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佛教流行于哪个地区
就今日中国全境而言,西汉张骞开西域时就见当地有佛教流传了。由于缺少文献记载,目前不能准确说明佛教传入西域的年代和第一个传播者。西域佛经以吐火罗文A(焉耆语)和吐火罗文B(龟兹语)的形式尘封在古墓中,1906年以来陆续被西方探险家发现,目前保存在柏林和巴黎,只有少数学者能释读。 佛教最早传入中原地区的记载,见《三国志.卷三十.东夷传》裴松之注引《魏略.西戎传》(中华书局标点本《三国志》第3册第859页):“天竺有神人,名沙律。昔汉哀帝元寿元年,博士弟子景卢受大月氏王使者伊存口受《浮屠经》曰复立者其人也。”因此,佛教是于公元前2年由一个叫伊存的西域大月氏人传入中国中原地区的。 一种很流行的说法是汉明帝遣使入西域求法,使者于公元67年到达洛阳,建白马寺,是为中原佛教之始。此说的最早记载见《佛说四十二章经序》。检《乾隆大藏经》第55册第704-705页《佛说四十二章经》:“后汉孝明帝永平七年正月十五日,帝夜梦金人,身长丈六,赫奕如日,来诣殿前曰:身教流传此土……帝遂遣王遵等一十八人西访佛法,至月氏国,遇摩腾、竺法兰二菩萨,将白氈上画释迦像,及四十二章经一卷,载以白马,同回洛阳,时永平十年(67年)丁卯十二月三十日也。因以腾、兰译经之所名白马寺。”这个说法是靠不住的,理由有二:1.公元1世纪以前还没有佛像崇拜,考古证明,无论是古印度还是古中亚(阿富汗),都没有发现公元1世纪以前的佛像,所谓“白氈上画释迦像”是不可能的。2.《后汉书.卷42光武十王传.楚王英传》载:“英少时好游侠,交通宾客,晚节更喜黄老,学为浮屠斋戒祭祀。(永平)八年,诏令天下死罪入缣赎。英遣郎中令奉黄缣白纨三十匹诣国相曰:‘托在蕃辅,过恶累积,欢喜大恩,奉送缣帛,以赎愆罪。’”本条记载表明,佛教的流行早于永平十年,至少刘英因信仰浮屠,于永平八年输黄缣白纨替普通凡人赎罪。 因此公元前2年伊存宏佛得说法更可靠。
2. 佛教产生于什么地区
佛教在中国形成了汉传佛教,藏传佛教,以及以傣族为主的南传佛教,汉传佛教顾名思义就是流传于汉族地区的佛教,藏传佛教就是流传于藏族地区包括蒙古地区,又称喇嘛教,南传佛教就是现在的东南亚地区,
3. 佛教主要传播在哪些国家和地区
亚洲主要以伊斯兰教,佛教,道教为主。按照信教群众的数量和区域,亚洲的伊斯兰教主要是位于西亚的阿拉伯地区以及东南亚的印尼和菲律宾等国亚洲的伊斯兰教还有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亚洲的佛教主要分布在中国,印度和中南半岛的东南亚相关国家如泰国,柬埔寨,亚洲的道教主要分布在中国。
4. 佛教主要分布在哪个地区
佛在世时,原无宗派之分 八大宗派系指大乘的天台宗、三论宗、唯识宗、华严宗、律宗、密宗、禅宗、及净土宗,若加上小乘的俱舍,成实二宗,是一般盛行的十大宗派。佛教初来中国,并无宗派之分,后因佛典翻译昌盛,思想体系与义理各有独到之处,复以师承各有法脉,所着重之经论互异,遂依其特色分类判摄,而于隋唐时期个擅道场,大放异彩。实则八大宗派之共同精神,可以[缘起无自性,一切法无我。]来概括统摄。所谓:“佛一圆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只要契理契机,法法皆通涅盘城。祖师大德苦心判摄,乃为方便众生明了佛法奥义。无论各个宗派,皆有其难能可贵之处,应平等视之。但弘扬正法,仍需因缘具足,切勿非人是己,致失佛法本旨,所谓“诤与道相违,不可不慎。”修习者亦当随机拣择。盖佛法固有深浅偏圆之别,并无好坏是非之分,彼此尊重,尽份发展,更能带动正法的兴盛。 虽然佛门有分宗派,但只是为了方便大众学习,此正是因材施教,就如同一所大学,有许多的学科,学系一样,虽然个个分门别类,但只是为了更好的方便学生自己选择来学习,虽然学科不同,但是却不离开同一所大学,所以佛法也是,宗派只是为了方便大家学习,但都是佛教,因此实则八大宗派并没有门户之见,山头主义。佛教是一体的。又如同我们的身体器官功能都不一样,脑啊,心脏啊等等都不一样,可是呢,却在同一个身体,宗派就如同各个器官各有作用,佛教就是一个身体,谁都离不开谁,佛教是一个整体!
5. 佛教盛行的地区
公元509年(魏永平二年),魏帝元恪在式乾殿为众僧及朝臣讲《维摩诘经》,于是国佛教大盛。
魏自文成帝拓跋溶时允许民间修寺院、养沙门,随之社会上就掀起了一股崇尚佛教之风,塞上云冈、陇西敦煌、中原的龙门正是崇佛的明证。魏宣武帝元恪自幼尚佛,能因讲论佛而废寝忘食。他在位时大力提倡佛教,又在式乾殿为众僧及朝臣讲《维摩诘经》,一时境佛教大盛。元恪自养西域和尚3000多人,并建永明寺供其居住,又在嵩山建闲居寺,在洛阳城南建景明寺,青台紫阁、富丽堂皇。各地也佛教大兴,洛阳城有500多座寺庙,各州郡也建有1万多座佛寺。
由于统治阶级崇尚佛教。使得各地屡建寺庙,令百姓承担沉重的赋役,人民苦不堪言。
6. 佛教发源于哪个地区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佛教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佛东汉永平十年,公元67年,佛教正式由官方传入中国明帝永平十年(67年)明帝夜梦金人飞行殿庭,明晨问于群臣。
太史傅毅答说:西方大圣人,其名曰佛;陛下所梦恐怕就是他。
帝就派遣中郎将蔡愔等十八人去西域,访求佛道。
蔡愔等于西域遇竺法兰,摄摩腾两人,并得佛像经卷,用白马驮着共还洛阳。
帝特为建立精舍给他们居住,称做白马寺。
于是摩腾与竺法兰在寺里译出《四十二章经》。
这几乎是汉地佛教初传的普遍说法,也为我国历史教科书所采用。
7. 佛教流行于哪些国家
佛不是神话。佛不是神。他是公元前6世纪时代的人,有名有姓,他的名字是悉达多(Siddhārtha),他的姓是乔达摩(Gautama)。因为他属于释迦(Sākya)族,人们又称他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
8. 佛教的主要传播地区
佛教自从建立之后,就四面八方的对外扩张,在中国,主要面对三种,一种北传,沿着丝绸之路进入,也是汉传佛教,大乘佛教。一种是南传佛教,沿着印度缅甸进入云南贵州,是为小乘佛教。
最大的区别就是区域的限制,因为一开始为了适应传播,不同的传入路线都适应了当时的文化特色,逐渐在形成自己风格的派别,然后结合了人文特殊、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藏传佛教则在蒙古、青海、西藏区域为大宗,南传在云南贵州为强,汉传则在内地势力庞大。
9. 佛教在哪些国家盛行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
2500多年前,印度北方的迦毗罗卫国王子乔达摩·悉达多29岁,出家开始苦修而不得其所,35岁那年,他在一棵菩提树下徘徊了37天,终于恍然大悟,悟出了佛学真道,那个地方后来被称为菩提加雅,而那棵菩提树下他徘徊留下的脚印也成了一朵朵莲花。传说中的那棵菩提树早已在伊-斯-兰教统治印度的时期被当柴木砍伐了,但从那树上压枝而成活的新菩提树目前还在斯里兰卡枝叶茂盛。悟道后的王子来到了距离瓦拉纳西16公里的鹿野苑,向跟随他出家苦修的五个侍卫开始了他首次传教,五位同伴被他悟出的道所征服,拜他为师,从此,佛教有了成道的佛陀,有了教义,佛教诞生了,王子成了佛祖,有了另一个2500年后我们熟知的名字——释迦牟尼。
此后,佛祖和他最初的五个弟子,在印度开始传播佛教的教义。因为佛教具有其他宗教没有的三项基本原则:知识、仁慈和平等,因此在当时印度的低“种姓”中开始迅速传播,并最终传遍世界。虽然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但现在印度以佛教为宗教信仰的人口可能只有1%。历史的变迁总是伴随着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全面清洗和灭绝性毁坏,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强盛,终于使这个佛教的发源国,已经很少能见到佛教的遗迹了,而瓦拉纳西附近正是这些不多的遗迹的集中地
10. 佛教主要流传于哪里
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是孝文帝为了安置他所敬仰的印度高僧跋陀尊者,在与都城洛阳相望的嵩山少室山北麓敕建而成。北魏孝明帝孝昌三年(527年),释迦牟尼佛第二十八代徒菩提达摩来到少林寺,他在跋陀开创的基础上,广集信徒,传授禅宗,东魏孝静帝天平三年传法于慧可,从此禅学在少林寺落迹流传,成这我国最有名的禅宗祖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