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喉位
降低喉位,怎么降?我发现降低喉位的方法,就是舌根后缩!你试一下发汉语拼音的e,就体会得到了。
e的发声方法是:舌根后缩的同时气流从舌两边自然流出白然发声。为了进一步感受,你可从发a,再发O,再发e,就会很明显感到发音a时舌头是平放自然的,不后缩的,带一些声带声,即声音“白",发O音时舌头要稍向后缩,已没有声带的白声了,再发e时,你会感到舌根后缩更多,感到有共鸣声,如果更后缩些发g0n(昂)时,就是发高音的"高位置"了,因此,发e时的位置就是我们需要时的"歌唱状态”,即喉位降低。
现时美声教学方法是反对"舌根后缩"的,认为会造成喉部肌肉紧张声音发硬,影响高音发挥。这其实是错误的观点,是对发声机理认识不足所致!
人的发声机理不只是声带振动,还要整个"发声肌群”联合行动,以及气息支持,声带发出声音较弱较细,声量不大,需要口腔共鸣才能使人听到,平时说话只是"常态下的口腔共鸣”,而唱歌需要"刻意的共鸣",怎样才能"刻意“?就是扩大口腔容积,让共鸣效果更好!一般老师强调张大口,咬频果,降低喉位,就是扩大口腔!
扩大口腔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一一舌根后缩!当然不能太用力,适当地用力,用发a一0一e来练习就是最好的体验方式。
在此顺便更正另一个错误观点一一头腔是共鸣腔,我强调头腔不是共鸣腔,是共振腔!因为头腔是密闭腔体,内中充满浆状物是实体,不符合"共鸣腔是半密闭空腔“这个条件,它对歌唱的影响是共振,所以头腔是一一共振腔!
我在唱歌教学中用这个方法教人,取得良好效果,编写了一本《e声唱法》,须然粗糙,欢迊索取,可惜我不会将它发上《今扫头条》,相信对你有所邦助。
2. 喉位置的描述
简单的说,咽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分界线。
有句话叫“咽喉要塞,乃兵家必争之地”,这句话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咽喉部的重要性。
咽部作为呼吸道与消化道共同的通道结构,它不仅要承受很多来自外部理化因素等的刺激,还要时刻抵御外部细菌的“入侵”,这种特殊的生理位置使得咽部黏膜成为了炎症偏爱的对象,特别容易发生咽喉的炎症。
3. 低喉位和高喉位
唱高音时舌头成沟的原理!
因为卷起舌头可以让口腔张开到最大,有利于唱高音时的发挥,也不会说伤害到声带,其实很多歌手唱歌的时候都不是简单的用声带去硬唱,他们也是有自己独特的技巧的,可以让声音达到更好的效果。
很多歌手唱歌时舌头中间呈现直沟,这个跟舌头中间用力,喉位低且稳定息息相关!
练习的话可以考虑,舌头舔硬腭,慢慢往软腭方向舔都可以锻炼
4. 什么是高喉位和低喉位
贴着咽壁吸着唱的训练方法
“打哈欠”的目的是“打开喉咙”,使喉头稳定在低喉位上。但是,很难在歌唱发声的整个过程中,始终保持“打哈欠”的状态。而找到“贴着咽壁吸着唱”的感觉,不仅可以使演唱者的喉头稳定在低喉位上,而且可以自如地、松弛地“打开喉咙”。人在吸气时,喉头处于最自然、最松弛的状态,喉咙不挤不压,气息通畅。只要在歌唱发声的全过程中,能够自始至终保持这种“吸着唱”的感觉,就能始终保持低喉位“打开喉咙”的状态。初学者要一直保持这种状态很难,这需要慢慢养成习惯,在练习的过程中多加提醒,达到在演唱时心里“想”着,“内视觉”看着,保证“吸着唱”的状态贯穿始终。
瞬间“喝气”的训练方法
人在受到惊吓时,紧张的神经系统会使腔体迅速扩张。借助这种惊讶的瞬间向里“喝气”,就会感到咽部有凉爽感,喉头有种“向后撤”“向下沉”的感觉。重要的不是“喝凉气”本身,而是产生“凉爽感”的各部分器官的动作变化,它不但降低了喉头的位置,而且改善了咽喉的形态。这种突发性的扩张运动,可在瞬间把喉咙打开,此时的状态就是歌唱时的正确状态。
“模仿”的训练方法
声乐是音响的听觉艺术,学习声乐离不开具体的歌唱的音响,模仿是必需的。模仿者必须具备敏锐的听觉,能够清楚地分辨声音色彩的优劣。在模仿中,发声器官就能凭借听觉的音响信号做出迅速反应,这种由听觉指挥生理的条件反射,可以下意识地调节发声状态。如模仿人的“宽嗓子”歌唱,模仿人的“哭泣”声,模仿牛的“叫声”等,都能使咽喉等共鸣器官处于兴奋扩张的状态,此时的喉咙便是打开的。通过模仿领会与体验声乐理论中所阐述的科学方法,掌握其要领,不断练习,就能形成良好的歌唱习惯。另外,用发声时比较合乎歌唱状态的“u”母音进行练习,也是掌握“打开喉咙”歌唱不错的方法。
其次,在歌唱教学中,我们可采用这些方法:在发声练习时要求学生用镜子看自己的内口,当喉咙充分自然吸开时,会厌上提,内口形状开成是一个张大打开的状态,咽壁有明显的吸凉气的感觉。这时双唇松弛地张开,舌头自然地平放。采用这种方法有助于打开喉咙,获得松弛流畅的声音。总之,喉咙的正确打开必须是松弛有弹性的,不是生硬的声音。我们还可以从听觉、视觉、触觉三觉上综合检查:听觉一一声音松弛、流畅,高音位置有漂亮的音色;视觉一一颈部松弛、喉头稳定;触觉一一下巴松弛,舌骨与甲状骨之间有适当空隙。我们可以边照镜子边触摸下巴,时刻保持下巴松弛声音才不会僵硬。以上几种方法相辅相成地结合,就可以确定喉咙是否正确打开了。
声乐演唱是一门深奥的学科,需要各个器官的协调配合,但喉头稳定对歌唱的重要性是任何器官都无法比拟的。任何事物都是与周围其他事物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依存、共同发展的。要想获得正确的歌唱方法,仅有稳定的喉头位置是远远不够的,还须其他方面的积极配合,经过长期艰苦的训练。但稳定的喉头是基础,所以说它在歌唱发声时非常重要。在训练唱歌时,把喉咙打开,放下喉头,并稳定在吸气的部位,它的意义在于能够使声带在正常情况下运动,并使声音得以正常发挥,进而更加轻松地驾驭作品,更加完美地演绎声乐作品。科学地打开喉咙,使演唱者的生理状态更健康,歌唱的艺术寿命得以延长。
5. 喉头位置相当于
首先,你先躺下来,平躺就好,用鼻子轻轻的来吸气,在吸气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感觉你的小腹在扩张哦,不要去耸肩膀。其实我们唱歌的时候就是一个呼吸过程,气息冲击我们的声带,然后来发出声音。
第二步,我们来进行一个‘hei’母音的练习,类似于像狗哈气,把你这一口气息,快速的把它发出来,发一个‘hei’母音,就像我们平常打招呼,嘿~。注意哟,你在练习的过程当中,喉头一定是放松的,就是趁它不注意的时候,用气息的力量去冲击声带,把声音发出来,因为你气息的控制量一旦减弱的话,那么你的喉头就会自然而然的用力了,所以练习的过程当中,最好是可以把手放在自己的喉头这个地方放住。
练习的时候感受喉头的位置是稳定的深吸气,再来发一个‘hei’母音,这个时候你的喉头一定是一个稳定的状态,找到这样的感觉之后呢,就可以尝试着带入歌曲当中啦。
6. 喉位于什么位置
个人认为一个人只有一个嗓子,大约位于喉咙的位置,有的人的嗓子比较高亢一些,有的人的嗓子比较低沉一些,那些高亢嗓子的人比较适合唱高音歌曲,那些低音嗓子的人适合唱那些比较低沉的歌曲,嗓子各有不同,有的低沉一些,有的高亢一些
7. 什么是高喉位
喉舌分离对于音域音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
喉舌分离:“喉”指的是发声肌肉,“舌”指的是跟“喉”相连的传声肌肉,他们需要在声乐练习中做到各自为政分开工作。
喉舌分离它主要达到的目的是“咽”和“喉”的分离,因为喉部属于发生器,而咽部属于传声器,他们之间相连,是最接近的甚至于是密不可分的,但是在声乐技术当中他们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动作,因为“喉”主要是发声,而“咽”是传递声音。
咽部的面积很大,离喉部最近的就是舌头了,做到喉舌分离,自学者先学会固定喉咙,因为在发声的时候喉比咽更需要稳定,因为咽可大可小,可松可紧,速度有的快有的慢,有的圆一点有的扁一点,它的范围的可能性比较大,而喉咙它本身就要发声,要牵扯到一个稳定的问题,而且跟气息进行合作之后它主要和气息进行交易。
第一步就是稳定,放下喉位,要求的是一个比平时说话略低稳定的喉位,
第二步就是由上下受力变为前后受力,或者说加入第二个力量使它发生变化,这时做一个打哈欠的动作,会发现喉咙舌头都得到了相对的解放,也就是说上口盖和舌头都向后延伸,可以抬头往后仰肌肉固定住再回来,有点想要打哈欠打喷嚏的感觉,第二步做好了之后跟随者上颌骨的起伏,张开嘴的同时舌根微微抬起,好像有点去舔小舌头,但不能影响喉位,这个动作是最终的目的,换句话说,喉位尽量保持,把力量变成不是靠舌头压住它的,随后舌根解放出来之后,舌头是延伸的在很里面你眼睛看不到的地方,跟会咽相接的地方是向上的喉位是向下的。
这个动作在需要比较高的高音中运用是特别好特别有效的,现在做小字二组c2-e2-g2-e2-c2一个五度练习,这些音对于一般的不管男生女生来说都已经有一定的音高了,对于男生很多人来说都已经是比较极限的音高了,先不做以上的动作只是靠气息的力量先来试试看,这样唱上去已经很不容易,但是要求不但要唱上去要更好更轻松,这个时候就要用到刚才说的技术动作了,这样唱高音的时候完成的就会更好了,当唱高音觉得唱不上去卡住了的时候这个时候基本都是喉位太高咽部太紧所致,所以就要用这个动作来解决。
8. 高喉位和低喉位怎么区分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我们现在讨论的"喉",包括会厌、声带、咽腔三个部分。讨论"喉"的意义,在于避免声带在歌唱过程中当其受到喉位过高影响时所产生一定的负面效应。我们把音唱破了,是因为喉咙的位置高了,气息支持不足,声带没有闭合好所致。
首先,我们从歌唱准备来看,喉咙处于有控制的呼吸状态。这个时候,我们既在酝酿情绪,又通过呼吸储存歌唱气息,这一切都是在神经系统的主导下完成的。我们说,喉咙的这种初始状态,是最为理想的歌唱状态。意思是说,在歌唱过程中,我们需要通过声音的位置、歌唱的气息、腔体的共鸣来相互协调,尽可能地让喉位保持在初始状态。因为这样唱歌,才会轻松自如,百唱不累。
但是,实际歌唱中,大家不妨尝试一下,如果不考虑位置、共鸣和气息因素的综合协调,我们的喉咙将会随音调的升高,位置逐渐升高,最终将是高得发不出声音,这就是喉咙位置的高低对我们的歌唱产生的影响,即喉位越高,唱得越累。所以,歌唱中,我们就是要解决这个音高与喉咙的矛盾。音调越高,我们越是要把喉咙的位置降下来,这样才能真正地成为百灵鸟。至于如何降低喉位,本头条号已作过论述,敬请查阅便是。
综上所述,喉咙的状态自始至终对歌唱产生着影响,保持喉位的相对平衡状态,才是轻松歌唱的金钥匙。
回答就是这些,希望能帮到你。
9. 什么是喉位对抗
“不需要”这是引号哈,需要找到发声位置后,有一个小腹的支点,用这个支点使腰腹肌肉保持好横膈膜的位置,保持腹部肌肉被动用力就好,不用主动过度挤压,而且吸气后也不要让腹部肌肉僵硬且故意鼓肚子,保持肌肉弹性。(不要吸气过多,唱歌吸气目的是下降横膈膜,唱歌要保持住气息,吸气太多僵硬就不灵活无力了,就像越紧张肌肉越僵硬就越无力…气多会让喉头紧张)
比如闻花的深吸气,是以胸口为支点的,这样增加吸入效率,呼气时候也同样适用,多体会就懂了…
初期,建议不要去故意用腹部肌肉,先学会如果用胸口位置发声,再考虑腰腹对横膈膜和气息的控制。
(胸口支点在发声时先用下,且整体身体用力方向向下,小腹支点就能找到,简单点把手放在小腹,会感觉小腹顶起手,在发声时!)
下面是如果运用腰腹肌肉,也就是丹田支点。另外一个回答答案,应该会有帮助。
我说点实用的东西吧,不讲的太难懂的。
正确唱歌吸气,目的下降横膈膜,胸腔不塌,胸腔不能紧张且有大幅度扩张变化,因为过于膨胀胸腔会让喉头紧张,不利于发声。
气沉丹田实际感受来源于下降横膈膜后,有挤压到腹腔器官罢了。实际运用丹田,下面我会实际说到。
首先亮明观点,丹田是肚脐下五指这个地方,它实际作用是一个支点,不是让你挤压它。气息在唱歌中是要保持,保持好了,胸口有支点控制了,气息的压强就增大了。
因为人体发声是气息经过声带,声带振动发声,我们需要一个向下力稳住气息,并闭合好去搭气息让声带有效率振动,
(因为肺部吸气后,本身就会有大气压强和横膈膜恢复原状两个力让肺内有一定气压)
(用气少,气声转换效率增加)
所以这个向下的力,向下延伸后会通过肺内气息作用于横膈膜,如果横膈膜过于下沉过分,你会发现无法有效率的用气,且声音沉闷,发声费力。
但横膈膜过于上移,就会给胸腔和声带过多压力,造成喉头紧张,喉位过高,声带闭合不良等情况。
当你吸气下放喉位,且发声时胸口有支点,使声带闭合好向下挡气,腰腹自然会在发声时,有膨胀感,这就是气息支撑,因为只有两个上下对抗的力平衡后,会有向四周扩张的衍生力,让柔软的地方扩张。正确对抗后且发声用力方向对,你自动会去用腰腹肌肉来稳横膈膜,不让向下发声的力过于压迫横膈膜,下腹部周围肌肉会以丹田支点来稳住横膈膜,气息也会沉下去,不让上胸的肌肉过于紧张,影响喉头。
(这个稳定横膈膜的源泉 1 小腹肌肉影响腹腔内压(小腹会膨胀) 2 横膈膜关联的腰腹肌肉影响横膈膜张力,因为我们要一个稳定的反射板,来接受向下的发声力量,最后让反作用力于声带震动发声。)
所以普通人唱歌,前两个字有气(无意识的闭合好了声带,瞬间达到了平衡),然后由于胸口无发声位置,不懂得主动闭合声带向下挡气发声,腰腹肌肉没控制横膈膜,横膈膜恢复位置,气息全泄掉了。另外一个极端是过于压制气息,声音憋、挤压…等等吧。我们要中间状态,要保持气息,用的更有效率,更灵活。
所以这些原理知道后,先轻吸气,下沉横膈膜,可以用哼鸣,找到胸口发声支点,口腔内部保持空间,稳住胸口位置(不是下压胸口支点,在那就好)感觉身体力量下沉的感觉(不要用力过大,叹气体会用力方向),你会慢慢感受到丹田位置那个支点,会感觉小腹的膨胀。在唱歌中也是这么用的,其他的那些原理想的太复杂会影响你,不如体会下我描述的这个方法,有利于你实际运用。
胸口支点和丹田支点是让你在发声时,去平衡体内两个力(胸口支点力让你控制气息,稳住喉位,有利于闭合。而丹田力是让你提供支持,明确用力方向是向下),让他们的对抗在胸口支点接触,稳住气息不一下子跑掉,给声带一个合适的气流,让声带稳定振动,达到你想要的振动频率。(原理是为发声服务的,谨记!)
【看懂做到】关于唱歌用力方向和如何下沉气息和稳住喉位 - Chester的文章 - 知乎
Chester:【看懂做到】关于唱歌用力方向和如何下沉气息和稳住喉位
漂亮高音的根本,唱歌的核心肌肉运用!低喉位和核心肌肉对抗原理。 - Chester的文章 - 知乎
Chester:漂亮高音的根本,唱歌的核心肌肉运用!低喉位和核心肌肉对抗原理。
10. 喉位是什么意思
吐葡萄的意思是一种绕口令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若不吃葡萄非要吐葡萄皮,就得先吃葡萄不吐葡萄皮。
这条绕口令主要练的是发声。另外绕口令不是说的快就是好,而是发声要标准、清晰,用声要对,注意气息、喉位、虚实结合比例和口腔控制程度,才能说出好的绕口令。
11. 喉位是哪里
高音上不去的情况一般是气息与声带对抗过程中声带或者外部肌肉用力过度的体现。用我的教学法来说,气息与声带协同的工作是动态的,偏偏大部分人遇到高音就尝试让声带静止或者卡住,于是就出现了问题。
这样的情况推荐还是从基础学习一下演唱的基本功,不然声带的损耗太大了。
给你一套简单的教程吧:
气息的初级入门大体分为基础的三个阶段
1,气量控制:此时横膈膜(横膈膜不是随意肌,要借助其他肌肉帮助)不一定有什么感觉,别想太多,但是肌肉形态上总是可以保持住了。保持住后第一个感觉,根据力量变化,气量可以选择性的收住一些了。
2,压力产生:1做熟练后,我们的气息开始有内部压力的体现了。有些人称之为支撑感,这个情况类似于一些气体憋在体内了,但不能用憋这个词,因为横膈膜控制的情况下气息虽然慢也是运动的,而憋则直接是声带一卡,所有就都真的卡住了
3,增压过程:压力可以基础掌控后,我们开始涉及到一些基础的挡气位置支撑了。这个时候你会发现纯粹压力的稳定可能不够用了,于是有了增压需求。增压需求事实上是增加了一个意识点,所以整体上的力量反而会轻松一些。
呼吸分为两个主要步骤: 1 吸气:吸气的方式很简单,先要找到放松的吸气状态,如何是放松?我建议你体会一下睡觉时候的吸气。你会发现,这个时候肚子一起一伏的对吧?这个时候的吸气其实相对比我们日常的状态就会更有深度了。
解析:那么是否越深越好呢?我并不这么认为。我认为过度追求气息的深度造成的是身体的僵硬,反而起到反作用,初学大可不必一味的追求深深深。这里也要提到,人的气能吸到哪里?丹田么?丹田是什么器官?其实,丹田是一个人的力量意识点,并不是一个可以储存气息的器官,所以我们的气息最终还是到了肺里面。这个时候,有人会说了,为什么气到肺里面了,肚子会一动一动的?其实,这就是我们要说的横膈膜,封面的图展示了横膈膜是在肺以下。当你一吸气,肺部膨胀自然会把横膈膜压下去,所以肚子就鼓起来了。
呼气(用气): 演唱其实是呼的艺术,怎么呼,如何呼才是重点。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呢? 我们刚才躺下吸气后肚子膨胀了对吧?这个时候我们要保持住肚子的膨胀状态来唱歌。注意这里的保持不要完全僵硬,只要保持形态即可,因为我们的气息是要在流动的前提下来保持,后续我们还需要练习流动,当然,先保持住,这样我们的唱歌控气就实现了。每一句去完成这样的循环,慢慢做,才能习惯的,你会发现唱歌中嗓子疼破音高音都会有所改善。
解析:我所创作的模块教学法中的气压加减速模块中的第一步就是刚才叙述的减速,何为减速?很简单,就是减少气息的流速。我们常见的漏气过度,高音音量过大,破音多,声音虚都和气息流量的过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演唱的第一步就是流速的变化。当然,减速并不是目的,减速后需要形成稳定的气压体系,这样才能完成唱歌气息最基础的支撑。支撑之后,还要进入加速模块,加强推动力和压力控制。总之,气息的步骤是说起来很复杂,做起来相对简单的。而我们在文献和教材中寻找到的方法大多是美声或者民歌的方法,只有沉没有动态,这对于流行是十分不可取的,时间长了也会对音乐感觉有所影响。
两个气息保持与练习的简单办法:
第一步,控制气息的流量,其实每个人都会控制流量,比如说,我让你随便吹一口气,然后再让你小一点吹一口,你不用想,直接就做到了对么?我们首先要保证吸气放松自然,气息到横膈膜然后保持住(前面说的基础内容),继续做一个小一点的吹气,10-20秒内都可以,尽量稳定一些。
应用:当我们可以维持10-20秒后,尝试放松吸气,保持横膈然后用同样小一些的气量进行演唱,你会发现原本不好唱的部分变得简单了一些。这只是一个开端。
第二步,气带声方法:流动训练法,当你做完了第一步,你至少可以用小气量吹10-20秒的气了,这个时候我们该加入声带了。如何加入声带呢?我们继续放松吸气,保持横膈,然后小气量吹气,吹气两秒后,我们开始用小音量发一个WU。
应用:WU必须是慢慢由虚变实的,或者说小音量慢慢变成中等音量的,声带不能突然用力,要慢慢发出声音,越慢越好。吹气与WU之间不能断掉,你会得到一个气息推动声带产生的声音。这个声音的音量不会很大,但是和气息的匹配度会很好,我们可以维持这个声音,这个状态来进行演唱,你会发现自己的演唱松弛多了。
发声系统:
简易发声理论: 众所周知,物体的震动产生声音,就如你敲鼓,鼓的震动产生声音。声带也是震动产生声音。 这里有几个唱歌必须了解的概念。 声带的形态:
声带分为左右两片,平时不发声为打开状,发声时(唱歌,说话等)为闭合状态。 声裂,发声点:指的是声带闭合后留下的透气的地方,如果声带完全闭合住就没声音了,因为完全都挡住了。这里要注意,发声点的大小影响了音色的一部分特质和音高的动作。发生点此处还涉及到相对靠前靠后等位置产生的不同效果。
声带的动力:声带震动的动力是气息,气流通过声带的发生点产生声音。
声带震动的面积越小,越容易上高音(这个就是物理学概念)
声带的震动频率越高,发出来的音越高。
声带的震动幅度越大,声带产生的音量越大。(但是声带产生的音量响度并不是流行所追求的,振幅大了之后会让声带的消耗增加。)
声带使用的错误状态:
声带的几种错误的状态,
第一:喉位上提 因为嗓音过度挤压或者拉扯产生的上提;
第二:喉位下压 因为模仿美声咬字,或者模仿宽厚的声音,或者练习的低音而产生的下压动作。其中喉位上提,是一件很常见的事情,大多都是因为气息与发生的匹配不足造成的。而侯位下降则是一件违背发声原理的事情,多产生与模仿和性格需求,以及形象的塑造。这种情况在初学美声和播音主持的人中常见,另外也常见于一些教师和播音主持和会议演讲者。
解决发声问题逻辑步骤:
步骤一 在演唱中或者日常交流中,拒绝过大的音量。(通过上一篇文章可知我们在声带用大音量进行发声的时候,声带震动幅度极大,这会造成声带的紧张以及发声的不稳定以及高音相关的问题。)
步骤二加强气息相关的训练(通过上一篇文章可以得知气息是发声的动力来源,即气息推动声带,声带产生声音,如果气息的气流得不到有效的控制,那么我们的大气量或者不稳定的气流会冲击声带,当不规则或者大气量冲击声带的时候,我们声带只有被迫去产生挤压和拉扯才能够挡住气,这样就产生了声带的紧张,反之产生的叫做漏气。)
步骤三协调气息与声带之间的关系,使声带产生被气息推动的作用,声带与气息配合良好。(大部分在演唱中,声带比较紧的人都是声带主动用力去拦截气息或改变其状态或改变音高的,这部分是违反我们的发声原理的。)
发声简单有效的练习方案:
练习1 气带声练习:上面说过了。
练习2 横膈膜弹跳练习:横隔膜弹跳的练习,我们可以选用两种的。一种是狗喘气,动作的要点就是放松的吸气,然后呼气,尽量用鼻口同时吸气,然后再用口呼气。狗喘气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吸气的时候肚子会正常的膨胀起来,呼气的时候肚子会自然的缩回去,这样的循环,有助于我们横隔膜的弹跳性训练。第二种是有声的弹跳训练,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找大笑时候肚子弹跳的感觉来进行。我们大笑的时候肚子产生的这种弹跳,其实就是横隔膜造成的。我们在进行练习的时候可以用呵这样的字来一个字一个字的弹跳。
练习3 音量练习:音量的练习指在日常的语言和演唱过程中按降低音量,以一个小小的音量来进行演唱,这样会形成习惯,促进气息与声带的匹配。减少声带消耗和紧张,也能加强高音上面的拓展。
练习4 数数字练习:顾名思义,我们需要在一口气那数字45至50即可完成,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数数字的过程中,我们要把每个字都有清晰,尽量不用力的去咬字尽量音量保持一致。
练习5 唇颤音练习:唇颤音练习就是我们用气吹动嘴唇,让嘴唇产生规则性的颤动。唇颤音的练习,主要要领分为两个方向。一个方向,嘴唇的颤动,一定要规则,不要忽大忽小,气量也要尽量的减少,不要把气都向外吐,要尽量留存于体内。第二个方向就是在唇颤过程加入嘟这个字的声音,注意都这个声音,嗓子一定不要紧张,产生都这个声音就好了,音量要适中。
这几个是发声最入门部分和气息相关的结合性训练,日常语言中,我们也应该强调音量不要过大,气息有所支持的说话,这样才能够给声带良好的发声状态,减少不必要的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