指研究对象接触过某种待研究的物质或具有某种待研究的特征或⾏为,同时,暴露⼀定是本研究需要探讨的因素,是与特定的研究⽬的密切相关的。

7.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投稿周期

一、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

1、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在院长或业务院长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

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全院医院感染控制规划,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3、认真履行职责,建立建全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医院感染监测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消毒药械管理制度,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制度等。

4、对医院感染管理科拟定的全院医院感染工作计划进行审定,对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进行评价考核。

5、定期召开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会议,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重大事项,遇有紧急问题及时召开。

二、医院感染管理科工作制度

1、加强业务知识和现代管理知识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

2、负责拟定院感工作计划,提交主管院长审批后,组织实施;负责拟定科室医院感染工作制度,并督促执行。

3、每月一次做好全院出院病例的回顾性调查,统计汇总全院感染率、漏报率。

4、每月对重点部门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对全院使用中紫外线灯管强度进行监测。

5、每月对全院医院感染管理进行一次综合质量考核,考核结果与科室质量挂钩。

6、每月不定期深入科室了解情况,协调科室间医院感染各项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及时解决。

7、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法》要求做好传染病的管理,督促科室做好传染病的疫情报告工作。

8、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时,及时组织人员进行现场调查,分析原因,积极提出控制措施,并向主管院长请示汇报。

9、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高危人群、高危因素的目标性检测,达到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

10、对购入消毒药械、消毒剂、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等严把准入关,不合格产品严禁进入医院。

11、定期(每月或每季度)将医院感染信息反馈到科室,对临床抗感染药物的应用、消毒隔离等方面提出指导性意见。

12、每年有计划地完成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医院感染控制知识和业务水平。

13、监督、管理、焚烧,按照国家要求正确处理医疗废物。

三、医院感染监测管理制度

1、各科室应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严格执行医院感染各项规章制度。

2、各科室每月定期召开监控小组会议,研究解决本科医院感染存在问题。

3、各科室要重视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执行“标准预防”,“手卫生制度”,“职业防护”等在职工作,每月培训不少于一次,全院性培训参加人数不少于80%。

4、掌握,提高医院感染诊断水平,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应在24小时内报告院感科,如有流行暴发倾向及时报告。主要监测指标:

(1)医院感染发病率≤8%,漏报率≤10%。

(2)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和环境卫生学监测合格率>95%,无菌物品合格率100%

(3)紫外线照射强度不得低于70 uW/cm2。新进灯管≥90 uW/cm2

5、建立严格的科室清洁、消毒与隔离制度,对不同传染源引起的感染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6、对重点区域,重点部位的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要符合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

7、严格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存放、登记、交接、运送、焚烧等流程的管理,

8污水污物排放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各个管理环节应符合要求。

四、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报告制度

1、临床主管医生要认真学习掌握,并按照进行医院感染病例初步诊断。

2、明确诊断后,由经治医生于24小时内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同时在出院病例首页院内感染名称栏内填写医院感染疾病名称。

3、科室经治医生认真填报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感染管理科于每月定期到各临床科室调查和收集院感病倒报告及漏报情况。

4、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病例,除向感染管理科报告外,尚需按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

5、对疑似医院感染的诊断,主管医生报告科主任,提交该科“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讨论,做好记录,

6、小组讨论尚不能认定的,须将该病员的全部资料及讨论的结果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由委员会组织研究、分析,最后认定或否定。

7、感染管理科必须每月及时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每季度写出分析报告,并进行效果评价,提出预防措施。特殊情况及时汇报和反馈。

五、抗生素应用管理制度

1、药剂科负责全院抗感染药物应用的指导、咨询工作

2、临床医师应提高用药前相关标本的送检率(涂片、培养),严格掌握适应证,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3、护士应根据各种抗感染药物的药理作用、配伍禁忌和配伍要求,准确执行医嘱,并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配合医师准确留取各种标本及时送检。

4、药剂科对于细菌耐药性高的抗菌药物有权提出暂停使用的建议。

六、无菌技术操作制度

1、在执行无菌操作时,必须明确物品的无菌区和非无菌区。

2、执行无菌操作前,先戴帽子、口罩、洗手、并将手擦干,注意空气和环境清洁。

3、夹取无菌物品、必须使用无菌持物钳。

4、进行无菌操作时、凡未经消毒的手、臂均不可直接接触无菌物品或超过无菌区取物。操作者应与无菌区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免污染无菌区。

5、无菌物品必须保存在无菌包或灭菌容器内、不可暴露在空气过久。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别放置。无菌包一经打开、即不能视为绝对无菌、应尽快使用、凡已取出的无菌物品虽未使用也不可再放回无菌容器内,超过24小时后必须重新灭菌,不得继续使用。

6、无菌包应按消毒日期顺序放置在固定柜橱内、并保持清洁干燥,与非无菌物品分开放置,并经常检查无菌包或容器是否过期,过期物品重新消毒灭菌。

7、无菌溶液应根据要求避光保存或冷藏。

8、无菌盐水及酒精棉球罐每日消毒一次,容器内敷料,如干棉球、纱布块等,不可装得过满。以免在取物时接触容器外部而污染。

9、消毒物品(如:呼吸机管道等)要有明显的标志,要写明消毒日期,一般消毒保存日期为3天(冬季不超过5天),每周消毒两次。灭菌物品要定期(1个月)进行一次细菌微生物监测。

10、治疗室、要定期进行空气消毒,有条件进行细菌微生物监测。有照射时间登记。

11、输液、输血一律使用,用后作为感染性医疗垃圾单独收集并由后勤部回收焚化处理。

12、抽血一律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做到一人一巾一带,抽血后病人使用的止血棉球集中回收处理,防止病人随地乱扔或带出院外。

13、各种换药弯盘及小器械先浸泡消毒,再清洗后灭菌。器械浸泡时要打开关节,盒盖上要标有消毒时间以及保存时间。

七、消毒隔离制度

1、医务人员上班时衣帽整洁,离开工作场所应脱去工作服;禁止穿工作服进食堂、会议室等非工作场所。

2、诊疗、换药处置工作前后均应洗手、消毒。

3、无菌容器、器械、敷料罐、持物钳等要定期消毒、灭菌,消毒液定期更换,体温表一人一用一消毒。

4、病房应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空气消毒。地面应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即刻消毒。床头桌、床头、椅子、门把等,每日用1:100“84”消毒液湿擦、抹布要专用、用后彻底消毒。定期进行空气微生物监测,如使用,要登记消毒时间、定期监测紫外线强度。

5、换下污衣、被服,放于指定污衣筐内,不得随地乱丢,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各种医疗用具,使用后均须严格消毒后备用。药杯、餐具、便器必须消毒后再用。病人被褥要随脏随换并送洗衣房清洗、消毒。

6、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必须做好床单位终末消毒处理,床、椅、桌及墙壁,应用消毒液擦洗。

7、传染病人及其用物按传染病的消毒隔离制度处理。

8、无菌物品每天检查一次,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尽量使用小包装。用过的物品与未用过的物品严格分开,并有明显标签,严禁用过期物品。

9、各门诊病区等工作场所医务人员下班前,均应进行清洁或消毒。

10、一次性医疗用品、废弃物品按规定处理后,置专用容器内封闭运送,进行无害化处理。

八、消毒药械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使用的消毒、灭菌药械的监督管理。

2、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对消毒、灭菌药械使用效果进行抽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汇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并提出改进措施。

3、采购部门应根据临床需要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审核意见进行采购,按国家规定查验所需证件,监督进货质量。

4、使用部门应严格按照消毒、灭菌药械的使用范围、方法、注意事项使用;掌握消毒、灭菌药械的使用浓度、配制方法、消毒对象、更换时间、影响因素等,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5、禁止使用过期、淘汰、无合格证明的消毒、灭菌药械。

九、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制度

1、医院所用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必须统一采购,临床科室不得自行购入和试用。

2、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认真履行对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采购管理、临床应用和回收处理的监督检查职责。

3、医院采购的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三证复印件应在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备案,即、《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建立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采购登记制度。

4、在采购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时,必须进行验收,除订货合同、发货地点及货款汇寄帐号应与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相一致,查验每箱(包)产品的检验合格证,内外包装应完好无损,包装标识应符合国家标准,进口产品应有中文标识。

5、医院设置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库房,建立出入库登记制度,按失效期的先后存放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物架上,禁止与其它物品混放,不得将标识不清、包装破损、失效、霉变的产品发放到临床使用。

6、临床使用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前应认真检查,若发现包装有破损、过效期和产品不洁等不得使用;若使用中发生热原反应、感染或其它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按规定详细记录现场情况,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

7、医院发现不合格产品或质量可疑产品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报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不得自行作退、换货处理。

8、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使用后,按医疗废物处理规定处置。

十、医疗废物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按照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卫生部《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法规及相关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1、医疗废物分类存放,警示、标识清楚。

2、医疗废物收集、存贮专人管理,交接责任明确。

3、医疗废物不得露天存放,暂存时间不得超过2天。

4、医疗废物暂时储存地点应远离医疗区,食品加工区,工作人员活动区,以及生活垃圾存放场所。

5、存放地设置明显的标识和防渗漏、防鼠、防蚊蝇、防盗以及防儿童接触等安全措施。

6、暂存设施、设备每天定时消毒。

7、暂存处负责,转运,焚烧。

十一、医院感染管理培训教育制度

1、医院感染管理科每年年初必须依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有关规定,制定该年度的培训学习计划

2、每半年对全院医务人员、管理人员以及工勤人员进行一次有针对性的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活动;对新进人员进行岗前培训与考核,培训时间不少3学时。

3、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必须加强医院感染的业务学习,经常参加省、市以及国家级的培训及学术研讨会,不断进行知识更新。

4、临床科室每月必须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业务学习,时间不少于2学时,根据各科室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和特点,分析本科室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可行的措施,降低本科室的医院感染发病率。

5、感染管理科每年对全院医院感染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一次检查考核。及时发现问题,再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6、积极开展预防医院感染的学术活动,鼓励全院医护人员撰写医院感染方面的学术论文踊跃投稿,加强我院与国内外的学术交流。

十二、消毒灭菌效果及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

1、高压锅消毒灭菌监测:工艺监测每锅进行,并有记录。化学监测每包进行。

2、使用中消毒剂灭菌剂监测:含氯消毒剂进行有效浓度监测。

3、紫外线强度及日常监测:凡使用紫外线灯的科室,(1)按标准按装,(2)坚持日常监测,并做好详细记录,(3)每3-6个月对照射强度监测一次(强度高于90uW/c㎡,6个月监测一次;70 uW/c㎡-90uW/c㎡3个月监测一次;(4)对合格灯管发“紫外线灯强度监测评价卡,不合格灯管及时更换。

4、、环境卫生学监测:定期开展环境卫生学监测,包括治疗环境,空气,物表,医护人员手卫生等微生物监测,保障医疗卫生环境安全。

5、医院感染监测资料的总结分析和反馈:院感科对医院感染监测资料做到月汇总,季分析,年度总结评价。

十三、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

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1、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4、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5、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6、医务人员发生血源传播性疾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应当立即采取以下局部处理措施(在发生科室完成):

(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十四、医务人员手卫生制度

1、医护人员在下列情况下应当洗手:

(1)直接接触病人前后,接触不同病人之间,从同一病人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接触特殊易感病人前后;

(2)接触病人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之后;

(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4)进行无菌操作前后,处理清洁、无菌物品之前,处理污染物品之后;

(5)当医护人员的手有可见的污染物或者被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后。

2、医护人员洗手的方法是:

(1)采用流动水洗手,使双手充分浸湿;

(2)取适量肥皂或者皂液,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

(3)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钟,应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清洗指背、指尖和指缝,具体揉搓步骤(六步洗手法)为:

A. 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B. 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

C. 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

D. 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E. 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F. 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G.必要时增加对手腕的清洗。

(4)在流动水下彻底冲净双手,擦干或自动凉干,取适量护手液护肤。

3、医护人员洗手时应当彻底清洗容易污染微生物的部位,如指甲、指尖、指甲缝、指关节及配戴饰物的部位等。

4、医护人员洗手使用皂液、在更换皂液时,应当在清洁取液器后,重新更换皂液或者最好使用一次性包装的皂液。禁止将皂液直接添加到未使用完的取液器中。

5、医护人员手无可见污染物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具体方法是:

(1)取适量的速干手消毒剂于掌心;

(2)严格按照洗手的揉搓步骤进行揉搓;

(3)揉搓时保证手消毒剂完全覆盖手部皮肤,直至手部干燥,使双手达到消毒目的。

6、医护人员在下列情况时应当进行手消毒:

(1)检查、治疗、护理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之前;

(2)出入隔离病房、重症监护病房、烧伤病房、新生儿重症病房和传染病病房等医院感染重点部门前后;

(3)接触具有传染性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4)双手直接为传染病病人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病人污物之后;

(5)需双手保持较长时间抗菌活性时。

7、医护人员手被感染性物质污染以及直接为传染病病人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病病人污染物之后,应当先用流动水冲净,然后使用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8、医护人员进行侵入性操作时应当戴无菌手套,戴手套前后应当洗手。一次性无菌手套不得重复使用。

8.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初审好慢

关键是看那个指标不合格!办理健康证,无非就是抽血验证肝功、胸透、大便等这几项。到疾控中心,看下检测结果,出现病症抓紧时间治疗。如果不是传染病之类,找找关系,办理个健康证就行,单位上班不看结果,只要证就可以。

太原流行病学调查(流行病学调查网站)

流行病例调查分析报告(流行病调查内容)

现代流行病病因概念是(现代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