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琵琶行风格流派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选自《白氏长庆集》。行,又叫“歌行”,源于汉魏乐府,是其名曲之一。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歌、行、引(还有曲。吟。谣等)本来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曲名之一,后来成为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艺术作品《琵琶行》为白居易《琵琶行》诗词增添了直观的画面。
2. 琵琶行的风格
在语言上,《琵琶行》这一首诗歌对音乐形象的描绘取得高度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靠使用具体的比喻;一是靠着的对演奏者意图的揭示和听众感受后的心理反映的描写;三是适当地运用叠字。在诗歌中对音乐描绘给人印象最深的一段是琵琶女高超演技的表演。
3. 琵琶行的艺术风格
琵琶行的体裁属于七言歌行体。
题目中的“行”,又叫“歌行”,源于汉魏乐府,是其名曲之一。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歌、行、引(还有曲.吟.谣等)本来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曲名之一,后来成为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
4. 琵琶行歌曲属于什么风格
行,又叫“歌行”,源于汉魏乐府,是其名曲之一。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歌、行、引(还有曲.吟.谣等)本来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曲名之一,后来成为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
5. 琵琶行属于什么曲风
琵琶行是诗歌,是七言歌行。
《琵琶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长篇叙事诗。此诗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历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腐败、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等不合理现象,表达了诗人对她的深切同情,也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之情。
全诗叙事与抒情紧密结合,塑造出完整鲜明的人物形象;语言流转匀称,优美和谐,特别是描绘琵琶的演奏,比喻贴切,化虚为实,呈现出鲜明的音乐形象。
6. 琵琶的流派
摘要琵琶的四根弦从细到粗分别为一弦、二弦、三弦和四弦,以最基本的D调为例,琵琶一弦是5(嗦),二弦是2(唻),三弦是1(哆),四弦也为5(嗦)。琵琶是需要定调的拨弹乐器,无论用琵琶弹奏什么曲子,定弦时的方法相同,从高音,也就是一弦开始,四根弦的音调都对应着A、E、D、A这一规律。
一、琵琶四根弦分别是什么音
1、琵琶四根弦弹出的音调不同,声音也各不相同,D调四弦到一弦的标准音分别是5、1、2、5,C调的标准音分别是6、2、3、6,A调的标准音分别是1、4、5、1,降B调的音是7、3、升4、7,E调是4、降7、1、4,F调是3、6、7、3,G调是2、5、6、2。
2、琵琶的四根弦从细到粗分别为一弦(子弦)、二弦(中弦)、三弦(老弦)、四弦(缠弦),顶部的位置有四个弦轸分别排列的在琵琶两侧,每一侧都有两个,按照上下的排列顺序分别是缠弦轸、老弦轸、中弦轸、子弦轸。
3、琵琶的界面一共有十一品两相,加上一组空字符串声音。一般琵琶在调弦的时候,都是按照A为一弦、E为二弦、D为三弦、A为四弦来调的。空字符之间音符的关系比较清楚,一弦和四弦都是同音八度,二弦是四弦的上五,三弦是四弦的上四,和弦的相位和音符之间的相位音符的隔间是小调。
4、琵琶的技法有很多种,右手常用的技法有挑、弹、双弹、小扫、扫、抹、临、双挑、摇指、分、倒分、扣、扣双、摭、夹弹、滚、弹剔双、双抹、三分、三摭、三扣、大扫、大拂、小拂、拂、勾、挂、剔、中指抹等,还有一些特殊的技法,分别是马蹄轮、挂线轮、飞、蝴蝶双飞、弹面板、煞尾、伏等。
二、琵琶简介
1、琵琶为木制或竹等制成,音箱呈半梨形,上装四弦,原先是用丝线,现多用钢绳、钢丝、尼龙制成。颈与面板上设有以确定音位的“相”和“品”。
2、演奏琵琶时竖抱,左手按弦,右手五指弹奏。琵琶是可独奏、伴奏、重奏、合奏的重要民族乐器。
3、琵琶是东亚传统弹拨乐器,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最早被称为“琵琶”的乐器大约在我国秦朝出现。“琵琶”二字中的“珏”意为“二玉相碰,发出悦耳碰击声”,表示这是一种以弹碰琴弦的方式发声的乐器。
4、“琵”、“琶”的名称是根据演奏这些乐器的右手技法而来的,也就是说琵和琶原是两种弹奏手法的名称。琵是右手向前弹,琶是右手向后挑。在唐朝以前,琵琶也是汉语里对所有鲁特琴族(又称琉特属)弹拨乐器的总称。中国琵琶更传到东亚其他地区,发展成现时的日本琵琶、越南琵琶、朝鲜琵琶。
5、我国近代汉族民族音乐史上有“浙派”(平湖派)琵琶、“海派”(浦东派)琵琶、“汪派 ”(汪派)等多种流派。
7. 琵琶的风格
《琵琶行》 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长篇乐府诗之一。作于元和十一年(816年)。琵琶行作为一首叙事长诗,这首诗结构严谨缜密,错落有致,情节曲折,波澜起伏。是现实主义创作手法。
8. 琵琶行的诗派
《凉州词》属于边塞题材的诗篇,王翰和王之涣的《凉州词》都是经典的边塞诗。
凉州词是边塞诗,又称凉州曲,是达官显贵、宗室名流为凉州歌所填唱词,是唐周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凉州(今甘肃省武威市),因“地处西北、常寒凉也”而得名。<br>《凉州》是唐代民族乐府第一曲调:开元九年之前郭知运所献,属胡部:为大曲,调式有正宫、道调和高宫;音乐风格愁苦悲凉;乐器有嘴篥、琵琶、胡笳、羌笛、筝、横笛、笙、方响;配有舞蹈,属软舞;歌者、舞者、演奏者甚众;很多著名诗人为之创作歌辞;歌辞通过艺人选诗入乐方式进入乐府;也是中唐后人追忆盛唐的符号。
9. 琵琶行风格特点
琵琶行 / 文学体裁: 七言歌行。
与乐府相近,它的音节格律比较自由,采用五、七杂言古体,形势富于变化。从唐人歌行体的风格来看,所谓的“行”是指那些流走自然,可歌可唱的诗篇。
《琵琶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长篇叙事诗。
此诗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历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腐败、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等不合理现象,表达了诗人对她的深切同情,也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之情。
10. 琵琶行的主体风格
白居易的《琵琶行》体裁是乐府诗,它在形式上比较自由,能够根据诗人的意思可长可短。
11. 琵琶不同流派的演奏风格
随着器乐合奏的发展,出现了许多大型合奏曲,如北京的《智化寺管乐》、《浙东锣鼓》、《冀中管乐》以及《管弦十三套》等。器乐独奏方面,出现了大量优秀的七弦琴及琵琶独奏作品,明代朱权收集出版了《神奇秘谱》,是迄今所知最早的古琴曲集。明清两代的琴曲《渔舟唱晚》、《平沙落雁》、琵琶曲《十面埋伏》等成为传世之作。
琵琶:
琵琶在隋唐(581——618)之前,是对抱弹拨器的统称,向前弹出称琵,向后挑进称琶。今天的曲项琵琶起源于波斯,约公元六世纪中叶时传人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并由唐代的木拨弹奏,逐渐改良为手指弹奏,具有丰富的表现色彩和高难度的演奏技巧。
多年来,中国形成不少琵琶流派,著名的有浙江、直隶、无锡、浦东、平湖和崇明等派,同一乐曲各派在乐谱、指法和演奏风格等方面都各有特点。无锡派的代表人物华秋苹,又名文彬,(1784-1859),号借云馆主人,无锡荡口镇人。擅琴兼唱昆曲,好诗词、篆刻、绘画,通医学,曾以行医为业,是一位极具智慧和远见的艺术家。
他认为,曲谱一向为各派内师徒间直接授受,乐曲始终没有能够用以广泛传播的、集大成的曲谱,而在传抄过程中,常有“鲁鱼亥豕之讹”,致使琵琶的演奏艺术受到限制,这对琵琶艺术的发展是很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