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色彩搭配 > 正文

流行语天问(问天语下一句是什么)

1. 问天语下一句是什么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李清照竟然写的像李白。

2. 问天语什么意思

千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出自宋代李清照的《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转动,像无数的船只在舞动风帆。梦魂仿佛回天庭,听见天帝在对我说话。他热情而又有诚意地问我要到哪里去。

我回报天帝路途还很漫长,现在已是黄昏却还未到达。即使我学诗能写出惊人的句子,又有什么用呢?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千万别停息,将我这一叶轻舟,直送往蓬莱三仙岛。

注释

星河:银河。

转:《历代诗余》作“曙”。

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天语:天帝的话语。

嗟:慨叹。

报:回答。

谩有:空有。谩:空,徒然。惊人句,化用《江上值水如海上势聊短述》有“语不惊人死不休”诗句。

九万里:《庄子·逍遥游》中说大鹏乘风飞上九万里高空。

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

蓬舟: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古人以蓬根被风吹飞,喻飞动。

吹取:吹得。

三山:《史记·封禅书》记载:渤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住,可以望见,但乘船前往,临近时就被风吹开,终无人能到。▲

参考资料:

3. 天问的意思是问天

天问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暗,谁能极之?冯翼惟像,何以识之?明明暗暗,惟时何为?阴阳三合,何本何化?圜则九重,孰营度之?惟兹何功,孰初作之?斡维焉系,天极焉加?八柱何当,东南何亏?九天之际,安放安属?隅隈多有,谁知其数?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属?列星安陈?出自汤谷,次于蒙氾。自明及晦,所行几里?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女歧无合,夫焉取九子?伯强何处?惠气安在?何阖而晦?何开而明?角宿未旦,曜灵安藏?不任汩鸿,师何以尚之?佥曰“何忧”,何不课而行之?鸱龟曳衔,鲧何听焉?顺欲成功,帝何刑焉?永遏在羽山,夫何三年不施?伯禹愎鲧,夫何以变化?纂就前绪,遂成考功。何续初继业,而厥谋不同?洪泉极深,何以窴之?地方九则,何以坟之?河海应龙?何尽何历?鲧何所营?禹何所成?康回冯怒,坠何故以东南倾?九州安错?川谷何洿?东流不溢,孰知其故?东西南北,其修孰多?南北顺堕,其衍几何?昆仑县圃,其尻安在?增城九重,其高几里?四方之门,其谁从焉?西北辟启,何气通焉?日安不到?烛龙何照?羲和之未扬,若华何光?何所冬暖?何所夏寒?焉有石林?何兽能言?焉有虬龙、负熊以游?雄虺九首,鯈忽焉在?何所不死?长人何守?靡蓱九衢,枲华安居?灵蛇吞象,厥大何如?黑水、玄趾,三危安在?延年不死,寿何所止?鲮鱼何所?鬿堆焉处?羿焉彃日?乌焉解羽?禹之力献功,降省下土四方。焉得彼嵞山女,而通之於台桑?闵妃匹合,厥身是继。胡为嗜不同味,而快朝饱?启代益作后,卒然离蠥。何启惟忧,而能拘是达?皆归射鞠,而无害厥躬。何后益作革,而禹播降?启棘宾商,《九辨》、《九歌》。何勤子屠母,而死分竟地?帝降夷羿,革孽夏民。胡射夫河伯,而妻彼雒嫔?冯珧利决,封豨是射。何献蒸肉之膏,而后帝不若?浞娶纯狐,眩妻爰谋。何羿之射革,而交吞揆之?阻穷西征,岩何越焉?化为黄熊,巫何活焉?咸播秬黍,莆雚是营。何由并投,而鲧疾修盈?白霓婴茀,胡为此堂?安得夫良药,不能固臧?天式从横,阳离爰死。大鸟何鸣,夫焉丧厥体?蓱号起雨,何以兴之?撰体胁鹿,何以膺之?鳌戴山抃,何以安之?释舟陵行,何之迁之?惟浇在户,何求于嫂?何少康逐犬,而颠陨厥首?女歧缝裳,而馆同爰止。何颠易厥首,而亲以逢殆?汤谋易旅,何以厚之?覆舟斟寻,何道取之?桀伐蒙山,何所得焉?妹嬉何肆,汤何殛焉?舜闵在家,父何以鱞?尧不姚告,二女何亲?厥萌在初,何所意焉?璜台十成,谁所极焉?登立为帝,孰道尚之?女娲有体,孰制匠之?舜服厥弟,终然为害。何肆犬豕,而厥身不危败?吴获迄古,南岳是止。孰期去斯,得两男子?缘鹄饰玉,后帝是飨。何承谋夏桀,终以灭丧?帝乃降观,下逢伊挚。何条放致罚,而黎服大说?简狄在台,喾何宜?玄鸟致贻,女何喜,该秉季德,厥父是臧。胡终弊于有扈,牧夫牛羊?干协时舞,何以怀之?平胁曼肤,何以肥之?有扈牧竖,云何而逢?击床先出,其命何从?恒秉季德,焉得夫朴牛?何往营班禄,不但还来?昏微遵迹,有狄不宁。何繁鸟萃棘,负子肆情?眩弟并淫,危害厥兄。何变化以作诈,而后嗣逢长?成汤东巡,有莘爰极。何乞彼小臣,而吉妃是得?水滨之木,得彼小子。夫何恶之,媵有莘之妇?汤出重泉,夫何罪尤?不胜心伐帝,夫谁使挑之?会晁争盟,何践吾期?苍鸟群飞,孰使萃之?列击纣躬,叔旦不嘉。何亲揆发,何周之命以咨嗟?授殷天下,其位安施?反成乃亡,其罪伊何?争遣伐器,何以行之?并驱击翼,何以将之?昭后成游,南土爰底。厥利惟何,逢彼白雉?穆王巧挴,夫何周流?环理天下,夫何索求?妖夫曳炫,何号于市?周幽谁诛?焉得夫褒姒?天命反侧,何罚何佑?齐桓九会,卒然身杀。彼王纣之躬,孰使乱惑?何恶辅弼,谗谄是服?比干何逆,而抑沉之?雷开何顺,而赐封之?何圣人之一德,卒其异方:梅伯受醢,箕子详狂?稷维元子,帝何竺之?投之於冰上,鸟何燠之?何冯弓挟矢,殊能将之?既惊帝切激,何逢长之?伯昌号衰,秉鞭作牧。何令彻彼岐社,命有殷国?迁藏就岐,何能依?殷有惑妇,何所讥?受赐兹醢,西伯上告。何亲就上帝罚,殷之命以不救?师望在肆,昌何识?鼓刀扬声,后何喜?武发杀殷,何所悒?载尸集战,何所急?伯林雉经,维其何故?何感天抑坠,夫谁畏惧?皇天集命,惟何戒之?受礼天下,又使至代之?初汤臣挚,后兹承辅。何卒官汤,尊食宗绪?勋阖、梦生,少离散亡。何壮武历,能流厥严?彭铿斟雉,帝何飨?受寿永多,夫何久长?中央共牧,后何怒?蜂蛾微命,力何固?惊女采薇,鹿何佑?北至回水,萃何喜?兄有噬犬,弟何欲?易之以百两,卒无禄?薄暮雷电,归何忧?厥严不奉,帝何求?伏匿穴处,爰何云?荆勋作师,夫何长?悟过改更,我又何言?吴光争国,久余是胜。何环穿自闾社丘陵,爰出子文?吾告堵敖以不长。何试上自予,忠名弥彰?《天问》是屈原所作楚辞中的一篇“奇”文:说它奇,不仅由于艺术的表现形式不同于屈原的其他作品,更主要的是从作品的构思到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作者思想的“奇”——奇绝的内容显示出作者惊人的艺术才华,表现出诗人非凡的学识和超卓的想像力!', "何谓“天问”?王逸《楚辞章句》说:何不言‘问天'?天尊不可问,故曰‘天问'。”又据传屈原被逐,忧心愁惨,旁徨山泽,过楚先王之庙及公卿祠堂,看到壁上有天地、山川、神灵、古代贤圣、怪物等故事,因而“呵壁问天”,这种说法虽有一定历史文献的记载及文物可作参考,但未必就是屈原写《天问》的真实起因。《天问》中,问天地、日月、山川、灵异之外,它所涉及的人事,大多有当时的现实意义。因此,屈原所提出的问题不会是仅仅根据庙堂壁画。而是有他主观上的选择并经他精心结撰的。从全文的先后次序来看,先天地自然后三代史实,而以楚国的贤君愚臣作为结尾,这里显著地表明了作者自己的思想动机与创作意图,因此,这篇包含着作者深层思想结晶的《天问》,不可能是他“呵壁问天”的即兴之作。", '《天问》是屈原思想学说的集粹,所问都是上古传说中不甚可解的怪事、大事,“天地万象之理,存亡兴废之端,贤凶善恶之报,神奇鬼怪之说”,他似乎是要求得一个解答,找出一个因果。而这些问题也都是春秋、战国以来的许多学人所探究的问题,在诸子百家的文章里,几乎都已讨论到。屈子的《天问》则以惝恍迷离的文句,用疑问的语气说出来以成此钜制,这就是屈子所以为诗人而不是“诸子”的缘由。而“天”字的意思,战国时代含义已颇广泛。大体说来,凡一切远于人、高于人、古于人,人所不能了解,不能施为的事与物,都可用“天”来统摄之。对物质界说,又有本始、本质、本原的意思。《易·系词》中说:“法象莫大乎天地。”《天问》的天,也颇有指一切法象的意味,与道家的“道”字,《易经》的“易”字,都是各家用以代表这些“法象”的名词,屈原为楚之宗室重臣,有丰富的学识和经历,以非凡才智作此奇文,颇有整齐百家、是正杂说之意,《天问》的光辉和价值也就很清楚地呈现于读者面前了!从全诗的结构及内容来看,全诗372句1553字,是一首以四字句为基本格式的长诗,对天文、地理、历史、哲学等许多方面提出了一百七十多个(一说一百五十多个)问题,这些问题有许多是在他那个时代尚未解决而他有怀疑的,也有明知故问的,对许多历史问题的提问,往往表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政治见解和对历史的总结、褒贬;对自然所提的问题,表现的是作者对宇宙的探索精神,对传说的怀疑,从而也看出作者比同时代人进步的宇宙观、认识论。《天问》以新奇的艺术手法表现精深的内容,使之成为世界文库中绝无仅有的奇作。全诗总体看来大致可分两大部分。每部分中又可分为若干小节。从篇首至“曜灵安藏”,这部分屈子问的是天,宇宙生成是万事万物的先决,这便成了屈原问难之始,其中从“遂古之初”至“何以识之”问的是天体的情况,“明明暗暗”四句讲宇宙阴阳变化的现象。第二小节自“圜则九重”到“曜灵安藏”则是对日月星辰提问:它们何以不会坠落?太阳每日要走多少路,月亮何以有阴晴圆缺?以及有关日月的一些传说的疑问。从“不任汩鸿”起问的地事,从禹治水过渡到“九州安错……何气通焉”说的是古传说中关于地球的一些情况,而“日安不到”以下六句则就地球上所看到的日的现象发问。第三节从“焉有石林”到“乌焉解羽”一节多为二句一问,都是当时民间传说中的怪事。以上《天问》的第一大部分,大体是就自然界的事物发问,并联想到与自然有关的一些神话与历史传说,文章富有变化,联想丰富而有情致,除少数可能有错简外(如“河海应龙”二句或为错简,或有失误),不能以后人习惯的文章结构之法去看它,而认为是“与上下文不属”,杂乱而无章法。从“禹之力献功”起,对大量的神话故事和历史传说与史实提出了问题,这些各种各样的人事问题构成了《天问》的第二大部分。女岐、鲧、禹、共工、后羿、启、浞、简狄、后稷、伊尹……,屈子对这些传说中的事和人,一一提出了许多问题,在对这些人与神的传说的怀疑中,往往表现着诗人的情感、爱憎。尤其是关于鲧禹的传说,表现了作者极大的不平之情,他对鲧治水有大功而遭极刑深表同情,在他看来,鲧之死不是如儒家所认为的是治水失败之故,而是由于他为人正直而遭到了帝的疑忌,这种“问”,实际上表现了诗人对自己在政治斗争中所遭遇到的不平待遇的愤懑,《天问》的思想光辉就应当是这样来理解的。自“天命反侧”起则进一步涉及商周以后的历史故事和人物诸如舜、桀、汤、纣、比干、梅伯、文王、武王、师望、昭王、穆王、幽王、褒姒直到齐桓公、吴王阖庐、令尹子文……,屈原提出的好多问题,充分表现了作者对历史政治的正邪、善恶、成败、兴亡的看法,这些叙述可以看成是这位“博闻强志”的大诗人对历史的总结,比《离骚》更进一步、更直截了当地阐明了自己的政治主张,而对楚国政治现实的抨击,也是希望君主能举贤任能,接受历史教训,重新治理好国家的一种变幻了的表现手法。《天问》的艺术表现手法主要是以四字为句,以问的形式从一个问题联想到另一个问题。细细读去还是可以理清脉络,弄明主脑的。《天问》在语言运用上与屈赋的其他篇章不尽相同,通篇不用“兮”字,也没有“些”、“只”之类的语尾助词。句式以四言为主,间杂以三、五、六、七言。大致四句为一节,每节一韵,节奏、音韵自然协调。有一句一问、二句一问、三句一问、四句一问等多种形式。又用“何”、“胡”、“焉”、“几”、“谁”、“孰”、“安”等疑问词交替使用,富于变化,因而尽管通篇发问,读来却圆转活脱而不呆板,参差错落而有风致,所以前人评论说:“或长言,或短语,或错综,或对偶,或一事而累累反覆,或数事而熔成一片,其文或峭险,或澹宕,或佶倔,或流利,诸法备尽,可谓极文章之变态。”(俞樾《评点楚辞》引孙鑛语)这构成了《天问》独特的艺术风格,当然它表现的是屈原的学术思想,问的是实实在在的问题。因此在修辞手法上,自然没有像《离骚》、《九歌》、《九章》那样绮丽而富于浪漫色彩,但正如清贺裳《骚筏》所评“其词与意,虽不如诸篇之曲折变化,自然是宇宙间一种奇文”。《天问》问世之后,摹拟的作品为数不少。晋傅玄有《拟天问》,梁江淹有《遂古篇》,唐杨炯有《浑天问》、柳宗元有《天对》,明方孝孺有《杂问》、王廷相有《答天问》,清李雯也有《天问》……可见其对后世文学创作思想的深远影响。但摹拟之作大多既缺乏思想价值也缺乏文学价值。总之《天问》是中国文学史上极具特色而有很特殊意义的文学杰作,在中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都有它相当高的价值与地位。《九歌·东皇太一》赏析东皇太一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瑶席兮玉瑱,盍将把兮琼芳。蕙肴蒸兮兰藉,莫桂酒兮椒浆。扬枹兮拊鼓,疏缓节兮安歌,陈竽瑟兮浩倡。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五音纷兮繁会,君欣欣兮乐康。作为《九歌》的开首篇,《东皇太一》在全诗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与意义。虽然自东汉王逸以来,历代注家对东皇太一是天神的说法,并无歧异之见,然而它究竟是什么神,却诸说不一。《文选》唐五臣注云:“太一,星名,天之尊神,祠在楚东,以配东帝,故云东皇。”认为东皇太一是东帝;洪兴祖《楚辞补注》与朱熹《楚辞集注》皆承袭其说,何焯《义门读书记》与马其昶《屈赋微》则认为是战神;闻一多又以为是伏羲;还有以为太乙、齐国上帝的,不一而足。其实,“太一”在屈原时代并不是神,它在“东皇太一”中不可能充当神的称谓;而“东皇”,由于先秦时代的东——春对应等关系,表明了它乃是春神的指称。在没有更确凿材料发现之前,“东皇太一”应是春神的说法可以成立。至于“太一”,在这里的含义是始而又始,象征起始与开端。诗一开首,先交待祭祀的时日——因是祭春神,故时日当在春天。选择春日的吉良时辰,人们准备恭恭敬敬地祭祀上皇——春神——东皇太一,让其愉悦地降临人世,给人间带来万物复苏、生命繁衍、生机勃发的新气象。主持祭祀的主祭者抚摸长剑上的玉珥,整饬好服饰,恭候春神降临。开头四句,简洁而又明了地写出了祭祀的时间与祭祀者们对春神的恭敬与虔诚。继而描述了祭祀所必备的祭品:瑶席,玉瑱,欢迎春神的楚地芳草以及款待春神的佳肴美酒。这一切,配合着繁音急鼓、曼舞浩唱,告诉人们,春神将要降临了。整个祭祀气氛开始进入高潮。末尾四句,是全诗的尾声,也是祭祀的高潮——春神于此时降临了。“偃蹇兮姣服”——是春神美妙动人的舞姿与外表,“芳菲菲兮满堂”——是春神带来的春的气息与氛围。欢迎祈盼的人们于是钟鼓齐奏、笙箫齐鸣,使欢乐气氛达到最高潮。末句“君欣欣兮乐康”,既是春神安康欣喜神态的直接描绘,也是祭祀的人们对春神降临所表露的欣喜心态。全诗篇幅虽短,却层次清晰,描写生动,气氛热烈,给人一种既庄重又欢快的感觉,充分表达了人们对春神的敬重、欢迎与祈望,希望春神多多赐福人间,给人类的生命繁衍、农作物生长带来福音。屈原以不同于《九歌》它篇的写法,在短小精悍的篇幅中,生动展现了祭神的整个过程和场面,给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徐志啸)《九歌·东君》赏析东 君暾将出兮东方,照吾槛兮扶桑。抚余马兮安驱,夜皎皎兮既明。驾龙辀兮乘雷,载云旗兮委蛇。长太息兮将上,心低徊兮顾怀。羌声色兮娱人,观者憺兮忘归。縆瑟兮交鼓,萧钟兮瑶虡。鸣篪兮吹竽,思灵保兮贤姱。翾飞兮翠曾,展诗兮会舞。应律兮合节,灵之来兮蔽日。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操余弧兮反沦降,援北斗兮酌桂浆。撰余辔兮高驰翔,杳冥冥兮以东行。《东君》一诗的祭祀对象是什么神,古无异辞,都说是日神。洪兴祖《楚辞补注》云:“《博雅》曰:‘朱明、耀灵、东君、日也。’《汉书·郊祀志》有东君。”朱熹《楚辞集注》云:“此日神也。《礼》曰:‘天子朝日于东门之外。’”戴震《屈原赋注》云:“《礼记·祭义篇》曰:‘祭日于坛。’又曰:‘祭日于东。’《祭法篇》曰:‘王宫,祭日也。’此歌备陈歌舞之事,盖举迎日典礼赋之。”近代王闿运始有异说,其《楚辞释》云:“东君,句芒之神。旧以为礼日,文中言云蔽日则非。”他根据诗中“灵之来兮蔽日”一句,以为神与日明明非一,故否定诗之所祀为日神,而以之为木神也即东方之神句芒。其实“灵之来兮蔽日”一句正如《湘夫人》中的“灵之来兮如云”一句,表现的神灵并非篇中所祀之神,而是一群其他的神,《湘夫人》中是九嶷山众神,本篇则是东君的随从之神,故可以“蔽日”、“如云”形容其多。泥定“灵”为神灵则必系所祀之神,显然是主观臆测,为今人之所不取,自属当然。况且,正如今人陈子展《楚辞直解》所说:“倘若以为东君定是东方之神,那么,为什么四方之神,或五方之帝,只祭其一呢?”祭祀日神之诗,自然充满对光明之源太阳的崇拜与歌颂。这种崇拜与歌颂,是古今中外永恒的主题,万物生长靠太阳,对太阳的崇拜和歌颂自然是最虔诚又是最热烈的。在《九歌》描写祭祀的场面中,这一篇写得最热闹。本篇一开头,就先刻意描写一轮喷薄而出的红日那温煦明亮的光辉。就如昏暗的剧场突然拉开帷幕,展现出一个鲜丽明艳的大背景,把整个气氛渲染得十分浓烈。旭日欲出,自然先照亮日神东君所住的日出之处,也就自然引出日神。东君是伟大的,他所驾驭的太阳把光和热带给人类,是那样的慷慨无私,自然有那从容不迫的姿态。所以他总是不激不厉,安详地驾着太阳车缓缓而行,履行他一天的神圣职责。那么,当阳光普照大地,日神给人类带来的一切又有何等意义呢?作者并未转而叙述大地山川的反映,仍围绕主题描写了一个日神行天的壮丽场面。这里的龙和上文的马实际上是同一物。飞龙也好,天马也罢,都是上天的神灵,故屈赋中常互称。天马行空,自非凡马可比。这里的雷声,实际上是龙车滚滚驶过的声音。而天上片片绚丽云彩的伴随,就如龙车上插着万杆旌旗,又是何等的显赫。这种场面,只能从后世描写天子浩浩荡荡的出行中去体会了。至此,作者笔锋一转,让东君发出长长的叹息。他叹息什么呢?因为他将回到栖息之所,而不能长久陶醉在给人类带来光明带来一切的荣耀中,所以他只有眷念,只有彷徨。但那行天时轰响的龙车(声)和委蛇的云旗(色)确实给他以快意,就连观者也因之乐而忘返。提及观者,又自然地引出一个极其隆重热烈迎祭日神的场面。人们弹起琴瑟,敲起钟鼓,吹起篪竽,翩翩起舞。于是,东君的官属们也为人们这虔诚之心所感,遮天蔽日纷纷而下。东君的司职很明确,就是为人类带来光明。然而这里描写的东君与众不同,他并不是趁着暮色悄悄地回返,而是继续为人类的和平幸福而工作着。他要举起长箭去射那贪婪成性欲霸他方的天狼星,操起天弓以防灾祸降到人间,然后以北斗为壶觞,斟满美酒,洒向大地,为人类赐福,然后驾着龙车继续行进。这里的一个“高”字,再次把东君那从容不迫伟大而无敌的气度生动地表现了出来。戴震《屈原赋注》认为天狼星在秦之分野,故“举长矢兮射天狼”有“报秦之心”,反映出对秦国的敌忾,联系历史事实,此论自非无稽之谈。诗中没有缱绻的儿女之情,有的只是崇高的博爱;没有浓郁的芳香,有的只是炽热的情怀,这与人类对日神东君的崇敬和礼赞的主题是相一致的。结合祭祀仪式上的乐舞表演情况来看,可以判断第一、第二章是扮神之巫所唱,第三章是迎神之巫所唱,第四章又是扮神之巫所唱。而各章歌辞之间的联接承转,又极其自然,在轮唱中烘托出日神的尊贵、雍容、威严、英武,那高亢宏亮的声乐正恰如其分地演绎出光明之神的灿烂辉煌。 (王宏理)《九歌·云中君》赏析云中君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灵连蜷兮既留,烂昭昭兮未央;謇将憺兮寿宫,与日月兮齐光;龙驾兮帝服,聊翱游兮周章;灵皇皇兮既降,猋远举兮云中;览冀洲兮有余,横四海兮焉穷;思夫君兮太息,极劳心兮忡忡;《云中君》是祭祀云神的歌舞辞。王逸《楚辞章句》题解说:“云中君,云神丰隆也。一曰屏翳。”江陵天星观一号墓出土战国祭祀竹简有“云君”,显然是“云中君”的简称,可证云中君就是云神。或以为月神、雷神、云梦泽之神、云中郡神、高禖女神等,俱不可从。《云中君》这篇诗是以主祭的巫同扮云神的巫(灵子)对唱的形式,来颂扬云神,表现对云神的思慕之情。凭什么肯定是对唱的形式呢?首先,诗中说:“灵皇皇兮既降”,“灵”指神。又说:“灵连蜷兮既留。”《楚辞考异》曰:“一本灵下有子字。”王逸注:“楚人名巫为灵子。”《广雅·释诂三》之说同。则此“灵子”或“灵”指云神或云神附身的巫。那么,诗中两处说到“灵”的部分,一处称说“君”的句子,都是祭巫所唱。而诗中“蹇将憺兮寿宫”以下四句和“览冀州兮有馀”二句非祭巫所应言,则又是云中君的唱词无疑。其次,《九歌》中另外四篇祭天神之诗,除《东皇太一》兼有迎神的作用,另当别论外,其余《东君》、《大司命》、《少司命》也都是对唱的形式。《九歌》的祭祀歌舞是在夜间借助于篝火或竹明、松明、灯光进行的,所以表现出一种神秘和恍惚迷离的气氛。《云中君》一篇按韵可分为两章,每一章都是对唱。开头四句先是祭巫唱,说她用香汤洗浴了身子,穿上花团锦簇的衣服来迎神。灵子翩翩起舞,神灵尚未离去,身上隐隐放出神光。这是表现祭祀的虔诚和祭祀场面的。“蹇将憺兮寿宫”以下四句为云中君(充作云中君的灵子)所唱,表现出神的尊贵、排场与威严。由于群巫迎神、礼神、颂神,神乃安乐畅意、精神焕发、神采飞扬。“与日月兮齐光”六字,准确地道出了云的特征;就天空中而言,能同日月并列的唯有星和云,但星是在晴朗而没有日光时方能看见,如同时也没有月亮,则更见其明亮。惟云,是借日光而生辉,云团映日,放出银光,早晚霞光,散而成绮,所以说“与日月兮齐光”。这两句,上句是说明“神”的身份,下一句更表明“云神”的身份。“龙驾兮帝服”,是说出行至人间受享。“聊翱游兮周章”则表示不负人们祈祷祭祀之意,愿为了解下情。古人以为雨是云下的,云师有下雨的职责。故《周礼·大宗伯》有雨师而无云师,《九歌》有云师而无雨师。屏翳或以为云师,或以为雨师,也是这个原因。“屏”是遮蔽的意思。“翳”,《离骚》王逸注:“蔽也。”《广雅·释诂二》:“障也。”则“屏翳”之名实表示了同“览冀州兮有馀,横四海兮焉穷”一样的意思。周宣王祈雨之诗名曰《云汉》,贾谊悯旱之赋题曰《旱云》,俱可以看出古人对云和云神的看法。祭巫唱“灵皇皇兮既降,猋远举兮云中”,乃是说祭享结束之后云中君远离而去。“皇皇”是神附在巫身上的标志。神灵降临结束之后,则如狂飙一般上升而去。这里是表现云神的威严与不凡。“览冀州兮有馀,横四海兮焉穷”,则是云神升到高空后因眼底所见而言,表现了云高覆九州、广被四海的特征。末尾二句,是祭巫表示对神灵离去的惆怅与思念,表现出对云神的依赖情绪。祭云神是为了下雨,希望云行雨施,风调雨顺。所以云神一离去,人们便怅然若失。《旱云赋》写云开始之时积聚给沓,互相连接,“若飞扬之纵横”,“正帷布而雷动”,结果却“终风解而霰散兮,陵迟而堵溃。或深潜而闭藏兮,争离而并逝。廓荡荡其若涤兮,日照照而无秽”。风吹云散,希望完全落空。赋的末尾说:“思念白云,肠如结兮。……白云何怨,奈何人兮!”表现了同《云中君》极相近的情感。由此可以看出,《云中君》对神的思念,只是表现人对云、对雨的乞盼之情。此篇无论人的唱词、神的唱词,都从不同角度表现出云神的特征,表现出人对云神的乞盼、思念,与神对人礼敬的报答。一往深情,溢于言表。

4. 天问的名句是哪一句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苏轼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 苏轼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 岑参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 岑参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 李商隐 《 嫦娥 》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 杜牧 《 秋夕 》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李白 《 望庐山瀑布 》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 张若虚 《 春江花月夜 》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杨万里 《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 杜甫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 龚自珍 《 己亥杂诗·其五 》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 辛弃疾 《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 王维 《 山中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张九龄 《 望月怀远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王勃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 王维 《 使至塞上 》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 辛弃疾 《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 李白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 王维 《 山居秋暝 》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 杜甫 《 石壕吏 》

丹砂五色时光焰,紫翠中天半有无。 —— 孙蕡 《 罗浮 》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 李白 《 望天门山 》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 杜甫 《 绝句 》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 苏轼 《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 韩愈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 李白 《 渡荆门送别 》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 张继 《 枫桥夜泊 》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 晏殊 《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 白居易 《 卖炭翁 》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孟子及其弟子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杜甫 《 登高 》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 李白 《 关山月 》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 李白 《 古朗月行 》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 李贺 《 雁门太守行 》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 高鼎 《 村居 》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 龚自珍 《 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 》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 李白 《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 杜甫 《 蜀相 》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 孟浩然 《 宿建德江 》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 朱熹 《 观书有感·其一 》

绝壁横天险,莓苔烂锦章。 —— 杨炯 《 巫峡 》

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 李煜 《 长相思·一重山 》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 黄庭坚 《 清明 》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 皮日休 《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 刘禹锡 《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 王维 《 终南山 》

斗南人有擎天手,为向虞渊取日来。 —— 王十朋 《 狄仁杰 》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 李白 《 登金陵凤凰台 》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 刘长卿 《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 程颢 《 春日偶成 》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 杜甫 《 冬至 》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 杜甫 《 旅夜书怀 》

一尺深红胜曲尘,天生旧物不如新。 —— 温庭筠 《 南歌子词二首 》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 杜甫 《 赠花卿 》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 佚名 《 行行重行行 》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 陆游 《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

谬算适足羞先公,强云图谶天所赞。 —— 缪沅 《 袁术 》

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 谢枋得 《 小孤山 》

怀哉燕昭王,招彼天下士。 —— 陈昌时 《 黄金台 》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 李清照 《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 辛弃疾 《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

何人寄与天涯信,趁东风、急整归船。 —— 王沂孙 《 高阳台·残萼梅酸 》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 李商隐 《 霜月 》

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 李白 《 春夜宴桃李园序 》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 孟浩然 《 早寒江上有怀 》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 韦庄 《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 岑参 《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 李白 《 夜宿山寺 》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 韩愈 《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 佚名 《 饮马长城窟行 》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 李白 《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 》

做弄得、酒醒天寒,空对一庭香雪。 —— 张炎 《 疏影·梅影 》

梁家画阁中天起,汉帝金茎云外直。 —— 卢照邻 《 长安古意 》

弱柳青槐拂地垂,佳气红尘暗天起。 —— 卢照邻 《 长安古意 》

别有豪华称将相,转日回天不相让。 —— 卢照邻 《 长安古意 》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 杜甫 《 登楼 》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 谭嗣同 《 狱中题壁 》

手掷欧刀仰天笑,留将公罪后人论。 —— 谭嗣同 《 狱中题壁 》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 杜牧 《 赠别·其二 》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 韩愈 《 晚春二首·其一 》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 李白 《 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 毛泽东 《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 毛泽东 《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

渴饮月窟冰,饥餐天上雪。 —— 李白 《 苏武 》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 王之涣 《 凉州词二首·其二 》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 李贺 《 李凭箜篌引 》

卧冰得鲤供亲养,至孝诚能上格天。 —— 徐钧 《 王祥 》

每信天人常吻合,应知容谷响声传。 —— 徐钧 《 王祥 》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 柳永 《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 屈原 《 九歌·国殇 》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 陆游 《 除夜雪 》

汉家城阙疑天上,秦地山川似镜中。 —— 沈佺期 《 兴庆池侍宴应制 》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 柳宗元 《 渔翁 》

门外无人问落花,绿阴冉冉遍天涯。 —— 曹豳 《 春暮 》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 佚名 《 西洲曲 》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 黄巢 《 不第后赋菊 》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 —— 李清照 《 清平乐·年年雪里 》

大力运天地,羲和无停鞭。 —— 李白 《 长歌行 》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 李商隐 《 赠荷花 》

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 李白 《 长相思·其一 》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 李白 《 长相思·其一 》

天狼正可射,感激无时闲。 —— 李白 《 登邯郸洪波台置酒观发兵 》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 刘长卿 《 新年作 》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 杜甫 《 春日忆李白 》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 李白 《 山中问答 》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 陈与义 《 襄邑道中 》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 杜甫 《 秋兴八首·其一 》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 高适 《 燕歌行 》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 辛弃疾 《 鹧鸪天·送人 》

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 杜甫 《 羌村三首·其三 》

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天醉亦休。 —— 陆游 《 秋思 》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 杜甫 《 野望 》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 李白 《 赠孟浩然 》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 王维 《 汉江临泛 》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 李白 《 南陵别儿童入京 》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 曾巩 《 咏柳 》

破月斜天半,高河下露微。 —— 刘得仁 《 宿僧院 》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 苏轼 《 临江仙·送钱穆父 》

锦城寇难初平日,帝里春和入谒天。 —— 张咏 《 至道乙未蜀中送人东归 》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 黄庭坚 《 登快阁 》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 李商隐 《 晚晴 》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 佚名 《 送别诗 》

闻道阊门萼绿华,昔年相望抵天涯。 —— 李商隐 《 无题二首 》

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 —— 范成大 《 霜天晓角·梅 》

黄河摇溶天上来,玉楼影近中天台。 —— 李商隐 《 河阳诗 》

湘中寄到梦不到,衰容自去抛凉天。 —— 李商隐 《 河阳诗 》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 李白 《 行路难·其二 》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 陆游 《 病起书怀 》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 张祜 《 正月十五夜灯 》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 毛泽东 《 水调歌头·游泳 》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 毛泽东 《 水调歌头·游泳 》

秋浦锦驼鸟,人间天上稀。 —— 李白 《 秋浦歌十七首 》

天倾欲堕石,水拂寄生枝。 —— 李白 《 秋浦歌十七首 》

江祖一片石,青天扫画屏。 —— 李白 《 秋浦歌十七首 》

水如一匹练,此地即平天。 —— 李白 《 秋浦歌十七首 》

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 —— 唐寅 《 菊花 》

天公见玉女,大笑亿千场。 —— 李白 《 短歌行 》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 —— 陈与义 《 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 》

天入平湖晴不风,夕帆和雁正浮空。 —— 陈与义 《 登岳阳楼二首 》

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 —— 陶渊明 《 桃花源诗 》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 唐珙 《 题龙阳县青草湖 》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 李白 《 长干行·其一 》

寄语天涯客,轻寒底用愁。 —— 于谦 《 除夜太原寒甚 》

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 —— 柳宗元 《 早梅 》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 寇准 《 咏华山 》

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 —— 王维 《 少年行四首 》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 孟浩然 《 与诸子登岘山 》

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 —— 李白 《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

天地赌一掷,未能忘战争。 —— 李白 《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

弯弧惧天狼,挟矢不敢张。 —— 李白 《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

揽涕黄金台,呼天哭昭王。 —— 李白 《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

辞官不受赏,翻谪夜郎天。 —— 李白 《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

樊山霸气尽,寥落天地秋。 —— 李白 《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

纱窗倚天开,水树绿如发。 —— 李白 《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 李白 《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

五色云间鹊,飞鸣天上来。 —— 李白 《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

洗然天宇空,玉井东南起。 —— 梅尧臣 《 月下怀裴如晦宋中道 》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 杜甫 《 佳人 》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 高适 《 塞上听吹笛 》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 孟浩然 《 送杜十四之江南 》

天寒酒脚落,春近臛头香。 —— 石介 《 岁晏村居 》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 白居易 《 白云泉 》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 卢照邻 《 十五夜观灯 》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 杜甫 《 阁夜 》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 韦应物 《 秋夜寄邱员外 》

秋天殊未晓,风雨正苍苍。 —— 白居易 《 夜雨 》

身居一室尚凝尘,天下如何扫得清。 —— 徐钧 《 陈蕃 》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 李商隐 《 忆梅 》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 —— 苏轼 《 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

天问复招魂,无因彻帝阍。 —— 陆龟蒙 《 离骚 》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 岑参 《 碛中作 》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 曾公亮 《 宿甘露寺僧舍 》

金周沙界断,紫碧洞天深。 —— 林孝雍 《 鹫峰院 》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 杜牧 《 长安秋望 》

鼓角揭天嘉气冷,风涛动地海山秋。 —— 贯休 《 献钱尚父 》

东南永作金天柱,谁羡当时万户侯。 —— 贯休 《 献钱尚父 》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 杜甫 《 天末怀李白 》

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 —— 杜牧 《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 李觏 《 乡思 》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 许浑 《 谢亭送别 》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 杜甫 《 江汉 》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 王维 《 送梓州李使君 》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 陈与义 《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 卢梅坡 《 雪梅·其二 》

却回山寺路,闻打暮天钟。 —— 贾岛 《 雪晴晚望 》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 张九龄 《 西江夜行 》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 李白 《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

鸣骹直上一千尺,天静无风声更干。 —— 柳开 《 塞上 》

文康调笑麒麟起,一曲飞龙寿天地。 —— 陈陶 《 将进酒 》

无云天欲暮,轻鹢大江清。 —— 张子容 《 泛永嘉江日暮回舟 》

须臾心自殊,顿觉天地暄。 —— 柳宗元 《 饮酒 》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 李白 《 塞下曲六首·其一 》

云开蓬岛星河曙,月出卢龙天地秋。 —— 顾湄 《 阅江楼 》

清香闻晓莲,水国雨馀天。 —— 郑谷 《 中秋 》

天气正得所,客心刚悄然。 —— 郑谷 《 中秋 》

湖上水连天,湖光卷尽寒烟。 —— 陈维崧 《 题秦邮露筋祠 》

5. 问天问地的意思

屈原没有写过九问,是《天问》。

《天问》是中国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创作的一首长诗。

此诗从天地离分、阴阳变化、日月星辰等自然现象,一直问到神话传说乃至圣贤凶顽和治乱兴衰等历史故事,表现了作者对某些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以及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语言别具一格,句式以四言为主,不用语尾助词,四句一节,每节一韵,节奏音韵自然协调。

全诗通篇是对天地、自然和人世等一切事物现象的发问,内容奇绝,显示出作者沉潜多思、思想活跃、想象丰富的个性,表现出超卓非凡的学识和惊人的艺术才华,被誉为是“千古万古至奇之作”。

6. 问天-问天应不语

意思:形容人武功高轻功好能力强。出自清诗人梁启超的《二十世纪太平洋歌》

  亚洲大陆有一士,自名任公其姓梁。

  尽瘁国事不得志,断发胡服走扶桑。

  扶桑之居读书尚友既一载,耳目神气颇发皇。

  少年悬弧四方志,未敢久恋蓬莱乡。

  誓将适彼世界共和政体之祖国,问政求学观其光。

  乃于西历一千八百九十九年腊月晦日之夜半,扁舟横渡太平洋。

  其时人静月黑夜悄悄,怒波碎打寒星芒。

  海底蛟龙睡初起,欲嘘未嘘欲舞未舞深潜藏。

  其时彼士兀然坐,澄心摄虑游窅茫。

  正住华严法界第三观,帝网深处无数镜影涵其旁。

  蓦然忽想今夕何夕地何地,乃是新旧二世纪之界线,东西两半球之中央。

  不自我先不我后,置身世界第一关键之津梁。

  胸中万千块垒突兀起,斗酒倾尽荡气回中肠。

  独饮独语苦无赖,曼声浩歌歌我二十世纪太平洋。

  巨灵擘地鑱鸿荒,飞鼍碎影神螺僵。

  上有抟土顽苍苍,下有积水横泱泱,抟土为六积水五,位置落错如参商。

  尔来千劫千纪又千岁,倮虫缘虱为其乡。

  此虫他虫相间天演界中复几劫,优胜劣败吾莫强。

  主宰造物役物物,庄严地土无尽藏。

  初为据乱次小康,四土先达爰滥觞。

  支那印度邈以隔,埃及安息侯官严氏考定小亚细亚即汉之安息,今从之。

  邻相望。

  地球上古文明祖国有四:中国及印度、埃及、小亚西亚是也。

  厥名河流文明时代第一纪,始脱行国成建邦。

  衣食衎衎郑白沃,贸迁仆仆浮茶梁。

  恒河郁壮殑伽长,扬子水碧黄河黄。

  尼罗埃及河名。

  一岁一泛溉,姚台姚弗里士河、台格里士河皆安息大河名。

  蜿蜿双龙翔。

  水哉水哉厥利乃尔溥,浸濯暗黑扬晶光。

  此后四千数百载,群族内力逾扩张。

  乘风每驾一苇渡,搏浪乃持三岁粮。

  汉书《西域传》言:“渡西海不得风,或三岁乃达。

  ”西海即地中海也。

  就中北辰星拱地中海,葱葱郁郁腾光铓。

  岸环大小都会数百计,积气淼淼盘中央。

  自余各土亦尔尔,海若凯奏河伯降。

  波罗的与亚剌伯,二海名。

  西域两极遥相望。

  亚东黄渤谓黄海、渤海。

  壮以阔,亚西尾闾身毒洋。

  谓印度洋。

  斯名内海文明时代第二纪,五洲寥邈殊未央。

  蛰雷一声百灵忙,翼轮降空神鸟翔。

  哥伦布初到美洲,土人以为天神,见其船之帆,谓为翼也。

  咄哉世界之外复有新世界,造化乃尔神秘藏。

  阁龙日本译哥伦布以此二字。

  归去举国狂,帝国挟帜民赢粮。

  谈瀛海客多于鲫,莽土倏变华严场。

  朅来大洋文明时代始萌蘖,亘五世纪堂哉皇。

  其时西洋谓大西洋。

  权力渐夺西海谓地中海,用汉名也。

  席,两岸新市星罗棋布气燄长虹长。

  世界风潮至此忽大变,天地异色神鬼瞠。

  轮船铁路电线瞬千里,缩地疑有鸿秘方。

  四大自由谓思想自由、言论自由、行为自由、出版自由。

  塞宙合,奴性销为日月光。

  悬崖转石欲止不得止,愈竞愈剧愈接愈厉卒使五洲同一堂。

  流血我敬伋顿曲,觅得檀香山、澳大利亚洲者,后为檀岛土民所杀。

  冲锋我爱麦寨郎。

  以千五百十九年始绕地球一周者。

  鼎鼎数子只手挈大地,电光一掣剑气磅礴太平洋。

  太平洋,太平洋,大风泱泱,大潮滂滂。

  张肺歙地地出没,喷沫冲天天低昂。

  气吞欧墨者八九,况乃区区列国谁界疆。

  异哉似此大物隐匿万千载,禹经亥步无能详。

  毋乃吾曹躯壳太小君太大,弃我不屑齐较量。

  君兮今落我族手,游刃当尽君所长。

  吁嗟乎,今日民族帝国主义正跋扈,俎肉者弱食者强。

  英狮俄鹫东西帝,两虎不斗群兽殃。

  后起人种日耳曼,国有余口无余粮。

  欲求尾闾今未得,拚命大索殊皇皇。

  亦有门罗主义北美合众国,潜龙起蛰神采扬。

  西县古巴东菲岛,中有夏威八点烟微茫。

  太平洋变里湖水,遂取武库廉奚伤。

  蕞尔日本亦出定,座容卿否费商量。

  我寻风潮所自起,有主之者吾弗详。

  物竞天择势必至,不优则劣兮不兴则亡。

  水银钻地孔乃入,物不自腐虫焉藏。

  尔来环球九万里上一沙一草皆有主,旗鼓相匹强权强。

  惟余东亚老大帝国一块肉,可取不取毋乃殃。

  五更肃肃云雨霜,鼾声如雷卧榻傍。

  诗灵罢歌鬼罢哭,问天不语徒苍苍。

  噫嚱吁,太平洋,太平洋,君之面兮锦绣壤,君之背兮修罗场。

  海电兮既没,舰队兮愈张。

  西伯利亚兮,铁路卒业,巴拿马峡兮,运河通航。

  尔时太平洋中二十世纪之天地,悲剧喜剧壮剧惨剧齐鞈鞺。

  吾曹生此岂非福,饱看世界一度两度兮沧桑。

  沧桑兮沧桑,转绿兮回黄。

  我有同胞兮四万五千万,岂其束手兮待僵。

  招国魂兮何方,大风泱泱兮大潮滂滂。

  吾闻海国民族思想高尚以活泼,吾欲我同胞兮御风以翔。

  吾欲我同胞兮破浪以飏。

  海云极目何茫茫,涛声彻耳逾激昂。

  鼍腥龙血玄以黄,天黑水黑长夜长。

  满船沉睡我徬徨,浊酒一斗神飞扬。

  渔阳三叠魂憯伤,欲语不语怀故乡。

  纬度东指天尽处,一线微红出扶桑,酒罢诗罢但见寥天一鸟鸣朝阳。

7. 天问的意思

《天问》《离骚》是楚国诗人屈原的代表作。

8. 问天语的下一句

作用是承上启下,上片末二句是写天帝的问话,过片二句是写词人的对答,问答之间,语气衔接,毫不停顿,可称之为“跨片格”。

“我报路长嗟日暮”句中的“ 报”字与上片的“问”字,便是跨越两片的桥梁,“路长日暮”反映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词人结合自己身世,把屈原在《 离骚》中所表达的不惮长途远征,只求日长不暮,以便寻觅天帝,不辞“上下求索”的情怀隐括入律,只用“ 路长 ”、“日暮”四字,便概括了“上下求索”的意念与过程,语言简净自然,浑化无迹。

语出宋代李清照的《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全词原文如下: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问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白话文释义:天蒙蒙,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梦魂仿佛又回到了天庭,天帝传话善意地相邀。殷勤地问道:你可有归宿之处?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又叹日暮时不早。学作诗,枉有妙句人称道,却是空无用。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请千万别停息,将这一叶轻舟,载着我直送往蓬莱三仙岛。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宋高宗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春间,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 ,历尽风涛之险。此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

整首词都是描写梦境,开头两句写拂晓时候海上的景象。在李清照以前还没有人在词里描写过大海。“天接云涛”两句用“接”、“转”、“舞”三个动词,来写海天动宕的境界。“星河欲转”,点出时间已近拂晓。

“千帆舞”写大风,上片第三句“仿佛梦魂归帝所”,意思是说:我原来就是天帝那儿来的人,现在又回到了天帝处所,“归何处”句,着“殷勤”二字,写出天帝的好意,引起下片换头“我报路长嗟日暮”二句的感慨。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九万里长空大鹏鸟正展翅高飞,风啊!千万别停息,快快将这一叶轻舟直接送往蓬莱三岛。在上阙,天帝“殷勤问我归何处”,这里,词人给予了回答,她梦想的地方是蓬莱、方丈、赢洲三座仙人居住的山。

词人化用《庄子·逍遥游》中的句子,说“九万里风鹏正举”,要像大鹏那样乘万里风高飞远举,离开这让人伤痛的现实社会,因此,词人叫到“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风,你不要停止,把“我”轻快的小舟吹到仙山去,让“我”在那里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在这一问一答之中,词人通过“天帝”和“三山”这两个形象,将自己美好的梦想表达了出来,渴望有好的帝王和好的居所,渴望有人的关心和社会的温暖,渴望自由自在的生活。

这首词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把屈原《离骚》、庄子《逍遥游》以至神话传说谱入宫商,使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构成气度恢宏、格调雄奇的意境,充分显示了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

9. 天问的第一句

月亮有着什么德行,竟能死了又再重生?

月中黑点那是何物,是否兔子腹中藏身?

这句出自天问的第一部分 是对自然结构提出问题,对宇宙起源、天体结构和日月星辰运行发问。 表现的是作者对宇宙的探索精神,对传说的怀疑,从而也看出作者比同时代人进步的宇宙观、认识论。

查网络流行语的网站(查网络流行语的网站是什么

网络流行语创始人(网络流行词的起源)

冬奥会网络流行语言(冬奥会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