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流行病死亡率计算公式
常用人口死亡统计指标:
(一)粗死亡率
计算公式为:
粗死亡率虽然计算简单,但受人口的年龄、性别构成情况的影响。因此,在分析比较不同时期或不同地区的死亡率时,要注意人口的年龄及性别构成影响,如不一致时应计算标准化死亡率作比较,或直接比较男(女)性年龄别死亡率。
(二)年龄别死亡率
年龄别死亡率亦称年龄组死亡率。计算公式为;
年龄别死亡率消除了人口的年龄构成不同对死亡水平的影响,故不同地区同一年龄组的死亡率可以直接进行比较。
(三)死因别死亡率
死因别死亡率是指因某种原因(疾病)所致的死亡率。计算公式为:
死因别死亡率是死因分析的重要指标,它反映各类病伤死亡对居民生命的危害程度。
(四)婴儿死亡率(简记为IMR)
其计算公式为:
婴儿对外环境的抵抗能力差,常因肺炎、营养不良和传染病等疾病而死亡,婴儿死亡率的高低对于平均寿命有重要的影响。它是反映社会卫生状况和婴儿保健工作的重要的指标,也是死亡统计指标中较敏感的指标。婴儿死亡率不受年龄的影响,可以直接进行比较。
(五)新生儿死亡率(简记为NMR)
新生儿死亡是指从出生至不满28天的死亡,新生儿死亡率计算公式为:
(六)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七)孕产妇死亡率
孕产妇死亡率为一年内孕产妇死亡数与当年出生人数之比。计算公式为:
2. 疾病死亡率计算公式
死亡率,是在种群层面上研究的问题。是用来衡量一部分种群中,一定规模的种群大小、每单位时间的死亡数目(整体或归因于指定因素)。人类死亡率通常以每年每一千人为单位来表示;因此在死亡率为9.5的10万人口中,表示这一人口中每年死去9500人。死亡率有别于发病率,发病率是指一定规模的种群在一定时间内罹患该病新增加例数(发病率)。患病率是指一定时间一定规模种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总和。
3. 病死率的计算
分析:成活率,即成活的树的棵数占植树总棵数的百分之几,计算方法为:
成活的树的棵数
植树总棵数
×100%=成活率;
发芽率是指发芽的种子占种子总数的百分比,计算方法为:发芽率=
发芽种子数
种子总数
×100%,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解:成活率=
成活的树的棵数
植树总棵数
×100%;
发芽率=
发芽种子数
种子总数
×100%;
4. 流行病学死亡率计算题
一、归因危险度计算公式:AR% =(Ie-I0)/Ie×100% 是指暴露人群中的发病或死亡归因于暴露的部分占全部发病或死亡的百分比。 意义该指标反映某因素的暴露者中,单纯由于该因素引起发病的危险占整个病因的比例。 二、相对危险度计算公式 RR=暴露组累积发病率(或死亡率)/对照组累积发病率(或死亡率)
1、归因危险度(AR)是暴露组发病率与对照组发病率相差的绝对值。
2、RR与AR都是表示关联强度的指标,但其流行病学意义不同。
3、RR说明暴露者与非暴露者比较相应疾病的危险增加的倍数;
4、AR则是暴露人群与非暴露人群比较,所增加的疾病发生数量,如果暴露因素消除,就可减少这个数量的疾病发生
5. 流行病死亡率计算公式为
一、归因危险度计算公式:AR% =(Ie-I0)/Ie×100%
是指暴露人群中的发病或死亡归因于暴露的部分占全部发病或死亡的百分比。
意义该指标反映某因素的暴露者中,单纯由于该因素引起发病的危险占整个病因的比例。
二、相对危险度计算公式
RR=暴露组累积发病率(或死亡率)/对照组累积发病率(或死亡率)
1、归因危险度(AR)是暴露组发病率与对照组发病率相差的绝对值。
2、RR与AR都是表示关联强度的指标,但其流行病学意义不同。
3、RR说明暴露者与非暴露者比较相应疾病的危险增加的倍数;
4、AR则是暴露人群与非暴露人群比较,所增加的疾病发生数量,如果暴露因素消除,就可减少这个数量的疾病发生
相对危险度表明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是对照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多少倍。说明暴露组发病或者死亡的危险性是非暴露组的倍数。RR值越大,表明暴露的效应越大,暴露与结局的关联的强度越大。其数值意义:
1、RR为0.9~1或1.0~1.1,说明暴露因素与疾病无关联;
2、RR为0.7~0.8或1.2~1.4,说明暴露因素与疾病有弱的关联;
3、RR为0.4~0.6或1.5~2.9, 说明暴露因素与疾病有中的关联;
4、RR为0.1~0.3或3.0~9.9,说明暴露因素与疾病有强的关联;
5、RR小于0.1或大于10,说明暴露因素与疾病关联很强
6. 发病率病死率死亡率计算公式
、重大危险源计算公式
式中q1,q2,…,qn—每种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量,单位为吨(t);
Q1,Q2,…,QN—与各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临界量,单位为吨(t);
计算结果大于等于1为构成重大危险源。小于1无重大危险源。
2、职业卫生常用统计指标计算方法
1、发病率(中毒率)=同期内新发生例数/观察期内可能发生某病(中毒)的平均人口数 ∗100%
2、患病率= 检查时发现的现患/某病病例总数该时点受检人口数 ∗100%
3. 病死率= 同期因该病死亡人数/观察期间内某病患者数 ∗100%
4. 粗死亡率= 同年死亡总数/某年平均人口数 ∗1000‰
3、部分事故统计指标计算方法
5、重大事故率=(重大事故起数/事故总起数)*100%
6、特大事故率=(特大事故起数/事故总起数)*100%
7、百万人火灾发生率=(火灾发生次数/地区总人口)*106
8、百万人火灾死亡率=(火灾造成的死亡人数/地区总人口)*106
9、万车死亡率=(机动车造成的死亡人数/机动车数)*104
10、十万人死亡率=(死亡人数/地区总人口)*105
11、亿客公里死亡率=(死亡人数/运营旅客人数*运营公司总数)*108
12、千艘船事故率=(一般以上事故船舶总艘数/本省(本单位)船舶总艘数)*103
13、百万机车总走行公里死亡率=(死亡人数/机车总走行公里)∗106
14、重大事故万时率=(重大事故次数/飞行总小时)*104
15、亿元国内生产总值(GDP)死亡率=(死亡人数/国内生产总值(元))*108
4、工作损失价值计算
VW=DLM/(SD)
VW:工作损失价值计算
DL:一起事故的总损失工作日数,死亡一名职工按6000个工作日计算
M:企业上年税利(税金加利润),万元
S:企业上年平均职工人数
D:企业上年法定工作日数,日
5、经济损失的评价指标
1、千人经济损失率:Rs(‰)=E/S*1000
E:全年内经济损失,万元;
S:企业平均职工人数,人;
2、百万元产值经济损失率:
Rv(%)=E/V*100
E:全年内经济损失,万元;
V:企业总产值,万元;
法律法规
一、乙级安全评价机构:专职安全评价师16名以上的,一级安全评价师20%,二级安全评价师30%,注册安全工程师不少于专职安全评价师30%配备。
二、从业300人以上的煤矿、非煤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不少于安全生产管理人员15%的比例配备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人员7人以下的,至少配备1名。
7. 死亡率和病死率的计算方式
这个怎么计算,如果不上来,那绝对百分之百,如果短时间内救上来那死亡率约在百分之二十,如果长时间救上来那死亡率则高达百分之七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