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病句都有哪些语病
语文中的语病是从语法角度讲,语句存在内容或结构的毛病。现代汉语的语病,一般情况下分6种。也就是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
辨析语病,并且能够修改,这是高考语文基本素养之一。学生需要掌握语言基础知识,最重要的是句子成分等。
2. 病句中的是否是什么语病
病句:一个人是否拥有健康的体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参加体育锻炼病因:两面对一面改为:一个人拥有健康的体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参加体育锻炼(是否改成若想也可以)
3. 语病句是什么
病语意思是指结构不完整,意思表达得不明确、不清楚,有错误的句子。进行修改病句训练的目的是认清写句子时容易犯的错误,使自己少写和不写病语,把意思表达得明确、通顺。
常见的病语有以下几种情况:
(1)成分残缺:这种句子缺少必要的成分、意思不完整。如:“放声歌唱。”同学们知道一个句子一般可以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说的是“谁”或“什么”,后一部分说的是“是什么”、“做什么”或“怎么样”,这两个部分是句子的基本成分,缺一不可。
4. 什么叫病句病句
两面对一面的意思:
话语的前半部分讲述两个方面,但是后半部分只总结了一个方面。这样子的句子在通常的情况下会被认为是病句。
两面对一面的例子:
1、学习成绩的好坏是三好生的重要条件。(误)
2、有没有远大的抱负和顽强的意志,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关键。(误)
3、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作风是否深入。(误)
4、公民能否遵纪守法,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团结。(误)
5、“IT”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要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误)
5. 修改病句有哪些语病
1.通过学习,使我提高了认识。没有主语
改成:学习使我提高了认识。
或学习使我提高了认识。
2.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主宾搭配不当
我国生产的棉花,长期不能自给。
3.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应该发挥广大青年的充分作用。充分是修饰发挥的,状语的位置不当
充分发挥广大青年的作用。
6. 病句的语病类型
1.这场雨下得太大了,我身上的衣服完全湿透了。
改法:去掉“完全”。正确:这场雨下得太大了,我身上的衣服湿透了。2.鲁迅先生如果爱惜自己的时间,就从来不浪费别人的时间。改法:关联词“如果……就”不恰当。正确:鲁迅先生不但爱惜自己的时间,而且从来不浪费别人的时间。3.我要改正上课做小动作的不正确的毛病。改法:“不正确”和“毛病”重复。正确:我要改正上课做小动作的毛病。4.通过同学们的亲热帮助,王小刚的语文水平大大提高。改法:“亲热”用词不当。正确:通过同学们的热心帮助,王小刚的语文水平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