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筝传统演奏技法
古筝八大技法——勾抹托
① 指法:勾——中指、抹——食指、托——大指 。
② 弹奏位置:距前梁二寸左右位置。
③ 弹奏要领:
● 手型要保持手臂下垂时的放松状态。
● 单个手指弹奏时,手指小关节要主动,手掌要稳固,尽量不要跳跃。
● 弹奏时用假指甲的平面触弦,另外,假指甲不要插的太深。古筝演奏非常讲究基本功,技巧非常重要,如果没有足够的技巧就不可能更好地去表达音乐。
2. 古筝演奏技巧
我没听说过什么“十大基本技巧”,就发这些给你吧 托-大拇指向外弹弦。 劈-大拇指向里弹弦。 抹-食指向里弹弦。 挑-食指向外弹弦。 勾-中指向里弹弦。 剔-中指向外弹弦。 提-无名指向里弹弦。 连托-大拇指向外连续弹弦。 连抹-食指向外连续弹弦。 大撮-大拇指向外,中指向里同时弹两弦。 小撮-大拇指向外,食指向里同时弹两弦。 双托-大拇指同时向外弹奏邻近的两弦。 双抹-食指同时向外弹奏邻近的两弦。 八度双托-大拇指向外弹奏邻近的两弦,同时中指在低八度另一音,三阴同时奏响。 摇指-大拇指连续托劈。 琶音-左手或右手用三个或四个手指按顺序弹奏不同的音。 泛音-左手食指在发音弦1/2处轻贴弦,右手弹弦发音。 花指-大拇指迅速连托数弦。 向上刮奏-在筝弦上由低音向高音的划奏。 向下刮奏-在筝弦上由高音向低音的划奏。 揉音或颤音-根据音乐的不同风格分类,是揉音类的,揉动较平和;是颤音类的,音波较密,也较有地方风格。 重颤音-用力较重的颤音。 按音-在弦上按出的音。 上滑音-右手弹弦后,左手按弦,使音有低向高滑动。 下滑音-左手先按弦,右手弹奏后逐渐松弦。 回滑音-右手弹弦之后,左手按弦使音由低向高又有高向低滑动数次。 左手点音-左手马子左侧先轻点或轻轻快速下滑。 另外是五大派别:河南筝、潮州筝、客家筝、浙江筝、闽筝(福建筝),具体见下 河南筝:从《史记》、《汉书》中所记载的文字来看,筝在秦汉两代已有相当普遍的发展。在东汉,汉光武帝建都洛阳,而北宋建都汴梁(即今之开封),都是在河南地区,而在这个地区早就流行着民间音乐“郑卫之音”,秦筝随着迁都流入河南,和当地民间音乐「郑卫之音」融合发展成为后世有名的中州古调。河南筝在演奏上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右手从靠近琴码的地方开始,流动的弹奏到靠近“岳山”的地方,同时,左手作大幅度的揉颤,音乐表现很富有戏剧性,也很有效果。在河南筝中,把这一技巧称为“游摇”。 河南筝的传统用法,从民间相传的一首诗可以概见: 名指扎桩四指悬, 勾摇剔套轻弄弦, 须知左手无别法, 按颤推揉自悠然。 其中尤以左手的滑按(左手按至音位,弹弦时略退少许,迎音迅速滑上,敏越无迹)、小颤(颤音细密紧促)、滑颤(边沿边颤)、大颤(颤幅阔大,动宕有情)等招法最有特色。在指法的运用上,则无论是珠圆玉润的长摇、错落有致的剔打,或是凄婉欲绝的走吟,悲壮苍凉的重颤,莫不和曲调曲情浑然一体,描摹情态,刻划入微。如《打雁》一曲,各种指法运用极富表现力,集叙事、状物、抒情三大特点于一体,是为河南筝的又一特色。 河南筝的音阶特点,多用变徵而少用清角,近于三分损益律的七声古音阶,但二变音高,亦非绝对不变,往往会更高按到近于宫和徵,真可谓“七音、六律以奉五声”了;河南筝的曲调,歌唱性很强,旋律中四、五、六度的大跳很多,于清新流畅中见顿挫雄壮;频繁使用的大二、小三度的上、下滑音,特别适合中州铿锵抑扬的声调,使筝曲具有朴实纯正的韵味。 在演奏风格上,不管是慢板或是快板,亦无论曲情的欢快与哀伤,均不着意追求清丽淡雅、纤巧秀美的风格,而以浑厚淳朴见长,以深沉内在慷慨激昂为其特色。在傅玄《筝赋.序》中对河南筝曲的评价是“曲高和寡,妙技难工”。 河南筝的曲目直接来自民间说唱音乐和戏曲音乐。河南曲子是历史悠久的民间说唱音乐,清以后衰落了,只有南阳地区还十分兴旺,所以又称之为南阳鼓子曲。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带有唱词的“牌子曲”和纯器乐的“板头曲’”。筝是其中重要的伴奏乐器,同时,也脱离说唱而独立演奏。现存河南筝派的代表性曲目,几乎毫无例外的都是河南曲子的板头曲与牌子曲。过去,艺人相见,就经常首先演奏一首板头曲以会知音,并借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易名为《高山流水》 牌子曲是由鼓子曲的曲牌演变而来,大多较短小,清新活泼,别具一格,如《剪剪花》、《满舟》、《叠落》等。但也有《码头》那样三百余板的大曲牌。 板头曲是以弦索演奏的合奏曲,同时又是筝、琵琶、三弦的独奏曲,这和汉魏相和乐的“但曲”非常相象。民间的表演方式,多是在鼓子曲演唱之前合奏或独弹一、二曲,调弦活指,称作开场或闹台;或在唱段之间,弹奏一曲,用以变换气氛。近半个世纪以来,大调曲子趋于衰落,板头曲常以独奏的形式出现了。 河南筝的传统曲目中板头曲,人们常称之为“中州古调”或“中州古曲”,如《哭周瑜》、《叹颜回》和《苏武思乡》等都是。在河南曲子中,一些短小的曲牌在流传过程中又逐渐形成了一种有角色分工,可以上台表演的形式“小调曲子”,今天它已成为一个很著名的剧种“河南曲剧”。小调曲子原来比较简单,但后来,旋律发展了;筝在伴奏中地位重要,在演奏上也逐渐具备了它的个性,这两者的结合。形成了它在音乐上独有的美。 河南筝的谱集,卫辉府王黄石于民国九年(公元192O )刊有《中州鼓调》石印本,工尺谱,收有《天下同》即《高山流水》)“哭周’”、“叠落”等。二十年代魏子猷编有《中州古调》为工尺谱手稿,虽未经刊印,但传抄颇广,收谱有《天下大同》、《关睢》等十数首。王省吾于1958 年出版《古筝独奏曲集》(刘家贵记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简谱本,收有板头曲三十七首,曲牌十四首。曹东扶传谱曾经人整理为《筝曲选集》,1981 年复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曹东扶筝曲集》(曹永安、李汴编)简谱本,收有板头曲二十二首和八首改编、创作曲。、曹正于1986 年出版《中州古调筝曲选集》(《中国音乐》增刊)简谱、正谱对照本,收人牌子曲、板头曲共二十首。 潮洲筝:流传于广东潮州一带,音乐结构特殊,旋法别具一格。筝能自成一格而有别于其他乐器,至为重要的就是左手按滑音的变化,即所谓以韵补声,舍此,则很难言筝乐的流派和发展。在潮筝中,这一手法的运用可以说是到了十分绝妙的地步。实际上就是弹筝时通过左手按音的变化,以达到几种音阶和调式的组合形式。而且音律也不同于十二平均律和其他地方的民间音乐,潮洲筝以其右手的流畅华丽、左手按滑音的独物加花奏法,变化细腻、微妙而独具一格。 潮洲筝的主要曲调有《重六》《轻六》《活五》《反线》等。其中《重六》调乐曲比较委婉;《轻六》调乐曲清新明快;《活五》调乐曲缠绵悲切,律调很有特点。 在民间,用筝等拨弦乐器来演奏古乐“诗谱”称为弦诗乐。《柳青娘》是该诗乐中最为流行的一首乐曲,它虽不属大套曲,但它包括“轻六”、“重六”、“活五”和“轻三重六”四种调,曲调又优美,极具潮乐的特色,在潮乐中称之为“弦诗母”,意即乐曲之母。在学习潮筝时,《柳青娘》是必不可少的曲目。此外,像《寒鸦戏水》、《月儿高》、《锦上添花》等也都是潮筝中常用的曲目。 客家筝乐并不是土生土长的广东音乐,而是源于中原地区的传统音乐。 古时中原地区人口南迁至粤闽一带,外来的中原音乐吸取当地民间音乐精华,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形成了一个新的器乐品种客家音乐。粤东地区十分闭塞,使得客家筝乐保留了许多中原古乐的特征,至今仍具有古朴典雅的汉乐遗韵。 客家音乐中有一种以筝、琵琶、椰胡演奏的“三件头”的表演形式,因风格清新雅致,故名清乐。客家筝曲就是从汉乐的清乐中分离出来的,因此,常被称为汉乐筝曲。 客家筝曲有大调、串调(包括:小调)之分: 大调类筝曲结构严谨,作品为规范的六十八板。按现代乐理表述:六十八小节或六十八个重拍。代表曲目:《崖山哀》、《出水莲》、《昭君怨》。 串调类筝曲包括广东汉剧的戏曲音乐和民间音乐曲牌。这类乐曲长短不一,结构富于变化。代表曲目:《西厢词》、《平湖》、《蕉窗夜雨》、《翡翠登潭》。 客家筝曲的旋法变奏和技法特点如下: 调骨的慢板添字: (调骨奏4/4慢板)慢板反复演奏二至三遍,由于速度慢,故采用骨干音“添字”和“延续滑音”的手法加以充实。 慢板后的中板: 乐曲速度渐快,转入2/4拍,旋律即开始减字而精练。 中板速度再快,转入1/4拍,此时旋律反复两遍以上,在减字、加花、变奏型等方面更加丰富。 减字时只奏调骨,一般将旋律先配以勾、托,在接八度和音的“大撮”指法来突出旋律。 调骨加扫弦“加花”:即调骨加五声音阶下行琶音来装饰旋律。客家筝曲追求古朴典雅的风格,很少使用华丽明亮的长扫弦加花,一般不超过两三个音符。 “幺板”(切分)节奏音型的变化:即将调骨发展到由中指(勾指)起板,先勾后托更进一步发展。有板无眼的“板后音”(切分),突出后半拍,休止前半拍。此法不一定在整个曲子中全部使用,而多是与减字手法在不同乐句中交替使用。这种演奏手法使乐曲更加充实,使全曲易进入高潮。如:筝曲《蕉窗夜雨》中板部分的三次变奏。 在旋法变奏过程中,为了丰富音色的变化和对比,增强曲调情绪的起伏,常采用乐句音高的高低翻变手法,将旋律乐句提高八度或降低八度来演奏。 突出低音为旋律配和声: 在我国传统各大筝乐流派中,这是客家筝派所特有的技法。即:根据演奏者对乐曲掌握的熟练程度,无论在演奏慢板还是中板时,一般在每个乐句的最后一个音(有时也在乐句中选择),用勾指或八度和音向内游弹的手法,使音延长,音韵更加深厚,形成为下一个乐句的旋律配和声的“先现根音”的效果。 这种技法使旋律形成多声部的立体感,更易发挥客家筝曲古朴典雅的风格,又能使旋律充实丰满。丰富多变的左手滑音: 传统客家筝采用金属弦,可以自如吟弦,为延长余音和作韵创造了条件。使得客家筝曲独特典雅的特点,比其他筝乐流派的筝曲更具“内涵”和“深度”。 客家筝曲在旋律调式上又有“硬线音阶(由56123构成五声音阶,47作为装饰性的经过音,在旋律中偶尔出现)”和“软线音阶(由57124构成五声音阶,63作为装饰性的经过音,在旋律中偶尔出现)”的区分。硬线筝曲轻快华丽明朗活泼;软线筝曲委婉典雅哀怨缠绵。 客家筝曲代表曲目:《出水莲》、《蕉窗夜雨》、《崖山哀》、《翡翠登坛》《平湖》、《昭君怨》等。 据史料记载,远在唐宋时期,筝已由中原传至浙江杭州地区。近代多以合奏或伴奏的形式在民间“丝竹乐”“杭滩”中使用。 当时的浙江筝只有十五弦,身长1.1米左右,面板、背板为桐木,筝尾稍向下倾斜,调弦定音为五声音阶pppppppppppp;放在桌上坐势或立势弹奏。演奏时右手大指、食指、中指各戴牛角(或玳瑁)制成的甲片。主要曲目是“杭州丝竹乐”“弦索十三套曲”以及“杭滩”中的曲牌,如:《三十三板》《刺绣鞋》(又名《灯月交辉》)《高山流水》《小霓裳》《云庆》《郁轮袍》(又名《霸王卸甲》)《海青拿鹤》《浔阳夜月》《普庵咒》等。演奏已出现了“大指摇”“快四点”“夹弹”“提弦”等技法。近代知名筝人有蒋荫椿、王p之、朱又雪、邱与石、吴汝金等。 1956年王巽之先生任上海音乐学院古筝专业教学工作后,一他为主,带领了一批学生对浙江筝曲谱和演奏技法,进行了较系统的整理、充实和发展。六十年代以后,上海音乐学院培养了一批较有影响的青年演奏家,创作了一批以浙江筝艺流派技法为户的曲目,从而在国内外的专业教学和表演舞台上崛起,成为卧果各大筝艺流派的后起之秀。 由于浙江筝曲是以“弦索十三套曲”和“江南丝竹”“杭滩”为源,故曲目的板数已突破了六十八板的体系,乐曲也由单一的乐思发展到复杂的乐曲结构。故几代筝人,着力在音乐的力度、速度、音色的变化、对比等方面加以丰富和充实。 在演奏技法上除继承传统的浙江技法外,并借鉴、学习、融汇了琵琶、三弦、扬琴乃至西洋乐器的演奏技法,同时对其他筝艺流派的技法也加以学习和发展。 乐器形制上,将原来筝的共鸣箱的长度增至1.65米左右,后岳山改为S型,弦数增至为21根(音域扩展成四个八度,音程由D――p);弦的质地由丝弦改为钢丝外缠尼龙丝的粗细不同的系列筝弦。 弹奏时戴的甲片由皮套固定改为胶布固定,甲片多用玳瑁制成。 与其他筝艺流派相比较。浙江筝派的主要特点是: 一、部分曲目突破了古筝传统的严格五声音阶调弦定音和演奏中“移柱转调”;如:《海青拿鹤》。这为新筝曲的创作,打开了新的思路,在音响上提供了启示。 二、由于乐器形制的改革、弦质的改变、音域的扩展、甲片的稳定、技法的丰富等因素的形成,对音乐的表现幅度增强了,这为力度、速度、音色等方面的变化,对比创造了条件,在创作的筝曲中更易被现代人所接受和喜爱,更易表现时代精神。 三、主要演奏技法特点有: 1.摇指:这种技法有别于大指大关节(或小关节)的快速“托”“劈”,即“轮指”。而是右手大指的甲片在手形自然半握掌、食指撑住大指,以腕为轴的快速往返摆动(也有人用小指支撑住前岳山外侧以稳固手型的运动)。由于此技法能调动臂、腕的力量,故力度较大,触弦频率较快,并能保持持久。一般每拍分解成八个三十二分音符,即将p奏成平均的ppppp。这样对旋律中需延长的音符时值,以多次出现的音符重复而取代了单纯靠筝弦震动后的自然裹竭的延长。从而就更理想的解决了旋律的歌唱性。具体可分为: “长摇”:二拍以上的摇指。均匀的摇指,形成连绵不断,起伏跌宕,情意万千的旋律线条。如配以左手弹奏的声部,两手不同声部的对比更为突出。 “短摇”:摇指在一把以内的运用。一般为pp..节奏型。此技法发音短促,音色明亮而饱满,节奏感强。 “扫摇”:快速、连续的四个十六分音符,第一个音符以右手中指勾指(有时用“连勾”技法连续勾二、三个音符,形成五声音阶的短促上行琶音效果),后面三个音符以短摇技法弹奏。这种技法能产生激昂有力的音响效果,善于表达铿锵有力的旋律音调。 2.快四点;即快速的勾、托、抹、托技法的组合技法。其特点是速度快,强调勾指重音,力度大,易使旋律流畅秀丽,节奏明快、活泼。 3.快夹弹:即快速抹、托技法的组合运用。这种技法除速度快的特点外,并在乐曲中使用的次数较多,再时与“快四点”相组合运用,能使旋律线更加清晰,犹如珠落玉盘。 4.点指:即两手食指快速交替抹弦,有时也以右手中指勾弦、左手食指抹弦,右手食指抹弦,左手食指抹弦的指序交替组合,可由弹奏同度音扩展到八度音程乃至八度以上的音程大跳。这种技法可使旋律气氛热情、气势宏大。 5.快速点弦:浙江筝曲中除有一般的左手吟、揉、滑、按的技法外,更多的采用短促的升高、还原的“点音”按弦和快速的上、下滑音技法。 6.提弦:用左手大指和食指(或大指和无名指)将弦提奏,一般在低音区使用,起强调节奏性及和音的作用。这种技法又派生出两手结合的上、下行琶音技法,可达到低音深厚过度到高音明亮的音色变化效果。 7.左手由单纯的伴奏型及为旋律配和声,发展到复杂的节奏型及复调。 综上概述,无论从曲调的电压文静、浑厚古朴、含义深邃,还是层次多变、气势宏大,浙江筝艺流派都以其独特的风韵,在祖国各派筝艺中大放异彩。 闽筝(福建筝):流行于闽南语系和客家语系的漳浦县、云霄县、东山县、诏安县、上杭县、永定县等闽西南诸县份,习惯称福建筝为“闽南筝’”。自宋末明初至同治年间,古筝已在福建各地长期流行着。 历史上,中原人士几次大规模的南迁(公元四、五世纪),带去了丰富的中原文化。使原本落后闽西南地区逐年繁华起来。中原古筝音乐也就随着中原人士的南迁,而传播到闽西南一带。唐垂拱二年(686年)河南光州固始人陈政、陈元光父子带领中原人士入闽南漳州;唐末河南固始人王朝、王审知带兵入闽,后称闽王;南宋末年大批中原官僚奔离临安来闽。这些都和传播中原文化艺术有密切关系。另外,北方艺人,尤其是中原艺人来闽卖艺者历朝不断。这就极大的促进了闽文化(包括音乐)的发展。 从明末清初到民国初年,闽西南各县盛行着一种民间器乐合奏。诏安县称为“古乐合奏”,云霄县称为“合乐”,东山县称为“和乐”,闽西各地多称为“汉乐串’”。这种民间器乐演奏形式的最突出特点是,以古筝做为主奏乐器,领头定拍,尤其在诏安和云霄两县最为讲究。 清朝至民国初年,在诏安、云霄、漳浦、东山一带古乐演奏极为盛行。诏安城内有八街,街街都有古乐馆社,其影响最大的是“四也”乐馆和张永固先生组织的“留香”乐馆。乐馆以乐会友,夜临乐声四起,热闹非常。张永固先生自操古筝,还配有弦、竹弦、洞箫、小三弦、双清等乐器和合。演奏者七、八人,多至十多人。他们不奏潮乐,只崇古乐,有时还加入曲笛随唱昆腔助乐。云霄县和漳浦县“会乐”活动也非常领繁。民国年间至五十年代初期,云霄全县大多数乡社都有古乐组织和活动,但古筝在乡社的“合乐”中已不多见了。唯城内的“振德剧社”的古乐合奏。有陈友章先生主奏古筝,古朴淡雅,还保留着浓郁的传统韵味。
3. 古筝的演奏技巧
感谢邀请
想要古筝弹出的音色好听,你首先得保证你弹琴的时候没有杂音,弹琴没有杂音,声音干净,清脆,悦耳。
其次,左手按弦要稳,fa和xi要准,上下滑音要稳定且音准要到,一般来说左手是古筝的灵魂,左手的按弦决定了一首曲子的韵味。
然后,你节奏要稳,节奏包括了节拍稳定,强弱明显。一首曲子节奏稳定了,整体的感情才能带入进去,才能打动人。
最后,古筝的刮奏很重要,不同的曲子,刮奏表现方式也不同,根据曲子的感情表达合理运用刮奏。
你看,说了一堆其实很笼统,怎么样弹好听,还不是要自己练过,基本功扎实了,知道怎么触弦了,知道哪个地方弹出的音清脆,哪个地方弹出音沉闷,知道区分感情变化,这些都是问题,我现在也没完全吃透,依然在摸索中,学古筝的路很长很长,大家一起努力吧?
4. 古筝的基本技法
一、勤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勤天下无难事!越是巧夺天工的技艺,就越需要勤快地练习,天下不会掉下馅饼,也不会因为你做了一个梦然后就突然融会贯通,古筝就更是如此。光是指法没有几个月的扎实练习,都不会做到手随心动,更不要说一首完整的曲子了。也许是几年的积累,也许是一辈子的沉淀,你的手才会和琴弦融为一体。
二、苦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学琴是一个很苦的过程,重复,不断地重复,手指练到抽搐。你看着大师们随意的挥手间,优美的旋律就随手而出,殊不知这背后有多少辛苦!有一句老话说得很对——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学琴的苦是一个过程,没有这个过程,不会有甘甜优雅的琴音。
三、拼
90年代有一首很流行的闽南语歌曲,叫着《爱拼才会赢》。应用在古筝上是最合适不过的了。如果你仅仅是想会弹一曲简单的曲子,或者你只是要求会即可,那么你只需要按部就班,练练停停,停停练练,说不定几个月之后,一首小区也能大概地弹出。可是,如果你想追求更好层次的水平,想达到更好层次的境界,那么,你就需要拼,拼命地练习,拼命地思考,拼命地请教,不拼,你就止于入门。
四、信
做好任何事情都需要一个信念,那就是——我一定能够做好!没有这个信心,那么开头就颓废了一半。说实话,古筝还是比较难学的。很多人在开始的练习阶段就觉得怎么会这么难啊,我一定是难以学好的!那么真的如他所愿,果然学不好,因为在开始的时候就已经在暗示自己的失败。作为一个爱好古筝的琴人,作为一个想追求高超技艺的琴技,作为一个有梦想的人,我们首先得有这个信心——我一定可以的!
五、求
千年以来,古筝的传承是靠口耳相传,手把手的指导,不像是书本的文字,看懂就能理解,必须要大量的动手练习,没有一个好的老师的亲手传授和指导,就像没头的苍蝇一样,胡乱乱窜,终究是不成事的。现如今虽然条件要好上很多,各种学琴的书籍和视频都有,可比起那种手把手的指导交流,看视频和看书籍,顶多就像依葫芦画瓢,画成什么样子就不得而知了。所以,求得一个好的老师,等于成功了一半,一个好的老师不仅传授古筝的技巧和曲目,更是让你感受一种气氛,一种熏陶,带领你走上学琴的正途。
六、静
初学古筝的时候,总是为了一些小小的错误而心烦意乱,烦心不已。比如老是挑错弦,老是音总是不对,或者手指总是不听指挥。总之,心中有千万只草泥马在奔腾,越是烦乱越是弹不好,越是弹不好就越心乱,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让人产生放弃学琴的念头。其实这是正常的现象,这时候一定要静下心来,调整好呼吸,一遍再一遍。
七、思
学琴过程中虽然有不断地重复,但这与流水线上的重复完全是两个概念。开头的重复不过是一个熟悉的过程,并不是结尾,等到入门之后,要有一个更大的提升,就需要不停地思考。手指的位置,挑动的力度,节奏的快慢,琴曲的理解等等,都需要深入的思考并实践,要想有高层次的琴技,光是练习还是不够的,思考也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借用孔子的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八、悟
悟性这东西,不是人人都有的,就算有,也都是大不相同的,高者高,低者低,有些人一点就通,有些人半天反应不过来。学琴的快慢,掌握的多少,琴技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悟性的高低。也许很多人会说这不公平,凭什么我学了这么长的时间,这么辛苦地练习,反而不如别人花的时间少的?我们提倡勤快,刻苦,努力,因为这些对我们学琴至关重要,可也不能否认悟性,那些为琴而生的人虽然凤毛麟角,可每一个都是一个巅峰。
九、积
古筝不仅仅是一种乐器,更是一种文化,一种传承。精湛的琴技令人惊叹,飘逸的琴姿,高尚的琴德更是让人向往。可这一切都需要时间的积累,人生需要沉淀,优雅不是凭空出现,是看尽人世百态,而仍然保持内心平静,自内而外散发出的从容。一位大师就是一部古筝文化的活字典,那是学习不来的,只有时光的点滴积累。
十、融
琴乐源于自然,源于生活,却高于自然,高于生活。提炼其中精华,汇成一曲。无论是《高山流水》、《渔舟唱晚》、《出水莲》等都是自然的一个部分,或者像《战台风》都是生活的境遇。所以,弹奏琴曲,最后的最后都是源于自然和生活,然后又融入自然和生活,琴人合一,天人合一,琴就是我,我就是琴,我和琴已经是自然的一部分。
5. 古筝的演奏技法
古筝演奏非常讲究基本功,技巧非常重要,如果没有足够的技巧就不可能更好地去表达音乐。
初学古筝或者技巧根本没有过关的时候,去谈音乐表达,往往是空谈。
古筝技巧非常多,而以下十种基础技法,则是提高古筝演奏技巧的关键,以下列出的这些技巧,仅供筝友们参考。
01
【古筝十大技法之一——勾抹托】
1、指法:勾——中指、抹——食指、托——大指 。
2、弹奏位置:距前梁二寸左右位置。
3、弹奏要领:
1)手型要保持手臂下垂时的放松状态。
2)单个手指弹奏时,手指小关节要主动,手掌要稳固,尽量不要跳跃。
3)弹奏时用假指甲的平面触弦,另外,假指甲不要插的太深。
02
【古筝十大技法之二——颤音】
1、左手颤音一般加在右手旋律的大指、食指、大小撮等指法上,很少加在右手中指音上。
2、首先注意右手先弹,左手再颤并颤动均匀。
3、每次颤动完都应回到原音的起点。
4、左手颤一下,也是颤音派生出来的技法,称为点音,也是先弹后颤。
03
【古筝十大技法之三——左手练习】
1、弹奏位置:距前梁约手掌张开一掌左右的距离。
2、演奏要领:与右手弹法一样,同样运用手指关节,避免手腕及大臂跳动。
3、基本练习:与右手相同,从高音开始练习到低音,再练回来,熟练后可与右手同时练习(勾抹托、小撮大撮、刮奏)。
04
【古筝十大技法之四——琶音】
1、琶音是左手无名指、中指、食指、大指与右手中指、食指、大指七个音依次弹奏,在力度与速度上也要保持一致。
2、每个手指都应尽量调整到平面触弦,并同时在琴弦上做好准备。
3、左右手均往中间靠拢一些,基本在一条直线上,以保持左右手七个音的音色统一。
05
【古筝十大技法之五——上下滑音】
1、是用左手按弦来改变旋律音高及加强乐曲韵味的一种装饰手法。
2、上滑音应到达的高度是弹奏琴弦的上方音,它们之间的距离为:1—2大二度,2—3大二度,3—5小三度,5—6大二度,6—1小三度。
3、上下滑音所不同的是:上滑音先弹后滑,下滑音先按后放。
06
【古筝十大技法之六——点奏】
1、点奏是继摇指之后又一个在乐曲中起到长音作用的指法。
2、它是用双手食指抹或双手小撮、双手大撮、双手和弦等双手连续依次弹奏的形式。
3、要达到长音效果,首先要求快速,为达到快速一定要注意运用手指关节;其次力求音色与双手力度上的统一与均匀。
07
【古筝十大技法之七——按音】
1、按音针对的是4和7两个音。
2、首先确认4是在3弦上按出来的,7是在6弦上按出来的,3到4小二度,6到7大二度,3到4少用力,6到7多用力
3、按音不应有余音,可遵循以下规律:3—4,6—7(右弹—右止—左按—右弹);4—3,7—6(右弹—右止—左放—右弹)。
08
【古筝十大技法之八——上下滑音】
1、是用左手按弦来改变旋律音高及加强乐曲韵味的一种装饰手法。
2、上滑音应到达的高度是弹奏琴弦的上方音,它们之间的距离为:1—2大二度,2—3大二度,3—5小三度,5—6大二度,6—1小三度。
3、上下滑音所不同的是:上滑音先弹后滑,下滑音先按后放。
09
【古筝十大技法之九——摇指】
1、由于古筝是弹拨乐器,没有长音,因此摇指是在旋律中起到长音的作用。
2、摇指是大指连续劈托形成的长音,要求每个音都要均匀连贯。
3、摇指的练习大致分为三个步骤:扎桩摇、悬腕摇、扫摇。
10
【古筝十大技法之十——点奏】
1、点奏是继摇指之后又一个在乐曲中起到长音作用的指法。
2、它是用双手食指抹或双手小撮、双手大撮、双手和弦等双手连续依次弹奏的形式。
3、要达到长音效果,首先要求快速,为达到快速一定要注意运用手指关节;其次力求音色与双手力度上的统一与均匀。
6. 学古筝的基本手法
初学古筝的指法口诀是:名指扎桩四指悬,勾摇剔套轻弄弦,须知左手无别法,按颤揉推自悠然。
1初学古筝的指法
弹古筝,首先要保持正确的姿势。两只手的食指.中指.大指依次配戴好指甲,你可以买两卷医用胶带,一卷放手上保持手背的平直,另一卷用来配戴指甲。眼睛平视乐谱,身体坐好,接下来开始古筝的练习。这节课主要了解一下琴弦,以及托抹勾指的技法。
1:弹奏古筝之前,先要佩戴好指甲,指甲的大小应和手指第一关节差不多,戴在第一关节往上一点,胶布缠在第一关节中间,不要影响关节活动处,大指缠带方法与其他指不同,假指甲向内与指尖呈45度角,左右相对。
2、音乐的七个基本音阶1(do)2(re)3(mi)4(fa)5(sol)6(la)7(si),古筝是五声音阶,没有4和7,只有1.2.3.5.6。
3:廿一弦古筝的二十一根弦,有白色.绿色(或红色)两种颜色。绿色或红色的弦,分列在4弦.9弦.14弦.19弦的位置,代表着不同音高的5(sol)音。
4:第一根到第五根琴弦为倍低音,表示方法是在1.2.3.5.6下面加两个点;接下来五根弦是低音,在1.2.3.5.6,下面点一个点;在后面五根弦是中音区,1.2.3.5.6;接下来是高音区,五根弦1.2.3.5.6上方加一个点;最后一根为倍高音do,1上面加两个点。
5:食指向掌心方向运动弹弦的技法符号,称"抹指",弹之后轻轻往上提弹,再放下来。
6:大指向掌心方向运动弹弦的技法符号,称"托指",大指往内往上提弹,再慢慢放回原处。
7:中指向掌心方向运动弹弦的技法符号,称"勾指",往上提弹再放回来.古筝演奏中常用到指法:勾、托、抹、打、劈、剔、挑、提、花指、摇指、琶音、泛音、按音、揉弦、大撮、小撮、颤音、滑音、扫弦、刮奏、四点等图例。
2古筝什么年龄学比较好
一般咱们现在学古筝的孩子,通常从5岁就开始学古筝了。5岁这个年龄,从孩子的发育、手指的条件,和整个的记忆,学习古筝的音乐感受能力来说他都具备了学习音乐的基本条件,所以现在5岁年龄段的孩子开始学古筝,是比较适宜的。
五六岁的幼儿完全可以接受古筝的弹奏训练,十岁左右接受能力明显增强,十二岁左右为最强。由此说来,五岁左右的年龄是学习弹古筝的最佳年龄段。
这个时期的儿童,接受能力较强,弹奏的进展速度很快会十指连心,幼儿学习古筝对于大脑的发育、智力开发会起到重要影响作用,还会使弹奏者的性格趋向稳定、温和,优美的音乐熏陶,使儿童的外在形象更加优雅、高贵。
学习古筝不仅使儿童逐步学会认识音乐,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演奏技能,更是儿童获得身体、智力、情感、个性. 孩子练习古筝必须取得家长的大力支持,老师上完课,家长在家每天要保证孩子的有效练琴时间达到1小时,更希望家长随时能和教师取得联系。
7. 古筝传统演奏技法为右手取音
古筝右上箭头是上滑音。我们在欣赏古筝曲时感觉到音乐婉转动听,那是古筝演奏家在弹右手的同时用左手做韵,最常见的就是按滑点颤这几大技法。那么我们如果来区分上滑音和下滑音呢,首先我们观察谱面的滑音记号是在音符的的前面还有后面,然后再看箭头是朝上还是向下,这样就可以确定了。